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人为善文言阅读答案[大全]
与人为善文言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人为善文言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人为善
①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②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③在庆功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他,你是否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用与人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④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⑤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
⑥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与人为善绝不是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
⑦道家的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跟水一样精深博大。
⑧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⑨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
⑩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尴尬()夜来省己()
2、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与人为善绝不是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请为这一观点补出一个事实论据。(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①⑦段似乎已经较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但作者还写了⑧、⑨两段。你认为写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文章后,相信你对与人为善有了新的感受,请简单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gà xǐng2、略。(答案不唯一)
3、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奥尔德林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具有代表性,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4、示例:蔺相如用与人为善的做法对待廉颇的不满,感化廉颇负荆请罪,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会。(只要说补的事例能证明分论点即可。)
5、作用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使人明白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使论证更深入、严密。(意对即可)
6、略。(符合要求即可)
第二篇:与人为善教案
2、3
与人为善
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能力目标: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助人为快乐之本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生:善待他人。
师:没错,就是善待他人。我们在前面的课已经学习了诚实守信这个做人的基本原则,还学习了如何平等待人,它们都是善待他人的表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善待他人的另外一个表现——与人为善。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47页。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只手套》的故事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本47页,社会风景中的《一只手套》的故事,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故事,小组讨论:(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2)你怎样看待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生:„„ 师:(1)女老板一开始不肯卖一只手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手套通常是以一 双为单位出售的,如果只卖掉一只,那剩下的另一只就无法再卖了。这位女老板一开始只顾做生意赚钱,后来发现顾客是个残疾少年从而
转变态度,以体恤关爱温暖了素不相识的人。由此看来,这位女老板是一位善良的人。
善良就是为别人付出,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也是一种收获,助人是快乐的。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只有一个善良的人,才能够真诚地尊重他人,才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一个克已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无私奉献的人他首先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2、善良是无私的,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那就是伪善。一旦他得不到回报,就会露出自私的本质。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在法律上有一条罪叫包庇罪,如果你的朋友犯了法,你帮助他躲藏,那么一旦抓获,你就是包庇罪。下面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考试的时候,假如你的同桌要你帮助他考个好成绩——把你的答案给他看,而你的同桌因为你的“帮助”取得了好成绩,你觉得是做了件好事还是做了件坏事呢?
生:坏事!(少数人可能认为是好事。)
师:可是老师觉得这是好事啊,因为你的同桌取得了好成绩,老师觉得他进步了,他的家长也可能会因此觉得很高兴,你看不是对大家都好吗?
生:(学生会进行思考)
(情形一:反驳)可是他的成绩不是自己的!这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他人,对他的未来不利。„„)
(情形二:觉得老师说的对。)师:(情形一:对,很好。你们是懂得分清是非的人,虽然我们要求与人为善,但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善待一切的人和事。)
(情形二:其实那位同学就算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是他自己的!这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他人,对他的未来不利。)
师:总结,因此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与人为善不是与恶人相安无事,不是对坏事宽宏大量。特别是对那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分子,我们必须与之斗争,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善。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同样地对待每一个人,博爱能够使亲的更亲,远的变近,人与人消除隔膜,世界变得温暖。
5、一个人是否具有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以行动来检验。光靠口头上说说,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善良之人。帮助他人是与人为善在行动上的体现,因此大家要把助人的行动落实到亲朋好友及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也就是善良要见诸行动。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助人时应该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因为帮助不是施舍。所以,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决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施舍架势,而应该伴随着物质性的给予,将精神性的关爱留在他人的心间。这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艺术,更是帮助他人的本质含义所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善良要见诸行动,而最明显的行动就是帮助他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甚至有切身的体会。为什么说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帮助他人之后的生命的快乐。
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比如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你向其他的同学请教,而他们很热情地帮助你解决了你的疑问,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很开心啊?
生:是。师: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开心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帮助满足了我们的需要啊?
生:是。
师: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帮助他人首先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现在同学们又反过来想想,当其他同学向你请教,最后你帮助他解决了难题,那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是高兴还是沮丧的呢?
生:是高兴的。师: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高兴,无非是因为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了难题,他高兴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由此我们可以说帮助他人,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那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是作为给予者快乐,还是作为接受者更快乐?
生:„„ 师: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你给乞丐一块钱和你作为一个乞丐接受别人的一块钱,你觉得哪一个更快乐?
生:„„
师:我觉得你给乞丐一块钱会更快乐。这也就是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一般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是那个接受别人一块钱的乞丐。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体现了我们的力量和能力。像国家某个地区出现灾情,当电视上很多企业给灾区人民捐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捐得比较多的企业好像实力都强一点似的。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世界对自己的需要,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有新的评价,能够增强自信心。我们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平时长得不咋样,学习也不好,可是,当你能够给一个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至少你还有这样一点能力,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不仅如此,一个人如果乐于助人,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搞得比较好,相信在这方面大家都有所体会,平时比较乐于助人的同学会比较受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不要把帮助他人单纯地理解为付出、奉献和牺牲,其实,为别人和社会做些好事,在精神上也是一种享受。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将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也就得到了分享别人快乐的机会。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其实助人并不是仅仅只有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是有收获的。助人是快乐的。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大家再细看一下48页最后一幅图,那女老板虽然做了一宗赔本生意,但最后她还是笑得那么开心,是不是因为她帮助了人,然后感到快乐啊?
生:„„
师:所以我们平常要乐于助人,多奉献自己的爱心,而爱心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会像泉水源源不断,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我们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也会因此而收获更多,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2、3 与人为善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2、善良的要求:
(1)、善良是无私的
(2)、善良之心是博大的(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4)、善良要见诸行动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为什么说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1、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
第三篇:《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
教学重点:善良的内涵教学难点: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能力目标: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觉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教学设计:讲授法、讨论法等前准备:多媒体堂类型:新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善良的内涵是什么?导入新:问:
1、生活中你帮助过他人吗?你的心情怎样?
2、生活中你受到别人的帮助吗?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讨论教师指出: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联系一只手套的故事,分析女老板的言行,她的言行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善举,却体现了一颗美好心灵中可爱的爱心。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是快乐的,付出得越多,内心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问:与人为善要求我们平时该怎么落实到行动上呢?指出: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学生阅读《永远的内疚》一文,领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在与人相处中以善意待人,不能伤害他人,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投影:助人为乐的华佗的故事布置学生讨论探究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学生讨论(略)教师指出: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投影: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伤害他人的恶习(略)角色替换:这些恶习对人们有什么伤害?假如是你,你能承受这样的伤害吗?投影:身临其境—你碰到下列情形,你会怎么做?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与善良格格不入的心态和言行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最后,小结本内容
第四篇:作文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与人相处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可能现在的社会太残酷,俗话说:“适者生存”。就这样使人们的心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损害甚至伤害他人甚至是最要好的朋友是不少见的。
《史记》上记载着,孙膑与庞涓一事,他们可以说是同窗好友,“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庞涓却怕孙膑的能力比自己强,超过自己而断孙膑之两足。而反之,不久,“孙膑设伏,死庞涓于树下。”这便是庞涓嫉贤妒能之结果,最终庞涓以害人始而后以害己终。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应与人为善。不应像庞涓那样嫉贤妒能,尔虞我诈,那样的结果必将是彼此受伤,将友谊划上了句点,让生命划上了终点。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记得在某杂志上,我曾看到这样一段“与人为善益的健康”。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在优越的环境里不能保持身心健康,与忽视了道德对健康的重要性有关,他们在追逐物质文明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标准的恪守。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使之心理受到压力甚至逐步加重,健康状况日趋不良,出现未老先衰,甚至会患上一些怪病绝症。可见,人们要想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也需要重视道德品行的修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以善为本有益身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倡以“善”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先养性者,所以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他强调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愁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他主张“养生必先养德”。
经常做好事的人心无挂碍,故无恐惧,良心安宁,泰然自若,他们或热情豪爽乐于助人,或倾心于公益事业,无求报答。他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这不仅能使自心俱安,精神愉快,而且还能体现自身价值,使自己的精神和心理获得很大满足。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与人为善有益身心。
既然与人为善对人有这样多的益处,我们何不这样做呢?给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就能够快乐!给人施加痛苦的人,自己也会痛苦。
泰乐公司职员中张玲和王燕是最要好的朋友,而在工作张玲与王燕相差甚远,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巧王燕和孟经理不和。因此王燕一直在搜集一些孟经理偷税的账目,张玲明着帮王燕搜集。暗地里去向孟经理报告,因为孟经理曾夸下海口说将要提拔张玲当副经理。当王燕把所以的账目都搜集好后,因有其它事务缠身,相信张玲的她把这张存满账目的软盘交给了张玲,让她一定要保管好,而张玲却直接交给了孟经理。孟经理第二天把王燕辞掉了,王燕离开公司之前还告诉她的“好朋友”张玲小心孟经理的狡猾。张玲却心喜地等待孟经理公布她的升职,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孟经理毅然地把她也辞了。当张玲想问清为何的时候,孟经理开口告诉她:“连朋友都能出卖的人,我怎么能留在身边呢?可能有一天我也会像她那样.”张玲蓦然,不但害的朋友失去了职业,自己也落了如些下场,她后悔莫及。自己也重新踏上寻找工作的旅途。许久之后,孟经理因偷税被捕。
这件事情中的张玲是那种嫉妒心强的女人,出卖了朋友之间所俱备的坦诚,这是一种极为恶劣的问题。最终的结果不但害得朋友王燕离开工作岗位,自己也因其所做的狡猾、奸诈、忘恩负义、嫉贤妒能的行为所害,留下了骂名离开了公司。以害人始,而终以害己终。与人为善,善之乐也!以人为恶,恶之痛也!何不善乎?
第五篇:与人为善演讲稿
与人为善 与邻为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 * 号选手卢杜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人为善、与邻为伴》。
同学们,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都能以“与人为善,与邻为伴”的态度去处理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幸福、充满阳光。
大家知道,朝鲜以前是中国人民的好邻居,金日成是毛主席的好朋友,向来与中国为善,与中国为伴。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向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了中国的边境。毛主席高瞻远瞩,洞察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立即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作战,历时3年共歼敌百万余人,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牺牲在这场战争中。朝鲜韩国本是亲兄弟,按理说应知恩图报,而今,韩国却引狼入室,同意把美国的“萨德系统”布置在星洲,直接威胁到中国人民的安全,难道这是与人为善、与邻为伴吗?韩国必将惹火烧身,自食其果。
老师们、同学们,日本同属亚洲,与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本应是好邻居,好伙伴。然而,在1937年7月 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由,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惨无人道的全面侵华战争:烧我房屋、杀我国民、抢我领土,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败后的日本,不仅不深刻反省、痛改前非,而且对我钓鱼岛垂涎三尺、虎视眈眈。经常派飞机、军舰在我钓鱼岛周边骚扰,挑衅,严重地破坏了两国关系,这难道是与人为善、与邻为伴吗?日本帝国主义的狂妄企图必将再以失败而告终。
同学们,当你在公共汽车上,有人无意间踩了你的脚;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笔;在风雨中行走时,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泼了你一身汤,这些都需要用你的宽容、谅解来对待别人的无意或不小心,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能以怨相报。“忍一时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声“对不起”,一声“没关系”,所有的不愉快就会烟消云散。
同学们,只要我们以宽容的心态与人为善、与邻为伴,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