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20-01-04 16: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

【摘要】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能力方面的重点提升内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日渐增强的竞争压力,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大一新生为例,分析出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并且针对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有关于人文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达到提升整体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目的建言献策。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虐猫事件”“彭宇事件”等相关新闻时不时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对“道德观”的讨论。的确,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有关精神文化的讨论却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素养,是个人与外界做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及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当知识内化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中,才能称其为素养。本文所写的“人文素养”指大学生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内在涵养所外化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道德素养、审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生活价值观、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情感取向八个方面。每方面包含基本常识、基本观念与基本行为三个层面。人文素养即人们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与基本涵养同时也包括内在品质精神所外化出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主要以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新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除去预科生以外的4223名2016级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调查。

(一)整体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由图2-1可知,参与调查的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一般的同学有65.9%,认为好的同学占18.7%,认为较差的同学占10.6%,认为很差的同学占有1.6%,而认为非常好的同学仅仅占比3.2%。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一般,而且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非常好的几乎没有,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偏下,严重影响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竞争极为不利。

(二)审美素质过于单一化

“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增进人的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调查发现,在艺术领域中,有75%的学生认为“具有崇高个性、深远意境、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最美”;15%的学生认为“色彩绚丽,节奏明快的作品最美”;10%的学生认为“抽象、怪诞、讽刺、滑稽的作品最美”。由此说明,在艺术领域,大多数学生的审美偏向于艺术作品具有崇高个性、深远意境、丰富内涵,虽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延伸至审美素质层面,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艺术领域中的审美倾向于具有崇高个性、深远意境、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比较极端,从而反映出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较差,主要是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进而使得审美素质美中不足,方式单调,缺乏丰富度。而艺术素养偏低,直接影响的是审美素质,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文化素质水平较好

“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清晰自不待言,存在偏执倾向的人占有十分之七,只有十分之三的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当代多数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但其认识呈现向好趋势。调查发现,有44.6%的学生认为“中华文化经典对培养人格大有裨益,应该大力弘扬,千古流传”,有27.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禁锢人性的封建思想,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有25%的学生认为“每个人兴趣爱好志向不同,应尊重个体选择,而不应做统一要求”,而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或者有没有都无所谓的学生不足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经典持有肯定的态度,应该批判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值得继续传承和学习的地方。所以绝对多数的同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是认识比较清楚的,相比之前懵懂的状态,有了很好的改善,其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四)科学素质水平一般

自1988年国家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紧接着中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将科技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都说明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科学技术与学校、与学生的重要关系。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提高其科学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调查发现,有13.9%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42.8%大学生表示喜欢,有37.1%大学生表示一般,有5.0%大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有7.0%大学生表示很不喜欢。说明有近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对学习科技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表现出一般兴趣,对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没有想象中的浓厚,并且有部分的大学生对科学技术表现出缺乏浓厚兴趣。对待科学技术史的态度反映了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一般,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法律素质较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民人权的注重与保护,公民不再对侵害忍气吞声,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大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及别人。图2-2可清晰地反映出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程度。只有8.25%的大学生“很了解”,71.35%的大学生“大概了解”,15.02%的大学生“只明白违法与否的区别”,仅仅有2.9%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权力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力可以放弃,义务不可放弃,二者功能上互补只有履行义务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因此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只是大概了解,说明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对提高其法律素质不重视,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制约人文素养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主流导向影响,学生忽视人文素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有关报道并不鲜见。社会缺乏强有力的正面价值观的常态化引导,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们思想认识,造成思想混乱,导致在当今的社会主流的影响下,更少的关注自身的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课业负担较重,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较少的时间和精力

当今对学生的培养中更加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了解、知识获得的固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题海战术”,“应试教育”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难分出精力或拥有时间去进行人文素养的学习。这对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导致人文素养的缺失。

(三)家庭贫困,造成培养的缺失

良好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基础,这不仅为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方面的学习材料,同时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贫困家庭对人文素养培育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少,对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培养有所缺失。

三、人文素养发展对策

(一)改革课程结构,开展人文科学课程

传统的课程教育结构给学生们提供的学习有关人文素养知识的课程渠道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文素养的发展。学校应该在专业课外提供给学生们更多学习人文科学的课程选择,在课程要求上提升人文科学课程的比重,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二)严格行为要求,开展社会公益实践

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通过各种规章与纪律条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要求,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实践是提升个人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各种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公益实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内在精神修养的提高而且对个人的外在行为也具有很大的提升。

(三)学校培育高素质教师,加强人文思想教育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周围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巨大,其中父母与老师是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重要角色,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教师对学生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素质的人文思想教育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自己人文素养的兴趣。

四、总述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建设和谐主义社会。本文在甘肃某高校的调查基础上总结了一些问题。整体道德素质较低、审美素质单一化、科学素质水平一般、法律素质落后等等问题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研究过程中仍有不足。对人文素养的八个方面的调查不全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调查人数较少,代表性不强等不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人文素养的研究空间无限广阔,需要社会的进一步的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石径.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91期,2014(10):83.[2]杜署钦.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之一[A],教育与职业第32期(总第600期),2008(11):172.[3]杨发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3.[4]陈明霞.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88.[5]王石径,顾肃.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与探索——香港科技大学全人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6):179.

第二篇: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1.知识体系构成呈现实用化

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倾向性的选择实用化的专业,比如: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计算机、英语、机械、土木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忽视文史等学科;即使选择文史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也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未达到“修养”的要求。

2.价值观呈现功利化

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应困惑而被误导甚至扭曲,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找个好工作;在择业的时候,部分学生也是选择大城市,或是体面职业;在人际交往时,也存在实用主义心理,甚至将实用主义运用到师生交往之间。在处理个人、集体或是国家的利益时,只考虑自身利益。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缺乏独立思考,心态浮躁。

3.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

由于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比如: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恋爱易引起情绪波动等,同时在他们身上还表现出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冲动、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目前高校中,学生应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而酿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关键还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及路径探究

1.厘清对人文素养学科的定位,实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首先要培养成一个心灵美、道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料,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学即是人学。在文史类教学中,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素有“上下五千年”之称,博大精深。比如:孔子的“仁”,墨子的“非攻”“兼爱”等,这些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文素有的精髓,影响着我国世世代代的人。在文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在教授理科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授基因知识的同时,可介绍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和巨大贡献,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艰辛的付出,使学生受到启发,感受到人性的价值,追求心灵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多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变得不再枯燥。

2.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机制,体现传统教育至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成绩的优劣,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和功利性,忽视了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削弱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无法培养起社会责任感,最终教育出来的人才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却不是一个完整、和谐的人,表现出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所以在新时期的环境下,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应该是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因此,社会和高校应转变“人才”的传统观念,推广施行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舆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机制考核指标,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优化人文素养培育外部环境,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应不断优化人文素养培育的外部环境,从社会、校园、家庭等层面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周围环境。首先,加强对社会环境的营造。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科学理念引领社会发展潮流,避免大学生过度的物质崇拜和个人意识膨胀,尤其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更应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社会公德和价值体系建设,填补学生价值判断的空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应加强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而言,大到院校管理人员,小到宿舍集体生活,都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搭建好平台,比如教职工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代表优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最后,家庭的人文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只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家庭才是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战地,因此父母应做好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谦虚、无私、勤奋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强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素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对于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息息相关,尤其教师自身的表现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对于学生素质的高低联系相当密切。这就表明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以良好的个人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指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教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困惑,对于好的思想文化多些理解和传播,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广泛的爱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生活状态及时了解并关注,关心学生所想,了解学生困难,除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还要多些精神上的鼓舞,才能使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推进实践教学,因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参与的社会实践中能较好的得以体现,教师改变学习方式,更多的发动学生参与实践,是创造更多的条件对学生人文素养加以培育。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心理,养成服务理念,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做到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传统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更是使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必备素质,因此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建设有着不可或缺性。其次,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需要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的担当起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大任。因此,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高等院校,应认识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探寻出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路径,并保证措施的及时高效完成,最终才能为不断满足社会化的人才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引言

大学是知识的宝藏,有歌声、笑声、读书声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结识很多的朋友。可是有一件事是,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我是大学生了,上了好多年的语文课,到了大学了,还要让我们学习语文,真是不理解,就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不重要,所以就轻视,甚至厌烦大学语文,果真是这样吗。下面谈一谈大学语文在那些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有益处。

一、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大学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利用,虽然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可是这种进程本身也造成了我们今天为之苦恼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因此,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而大学语文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大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大自然之美。《大学语文》的课本里选编了好多篇描写大自然美色的文章,其艺术效果可谓达到了晶莹亮丽、明朗清澈、生机勃勃。反复的诵读吟咏,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宋代大文豪苏轼评价王维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晚秋之际,新雨刚过,月光透过松林的间隙,照在溪水之上。自然美与心境美那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水月交辉,人、物两忘的意境。

二、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很少能真实的感受生活的艰辛,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想不开,甚至更有甚者,拿自己的生命做儿戏,大学语文的学习就能帮助同学们培养乐观、豁达的胸怀。比如,大学语文里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苏轼本人的了解就知道,苏轼一生坎坷崎岖,在遭遇“乌台诗案”以后,他被贬黄州,可是他并未觉得凄苦难忍,反而在《定**》一词中发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情怀。此后被贬岭南,他依旧乐观。几次的贬谪,并没有使他觉得人生的绝望,反而还促成了他创作的高峰,他的佳作不少都是在贬谪期创作出来的,比如说《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等。当代大学生可以用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经不起大的挫折磨难。大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生命生这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给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旷达潇洒,积极乐观。

三、大学语文可以让现代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孝”的含义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是很少离开过自己的父母的,他们大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大小姐。在他们的意识里,好像“孝”这个字离他们很遥远,有好大一部分同学就认为,自己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把学习成绩搞好,就是对父母的报答。这样的理解当然没错,可是只是这些就足够了吗,平时课余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们,在学校不乱花钱,身在外地求学,照顾好自己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孝,并不是说我现在还是学生,等我将来毕业了,工作了,挣了钱,到那个时候再好好地孝敬父母。大学语文课里《论语》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四、大学语文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友理念

大学语文课里选编的先贤的名言名句,在当下的这个时代仍然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比如《论语》里有句话说“勿友不如己者”,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说,交朋友,要交比自己优秀的人。细细品味确实很有道理,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可不慎重,和比自己无论是在德行上还是知识上强于自己的人交朋友,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观看他人,类比自己,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慢慢地也向朋友看齐。这个并不是说你要就交的朋友,他是多么富贵,而关键是看他的德行才华如何。

五、大学语文可以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看待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是啊,爱情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谈论了千年,还会这样长盛不衰的谈下去,究竟爱情是什么,好多人都在谈论,可是没有人能非常明晰的谈清楚,大学语文当然对这个话题也不能给出自己很好的答案,可是它蕴含一种大多数人接受的理念。舒婷的《致橡树》给我们说明了爱情应该独立,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爱理念。《孔雀东南飞》给我们描述了什么叫做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的方式,等等。这些显然能够启发我们当下的大学生。某些大学生有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在谈恋爱,自己如果不谈恋爱,就是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的谈恋爱是只看外表长得如何,家里是不是有钱,是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这样的意识想法和大学语文里那种描写的纯美的爱是不是相差甚远。

结语

大学语文课的功用远不止与上述的几个方面,比如,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情趣等等,总之,它能教人如何更好的做人,做事。所以无论是大学语文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大学语文的学习,都应该重视起来。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轻化工程

班级: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1人文素养的整体认知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重视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1.2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1.3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族弘扬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我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由于过重的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部分理工大学生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不多。

2.2 人文精神及人格偏颇

人文精神作为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潜动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价值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竟争,能够自觉的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2.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弱

部分大学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和创造意识受到禁锢和闭锁,只是满足于书本的知识,局限于象牙塔之内,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有的大学生己习惯于有例可寻,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与社会实践的民主精神淡薄。少标新立异的思想,不愿接受多元共存,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思考精神越来越淡漠。校园内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加强人文教育的课堂主渠道

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人文教育所涵盖的文、史、哲、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必不可少。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人文教育取得了成功,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要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价值的追求趋于统一,使高校培养的科技人才能够在进行科技实践的同时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切实联系起来,造福人类。

3.3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文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要注重开展深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3.4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自身怎样提高人文素养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伦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如果大家都不尽伦尽职,大家都不敬业守信,这个社会就失序了,就乱套了。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不想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是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

第三,是应对环境的问题。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这就是最根本的,人要有非常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这里有个“才”和“时”的问题。“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所以荀子讲,才不才,在于我,可是遇不遇,那是环境的问题。很多有才的人没有好的机遇,得不到发挥;但是有机遇而无才能,那就更不可能得到发挥了。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

第四,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这是内外两个方面的。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涵养功夫里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谦虚的问题,虚心地待人接物。、第五,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我们一切的心性的修养,我们对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和把握,体会人类的伟大和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和永恒,这些都要落实到我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上。结束语

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哪里?在我们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里,在我们民族相濡以沫的风俗里,在我们的民族英雄人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重情重义、刚直不阿、丹心报国、服务人民的光辉形象里,在我们民族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里。在大学阶段,注意从我们民族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里汲取营养,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继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流群体和行动模范。

第五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如何把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教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厚德载物”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厚德载物”出自《易·坤卦·彖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原文的意思是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于现代的理解就是要求我们具有崇高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和而不同”的思想给我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大学生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首先,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强调整体和团体的协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的一个最佳的状态。其次,大学生在注重整体和团体协调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主要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性、优点以及创新性等等。否则,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三、“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的进取精神的培养:“自强不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周易·乾卦·象传》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古人从自然的运行现象中体悟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

四、“义利合一”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孔子是谈一个注重修养自身的人,如何对待金钱、利益、权势的问题,即义利观问题,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富贵取之有道”的观点。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也强调义的重要性。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反对弃义趋利。

下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讲座 题目: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

    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论文

    一、回顾历史(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学习外语的大潮风起云涌,全国人民上上下下开始学习外语,学生阅读的教材多是一些小故事、对话、短剧等等。内容不外乎讲述的是工人、农民、解放......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我见(推荐)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我见 ------由单立勋教授培训所引发的思考 周三下午,又到了新教师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校方为我们请来了单立勋教授和王诺斯主任,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和科研两......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知识丰富,观念新颖,思维敏锐,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和......

    我院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调查问卷,请您仔细阅读每一道问题,依照平日的感觉,选出最接近个人实际情况的选项。本卷不记名,其答案无所......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报告

    安徽三联学院2010—2011第二学期期中作业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班级:09级市场营销本科2班 姓名:乐庆丰调查人员:乐庆丰 调查地点:安徽三联学院 调查时间: 指导老师:李老师关......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院系:化工系班级:高分子11-02 姓名:苏灵芝学号:541104010232电话:***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