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前言:
对于道路施工而言,系统性较强,需要较为专业的技术,同时,鉴于各种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整个道路施工存在加强的技术性,难度也很大。在我国,很大地区地质松软,需要不断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因此,在施工中要不断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制定有效的施工流程,遵守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品质,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定合理的加固方案,达到对地基的加固作用,在整体上提升施工质量。
1、对软土地基主要特征和危害的介绍
对于道路建设而言,最为基础的就是路基施工。为了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要高度重视地基施工,夯实基础。但是,鉴于施工环境的不同,软土地基要高度重视,其土质特点会给道路施工带来难度,同时,由于项目所处环境的不同,软体地基的特点也存在差异,产生不同的危害。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其内部空隙较大,同时,地基的强度不高,实际荷载承载能力较低,到时软土基产生较高的压缩系数,沉降情况极易发生。一旦不针对其土壤特性进行有效处理和改善,为后期道路质量埋下巨大隐患。对于经过处理的软土地基,在后期较长时间范围的使用中,当受到的外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产生变形的现象,使得触变性和流动性增强,一旦变形加重,道路就存在坍塌的可能,因此,为了加固地基,提高稳定性,要应用合理的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中,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黏土和粉土,土粒的表面具有较多的负电荷,使得空气中大量的水汽被吸入土壤之中,使得地基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随着含水量的不断增多,空隙加大,最终引发软土地基的地质构造呈现较差的状态,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2、对软土地基常用加固施工技术的介绍
2.1对强夯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这种技术,主要是借助强大的冲击力,使得原有土壤的土质构造发生变化,而后,对周边的地质进行挤压操作,夯坑完成。在这些技术应用中,主要的环节包含动力的有效置换、动力的固结以及动力的密实三个部分。动力置换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桩式置换借助较大的夯击力,实现碎石与软土的结合,达到提升软土稳定性的目的。而后,较高强度的碎石桩形成。整式置换是借助夯击力,实现碎石向淤泥的挤入,碎石发挥垫层的作用,加固目的达到。动力固结是利用冲击力,形成应力波,破坏土壤的结构,局部形成缝隙,具有排水的性能,目的是实现水分的顺利流出,促进土体固结。其中,动力密实是指借助较强的冲击力的作用,实现对软土地基强度的改善。强夯法不需要较长的预压时间,工艺相对简单,具有较好的施工效果,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但是,强夯法也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一旦夯击力不足,不能保证加固的软土能够承载外界的载荷的时候,施工进行中就会引发地基的变形的情况,沉降现象就会出现。
2.2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介绍
这种施工技术融合了多种混凝土管桩技术,是新型的软基加固技术类型。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实现成本的节省,保证较高的道路施工品质,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符。当前,施工人员越发注重对混凝土管桩规格的测量,重视加固深度的控制,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施工质量,避免较多质量问题的出现,在软土地基加固施工中应用较为深入和广泛。
2.3对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技术的研究
这种技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效果比较明显。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和使用,这一加固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在较大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加固施工中得到广泛使用。这一技术是将粉煤灰、水笔等材料加水进行混合和搅拌,而后将配制而成的高粘度的桩体与软土地基结合,形成复合性质的垫层,实现地基对外界载荷能力的提升。在施工进行中,要进行相应、全面的检查工作,目的是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对于这一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泵管堵塞的常见的现象,一旦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就会发生爆管问题,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无法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造成人员伤害。
2.4对预压施工技术的介绍
这种施工技术的优势是具有较强的加固效果,成本不高,如果地基以黏土粒为主,那么这种施工技术就十分适合。这一技术主要是借助软土地基的天然透水性能,实现对地基水分的有效排除。地基中的水分的减少,使得地基内部的空隙逐渐减少,地基的强度被增强。另外,这一技术主要发挥了软土的天然透水性进行有效排水,为此,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不能在根本上保证工程的品质和安全。
2.5对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介绍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主要是借助水泥固化剂的功能,实现对水泥的合理搅拌,实现水泥浆与土质的全面混合,以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加固的作用。这一技术出现的时间不长,是新型的施工技术类型。为了在根本上保证搅拌桩机与图纸要求的一致性,要进行技术应用的时候,要对搅拌桩的位置进行明确,同时,要对水泥浆进行不停的搅拌,目的是实现水泥浆与土质的完全、有效的融合。
3、对软基加固技术的展望
对于道路施工的安全性而言,软土地基的坚固性意义重大。随着人们安全思想和观念的增强,施工企业愈加注重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高了对其的重视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软基加固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在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进行软土地基加固的同时,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材料的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随着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使得这项技术逐步实现了完善,日趋成熟,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加固技术。要重视技术的改进,使得发展日趋科学性,同时,注重对施工的监督和控制,保证整个软基加固施工的顺利、安全的进行,在整体上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防止操作施工和施工事故的发生。对于加固技术的安全施工,首先,要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相关机构要对施工现场、软土地基的位置、体积等进行全面、严谨的测量,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性,防止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引发成本流失。要结合施工实际和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加固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充分的应用,在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对于道路建设而言,对软体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要加固处理中,要选择合适的加固技术,做好施工环节的过程控制。施工人员要重视检查工作,避免疏忽的发生,防止隐患的出现,严格按照施工标准组织施工,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第二篇:软基处理施工总结报告
软基处理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石门县冉家坪至闫家溶公路工程S1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0+000~K9+535.678,全长9.536km, 主要工程为路基、路面、桥涵和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软基处理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我标段拟定K1+320~K1+600段软基换填为我标段软基处理首件开工工程。
二、软基处理过程及工艺
1、施工过程
K1+320~K1+600路基段为水稻田,地势低洼处,稻田长期受水浸泡,形成淤泥质软土,软土平均厚度0.6-0.8m ;由于淤积泥土较多,施工时必须进行换填处理。我部按设计要求将该处软基进行清除,清除软土之后,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外借土进行换填,路基土方填筑应符合JTG F10-2006规范要求。
1、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软基进行挖沟排水,将积水排走,采用全站仪放样确定软基范围的平面位置,绘制平面图和横断面图,计算出工程量;确保换填材料合格。
(2)分层填筑:外借山砾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30cm,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3)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基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摊铺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4)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回填土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 “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本项工程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等各项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做好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凡需隐蔽的工序完成之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均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项目经理部设专业工程师和专职质检人员跟班检查验收。每道需隐蔽的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监理工程师对即将覆盖或掩盖的任何一部分工程进行检查、检验以及任何部分工程施工前对其基础进行检查。
2、检测、试验手段和措施
⑴现场取样、送样及时,试验室建立台帐并设专人管理。⑵加强试验文件、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⑶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检测工作。
⑷建立检测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对设备损坏或认为检测精度不合要求时,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标定。
⑸严格执行试验工作的公证性。⑹严格检验程序和试验程序。
⑺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
四、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要求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松铺厚度,分层填筑压实。
2、加强文明施工、环保问题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文明施工及环保意识。
3、分层填筑时松铺厚度控制不严,局部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
4、淤泥临时堆放时,部分流入红线外的农田;转运时洒落在路基上,造成路基不整洁。
五、综合评价及总结
通过K1+320~K1+600软基处理首件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来看,我标段所确定的软基处理施工工艺满足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软基处理施工。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路基施工队伍加深了对软基处理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在首件工程发生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软基路基施工。
同时通过对K1+320~K1+600软基处理的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各项规定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能够指导后续软土路基施工。
第三篇:堤基加固(松木桩)施工方案
堤基加固(松木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九龙湾水库下游改造工程位于九龙潭水库大坝下游,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受力范围内的地基土由耕土、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岩带组成。工程的地质概况,地质剖面自上而下由素填土、粗砂土、淤质粘土、砾质粘性土、粉质粘土及岩石构成。淤质粘土呈软塑状,下部的砾质粘性土呈中密状,特点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属于软弱土。
二、松木桩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挖、填工作面 →桩位 放样 → 打松木桩→锯平桩头→毛石嵌桩及 C10砼垫层施工→承台施工
2、施工准备 ①、木桩采购及存放
ⅰ、木桩主要在当地木材市场采购,采用汽车运到工地现场仓库;木桩采购时应注意木材质地,桩长应略大于设计桩长。所用桩木须材质均匀,不得有过大弯曲之情形。木桩首尾两端连成一直线时,各截面中心与该直线之偏差程度不得超过相关规定;另桩身不得有蛀孔、裂纹或其它足以损害强度之瑕疵。ⅱ、木桩之吊运、装卸、堆置时,桩身不得遭受冲击或振动,以免因之损及桩身。木桩于使用时,应按运抵工地之先后次序使用,同时应检查木桩是否完整。木桩储存地基须坚实而平坦,不得有沉陷之现象,避免木桩变形。②、打试桩,确定桩长。
因堤岸较长,沿堤岸方向每约 50m 打一根试桩,所以选试桩25根,以大概确定桩长。地质报告显示淤泥深度为1.2 m—3.2 m,为确保试桩成功,并考虑该类型桩的特殊性,配桩长度比同位置桩的有效长度大0.5米。
③、打桩前,桩顶须先截锯平整,其桩身需加以保护,不得有影响功能之碰撞伤痕,桩头部位宜采用铁丝扎紧。④、松木桩的制作
ⅰ、桩径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且外形直顺光圆;
ⅱ、小端削成 30cm 长的尖头,利于打入持力层;
ⅲ、待准备好总桩数 80 %以上的桩时,调入挖掘机进行打桩施工,避免挖掘机待桩窝工;
ⅳ、将备好的桩按不同尺寸及其使用区域分别就位,为打桩做好准备;
ⅴ、严禁使用沙杆等其他木材代替松木。⑤、测量放样
松木桩施工前,由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确定每个木桩打设桩位,采用测量用木桩予以标记。
3、挖掘机打桩流程
①、挖掘机就位,为了使挤密效果好,提高地基承载力,打桩时必须由基底四周往内圈施打
②、选择正确桩长的松木桩,并扶正松木桩,桩位按梅花状布置;
③、将挖掘机的挖斗倒过来扣压桩至软基中;
④、按压稳定后,用挖斗背面击打桩头,直到没有明显打入量为止,确保松木桩垂直打入持力层;
⑤、严格控制桩的密度,确保软基的处理效果。
⑥、选择桩长 =该范围的试桩或控制桩长的较大者 +0.5m。(控制桩长=相邻打入桩长的平均值,例如:(2.3+2.8)/2=2.55m)。
4、锯平桩头
①、根据设计高度控制锯平桩头后的标高。
②、桩头应离淤泥顶面 0.6m 左右,其中 0.4m 抛片石,0.2m 插入基础砼,与之凝为一体。
5、桩间抛片石
作为堤岸基础,抛入 40 cm 厚片石,通过其与松木桩之间的嵌挤作用,能较好地将基础砼与淤泥隔开来,使基础砼不会因淤泥的影响而降低强度。抛片石时,对称均衡分层抛,每层先抛中间,后抛外侧,使桩成组并保持正确位置,另外一边抛毛石,一边适当填入石渣,使桩顶区嵌石密实,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做100㎜厚C10砼垫层。
三、打松木桩应着重控制的质量要求
1、桩位偏差必须控制在小于等于D/6-D/4中间范围内,桩的垂直度允差﹤1%。
2、在打桩时,如感到木桩入土无明显持力感觉时应向设计、监理及时汇报。
3、打桩线路注意从外往中间对称打,但要防止桩位严重移动。
4、按设计图所示,于地面标定木桩之预定打设位置,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
5、打桩过程中,如遇坚硬地层或触及地下障碍物,以致不能打至预定深度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确定处理方式。并列入施工纪录,不得任意截断桩体。
四、质量风险
1、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结合施工图纸,该河堤建成后需要在河堤背面填土压实,且河堤另一边为河床,河床沉积淤泥及砾质粘土较厚,如果采用松木桩进行堤基处理时,在毛石河堤自重及填土作用下松木桩容易出现水平位移,影响堤岸质量;另外,由于堤基为软弱土的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且松木桩原材料质量、规格难以一致,在打桩时灌入度难以控制,在承受较大的河堤自重荷载时,河堤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往往比较大,会造成毛石挡土墙出现裂缝;
2、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和不排水抗剪强度均较低。在集中大量施打松木桩时,饱和土体中的孔隙水还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全部压力的增量完全由孔隙水来承担,堤基土颗粒间的压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堤基土的抗剪强度不但没有提高,还可能会因施工的扰动而下降。另外,由于松木桩施工后,桩间淤泥不用清理,当被扰动的淤泥重新固结时可能会出现挡土墙荷载由松木桩直接承载的现象。
第四篇:加固施工方案
模板加固施工方案
(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收存、检查进场木胶合板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来检验)。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每平方米单板脱胶不大于0001m2。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m2
(3)规格尺寸标准
厚度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长、宽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对角线差检测方法: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翘曲度检测方法: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第五篇:松木桩软基加固方案
台山核电北线道路K7+300~K14+320段工程
角咀大桥桥台松木桩软基加固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加固施工区域为台山核电北线道路K7+300~K14~320段工程中位于K7+940的角咀大桥的两侧软基。根据施工图中软基处理设计表参数可确定本段淤泥层厚度为23~24m之间,淤泥含水量大,且宽度为4m的河流正交本施工区域。前期我司按设计标高回填该处桥桩施工平台时,平台塌陷造成隆起的淤泥,据目测该隆起部分淤泥(离地表5m以内部分)已处于流塑状态。因此根据本工程桥桩基的设计工艺所确定的施工机械作对业平台相关要求,我司需对该处地基进行合同工作内容以外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桥桩施工。
二、施工依据及相关标准
三、施工部署
四、松木桩的成桩机理分析和设计
五、主要机械及材料
六、施工方法及主要工艺技术措
七、施工进度计划
八、常见问题预防、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九、安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