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案例运用研究论文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具体案例情景,使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师在讲解初中思想品德知识时,通常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帮助学生划出相关考点,然后让学生对这些考点进行背诵,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成为一个做题的机器,而对于课本中的相关思想品德却不了解。针对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德,并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案例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对于案例的运用并不是盲目的,他们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完成教学目标,他们在讲解知识点时只是根据书本中的案例进行讲解。而书本中的案例只是有限的,并且对于当下的政治热点问题并未涉及。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事先选择教学案例,将最近的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考虑进来,这样不及能够使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政治观点。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爱我中华”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爱我中华”涉及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伟大的旗帜”以及“万众一心奔小康”这三方面的学习。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在这些部分的教学中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案例,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在生活中选择一些案例进行讲解。比如,对于最近的香港“占中”事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一国两制”政策,然后对香港最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从中看到二者的关系,从而明白正是因为香港回归大陆母亲的怀抱,才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教师将“占中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从而保持一颗爱国之心。
二、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要是事先没有接触这些内容,学生就可能在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以往,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直接一股脑地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都讲出来,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案例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这事实上也和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命”中“多彩的情绪”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设置相关问题。由于“多彩的情绪”讲述了人类的各种情绪,教师就应该结合案例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可以一些最近新闻中报道的事件,比如一名男子由于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和家人的财产纠纷中对自己的家人痛下杀手,酿成惨烈事故。再比如,赵忠祥在五七干校劳动所仍然可以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境,到后来成为著名主持人。教师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比如“人类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吗”以及“人们如何调控情绪”等问题。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加大问题的难度,问学生“怎样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对初中思想品德内容进行讲解时,很少让学生就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他们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太注重。然后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经过讨论,才能够加深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就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思维的剧烈碰撞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并对相关知识也有了较深的把握。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与法同行”单元涉及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神圣的宪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隐私和合法权益”等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按四人为单位分成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就相关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在各个小组中,就相关法律案例加以讨论,并在讨论中不断丰富本组的观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 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 教育 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 发展 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步骤与方法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学习理论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4、讨论案例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 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 教育 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5、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
体行动。
总之,品德课中只要案例选用得恰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一堂死水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呆板地接受教条为主动地探索理论,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品德课教学中大力推广。
第三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堂导入的有效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有效运用
很多老师认为课堂导入只是“作秀”,是个花架子,只能使课堂热闹点,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呢?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精彩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样的方式。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谈谈我的做法和反思。
一、讲述趣味故事导入
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历史、传说、寓言等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让学生在仔细听故事时,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辈子活得也不冤啊!”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我紧接着问学生:中国老太太攒钱买房,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你认为哪种消费观念比较合理?学生们先交流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说:“贷款买房消费好。”有的说:“攒钱买房消费好。”最后我总结:“关于贷款买房,它的优点是可以提前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贷款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因还贷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攒钱买房,它的优点是没有还贷的压力,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轻松很多,但是攒钱买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两种消费方式无所谓好坏,关键要做到量入而出,适度消费。”这样导入,自然合理,既拓宽了教学内容,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又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二、运用时政热点导入
运用时政热点导入,就是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时事,国际、国内或身边的新闻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短的导语。这种导入的方式,把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 1 紧密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待到学生遇到争议,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如讲《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一框时,我以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三里屯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过期的甜品更改包装接着卖、保存期只有30分钟的吉士片在4个小时之后依然可以使用等例导入新课,提出以下问题:“麦当劳三里屯店的这种行为有没有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犯了消费者的哪项合法权益?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运这些用最新、最近、最贴近实际的例子,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眼前一亮。这种用时政新闻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深刻的知识,真正做到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置疑问导入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学习的导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疑问,导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课本相关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如在讲《一个与集体》一框时,我首先让学生做这样一个算术题:121996-1=?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21995。我接着说:但在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驻津某师官兵眼中,121996-1到底是等于多少呢?121996在这里代表的是什么?1代表的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视频《活字模》。这样设下悬疑,巧妙设问,放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欲望,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四、播放相关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是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营造课堂良好的氛围。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如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能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选择播放一些积极向上的、学生喜爱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以此导入新课,这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
如在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框时,我播放一首《大中国》。学生听到歌曲,又看到画面,心灵得到触动。结合歌词,我提问:歌词中的“兄弟姐妹都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分 2 布有什么特点?他们怎样共同创建了我们伟大祖国这个美好大家庭?学生们非常熟悉这首歌,大家纷纷议论,踊跃发言,教学自然进入了高潮。再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时,可以用《我的1978》这首歌来导入;教学《天下父母心》这一框时,可以用《妈妈的爱有多少斤》这首歌来导入;教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框题时,可以用《画脸谱》这首歌曲来导入等等。歌曲这种文艺形式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确保教学的高效率。
以上几种导入法是笔者常用的导入方法,而且效果显著。除此之外,还有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对比导入法、漫画导入法等。这些方法不一定人人适用,课课适用。教师必须时不时地变化一下课堂导入的方式,这样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方法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只要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就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使课堂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让生命焕发光彩》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人教版第二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本节课对于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感觉生活不快乐,主要是学习考试的压力。他们知道时间的宝贵,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去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在情绪上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有些学生意志力薄弱,经不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会把自己珍贵的生命轻易地抛弃,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所以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在平淡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生命的美丽”、“珍惜时间,让生命创造价值”、“让生命在迎接挑战中焕发光彩”三方面开展教学。
学情: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生活中许多学生感觉学习生活不快乐,而要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不是易事,所以我把这一内容作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交流讨论、自由辩论、寻找快乐宝藏以及“生活在线”的课后拓展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快乐。针对学生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住挫折和失败打击这一状况,把“怎样培养学生的受挫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中把学生的烦恼以案例形式呈现,通过讨论交流、心灵咖啡、对比名人事例、写回信等环节达到明理导行的作用。初一学生不懂得时间的宝贵,体验不到时间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所以通过设计学生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通过教师设问、学生讨论交流,做生命计算题、与名人对比反思、制定合理作息时间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情创设生活化情景。依据“注重营造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的理念,以问题提出与解决为主线,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贯穿教学始终,做到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二、教学反思:
1.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我在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根据学情创设小军同学不珍惜时间和李辉同学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等生动直观的生活化情景,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设计思想,使教学走进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如:“心灵咖啡”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同学们畅所欲言,掀起了教学活动的高潮。但在上课中发现分析“珍惜时间让生命创造价值”这一环节时,运用鲁迅等名人事例不怎么贴切,距离学生生活太远了,在以后教学中尽量树立校本资源的典型,或者用更好的方法把经典事例与学生的事例相衔接,使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震撼。
2.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行为
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期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和交流为主,如:采用问卷调查、自由辩论、生活在线的经验分享,算一算生命长度、心灵咖啡、感悟生命等环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的激情,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出现了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升华,并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体验探究的教学情景,既增加知识的容量,又加快了课堂节奏,优化了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从网上自主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视频、图片、音像等教学形式,将课堂要掌握的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对于新课标的把握难免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以及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实效性研究
文/郭秀清 【摘 要】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学设计实效性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能够让学生得到收获,学到知识,品位成功,得到心灵的净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实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一堂课的精髓所在,集中了老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辛勤劳动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创造。一堂成功的课,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关键是让学生学习到所具备的知识。可见课堂教学之初,教师要有全面的备课环节,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各种突发状况,要有严密的预见,防止学生突发的问题。可见,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老师长期的积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收获,怎样设计高效思品课堂的达成,怎样成功的上好每节课。个人认为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从各个环节吃透、理解透彻,力求把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口熟于心;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客观的把握知识的衔接;思品课堂最重要的挖掘教材所要挖掘的中心思想,能通过中心思想指导学生今后怎么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钻研教材要做好三点:(1)熟悉所教的教材。对每堂课的内容都要正确理解,提前掌握熟悉,课前做好教材的分析,掌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等。(2)牢固掌握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每一篇课文都在教学生怎么做一个思想好的人,思品是将品德贯穿于始终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脉络清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只有这样准确才能把握课堂节奏的连贯性,才能更好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道德理论传授给学生。(3)可以结合教材,把讲解的知识准备广一些、深一些。如教师在讲述民族团结的时候,除了要讲清基本知识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民族教育理解我们都是大家庭的一员。结合当前的昆明事件,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说明平安是福,分裂是祸,把知识拓展,教给学生爱国精神。
当前学校教学要把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根本需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简单说就是懂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德育情况,如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尊感、及人道主义情感等;学生的智力情况的发展程度;还有学生的身体情况,比如身高、体重啊、是不是健康等等状况要摸索到位;最后是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要了如指掌,如父母工作、是否是留守学生,家里是否有大人看管,每年的家庭收入怎样、父母子女之间感情是否正常良好。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最好是能够有学生父母的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将教学设计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合作讨论,组织活动形式
初中思品是一门学生学科,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要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将成为最具实践价值的三种学习方式。讨论是具有合作性和交流性的课堂探究形式,追求师生的平等对话,我们实施课堂讨论的目的是给了学生一次平等的、双方平等交流的机会。
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我们要能够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的积极性,剖析每堂课的寓意。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我决定讨论伙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理解学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得到讨论成果的有效性。学生再此过程中,心态放松,收获颇多。课堂上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意义,在讨论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考能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体验学习贯穿始终的进行教学设计。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能让学生主体“动”起来,“活”起来,并且“动”得充分,“活”得快乐,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时应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知路线。在教学“情绪的含义”一文时候,老师曾这样设计提问:“心情愉快是我们同学深刻的心理现象,请问你心情舒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哪个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下自身的体会?还有当同学们受到委屈或生气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什么时候心情舒畅,什么时候是沮丧的心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变化。教师课堂上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情绪”的理解就不会局限于书本,而是敞开自己的心扉,有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感受是不是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呢。此外课堂教学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充分利用活动课,比如介绍自我啊,60秒演讲,给同学讲故事等谈话沟通,促进学生的口才训练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赞许的目光,多表扬少批评,目的是使学生找到自信,克服胆怯和恐惧心理。同时,活动课要让一些勇敢的学生打打头阵,充分利用这部分学生敢想敢说的性格,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相得益彰,活动课学生放得开了,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就会逐步呈现出来。
四、锤炼语言,增强设计生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在恰当的场合,用巧妙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使他们在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比如,在学习市场有关的内容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热闹的街市里,有很多小贩在吆喝。其中有个商贩在卖刷鞋的刷子,在其旁边还立了一块黑漆木板,上书四个大字“包不脱毛”,人们看了他的广告,纷纷掏钱买了刷子,小贩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天以后,这些买刷子的人纷纷拿着脱毛的鞋刷找小贩论理,说:“你木板上不是写的包不脱毛吗,现在脱毛了,把钱退给我们吧?”这个时候小贩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把木板上的字倒过来念念看。”因此,作为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不要有歧义。谚语、诗词、成语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悠久,寓意深远。我们老师在思品课中要正确地引用,教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还要多给学生讲一些谚语故事、哲理故事,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真正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道德的提升,心灵的净化。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德育为先,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品位,高尚的人,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主,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提升,不断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思品课,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真正达到优质、实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秉承新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