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思政”建设须打破三个误区
“课程思政”建设须打破三个误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许多高校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课程思政”建设泛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机械化,建设的课程标签化等现象。为此,我们必须打破思想藩篱,走出实践误区,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解答新时代的新命题。
要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同义转换的误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系统性延展。“思政课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的课程,在高校直观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则是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全部课程人才培养任务的正本清源,是对各门课程立德树人效能的不断发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及目标中,让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
要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元素简单嵌入各门课程的误区,实现思
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嵌入式结合,而是要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使其发挥“1+1>2”的整体效用。这是一种生态重构,是一种精细的浸润式的隐性教育而不是粗放的漫灌式的显性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让课程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的层面,要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对所授内容深入分析,提炼出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要打破“课程思政”是对各门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消解的误区,实现全部课程的价值彰显。“课程思政”要将被“遗忘”和被忽略的育人向度从每一门课程中发掘出来,这不是对各门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的消解,而是对其价值的进一步彰显。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把立德理解为机械的道德输出和简单的价值传递,认为接受“思政课程”的理论教育就是完成了立德的任务;二是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所谓“客观、中立与价值无涉”,认为学科课程应该坚持“绝对的客观”,而不去发掘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实际上,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反映着勇于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每一个科学发现都反映着敢于质疑权威的创新精神,每一项技术发明都反
映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意识。
广大教师要积极主动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隐性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深藏于知识表层符号、内在结构之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在对知识的解释中、对世界的描述中,将内含的精神和价值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
第二篇: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须摒弃“三个误区”
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须摒弃“三个误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宗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摒弃误区。
一是摒弃思想政治建设是“虚功”难以“实做”的误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做人的工作,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领导班子建强了,做好其它工作才有保证,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这样的“虚功”我们不仅要“实做”,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二是摒弃思想政治建设等同于一般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思想政治建设是马克思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作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一以贯之的要求,在对象上侧重于各级领导班子。而思想政治工作则着重从中外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回答一系列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以及许多群众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有联系但各有侧重,各有其特定的内容与要求。三是摒弃思想政治建设等同于理论学习的误区。理论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且不是唯一的手段。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途径多样,目的多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第三篇:课程思政总结
课程思政总结
上一学中,课程思政主要是在高等数学这么课程上进行,以养成学生积极的态度,培养学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为目标,潜移默化的在每一节课堂上进行实施。
在培养态度方面,主要是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睡觉,不玩手机。除此之外,自己也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生产生影响,因此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生活中格斗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引导。
在培养学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方面,主要是平时的作业和各种教学任务严格管理。平时的课外作业,自主学习的内容都认真对待,从布置、实施、验收的各个阶段,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加以引导,通过正面榜样和反面教材加以启发。
养成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方面,主要是以榜样激励为主。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数学家都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经历。课堂中通过一些数学史、数学名人的曾经辉煌成就,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课程思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对于这种形式还不是很习惯,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何志威
2018.4.1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思政教学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思政教学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思政课建设节奏加快,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在提升。但我们也看到,思政课教学中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够高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中公分析
思政课不好上,与有些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关:拿功利性标尺来衡量思政课,认为思政课与专业、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认识折射出的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满意,即所讲非所需、所需不彻底以及不解渴、不管饱、不好用,一句话就是学生的获得感不强。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知识传授方式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变化,不仅要求内容常讲常新,更要求形式千变万化。面对已经变化了的教育对象,一些教师固守传统思维与方法,没有接受与适应这种动态,没能成为思政课的“大厨”。
思政教学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菜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食欲”不振。一些教师一味提供“高大上”的主菜、大菜、硬菜,脱离学生实际大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忽视了聊点学习、谈点爱好、说点生活等“特色菜”“农家菜”,也缺少激励青年拼搏奋进、勇于创新的“心灵鸡汤”。
二是“厨艺”不够精湛。烧好思政课这道好菜,教师既要掌握好火候、拿捏准调料搭配,更要懂得思政课的精妙。但是,部分教师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成了教师个人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都淹没其中。教学方法习惯大火猛攻,不善于小火慢炖。教学方式简单直接,缺少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
三是“装盘”不够精致。思政课不仅要求内容搭配得当,课程包装的形式感也很重要。当前,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原生态的方式讲课,不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没有课程包装的概念和意识,使思政课缺少时代感和吸引力。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思政课教师如何守好渠、种好田,关键在于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做起。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一是抓住需求点、瞄准兴奋点,始终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抓住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找准思想矛盾点、政治困惑点、学习生活烦恼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菜单服务。
二是不做“复读机”,要做“解码器”,要敢于转换、善于转换、勤于转换教育内容的话语体系,用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语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共情。
三是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原标题:思政教学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高国栋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第五篇:**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