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层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论文
目前,深层链接作为链接方式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关于深层链接侵权的案件也逐步受到各界的关注与探讨。其中,备受瞩目的是深层链接是否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如何对深层链接行为进行规范。文章从“深层链接”的本质着手,重点分析了深层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规范深层链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深层链接
(一)“深层链接”的界定
从技术上而言,网络链接可分为“普通链接”和“深层链接”两种类型。在普通链接中网站的内容和网页所显示的网址是完全匹配的,用户通过网站链接进入网站页面后,可以真实的知道自己所在网页的网址。普通链接中法律关系简单,权利义务明确,无太多争议,深层链接确有所不同。深层链接(deep—link)是指设链网站所提供的链接服务使得用户在未脱离设链网站页面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被链接网站上的内容,此时页面地址栏里显示的是设链网站的网址,而非被链接网站的网址。但该内容并非储存于设链网站,而是储存于被链接网站。1简而言之,设链者以自己的网页外观形式呈现其他网页所拥有的实质内容,并且对于这些内容,设链者并没有在服务器上储存下来,只是提供指引作用。
(二)深层链接的现实困境
深层链接的行为特性,使得深层链接颇具争议,尤其集中在深层链接行为是否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问题上。对于深层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用户通过深层链接可以直接获得侵权作品,设链者的行为就是一种“上传”行为,此行为构成直接侵权。还有学者认为用户虽然可以通过深层链接获得作品,但是在这一行为中起实质性作用的却是被链接的网站,深层链接只是作为一种通道而存在,构成帮助侵权。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问题也存在较大争议。2004年正东唱片、新力唱片、华纳唱片诉世纪悦博音乐作品一案,对于界定深层链接是否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有着突出的意义。世纪悦博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音乐网站,该网站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大陆专区、港台专区及欧美专区等版块,每个版块下又排列着相应的歌手名称和演唱的曲目。这些歌曲被设置了深层链接,用户通过点击歌曲名称,可以直接将第三方网站的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并且,这些歌曲是第三方网站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非法上传的。唱片公司认为,世纪悦博公司这种未经许可提供深层链接的行为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其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世纪悦博公司在设置深层链接的过程中对歌曲的信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和加工,从而吸引用户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世纪悦博公司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提供链接通道服务,而是一种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为,这意味着,设置深层链接是对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直接的侵犯。对此,世纪悦博公司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世纪悦博公司的深层链接行为在本质上依然属于链接通道服务,但是,它在未履行相应注意义务的情况下仍然帮助被链接网站实施侵权行为,依据《民法通则》第130条有关“共同侵权”的规定判决被告败诉。对于被告法律的责任,一审的判决认为世纪悦博公司在未经三大唱片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公开在互联网上传播其作品,在主观上具有过错,客观上给唱片有限公司造成了损害后果,构成了对唱片有限公司权利的侵犯,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二审法院认为世纪悦博公司作为大型的音乐网站在设置深层链接时应当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但其放任了自己的行为,参与、帮助了被链接网站实施侵权行为,主观过错明显,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深层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关系之探析
著作权法通过赋予权利人一系列的专有权利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如复制权、演绎权、广播权等,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落入专有权利控制的范围,是判断侵权方式的关键所在。如果一种行为落入某种专有权利的控制范围之内,则该行为构成直接侵权。否则只能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即明知或应知他人侵权而帮助或引诱他人实施侵权行为,从而构成“间接侵权”。2本文认为要分清深层链接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构成要件入手,分析深层链接有没有落入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落入则构成直接侵权,如果没有落入,需要通过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进一步分析深层链接的侵权形式。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构成要件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定义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通过该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主要有两个构成要件:第一个构成要件为“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这里我们着重强调“提供”二字。一种行为之所以触犯信息网络传播权首要的前提是行为人在未经著作权人的允许下向公众“提供”了侵权作品,如果没有提供行为,何来后续的侵权之说?那么,什么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中的“提供”行为呢?这里的“提供”是否要以别人实际下载或者浏览为构成要件呢?这里我们有必须追溯到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源头,根据当时的立法目的和立法背景,来理解“提供”二字的含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是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的主要来源,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八条中“提供”的英文表达为“makingavailable”,它的意思是指“使可获得”,这里是指使他人获得作品的“可能性”,并非他人已经实际获得作品。只要行为人未经权利人的允许将他的作品“上传”或者以其他方式“放置”到面向公众开放的互联网或计算机中,在不存在法定免责的情形下,不论有人是否实际浏览和下载,行为人的行为就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二个构成要件为“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这一构成要件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主要的区别,它体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交互式”的传播特点,突出用户的主动性。用户可以从一个作品的开始进行观看,也可以从中间观看,这一切都取决于用户自己的意志,这与传统的“点对多”的传播方式中用户被动接受信息有很大的不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这两大构成要件,是信息网络传播权区别于其他专有权利的主要特征。当行为人在未经权利人允许的情况下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权利人的作品,使公众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有获得该作品的可能性,又不存在法定的免责情形时,行为人的行为就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犯。否则,只能从行为的主观条件出发,看其是否构成“间接侵权”。
(二)“深层链接”没有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对信息网传播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深层链接是否落入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控制范围之内,构成直接侵权呢?本文认为深层链接行为没有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其原因如下:首先,深层链接是为扩大侵权作品的范围提供了便利,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这是否就符合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第一个构成要件呢?答案是否定的,上文中我们已经指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中的“提供”含义为“使可获得”,表示一种“可能性”,即可能使公众获得该侵权作品。那么深层链接是提供这种可能性的本质原因吗?扩大侵权作品传播范围的基础是以侵权作品的存在为前提,在设链者设置深层链接之前,该作品上传行为已经完成,深层链接只是扩大了该侵权作品的传播范围,这并不意味着扩大了传播范围等同于“提供”作品。本质上决定公众获得歌曲文件“可能性”的仍然是被链接的网站,而不是设置链接的网站。如果被链接的网站删除了歌曲文件,或是关闭了网络服务器,那么设置链接的网站即使保持原有的链接,也无法使得公众通过点击这些链接来获得歌曲文件。3所以,即使设链者对侵权作品进行了相关整理,并扩大了传播范围,但其行为的本质仍然没有脱离提供链接的范畴,没有向公众“提供”作品,不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第一个构成要件。从国际来看,这一观点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澳大利亚在其现有法律中新增“向公共传播权”这一新的专有权利,这一做法与中国有着相似之处。鉴于两国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处理方式,所以澳大利亚法院对于该问题的处理方式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其中澳大利亚的“环球音乐公司诉Cooper案”与我国的“三大唱片公司诉世纪悦博音乐作品案”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Coorper公司是音乐网站www。mp34sfree。net的经营者,环球音乐公司认为Coorper公司未经允许对其网站上的歌曲设置深层链接的方式是一种“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获得录音制品”的行为,要求Coorper承担侵权责任。澳大利亚主审法院认为:Cooper网站提供的深层链接虽然能够使用户下载并获得文件,但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被链接的网站,Cooper网站只是提供了一种便利,它并没有使公众“获得”该作品,不是公众传播行为。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法院并不认为深层链接是一种“提供”作品的行为,尽管设链者可能对被链接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理,但是深层链接本质上仍然是一种链接通道。除此之外,美国《Nimmer论版权》这一权威的版权法著作认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责任时明确的指出:提供指向有侵权文件网站的链接不构成“直接侵权”。4综上,深层链接并没有向公众“提供”作品,其本质上仍然是链接行为,所以深层链接并不满足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构成要件,没有落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控制范围之内,不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犯。
(三)“深层链接”可能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从上文中我们可得知,深层链接行为不可能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犯,那么是否可能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间接侵犯呢?目前我国著作权法中虽然没有“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明确划分,但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这里的“共同侵权”与“间接侵权”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共同侵权”的解释是:“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由此可以看出,间接侵权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类型:“一是教唆和引诱他人侵权,即‘引诱侵权’;二是故意帮助他人侵权,或明知他人行为构成侵权,但仍然给予实质性帮助的,即‘帮助侵权’”。5在著作权法中,行为人对于专有权利的直接侵犯不以其是否具有过错为判定标准,而在“间接侵权”中行为人并没有直接侵犯权利人的“专有权利”,只是他的某些行为与侵权行为存在一定的关联,这里主观过错是判定侵权的构成要件标准。在上文我们所提到的正东唱片、新力唱片、华纳唱片诉世纪悦博音乐作品深层链接一案中,世纪悦博公司在对音乐进行分类时,完全有能力对被链接信息的合法性进行逐条甄别,有能力注意到被链接信息的合法性,但是其确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主观上具有过错,客观上又从事了帮助他人实施直接侵权的行为。应担承担“间接侵权”责任。综上,当深层链接的作品是侵权作品,设链者主观上存在过错时,设链者将承担“间接侵权”责任。
三、如何规范“深层链接”行为深层链接的特殊属性使得深层链接无法直接适用于我国的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对深层链接如何规范也成为学者讨论的重点所在。
笔者认为,在“深层链接”定性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可适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进行规制。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商品的经营者不得对商品做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但是适用这一法条的前提是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从深层链接的设置原理来看,设链者绕过被链者的主页,直接链接到被链者网站具有具体内容的分页面上,通常被链者的一些分页面上缺乏显著的标识信息来源的提示,这往往会引起网页访问者的误认和混淆。网站经营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的访问量和广告点击率,现在设链者故意引发的误认和混淆必定影响到被链网站的收入,两者之前很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审理了“北京金融城网络有限公司诉被告成都财智软件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中。原告主要提供金融信息服务,2000年6月原告在其网站上的“外汇频道”栏目中发布自己制作的“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外汇币种走势图”,被告绕过原告的网站对这一信息设置了深层链接,并置于自己相似的栏目下,原告认为被告的故意混淆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法院经审理认为互联网经济主要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网站的访问量直接关乎网站的经济效益,现在成都财智软件有限公司的做法必然导致原告网站访问量的分流。原、被告都是网站经营者,彼此间存在商业上的竞争关系,被告的做法构成不正当竞争。
所以,当两个网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如果其中的一个网站未经对方允许设置深层链接时,法院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对这一行为进行规制。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深层链接本质上仍然是提供链接通道的行为,尽管,有时设链者对被链接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理,但是这并不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中的“提供”行为,不能落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控制范围,没有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不构成直接侵权。只有在被设置链接为侵权作品,设链者又存在主观过错的情况下,其才应当承担“间接侵权”责任。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直接套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来处理深层链接行为。我国立法对“深层链接”问题的处理尚未形成统一规定的背景下,法院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当然适用这一规定的前提是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第二篇:《传播与沟通》课程论文
摘 要:演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好的演讲应该具有一种振奋人心、神采飞扬的气势美。主持有多种释义,有负责掌握或处理,担任会议主席,坚持、维系的意思。
关键词:演讲 主持 技巧 沟通
作为主持人,在演讲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吸引听众,如何使自己的演讲在听众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我想讲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常用方法。
1自我介绍的幽默;
主持人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听众时,在演讲前进行一番自我介绍是必要的。而幽默地介绍自己,一开始就利用自己的幽默感,打破沉闷的局面,这样能迅速地吸引听众,集中听众的注意力,为演讲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自我介绍时,除了讲清自己的姓名、单位、身份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确定介绍的内容和技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1注重礼仪,表情生动。
1.2肯定的言辞,明朗的语调。1.3生动幽默,蕴涵深意。
1.4简洁有力,切忌生涩冗长。
2即兴演讲的技巧;
“即兴”在词典上的解释是说,不假思索或随兴而起的说话或举动。事实上许多即兴之言,都是经过计划和准备的结果。幽默力量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来那样全凭一时偶发的灵感。
要在即兴演讲中表现幽默,你最好事先收集一些“即席”的笑话或趣闻、妙语,在演讲中灵活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可以使你的演讲更为生动、有特色、合时宜。
3控制听众的技巧;
作为主持人,当你以幽默力量来帮助演讲的开头,你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活跃气氛,松弛紧张,并建立你与听众的友好关系。当你渐渐进入了演讲的主题时,还需要继续你先前的努力。
如果主持人说个笑话,只是为了引人发笑,那么听众的注意力很可能随着笑声的起落而移开。因此不要插入不相干的幽默。幽默要和当时的话题有关,使它成为你的信息的一部分,使它成为幽默力量!
4主持人演讲艺术的技巧;
当主持人以讲话来说笑话时,对重要的、关键的字眼要加重,以强化笑话的效果,在重要的语句说完之后要停顿一下,以加深别人对它的印象。
当主持演讲的时候,要如行家一样把你的幽默力量运用自如,把幽默力量真实而自然地表现出来,将幽默力量表达为你演讲的重要部分。主持人在演讲时要充分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让听者感觉你是一个博闻强记、才华超群的人才。这样演讲的效果会更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主持人要从心理上做好随时在各种场合即席演讲的准备。不断向自己提出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以随时准备在紧急状况下做出冷静而准确的反应。
可以从考虑“下一句该说什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渐渐进入演讲状态。刚开始的紧张会慢慢消失,就有机会把自己的题材渐酿成熟。它可以使你立即吸引听众的注意。因为事例是立刻抓住注意力的万无一失的良方。
主持人在演中中还要消除羞怯紧张的心态。自然而流畅地演讲,切勿模仿他人。把表演融入演讲,毫不困难地表达自己,能够毫不畏惧地使用独特的、个性的、富于幻想地方式,说出自己想对观众的话。千万别把自己装进模子里,抹杀了自己的个性。
主持人要全身心地投入演讲,使声音更有力,更富有弹性,演讲更自然,强调重要点,不需要的跳过去。改变声调,我们平时与人交谈时,声音会从高到低,高低起伏地重复下去,就像大海永远起伏不定那样。只要在讲到时突然提高或降低声调,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变换说话的速度,他会以很快的速度说出几个字,但是遇到他希望强调的、的那个单词或句子时,会拖长声音,一字一句说得很重。然后再闪电一样,迅速地把句子说完„„在要点前后稍作停顿,你的沉默,道出了你的心声,在说话中巧妙地运用沉默,可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沉默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说,作为主持人,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生动、巧妙地向对广大听众,需要高超的艺术和良好的口才,这是需要长期实践和锻炼的。
参考文献:《传播与沟通教程》、《传播与沟通》。
第三篇:品牌与传播期末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雇主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从看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强势的品牌,而一个强势的品牌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品牌竞争力,从而选择介绍如何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题,从品牌和创新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创新,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品牌方面:
1、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2、品牌的形象表现;
3、品牌传播推广;
4、品牌资产管理。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品牌建设 品牌差异化定位
【正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由传统的规模实力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逐步转向市场营销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我国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我国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品牌发展方面却远远落在后面。有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市场好、管理也十分规范,但是在现实中却很难突有突破式的进展,究其原因企业对品牌策略不够重视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的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产品表现出来的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是让企业在众多对手之中得到一定地位、得到压倒性优势的必经之路。
品牌理论阐释品牌的含义
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从本质上说,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最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包括六层涵义:表达出产品特定的属性;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利益;品牌应传达出差异化的个性;体现制造商的某些价值感;象征一定的文化;品牌也体现了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类型。因此,一个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品牌的特征
品牌的拥有者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定,享有品牌的专有权,其他企业或个人不能仿冒和伪造,因此品牌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具有独立的实体,因此,品牌必须有如文字、图案和符号以及产品的质量,产品服务、知名度等一系列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自己,因此品牌具有表象性。品牌还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种产品、一个企业,因此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品牌资本进行扩张。除此,品牌还具有价值属性,品牌拥有者可以凭借品牌的优势不断获取利益,他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品牌创建过程
品牌的创建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品牌差异化定位、品牌表现识别、品牌传播推广、品牌资产管理。品牌定位就是企业给消费者留下某种感觉;通过品牌的表现识别形式,运用某种方式方法将这个感觉表现出来;通过品牌的传播推广,运用某种方式方法将这个感觉变成烙印,最后将这个烙印维护持久即品牌资产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品牌建设方面
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内消费,对于国外市场始终很难走出去,即使出去了也不能形成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对于创新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商品化后的不确定性,顾客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技术实力强的企业,也就是在市场上有品牌知名
度的企业。本文借用网上某调查问卷获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的原始数据。以下为原作者(不明)注释:本次对外问卷的发放是很有针对性的,采取先电话预约而后寄送问卷的办法,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比较高,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56份,回收率为91.2%;其中有效问卷426份(剔除答卷不完整或者明显不认真的问
卷),有效率为85.2%,有效回收率为93.4%,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保数据的有效与可靠性。
通过问卷,在品牌的建设规划问题上,有16%的企业没有考虑过品牌建设的问题,他们主要观点还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中;有23%的企业有考虑在近5年内大力建设自己的品牌,认为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突破成长瓶颈的重要手段;有35%的企业认为建立品牌是长远之路,打算在5~10年的时间树立企业品牌,企业目前的主要力量是放在产品 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有26%的企业认为应该建立企业品牌,但是不是企业近期的规划之列,打算用10年以上的时间建设品牌。
创新方面
近年来,中国的中央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不过,中央企业还没有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打造世界品牌,中央企业才会真正具有影响力。要培育出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中央企业亟须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中央企业要坚持突出主业不动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中央企业还要着力培养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
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虽然在125家中央企业中,有中石油这样市值领先的企业,可是数不出几个产品能排上全球第一,更找不出一个全球叫得响的品牌。
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一】注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新不足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瓶颈。营造创新的生态环境是为了使创新走一条更加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创建鼓励创新、鼓励挑战权威、生动活泼的学术环境。科学发明需要灵感,没有生动活泼的进取精神和奇思妙想,就不可能产生灵感,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奇迹。中国企业不是没有创新的人才,问题是要给这些人才一个真正能够有自由的思想这样一种氛围,而不要把企业办成官场。
创建极高的吸引力作为创业、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环境,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使人才能够尽情发挥其所长,充分实现自己潜质的工作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安定和谐和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天蓝、水净、气清、地绿、路畅的自然环境等。
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的前提是公平,只有积极消除特权,公平公正公开,才能使积极地竞争可持续发展下去。
优化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以投入机制为例,目前存在着较大的融资难问题,很多国有企业有能力,但却没有动力去做研究,而我们中小型企业,却不一定有能力去做研发。建议政府应尽快启动财政科技经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投入和运营方式,增加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领域。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要做强做大,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合理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企业要拿起知识产权武器有效保护自己,并利用知识产权,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利益最大化。
构建企业创新联盟。通过产业联盟可以为企业搭建一个公共平台,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市场的科研机构,可大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科技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也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因此,广大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奋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树立企业创新理念,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源。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自主创新与自身的可持续增长紧密相关。只有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形成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二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开展自主创新的良好治理基础。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所需资金量大、投资时间长、收益不确定,所以企业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应该建立良好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从组织结构、财务决策与监督、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下大功夫,完善企业财务决策与监督机制,奠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良好治理基础。
三是以科技人才为根本,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企业的核心科技人才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其一,要从制度上保障研发投入,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其二,对核心科技人才实行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增强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促使核心科技人才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总目标一致。其三,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为企业培育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企业每年应有计划地安排科技人才学习,以形成企业持续的创新源泉。其四,建立合格的职位晋升机制,选拔管理型的科技人才。除了保障核心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与学习机会外,企业还应给核心科技人才相应的职位晋升空间,激励他们在更高层面上引领研发团队的创新工作。
四是创新企业对外合作方式。企业应积极开展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对外合作方式,提高自主创新效率。其一,合作研发。针对我国不少企业资金不足和科技人才紧缺的情况,采取合作研发既能融资又能掌握核心技术,应是企业的重要研发组织形式。其二,技术收购。国际金融危机使一些掌握尖端技术的世界品牌企业面临破产,这为我国相关企业加快技术转型创
造了机会。广大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对掌握核心技术的世界品牌企业的技术收购。应该看到,通过收购获得核心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便捷途径。
未来的竞争从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的竞争。要培育出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亟须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3.管理创新
纵观全世界企业近百年来在管理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管理创新表现为将已有的管理实践引进新的组织或领域,属于引进型创新。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组织运行问题以实现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及持续提升组织效率与绩效,而非仅追求差异化,加之管理创新不受专利保护,使得管理创新成为主流。然而,面临相似情景因素的同行业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很少采取相同的管理创新方案。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核心管理者(团队)在管理创新引进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
根据管理创新引进决策的逻辑性,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领域,然后才对具体的创新方案做出决策,因此可将决策过程分为两个决策点。
决策点1:是否创新和创新领域确定。是否创新和创新领域确定是管理者创新意愿和对问题识别两者均衡的结果。
(1)企业家导向维度--创新意愿管理者所具有的独特的企业家导向具体表现为管理者的创新性、风险倾向性和先动性,其中创新性是指管理者支持创造性活动的意愿;风险倾向性是指管理者把大量的资源用于高风险活动的承诺与意愿;先动性指管理者在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并提前作出反应的意愿。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高风险创新性系统工程,越早创新就越可能获得更多创造利润的机会,意味着管理创新与企业家导向息息相关,即企业家导向越强烈意味着管理者创新意愿也越强烈。因此,得出:企业家导向越明显,管理者创新意愿越强烈,进而越倾向于做出管理创新决策。
(2)经验维度--问题识别。管理者在以往实践或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有助于其及时准确地识别组织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识别实质上就是对实际绩效和潜在绩效两者差异的感知。管理者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所在,还要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前者决定了管理创新的领域,后者则直接决定是否有必要发起创新。因此,管理者经验越丰富,对组织内外问题识别越及时和准确,进而越倾向于做出管理创新决策且越容易确定创新领域。
决策点2:创新方案选择。完成决策点1后,管理者进入决策点2,即对具体创新方案做出决策。相比较而言,决策点1是前提和基础,决策点2则是核心或重点。创新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管理者创新知识的获取、方案与所存在问题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管理者对创新方案的主观评价,其中创新知识的获取取决于管理者的社会资本和知识生产,方案与问题的匹配程度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主观评价取决于管理者的认知。
社会资本和知识生产维度--创新知识获取。社会资本是指管理者社会网络中包含的现实或潜在的资源以及各种关系连接的综合体。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3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结构维度表示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个体间连接范式。关系维度是指将网络成员连接在一起的信仰,主要表现为相互信任。认知维度是指社会网络成员共同形成的规范、理解和认识体系,使得网络中的个体能够理解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等。类似于关系信任,认知维度通过增加管理者与其他网络成员的交流频率、深度和知识共享强度影响知识源和知识可靠性。
除了社会资本,另一个获取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管理者自身知识生产。可见,不管是社会资本还是知识生产都是管理者获取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数量越大、质量越高,企业获得互补性知识和其他有价值知识的机会就越大,所获得的灵感得以创新化和价值化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管理者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知识生产能力越强,越容易获取创新知识,因而越倾向于采纳创新。
个人能力维度--方案与问题的匹配程度。组织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独特有机体,其所获取的创新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组织实践,而需经历在获取创新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组织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创新和问题拟定具体方案的过程。探究问题根源和结合问题拟定方案是管理创新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管理创新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
只有方案与问题高度匹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存在的问题。而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管理者对问题诊断和方案拟定的能力。企业家能力是一个多样化概念,包括成就动机、创新学习能力、人性特征、把握机遇能力、处事能力、领导能力和操作能力7个维度。这里偏重处事能力维度。也就是说,问题诊断和方案拟定需要的是管理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越能深入且准确把握实质问题,提出与问题高度匹配的方案,因而越倾向于采纳创新。
(3)认知维度--主观评价。由于客观量化评价管理创新的难度较大,在决策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主观评价。主观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感知、预期效果感知及组织能力和资源感知3个方面。而评价的基础是管理者认知。管理创新认知就是指管理者用以评估、判断及确定价值引进和实施新管理实践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管理者如何通过简化的心智模型对管理创新的风险、预期效果和组织能力资源做出评价。
创新的预期效果决定创新的价值,风险则表示创新实现的可能性。只有两者都较高时,才能激发管理者做出创新决策。提高管理者对情境有利性、正向性和可控性感知的几率,即使管理者处于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仍可看到实施新管理实践中那些正向及有利的机会,进而采取行动。
不管是对风险还是对预期效果的感知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基础,即管理者对组织能力和资源的总体评价。管理创新的实现离不开组织整体能力及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支持。由于组织能力和组织资源是两个复杂且难以完全量化的概念,因此,依赖于管理者根据个人认知做出总体评价或感知,此时认知偏差同样会发生作用,导致管理者在自我肯定的同时也对组织能力和资源的评价偏高。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导致其对风险感知偏低,对预期效果和组织能力与资源感知偏高,使其更倾向于采纳创新。
根据上述分析,管理者具有的五项主要特质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管理创新引进决策产生影响。其中企业家导向和经验维度分别通过影响管理者的创新意愿及其对组织内外部问题的识别而最终影响决策点1,即是否创新和创新领域确定问题。社会资本和知识生产、个人能力及认知维度则分别通过影响管理者创新知识获取、方案与问题匹配程度及对创新的主观评价而最终影响决策点2,即创新方案或事件的选择。
另外,规划科学合理的架构体系,并且根据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重视企业发展的战术和战略,给企业一个充满活力的个性、一个鲜明的定位;以品牌价值核心来统领营销传播,让每一次营销都为企业做加法。
【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软实力
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薄弱,大多企业虽然认为要走品牌战略之路,但只有时间上的大致概念,缺乏具体规划,在我们调查的对象当中也仅仅有小部分的企业认为发展品牌战略是经济全球化下当务之急的。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品牌差异化定位
品牌差异化定位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提炼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因此在进行品牌差异化定位时首先对顾客、竞争
者和企业自身情况一个客观的分析,评估和选择目标市场。然后,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建立起品牌形象。最后对品牌差异化定位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找出定位的不足,并根据品牌环境发生的变化对品牌定位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品牌的形象表现
进行品牌形象的表现也就是如何表现品牌的核心价值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将品牌的形象表现出来:社会形象、市场形象、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企业应塑造公司金牌服务的品牌形象,将公司新的经营理念得以向消费者渗透,使公司品牌概念、品牌功能和品牌个性能够深入人心;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价值的理解,使公司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品牌传播推广
品牌的传播与推广要注意首先,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企业可以把消费者作为整个营销传播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焦点并继续贯穿于下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的始终,其次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迅速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并建立起长期密切的关系,除此,企业还应从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开始,通过多方信息传播活动,再利用另一种形式的沟通来引发消费者的再次反应,然后再将整个流程循环下去,这样能使消费者与厂商都达到了双赢。品牌资产管理
品牌资产的积累是逐步进行的,因此,要对品牌资产的积累必须首先树立内部营销观念,以最大的激情和责任感投身于企业品牌资产积累活动中去。接下来是对外的与顾客建立关系,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关系的途径最重要的是与顾客之间的双向沟通和情感交流,发挥客户的力量为企业宣传推广。除此,还应该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家公司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该把社会义务作为企业的目标。对这种目标的追求,可以使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产生强烈好感,从而促进品牌资产的维护。
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企业战略重点应放在最大限度的创造强势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获得长期的根本性利益,让企业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本研究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品牌意识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品牌重视程度。并以理论基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策略。
通过上面的论述,相信企业在坚持这种创新的路线中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愚见,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余伟萍.品牌管理(现代MBA系列教材)[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 梁栋.浅议中小企业品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黄丽秋.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部分内容摘自CNKI数据库)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第四篇: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立足审判实践,以2006年至2011年5月上海二中院辖区内侵犯信息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中反映的问题为蓝本,分析二中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的特点,对其中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认定,以及合法来源抗辩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参考意见,以期更好地为审判实践服务。
【关键词】上海二中辖区、信息网络传播权、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合理注意义务、合法来源。
【正文】
现代社会是网络的社会,网络给著作权人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网络改变了作品的传播方式。调研表明,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而且,更多的著作权人开始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如何平衡网络技术发展和著作权保护两者关系,如何科学的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间接侵权责任,以更好的实现著作权人与作品传播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是立法和实践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海二中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的特点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上海二中辖区受理的一、二审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件共计934件。从统计情况看,二中辖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1.案件数量逐年增多。其中,2006年为46件;2007年大幅增长,达到130件;2008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为183件;此后两年与2008年基本持平,2009年为190件,2010年为194件。2011年1-5月份已达191件,预计全年会有较大增长。
2.集团诉讼案件占据主要比例。涉及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属于集团诉讼案件。这些集团诉讼案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权利人就相同作品或多部作品诉不同侵权人的集团诉讼案件(如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上海东方网点光新店有限公司[1]等涉及网吧侵权的系列案件);另一种是不同权利人就不同作品诉同一侵权人的集团诉讼案件(如房思玉等诉上海蛙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涉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侵权的系列案件)。
3.案件情况较为复杂。
案件审理中涉及的权利人状况、作品类型、作品性质、侵权形式等均呈现复杂多样的情况。
(1)涉讼权利人复杂。
案件中涉及的权利人越来越多样化。涉讼的权利人从著作权人、录音制作者向许可使用人延伸。突出表现为近年来文字作品、电影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占许可使用人提起的诉讼案件逐年递增。
(2)涉讼作品类型多样。
案件中涉及的作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初单一的文字作品为主发展到包括电影作品、录音制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不同形式作品。
(3)涉讼作品性质多样。
案件中涉及的作品性质呈现多样化。以往案件多涉及当季、当红作品,现在案件中涉及对过季作品的权利主张(如黄浦法院审理的原告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被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3]等侵犯著作人身权、财产权纠纷系列案件中,涉讼作品中电影《红色恋人》、《紫日》的出品日期均为2001年)。以往多涉及著名作家的知名作品,现在部分案件中涉及网络作家的作品(如黄浦法院审理的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北京搜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4]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系列案件中,涉及的文字作品《龙域》、《兽血沸腾》、《神墓》等均为网络作家作品)。
(4)侵权行为形式多样。
案件中涉及的侵权行为的形式多样包括彩铃服务、短信服务、交易平台服务、下载服务、在线播放服务、链接服务、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等。
4.案件中新问题较多
案件审理中,在权利认定、侵权认定等方面均出现较多新问题。
(1)权利人对权利状况举证不足的问题。如在上海激动网络有限公司与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系列案中,因激动公司未能证明涉案作品《达子的春天》、《火鸟》原始著作权的所有人,以致激动公司主张已经取得涉案电视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依据不足,最终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2)授权内容与被诉侵权行为不对应的问题。如北京星传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上海东方宽频传播有限公司[6]等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中,授权内容是仅局限于单向、非互动形式广播或传输的互联网播放权,而侵权行为是通过点播的在线播放行为等,一审驳回起诉,二审对授权内容补正后改判。
(3)公证瑕疵导致侵权行为不能认定的问题。如黄浦法院审理的广东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7]等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因在公证保全时未检查操作使用的计算机是否处于互联网连接状态和计算机服务器硬盘是否清洁等原因,法院对公证证据未予采信,以致中凯公司诉讼请求被驳回。
(4)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认定的问题。主要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身份的认定,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何种情况下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5)合法来源抗辩的认定问题。主要涉及被控侵权人抗辩,涉讼侵权作品来源于第三方提供,其不应承担侵权责任等。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
通过多年的审判实践,对于网络内容提供者的侵权认定及责任承担已在各个法院之间达成了基本共识。但是,如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定性与定责,则始终有不同观点。对此,我们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避风港原则”的目的在于为真正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保护伞,避免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因此,“避风港原则”绝非侵权人可动辄使用的挡箭牌。在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案件中,我们总结了审判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网络服务提供者身份的认定
在案件审理中,应当严格审查有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抗辩,确认其是否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我们认为,原则上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在侵权过程中的地位等因素,严格区分、综合判定其系内容提供者抑或服务提供者,从而承担不同的侵权责任。若网络服务提供者其行为已经背离了提供服务的本质,而是直接参与对侵权作品的内容提供,那么应当从其行为实质认定其系网络内容提供者,认定其行为构成直接侵权。
在佛山市顺德区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与北京联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8]等侵犯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纠纷一案,联丰公司抗辩称其仅为“掌秀网”上的歌曲下载提供短信通道服务,属于链接服务提供者,故不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法院认为,联丰公司是涉案短信服务通道的所有者,并持有与此相关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务。涉案歌曲是用户通过短信服务通道向联丰公司提出下载申请,并在联丰公司的短信内容递进引领下,最终完成下载。且联丰公司向用户收取了下载涉案歌曲的费用。因此,联丰公司经营了涉案歌曲的下载业务,联丰公司是上述涉案四首歌曲的内容提供者。因此判决联丰公司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在张涛与上海缘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9]侵犯著作权纠纷案,缘同公司辩称,其仅是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涉案音频节目系用户上传,故缘同公司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法院认为,缘同公司没有在节目摘要中对音频节目的提供者进行区别,没有证据证明涉案音频节目来自于用户。且缘同公司在其用户协议中[10]的约定,及其经营网站的事实,表明即使是
用户上传,缘同公司也具有免费使用和处置的权利,故其认可自己系网站内容的提供者。因此法院认定缘同公司系涉案侵权内容提供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2.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
从审判实践看,案件中涉及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络服务主要集中在链接服务、搜索服务和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中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又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我们认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原则上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即客观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的基本规定;主观上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明知或应知”侵权行为的发生。
(1)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基本规定的认定。以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例,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应当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即明确标示了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未改变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未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2)“明知或应知”的认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前提为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否则法院可根据“避风港原则”,免除其责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明知或者应知”服务对象提供或者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但《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奚晓明副院长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上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中的“知道”即为“明知或应知”。目前各个法院就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构成“明知或应知”。对此,我们认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明知或应知”可以通过其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有无足够的理由“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侵权行为的发生来进行综合判断。原则上,由于作品的形式、内容、知名程度,侵权人的具体行为、从事专业等不同,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应承担的合理注意义务也不尽相同,故在审判实践中应当根据个案实际情况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理注意义务予以认定。根据我们对审判实践的总结,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对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理注意义务具有一定意义:
A.对被链接的内容进行了人为编辑、分类行为的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要高于仅通过软件设置自动进行搜索、链接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在上海弓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上海韩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1]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韩创公司以分类编排的方式方便用户传播侵权摄影作品,既是帮助网络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侵权作品的行为,又是引诱其他网络用户搜索和下载侵权作品的行为,构成对弓禾公司依法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B.专门为某类作品提供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的义务要高于一般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在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激动网络有限公司[12]著作财产权纠纷案件中,法院认为,土豆公司作为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及专门的视频共享网站,在明知涉案电影作品的网络传播需获得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涉案电影作品属于侵权视频。
C.服务提供者对于具有一定知名度作品、当季流传较广的作品注意义务要高于一般作品(在北京中文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蛙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3]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被告蛙扑公司应当知道小说《家》、《春》、《永不瞑目》、《便衣警察》等涉案作品均为知名作品,巴金、余秋雨、周梅森、池莉、海岩等涉案作家均为知名作家。当这些知名
作品或知名作家的作品被书友上传时,被告蛙扑公司应当对书友是否有权上传进行合理审查。
D.服务提供者在了解作品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其注意义务要高于不了解作品相关信息的情况。在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激动网络有限公司[14]著作财产权纠纷案件中,法院认为,土豆公司已经获得了涉案电影作品宣传片、片花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因此,土豆公司对于涉案电影作品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需得到权利人的授权,应当是明知的,故其就服务对象将上述内容上传至其提供的信息存储空间,是否得到权利人的授权,应当尽到更为审慎的注意义务。
E.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样在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激动网络有限公司著作财产权纠纷二审案件中,全土豆公司上诉称,通过事先技术过滤以及事后人工审查的制度已经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法院认为,土豆公司对于涉案电影作品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需得到权利人的授权,应当是明知的。但土豆公司既未对涉案电影作品采取“事先技术过滤”的防范措施,防止侵权视频上传。也未对涉案电影作品采取“事后人工审查”的补救措施,在合理期限内删除侵权视频。因此法院认为,土豆公司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应当就此承担赔偿责任。
F.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有教唆、帮助他人侵权的行为。在北京中文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蛙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5]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被告蛙扑公司在应当知道书友上传的作品存在侵权可能的情况下,不仅鼓励书友上传全本书籍,还对上传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在天下书库中建立了搜索导航和作者姓名等搜索链接,以方便搜寻已被上传的作品。被告蛙扑公司的上述行为属于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因此判决其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三、合法来源原则的适用
在案件的审理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到合法来源的抗辩,如前所提及的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上海东方网点光新店有限公司[16]等涉及网吧的案件等。这些案件中均存在如下特点:1.被控侵权的作品来源于第三方;2.第三方具有相应的经相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同类作品信息网络传播资质;3.第三方是在相当长的期限内(一年或数年)向经营者提供同类作品,且所提供的同类作品数量巨大(几百甚至上千部);4.第三方所提供的同类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是具有合法授权的作品。
对于上述案件,我们认为,“合法来源”源自《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17]的规定,在该条规定中,关于合法来源的适用仅列举了著作权中的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而没有列举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在这类案件中,对网吧经营者苛以近乎审查责任的注意义务,并由其单独承担侵权责任,显然与网吧经营者的地位、能力、经营局限等不相符,可能有失公允。因此,我们认为,为更好的审理涉及网吧经营者的案件,可以适用合法来源的原则平衡相关利益,即在网吧经营者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其所提供的作品是侵权的,且具有合法来源,不承担赔偿责任。上述处理原则与2010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做好涉及网吧著作权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第四条[18]的通知精神相符。我们认为,无论是上文提及的“合法来源”还是通知中提及的“合法取得”,其均要求网吧经营者提供一定的证据予以证实,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原则予以审查:1.网吧经营者系通过协议向第三方电影平台或者向公众收费的网站购买涉案影视作品,并已经支付了相关费用,且网吧经营者仅通过网吧免费传播涉案影视作品的;2.网吧经营者能证明第三方具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的,或者网吧经营者有其他可以表明已经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情形的证据。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
第五篇:群体传播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群体传播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谈到群体性传播与群体事件的关系,我们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群体事件,什么是群体传播。我们首先可以从定义上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对和分析。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群体传播主要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因此,群体传播是群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群体传播依附于群体事件,群体传播的内容需要有群体性事件,才能传播开来。群体传播的广泛性等特性也是跟随群体性事件自身的本质和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下面,我将从群体事件中的群体传播流程,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传播的方式和特点,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传播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群体事件中群体传播流程。
在群体事件整个过程中,群体传播主要存在三个发展阶段1,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集中于突发性质案件本身的议论,不能口口相传,此为群体伊始唤醒议论纷纷的阶段;
2、社会大众出现对事件之外相关的种种联想,开始集聚现场,出现了演讲等舆论动员的信息传播方式,情绪较为激烈,此为群体事件形成的流言四起的阶段;
3、社会大众重点由对事件本身真相的追究转移,集中到权利体系和当局,情绪激化,冲动、暴力行为发生。此为妖言惑众阶段。在议论纷纷的意识唤醒阶段时期,群体传播主要呈现以口口相传为只要方式,具有较强可信度,但由于主要是随机传播,信息往往容易失真。在流言四起的意识形成阶段,信息集中,核心信息出现,核心信息集中于案件细节的惊人,骇人之处的描写和深层次原因的剖析,并转向社会原因。同时信息领袖,群体中心形成,这表明事件已经由自发阶段向组织阶段升级。在这一阶段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文字信息成为主要载体。在谣言惑众的群体行为阶段,群体的情绪多少焦虑,不安,愤懑等,甚至出现原始本能宣泄尤其是暴力的冲动主宰群体的现象。在这一阶段,谣言信息成为主流。这种谣言信息目标明确,攻击性强,信息传播频率加快,口头语言成为主要方式,在此期间的流言传播会变得越来越迅猛,内容越来越离奇。
二、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传播的典型代表案例及思考。
在我国先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有一定的或然性,组织化群体领袖还没有生成,因此当群体性事件发生之时,政府等部门对行为的控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形成组织不力而过度宣传的局面,当暴力事件发生时,谣言传播的主导者变成各路人群,大家情绪激昂,但盲从度更高,相互感染,只有暴力行动才能发泄愤怒。
瓮安事件完全符合上文推演的信息传播流程。2008年6月22日凌晨2时27分,瓮安三中初三女生李树芬溺水身亡,法医初步鉴定后,其家属被告知死因为自杀式溺水身亡,三位当事人被释放。第二天,死者之父李秀华提出质疑,当日上午,死者父亲等人到瓮安县雍阳镇派出所询问案情,被告知已交到瓮安县公安局刑侦队负责。刑侦队告诉他们,李树芬系自己投水死亡,与当时在场另外三名青年无关,要求家属自行埋葬尸体。死者父亲等人不服,提出要进行法医鉴定。当晚,瓮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科的法医到现场作鉴定[1]。由于怀疑李树芬并非自杀,她的家属用冰棺将尸体冷冻后停放在出事现场,同时从附近的居民点
接来电线,还用竹竿和编织布搭起棚子遮盖冰棺。当时有六七十人围观。法医在做完常规检查后认定李树芬系溺水死亡。由于当时家属没有质疑是奸杀,法医并没有检查死者外阴。死者家属在签字后认为鉴定只是“拿着手电随便照了照”,过于随便,因此到黔南州公安局申请第二次复检。同时有传言说女生可能是被两名当地青年强奸后掐死并抛尸河中[2]。
25日,黔南州公安局派来的法医进行了第二次尸检,按照死者家属委托书中的要求做了解剖并对死者死前有否中毒和性行为进行了检验取样。26日检验结果公布,称排除了服毒和强奸的可能性。但死者家属认为法医“取走了部分器官”,并且没有公布结果。这时往停尸处围观的人增多,有传言说元凶是瓮安县委书记的侄女,另外两个参加行凶的男生和当地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又有传言说元凶是副县长的孩子,死者的“叔叔、爷爷、奶奶因上告被打住院抢救,妈妈被打得说话含糊,已失去理智,婶婶被剪去头发关押到派出所”
[1][3]。另外,死者的二叔瓮安县玉华乡中学教师李秀忠在离开公安局途经当地保险公司门前时,遭多名不明身份的人士打伤而入住医院(此前曾有李秀忠为公安局唆使的黑社会打至重伤,并于28日死于医院的传闻,但死亡一说已被李秀忠本人证伪)。[4]女孩的同学前去问询,也被殴打。民众纷纷前去围观,有人辱骂警察,结果有三人被打,入住医院,引起民愤。15时,两名学生引导。数万群众尾随,游行至县政府及公安局大楼前请愿,4小时请愿无果,群众烧砸大楼,六二八事件正式发生。由此可见,群体传播对于群体性事件有深重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
三、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1、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传播者与受众往往合为一体。在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都具有两点共性,非理性和情绪性。人们往往同情弱势群体,仇富仇腐,因此,他们传播的信息也具有此特点;2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是一种特殊信息。传播者带来的信息有可能是亲身经历,也有可能是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的内容只是正常信息的碎片,如果这种特点被犯罪分子操控的话,在危机状态散布谣言,从而使这种情绪刺激加剧成为某种传染,从而使这种情绪性信息迅速成为整个群体的主导意识,加剧破坏性。
3、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信息传播过程简单且带有强制性。容易导致一错再错,错上加错;4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行为具有匿名性,这种状态下使参与者失去社会责任感与自控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作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
四.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传播的信息管理。
在近年来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看似突然爆发,但实际上都经过了民意到民怨再到民怒的过程,并非不可逆转和无法控制的。作为社会主流信息的提供者,当前政府信息传播应遵循传播规律,并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信源的可信性,取信于民。应加强政府及主流媒体的建设,提高他们在公众中的美誉度和公信力;其次。提高信息开放度,加强舆论引导。,消除噪声干扰-------谣言止于真相。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途径是真正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最新动态消息,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满足公众知情权,实现公众的民主权利,引导舆论。第三,保持政府主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在群体性事件中,由于来自正式渠道信息不足,导致谣言不绝于耳。因此,要及时公布信息,最大限度消除群众的不安情绪和紧张心理,使得大规模破坏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没有了可能。
群体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群体传播的方向引导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因此,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要迅速采取合适收到,控制群体传播,有效引导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最终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