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双粗布鞋经典美文
一双粗布鞋经典美文
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双粗布鞋经典美文,希望有所帮助!
母亲算不上心灵手巧,但是在新学期到来之际,为了让我穿上一双新鞋,她还是逼着自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做起了鞋子。
偏远的乡村,闭塞的交通,贫瘠的土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难以脱下贫穷的外衣。集体合作社时期,每家以挣工分到生产队领取应得的份额以维持生计。而作为五口之家的家庭,除了母亲是女性,我们家有四个男劳动力。如果都参加生产劳动,家庭的生活境况要比有的家庭要好得多。但是因为母亲的固执,她做出了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的事情,硬生生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学校。这样,我们兄弟三个不但不能下地干活挣工分,每年还要为上学缴纳一定的费用。这让原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
既然做出了决定,面对雪上加霜的困境,黄土地磨砺的韧劲让不服输的母亲没有却步和退缩,而是选择了迎头赶上。一日三餐,别人家吃的是精米细面,我们家就粗茶淡饭,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忙罢手头的活计就走亲投友、东挪西借以帮家庭渡过难关。困难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也一天天消瘦,但面对家庭的生活,面对上学的孩子,母亲没有改变初衷。为了挣更多的工分,以缓解家庭的压力,起早贪黑忙完家里里里外外的活计之后,母亲也像壮年劳动力一样下地加入到集体劳动的大军。送走最后一抹斜阳回到家里,操持完家务后,母亲像小学生一样加入到三个孩子中间。我们兄弟三处理着自己的作业,而母亲则借着灯光缝缝补补,把那些还能连在一起的衣服和鞋袜拼接在一起。因为平时忙于家里家外,做的都是一些笨重粗糙的农活,母亲的双手自然不会像一般四体不勤的女人那样皮肤细嫩柔滑;也因为农活占去她太多的`时间,母亲做像针线活这样的精细活是门外汉。但是,为了让家人穿得还能讲得过去,她只能逼着自己吃力地一针一线地做着。有时候明显可以看到殷红的小血珠从指间沁出。即使这样,母亲也没有放弃。也许对她来说,劳动了一天,晚上坐在三个孩子身旁陪着他们既是一种休息,也是在享受天伦之乐。
因为经济拮据,家里人不可能像富人家那样频繁添置新衣新鞋。对我们来说,食果腹,衣蔽体,不受冻馁之苦就是最快乐幸福的。至于对新衣新鞋的渴望,只能在梦里偶尔实现,并在嘴角挂着甜甜的笑意陶醉一下罢了。因为我是老小,按照惯例,我们兄弟三只能是按照顺序进行接力赛:实在看不过去了,母亲省吃俭用为大哥添置衣服鞋子,过一段时间后,二哥接着穿,当这些衣服和鞋子轮到我穿的时候是补丁套补丁,不成样子。我穿着两位哥哥穿过的鞋子就如同坐大船一样。家里的状况,单独为我开绿灯买靴子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样一则是我穿过就没有人再穿,是一种浪费;二则依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这份开支。为了解决问题,母亲只能自己动手。就地取材,找来家里破旧的衣服,理理洗洗,剪剪裁裁,再找来一些乱麻用浆糊裱裱,最后量脚裁鞋,制成鞋样,做成鞋底。这些事情,对那些精于针线活的人来说是轻松的,可对母亲来说真的比插一亩地的秧苗,割一亩地的麦子还难。但是为了解决鞋子问题,母亲只能硬着头皮用拿锄头和铁锹的手拿起了绣花针。忙碌了一天,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母亲把三个孩子安顿好之后,就端出破旧的针线筐,一针一线地在千层底上机械笨拙地一来一回,一反一正地做着单调重复的事情。
天气一天天变凉,母亲也加班加点。一双鞋子,对那些技艺娴熟的人来说最多不过三四天的事情,可是母亲整整用了近两个星期。送走了八月的最后一天,背着陪伴我三四年的,上面已经被母亲动过很多次手术的,残留着母亲手指血液的书包,我和同伴们向学校走去。开学的第一天,穿上了平生第一双,也是母亲唯一亲手做的一双粗布鞋。尽管没有什么款式,做工也粗糙,但穿在脚上特别舒服。
很多年过去,贫困作为历史的记录存留在记忆的深处,那年那月的辛酸尽管苦涩,但在辛酸中一路走来的踏实将成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就如同母亲亲手为我做的那双粗布鞋一样暖暖的,养脚,更养心!
第二篇:作文:布鞋
布
鞋
黑色圆口布鞋,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是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母亲最拿手的工艺品。如今住在城里,每天回到家中,我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换鞋,换上妈妈亲手做的布鞋。白的千层底,黑的鞋面鞋帮,白是纯白,黑是全黑,不是雕琢,不加修饰;软和,抱脚,透气,脚又成了我的脚,我又成了我。场面上,我们都穿着皮鞋,走起路来咯登咯登的,气派,光彩。但是否舒服,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现在有不少人开始放下架子,穿布鞋了,布鞋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但鞋店里卖的布鞋是机器生产出来的,看着那“鞋”一律的呆头呆脑的模样,我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我妈做的布鞋,只只有个性,双双有灵气,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布鞋,我心里才觉得安妥。
早年间因,因家庭生活经济困窘,我家过日子全靠在生产队当会计的父亲工分维持;为节省开支,一家大小的布鞋都由母亲亲手所做。妈妈做布鞋的工序流程我是极熟悉的。先是收集零碎的布块,实际上是将不能再穿的衣服剪成块块,将它们洗净晾干;然后将它们一层一层地糊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做成浆布;再依照鞋底、鞋帮的纸样将大块的浆布剪开。接下来就是做鞋底、鞋面。将剪好的做鞋底的浆布叠到约一寸后,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嵌边,用穿着粗麻线的针一针一针地纳鞋底,直至整个鞋底四周都被针线一一纳过成为所谓“千层底”之后,配上母亲做的黑色圆口鞋面,最后合成是上帮,一双布鞋便做成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话也适用于布鞋。是一门非常强的手艺活,做鞋也需要模型。脚有长短、肥瘦、厚薄,有各样的形状,每个人的左右脚又都不完全一样,因此需要各种鞋样。我妈有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夹满纸鞋样,虽然书已经磨得不成样子了,鞋样依旧平整鲜亮。这些鞋样有的是复制别人的,有的却是我妈的创作。当然,这里面为我们兄弟姐妹创作的最多,从我一生下来一直到我的大脚成形的鞋样都还保存着,有单鞋的,也有棉鞋的,单鞋有方口的也有圆口的,棉鞋有系带的也有不系带的。从妈妈的鞋样,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成长的“足迹”。雨天或农闲时,农村有句谚语“男人抽烟、女人做鞋”村里的妇女经常来向我妈取样,请教,切磋。对于农村妇女来说,针线活做得如何,关系重大,而做鞋是重中之重。鞋底的针脚既要密,又要均匀。上鞋帮更有考究,既要平整又要抱脚,后跟不能太陡又不能太缓,太陡了不好穿,太缓了不跟脚。我妈妈、奶奶、姑姑都是远近闻名的做鞋高手。跟我妈切磋得最多的当然是我奶奶。作为婆婆,对儿媳的手艺自然要评点指教一番,但奶奶对妈妈手艺的赞许以及其他种种复杂的微妙心理,我是早就从奶奶的表情中看透了的,据说,我奶奶当初选我妈做儿媳时,先看的是我妈做的鞋然后才是人。如今,我的奶奶已经是年近九旬,没有做布鞋的精力,但叨咕着妈妈给我们做的布鞋,她还是免不了要指点两句。在我的印象里,不管奶奶说得对不对,妈妈总是抿嘴微笑的。
回忆上中小学时,每逢下午放学回家,我常见做晚饭的母亲蹲在自家灶台后边添柴火边纳鞋底,灶口的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庞,厨房墙壁上映照着母亲双手纳鞋底的频繁动作,一个勤劳妇女的形象就在跳荡的火光中不断映现。
原先每逢过年,妈妈都要为我做一双新的布鞋,黑白分明的布鞋成了过年的标志之一;不只是我有,全家大小都会有一双,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上学了,常把忙于家务又忙着纳鞋底的母亲记挂于心,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总要劝母亲多多休息,保重身体,可不久就会接到母亲寄来的布鞋时,母亲在家纳鞋底的情景立即映入我的脑海,令我想到母亲手执鞋底穿针引线的每一个动作。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像许多从小只能穿布鞋的农村孩子一样,我对布鞋是很不以为然的,我羡慕的是穿皮鞋、球鞋甚至胶鞋。但是没钱买鞋,她只能给我做,千千针、万万线。后来我出外工作,虽然鞋店里有的是布鞋卖,但妈妈每年仍然要为我做一双布鞋。我的脚现在是40码,要将这鞋做好,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坐在灯下的母亲,将针在头上擦一下,又擦一下,只是,她的头发已经不再丰盛乌黑。母亲的手指由此生出许多老茧,我从内心领悟到母亲赋予儿女的真诚与爱抚。我知道,母亲是希望的儿子能在而立之年有所成就,有朝一日能支撑起家庭的未来。
如今,妈妈60多岁的人了,眼神精力都渐渐不济。我依然喜欢母亲给我做的圆口黑色布鞋。时而穿在脚上。它让我记起儿时的家庭当年所经历的穷苦,也象征着一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
第三篇:给他一双明亮的眼睛美文摘抄
一场车祸,他失明了。他还很年轻,又有才华,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光明了,整个心也随之黑暗下来。
公司给了他一笔钱,就把他打发了。失明又失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她安慰他说,别伤心,我会陪着你的,一辈子做你的眼睛。他依旧间歇性地烦闷、暴躁,甚至,有过几次轻生的念头。
她请了假,不离不弃地守着,好歹使他安静了下来。看他心情见好,她说,给我唱首歌吧,还记得咱们的初恋吗,就是你的歌打动了我。他唱完,两个人抱头痛哭。她说以后我去上班,你就在家好好练歌,我要听着你的歌过日子。
于是,他打开了音响,拿起了麦克风,以此打法寂寞和忧愁,也算充实了些。
平日还好说,左邻右舍都去上班上学,可一到周末,大家都开始被他的“噪音”烦扰。就有人不满了,循着歌声到他家去交涉。第一个找上门的人,被敏感的他一顿臭骂,这弄得她好尴尬,追出门去给人家道歉。
后来还有人来兴师问罪,可到了楼门口,就见一个女人坐在那里,谦卑到近乎哀求地向他们解释,来人都叹着气折转回去。那些日子,她就像上班一样,坐在楼道口挡驾,希望大家能谅解他,又不至于被他发现。她知道,唱歌已经使黑暗中的他拥有了第一缕光,她不想这光被掐灭。
慢慢人们接受了他的歌声。过些日子,听出他的歌很有进步;再过些天又注意到,那歌声比以前小多了,像是隐约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似有似无。
原来是她,给家进行了精装修,用的钱,就是公司给的那笔伤残补贴。他们日子并不富裕,留着这笔钱,对生活非常关键。可她却奢侈地花掉了它,因为她用了一种非常昂贵的隔音材料,这种材料,连高档的歌厅都舍不得用。
她说,他从小就喜欢唱歌,歌声就是他的眼睛。那笔钱买不来他的眼睛,但有了歌声,他就有了眼睛,多大的代价也值得。
装修的那些天,家里有些乱糟糟,她就带他出去,到花园里学跳舞,他懵懂的脚步踩脏了她的鞋,踩疼了她的脚,但她很有耐心地教,很有耐心地陪。
再后来,小区花园里,人们会看到有个盲人,跳舞很痴迷,很多人主动邀请他,虽然他看不见,但他从来不会踩你的脚,他跳得很棒。有一次就连市妇联的主席,也专程来小区要求和他跳舞呢。接着,主席还打来电话,请他去给妇联组织的舞蹈班当教练。
其实,那么多人主动请他跳舞,奉承他跳得好,都是她事先安排的,她求了很多人。
不过毕竟从此他很自信了,因为他的多才多艺并没有因为失明而丧失。小区多了一个能歌善舞的盲人,他脸上的忧郁越来越少,他歌声里的幽怨也慢慢消失了。
最近,更是有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自学三弦伴奏,与人合作表演乐亭大鼓,在省里的汇演中,获得最佳伴奏奖。这次获奖,使他的人生再次发生转折,他被调到文化馆当了专业琴师,不仅有了工作和收入,还经常去外地演出,世界越来越广阔。
她是我的同事。她家的这些事都是她零零散散唠叨给我听的。
快春节了,我代表单位去她家慰问,正赶上他去外地演出,我看到她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看得出是精心料理的。我很奇怪,因为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女人,在单位,她的办公桌永远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可家里怎么又是另一番光景?
我说,露馅儿了吧?在单位偷懒,却把家收拾得这么好。她笑了,在单位乱点,不影响工作,家里若脏了乱了,会影响他的生活。
我睁大了眼睛: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见啊!
她说,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可他的心看得见。他是个干净、整洁的人,如果她偷懒,连料理家的心情都没有了,他一定会更伤心的。那还是他刚出车祸不久,当她安慰好他,忙着收拾乱糟糟的家,无意中看了他一眼,他原本沮丧的脸,突然浮现出笑意那一刻,她差点哭了,他看不见了,还那么喜爱洁净,他的眼睛瞎了,可心依旧是明亮的。于是她让他唱歌,起码不在忧愁;让他学跳舞,是能在别人的欣赏中找回自信;鼓励他学弹琴,是最终让他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都说,一个人的眼睛瞎了,耳朵会变得异常灵敏,他的耳音棒极了,不去学琴,真是有点可惜啊。结果,他真的成功了。
她说,以前,她觉得她可以做他的眼睛,照顾她一辈子。可后来她发现,真正的爱,不是怜悯,不是照顾。与其做他的眼睛,不如给他一双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一只,是他依旧能发光的心,另一只,就是她的爱。
第四篇:故乡云时尚布鞋
投资哪个牌子的布鞋,只会赚不会亏
现在许多年轻人,穿的不仅是质量,还注重的是时尚,穿出自己的个性。故乡云时尚布鞋一改老旧沉闷店铺风格,一改昏黄暗淡店铺色彩,一改低调简朴销售风格。从材料、色彩、款型都时尚化,科技化,产业化。国际设计大师不断创新力作,现代时尚混搭创意,当代科技流水线作业,让“旧玩意,玩出新时尚”!故乡云时尚布鞋接轨国际风尚标,按风格、主题、个性、颜色等关键词细分布鞋种类,策源时尚布鞋产业基地!
现在故乡云布鞋以垄断一个经济发展,主要以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故乡云布鞋有三大特色:
1.时尚与传统融合的产品定位
时尚与传统融合的产品定位,自然能够给故乡云企业自身的品牌产品带来与众不同的优势,加上低价高品质惹人眼球的性价比,自然当然不让的在产品品质这一栏赢得了肯定。而时尚元素的添加,令本身有些不合消费者潮流需求的传统故乡云布鞋有了新的亮点,并在行业内占据了潮流主导的地位。
2.大众化的产品定位
大众化的产品定位,令故乡云的品牌布鞋更加贴合消费者购买心理,摒弃了潮流时尚带来的格格不入,将时尚的元素融入到传统工艺的制作当中,从选料搭配、色彩搭配、到一些细节时尚元素的考虑,无疑是将故乡云布鞋产品品牌推向了一个与世界潮流接轨的位置。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造就了创新独特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不仅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份财富的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购物的收获,这样双向双赢的品牌战略令故乡云在鞋类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3.完善的品牌管理运营模式
一个完善的品牌管理运营模式,令故乡云鞋业有限公司实力不断在壮大;一个有力的创新调研团队,令故乡云布鞋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更进一步。
目前故乡云时尚布鞋品牌店 在商场、超市、商业街、大学校园、写字楼旁、住宅小区、时尚店铺集散地等等经营销售故乡云的热销产品,故乡云时尚布鞋由于与生俱来的养生性、保健性和无可对比性,因此在价格上有着更大的自由空间,产品利润高,这无疑为店铺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暴利商机。
第五篇:布鞋的记忆(范文)
布鞋的记忆
撰稿张继军
日前,整理从向家坝带过来的行李箱,看到了一双几乎被遗忘了的布底鞋。说来惭愧,前段时间还向人吹嘘说喜欢《中国娃》中唱的“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啊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然而,这双白底黑面的布鞋已经被我埋没了许久——大约有两年光景了吧。看着已经“青春不再,黯然失色”的鞋子,我深感罪过。擦干净浮尘,穿上鞋,一种久违的舒适和轻松感唤醒了我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被称为苦甲天下的定西地区,30多年前,人们的日子过得穷苦,无论孩子还是大人,穿的都是纯手工做的布鞋。那时候家里能买双球鞋穿是一件奢侈的事。十岁以前,我没有穿过其它鞋子,唯一穿的就是母亲做的布鞋,十岁以后,穿的最多的还是白毛边的千层底布鞋,偶尔也穿那种廉价的球鞋。定西地区气候干燥,除了下雨天,平时路面几乎没有积水,很适合穿布鞋。漫长的早春和严冬,我们穿加厚棉鞋御寒挡风,夏秋二季天气温和,温差不是很大,则穿单薄的布鞋。
那时农村的女子,从会用针线开始,就开始学做鞋。在农闲时节,随处可见凑在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飞针引线纳鞋的妇女。间或看见她们拿针在发间蹭两下,据说是沾点头油,针就好使了。或者手指头被针扎了一下,用嘴吮吸一下,依旧继续忙活着针线。多数女性长辈疼爱小辈的方式,就是为他们赠送一双亲手做的布鞋,有些还另加一双花色精美的鞋垫。从一块块布、一根根线变成脚上舒适的一双布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小时候浑然无知,现在回想,这中间凝聚了多少心血啊。
每年冬日,母亲都要“抹褙子”,就是将收集的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拆洗干净,拿出少许面粉,放在盆里,加上水,在炉子上用慢火熬成面浆,然后一层净布、一层面浆,粘贴在门板或者外墙上,大约要粘贴七、八层,等布条全部干透了,再揭下来,在土炕的席子底下存放一段时间,把卷曲压平,最后卷起、捆好放在柜子里。到了晚上,忙完了地里屋里的活儿,母亲便拿出一张张鞋样,在熟睡中的我们的脚上比画后,在上面划上一个一个的轮廓,然后将珍藏的“褙子”拿出来,按照新画的鞋样,用剪刀一一剪下,差不多十张叠在一起,就成了一只鞋底的原样了。记忆中,每当空闲下来的时候,母亲便取出夹板,手指套上顶箍,拿着针线伴着我们读书写字的煤油灯光或月光认真、细心、耐心地缝制着鞋底。为了消除我们的瞌睡,母亲一边做鞋一边给我们讲一些古今,大多是因果报应,行善积德之类的故事。偶尔瞥见母亲的手指贴满了胶布,那是让顶针刺破、穿线拉麻线时划破的。看到母亲指尖、指头红肿,很是心疼,心中暗想,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对母亲好,母亲可能不知道,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这些。母亲在一针一线做鞋子的同时,完成了对我们的最初启蒙,在有意无意之间,鞭策着我们刻苦学习。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雪一下就有几公分,屋檐下的冰棱要挂好长时间。母亲在冬天来临前,早早就为我们兄弟准备好了棉鞋,冻脚的事在我们兄弟间从来没有出现过。小时候顽皮好动,整天跑来跑去,鞋子磨损快,鞋子的前掌底及大脚趾处是最早磨穿的。看到鞋子破损,母亲就找出与鞋面颜色相近的布缝补上。磨穿的鞋底可以在里面垫上鞋垫继续穿用。每当早上醒来,一双整洁的鞋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时,那种欣喜让我难忘。穿上搓洗干净的鞋,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上学的步伐更加轻快。而从母亲的疲倦的神情里,我也看出她一夜未眠的艰辛。
大约在90年代初的时候,布鞋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现在很少见到穿布鞋的人了,偶见穿布鞋的人,所穿布鞋也都是机制的“烧脚”的塑料底。我这几年多在南方,一年四季穿着从商场购买的球鞋、皮鞋,球鞋臭脚,皮鞋累脚。南方湿热多雨的天气有时会使我脚趾脱皮,我不禁怀念起布鞋的好——透气,不捂脚,自然干净、清爽舒服。前年回家,母亲听我讲述后,专门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这双布鞋我一直舍不得穿,作为一种纪念留着。当下的年轻人,已经鲜有知道如何作布鞋及穿布鞋的感受了,而且,随着日子变化,人们脚上鞋的质地和价格越来越高。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穿过真正的千层底白毛边布鞋了,我的心里一直怀念着。一双双的布鞋陪伴我渡过了最为难忘、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穿着布鞋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土山,一起拾麦穗,一起在打麦场学着骑自行车„„一双双的布鞋让我的记忆温暖而快乐!那缝在密密的针针线线间亲人的爱,一直温暖着我这双漂泊日久而倍感疲惫的脚板。如今合脚养脚、针脚细密的布鞋,只能存活在我的记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