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培训感知[精选合集]

时间:2020-11-11 11: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感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培训感知》。

第一篇:教育教学培训感知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渭南市全日制研究生培训,如果说第二期培训致力于完善研究生教师发展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知识,建构合理健全的学科专业素养。那么,本次培训,就落脚于教学一线。各专家教授,从班主任工作的高效开展,教师的自我定位和发展,特色校本课程的创建,以及新高考背景下,各学科的有效教学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用通俗易懂,却又不失严谨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多年的所思所得。我主要将从两方面表述我的所感所思。

一、以人为本,贯彻“人性”教育

通过三天的专家报告,我认为:不管是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还是专项训练,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贯彻“人性”教育。

首先,从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来说。班级作为构成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学校校风校貌的直接体现,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引导者,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分明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正如韩玲教授所强调的: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中庸思想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先跟后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赢。而徐志君老师的讲座《班级文化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方向,即结合学情,和自身的特性和专业优势,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强化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对于我来说,作为历史教师,可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将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运用到班级文化创设中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创设特色班级。

其次,从课堂的有效教学来说。正如张梅玲教授所说:教学应以“育人”为理念,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以最近发展区为标准,合理设置课程的坡度和梯度,以达到教学的双赢。在教学中,应以心理学为基础,了解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结合此年龄段学生的特性,充分利用信息反馈量表,结合具体学科和课题,突出教学重难点,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三赢。

最后,从学科专项训练来说。正如张亚凌老师的写作教学一样,所以的写作主题都以“生活”为主题,结合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给出不同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历史教学中也一样,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阶段,或者历史人物,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并超越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贯彻“人性”教育。

二、科研引领,立足“研究型”专业成长

通过教师论坛的交流和学习,7名优秀学员代表分别介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生教师,我感触颇深。不管是渭南高新中学的房伟老师、高级中学的王利鹏老师,还是铁路自立中学的陈

小侠老师,都为我打破职业倦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首先,必须提高科研意识。科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教育客观规律的过程。这对于教师解决现实困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有科研意识,提高和改善教学意识,把握时代动态,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教学。

其次,必须提高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保证科研选题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完善理论体系和教育研究方法;

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前沿问题,增强信息意识;

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以学生为中心,解决现实需要。最终实现理论来源实践,又指导实践。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贯彻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落实一线教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型研究型教师

总体来说,一周的培训,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以职业为事业,以学生为一切,不放弃,不气馁,立足于本职工作,坚定目标,不断前行的信念。我相信,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作为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定会早日完成职业转型。

第二篇:教育教学培训感知

教育教学培训感知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渭南市全日制研究生培训,如果说第二期培训致力于完善研究生教师发展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知识,建构合理健全的学科专业素养。那么,本次培训,就落脚于教学一线。各专家教授,从班主任工作的高效开展,教师的自我定位和发展,特色校本课程的创建,以及新高考背景下,各学科的有效教学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用通俗易懂,却又不失严谨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多年的所思所得。我主要将从两方面表述我的所感所思。

一、以人为本,贯彻“人性”教育

通过三天的专家报告,我认为:不管是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还是专项训练,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贯彻“人性”教育。

首先,从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来说。班级作为构成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学校校风校貌的直接体现,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引导者,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分明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正如韩玲教授所强调的: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中庸思想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先跟后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赢。而徐志君老师的讲座《班级文化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方向,即结合学情,和自身的特性和专业优势,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强化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对于我来说,作为历史教师,可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将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运用到班级文化创设中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创设特色班级。

其次,从课堂的有效教学来说。正如张梅玲教授所说:教学应以“育人”为理念,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以最近发展区为标准,合理设置课程的坡度和梯度,以达到教学的双赢。在教学中,应以心理学为基础,了解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结合此年龄段学生的特性,充分利用信息反馈量表,结合具体学科和课题,突出教学重难点,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三赢。

最后,从学科专项训练来说。正如张亚凌老师的写作教学一样,所以的写作主题都以“生活”为主题,结合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给出不同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历史教学中也一样,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阶段,或者历史人物,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并超越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贯彻“人性”教育。

二、科研引领,立足“研究型”专业成长

通过教师论坛的交流和学习,7名优秀学员代表分别介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生教师,我感触颇深。不管是渭南高新中学的房伟老师、高级中学的王利鹏老师,还是铁路自立中学的陈

小侠老师,都为我打破职业倦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首先,必须提高科研意识。科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教育客观规律的过程。这对于教师解决现实困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有科研意识,提高和改善教学意识,把握时代动态,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教学。

其次,必须提高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保证科研选题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完善理论体系和教育研究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前沿问题,增强信息意识;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以学生为中心,解决现实需要。最终实现理论来源实践,又指导实践。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贯彻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落实一线教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型研究型教师

总体来说,一周的培训,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以职业为事业,以学生为一切,不放弃,不气馁,立足于本职工作,坚定目标,不断前行的信念。我相信,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作为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定会早日完成职业转型。

第三篇:感知反教育,莫等闲

感知反教育,莫等闲

四川省通江县洪口中学刘清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在2011年8月发表了一篇关于与“反教育”五种行为作斗争的檄文,随后一些关心教育的专家、学者相继针砭目前教育存在的病态。文中事例典型,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字里行间无不饱含对学生的大爱和对“反教育”严酷性的批判。教育革命先驱者为时代而呐喊,为孩子健康成长而请愿的义举令我满怀感激、崇敬。

其实,在一年前的2010年8月,《扬子晚报》记者就采访报道了高考学子的身体状况(发表于新华网),让旁者同情,令家长堪忧,使学子悔痛。也有报道教师被病倒讲台,因繁重的任务击垮身体而寿终正寝的事例。不能偏执地认为这是师生“自相残杀”的结果,而是整个教育的悲哀!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等待;为了祖国的希望,我们不能等待。这是一个普通教师的中国梦,更是数亿孩子的梦想。

我不禁在想:在浩浩荡荡的教育大军中,有多少教育者认识到了“反教育”?认识到了又有何作为?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强势的今天,我们如何冲出“反教育”的包围,杀开一条血路推行素质教育?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人微言轻,但有思想,不愿随波逐流。在教育实践中,我感知到了一些“反教育”,愿与大家一道反思,与君共免。更想呼唤像我一样渴求真教育实施的同仁加入正义的战车,与“反教育”打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一是等次教育。《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班(校),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纵然学校取缔了重点班,但由于

机制的不科学,重点班被“名师班”取而代之,换汤不换药。先前的重点班塑造了一批名师,名师、骨干任教的班成了“名师班”。学生慕名前往“名师班”就读,致使人数爆满,往往成了超大额班。“名师班”学生基础好,悟性较高,在唯分数论的考评机制下,“名师班”的任课老师很容易出业绩,更证实了是名符其实的好老师;普通班老师付出十倍努力也是不显山,不露水,继续“普通”下去。有的学校设置成同年级“名师班”一层楼,普通班一层楼,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成绩好的学生不受外界干扰。

等次教育一方面助长了部分教师骄傲自满心理,同时打消了部分教师积极进取精神,自卑自叹时运不济;另一方面滋长了部分学生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性情,同时让普通班学生消极自卑,自觉低人一等。

二是对待“后进生”和“问题生”进行精神惩罚。如今体罚或变相体罚几乎不再发生了,演化为对学生精神和思想上的惩罚。认定“后进生”是低智商,基因决定学不好;“问题生”被认定是扯皮捣蛋的朽木,对待他们动辄训斥、讽刺,冷眼相待,不闻不问。

三是重智育,忽视个性特长发展。应试教育风靡国内教坛,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普遍存在,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特长发展。小婷是我的侄女,在小学基础不是很好,但活泼开朗,尤其喜欢绘画、剪纸及手工制作,是一个很阳光的女孩。升入初中选择了我校“名师班”就读。一学年过去了,变得郁郁寡欢,俨然一副“少年老成”模样,对绘画、手工制作的兴趣荡然无存。我与她谈心才明白:压力缘于老师和父母,她爸爸要求每次考试须前进十名,这给小婷来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压力。

四是轻视结业科目,非考试科目被边缘化。我地区生物、地理不加入中考,八年级结束时,进行由全市统一制卷,学区组织考试的结业考试。因结业考试不严格,有些考室甚至放宽成开卷考试或老师现场答疑解惑。这让部分师生认为:该科是“副科”,上不上或学不学都不会影响升重高。类似信息技术课,音乐、美术或因设备不齐,或因缺专业教师,形同虚设。

五是把学生尽可能“困”在教室,剥夺其自由活动的权利。个别班主任为了提升学生成绩,或者便于管理学生纪律,硬行规定午休或课外活动必须入教室。记得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还被领导认定这是一种管理班级的好方法,值得借鉴。试想,“关”出来的学生有生机,有活力吗?有强健的体魄吗?何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是侵犯学生基本权利,如听课的权利,参加活动的权利。学生严重违纪,轻则停课检讨,重则叫监护人领养回家教养。学生有参加活动的愿望,老师要斟酌是否有望获奖为自己争得荣誉。在这里,我讲述有关我女儿的两件小事。

我女儿读大班,数班上年龄最小,个儿最矮,喜欢舞蹈,可动作不协调,跟不上节拍,就爱自我表现。“六一”前夕有天放学回家,小书包一放,怏怏不乐地对妈妈说老师不叫训练舞蹈了,没选上。我知道女儿的功底,明白老师不让参加的原因。怕女儿伤心,我蹲下身子安慰:“不会吧,杜老师都打电话叫我给你买新裙子了,是你听错了吧。”女儿嘟哝:“我没听错,老师亲口对我说的。”“明早我带你问问杜老师,老师会让你参加表演的。”第二天早上,杜老师在与我的交流中答应了满足女儿的愿望。

另一件事还是发生在上学期。杜老师上公开课,挑选班上胆大活泼的孩子配合,还让学前班孩子“赞助”,自然我的女儿被淘汰了。(这事我后来才知晓)后来我打听了听课老师对这堂原本不公正的公开课的评论,“充满活力”,“老师富有童心”“很具亲和力”等无

不赞美之辞。当我道出自己的看法,有人却说,“这是公开课,可理解”,“换作你,或许也会这么做”。我无语,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严重的师德缺失表现。

七是“威严有余,仁爱不足”。长期的“师道尊严”让老师产生居高临下管理学生的意识与姿态,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语言简单、粗暴,无意识中伤害了孩子自尊,挫伤了积极性,这样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阴影,甚至影响一生的发展。

有一次,孩子的奶奶到校接孩子回家,在教室外等候放学,恰逢看到女儿举起小手,勇敢地到黑板前认字。刚读了一个,下一个就认不准了,被挂在那儿。老师厉声喝到:“下去!”看着孙女低着头,咬着唇,噙着泪,气得奶奶真想上去跟老师理论理论(附:由母亲转述)

事后,女儿再也不“毛遂自荐”了。我还发现,女儿在校不喜欢到室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课后总愿在教室内小幅度活动。有一次,我拉她到教室外面陪同她活动她都不肯,我懵了:这是怎么啦?女儿在家还是挺喜欢和邻家孩子在一起的呀。后来我清楚了,因为老师当面对我说过:“刘佳慧每次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慢腾腾的。”我没有计较,不在乎地说了句:“她年龄小,慢点走,稳当。要是被其他孩子撞倒了就麻烦了。”

八是功利教育。突出表现在:利用暑假和双休给学生补课,向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向学生印发试卷,推销文具用品。这样做,不外乎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考试得高分,中考、高考出类拔萃,学校和教师有名气;二是可获得比工作日高出数倍的酬劳,或从向学生推销的资料中赚取一笔不算可观的利润。这既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模式,同时也是功利教育衍生的手段。

“反教育”背离了教育本质,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搁浅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扼杀了天真烂漫的童心,桎梏了个性特长的发展,掠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磨灭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会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的功能是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临当前教育病态,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确需及时进行一场空前彻底的教育大改革。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善待教育。我才疏学浅,不自量力地有这些构想:

一是教育思想大解放,大洗礼。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对教育者、家长、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层层解放,纵横沟通。

二是制度、机制变革。诸如用人选拔制度;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制卷内容,考查形式改革。比如,试题内容尽量减少靠死记就能作答的题目,政史地,经济、哲学可整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可参照录用公务员考卷上的“申论”题目形式;改革中考、高考录用机制,让“偏才”“怪才”有适宜的土壤茁壮成长,尽情吐露芬芳;对创新能力强,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可实行“加分制”;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志愿制度。

三是加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投入课堂教学电子装备,实验硬件装备,提高师资力量,特别是专业教师的调配,提升教师工资待遇,让教师不迫于“穷则思变”,使其乐于教书育人。

四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精细考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五是举荐教育学家、专家管理教育,让真正懂教育的人管理教育,指导教育,不要“外行指挥内行”。(有感于网友对某地高考失利原因的分析)

第四篇:感知树叶教学设计

篇一:感知物《树叶》教学设计

感知物作文指导课

《树叶》教学设计

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杨俏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五种感官感知事物。

2、探究、归纳出感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发现能力,运用感知的基本方法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五种感官感知事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发现能力,运用感知的基本方法尝试写作。教学工具:树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来了,俗话说“一叶知秋”,到处可以见到落叶的身影?你们可曾仔细欣赏过落叶,你们可曾想起他们青翠欲滴的时候?老师课前布置你们各自带来一片树叶,下面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桌上的树叶吧。写作时间5分钟。

二、前测

学生自由感知写作。(10分钟)

三、作文反馈

1、选取三个学生代表,分别抽取三位同学的作品朗读。

2、评价:他们的短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这几位同学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树叶的?

3、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从感观的五个角度——视、触、嗅、听、味逐一感

知树叶,进行训练。

①视觉: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②触觉:摸摸它,你有什么感受?

③嗅觉:闻一闻,它有什么气味?

④听觉: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

⑤味觉:尝一尝,它的味道有怎样的特点?

四、总结感知事物的方法。

我们不光可以用手来书写作文,还可以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来写作文。这就是运用感观五个工具进行作文感知训练的好方法。

五、感知后测。

让我们依据感知事物的方法,再次对全面感知过的树叶进行写作。(时间:5分钟)

六、交流评价。

再次抽取学生作品朗读,比较前测习作,进行全面赏析。

七、结束语。

眼耳口鼻手,作文不用愁。

板书设计:

树 叶

眼耳口鼻手

视觉:看看 触觉:摸摸 嗅觉:闻闻

味觉:尝尝 听觉:弹弹 篇二:《树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树叶》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用真正的树叶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在前段时间已经随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了大自然,捡了许多美丽的树叶,现在请把它拿出来,给朋友和老师们欣赏一下。

生:纷纷拿出树叶。

师:老师虽然没有瞬间转移大法带你们走进树林,但是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四张枫叶图)刚才老师听到了赞美,听到了惊叫,你们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生:(说感受)

2.用树叶当做奖励,促进课堂组织教学的有序进行。

师:刘老师今天也带了几片非常美丽的树叶(展示),你们想不想收藏它?可是老师只有几片,我要把这几片树叶送给我们班今天坐得最端正,听课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这篇优美的诗歌就是(把树叶举起来)——树叶!全班大大方方、放开声音把这两个字齐读一遍——树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识记课后生字词,便于更快掌握文章。

师:这么美的树叶,我们可以摘几片做个书签或者贺卡,送给爸爸妈妈,老师或者同学。这些树叶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树妈妈和小动物一些特别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读读文字,到文章中去读一读小动物们的感受。

1.自由读生字,在文中圈出课后九个生字,然后请小老师带读。(长 它 当 被 河 到 真 高 兴)

2.开小火车读词语,积极带动学生识字兴趣。

师:想不想体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们看生字宝宝也急着出来和大家见面呢!(树枝 扇子 高兴 被子 花伞 喜欢 风筝)

火车开完后,送给读得正确的小朋友树叶。

3.初读文章,抓住易错字音讲解。

师:孩子们真棒,生字词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把它送回文章中,自由读课文,你们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但必须读准每一个字的音,一边读一边数数有几句话。(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别人就是好的习惯呀!他读得怎样,评价一下。(学生读)

师:我要跟你握握手,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我读得很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当”是一个多音字,你读对了!

师: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得准确。(学生齐读)

师:接着读。(指学生读)

师:我也要跟你握手,知道为什么吗?提示一下,这里也出现了这个“当”。生: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我读对了。

师:让我们像这位同学一样有感情的把这句话朗读一遍(学生齐读)师:继续往下读(学生读)

有个字音——“里”和“儿”,他读得怎么样(指另一名学生评价一下)生:(评价)

师:谢谢你,你学会了认真倾听,并善于发现。

(强调这两个字在文中读轻声,带读:河里,鱼儿)

师:再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读一句。

师:树叶看到它能够给树妈妈和小动物带去快乐,可开心了,它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学生齐读)

师:这么短的时间检查同学们读课文,我发现,你们读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棒!(伸出大拇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句感知课文

师:我们可爱的树叶用途可多呢,正如刚刚孩子们读到的:长在树上,树枝拿它

——当扇子(指学生说)

2.师可抓住“它”再进行教学:你从哪知道是树叶呢?(让学生体会“它”的用法。)

师:炎炎夏日,太阳像个火球烤着大地,有树叶当扇子扇风,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凉快······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珍藏的树叶,当一回树妈妈身上的树枝,你们是怎么用树叶扇风的呢?(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读)

师:我看到你做得非常形象生动,那你能不能再当一回小虫子,表演一遍小虫怎样用树叶当被子的呢?

生:表演

师:你太厉害了,动作非常可爱,读得也很好!

师:小树叶漂呀漂,漂到了河里(指一名学生起立),鱼儿便拿它——当花伞(边读边做动作)

师:小树叶又飞呀飞,飞到了天上,小鸟看到了便拿它——当风筝(边读边做动作)

师:小树叶无论来到哪儿,大家都会喜欢它,它心里特别的高兴。这里的“大家”是指拿些小伙伴呢?

生:树枝、小虫、鱼儿、小鸟(按顺序)

2.通过游戏再次感受课文,并学会背诵。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第一大组你们现在是树枝,第二大组你们就当小虫,第三大组你们当鱼儿,第四大组当小鸟。拿起你们手上的小树叶,边读边做动作,看谁的动作有创造,谁的动作美。

长在树上————

落在地上————

漂在河里———— 飞到天上————

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

师:老师看你们玩得好开心呢,我也想来玩,现在我们换一下好不好。(换学生读前部分,老师读后部分并做动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表演的有模有样,第二次又和老师配合的十分默契,来,掌声送给自己。

师:孩子们玩得开心吗?还想再来一次吗?现在把书合上,我们边朗读边做出你们最可爱的动作,用你们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的快乐、有趣、开心。(播放课件和配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想象说话

1、说话训练:树枝、小虫、小鱼、小鸟都是树叶姐姐的好朋友,它的朋友还有许多许多,还有谁是树叶姐姐的朋友呢?请同学们在同桌之间交流交流,把自己想的跟大伙说说。

2、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中有说得很好的请推荐他来说。

3、师:你们真聪明,知道的这么多,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

篇三:拓印树叶真有趣教案

《拓印树叶真有趣》教学设计

执教:黄陂区王家河中心小学 袁卉

教材:新版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十一课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与不同事物产生奇妙的联想。

2、能力目标

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的造型,并进行拓印和联想、添加。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

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进行有创意地组织。

教具准备

教学ppt、各种形态的树叶,彩色卡纸和大白纸各两张、油画棒、双面胶 学具准备

各种形态的叶子、彩色卡纸和白纸各两张、油画棒、双面胶 教学设计

一、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形态的树叶并观察树叶的形态

2并思考:怎样才能把树叶的纹理拓印得清楚

1画

2印树叶真有趣

发创造

1方法

a、启发探究,质疑:怎样才能把树叶的纹理拓印得清楚

b探究方法

c师总结方法

2方法

a知联想,添加的乐趣。

思考:这两幅拓印作品,你觉得哪一张有趣?为什么?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联想、添加

拓印的树叶,你还能联想成什么呢?

④学生联想,教师相机引导

大树

小老虎 鱼 小鸡、拓印五片树叶,二、欣赏导入新课、欣赏树叶拓印、板书课题:拓

三、主动感知,启、探讨交流拓印、学生自主拓印,、学生交流、教、感知启示拼摆、对比欣赏,感① 对比欣赏,启发③拓展联想:这片萝卜 万能车 b、比欣赏,感知组合的趣味

① 对比欣赏:两幅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更有趣?为什么?

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方法:组合

③欣赏感受:哪些树叶组合得最有趣?

c、师生合作制作,知晓制作步骤

组合;

2、拓印;

3、联想、添加)

师辅导

2师辅导

化激情

六、课堂小结

方法:组合、联想、添加 步骤:

1、组合

3篇四:s版《树叶》教案

8叶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作者的描述方法。3.①师生合作组合叶②教师示范拓印 ③启发联想、添加 ④总结制作步骤。(板书 步骤:

1、四、学生创作,教、提出制作要求、学生创作,教、学生作业评价

五、课后拓展,深

七、板书设计 拓印树叶真有趣、拓印、联想、添加、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理解感悟词句指导背诵。【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词句意思,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仿写诗句。

【教学准备】:

树叶、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和词语吧。(设计意图:由旧知过到新知)

过渡语:《树叶》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大家都能读准确了,真棒!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的观察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是否也这么棒呢?

3、展示树叶,引导观察,指导说话。(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1)前几天你们去观察了树叶,老师要问问你们了,你们喜欢树叶吗,为什么?

(2)树叶像什么?

过渡语:不仅我们喜欢这些漂亮的树叶,小动物们和植物们也喜

欢,今天我们就随着诗人一起看看,它们都是如何与树叶玩耍的呢,请仔细听老师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树叶?

三、理解感悟诗意,感情朗读,并指导背诵。

1、孩子们,请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这首童话诗有几句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句子,理清课文层次。)

2、学习第一句。

(1)第一句话写什么?抽读。板书。(意图:初步感知句子意思。)

(2)为什么诗人要想象,树枝把树叶当扇子呢?利用课件帮助学生体

会。(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为仿写句子做铺垫。)

(3)理解“长”“它” “当”。(设计意图:理解词意)

(4)指导朗读,展示课件。(指导过程:利用课件讲解--------范读-------自己试着读一读------抽读-------男女生比赛读)

(5)指导背诵。(意图:教学生背诵的方法。)

过渡语:第一句写树枝把树叶当扇子,可见树枝是多么喜欢树叶。

现在我们又来看一看,第二句又写谁把树叶当作什么来玩耍呢?

二句话?板书。

想象说,小虫把树叶当被子呢?展示课件。(设计意

诗人的想象力的合理性,理解句子意思,并为仿写句子做 铺垫。)是怎样掉下来的?为什么不说是“飞”下来的呢?

学生体会“落”的用词准确,并体会树叶掉下来的状态,示课件。(指导过程:利用课件讲解-------抽读-------读-------齐读)

小虫都喜欢树叶,接下来又写谁喜欢树叶呢?谁

4解小鸟把树叶当花伞的?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

觉得“漂”这个词用得好吗?

用课件讲解-------抽读------同桌互相读一读-------齐读。)

写了鱼儿也喜欢把树叶当花伞来玩耍,我们来看看

样喜欢树叶呢?、学习第二句。(1)谁来读一读第(2)为什么诗人会图:帮助学生体会(3)这句话说树叶(设计意图:帮助并为仿写句子做铺垫。)(4)指导朗读,展学生评价------抽(5)指导背诵。过渡语:啊,树枝、来读一读第三句话。、学习第三句。(1)抽读,板书。(2)你又是怎样理会。(3)展示课件,你(4)指导朗读。(利(5)指导背诵。过渡语:第三句话下一句又写了谁同、学习第4句话。

(1)抽读,板书。

(2)诗人真是会想象啊,你能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象吗?展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

(3)诗人说树叶是怎样到天上去的?为什么要说是“飞”到天上去的呢?(意图: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4)指导朗读。谁能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抽读---------评价--------小组比赛读。)

(5)指导背诵。

(6)这句话的末尾还是用的句号吗?展示课件,师讲解省略号的用法。(意图:体会省略号的用法,也起过渡的作用。)

5、拓展训练:你能像诗人一样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来描述一下吗?展示课件。

落在地上,蚂蚁拿它当()。

漂在池塘里,青蛙拿它当()。

飞到天上,蝴蝶拿它当()。

树叶(),()拿它当()。

过渡语: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诗人了。通过学习前四句话和你们所描述的,我们知道,大家都喜欢树叶,我们接着看第5句话,看看树叶的心情怎样呢?

6、学习第5句。

(1)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话。

(2“)大家”指谁?(意图:理解词语)

(3)哪个词写出了树叶的心情?板书。你能用“高兴”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指导过程:抽读------利用课件讲解-------抽读-----齐读)

(5)指导背诵。

7、指导背诵。(指导方法:利用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楚层次。)

四、总结全文,激发感情。

1、展示课件,请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收集的漂亮的树叶图片。

2、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树叶说什么?

3、树叶是大树的一部分,而无数的大树构成了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你还想对大自然说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树枝扇子 小虫被子

树叶

鱼儿(高兴)花伞

小鸟风筝 篇五:《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马红梅

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四、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1、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来问问: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

常看到的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19课中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自己以往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回忆,引发孩子对课文中蓝色树叶的好奇和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二、感知体悟

1、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师播放课件)

①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③师小结:这篇课文就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故事。

2、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读文)

①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

②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在同位间说说吧)

④那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吧!(生可先自读品味,再齐读)⑤那谁能说说她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回答?(心里不想借,找理由)

4、因为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这次李丽第二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请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①谁来说说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②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那她为什么没有立刻借笔给李丽?

④师小结:从刚才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丽第二次借笔还是没有借到。

5、因为李丽一直向她借笔,后来,林园园终于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生可边读边画出)

①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②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出,林园园是要求李丽要怎么做?

③那大家想想,在画画时提出这些要求行不行?(请快速在同位间说说)④林园园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6、是啊,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 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还是没有借)

①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②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③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笔。她借笔三次都没有借到,此刻她的心里会 怎么想呢?(指名说)(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讨论和联系实际、回忆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渗透。)

三、讨论探究

1、是啊,李丽一定也和大家想得一样。所以她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蓝色的树叶。看到这一片片蓝色的叶子,林园园有什么反应?(脸红了)那她为什么会脸红?请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说说吧!(四人一组讨论)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有时候帮助别人需要舍弃自己珍爱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自私,就会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相信林园园一定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她以后一定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那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1、指名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事情。

2、师小结:嗯!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很感动。因为你们都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都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伸出手。的确,每个人都会有需

要帮助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号召身边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帮助别人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怎样做?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或小例子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充满温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

五、小结质疑

1、学到这里,一节课的时间就快结束了,老师想来问问,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什么?

2、还有想要知道的吗?

(设计意图:超脱文本,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提出疑问,自己在师引导下和同学们共同解决疑问,在了解本课主旨基础上做深入思考。)

六、作业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你周围更多感人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感情渗透,教会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做个会欣赏真善美的人,学会做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深层次加工本课主旨。

第五篇:感知橘子教学设计

“感知桔子”教学设计 莆田逸夫实验小学

张萍

教学目标:

1、以桔子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感官全方位感知事物的方法。

2、在感知训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感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全面、细致、准确地描绘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感知桔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全面、细致、准确地描绘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感知汇报。

1、生汇报一下今天你运用感知工具感知到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前测。

1、回顾一下,对于物,我们可以写它的哪些内容?(形状大小

内外构造

声色气味

软硬粗细

质地来源

功能作用等)

2、揭示这节课要感知的物是桔子。

3、让学生认真感知自己带来的桔子,并对它进行描述。(时间3分钟)

4、抽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朗读。

5、评价:两位同学的作品中,哪些部分写得精彩?运用了哪些感官工具?

三、训练。

1、引导学生逐一运用感知的工具——眼、耳、口、鼻、手、换时、换情、换位来感知桔子。

(1)、视觉:你看到了什么?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觉:你听到了它的声音吗?是怎样的,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它像什么?猜猜它会对你说些什么?

(3)、嗅觉:闻一闻,它有什么气味?让你想到什么?你喜欢吗,为什么?

(4)、触觉:摸摸它,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

2、总结归纳:

写作时,我们要综合运用眼、耳、口、鼻、手多种感官来进行全方位的感知。

第二课时

一、后测。

让学生运用全方位感知事物的方法,再次对桔子进行感知,并进行写作。(时间20分钟)

二、交流、评价。

1、再次抽取学生的作品朗读,与前测的品进行比较。

2、让学生进行评议:作品好在哪里?运用了哪些感官,如何进行感知的?

3、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

4、小组内进行互评。

三、说体会。

1、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总结。

下载教育教学培训感知[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培训感知[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知辣椒教学设计

    《感知辣椒》教学设计 驻马店市第十八中学王晓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五种工作感知事物; 2、探究、归纳出感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发现能力,运用感......

    德育研讨会心得体会——感知幸福教育

    感知幸福教育 ——德育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曾经说过: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教育的内涵是什么?通过这次研讨会,得到了一些答案。 它应当是以人的......

    《雨后》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雨后》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身、矢”;理解“赤脚、糟糕、兴奋”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ai_ei_ui》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ai ei ui》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带有ai ei ui的词语。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a_o_e_i_u_ü》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a o e i u ü》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六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以一幅生动的画面作为学习六个单韵母的载体。 第二部分是ɑ o e i u......

    幼儿园《感知数位器》教学设计

    幼儿园《感知数位器》教学设计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用数位器表示100以内的数字。 活动准备: 1、教、学具......

    三员感知

    烟草在线专稿访销员、送货员和专卖员在基层卷烟经营企业习惯上被称为“三员”,他们是基层卷烟销售企业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担负着整个卷烟市场的营销与管理工作,是我们整个烟草......

    感知幸福

    人们常说人生如歌,每当听到久违的旋律,思绪如GPS定位,锁定时间地点,禁不住勾起那尘封已久的回忆,一种无以释怀的喜悦,一种附着悲情色彩的幸福,有时候常常会感动,甚至为此而触动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