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高层住宅外部空间设计论文
安全感与小区外部空间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安全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如果在居住小区的住宅中很多公共设施,比如门厅和电梯以及走廊,总是出现陌生人的身影,就会增加人们居住的不安全感,而且对于小区的治安也增加了难度。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新建小区尤其是新建高层小区要比底层住宅更容易发生盗抢事件。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平面特征可以看出,塔式高层住宅的性格是内敛的,是自成一体的,塔楼和塔楼之间的联系感不强。而板式高层住宅则正好相反,由于其形体是“线”性的(塔式高层住宅可以认为是“点”的)、可伸展的、就为各种形式的组合创造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小区既有板式又有塔式高层,这样线与线、点与点、线与点的组合就更加灵活,板式高层住宅所形成的领域性空间使居民对其空间有心理上的控制和心理上的占有。
容积率与宜人环境
容积率这个指标是人们相对关注比较多的,容积率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居住舒适性,也关系这开发商的土地开发收益,因为板式高层在容积率方面要比塔式高层的容易率要低很多,所以板式高层住宅因为容积率的特点,也是目前成为流行高层形式的主要原因。但是板式高层不仅是因为容积率较低而成为主流形式,更重要的是板式高层表现出来的居住环境的均好性方面,以及住宅生活品质方面都可以较塔式高层有很大提升。容积率是与建筑密度和建筑的层数有很大关系的,如今为了能够调整容积率有很多建筑采取了板式与塔式高层相结合的形式,这不就让小区空间更多样化,也让人与自然更好的贴近。
城市化社区的设计原则
城市中原有的区域一般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积淀的产物,而很多新区不是处在城市的边缘地段就是在旧城里完全推掉重建的地段。如何在规划设计上杜绝新旧割裂问题的出现,而让新住宅区的建设能使原有的城市地段焕发新的活力,并呈现出新的面貌呢?首先板式高层住宅小区对相邻的城市区域而言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区,而不能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包括本身的配套设施应该面向城市开放。其次城市社区对外的临界面要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单调乏味的街景立面与空间是很难融合到周围密集的都市肌理中去。另外新的住区不应该隔裂了原来都市的“文脉”,及大环境空间的联系,应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在人流交通方面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步行空问与内部流线的合理连接与过渡。
日照要求对住宅间距与庭院空间的影响
众所周知,对于住宅而已,其住宅的间距大小与日照的时常有直接关系,很多建筑小区为了能够节约用地,为了追求更多经济效益,在楼间距的控制上很多建筑企业总数费劲脑汁,大做文章,比如很多高层都采用北向放坡或者做退台,以便于能够减少前面楼层对后面楼层的遮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本人却希望能够让建筑开发商能够将更多的楼间距还给住户,让居民享受更多的阳光,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区更具人性化,让人们与自然更亲近。对于北方的住区来说,由于冬季的时间较长,设计上无法彻底解决,但建筑师应积通过其他途径来减轻,如减少围合、东西向尽可能通透、做架空层、把握好宅前庭院空间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尺度关系、合理布置塔式住宅等。
板式高层住宅小区通风
居住建筑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大气环流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面特点所引起的空气湍流变化的影响。高层住宅组群的自然通风与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迎风的方向等有关。当建筑间距较大时,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也较强,此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效果至关重要,当风的入射角为60度建筑间距为1:1.3h时的通风效果比入射角为30度建筑间距为l:2h时更佳。当建筑间距较小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主要选择合适的朝向使建筑物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风向入射角。
板式高层住宅户外空间景观规划
高层住宅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两栋建筑实体的组合并不简单的等于两栋建筑的相加,他们构成了另一种功能空间,这种空间或场所人们在其中生活不易感觉到它的存在价值,然而正是这个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安定或不安。所以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知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第二篇: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引言】《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建筑等。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查。在本书中,他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读书就得有所得、有所收获,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读懂了——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在头脑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有价值。
下面就谈谈我读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的设计》一书的所感所想,还有所得。
这本书是有关外部空间设计的,而不是室内空间或是单独的一幢建筑的平面布置,它是有关建筑之外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的设计。那么,究竟什么是外部空间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老子说得好:“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际上,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也不再是土,在它当中产生了“无”的空间。
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由于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所以平面布置(平面规划)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对什么地方布置什么要充分进行研究。因为是以二要素进行设计,所以无论对地面还是墙壁,都应进行仔细推敲。比如材质,墙高与视线高度的关系,树木、水、石的运用,向阳空间和背阳空间,照明设计等等。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上面提到了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现在来深入探讨一下。
对某对象A,把包围它的空间B作为充实的内容考虑时,B对A可认为是积极的(Positive),这里称B为对A的积极空间(P—Space)。而当考虑包围对象A的空间是自然的非人工意图的空间时,B对A可以认为是消极的(Negative),称B为对A的消极空间(N-Space)。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而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的。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因而前者是具有收敛性的,后者是具有扩散性的。
那么,这个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概念,运用到实际建筑上来看,是怎样的情况呢?
对象A如果是方尖碑或雕塑那样的中心性物体,并且是在无限延伸的自然环境中,对于对象A来说,周围就可以视为消极空间。这种场合,对象A也可以说就是唯一的、纪念性的。如果把A假设为柱子或暖炉等独立的物体,因其周围的居住空间在三次元方面是充实的东西,所以可以认为是积极空间。根据这一意义,建筑的室内空间可以说是具有内部功能的积极空间。
其次,上图Ⅲ/中的对象A1、A2、A3若作为一幢幢建筑来考虑,这就相当于自然发生发展的沿路村落,它周围的空间是无限的、扩散的,可视为消极空间。这样的空间根据需要逐步不规则的发展扩大,既有导向无计划性混乱状态的情况,也有根据计划而产生出往往被忽略了的人性的情况。上图Ⅲ中,建筑群外部具有油画背景般的充实空间,该空间包含了人的意图和计划性,可以作为积极空间来考虑。外围具有整整齐齐的边框,不能再向外延伸,因而有待内部的高度功能化,外部空间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如右图那样,就连对象A1存在着充实的P1空间的情况下,其边框之外也还进一步存在着N1空间。如果其周围的N1空间可以P化,那么,曾为N1空间的位置就成为P2空间。但是,在P2空间之外仍进一步存在着N2空间。这样的反复是永远继续的。对我们建筑师来说,应当预计到在什么地方设大致的界限,这在外部空间设计上成为重要课题。过大的考虑它的范围,就成了城市规划、地区规划、国土规划乃至宇宙规划„„,是远远地超出了建筑家经管地范围了。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外部空间的概念以及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接下来,对外部空间的要素及其扩展谈点个人心得:
尺度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
1°的圆锥。根据海吉曼(Werner Hegemann)与匹兹(Elbert Peets)的《美国维特鲁威城市规划建筑师手册》,如果相距不到建筑高度(H)2倍的距离(D),就不能看到建筑整体。亦即tgθ1=1/2,仰角θ1≈27°。若从看单幢建筑进而为看一群建筑时,一般认为距离为D=3H,亦即tgθ2=1/3,仰角θ2≈18°。
卡米洛·希泰(Camillo Sitte)做了有关广场大小的阐述,按照他的说法,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用前面的公式表示则为1≦D/H≦2。当D/H<1时,从广场来说,成了建筑与建筑相互干涉过强的空间。D/H=2时,则有点过于分离,作为广场的封闭性就不起作用了。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平衡,是最紧凑的尺寸。
当设计外部空间时,它的尺度同室内设计是有一些差别的。因此,作者提出外部空间的第一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 theory)。
当创造空间时,不管是内部空间还是外部空间,总希望有个作为依据的尺寸系列,对实际搞建筑设计的人来说,这恐怕是很自然的吧,特别是当设计外部空间时,因为尺寸往往是
漠然的,所以作为实感而预先掌握尺寸系列是很有益处的。因此,作者提出外部空间的第二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关于外部空间,实际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这个模数太小了不行,太大了也不行。一般看来,可以识别人脸的距离70~80英尺刚好与这个20~25米吻合,是适用的尺寸。
质感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和质感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预先了解从
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材质,这在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上是有利的。
对于外部空间的距离与质感的关系,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探讨:
就象下面一连串图片所看到的,以直径约3厘米的连接模板的锥体的圆痕为中心,从距离60厘米处开始观察。在大约2.4米距离,模板的圆痕清晰可见,有效果。再远一些,超过相当前述一行程的20~25米,现浇混凝土那种质感的妙处就逐渐看不到了。当距离在30米以外时,质感就完全看不到了。距离60米以上时,与其说质感成问题勿宁说作为面的存在开始成问题了。
在下面的一连串图片中,再进行稍稍不同的观察。首先从60厘米距离开始。在2.4米、3.6米处,现浇混凝土的模板迹印清晰可见。在这个实例中,按不规则的间隔留有3厘米深的纵向沟槽。从3.6米处的图片开始,这个沟槽清楚的出现了。如前所述,在20~25米以外,现浇混凝土的质感就消失了,重复运用的纵向沟槽在整个墙面构成上,开始带来视觉效果。在48~60米处,这些按不规则间隔设置的槽沟特别有效地在起作用。距离120米以外时,以槽沟构成地质感也失效了,作为面地存在开始大大加强。
以上说了什么是外部空间以及构成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素,作为一个建筑师,最关注的是怎样去做外部空间,它的设计手法有哪些?别着急,接下来,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外部空间的布局
当开始外部空间设计时,有些什么手法呢?我总结如下:
“平面布局”是对该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并确定相应的领域。这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
外部空间将领域大致分类,可以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
在只为人提供的这一空间里,人们是要进行种种活动的。大致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姑且称之为M空间(SM)和S空间(SS)。
SS的要求:①用于静坐、眺望景色„„等时,应设置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②用于合唱、讨论时。地面或是有高差变化,或是背后有墙壁而围成的空间。
SM的要求:平坦、无障碍物、宽阔,能巧妙过渡到SS的状况。
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在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希望在尽端配置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只有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的空间才产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间有了吸引力,目标也就更加突出,它们是可以产生这样的相互作用的。
这里有两个实际的问题:外部空间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法和外部空间布局中的空间大小问题。在空间大小问题中,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米,超过它时,根据天气情况而希望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米,再超过它时,一般可以说就超过建筑式的尺度了。大体上,作为人的领域而得体的规模,可考虑为500米见方。总之,能看清人存在的最大距离为1200米,不管什么样的空间,只要超过1英里(1600米)时,作为城市景观来说,可以说是过大了。
空间的封闭
当进行外部空间布局时,有一种为各个空间带来一定程度封闭性,向心性地调整空间秩序的方法。为此,就应当注意墙的配置及其造型。
一般来说,沿着棋盘式道路修建建筑时,建筑物转角成为以直角突出到道路上的阳角。而且,如左图所示,即使在创造连一幢建筑都不修建的外部空间时,外部空间的转角也会出现纵向缺口,从空间的封闭性来说效果较差。相对地,在保持转角而创造阴角空间时,即可大大加强空间的封闭性。
在谈封闭性这个问题的时候,研究一下墙壁高度是很有意义的。墙的高度与人眼睛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⑴在30cm高度,作为墙壁只是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的程度,几乎没有封闭性。不过,由于它刚好成为憩坐或搁脚的高度,而带来极非正式的印象。
⑵在60cm高度时,基本上与30cm 高的情况相同,刚好是希望凭靠休息的大致尺寸。
⑶就是90cm高度,也是大体相同的。
⑷当达到1.2m时,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了,产生出一种安心感,与此同时,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性加强起来了,在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⑸达到1.5m 时,除头部之外身体都被遮挡了,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
⑹当达到1.8m以上时,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一下子产生出封闭性。
就像这样,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的墙壁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
外部空间的层次
在外部空间构成当中,都要考虑顺序。建立秩序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的领域。
外部空间的序列
外部空间设计中,西欧技法与日本技法常有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从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看到对象的全貌,一个是有控制地一点一点给人看到。当设计外部空间时,一开始就给人看到全貌,给人们以强烈印象和标志,这是一种方法;而有节制地不大给人看到全貌,一面使人有种种期待,一面采取可以一点一点掌握空间的布置,这也是一种方法。如果进一步把两者并用,一方面带来强烈印象,一方面又能创造充实丰富的空间,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他手法
A.有效地利用地面的高差。这里想谈一谈联系高差的室外踏步及斜道。外部空间的踏步最好宽度较大,人们能充裕地交错通过,而且,踏步高度与室内相同或是根据情况低一些较好,踏面则希望做得比室内宽些。
B.关于物体的边缘。在外部空间中,因为往往比内部空间有更开阔的视野,所以必须特别注意线的“通畅”。1.材料:用于边缘的材料,应当是比用于中间铺装面更加高级的材料,希望比用于中间的材料或是更规整,或更坚硬,或吸水性更小,总之在材料上更高级。2.铺装:在外部空间构成上,应当是等间隔的,或是在一条直线上整整齐齐排列的。
C.外部空间中水的处理:静水可产生倒影,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动水有流水及喷水。流水低浅地使用,可在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同时又能划定空间与空间的界线。水的有趣的用法,就是在空间布局使说过的那种不希望人进入的地方,以水面来处理。就如印度泰姬·玛哈尔陵前面的水面处理。
最后谈点空间秩序的建立的问题:
1.加法创造空间与减法创造的空间——就象既有用某些材料堆砌而成的雕刻,也有从石头或木块上砍掉不需要的部分而做成的雕刻一样,建筑空间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地修建建筑上,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修建建筑上。
加法创造地建筑,它的规模自然有限,超过了,加法就陷入动脉硬化,最终会引起混乱,因此它的规模希望不超过一定限度。在内容复杂的大型设计中,希望同时采用从外部建立向
心秩序的方法和从内部建立离心秩序的方法,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调和相互关系上去提高空间质量。
2.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当一个内部秩序需要发展扩大的时候,比如一个家庭作坊,它的局部外部空间随着发展扩大的需要而逐渐转变成为内部空间,这样的过程会随着发展而反复进行,一直都处于内部化的过程。只有一个内部秩序时,周围为N空间,两个内部秩序时,因系细胞分裂,其间则产生PN空间。如果进一步增加发展的压力,产生许多细胞分裂,那就必须导入外部秩序的观点,这是必然的。
第三篇: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引言】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在本书中,芦原义信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文字深入浅出,特别对于外部尺寸和尺度的把握很有见地。
书中基本概括了各种空间理论并提出了新创见,现总结如下:
1.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地面和墙壁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元素。
2.以意大利人作为起居室的意大利广场为例,如果把周围的房子无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那么内部空间的顺序将颠倒,原来的外部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卢原先生依据这种内部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提出了“逆空间”概念。“逆空间”的主要设计元素是墙壁和地面。
3.从空间论观点看来,满足人的使用意图,有计划创造的内部空间,即从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再转向内侧整顿秩序,是一种有积极性的空间。反之,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以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空间,是一种消极空间。当两幢建筑距离与高度之比小于2时,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中和空间。
4.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5.外部空间的要素为尺度和质感。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至10倍的尺度,较为适宜,其行程距离可以采用20或25的模数制。
6.建筑空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以内部建
立秩序离心式的修筑建筑上,可称之为”加法空间“;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的修筑建筑上,称之为”减法空间“。
芦原义信的基本论点就是从小环境的角度,探讨建筑外部程序本身的设计方法,从而完善了空间论设计方法,与此同时,外部空间论的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建筑应从环境设计开始进行设计的基本论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应和建筑群,城市总体环境相一致,并成为城市大空间系统中的子系统。在量的空间体验与衡量上。提供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
另外,纵观全书,作为空间感觉的理性描述,作者都是用理性的数据来归纳人的感觉。我愿意相信建筑上有更多的东西是可以完全依靠理性来把握的,这部分就是建筑师职业化的部分。但是永远都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个人感性部分,那是一个设计的魂。
第四篇:庞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_
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
作业目的:
1.通过一个小品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训练,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设计过程与步骤,即从实例调研、场地勘察、任务分析开始,经过多方案构思、优化选择、修改调整、深入完善等步骤,一直到正式方案表现之全过程;
2.初步学习并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包括如何进行总图布局、平面、剖面设计、立面造型处理、空间组织以及简单的外部环境设计等; 3.尝试把形态构成的原则、手法运用于建筑造型及空间组织之中;
4.进一步练习工作模型和正式模型的表现,重点掌握方案草图、工具墨线制图的方法与技巧。作业要求:
1.方案设计应遵循尊重环境、利用环境并积极改造环境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所属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应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调研。调研的重点包括地形、地貌、景观、朝向、气候环境、道路交通以及周边建筑形态等内容;
2.方案形象应具有明确的类型特征和时代特点。要求方案在考虑建筑的结构、构造、材料等基本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构成原则、手法进行建筑及空间造型设计,即通过适当的归纳提炼,利用单元、分割、变形等具体原则、手法,把建筑落实为具有明确的线、面、体特征的形态关系,并符合一般形式美的法则;
3.方案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材料设备及建设标准应符合经济可行的原则; 4.正式方案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1)总平面图,1个,1:100;(2)平面图,1-2个,l:50;(3)剖面图,2-3个,l:50;(4)立面图,2-3个,1:50;
(5)简明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各部分建筑面积及绿化指标等)。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外部空间论》,[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建筑空间论》,[意]赛尔维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建筑小品实录》,华南工学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中国园林建筑》,冯钟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桂林风景建筑》,桂林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中国新园林》,北京园林局设计室,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园林建筑设计》,杜汝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建筑·空间和秩序》(美)弗朗西斯·D.K.钦著,周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选择题目:
题目:食品亭设计
为方便学生购物并开辟更多的户外活动场地,某北方大学拟在校园北院东侧、13#楼西侧及运动员食堂西侧三个地段修建永久性食品亭及相应户外活动空间(地段详见作业附图5—1),现向全校学生征集方案,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售货营业部分: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上下可浮动10%),内容包括:
(1)封闭式营业室:12平方米,内设柜台、货架等必需家具。为了方便顾客窗口购物,要求设置适当规模的购物平台及相应遮阳避雨设施,其顶棚面积计入室外廊架面积。(2)储藏兼更衣室:8平方米,要求分别与营业室及室外连通。基本家具包括货架、衣柜、办公桌位、洗手盆等。2.户外庭院部分:任务要求结合具体地段环境,在场地适当位置安排—定规模的休息平台、廊架以及绿化植被和点景小品,以供学生休息、观景之用。其中,廊架面积不大于30平方米(计算方法:无论实顶虚顶,单柱双柱,均按其顶投影面积的100%计算),有效绿地面积不小于总用地的30%。
第五篇:居室空间设计论文1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风景园林学院
居室空间设计论文
论题:家居绿色设计的要素指导老师:张萍老师专业:风院09级园教3班姓名: 马 秀 华学号:2009929
1家居绿色设计的要素
作者:马秀华专业:风院园林教育
班级:09级3班 学号:20099291 指导老师:张萍
摘要:随着历史的车辙不断前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形态以及不同的社会修养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念,人与自然协同共进,和谐共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理想追求,“绿色设计”就是驾驭于人们的如此审美观念和理想追求之上的建筑空间形态,绿色设计就是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设计系统,所以家居绿色设计的要素不仅包括材质的选择,而且更重要的是设计配置的生态科学性以及艺术性。
关键词:绿色设计生态科学性良性循环艺术性以人为本
改善环境、美化生活正日益在人们心中成为主流时,家居绿色设计已成为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和文明前进的标志。无论是绿色材料的运用还是每一寸空间的划分与布置以及家居绿色设计的其他要素,它们都应该体现绿色设计的宏观概念,以及要素的综合性,在绿色设计目标的综合性上划分家居绿色设计的要素更能体现一个环保、节能、健康、舒适、方便的室内文化发展,室内布局、即空间尺度、装饰材料、照明条件、色彩配置以及绿化植物对室内环境调节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的家居绿色设计的要素。在环保上找家居绿色设计要素,那么家具的设计方案必须是健康的、安全无害的,能与环境融洽且产品生命周期长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节省材料;选用可再生和易于再生的原材料;尽可能避免使用危害环境和不易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在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并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
1.以人为本是家居绿色设计的本质
1.1人性化设计的目标是在环境的系统约束下,提高使用者工作的有效性,根据人的接受能力和环境特性来设计和选择材料,尽可能适合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特性,能够让居家者愉快地完成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以让人们身心系统的最佳效率与效能,提高人们的工作的效率和生活质量。因而在家具设计选择过程中应注重功能设计,比如现代许多人都喜欢简约风格设计,我也喜欢现代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当然无论哪种风格,它设计的空间从颜色、形状到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体现高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避免因功能的不合理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家既然从最原始的时期就是人的生活主要空间,当然以人为本是家居绿色设计的本质。
1.2家作为人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人和自然最初的接触和影响的空间,居室空间的设计是体现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标志。而设计源于生活,从生活需求入手,引导人们在生活品质、艺术品位上的正确追求,不忽视生活细节,同时考虑整体生活氛围,考虑环境塑造人的发展,人影响环境的形成,“以人为本”就是从环境于人的需求和人给环境的影响的一种理念设计。家应该集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一体展现家居的富有人性化设计的本质特征。
2.家居绿色设计的重心——绿色材料的选用
2.1经济的发展,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商品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创造不同的空间样式,即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随着环保、节能、低碳、可持续发展意识日益传播,绿色材料已左右室内设计的流行时尚,从材料上突破了设计的目标。绿色材料不仅仅代表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来装饰室内,而是包括环保性材料其他部分,其主要本身内部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环境的成分,以及那些具有再生性的材料也是绿色材料部分,即可循环使用的家具用品。
2.2 现在许多建筑都遵循把室外的元素引进室内,使室内更加自然化。比如房屋建筑的采光性,大量使用有机玻璃来进行采光,以及建筑之间的通风性,还有室外最重要的元素是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植物种类,在室内运用造型艺术来展示当代的文化魅力,主要有盆景、插花以及绿化盆栽等。
2.3绿色材料又称生态材料、环保材料和健康材料,既然作为健康材料,所以居室中的植物配置与选择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设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追求健康与长寿,比如最近几年人们发现栽有红豆杉的庭院有助于长寿,这些现象均说明人的生活空间与自然越接近,那么就越健康,当然有些植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那么就不宜做室内植物。以下是一些植物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作为居室绿色材料重要成分,那么在考虑设计元素时不得不收集植物的许多功能:比如茉莉:它的幽香可增强机体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消除引起精神和躯体方面缺陷的综合征;石竹:石竹香可增强记忆力,以利于更好地接受外部信息;薰衣草:失眠症患者的“良药”,改善抑郁症状和歇斯底里症,去除紧张,平
肝息火,抑制挑衅冲动;橙:最受白领的青睐。橙的香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上班族在办公室压抑气氛中产生的紧张、不安感。橙的芳香还能加快抑郁思绪的排除,增强对环境的应激能力;薰衣草:失眠症患者的“良药”,改善抑郁症状和歇斯底里症,去除紧张,平肝息火,抑制挑衅冲动。
2.4在现代家庭别墅中,许多居室空间都有花园存在,这样更接近自然,那么在选材上就更需求植物以及山石营造空间,比如人们都喜欢种树栽草、堆山叠石、造水景、水车、小型喷水池,使它们有山野之趣,再摆些小桌凳或树阳伞,创造一个休闲、舒适的宁静环境。光线较弱而阳光直射时间短,那么可栽种些耐阴的小灌木,如杜鹃、山茶、枫树、佛手、葡萄等。也可盆栽龟背竹、万年青、吊兰、棕竹、君子兰、马蹄莲、橘子等置放在花园中或四周,也可放在窗前或落地门上,若再悬挂些观叶的蕨类如铁线蕨、鸟巢蕨、肾蕨及其它观叶植物,如长春藤、泡叶冷水花,那么上下呼应,会勾勒出风韵美、形态美的效果。
2.5生态美学是艺术美的一个新发展,绿色植物更能体现绿色材料的生态美学,所以选择室内植物更应该从植物功能中择优。比如净化空气的植物:吊兰、黛粉叶等,对装修后室内残存的甲醛、氯、苯类化合物具较强吸收能力;芦荟、菊花等可以减少居室内苯的污染;雏菊、万年青等可以有效消除三氟乙烯的污染;月季、蔷薇等可吸收硫化氢、苯、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在室内养虎尾兰、龟背竹、一叶兰等叶片硕大的观叶花草植物,能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芦荟、景天等,晚上不但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还能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芳香植物:植物的芳香有抗菌成分,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保健功能,如仙人掌、文竹、常青藤、秋海棠气味有杀菌抑菌之力,同时,植物的芳香还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如丁香、茉莉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玫瑰、紫罗兰可使人精神愉快,有发奋工作的欲望;夜来香、锦紫苏、驱蚊草等气味有驱蚊除蝇作用。但香味不能太浓,否则会引起副作用,如丁香久闻会引起烦闷气喘,影响记忆力;夜来香夜间排出废气使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感到郁闷;郁金香含毒碱,连续接触两个小时以上会头昏;含羞草有羞碱,经常接触引起毛发脱落。
2.6装修材料要避免有过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使用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材料。很多人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总喜欢讨价还价,想着怎样才能比较省钱,却没想过商家为了赚钱,会不会提供符合健康安全的材料。健康是无价的财富,绿色材料能保证健康的持续,尤其是如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物质上的不健康,绿色材料在选择时不应该在物质的表面机理作选择,更应该在构成成分上挑健康。
3.科学的空间布局与合理的家具设计是家居绿色设计最主要的内容
3.1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家居绿色设计的重要内容。绿化分隔空间范围很大,比如在在两厅室之间,大厅与走道之间或者客厅太大要分隔成小空间等这些地方都可以用绿色分隔,合理划分、改造、装饰每一寸空间时,最主要是要把握空间,充分考虑通风、采光、噪音、开放与私密、干燥与潮湿等因素。
3.2在家居科学的空间布局时,还不得不考虑家居设计的风水学,这也是中国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房屋有如人体,室内各部位功能有如人体各个器官,均有新陈代谢的作用,风水学在家居上有时犹如控制新陈代谢的激素,我们不能忽视许多民居的风水原理,比如在选用室内绿色植物时,也要考虑到风水学,像阳台养花的旺宅植物利用阳台养花,已成为居家美化,更是旺宅的重要环节。对花木的选择,要因楼房的阴阳不同,八卦方位所属而有所区别。也可以根据命主的五行宜忌进行旺宅植物选择植物花草是有灵性的,分金、木、水、火、土,有五种不同的属性。
3.3家具作为一种特殊的绿色产品,其内涵为采用木材或其他无污染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损害健康和污染环境,产品废弃或也不会污染环境,并且实现低能耗、低消耗,零部件易拆装分解和实现部分零部件的回收和利用。此外,绿色家具还必须通过精心设计以完善其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从而达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目的。
3.4仅做到技术上的室内生态化设计设计已不能达到这个社会人们的理想绿色,在精神追求上往往大于人们对生活基本的需求,所以在空间布局和家具设计时必须渲染上高品味的文化以及艺术感,艺术生活是包括生活的许多小细节,无论是新中式风格还是人们追求的现代风格,每一层风格上都要有时代的文化氛围。艺术的设计才是家居绿色设计的品味元素,所以许多人可以在家居设计上看到家居者的品味与文化。
绿色设计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与目标,指引人们生活环境美化的方向,随着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人类对未来环境的分析以及生态意识强化,家居绿色设计的元素也会不断范围化和综合化。参考文献:《居室空间设计--实例教程》肖友民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肖友民
《正统玄空派家居风水秘本》玄空大师
《绿色家居新概念》杨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