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生产中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探讨论文
在林业生产中,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法和采取正确的抚育技术措施,才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的生长量,促进林分的快速成林,从而达到造林的目的,林业经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进而真正营造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人工造林技术要点
要想提升林业生产质量就应该在生产过程结合造林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造林设计和土地修整工作。基于此,林业部门在进行正式林业生产之前,必须对所要造林的土地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按照“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细致整地、认真栽植、抚育保护”这六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对造林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调整,从而使林业生产取得最佳的效益。
1.1适地适树
是指所选造林地的环境条件与造林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相一致。造林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确保造林后林分稳定,抗逆性强,维持地力作用强,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1.2良种壮苗
选择适应造林地生长的优良家系品种或选育品种的容器苗或根系发达发育健壮的裸根苗进行造林,能有效保证造林成活率和林地生产力。
1.3合理结构
根据造林目的树种及培育方向选择适当的造林密度,可以充分发挥林地的水平和垂直空间作用。例如,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可以采取合理疏植密度;若培育优良干形为主要目的,则宜采取合理密植;若营造混交林,则必须综合考虑混交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种间关系,诸如根系深浅、耐荫性、生长速度、林分层次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
1.4细致征地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习性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有利于改善林地的光照强度和水分、养分、湿度、空气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
1.5认真栽植
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选取合格的苗木进行造林,栽植前须剪除部分枝叶和根,黄泥水浆根,栽植时保证苗正根舒展,分层围土。1.6抚育管护对于新造的林分需进行施肥、除草、培土、扶正、除萌、补植、防病虫害的工作,以促进幼苗茁壮成长。
2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苗木培育是开展造林工作的初始点,而结合造林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科学选择所要栽种树木,则是保证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点。摘要: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在建设生态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林业生产中造林抚育技术要点,对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林业生产中造林抚育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辅助。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抚育;技术要点
2.1选种育苗
在幼苗培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学选种的同时还应该对种子进行合理保存,通过对种子进行处理,保证种子在后期播种中成活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在种子发芽后,工作人员应该将准备好的草席在芽苗上覆盖,等到发芽率能够达到70%后,逐渐将已经发芽种苗上的草席揭除,等到发芽率达到100%的标准后再全部将草席揭除。
2.2苗期管理
真正进入苗期后,由于这一阶段树苗自身抗病能力和生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只有加强对树苗的管理才能够促使树苗健康成长。即在早晚进行浇水、定时对幼苗的生长情况加以查看,在夏季还应该注意做好树苗的防晒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阳光直射对幼苗成长产生不利影响[1]。在树苗成长进入到秋季阶段后,还应该注意施肥,为树苗根部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而当树苗进入到冬季成长阶段,则必须加强对防寒工作的重视,可以适当的采用暖棚、盖草、蓬障等保暖措施,避免树苗受到冻害的侵蚀。在树苗的苗期和幼苗期成长阶段,由于不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注意避免过度的灌溉,在雨水过量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林地排水工作。此外,由于在幼苗的不同成长阶段其根系深度存在特定的差异,因此在需要进行灌溉时,应该保证所灌溉的深度与树苗根系深度相同,并且要注意对土壤实际情况加以考察,如沙土的保水性能差则应该适当的增加观察次数,保证水分能够满足树苗的成长需求。
3幼林管理技术要点
完成合格苗木的造林任务后,一般要进行1-3年的幼林抚育工作,通过对幼林的修枝整形、铲草培土、水肥管理,改善林木生长的营养状况和生长环境,促进林木快速成长。幼林抚育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3.1修枝整形
对幼林的不良枝干进行合理修剪、对没有进行均匀分布的幼林实施区域管理。
3.2铲草培土
对林地间灌木和杂草植物加以清除,对树穴周围进行培土,对树木之间的密度进行科学规划,对土壤环境加以改善,营造良好的树木成长环境[2]。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杂草对幼林的成长产生着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且杂草生命力顽强、繁殖能力快,因此还应该保证杂草清除工作的长期性,最大限度的避免杂草丛生对幼林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3.3水肥管理
加强追施肥料,固穴保水管理工作,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促进林木生长。
3.4防火防病虫害管理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处理。进入冬季后,也要对林地防火工作进行高度重视,避免林地火灾对造林工作产生灾难性破坏。
4中龄林管理技术要点
4.1抚育间伐
在造林抚育工作中当所栽种苗木进入成熟阶段后,可以对林分进行科学的抚育间伐,对非目的树种、弱株病株及杂灌进行伐除,保证大面积的中龄林采伐能够有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为林分快速生长提供条件。间伐的适宜年龄主要依据林分生长量和林木分化表现来确定,一般是在连年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四五级木达到30%时作为始伐年龄。在采伐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必须认识到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采伐才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才能够保证林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2病虫害防治
在抚育过程中及时清除病死木及杂灌,改善林地卫生状况,加强病虫害防治,促进林分健康成长。
4.3保护管理
生长态势良好的中龄林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还应该注意加强看护和巡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火灾和制止乱砍滥伐行为的出现,为巩固造林成效打下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产中造林和抚育工作技术性较强,因此要想开展卓有成效的造林工作,必须重视林业生产不同阶段的造林管理,掌握造林管理的技术要点,最大限度的提升造林成活率,为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杰.简述杨树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2):33-33.[2]范伟香.造林与抚育相结合提高森林覆盖率[J].吉林农业,2015(14):104-105.
第二篇: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开展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割灌除草
“割灌除草”技术措施,主要是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幼龄林中进行。根据林地、林分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人工割灌除草的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为了保护与扩大生物多样性,给下层的植被提供生长空间,对于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也要适度间伐,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作业时,注重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以有利于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好稀少的珍贵的乔木、小乔木、灌木,特别是对下层浆果类灌木更要注意保护。完成”割灌除草”后,需将砍除的灌木、杂刺、杂草、藤条,全部清出林外。
(二)修枝定株
“修枝定株”技术措施,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修枝的目的是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的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降低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修枝定株”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的过程,科学合理的确定保留株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亦可结合“透光伐”、“卫生伐”进行。在技术上,一是修枝时节以冬末春初为宜;二是柏树修枝一般采用“平切法”,松树修枝采用“留桩法”,保留1~3厘米的残桩;三是修枝高度,幼林龄一般不超过树高的1/3,中林龄不超过树高的1/2。完成后,需将修枝的剩余物全部清出林外
(三)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
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其目的是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根据我区今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实际情况,拟设计采取“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三种抚育间伐措施。
1、透光伐:在幼龄林阶段进行,在天然林中清除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蔓与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萌芽条、霸王树与上层残留木及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调节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在人工纯林中主要伐除过密的和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其方式为“全面透光伐”。完成后,需将剩余物全部清除出林外。
2、生长伐:在中龄林中进行,主要是调整林分密度,伐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加速优良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由于拟采取“生长伐”的森林,基本上是天然生长的同龄纯林,因而采用抚育间伐的方式为“下层抚育间伐”,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疏,去下留上。伐木使用弯把锯,伐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并控制好树倒方向,尽量减少伤及保留木。完成后,应将抚育间伐的木材及剩余物全部清除出林外。
3、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主要在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中进行,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伐木使用弯把锯,伐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并控制好树倒方向,尽量减少伤及保留木。在我区,尤其是要对遭受马尾松松线虫危害的疫木,发现一株,伐除一株,按照有关规定,整株清除林外,寻找开阔地集中焚烧,并对树根采取喷药杀虫处理。”卫生伐”后的剩余物应全部清除林外。
抚育工序设计
1、修建作业道路:对规划设计的抚育间伐小班,无法利用乡村公路、原有人行道路的,应修建作业便道。
2、割灌除草:割除保留目的树木根部周围1米范围的杂草、灌木、藤蔓,砍除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
3、修枝:对保留木的枯死枝、下部过密枝进行修枝。马尾松修枝采取“留桩法”修枝。
4、采伐木选定标记:对拟进行生长伐和卫生伐的小班,先由林业技术人员对照设计选定采伐木,再用红油漆逐株标记,然后对选定木进行采伐。工序:修路—选定采伐木—红漆标记—采伐—运出林外—打枝—造材—归楞—装车—清林—运材(柴)。
5、作业区清理:及时将抚育间伐的所有剩余物进行打捆,运出林外用于当地农民作烧材。其中,对松线虫疫木,一律按照松线虫疫病防控和除治方案进行,运出林外定点焚烧,决不允许作为木材使用,亦不允许与其他剩余物一起打捆交给农民作烧柴。
第三篇:中幼林抚育的技术要点
中幼林抚育的技术要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中幼林面积15.7亿亩,占林分总面积的67%。由于存在“重造轻管、重封轻抚”的思想观念以及抚育资金十分匮乏等原因,后期抚育管理工作滞后,造成部分山林藤蔓丛生,中幼林长势衰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林相单一,出现成林不成材,蓄积量偏低的现象。如不及时加以抚育,不仅延长成林时间,更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绿化造林成果将毁于一旦。中幼林抚育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两个方面。林地抚育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等。林木抚育主要采取劈抚、修枝、间伐等方法,去除演替早期的植物种类,有目的地留培较多的乡土顶级群落树种及珍贵用材树种。抚育间伐时,遵循林木生长规律,以林分郁闭度为主要指标,参考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木高径生长等情况,对林分分化明显,郁闭度在0.8~0.9的林地优先安排间伐,间伐后清除林内杂草灌木,及时封山育林。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松土除草
目的: 除草是为了排除杂草灌木与新栽幼树对水、肥、气、热的竞争,因为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并且可能使幼树窒息死亡。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方法: 除草松土的年限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至少应进行到幼树高度超过草层高度为止。除草松土的季节应在林木生长的高峰期来临之前,即每年的5—6月和8—9月。
割灌
目的: 劈除培育目的树种周围的杂草、藤蔓和灌木,排除杂草灌木对水、肥、光、热的竞争,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中幼林生长。
方法: 割灌一般在林分基本郁闭、不宜进行松土除草的中幼林中进行。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提倡使用割灌机。
林内间种
目的: 在林地上引种具有固氮能力的绿肥作物和改良土壤树种,能够与幼树相互促进生长,经过细致的抚育管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杂草滋生,对林木的生长十分有利,可以达到以耕代抚、以副促林的目的。
栽植方式: 对于贫瘠的无林地,可以先栽植绿肥作物或改良土壤树种,使土壤得到改良后再造林。在造林同时进行间种,绿肥作物与造林树种应混生或间作。在主要树种或喜光树种林冠下混植固氮作物或小乔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人工修枝
目的: 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减少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修枝在一些多分枝及主干不明显树种的中幼林中十分必要。
方法: 只修去下部枯枝的称为“干修”,修去部分活枝的称为“绿修”。对选定培育木进行适度修剪,除去树干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修枝时期和方法应有利于伤口愈合,不撕裂树皮。整枝强度以保持冠高比为1︰2为宜,切忌单纯为了获取薪材而过度整枝,使同化作用面积锐减,林木高径生长呆滞,并使林地强度透光,从而导致杂草滋生,林地条件恶化。
透光伐
透光抚育一般在幼龄林内进行。按照确定的保留株数,间密留疏,去劣存优,调整林分结构。
抚育方法: 根据林分特征以及交通、劳力等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全面抚育、团状抚育或带状抚育。
选木原则: 伐除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一是在纯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树种幼林密度过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二是实生起源的主要树种数量已达营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条丛生,择优而留,伐去其他多余萌条。三是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已获成功的间伐迹地或林冠下造林,新的幼林已经长成,需要砍除上层老龄过熟木,以解放下层新一代的目的树种。
林分选择: 郁闭度0.8以上的幼龄林,且生长状况不良或防护效果不佳的林分。起始期: 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生长状况、森林经营目的确定透光伐起始期。在幼林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灌木、杂草压制时进行透光伐,一般首次抚育年龄以5—6年为宜。
抚育强度:对于天然林,抚育采伐后每公顷均匀保留2400~3600株幼苗幼树,郁闭度或林冠覆盖度不低于0.6。在风雪危害严重的地段首次透光伐的郁闭度一次不得降
低0.2。对于人工林,伐除总株数的15%~50%,伐后保留郁闭度0.6~0.7。杨树林按培育的材种确定,抚育采伐后树冠不要再接触。
间隔期: 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确定透光伐间隔期,一般以3—5年为宜。生态疏伐
生态疏伐一般在中龄林内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伐除受压木和“霸王树”,保留有益木,改善林分光照、水分、养分等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抚育方法: 根据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状况确定采用下层疏伐、上层疏伐、综合疏伐或机械疏伐4种方法。
选木原则: 伐除Ⅳ、Ⅴ级木,部分Ⅲ级木,以及过密的或受害的Ⅱ级木、个别Ⅰ级木;或者伐除位于林冠上方的“霸王树”、上一世代的残留木以及干形不良的优势木。
生态疏伐林分选择: 郁闭度0.8以上的幼龄林,且林分生长状况不良或防护效果不佳。
疏伐强度: 伐除总株数的15%~50%,伐后保留郁闭度0.6~0.7。未进行过透光伐的天然林及飞播造林的人工林,首次疏伐每公顷伐后保留1200~2800株,郁闭度控制在0.6~0.7之间。
间隔期: 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确定透光伐间隔期,一般以3—5年为宜。景观疏伐
抚育目的: 按照森林美学的原则进行景观疏伐,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创造自然景观的异质性,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
抚育方法: 根据风景林造景需求,采用下层疏伐、上层疏伐、综合疏伐或机械疏伐4种方法。
伐除对象: 伐除影响景观效果的林木。
景观疏伐林分选择: 结合景区造景需求,应对风景林展示的景观效果进行合理调整的林分。
景观疏伐的起始期、抚育强度、间隔期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确定。
生长伐
抚育目的: 用材林幼林经透光抚育,进入壮龄林阶段后,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不断调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长,并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成材期,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
抚育方法:根据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状况确定采用下层疏伐、上层疏伐、综合疏伐或机械疏伐4种方法。
伐除对象: 淘汰部分低价值的树种,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
林分选择: 一是郁闭度超过0.8以上的林分。二是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的林分。三是枯立木与濒死木数量超过林木总数30%的林分。
起始期: 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生长状况、森林经营目的确定透光伐起始期。起始期一般以进入中龄林后第2—3年。如速生丰产林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以7—8年为宜,杨树等速生阔叶林以5—6年为宜;工业原料林杨树、泡桐、桉树以3—4年为宜,湿地松以6—7年为宜;一般用材林杉木、木荷、枫香、柳杉以12—13年为宜,马尾松和栎、栲等硬阔树种以11—12年为宜。
抚育强度: 伐除总株数的15%~35%,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
间隔期: 速生丰产林一般以3—5年为宜,工业原料林一般以2年为宜,一般造林5—10年。
卫生伐
卫生伐是为了维护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防止病虫害发生蔓延,提高预防森林火灾能力。
抚育方法: 定株采伐。
选木原则: 主要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林分开展,清除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被害木。
林分选择: 受害立木株数大于10%的林分。
卫生伐的起始期、抚育强度和间隔期依据林分受灾情况而定。
第四篇: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
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
我们国家在很多地区都有荒山荒地,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恶劣、难以开发利用,不但抑制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为了提高我们国家的土地的利用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在荒山荒地上植树造林。,荒山荒地造林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接下来我们将主要探讨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良树种,就地栽植
根据荒山不同的立地条件、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表现,考虑树种来源、劳力、资金条件等因素,本着适地适树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进行荒山绿化树种的选择。一般而言,宜林荒地大多干旱瘠薄,因此树种应选择耐瘠薄,抗干旱的苗木。苗木一般选择1~2 a生,侧柏最好使用容器苗,高度25.0 cm以上;刺槐地径1.0 cm以上;核桃地径1.5 cm以上。侧柏一般栽植在山坡的中上部或条件差的山脊,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667 m2;刺槐、核桃适宜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密度一般为110~150株/667 m2。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侧柏、刺槐在种植点配置上选用“品”字形,核桃采用正方形的配置方式。根据适者生存的原理,你应该注意的是在哪里造林,就应选择在哪里进行育苗。阴坡育苗阴坡栽,阳坡育苗阳坡栽。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运途运输耗埙,而切能够保证苗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抗性,造林成活率就高。
二、利用地形,巧妙造林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山坡上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状坑穴径30.0~40.0 cm,深20.0~40.0 cm,穴面要稍向内倾斜;鱼鳞坑长径30.0~50.0 cm,短径30.0~40.0 cm,深20.0~40.0 cm,外侧有土埂,半环状,高10.0~20.0 cm,坑面外高里低,坑上方左右两角斜开引水沟,以积蓄坡面径流。对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 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0.8~1.5 m,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0~50.0 cm。对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 宽2.0~5.0 m,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0~50.0 cm,阶外缘培修土埂。荒山荒坡在我省来讲,原指那些石块地,往往被人们作为弃耕地。对此类地如果能够巧用小地形,在石块的间隙植树,巧妙地利用石块构成的小盆地,使石块上的雨水集流于穴内,充分利用雨水保证造林成活,可以起到“径流林业”的功效。
三、起苗要细心,栽苗要仔细
植树的成活率在很大长度上取于起苗和栽植,起苗要求不伤根,离土移栽的苗根应沾泥浆,保证苗栽植前根不干、不伤,栽植时坑内要使根放展,坑内土填好后踩实。每坑植苗后浇一碗“保命水”,水渗后散一层虚土,并用草或石块覆坑面,减少水分蒸发。根据山区土层浅薄,含水量低的特点,造林季节选择以春季、冬季、雨季造林为主。侧柏以雨季造林为主,最适宜的造林时机是进入雨季后下过一二场透地雨,然后天气连阴,此时造林成活率最高。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刺槐、核桃一般以春季、冬季造林为主 栽植时,一定要在根部蘸上泥浆。
四、防干旱、巧妙解决用水
解决干旱荒山造林都是因为缺水而成活率低,特别是刚栽植时的水是“生命”的开始。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本文推荐三种模式。
1.在既无地表水、又缺地下水的造林区,建议植树用“固体水”,一般可保持三个月,用“固体水”造林的旱地与用水浇过的地相比成活率、长势基本一样。比用大水漫灌需浇三次水费用可节省10元以上。2.在造林区较近的地方如果能取用地下水或无地表水时,可耻下场铺设临时输水在水源软管送水。
3.方便,位置低时可在高处建固定蓄水池,把水提入池内,再从池向下铺管进行灌溉。
五、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4个方面的问题:1)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2)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0~3.0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3)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4)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散坨。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1 d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铁锹深挖,做到根系完整,剔除细弱苗和病苗,对苗木进行分级,并用湿布覆盖,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刺槐起苗时要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地表以上5.0~10.0 cm。
栽植要点,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栽植时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同时注意保持深度,然后分层覆土,把肥沃湿润的土壤填于根系,并分次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防止干燥空气进入,保持根系湿润。冬季栽植核桃、刺槐,一定要进行培土,注意不能动摇踏实的根部,培土高度比茎干高3.0~5.0 cm。注意:栽植苗木后,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痕2.0~3.0cm。不同树种对光、热条件,土壤肥瘠,墒情好坏和酸碱度等要求都不相同,因此荒山造林 必须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经济要求,把各种树栽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或根据造林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晋南老百姓总结多年的荒山造林经验,摸索出一套适树造林的办法即垣面川地林网化,选择杨树就不差;沟边阳坡栽刺槐,风口阴坡种油松;地埂核桃河边柳,黄土崖头木瓜稠;塌积土上种臭椿,湿润沟边栽泡桐。
六、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1、松土除草 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尤其是雨季造林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
2、穴面覆盖 造林后穴面踏实后可再覆一层虚土,或及时盖上枯树枝、碎草、石块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这种方法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3、浇水整穴 造林后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 d内浇1次水,以保幼树成活。雨季造林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穴面,要及时修筑好。
4、扒土扶苗 冬季造林经过培土的苗木,到第2年春天清明天气转暖后,即确定没有寒流入侵时,一定要把土堆扒开,扶正苗木,整好穴面。
第五篇:苗木窖藏造林技术论文
互助县干旱山区苗木窖藏待雨抢墒造林技术
保广新(青海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互助)示范园区管委
会,青海互助810500)
摘要 根据互助县山区地理、气候、土壤和植被状况,合理划分造林区域,在分析和总结荒山造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治理对策与建议。介绍了苗木窖藏待雨抢墒造林技术,包括窖藏时间、窖地选择和处理、窖藏方法、技术、特点、要求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干旱山区;苗木窖藏;造林技术;
1、前言
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互助县曾经在80年代初期加大荒山造林力度。但由于任务过大,步子过快,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滞后,造林的技术措施和立地条件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违反客观规律,造林成活率不高,保存率很低。1999年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仅人工造林面积就达20万亩以上。然而干旱半干旱的生态条件却严重制约了造林绿化成效,因此造林成活率低成为主要问题。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效,必须把抗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自然地理概况 2.1地理位置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县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3424.9平方公里。海拔在2100--4374米之间,平均海拔2700米。县境内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公里。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5℃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541.2小时,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618.4毫米,年蒸发量1265.6毫米,年相对湿度64%。
2.2气候条件
互助县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降水来源主要是印度洋孟加拉湾来的西南季风;其次是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冬季有少量西伯利亚来的水汽。降水地区和季节,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各年各月的降水量也很不稳定。按地区分,南部高丘陵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350毫米左右;中部浅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脑山、半脑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以上。高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50毫米左右。降水由南向北随海拔增高而增加。全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235.6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蒸发量随着气温上升而增加,每年一般以4、5月份蒸发量最大,5月份一般为183.9毫米。
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因子等因素影响,区域内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蒸发量大,植被稀疏,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诸多气象灾害中尤以旱灾最为突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根据气象服务信息表明,今年1——5月份,全区降水量为46.2——131.2mm,比往年同期降水量偏少12.3%——41.2%,而气温1——5月份比往年同期分别偏高2.6℃,3.9℃,1.8℃,1.9℃,0.9℃。这种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持续干旱天气对干旱山区农、林、牧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造成我县浅山地区无法下种,栽植的苗木烧苗。经多年实践,用窖藏苗木法可延长造林时间,待雨抢墒造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就对干旱山区苗木窖藏待雨抢墒造林技术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目的是想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山区特点,掌握自然规律。在复杂多样的山区自然环境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荒山造林稳步的开展起来,加速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3、窖藏苗木的技术要点 3.1窖藏时间
窖藏苗木造林是否成活,窖藏时间非常关键,必须在4月中上旬苗木萌发前开始起苗,起苗后立即拉运至造林地点入窖。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把握不住窖藏时间,使用萌发的苗木窖藏造林,往往会导致造林失败。3.2窖地选择和处理
窖地选择在朝阴的地方,如朝向北方的土崖下、上坡根或庄廓墙根。要求窖地低洼无碱,湿润蔽荫,通风透气,交通便利。苗木入窖前应把窖地打扫干净,并进行土壤翻动,用高锰酸钾消毒,并在翌年腊八节左右打好冰块,放入窖中备用。
3.3窖藏苗木方法
苗木运到后,立即转入窖中进行假植,假植的苗木直立或斜向排放,每放一排苗木,用湿土或湿泥沙土埋根,每捆苗木间不能太挤,中间也要填入湿土,以防苗木发霉,每放10排苗木,放置几块冰块。窖地放满苗木后,周围用冰块围住。冰块的作用是降低窖内温度,增加湿度,延长苗木的休眠期,防止苗木过早萌发,影响成活率。
窖藏好苗木后,要封住窖口,留一通风口,在窖的另一端还要留一透气孔。窖内温度保持在5℃左右,空气湿度30%左右,并且每隔一星期要检查一遍,翻动苗木,防治苗木发霉导致死亡。
4、窖藏苗木造林的时间
窖藏苗木造林的时间一般可延长至芒种至夏至,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一次降雨达到10mm以上就可以造林。如2004年在互助县蔡家堡大
一、岩崖两村采用窖藏苗木待雨抢墒造林技术,与6月16日左右造林,平均成活率90%以上;2005年互助县蔡家堡杨家湾、孙家湾村采用该技术,6月14日、15日、16日该地区降小到中雨,19日造林至7月20日调查,成活率达到92%以上。
5、窖藏苗木待雨抢墒造林的特点
5.1、窖藏苗木就近造林地点贮苗,避免了苗木由于调运造成的失水,影响成活率。
5.2、延长了苗木的休眠期,从而延长了造林时间,缓解了春季农林争劳力的的矛盾。同时,雨季造林,由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较高,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提高造林成活率。
5.3、窖藏苗木雨季造林时,采用ABT生根粉处理、保水剂、干水和集雨节灌造林技术,保水保墒好,提高造林成活率。
总之,提高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除苗木窖藏待雨抢墒造林技术外,还应该选择应用适生的乡土树种和其他优良植物材料,探索不同立地类型最佳造林模式,推行多种抗旱造林技术 加强荒山造林的试验研究,尽快解决造林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6、参考文献
赵庭花,马正彪,魏占森.干旱山区苗木窖藏待雨抢墒造林技术.青海科普200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