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五篇范文)

时间:2021-02-03 11: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第一篇: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近年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筑实筑牢绿色基柱,确保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生态保护,基层正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主要问题

(一)范围划定欠科学,规划调整审批难。初始划定设立自然保护区时,考量人口、产业、经济发展等必要论证工作不够细致,将一些村庄、公路、景点等划入核心区、缓冲区或实验区范围内。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规定,自批准建立或调整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5年内不得进行调整,如确有符合要求的可申请调规,但申报材料较多、程序复杂、历时较长。如奉节县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迷宫河、旱夔门等核心旅游资源区域被划入自然保护核心区,区域内长期生活的群众多达6833户2.1万余人,加之省级旅游主干道s201(奉节至恩施)被划入缓冲区,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自然保护区调规受到影响,区域开发利用严重受限。武隆区为实施车盘水库等民生项目,特申请开展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修编,从《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后提交申请,经原市环保局、市林业局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已历时近2年,目前仍未获得批复。该区域内修建的约20公里乡村路、8处通讯塔等民生和扶贫项目,被市环保督察纳入违规整改范围,掣肘地方发展。

(二)多重区划重叠,属地监管难度大。自然保护区与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重叠现象突出,存在同一区域重叠面积大、界限不明,且部分区域一跨多界,出现重复规划、多头管理、跨区域管理难等问题。梁平区百里竹海被确认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大部分区域被划入“四山管制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内,“市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市林业局负责、“四山管制区”规划管制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一区域出现多头管理。武隆区芙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同时纳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岩溶国家地质公园、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各保护区之间重叠面积超过2160公顷,且该名胜区跨武隆区4个乡镇和彭水县2个乡镇,由于在跨区域管理上协同不足,导致区内的珠子溪景点一直未能开发。

(三)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生态保护较被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发布《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对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出要求,鼓励各地先行试点。但地方政府因财力问题投入力度参差不齐,生态补偿渠道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导致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小、标准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影响生态保护成果。目前,我市的生态补偿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地未建立专门、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缺乏资金来源。梁平、武隆、奉节等区县现拥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等多种类型保护地,保护地内居住着大量原住民,根据保护地的相关规定,保护地内的建设活动受限,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很难得到改善,但要实施搬迁又无明确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陷入村民环境改善难和搬迁实施难的“两难”窘境。

二、工作建议

(一)合理调整生态红线。建议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政策规划,在确保必要的生态保护空间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区县发展实际需要,消除“重叠区”,留足必备的建设空间,允许按规定程序调整保护范围、保护性开发。

(二)因地制宜调规修编。建议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在保持相对集中连片且总体面积不减、不破坏生态系统、不损害生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四山管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市级风景名胜区”禁止建设开发等有关范围进行适当调规修编,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低的重点城镇、交通干线、重要发展区域调出保护地范围,将跨区县的保护地范围作适当调整。同时,精简调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支持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三)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综合考虑保护区管理要求和解决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建议市林业局研究出台保护地内原住居民退出补偿方案,加大对生态保护区转移支付力度,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内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给予资金补偿,逐步迁出保护地,重点在移民养老保险政策、搬迁补偿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减少人类活动干扰,降低保护地管理压力。

第二篇:基层反映公益性文化事业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边远牧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公民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作为经济欠发达边牧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虽有所发展,但受经济、文化、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捉襟见肘”,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滞后发展已经影响到了边远牧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步伐。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投人不足,基层文化活动乏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但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边远牧区对文化事业投人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文化事业单位只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而无力拓展业务。当前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人有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

二、人才缺乏,文化竞争力不够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创新乏力。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地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调节,文化市场管理缺乏统一的行政执法力量。文化服务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造成公民的文化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文化事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发展动力。

四、基础设施和设备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长期以来,新建的基础设施和新投人的设备比较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基本上都是使用了多年,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文化设施还是非常简陋陈旧,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制约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说也必然会影响地区的综合发展。

五、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需要建立有力的投融资主体及平台。由于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界定不够清晰,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政策以及体制界定不够明确,造成资金投人上的缺位和越位,从而制约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和民间资本多渠道融资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公益性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赖政府投人,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文化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较弱,不具备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资本的扩张能力。

面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边牧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加强规划,合理充分地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一、加大资金投人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议上级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力度,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给予倾斜,同时,进一步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及人员的基本运行经费,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议结合边远牧区实际,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认可的文化设施。如科技馆、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并真正发挥好它们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发展天地的现实功能。

三、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机制,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起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当前迫切需要的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制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培养造就成批的优秀文化人才。要把培养、使用文化人才纳人自治区财政预算,在住房、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使优秀人才参加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来。要采取选送深造、在职轮训、联合办学(班)、以工代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在各专业领域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

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法制化建设,真正确保文化事业平稳发展。:一是要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与管理,应该及早纳人法制化的轨道,确保社会投人和服务的均衡。二是要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法制化建设,并以法律、法规方式,规范文化事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所有行为。三是要建立一个覆盖操作、管理、监督的完整系统,切实保障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投人获得有效的使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在的文化服务。

五、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切实保障牧民和城镇低收人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大力度,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使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要在牧区基本解决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要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城镇低收人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牧民工等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第三篇:基层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区基层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我区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不明确。

1.环保部门监管范围广。新《环保法》强调了地方政府对环保的责任,强化了追责制度,但追责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上级环保部门约谈下级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就把责任压到当地环保部门头上,导致环保部门只能替地方政府担责,从追责变成了被追责。

2.职能职责交叉不明确。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上,任务交叉、职责模糊。以水污染为例,按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只监管企事业单位排污,而雨污分流、河道整治则属其它职能部门管辖。如龙滩子街道太平社区一起死鱼事件,因老城区未接入污水管网,以致污水流入池塘致鱼死亡。当居民反映至环保部门,环保认为生活污水应由市政管理,水质检测应由农委渔政科检验。而渔政科及市政均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不了了之。3.镇街环保责任较大。“属地管理”属当下热词,环境保护的追责工作,市里根据“属地管理”规定由所在区县负责,区县各部门则落实到各镇街,一旦出现问题,所在镇街首当其冲,而镇街又无法定管理职责,导致监管缺失。

(二)镇街环保部门处境尴尬。

1.镇街环保办有人无编。镇街环保工作人员多由政府其他编制人员兼任,既无编制,也无经费,唯有责任,且风险性较大,致使不少在基层兼职的环保人员,都千方百计想跳出环保办而干其他方面的工作。

2.基层环保人员培训力度不够。镇街环保人员多数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工作存在看不懂、说不清、帮不上的现象,在监管工作时,只能凭闻、听、看等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监测,有时还被企业牵着鼻子走,监管多流于形式。3.基层环保人员无执法权。区环保工作人员享有执法权,唯独镇街没有执法权。当镇街没有执法权而要查办环保违法企业时,走程序耗时且漫长。如果镇街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联合“强制执法”,又容易造成违规执法和信访事件,这也是基层发现企业环保违法不愿上报的根本原因。如果上报,最终还是自己去落实整改,且有可能被追责处理的危险。4.基层监管环保显得尴尬无奈。即使在目前大环境下,暴力抗法、不配合、不开门、不见人、不签字等现象依然存在。此外,企业生产环节众多,环境污染情况复杂,监管取证也较困难。

(三)基层环保执法困难重重。

1.执法多以教育反映为主。如居民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上级部门要求制止,而作为基层环保人员只能对居民好言相劝,有不理解的甚至跟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当你离开后又“死灰复燃”,导致秸秆焚烧屡禁不止。

2.违法企业与执法人员“躲猫猫”。在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下,大中型企业基本不敢违法排污,但有部分效益较好小企业、小作坊,采取检查紧了就停产,检查松了偷偷生产,与执法人员进行“躲猫猫”,即便被查处,也多是轻处或停产,再查紧点顶多拆除了事,无法对小企业跟进处罚。

3.企业处理废料成本过高。我们在监管企业生产时,发现企业固废、固危废等废料没有专业资质的企业来处理。经查证,有资质处理废物的企业,要么离产生固废的企业较远(有些在其他区县),要么是因为固废量太小,处理企业不愿来,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三、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强化党政一岗双责、具体落实到实处。立足源头治理,在决策、规划、建设上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扭转环保困局。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理顺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整合各部门和社会团体力量,彻底改变环保部门将所有环境问题“大包大揽”等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升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方面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二)进一步明确、细化职能职责。

进一步明确、细化职责职能,将细化落实到各单位、科室及人员。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权限细化到何种程度、工作落实到何种程度、追责追到何种程度;这个行业谁监管、这个企业谁监管、这个街道谁监管,做到责任到人,一目了然。

(三)强化镇街环保办建设。

1.明确环保人员身份。镇街环保办由区编委统一增设环保编制,成立单独的环境保护办公室,明确环保办职责职能,解决环保工作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使环保人员能安心基层环保监管工作。

2.加强学习培训指导。针对基层环保工作的相关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环保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和指导,既注重理论,又强化实用。

3.强化联系沟通机制。建立环保局具体工作人员划片指导镇街工作,强化镇街环保办及时对接区环保局,发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联系沟通。

4.建立环保激励机制。对环保举报有功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发挥社会各界人士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监督环保的积极性作用。

(四)深入实际开展执法检查。

1.避免简单粗暴执法。对秸秆焚烧不能简单制止,应充分考虑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采取细致入微的方式方法和宣传效果,使居民将被动焚烧秸秆转化主动为有效利用。2.细化量化大环保工作。参照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大环保细化量化到各行业,使各行业成为履行环保的主体。3.多角度解决环保问题。尽量杜绝企业受利益驱动进行违法行为,环保人员应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在哪些地方应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哪些地方又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

(五)大力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使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深入人心。构建公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监督网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公众参与和监督成为常态,使污染行为无处遁形。强化企业约束行为,通过严格执法和奖惩责罚,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愿违法、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第四篇:2014-07-21 基层反映: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农村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新建轻改造。虽然每年新农村建设中旧农宅改造数量多于文明生态家园新建数量,但改造资金投入比例偏小,改造标准低、施工质量差,且改造的重点仅停留在建大门、改灶、改厕和刷文化墙等初级阶段,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乡村在文明生态家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统筹考虑实用功能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致使规划户数多,群众报名少,因新农村建设兑地引起的矛盾纠份和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二是重基础轻配套。普遍存在对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绿化亮化等工作抓得紧、投入大,对道路硬化、排水排污、沼气能源、环境整治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个别行政村村部、文化广场和村学建设档次较高,但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社道硬化却迟迟不能动工修建,沼气建设覆盖面小、使用率低。部分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硬件配套,而对生产发展等基础性工作抓得不够,以致村容村貌变了,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三是重眼前轻长远。一些乡村受当时建设理念、项目、资金等因素制约,村庄规划不够合理,加之后续建设未及时跟进,基础配套比较滞后,已无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有的对新农村建设缺乏全面深刻准确的把握,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增加了农民负担,— 1 —

形成了债务。个别乡村新农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房子建起来了任务就完成了,对于后续扩容、内涵提升、基础配套等方面重视不够,往往建成之后便放任不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村又重回旧貌。四是重示范轻推广。每年的新农村建设中项目、资金都向市县列建的重点村倾斜,特别是对部分塬区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连续进行新建改造,但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村投入严重不足,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群众受益面较小。大部分山区村由于缺项目、缺资金,虽经多年发展但村容村貌无明显变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建与管的关系。积极从出台政策、建强组织、深化改革三个方面入手,以新的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出台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土地开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进一步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扫除体制性的障碍因素。二是处理好软与硬的关系。在硬件建设上,要着眼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和农村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五改三建”工程建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软件”建设上,着眼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

展,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三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稳扎稳打,不劳民伤财、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律。立足乡村特点,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不搞一个样、一刀切。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抓好新产业开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抓好新农民培育,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抓好新环境营造。四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办点示范。把新农村示范点与各级领导的工作联系点、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在办点示范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积极向外推介宣传,不断强化试点单位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切实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第五篇:基层反映:浅析基层巡察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改进建议

基层反映:浅析基层巡察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改进建议

今天,xiexiebang.com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浅析基层巡察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改进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宾川县于2016年7月在大理州先行先试首家开展县级基层巡察,截至目前共开展了三轮巡察,笔者有幸参与了三轮巡察,期间对巡察工作有了粗浅的认识和见解。巡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中央、省巡视和州巡察工作的经验可以遵循,但由于巡察地域较大、巡察人员较多、巡察时间较短,通过常规的巡察方式,只能发现一些共性和面上 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巡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基层巡察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巡察人才选拔难,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县级巡察对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能力、水平、阅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县一级由于体量较小,加之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巡察干部承受较大压力,有相当部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人选参加巡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可选的人员不多。加之各巡察组成员均是临时抽调,虽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但均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长期检验。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同时,还存在抽调人员虽明确了巡察期间不参与原单位工作,但实际

操作过程中还两边负责两边跑现象,分散了巡察组人员的精力。

深入谈话难,震慑作用难以发挥。在巡察工作中,个别谈话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很多谈话却浅尝辄止,一谈了之。虽然都准备了谈话提纲,提纲也与单位实际相联系,但是往往在触及一些敏感问题或干部个人问题时,被谈话人犹如惊弓之鸟通常会出现犹豫、胆怯的情况而转移话题,或及时补场、或进行否认,而谈话人这时也往往在左右权衡中会出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相逼过甚的念头,所以当时没有进行乘胜追击、顺藤摸瓜,在与被谈话人的心理博弈中输给了自己,从而错失了发现问题线索的良机,导致较少在谈话中发现有用的问题线索,就更谈不上震慑了。

巡察方法存在局限性,发现问题难。巡察主要是采取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巡察组是按方案开展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单一,影响了巡察效果。另外,巡察内容全而不精。集中巡察工作几乎涵盖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导致针对性不强,使巡察早发现、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的职能作用不突出。

二、加强基层巡察工作的几点意见建议

合理搭配强化培训,提升巡察人员综合素质。针对县级巡察组工作人员是每轮巡察临时挑选组成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县级常设一定名额巡察组组长编制,以确保巡察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从而避免开展一轮巡察工作并熟悉掌握巡察业务后又没有再次负责下一轮巡察而导致投入太多的人员培训精

力。建议县委领导分期分批与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谈心谈话,提气鼓劲,交任务、压担子,体现县委的信任、重托,以及巡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严格把好巡察人员的入口关,严格标准、严格选配、严格培训、严格准入,从严管理,注重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才能确保高质量完成巡察工作任务。建议上级应加大对基层巡察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以达到开拓视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增强谈话针对性,提高发现问题线索价值。首先要精心拟定谈话提纲。先查阅被巡察单位相关资料,掌握相关情况,再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权力运行轨迹、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拟定谈话提纲。使谈话对象有话说、有事讲、有问题反映,能够产生共鸣。同时,根据谈话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其次是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巡察中做到

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近年退休的班子成员必谈,重大项目的参与者和知情人必谈,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谈话范围,以便更有利地发现问题。同时,在谈话中合理规避相关对象,避免因谈话了解问题时出现疏忽和泄露。最后要积极接受群众约谈。巡察组随时随地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之“约”,顺应基层群众的要求,随机选择时间和地点。同时,采取“一对一谈话”方式,变“高高在上”“冷漠以对”为“平等和气”“促膝长谈”,让基层群众放下顾虑对巡察组敢说话、说实话、讲真话,在与干部群众“唠家常”“掏心窝”中发现蛛丝马迹。

探索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精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巡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开展巡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有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就是渎职”的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巡察方式和手段,针对基层熟人社会、宗族势力、人情困扰等实际问

题,通过灵活运用交叉巡察、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等方式,破解关系网、说情风的干扰。特别是就县级而言,说情风、关系网是巡察顺利开展的绊脚石,建议从州级巡察人才库中抽取人员,对全州巡察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授予资格,并由全州统筹采取县市交叉巡察方式来加以破解。加强横向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公检法等部门的信息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掌握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注意从“街头巷议”“民谣”“顺口溜”等信息中收集群众反映的情况,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巡视条列》规定了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受理信访、调阅资料、开座谈会、列席会议、问卷调查、下沉走访、提请协助、抽查个人事项报告、询问知情人和专项检查等12+N种巡视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巡视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可以借鉴使用。

下载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管理好党员、教育好党员是抓党建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当前,找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加强对党员的管......

    基层反映: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反映: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托普仪器——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分析了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更 好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立党组织难度大。现在的社会型小区,人员来源地域广,人口流动性大,工作稳定性差,生活水准参差不齐;多数党员户籍随迁......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根据市食安办通知要求,结合近几年我局在猪肉和酒类食品安全领域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要发挥已成立......

    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存在问题一是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中心工作要落实到基层农村,关键在支部。就**镇而言,村支部班子在力量配......

    基层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基层财政部门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对财政专户开设的代理银行、专户数量、开设依据、健全管理制......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改革和完善纪律监察体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党内监督机制,是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也是目前所面临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基层的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