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通用)[大全5篇]

时间:2021-03-09 12:4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通用)》。

第一篇: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通用)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1

《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齐细细品味的名著。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和孩子一齐共同学习和成长。

它以日记的形式,透过看似平凡的人和事。作为一名家长,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期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如同这首《明天会更好》的歌一样,只要有爱人间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温暖。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2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透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这天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忙,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务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带给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必须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能够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能够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好处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没有保障,首先就给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信息的传输呈单向化而不是多样化,“生命化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一味地强调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之一,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因为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既要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营造良好的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空间,把“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实处。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盼,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3

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着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4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述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持续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最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

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必须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忙,最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忙下,马可尔和妈妈最后重逢了……读到那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就应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必须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忙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必须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忙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第二篇: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一)教育就是唤醒心灵,估计谁也不会否认,可是究竟唤醒什么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

首先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激情。年少的他们本该激情澎湃,信心满怀,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是他们过早的坐在书桌前,过早的戴上了眼镜,和一堆教辅资料为友,在一堆作业中突围,为学业打拼……这一坐就是十二年,人生有多少个十二年啊!生活的激情和乐趣悄悄磨损了,也许他们应该有一场生龙活虎的球赛,也许他们应该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出,也许他们应该有一回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为什么,就为青春的痛快淋漓,就为青春的激情绽放!作为教育,首先应该唤醒他们激情,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激情,快乐的激情和痛苦的激情……让他们绽放青春的笑脸,迎接初生的朝阳……

还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爱。爱是一种能力,首先能感受爱,享受爱;其次是表达爱,传递爱。可是如今的很多孩子,吃得好,却不觉得甜;穿得暖,却不知道温;得到爱却不领情,享了福却忘了恩。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泛爱”的时代,年轻人张口闭口全是爱,可是多少人懂得真正的爱呢?

真爱不一定挂在嘴上,但一定洋溢在心中;真爱不一定穿着漂亮的衣服,但是一定有最美心灵;真爱不一定表现在语言中,但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上。真爱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真爱是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真爱是雪中送炭,是众志成城;真爱是欢乐共享,风雨共担;真爱是成功共赢,失败同挑……

真爱是面对妈妈的唠叨,默默承受,因为那里有殷殷期盼;真爱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勇敢承担,因为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爱是面对弱小的深深同情,甚至是伸出援助之手;真爱是对自然的敬畏,甚至细心呵护花草;真爱是面对强盗的一声怒吼,那里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真爱是面对虚伪的一声呐喊,那里蕴含着对真理的呼唤。

学会爱吧,可敬天下父母心;学会爱吧,回报老师的深情;学会爱吧,你的爱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在老师的关爱中,真如温室里的花朵,缺少风雨的历练,也就缺少责任感。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推卸;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明天负责,不逃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别人负责,不偷懒;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负责,不苟且。在负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这件事你不可以一味地埋怨天,也不可以一味地抱怨地,你只有顶天立地,才可以脚踏实地的做人,才能撑起头上的一方晴空。

知负责任是苦,但是尽责任才有乐趣。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对于自己,我们有勇气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对于集体,我们有胆量说:“我无愧于我的祖国。”

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负责,掌好自己的人生之舵,行好自己的生活之舟。

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你对他再好,他都觉得是应该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有点儿漠然,甚至麻木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感恩了。从前别人对我们好一点儿,我们都会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还把“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如今呢,朋友对他好,应该;老师对他好,也应该;父母对他好,更应该。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包括你的父母。只有你懂得感恩,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只有你能感恩,你才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感谢朋友吧,有了他,你会远离孤单;感谢老师吧,听从他的教诲,你会走近文明;感谢父母吧,有了他们,你才有一个温暖的家;感谢花草树木,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碧水蓝天……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走进水草丰美的芳草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阅读的经历的人都知道,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人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我之所以一直主张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绝不仅仅是考虑语文教育的需要,更是考虑到人的成长需要。一个人的阅读积累越丰富,他的人生感悟力就强,他的发现就越多,而他对人间的关注和思考也就越有价值。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也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吴飞如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传播真善美重要途径。

可是现在,社会环境热衷于快餐文化,大众读书的越来越少,尤其可悲的是很多教师也很少读书,以语文教学为例,已故的张翼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而顾黄初教授生前也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的读书而自觉不读书的人。”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孩子面对着越来越多诱惑,我们大人有时候都难以拒绝,更何况孩子呢?还有,孩子们每天忙于题海战术,根本没兴趣,也没时间去书上探险……

在未来的人生中,忘了什么,也别忘了与言语为友,与读书相伴!

后记:写到这里,我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唤醒,而我的储备却远远不足,只能就此打住,你若有兴趣,那就你来续吧,期待着你的佳作!

最后想说的是,希望教育能让孩子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一双好奇的眼睛,一颗美丽的心灵,教会孩子们放飞梦想,自由翱翔……

我的要求过分吗?我们能做到吗?我无言……

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二)看完《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下面结合我在书中看到的经典的话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着每一句话: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看到这句话,我就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做到这些?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班内往往一天都会有多次违纪,几乎天天被通报,天天看着这些违纪刚开始还自我安慰:没事,孩子么终归是孩子,如果不说不闹天天闷在教师宿舍里那还叫孩子么?会原谅他们,细心地问问为什么违纪啊,以后不能在违纪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往往一个宿舍每天都有违纪,长期这样在好脾气的人也会急了。或许还有第二种可能,违纪就违纪,虱子多了不咬人,随他去吧。想想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可取,不过我们能怎么办呢?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想得开了,分和钱都没学生们的成长重要,还是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2、在把孩子当孩子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还有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们也常说:小时不蹭,长大了没用。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烧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时自己垒的土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垒出来。春天,自己扎风筝,用废旧的塑料布扎八角风筝;夏天,扛着梯子到处掏鸟窝;秋天,那是收获的季节,掰棒子,烧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鞭炮是放不起,我们自制洋火枪。虽然时时都伴随着危险,但童年却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童年,他们成长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成熟,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错过了动手操作的好时机,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电脑和作业。

3、把自己当孩子部分,陶行知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儿,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老师和学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是朋友,是玩伴。看完书现在想想有时我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到操场上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和他们一块儿跑步,一块儿做操,一块儿做游戏。累了会躺在塑胶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这是会有许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用假草皮叶子挠我的鼻子,我不会生气,因为那时我感觉我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军训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唱歌,拔河比赛时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努力,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多和孩子们玩玩儿,我感觉有一颗童心不会变老。

4、在赏识孩子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很久,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会刺痛他的心,或许他会记你很久。我有这样的记忆:高中时我因为一道物理题不会,满怀期望的去问物理老师,可是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说:刚讲过的题还不会,你刚才在干嘛了?就是这一巴掌和这一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没有了兴趣,物理成为我高中学习的最大短板。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孩子们。因为,尊重、信任、理解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往往比惩罚更为强烈。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孩子们的小错误我会报以宽容的态度去进行处理,减少惩罚。这样到了他们犯较大错误时惩罚才会更管用,如果我们平时就天天惩罚他们,等到了他们犯大错时,我们怎么办?

5、关注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记得与学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往往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亲近老师。

许广瑞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她的存在影响到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上一学期我们斗了很久,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考试前的一周,因为他的一次错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们谈了整整一节课。谈完以后我写了一篇博文

第三篇:《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唤醒——成就美丽人生

唤醒——成就美丽人生。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既缺乏教学经验,又缺少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我想好好学习一下。可是在我面前,是未知的路,我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走。这时候,非常有幸,我读到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它凝聚了彭老师的众多心血,也唤醒了我。

在写作序时,彭老师曾经写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过梦想,都具有一种向上向善、发展自我的天性。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是身处消极的环境,让我们忘却了当初的梦想,结果成为了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而当梦想之火重新点燃,将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使蕴藏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不错的,也许,一种人生的改变,往往会起源于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堂课的唤醒。唤醒,将会成就美丽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感而发。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一定要把课堂里的“学会”变成“会学”,教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青少年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如果,老师写的字很好看的话,也许学生也会写的漂亮点。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另外,学生各有所长,我们要用不一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能对差生带有偏见,在发展其特长的同时,慢慢将其引导,提高其智力,这样,学生将树立起自己的自信,也会变得喜欢这个老师,进而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老师上的课。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其次,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呢?这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概括来说,就是“爱教”、“会教”。虽然说,现在的我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天都在进步,“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爱教”,就是喜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也许有很多人其实刚开始并不是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做不到选你爱的,那就爱你选的。有三种类型的教师,分别是生存型教师——无奈的生涯,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而我想做第三种。教师的职业是具有美感的,有对象之美,学科之美和过程之美。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才会更加成长,也许他们也会督促和教会教师某些道理。

“会教”,就是善于教学生,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教育性教学——弘人性之美。具体来说,要挖掘教材,抓凭借点;寓于训练,抓融合点;结合背景,抓拓展点;为人师表,抓默化点,“润物细无声”。又可以实施创造性教学——展现智慧之美。要动之以情,激活学生;运用迁移,激活知识;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或者可以实施反思性教学——体尝发展之美。在课前反思,能够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在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更是反思教学的好处。我时常对我的学生说,要善于反思自己,学会自省。只有自己从本心认识到错误了,才有可能会改正错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师,学会反思,我便会进步,教得更好,学生也会因此受到良好的影响。作为父母的子女,学会反思,我将更加懂得感恩,从而孝顺父母,做个知恩图报的孩子。作为同事,学会反思,我将更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将更加和睦。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比如说,你在路上不小心把钱包丢了,也许你会埋怨运气不好,可是,真的是运气不好吗?为什么别人就好好的呢?经过反思后,转化为正能量,才能真正作为一名发展中的教师,潜能无限!

最后,要用美德占领孩子的心灵。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守住诚信,学会懂得感恩”。真诚,永远是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的敲门砖。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要诚信,其一,自己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性格培养性格,以人格培养人格”。其二,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注重引导,当学生听进去你的教导了,你才算成功了。其三,发现失信,正确处理。其四,制定规则,严格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这,也是众多教师从事这么多年教学的经验所得。

学会感恩,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身教胜于言传”。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创造感恩机会,教育孩子及时感恩。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孝敬父母,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二是积善行德。

总之,想要当好一名教师,教育好学生,“任重而道远”。但,不要停下脚下的路,即使前方如“愚公移山”,可是总会到达终点。平凡的岗位,我希望能铸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第四篇: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利用寒假,认真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彭老师分八讲分别从如何唤醒教师、如何唤醒家长、如何唤醒孩子三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做了具体的讲解。本文着重要谈的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

一、教育本质之辩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多数人热衷于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一段时期以来,我始终在思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要想做好教育,必须首先要从宏观上弄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学校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惟其如此,教育才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教育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想家,对此一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过程中,“教”和“育”字在甲骨文中都已出现,篆字表意更接近现代。甲骨文时期,=(爻,算筹)﹢(子)﹢(攴,手持鞭子、棍杖)。造字本义: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发展到篆文时期,“爻”代表《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教”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文化典籍。篆文的=(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象征先天具有叛逆性)﹢(肉),表示生子并养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不难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是众说纷纭,中西亦有着显著差异。“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培养人说”与“传递说”(传递知识、文化、生命意义)之辩,教育即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就是唤醒等等,似乎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教育本质并不是一贯的、稳定的、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因为教育是人为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从各自生存处境出发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期望,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总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就是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这样看来,教育本身无时不在变化发展中,教育本质是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本质,并不是“一”而是“多”。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有必要搞清“达到什么目的”和“培养什么人”两个问题。要明确“教

育目的”,就要兼顾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类、教育与人的关系。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是促进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优秀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公民道德)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说,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从教育与人类的关系来说,教育是一种传递,传递知识、技能,传承优秀的文化、价值。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来说,教育肩负着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职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促进个体变化气质、改变行为、趋向至善,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的是社会的职能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忽视了人的发展。中国教育强调教师按既定意图影响学生,而西方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由此,我们对教育本质可表述为: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传递人类文化,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其社会化,促进人的发展。一句话就是:个体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化。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兼顾其它教育目的的同时,特别要关注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人,主体是人。只有重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一任务要求,就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道德和良好公德;就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追求和自我选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选择的机会、生命的尊严与质量。

二、教育需要唤醒

沉睡才需要唤醒。我们的教育曾长期沉睡在应试中,教师重教学,轻教育;重分数,轻发展;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探究;重说教,轻沟通;多批评,少激励。在当前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育需要唤醒沉睡的老师和家长,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教育更需要唤醒沉睡的学生,正视他们的现状,唤醒他们的道德、梦想、责任和主体意识,健全他们的人格。正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一)教育要唤醒学生的激情与梦想。

科研人员为什么能枯燥地呆在实验室里乐此不疲?因为兴趣使然。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年级越高,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是时间磨的,是父母逼的,是老师教的,是课程造成的。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的教育:起早贪黑、无休止的作业和教辅,上不完的辅导班、强加的意志,枯燥的讲授、没有新意的教学内容,考什么学什么、不能满足兴趣需要的课程,一坐一天、3

生活的单调„„学生被迫做着自己不情愿的事,缺少生活的乐趣,当然就没有幸福感,自然也就越来越消磨掉激情。学生为什么不好管理,原因也在于我们在逼着他做着他不愿意干的事。很多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兴趣,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而在用大量时间“将就”别人的层次。普通生“将就”优等生就会听不懂,只能“负债经营”;优等生“将就”普通生就会吃不饱,只会对课程失去耐心。是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足够空间和自由。

青年应该是最富于激情与梦想的。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分层分类、减负增效,留给学生生长的空间;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开足选修课,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设计,帮助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坚持艺体特色发展之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记住神学家Howard Thurman说的:“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问你自己是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气勃勃的人。”我们要坚持“为每一个教师、学生的终身幸福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满活力的事做。

(二)教育要唤醒学生的发展潜力。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渴望学习、成人成才的愿望,只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爱好等各方面的原因,甚或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这些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表现。其实,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但在家长、学校重智育的背景下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在我们看来学习上不成器的学生,在舞台上、在未来的职业学习中不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吗?2015届有一个叫高楠的学生,择校来到我校,初中就经常打架,来到我校后,无心学习,管理上很让老师费心。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离校后对老师非常有礼貌,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经商才能。因此,学习不应是我们唯一的标尺,教师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我们也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现在根本就无法想象,他们生活的那个完全互联网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需要唤醒教育来开发。唤醒潜力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他们不惧怕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唤醒潜力需要赏识和激励。美国罗森塔尔的教育理念是潜能唤醒教育的经典,当他将“这些孩子都是天才”的判断推介给教育工作者后,那些普通孩子果然凸显出了“天才表现”。他的“随口而出”就是在坚定相信孩子们的潜能。只要教育者真正爱戴孩子、欣赏孩子,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和远景考虑,就一定能唤醒他们的自我需要。

(三)教育要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公德意识。

随着国人走出国门,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饱受争议,土豪的一掷千金,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让中国人似乎成了素质低的代名词、特殊“照顾”的对象。这让我们脸上很是无光。4

再看看852路公交排队秩序的混乱,更让平谷人无地自容。

道德意识和公德意识的缺失,根源在教育。南开中学创办人张伯苓的“人格开发、道德唤醒”的理念造就了周恩来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在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和公共的道德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通过课程和实践来落实。一方面要把人的素养培育纳入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从小学到高中形成教育系列,着重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感恩、责任、守法、公德、文明、节约、规则、平等、民主、尊严、团队等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诚信、担当、包容、合作等精神。一方面,结合重要节日,精心设计道德实践活动,增加道德的体验和感悟。

提高道德水平和公德意识,要从培养好习惯做起。好习惯带来好成绩,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许多学生成绩不好,文明素养不高,源于习惯不好。抓习惯养成,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应该成为永恒的主题。

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的幸福,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家人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

(四)教育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说唤醒激情与梦想是在锤炼内力,那还要借助一些外力。那就是教育教学要认真落实“靠严格自律成人,靠自主学习成才”。学习上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课堂教学要做到“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以学生学会并逐步会学为目标;两个注重,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注重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让,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难点让学生议,练习和实验让学生做。德育要通过“榜样示范,活动载体,沟通交流,评价激励”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要多倾听,多激励,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和等待,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还要将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发挥其影响人、塑造人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知识灌输、品德陶冶,技能训练的学校教育。以上思考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

对教育本质之辩和现状之思,让我知道应该主动去做什么,让我更加坚定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更好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有意义、有品位的教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施予 5

适宜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成人、发展,促进他们潜能的实现,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2015年4月

第五篇: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1

假期里我认真的阅读了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这本书让自己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 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读后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我们努力做好园丁。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2

看完《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下面结合我在书中看到的经典的话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着每一句话: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看到这句话,我就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做到这些?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班内往往一天都会有多次违纪,几乎天天被通报,天天看着这些违纪刚开始还自我安慰:没事,孩子么终归是孩子,如果不说不闹天天闷在教师宿舍里那还叫孩子么?会原谅他们,细心地问问为什么违纪啊,以后不能在违纪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往往一个宿舍每天都有违纪,长期这样在好脾气的人也会急了。或许还有第二种可能,违纪就违纪,虱子多了不咬人,随他去吧。想想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可取,不过我们能怎么办呢?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想得开了,分和钱都没学生们的成长重要,还是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2、在把孩子当孩子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还有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们也常说:小时不蹭,长大了没用。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烧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时自己垒的土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垒出来。春天,自己扎风筝,用废旧的塑料布扎八角风筝;夏天,扛着梯子到处掏鸟窝;秋天,那是收获的季节,掰棒子,烧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鞭炮是放不起,我们自制洋火枪。虽然时时都伴随着危险,但童年却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童年,他们成长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成熟,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错过了动手操作的好时机,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电脑和作业。

3、把自己当孩子部分,陶行知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儿,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老师和学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是朋友,是玩伴。看完书现在想想有时我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到操场上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和他们一块儿跑步,一块儿做操,一块儿做游戏。累了会躺在塑胶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这是会有许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用假草皮叶子挠我的鼻子,我不会生气,因为那时我感觉我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军训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唱歌,拔河比赛时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努力,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多和孩子们玩玩儿,我感觉有一颗童心不会变老。

4、在赏识孩子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很久,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会刺痛他的心,或许他会记你很久。我有这样的记忆:高中时我因为一道物理题不会,满怀期望的去问物理老师,可是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说:刚讲过的题还不会,你刚才在干嘛了?就是这一巴掌和这一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没有了兴趣,物理成为我高中学习的最大短板。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孩子们。因为,尊重、信任、理解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往往比惩罚更为强烈。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孩子们的小错误我会报以宽容的态度去进行处理,减少惩罚。这样到了他们犯较大错误时惩罚才会更管用,如果我们平时就天天惩罚他们,等到了他们犯大错时,我们怎么办?

5、关注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记得与学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往往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亲近老师。

许广瑞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她的存在影响到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上一学期我们斗了很久,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考试前的一周,因为他的一次错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们谈了整整一节课。谈完以后我写了一篇博文《我努力,我改变,我优秀》下面分享一下:

班级内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困惑我一个学期了,他的名字叫许广瑞。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在新疆建立了一个工厂,这样,父亲常年在外很少有回家照顾孩子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爱,父爱是严肃、刚强、博大精深的。缺少了父爱孩子就会缺少责任心,缺少担当。许广瑞的小学是从贵族学校开始的,那里的学生比较少,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放松,这样学生们就又少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下半年,许广瑞转学到了市实验小学。在那里他生活的也不是很快乐,因为,他回忆说班里一有什么违纪或不好的事情,老师首先要找到他。在这种长期的重复强化下,许广瑞慢慢的也开始认为:我就是一个搞怪的孩子,我应该用这样的方式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现在想想我这一学期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其实我的各种惩罚同样是在对他错误的强化,让他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遵守纪律的调皮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头脑聪明,反应快,特别是数学学习非常优秀;在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的规定好自己的时间,学习、练字、读书,他可以连续两小时沉浸在书中。练字的.时候非常认真,这两点我很难做到;可以很耐心的照顾自己的妹妹,虽然有时候也缺乏耐心去教妹妹画画,但还是比较负责的;从小在母亲的督导下已经变得很优秀,我想只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他还没有真正的适应。写到这里我有一种家访的冲动,真想去看看许广瑞的家,看看他生活的环境,或许他更适合在一个独处的环境中学习。

对许广瑞教育的改变是从上周六开始有计划的。周六我去了姑父家,他是一名政治老师同时担任学校的心理辅导师,我认真地请教了一下,大体说明了情况,从中了解到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缺少了责任感,担当的意识,这一个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个目标,慢慢的进行改变。

回想一下,其实许广瑞也不是那么不讨人喜欢,虽然和同学们相处的不是很融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支持他。在以前的教育过程中我对他实行过惩罚,他从来没有和我顶过嘴,都是很认真的去完成没有怨言;我也认真的和他交流过,我们的谈心很愉快,有时候可以交流两节课;我还把他写的字贴到我的办公室,以此来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很在意他;班里的板报我会征求他的意见,所有的大字板书都是由他完成,也给他很大的信心。多种的教育方式下,我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昨天晚上自习课,许广瑞又违纪了我是带着火进的教室,但是见到他脸上、手上的墨水,画得像小猫一样,差点没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我带他到我办公室用香皂和温水亲自给他洗干净,整个过程他都非常老实,任我摆弄。洗完以后让他照照镜子,慢慢的他笑了。或许已经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他的心灵,我想是我的行为打动了他。我们共同练了两节课的字,最后我们认真的制订了寒假和下学期的目标,因为许广瑞写字认真好看,班里写奖状的任务我也交给了他。在写奖状的过程中,许广瑞轻轻地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有奖状?我说:现在不行,这不是施舍的来的,需要你付出努力,相信你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下学期就可以赢得属于自己的奖状了。他肯定的点点头,我想这事成了,相信下学期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许广瑞。

昨天晚上我就和许广瑞说:当你静下来的时候非常可爱。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细心的去观察。当然,班里有这么多的孩子,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细心观察,总有遗漏的,可能更多的爱给了调皮的孩子,忽略了老实听话的孩子。每一级孩子毕业后留在老师印象中的往往是调皮的孩子和表现优秀的孩子,或许我们应该平均去分配我们的爱了,给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3

教育就是唤醒心灵,估计谁也不会否认,可是究竟唤醒什么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

首先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激情。年少的他们本该激情澎湃,信心满怀,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是他们过早的坐在书桌前,过早的戴上了眼镜,和一堆教辅资料为友,在一堆作业中突围,为学业打拼……这一坐就是十二年,人生有多少个十二年啊!生活的激情和乐趣悄悄磨损了,也许他们应该有一场生龙活虎的球赛,也许他们应该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出,也许他们应该有一回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为什么,就为青春的痛快淋漓,就为青春的激情绽放!作为教育,首先应该唤醒他们激情,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激情,快乐的激情和痛苦的激情……让他们绽放青春的笑脸,迎接初生的朝阳……

还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爱。爱是一种能力,首先能感受爱,享受爱;其次是表达爱,传递爱。可是如今的很多孩子,吃得好,却不觉得甜;穿得暖,却不知道温;得到爱却不领情,享了福却忘了恩。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泛爱”的时代,年轻人张口闭口全是爱,可是多少人懂得真正的爱呢?

真爱不一定挂在嘴上,但一定洋溢在心中;真爱不一定穿着漂亮的衣服,但是一定有最美心灵;真爱不一定表现在语言中,但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上。真爱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真爱是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真爱是雪中送炭,是众志成城;真爱是欢乐共享,风雨共担;真爱是成功共赢,失败同挑……

真爱是面对妈妈的唠叨,默默承受,因为那里有殷殷期盼;真爱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勇敢承担,因为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爱是面对弱小的深深同情,甚至是伸出援助之手;真爱是对自然的敬畏,甚至细心呵护花草;真爱是面对强盗的一声怒吼,那里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真爱是面对虚伪的一声呐喊,那里蕴含着对真理的呼唤。

学会爱吧,可敬天下父母心;学会爱吧,回报老师的深情;学会爱吧,你的爱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在老师的关爱中,真如温室里的花朵,缺少风雨的历练,也就缺少责任感。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推卸;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明天负责,不逃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别人负责,不偷懒;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负责,不苟且。在负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这件事你不可以一味地埋怨天,也不可以一味地抱怨地,你只有顶天立地,才可以脚踏实地的做人,才能撑起头上的一方晴空。

知负责任是苦,但是尽责任才有乐趣。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对于自己,我们有勇气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对于集体,我们有胆量说:“我无愧于我的祖国。”

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负责,掌好自己的人生之舵,行好自己的生活之舟。

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你对他再好,他都觉得是应该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有点儿漠然,甚至麻木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感恩了。从前别人对我们好一点儿,我们都会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还把“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如今呢,朋友对他好,应该;老师对他好,也应该;父母对他好,更应该。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包括你的父母。只有你懂得感恩,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只有你能感恩,你才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感谢朋友吧,有了他,你会远离孤单;感谢老师吧,听从他的教诲,你会走近文明;感谢父母吧,有了他们,你才有一个温暖的家;感谢花草树木,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碧水蓝天……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走进水草丰美的芳草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阅读的经历的人都知道,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人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我之所以一直主张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绝不仅仅是考虑语文教育的需要,更是考虑到人的成长需要。一个人的阅读积累越丰富,他的人生感悟力就强,他的发现就越多,而他对人间的关注和思考也就越有价值。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也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吴飞如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传播真善美重要途径。

可是现在,社会环境热衷于快餐文化,大众读书的越来越少,尤其可悲的是很多教师也很少读书,以语文教学为例,已故的张翼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而顾黄初教授生前也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的读书而自觉不读书的人。”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孩子面对着越来越多诱惑,我们大人有时候都难以拒绝,更何况孩子呢?还有,孩子们每天忙于题海战术,根本没兴趣,也没时间去书上探险……

在未来的人生中,忘了什么,也别忘了与言语为友,与读书相伴!

后记:写到这里,我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唤醒,而我的储备却远远不足,只能就此打住,你若有兴趣,那就你来续吧,期待着你的佳作!

最后想说的是,希望教育能让孩子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一双好奇的眼睛,一颗美丽的心灵,教会孩子们放飞梦想,自由翱翔……

我的要求过分吗?我们能做到吗?我无言……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4

很多人都说为了以后的人生,所以他们从小就刻苦专研,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整天泡在书中,成绩很好。只是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凭着他们优异的成绩,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出头之日。相反,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却在社会上过得很好......

那些很早就罢学的人,多数是因为觉得读书没趣,所以就在家乡那混过了几年,几年的生活,他们没有获得新知识,却拥有更多,与那些“书呆子”相比,他们拥有比“书呆子”更多的知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与其死读书,不如不读书。多少学生因为读书压力过大而丧命,多少学生又因为读书而失去什么。读书,我们收获的同时,却也在失去。

现在的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再不然就是开小差,很少人听讲,虽然在课堂上应该严肃点,但过分的严肃反而使学生觉得上课很累,对学习感到厌烦,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也许活跃的课堂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下,我们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有趣的课堂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写作速度和水平。

毛主席曾说过:“学生上课睡觉不是学生的错,应该怪教师讲课没有趣味性,不能把学生调到所讲的内容上来,赶走瞌睡虫。”所以老师讲课趣味性尤为重要,备课时应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而老师讲课不能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不然全班终究全是书呆子。

传统教学模式的环节:教师备课、教师讲课(演员)、学生听(观众)、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学生改作业。

现在的教育,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学校变成了监狱,学生是考试的机器。教学就是灌输,学习就是接受!现在大多数读者都是集中在学生,而学生看书只是为了消磨无聊的时间,还有就是一些为了考试或者某个目的,然后才会去读书。正所谓平时不学习,每逢考试就抄袭别人的。的确,现在的学生的作业,就一个字:抄。

读死书,谁愿意啊?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多数人认为只有读书,将来才有出息。只是,不是真心想读书或者只会死读书,那和不读书有什么区别?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5

《教育即唤醒》是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杨聪老师的教育手记。一位比我还小三岁的老师教育上却比我有思想的多。他觉得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 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让我深受感动。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6

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在过去许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学生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这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孩子才会亲近你,这样你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 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7

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育的唤醒体现在教师的智慧,教学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不仅能够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够用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独创性思维的产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吸收成长。

智慧地与学生交流。师与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与师的对话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会话到嘴边留半句。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话出学生心声,产生共鸣,再抛砖引玉、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人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智慧地因材施教。我们常说“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个性。”在一个班集体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两个个性特别鲜明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是成绩最差的.,也不会是让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孩子,除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恒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再以闪光点为突破口,用机智的话语放松孩子的心情,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辅以课后辅导,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让我们以爱心为媒,给予学生温暖和明亮,从而搭建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吧!

下载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通用)[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就是唤醒读书笔记(通用)[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汇编)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一)彭兴顺教授所著《教育就是唤醒》一书,读来颇有感悟。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终身学习——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谈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后感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3篇[最终版]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

    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读后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

    《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王莉莉 教育就是唤醒心灵,估计谁也不会否认,可是究竟唤醒什么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 首先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激情。年少的他们本该激情澎......

    教育就是激励和唤醒(大全五篇)

    教育就是激励和唤醒 ——我最欣赏的一句教育格言 罗仁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怎样的,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最欣赏的是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激励和唤醒”。 我......

    《唤醒医疗》读书笔记

    《唤醒医疗》看了以后,感触太深了,对于本文的作者,我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作者更是有心,将他的管理理念,以出书的形式让大家受益。作者张中南,在国内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工作多年,著......

    读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用爱与责任诠释教育的真谛 ——读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不得不感慨时光的匆匆,成为教师的我已走过教育生涯的十几个春秋。回首一路走过的历程,百感交集,或喜或悲,或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