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
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亲子间意愿得不到尊重与理解
孩子的意愿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孩子3岁以内,他们的主体意愿就是和父母在一起,随时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温柔的抚触与浓浓的爱,孩子就是快乐的,安心的;在孩子幼儿园时期,他们会渐渐有自己的小生活、小圈子、小想法,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父母听,但是他们会渐渐发现,父母对他们想法以及做法却不如他们想象中那般认可与理解;在孩子小学时期,他们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个体,有更多自己的意愿,但也得到更多的阻挠;然后就是青少年时期……越长大,越独立,越会彼此发现似乎父母子女间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一样,也许这个阶段会延续到孩子成长为父母!
这里理解和尊重就格外重要,不仅仅是说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很多育儿的观点都指出,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但是我以为,只要是单方面的付出,任何天平都会失去平衡。所以,父母更要培养孩子早日懂得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违犯了原则性问题,那么家长一定不能妥协;但是如果这些硬性的.原则是可以让孩子提前理解的,就是亲子间的双赢。而仅仅是依靠家长单方的坚持,最后一定会出现一段时期亲子间的矛盾。至于孩子其他方面的意愿,只要不涉及到原则,就果断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好了。
另外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交友圈以及学习以外的生活圈,如果孩子愿意讲,就多听少建议,即便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孩子错了,也依旧要做到有智慧的交流。毕竟有些路,有些错,只能走过,错过才能够真正明白与懂得。
第二,父母固步自封偏执于自我权威
虽然说是活到老学到老,但是世间圣人真的很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又正处在工作上的中流砥柱,生活本来就不易,空闲的时候就更愿意放松放松自己。所以渐渐地,“学习”这两个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没有了新的东西的融入,“经验之谈”就会自然而然浮出来。所以有时候老子教训小子,常常会说一句话:“我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可是在如今信息高速发达,社会飞速变化的时代,吃的米多又如何呢?
孩子正是朝阳时期,对新生事物好奇感强,接受能力快,学习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网络时代,更是快餐时代,每一个流行几乎朝现夕没;而且孩子世界还有很多他们独特的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和父母对事物的兴趣点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彼此的包容或者妥协,而不是一味动辄剑拔弩张的必须按照其中某一方的意见去执行。尤其是父母方,如果缺乏时间学习新生事物,就不要有太多自负的观点去强迫孩子认同。
孩子出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可,与出于对父母的淫威而妥协,也许短时间内结果是一样的,但长此以往的效果却一定是大相庭径。
第三,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正确沟通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以及相关机构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企图通过相关的活动来改变或者完善亲子间的关系。但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绝不仅仅依靠一次的“洗脚”互动、一回被彼此感动的痛哭流涕或者一时之间的触景生情。家庭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融洽,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孩子是敏锐的,他们可以准确的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感觉是真诚还是敷衍。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压着火气和孩子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完全能够听出来的。偏偏很多家长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无效的沟通后,却认为自己在呕心沥血的付出,而孩子不听话;最终依旧忍无可忍的露出本来面目:家长怒气冲天,孩子满腹委屈……
如果父母不能够让自己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与视线,那么很多自认为“我是为你好”的类似沟通都将是失败的。与其说一些“我理解你,但是你不能这样”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承认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等他来主动解释或者说明,最后依旧无法认可的话,就坦诚自己的想法,并保留自己说话与建议的权利,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做主就好了。
坦诚以及有智慧的引导,是家长赢得孩子信任的方式;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信任感就不会有融洽的亲子关系。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有因就会有果。对待孩子绝不能敷衍,要相信自己种什么根才会结什么果,以身作则是打动孩子的前提。
第四,亲子间关系在生活中产生隔阂
你有多久没有拥抱过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没有拥抱过父母了?亲子间的和谐关系首先源自于肢体上的相处。父母子女间,随时的一个拥抱彰显出彼此无间的亲密与相互给予的力量。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拥抱,在含蓄的中国人面前,如果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或者中间一不留神断了档,想要再次拥抱估计就需要有一定的触因或者一方的勇气。这就是无形中的隔阂,于家长来讲,明明很爱孩子,却随着他们的成长总是不自觉去放大其缺点;在身边就会不自觉的唠叨与叱责,又在夜半的时候柔情满怀或歉意满满。
你有多久没有踏踏实实的打心底儿中认可过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没有眉飞色舞的讲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与朋友给父母了?亲子间的和谐关系还源自于内心的感受。孩子不管做了什么,他心中都能够笃定父母稳稳的站在自己的背后;而不是父母虽然站在自己的背后自己心情却惴惴不安。父母不管对孩子施展怎样的教育,都能够确定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绝不会一蹴而就。
亲子间的和谐与孩子成长到多大没有直接的证明,但是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亲子关系要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勉强着持续,要么弥足深厚、情深意浓的坚定着存在。是此还是彼,取决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今天看到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人物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母子间如此,亲子间同样如此。在渐行渐远中彼此独立又交织,亲密感与完全的信任在家庭成员间缠绕,即便远隔天涯海角,心也在彼此相牵相伴。愿我们都拥有这世界最美好的亲子情感,一生相伴!
第二篇:亲子关系类型及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类型及发展的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鲍姆令德曾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研究。鲍姆令德将这些父母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
根据国内外的 研究评定认为父母管教孩子有两个维度:控制(对孩子是否成熟提出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尊重,理解孩子),根据这两个维度有将分为四个类型:权威型父母---控制+爱(接受)专制型父母——控制+不爱(拒绝)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爱 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
专制型父母:控制有余爱心不足 娇宠型父母 :爱的不理智控制不足
民主型父母:父母对孩子是慈祥的,诚恳的,善于和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的要求,尊重孩子的需求,积极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 有一定的控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明确合理。将控制,引导性的训练与积极鼓励幼儿自主和独立相结合。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 等方面发展较好。
专制型父母: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的干预和禁止、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达理,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规定和决定有不同的表示。这类的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的压抑,无法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郁、退缩、怀疑:或者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大胆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放任型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或关怀过度,百依百顺:或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需求,或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对孩子否定过多,或任其发展。这类的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自命不凡,清高孤傲,害怕困难,意志力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的品质
第三篇: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来源: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 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营养师 刮痧保健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指出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众多,在此处仅从家庭、父母、子女三个角度加以说明。(1)家庭
1)家庭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如家务、对朋友的选择、参加家庭活动等,往往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2)家庭结构与婚姻状况。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更容易出现紧张的亲子关系。而与儿童相比,青少年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离婚,但对于父母再婚则更难适应,女孩子表现的尤其明显。另有研究表明,与完整家庭的青少年相比,离异和收养家庭孩子与其父母沟通比与其同伴沟通更困难,尤其是对于孩子与父亲的沟通,显得更为困难。(2)父母
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受教育程度高者,往往会更多地给予子女以尊重和理解,他们与子女的沟通更为融洽;反之,则多出现专制或溺爱的方式,容易采取简单、粗暴、强迫、高压、封闭等传统家长制做法。
2)父母性别。父母与不同性别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可能发生不同转变。一般说来,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具有较高水平的亲密性和不和谐性,而母子之间也同样兼备高冲突和高和谐性,但较少共同从事活动。而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通常更趋于平等,但较少和女儿一起参与活动。
(3)子女
1)年龄。总的说来,亲子冲突的频率与情绪强度在子女的各个年龄阶段表现不同。两者都更多出现在子女青春期,而前者在整个青春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后者从青春期早期到中期都呈现上升趋势。
2)孩子的人格和气质。儿童气质与其依恋行为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婚姻咨询专家研究了婴儿气质、母亲人格特点和母婴亲子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婴儿气质类型与母亲的行为和人格相关,而安全型亲子关系又可以由母亲人格和婴儿气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气质可能直接影响陌生情境中婴儿的行为,从而影响依恋类型。
第四篇: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天津市塘沽区第一中学 孙晶
摘要:
亲子关系不良是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碍和疾病产生的促发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辅导和家教指导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当中,人际关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诸多因素中,人际矛盾与冲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际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和表现,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起点是家庭。成年之前,父母是长辈中跟子女关系最密切、对子女影响最大的人,亲子关系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困境,需要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青少年亲子关系状况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北京近期一项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出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让人吃惊: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你很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近30%选择老师,15%学生选择父母,4%左右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人员依次是:同学或朋友、老师、父母,超过三成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解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实令人警醒,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重视亲子关系的调整和重建。
结合理论与实践,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引发的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青少年心理不断成熟,要求独立自主,对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亲子关系紧张。
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个体对行为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独立选择朋友和度过闲暇的方式,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理解、尊重在其需要结构中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进程:
(1)依赖父母:对父母依然保持着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随着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眼界逐渐开阔,他们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的世界,向往成人式的生活。
(2)争取独立:青少年经常以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标志着自己已经成熟。摆脱的方式可能是自我表白或是主动承担某些任务,当活动受阻时则可能采取激烈的方式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是亲子之间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3)走向成熟:到了十七八岁,即将踏出中学的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家庭和社会上逐步取得成人的地位。不过父母的影响仍继续起着作用,由于思维方式、观念看法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
虽然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如同龄朋友,但是遇到较大问题时,依然选择与父母商量,因为缺乏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常常出现冲突和 矛盾。
2.“代沟”是引发亲子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亲子两代人成长的背景、所受的教育、生活阅历、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责任都不相同,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会有所差别,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很难一致。父母作为权威,势必要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教导,而处于“心理断乳期”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自己的打算,不愿意简单地接受父母的看法,不甘心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和争执,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代沟”。
父母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主要是价值观和独立观念方面,然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潜藏着严重冲突。如果亲子间在价值观和理想上能够达成基本一致或者适当保留看法,就能发展相对和谐的社会关系,反之就会产生“代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拒绝把父母作为榜样。
3.不正确的家教方式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过度保护、过分溺爱和过于严格的家教方式,对亲子关系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过度保护下的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在内心向往独立的同时会缺乏信心和勇气,而且也无法摆脱父母的束缚,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非常激烈,难与父母和谐相处。过度溺爱的家教方式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替他人着想,由于放纵而不尊重父母,一有不满之处就会大吵大闹,鸡犬不宁。过于严格的家教方式,会使孩子因迫于父母的威力而表面顺从,亲子之间心理距离较大,孩子在父母面前沉默,很少说真心话,要么表里不一,要么消极抵抗。
4.父母角色定位偏差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成长往往全方位介入。在孩子整个人生历程中,父母都要充当重要角色,尽自己所能培养子女,为其设计美好未来,并一步步做好准备,打好铺垫。家长关注子女成材并能够从早期教育入手,其实是家教理念的一种变革和进步,但是父母想要一直都扮演着主要角色就违背了心理发展的规律。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和心理都逐渐走向成熟,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的角色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对青少年来讲,衣食住行等方面父母虽然仍旧发挥主要的作用,但是他们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对于自身的消费会有一些新的的要求,因为经济上没有决定权,有些孩子会与父母产生强烈的冲突。在学业方面,父母会由“主角”逐渐演变成“配角”。学习是以孩子为核心的活动,而且随着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对于自己的学业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方面面多少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应对策略,尤其是那些学习认真,成绩不错的孩子,家长搞错角色过多干涉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5.家庭气氛不和谐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父母之间感情不合,甚至经常爆发“家庭战争”,家庭中严重缺乏温暖和亲情。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甚至怨恨父母,希望远离家庭,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冷漠、敌对甚至破裂。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单亲本身并非引发矛盾冲突、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诱因,关键是卷入事件当中的成年人的态度和做法,直接影响了亲子关系以及孩子成长的质量。另外双亲关系紧张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更大。
6.父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角度。
父亲既是教养者,又是纪律执行者、社会化指导者、职业的榜样和参谋或闲暇时间的伙伴,其作用不可或缺,然而现实生活中父亲却在“淡出”家庭教育。认为男性主要应为事业而奋斗以提升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错误观念使一些父亲放弃了教育责任。错误的教子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导致父亲失去教育权利,比如有些父亲的教育就是板着面孔训斥甚至打骂子女,侮辱孩子的人格,无视少年独立、自尊的心理需要,因而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扭曲甚至破裂。
亲子关系不良的心理辅导,要从父母和子女两个角度来进行。在众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技术当中,近年来逐渐上升至主流的“家庭治疗”最为有效。辅导教师或是咨询师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问题澄清、原因讨论以及解决方案的制订,通过促进家庭成员间良性沟通实现辅导的各级目标,是很多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辅导和咨询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总的说来,对于父母关键在于观念的调整,孩子则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
在指导父母进行自我调整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 1.对子女期望值适当。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属于信念价值动机,这种动机是父母价值观与教育观念的集中反映,它决定教子态度与方式,也直接影响亲子关系。适当的期望值才能够给孩子提供不竭的动力,过高或是过低都会降低孩子的学习绩效。
弗鲁姆(V·H·Vroom)的激励公式指出:激励力量=目标效价×期望概率。就是说,一个目标是否能对人产生激励力量,不仅要看该目标对社会、对集体、对个人的价值大小,还要看实现这个目标,在主观和客观上的实际可能性有多大,二者之积才是该目标所产生的激励力量。
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倾向性。智力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可以用来鼓励孩子不轻易放弃,但必须承认只有努力未必就会成绩优异。特殊能力往往被家长忽略,其实孩子将来的事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一些特殊才能。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予以尊重和接纳,轻视和否定会伤害孩子追求进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定要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尽量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2.运用有效沟通。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接受正确的理念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代沟是可以 3 跨越的。亲子之间的误解、矛盾、偏见和冲突都与沟通障碍有关。沟通障碍首先是由沟通层次过多造成的,父母轻易听信他人的传话,对孩子缺乏信任,往往不经自己亲自证实便对孩子产生误解,是导致孩子抵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长时刻强调自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是长辈,以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容易形成沟通障碍。
父母必须认识到沟通的首要原则是态度真诚。真诚是以真实、诚恳、坦率的态度与对方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响应和共鸣,亲子之间亦是如此。
其次是尊重。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选择时很需要父母的尊重,却经常被忽略,父母挑三拣四或完全否定会封闭与孩子的沟通渠道。
宽容和接纳也是一条重要原则。亲子间有冲突是正常现象,关键要看如何解决和面对。特别是对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因为孩子要走的路还很长,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父母的宽容和接纳是最珍贵的礼物和重塑信心的力量源泉。
亲子沟通还需要家长提高主动性。青少年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和父母很亲近,无话不谈,内心世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封闭性特征。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的基础之上需要提高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主动性,不能因为感到孩子冷淡就对其不理不睬。
3.调整不当的家教观念和方式。
专制、放任或是溺爱的家教方式必须及时调整,最适宜的是民主型的家教方式,即亲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尽量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合理的调整和变换节奏,最好拟定一个可行性计划,尽管很难做到让孩子难以察觉,也要保证能够被孩子接受。孩子已经十分习惯了多年以来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突然改变会很不适应,甚至惊讶、怀疑或是排斥,产生反作用。另外切末半途而废,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考虑,调整家教风格一定要有持久性。
4.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自我提升。
父母的自我反思和调整要考虑孩子的评价视角,一般来说青少年对父母以下几方面比较重视:
(1)能否理解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权利,以民主平等的作风方式与子女交往。(2)能否对子女关心而不溺爱,严而有度,而非期望过高。(3)父母是否感情融洽,彼此尊重。
(4)父母的个性特征。通过面向高一学生进行的“我最喜欢的父母”调查发现,对于母亲,喜欢的特点是关心体贴、和蔼可亲和爱子女;最讨厌的是罗嗦、发脾气。对于父亲,喜欢的是关心帮助自己、事业心强和爱子女;最反感的是过于严厉和粗暴。
在辅导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和父母出现矛盾和 4 冲突应该怎么办?可以提醒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到父母是最亲的人,要懂得珍惜人间至真的情感,不能轻易伤害他们的心。
(2)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家庭矛盾和后果。
(3)对父母要关心、爱护、理解、包容,不能一味地索取,只有真心付出才会有回报。
(4)与父母交流观点看法也要注意态度、场合、措辞、时机的适宜性。
通过有效的亲子关系心理辅导,在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其学习与身边的其他人和睦相处,全面优化人际关系,可谓意义深远。人际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掌握运用的成功不但会提高生活的质量,还会促进学习与工作绩效,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书目:
1.高中生家长读本 贾晓波,陈世平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4 2.《初中生家长读本》 贾晓波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4 3.《学校心理辅导》 孟育群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11
第五篇:影响农民增收原因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德州市农业局
(2009年10月24日)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受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常年偏低。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在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依靠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品牌农业发展相对迟缓。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近年来,虽然我市品牌农业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各级政府投入不足,“三品”生产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弱于其他先进地区,高端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拉动效应相对较弱。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00余家,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1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从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部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连接仍比较松散,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互惠共赢、良性发展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五、农民综合素质低。总体来看,农民较低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从事、创业能力,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