第一篇: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教育论文《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1、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
第二篇:论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
岑溪市南渡镇第三中学
摘要:
渗透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和谐”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完美境界、内在动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是及其重要的,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思考、探究。
1、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江泽民主席提出21世纪要“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国外国内最先进的也在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老师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深入学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疑惑、苦闷和难处。沟通就成了师生之间彼此了解的桥梁,这座桥梁的架起,会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新关系。而不是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要求学生学这样、做那样,在彼此的心里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吧身份减低一点,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为学生排忧解难,赢得学生的信任,愿意和老师和谐相处。
2、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动力。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同样也适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爱不只是对事业的爱,而是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源泉。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切莫把自己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带到我们的课堂里面,这样师生的距离只有越来越远,这就是过度的自我。过度的自我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叛逆心里,这对和谐课堂也是不好的,试问学生都不与你合作了,还哪来的和谐?都说微笑的力量是强大的。假如我们教学生时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用一课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爱的的温馨。
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源泉。教师必须清除对学生的成见和印象定势,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双差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看到好学生的优点和差学生的毛病,对好学生的缺点和差学生的优点往往有所忽视。这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以往表现所形成的印象定势造成的,要做到及时夸奖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消除这种定势。特别是对差生,在认识上,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夸奖,这种夸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而促进其思想和行为自我优化。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脾气很倔,心里承受能力差,上课的时候也总是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有一次,他在课堂折青蛙,被我看见了,我走过去想把他的“杰作”没收了,但看见他手里紧紧地拽着的青蛙,犹豫了,笑着说:“马明,你这般的手巧怎么不早说呢!说说看,还会些什么呀?好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手工大赛上露两手?”马明看见我的笑脸,脸上的紧张变为了不好意思:“有机会我一定不让您失望。”果不出所料,在大赛中,他获奖了,因为有了老师的肯定,他改掉了以往的坏习惯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3、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平等的待遇,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角度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没一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甘甜。
4、师生间的互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保障。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勇气。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后进生也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5、师生间的彼此欣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师生心灵中的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关系和谐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输出是难以达成的,缺乏情感的沟通,无论教学效果还是师生交往,都是乏味的;只有师生双方都有付出,才能双方都有收获。首先是学生对老师的欣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老师在充分地展现个人的魅力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对这位老师的评价也就逐步形成:或喜欢或厌恶或欣赏或麻木。其中最有利于教学的当然是“欣赏”。因为一旦学生欣赏老师,那么自然就希望尽量多地从其身上学到各种知识,于是这样的学习就主动了,其效果自然不会差。而“欣赏”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往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的欣赏,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确超过了老师,让老师刮目相看。而更关键的是对一些普通的学生甚至是“差生”的欣赏,这样的“欣赏”即是一种发掘闪光点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之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得以展示,是因为它们都被表面不怎么优秀的成绩所掩盖了,于是原本可能的“闪光点”就会逐渐淡化以至于消失。相反,如果这些“闪光点”能在瞬间被老师“捕获”并加以引导,学生的一生都有可能因此而被改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与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44年1月。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第三篇:新型师生关系
洛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叙事研究
新型师生关系
高一(2)班苏其平
自古以来,就有“一生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得高高在上,而老师也就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安享着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学生的顶礼膜拜。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独生子女已茁壮成长起来,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媒体的引导,使他们成为一批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群体,也不乏娇生惯养自私狭隘的一面。他们柔弱,敏感,易受伤害。他们是温室里的花草,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别说百炼成钢,连坚强的躯体都没有。面对如此学生,你还是急风暴雨直言呵斥,他能受的了么?作为一名现代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以平等心待学生。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提出了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其实,现在的学生很不易,时代的要求,将来生存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已经剥夺了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诸如爱好,个性,玩耍等等,他们柔嫩的双肩撑起很多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重担。他们焦躁,苦闷,心力交瘁,少年老成看破红尘,甚至离家出走,有的还走上轻生的极端„„当然,这并不都是老师的错。但老师如果以自己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主动的充当他们的发泄对象,倾吐对象,充当压力与摩擦的润滑油,教育的效果是不是会大大的改观?所以,老师要爱学生。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一个厌学、暴躁、又聪明的孩子;一个慈爱、称职、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冷静、爱生、又敬业的老师;成功地抓住了一次教育契机让厌学的孩子爱学、乐学,让慈爱的妈妈看到了希望,让爱学生如自己孩子一样的老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共同成长!
第四篇:新型师生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师生关系的概念;
2.了解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的缺陷; 3.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4.把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教学重点:
1.了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3.掌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教学难点:
1.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内容提要:
主要探讨师生关系的定义、类型,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不足,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建立策略等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积极参与到讨论、问答等教学环节。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问答。教学用具:
教材、文字资料。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师生关系
(一)定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通俗的理解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它在本质上反映着师生间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变化与发展取决于师生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二)类型
1.放任型: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 2.专制型: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 3.民主型: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二、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的不足
(一)特点
1.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 2.强调“绝对服从”——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严重缺失; 3.强调“社会本位”——学生的生命价值严重缺失。
(二)存在的问题
讨论:应试教育下的师生关系的缺陷和不足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试教育下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则是绝对的主宰。
描述一:某语文课堂里,讲台上教师讲文言文课文《赤壁赋》,课文内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范读、正音、串讲、归纳字词、用法,下面学生用笔在书上认真地写着划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一多半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描述二: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答中有错误,教师说:“错。”再看学生,颓然坐下,目光呆滞。
描述三:一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身心疲惫,在学生那里却收效甚微。课后的学习局限于做各类练习题,考试中发现学生的各种能力依然停步不前。
(1)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只是被灌输、被传授的客体,是被驯化的对象。学生对知识是机械的接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给予、被移值、被粘贴的。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也就不能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活力,反而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窒息其创造才能。
(2)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
教师高高在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话常常是绝对真理,不容质疑,学生不能有和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更不能和教师讨论和争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些教学活动常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而学生的主体活动空间差不多被剥夺殆尽了。这和《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倡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2.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教师永远是正确的”
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不管学生怎么样据理力争,即使是自己错了,也不能放下师者尊严,以“大”欺“小”,甚至面对学生的据理力争,个别教师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这必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2)方法简单粗暴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旦学生行为出现过错,很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常以原始的方式“镇压”学生,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显示自己的威严,进而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期望值过高
教育学生一切向“分”看,高分遮百丑。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成绩要稳步提高,如果成绩出现下滑教师不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或是只简单地分析,更有甚者一批到底,全盘否定。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导因素,常会导致学生过大的心理负担。
基于以上原因便造成了学生学习时的吃力厌学,教师教学时的费力低效。3.在生活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代沟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主要是告诫人们要“尊师”,师生间应有父子般的情感,但这种观念也把教师与学生置于截然不平等的地位,这种过强的教师角色意识常使师生间在心理上存在一条“代沟”。时代在前进,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教师以成年人的标准来审视成长中的学生,用自己的“老眼光”看待正在接受“新事物”的学生,用“曾经”的心理来猜测和度量新一代,如此师与生之间自然会产生很多的不相容。
(2)相互间的不信任
这里既有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也有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教师认为学生迟到、早退等情况下提供的理由纯属编造,而学生也不相信教师,认为教师只会向家长告状。一有风吹草动便马上相互怀疑,时间长了甚至会产生对立抵触。
而原有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师生关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对学生完全包办或一味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所以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弊端甚多,使教育教学深受其害。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新奇感过后便形成了逆反心理,不自觉地产生了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大都不敢质疑,“乐”于接受。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创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质难、积极探究、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不断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建设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新型师生关系可以让教育教学活动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
三、新型师生关系
(一)特征
问答:大家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关系。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合作共创,教学相长。
(二)建立策略
讨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应努力做到哪些?
案例1:《美丽的大脚》中“土”得不能再“土”的西部乡村教师张美丽,用浓厚的地方话教孩子们识字、造句——用高尚的教师品德赢得了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案例2:《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临时教师魏敏芝——没有一般教师所拥有的才学,但用爱心与坚持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案例3:《十八岁的天空》中个性张扬、童心四溢、酷爱做秀的中学老师古越涛——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的教学态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尽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方法,但结合师生关系实际来看,最根本、最核心、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共同努力,找准学习进步的结合点,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1.教师应努力做到:
(1)了解、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和学生交往;
(4)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发挥示范作用。2.学生应努力做到:
(1)尊重教师人格与劳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2)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关系。
课后思考题:
请结合身边的实例说说如何看待当前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以下是来自网络的一些探讨:
1.情谊关系型:师生之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成才和成人。有的老师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生尊敬老师,也为老师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师生和谐,情谊浓浓。这种类型是今天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关系的主流。
2.交易关系型:由于市场经济元素的影响,金钱进入大学师生的交往领域不可避免,老师做课题需要人手,自己的学生自然成为首选群体,学生需要进行专业的实践活动,跟着自己的老师做事自然是最佳的选择。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利益交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产物,在未来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3.工作关系型:老师上完课走人,跟学生根本不认识。学生下课以后迅速离开教室,跟老师连个“再见”也不说。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路人。即使是偶然见面,也是对面相见不相识。这种师生关系是近些年出现的,因为大家都很忙,老师上完这节课要忙着去赶下一节课,学生下课后则有没完没了的实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大学,人人都很忙,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
第五篇: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试运行,给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根据当前形势的快速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竭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及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要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人人争先恐后,跃跃欲我。
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现在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无论字写得好坏、无论她活泼
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如:在教改革开放这一文中,让学生谈自己调查的结果,讲得好的给与赞扬和鼓励;讲得差一点的也不给予歧视。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2、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使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锻炼他们的能力。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会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观察发现问题。
3、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助老师查阅资料……渐渐的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
要说”。变“我能行吗”为“我能行”。
二、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改革首先必须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是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新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侥有兴趣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并乐此不疲。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学习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和作伙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能力简洁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网络、计算机、资源库等信息化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迅速浸透到学校教育中,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打破了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凭借知识资源而获得的 教育权力和威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并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是储存知识的容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老师习惯对学生发号施令,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是老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老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
2、师生关系扭曲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植观、人生观发生
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弱,更有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或是让家长请客送礼。表现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等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
3、师生关系陌生
师生间本应该是亲密无间,可是现实中师生间好像有堵墙,学生从进校入班一直到放学,都有一套自己并不认可的规律束缚着他们,老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学生也不原和老师交往,见到老师不愿打招呼,学生有心事不愿找老师谈,有困难不愿找老师帮。
二、造成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谈到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的共同愿望是:师生间应该“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可是现实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以下几种原因:
1、历史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教师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所以在交往中,形成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表现有我说你听,我设计你活动,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独立性转化为逆反性。
2、社会的原因
以前,教师是社会成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改革开放后,受教育的人口大大增加,文化层次迅速提高,相比之下,教师文化学历提高缓慢,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平竞争、双向选择、价值趋向多元化等已成为时代特征之一,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学生生上有所反映。
3、教师的原因
首先表现为师德滑坡。教师忽略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认可与否,用心与否,投入与否,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关系有极大的影响。其次是教师观念落后。师生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教师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观,从而促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第三教育方法不得当,把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和处罚、体罚当作教育手段。加之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造成教师多以学生为宣泄对象。
4、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因此,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和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这些表明家庭教育的不同步和不协调,进而学生就会觉得教师不好。加之家长对孩子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不力,甚至明明是孩子错了,也要为他们争个理,这样就极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误解。
5、学生的原因
老师对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怕发生意外,想管而不敢管。这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认为教师拿他们没办法,学校规章制度、班级纪律约束不了他们,给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反过来又影响师生关系。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学生从跨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教师要明确学生首先是以“人”的角色存在于社会之中,而每一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情感,立足眼前,把握长远,全方位地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把“以人为本”作为师生关系的起点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有个性的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质、辨别事非的能力、兴趣、爱好等。那么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就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容忍,多作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从来不是孤立的人群,在他们身上总是打着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教育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特长,而不是铸成千人一面;社会需要具有千差万别的特长的人,而且这种特长越突出越好。教师作学生的工作要多沟通,工作方法要因人而异,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偏爱学习好的,歧视学习成绩差的,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现代的人与传统的人在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是现代社会大环境的突出特征。教师同学生的年龄悬殊越大,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反差就越大。一般来说,教师成长时的学校、社会环境与现在的很不同,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不是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有的老师不懂得自己和学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弄得师生关系很难融洽甚至紧张,还经常发生冲突,是文化的冲突。要解决这种冲突,教师必须融入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中,与时俱进,并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人生引导。
2、着眼于民主与平等的运作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育的民主,关键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宽松、愉快,没有任何心理压抑和外界强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有可能创
新。
3、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是“发掘资源的向导”,是“寻求思想和技术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必须把握知识的前沿,懂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掌握大量的信息,指导学生对知识和信息重组整合,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了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4、不断完善自我,尽显人格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在当前的教育中,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要不断提高和充实,在个人修养,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必须不断的提高,以广博的兴趣爱好、豁达的态度和凛然的正气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支持。就学生而言,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在共同的研究中,与教师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另外,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该尽可能提供各种条件,如大力支持教师的各种教学模式革新探索的活动,提供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等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协调师生关系,从而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需要适当调整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最终促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