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20年)[5篇]

时间:2020-10-05 13: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20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20年)》。

第一篇: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20年)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源,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消纳养殖业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甘肃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7〕150号)、《嘉峪关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嘉政办发〔2017〕183号)要求,结合我市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逐年增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全市实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47万亩,其中:宏丰葡萄园5万亩,三镇10.47万亩。三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9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38万亩、饲草种植面积0.2万亩。粮食面积中小麦面积1.71万亩、玉米(大田玉米)面积2.18万亩。经济作物中蔬菜种植面积2.16万亩、制种面积1.94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1.52万亩、瓜类种植面积0.18万亩。经济林、苗木0.35万亩,其他作物0.23万亩。饲草种植面积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0.16万亩。通过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过腹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基料栽培食用菌等多种形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

(二)畜禽养殖存量小,粪肥需求大。预计2018年底,全市生猪存栏3.43万头,出栏5.72万头;

羊存栏8.95万只,出栏5.79万只;

家禽存栏9.91万只,出栏6.2万只;

奶牛存栏0.61万头,出栏0.09万头;

肉牛存栏0.19万头,出栏0.14万头。畜禽存栏折合猪当量12.11万头(其中含甘肃祁牧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奶牛0.6万头,酒钢公司宏丰实业分公司蛋鸡3万只,折合猪当量4.12万头),畜禽粪污产生量33.15万吨(粪便产生量6.63万吨、污水产生量26.52吨)。综合考虑畜禽粪污养分在收集、处理和贮存过程中的损失,单位猪当量氮养分供给量为7.0㎏,磷养分供给量为1.2㎏,全市粪肥养分供给量氮养分为84.77万公斤,磷养分为14.53万公斤。其中,甘肃祁牧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祁牧乳业公司)和酒钢公司宏丰实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宏丰公司)产生的粪肥养分供给量氮养分为28.84万公斤,磷养分为4.94万公斤全部由宏丰分公司葡萄园消纳,其余的氮养分55.93万公斤,磷养分9.59万公斤由三镇土地消纳。按照我市小麦、玉米、洋葱、甜叶菊等主要农作物平均产量粪肥养分需求氮16㎏/亩,磷5.6㎏/亩来测算,三镇耕地需要氮养分167.52万公斤,磷养分58.63万公斤;

宏丰公司葡萄园需要氮养分80万公斤,磷养分28万公斤。祁牧乳业公司和宏丰公司产生的粪肥提供的氮、磷养分分别占其总需求的36.05%和17.64%;

缺口63.95%和82.36%。其余由三镇农田消纳的粪肥氮磷养分占需求的33.39%和16.36%,缺口66.61%和83.64%,畜禽粪肥养分需求缺口很大。

(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成效,粪污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发展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实施畜禽养殖场改造,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便于养殖污染物的后续处理利用。近年来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以下简称嘉峪关正大)、祁牧乳业公司等生猪、奶牛养殖场区陆续建设了储粪池、污水池等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确保了奶牛、生猪养殖场区粪污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并为有机肥生产、还田、卧床垫料循环利用等资源化利用工作打下了基础。多年来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实施,在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提高了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水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减少了养殖场户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存在的问题

1.粪污处理单项措施多,区域统筹推进合力不够。目前,通过不同资金渠道,相继开展了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也取得一定建设成效,但由于这些措施缺乏系统设计与合力推进,单兵突进多、整体推进少,总体效果并不显著,部分养殖场、农村散养户缺乏相应废弃物处理系统,畜禽粪污随意堆放、秸秆乱烧乱放等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强种养结合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

2.产业链不完整,废弃物利用有效运营机制缺乏。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长效运营机制,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有机肥产品生产成本高、商品化水平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依旧突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秸秆还田离田成本高等问题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在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方面,沼液沼渣运输难,粪污堆积发酵增加成本,大多数直接还田,有机肥推广普及滞后等问题也较为普遍。

3.失衡脱节严重,种养衔接不够紧密。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源,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下滑,养殖业亏损严重,畜禽存栏量下降,农村劳动力缺乏、运输不便、有机肥补贴缺失等因素制约,农家肥使用率逐年下降,化肥使用量上升。同时,养殖企业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基地,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加大了饲草料有效供给的风险。大多数农业经营组织为单一种植业或单一养殖业,不能实现种植与养殖的相互衔接、协调促进、共同发展,农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着眼实现种养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处理等关键环节,遵循“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要途径,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机制创新。创新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主,通过财政补助、竟争立项等方式,扶持具有成熟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投入工程建设;

创新种养业废弃物转化产品的利用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分类、规范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分门别类研究不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化开发政策,促进源头治理、环境保护与效益提升的有机结合。

2.坚持种养协调。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推进适度规模、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粮改饲工程建设,弥补养殖饲料不足,并就近就地消纳养殖废弃物,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搞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从种植、养殖、加工三个环节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加一体化基地。

3.坚持循环利用。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业废弃物处理措施,提升处理能力与技术水平。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率。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支持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解决粪肥还田难题。探索搭建粪肥交易模式,鼓励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合理半径内相衔接,实现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肥就近还田利用。通过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实现畜禽粪便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强化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

4.坚持绿色发展。牢牢把握促进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切点,树立“大农业、大资源、大生态”观念,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统一。

(三)发展目标

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探索适合本地域、不同体量、不同品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到2020年,畜禽存栏量逐年增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工作

(一)合理测算畜禽养殖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我市现有耕地面积,全市土地消纳能力按照30-50头猪配套1公顷土地实行以地定畜禽(其它畜禽品种按照粪污生产量折合成生猪,不同植物土地承载力推荐值见附表),严格控制区域畜禽养殖数量。根据我市2017年度地籍变更调查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市现有耕地104767.5亩(不含宏丰公司葡萄园5万亩其他园地),其中新城镇耕地面积61093.3亩,文殊镇耕地面积25446.57亩,峪泉镇耕地面积18227.63亩。

全市现有可利用消纳粪污的土地面积154767.5亩(含宏丰公司葡萄园),309540头猪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纳能力≤515900头猪单位。其中:

1.三镇耕地面积104767.5亩,209520头猪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纳能力≤349200头猪单位,其中:

新城镇:耕地面积61093.3亩,122190头猪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纳能力≤203650头猪单位;

文殊镇:耕地面积25446.57亩,50880头猪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纳能力≤84800头猪单位;

峪泉镇:耕地面积18227.63亩,36450头猪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纳能力≤60750头猪单位。

2.宏丰公司葡萄、枸杞种植面积50000亩,100000头猪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纳能力≤166000头猪单位。

(二)推进标准化养殖场“三改两分”。通过实施养殖场“三改两分”(改水冲清粪或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刮粪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项目,建造高标准规模养殖场,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障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废弃物处理成本。本项目扶持开展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规模化养殖示范建设,重点支持养殖场的三改两分、粪便经过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养殖废水经过氧化塘等处理后作为肥水浇灌农田等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三)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通过实施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改造污水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升级病害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标准化屠宰场污水粪污和屠宰废弃物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治污水粪污污染环境、屠宰废弃物熬炼新型地沟油、病害肉流入市场等现象发生,切实保障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减少屠宰环节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扶持屠宰企业进行屠宰废弃物循环利用设施设备改造建设,包括污水粪污收集处理系统、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设备等。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种植业、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优先满足草食畜饲料需要,合理引导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利用以及其它综合利用途径。

1.秸秆饲料化。扶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秸秆养畜联户示范、规模场示范和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示范,重点支持建设秸秆青黄贮窖或工业化生产线,利用现有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在规定的名目范围内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和加工设备,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增强秸秆处理饲用能力,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

2.秸秆肥料化。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增加农田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就是把玉米收割机械摘穗后粉碎的秸秆采用旋耕设备耕翻入土,使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烂,达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的一项简便易操作的适用技术。

3.秸秆基料化。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原料,也是蔬菜育秧和花卉苗木育苗的基质。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畜禽粪便、养殖废水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加工生产商品化基质产品。重点支持秸秆粉碎车间、堆肥车间、包装车间等土建工程建设以及装载机、翻搅机、皮带输送机等设备购置。

(五)加强畜禽粪便循环利用

1.大型规模养殖场沼渣沼液还田。指导扶持嘉峪关正大、宏丰公司、祁牧乳业公司等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液沼渣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辆,通过实施沼渣沼液还田项目,实现种养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解决养殖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养殖场和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

2.农业示范园区消纳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支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畜禽粪污堆积发酵场地,收集、贮存和堆肥处理10公里范围内中小规模养殖场或散养密集区内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堆肥发酵后就地在日光温室还田利用。粪便收集处理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000㎡的堆肥场地面硬化、500m3养殖场(户)粪便暂存池等土建工程以及堆肥搅拌机、粉碎机等设备。

(六)推广种养紧密合作模式。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合同订单等形式配套消纳土地,努力实现养殖循环单元与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一对一配套合作,大力推广“猪—粪肥—作物”、“牛—粪肥—垫料+作物”“牧草—牛羊—粪肥—作物”、“全株玉米—牛羊—粪肥—作物”等循环示范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切实达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预期效果。

(七)引资引技合作项目。充分利用我市与省农科院合作契机,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实施农业种植、畜禽标准化养殖、秸秆打包、有机肥生产等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继续招商引资建设畜牧业全产业链,积极培育草食畜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四、环境影响分析

(一)影响分析。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建设项目属于环境公益性项目,工程建设的目标是种养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通过该项目建设,可实现项目建设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安全还田利用,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是国家鼓励技术,工程建设内容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该规划的顺利实施,可以为区域化肥“零增长”、有效控制区域内畜禽养殖导致的水环境污染、空气环境污染风险,提升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区域内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地环境安全。

(二)应对措施。在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程环境监理等保障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在工程项目建成后,可能会发生种养业废弃物转运遗撒、恶臭气体散发、水污染物违规排放等环境问题,可采取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加强废弃物转运管理等措施,保障种养业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废弃物安全利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扣本地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加快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强大合力。统筹区域内种养结构优化和种养业废弃物处理工作,整合各类相关建设资金,发挥资金聚集效应,规范组织工程实施。

(二)保障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的建设内容,广泛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加大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于有机肥深加工等能够落实产品出售机制的建设项目,在完善特许经营、政府购买等配套措施基础上,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建设与运营,优先考虑采用“先建后补”方式。

(三)完善建管机制。科学选配技术模式和建设重点,并向社会公开公示。严格遵守《嘉峪关市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严禁在禁养区域实施项目。实行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公开比选立项,成熟一批组织实施一批。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管理制度,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网络监控平台,保障工程设施持续运行和长久发挥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全程监管模式。

(四)完善配套政策。为促进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发挥长效作用,优先落实项目建设有关土地、水电等条件。加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力度,重点对农户购买和施用有机肥给予补贴。

(五)推进科技支撑。推动信息技术与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相互融合,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和物联网应用示范。积极推广简便实用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六)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政策宣讲、技术业务培训等工作,提高基层和广大农村对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改变生活现状的内生动力。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参与相关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监督考核。建立项目实施单位申报评审与跟踪评估机制。组织专家按照“一场一策、填平补齐”原则对申报方案进行评审,加强审核把关,确保示范建设科学可行。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期评估以及终期评估,实时跟踪项目进展,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篇: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会宁县侯家川乡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张文广

侯家川乡位于会宁县南部、省道“207”线会宁境内优势产业经济带最南端,距县城30公里,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属会宁南部半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独特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造就了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全乡种养殖业发展迅速。现有养鸡户390户,鸡饲养量达到12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2.41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88万头,牛饲养量达到5100头。完成了以“侯川乌鸡、蛋鸡”为代表的二十类品种的商标注册,扶持壮大了会宁县常合养殖有限公司和会宁县农夫园养殖有限公司,并按照“基地+农户+专业经济合作社+市场”的养殖模式,组建了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林峰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畜兴品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万通养殖合作社等12个专业合作社。全乡养殖业增加值达到1000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0%;养殖业人均增收120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62.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近五年来,全乡生产总值达到4561万元,年均递增13.3%;其中第一产业达到3828万元,年均递增7.8%;第二产业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6%;第三产业达到533万元,年均递增12%。粮食总产量达到6082吨,年均递增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6元,年均递增18.6%

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第一年。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区一带两支撑”的总体部署和“草畜产业‘11555’提升工程”要求,侯家川乡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三片五带一中心”的种养区,突出“棚、种、料、管、防”综合技术推广应用,实现了户户有养殖、村村有小区、乡镇有公司的目标,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大力依托草畜产业,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社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产业化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乡始终围绕“强基础设施,优发展环境、兴草畜产业、促循环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跨越式发展和“207线优势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壮大养殖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 “养殖产业基地”和“种养加结合、农林牧并举”的生态循环农业。适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冬小麦、黑膜马铃薯种植,不断扩大饲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种植。始终把发展壮大乌鸡养殖作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并通过政府推动、公司牵动、能人带动,先后注册登记了养殖及加工公司5家:会宁县欣鑫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县牲浓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文佳蛋鸡养殖有限公司(50万元)、会宁海荣乌鸡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农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

依托草畜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草畜产业‘11555’提升工程”、“十百万”促进工程的总体思路,今年全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3.3万亩,紫花苜蓿及饲草料2500亩,新建草产业加工收购点1处;完成镇区道路绿化5.2公里,养殖小区绿化6处,村屯绿化3处;发展规模养牛户2家、养羊户2家、养猪户1家;新建养羊小区4家、养猪小区3家;新建养羊场3家、乌鸡养殖场1家、乌鸡孵化场1家;新建户用沼气800座、20户连用的养殖沼气池16座;完成500立方米青储氨化池3座;并开通了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站,另外引进了会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侯家川配送中心、会宁农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饲草(种植)、畜禽(养殖)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沼气以及有机肥的加工项目,逐步形成了“种-养-沼”的生态循环模式和“种-养-加”的产业循环模式,向现代农业迈出了“给力”的一步,全乡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带动了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及餐饮、物流等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深化工作措施,完善帮扶制度,保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进

一步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全乡始终坚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的“三退三进”原则,积极调整养殖方式转变,推进特色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绩效考核。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的草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方案,将草畜产业作为各包村人员和村委会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养殖事业。在侯家川村支部书记张海荣的带动下建立了“三带动四帮扶”工作机制,特别是党员3户联保、致富户联保和合作组织采取的“3333”循环模式(给养殖户每赊欠投放3000只鸡苗,3个月出栏后,向合作组织偿还鸡苗款3000元,分3次还清)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有效解决了想发展养殖而无资金的农户,激发了农户的信心;争项目,筹资金,加大奖励力度,促进养殖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养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全乡在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融资基础上更加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逐渐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商人多元投资和个人贷款的筹资体系,2011年全乡共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达到1500余万元,并引进有机肥加工企业(投资10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养殖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完善了养殖小区或养殖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的养殖户或企业,给予分档次、按标准的有梯度奖励,提高养殖的积极性;加大“三通”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殖激情。全乡

紧紧围绕全县“草畜产业提升年”活动的有利时机,从养殖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的水、电、路“三通”的问题,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力度,让土地升值,提升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勤宣传、重培训、讲科学、提水平。2011年全乡聘请县农技人员、甘肃三旺公司技术员、兰州正达公司技术员及养殖专家对种养农户分批分次集中进行种养技术和种养疫病防治技术培训12多次,组织全乡养殖户、全体乡村干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了全乡养殖观摩会,进行了差距对比、反思总结与经验交流,并组织新发展养殖农户20余人在其它养殖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了参观学习,有力地提升了全乡农业生产技术化水平。

第三篇: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

第一章 项目的概况

一、项目名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项目的主管单位:邵阳市中心医院、邵阳市医保处、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三、项目的建设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吕晓海。本园是饲养鸡、鸭、鱼,种植有机蔬菜、观景林、果树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园计划年产土鸡1.2万只,土鸡蛋2万斤,各类蔬菜、瓜果20余吨,并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利用节假日接待游客。

五、项目建设地点: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六、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2017年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年产土鸡1.2万只;

2、年产土鸡蛋2万斤;

3、水产养殖面积10亩;

4、种植园200亩(其中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20亩);

5、建一座30KW光伏发电站;

6、发展休闲-生态-农庄旅游。

八、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其中 :固 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2.项目资金的来源

项目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扶贫单位双方出资4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先期扶贫资金20万元;余下的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社积累滚动供给。

九、项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测算,(1)生产、销售正常后,年销售收入为221.8万元。其中:土鸡(含鸡蛋)产值150万元,水产养殖20万元,种植业21.8万元,餐饮服务10万元,光伏发电20万元。(2)带动与辐射本村近200户农民走新型种养结合之路。(3)将在种养业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内休闲-生态普-农庄旅游度假。

十、环境评估

本项目属种、养循环利用,鸡为全天候放养,放入果园、观景林、油茶园。鸡粪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使用纯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这样,整个园区无臭无味。改善了人、禽生活环境,对当地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然后变废为宝,为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动物与植物间的良性循环。也加大了土地的绿色覆盖率,提高了废弃山坡地的利用率,将为全市开创健康种植养殖的新河,对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二章 项目的背景、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项目产生的背景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农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要通过农业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的问题。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2、2007年9月24日,9月24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滨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我国今后逐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本县是由邵阳市中心医院与市医保处驻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帮扶点创办的,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扶贫资金作为村级集体股本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股本,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由村支书出任法人代表,要使乡村们摆脱贫困,只有发展产业,壮大集体资金,发展才有出路,发展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多层效应,追求自身、社会、生态三方共赢。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乡村们早脱贫,实现中国梦。伟大的先导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身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样的理由,我场自上规模以来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市场、质量、经营、管理、风险、发展、壮大、环境、排污等等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以科学为先导,在前进中克服,在发展中解决。

2、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对能源、资源的利用,降低企业在发展中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赶上或超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但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长的中国经济与迅速污染的环境,似乎总以正比例向人们展示着,“发展与污染是双刃剑”吗?回答是否定的!发展生态农业,既能让乡村们脱贫致富,又能解决发展与污染问题。获得财富的同时,还自然以清新世界。

3、消费者渴望更多的“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人的生命致高无上,本社养殖的土鸡,全部以放养方式,尽量不用复合饲料,种植的蔬菜全部施以农家肥,不用化肥和农药。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1、对农民脱贫,保证食品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生态种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有机蔬菜和土禽产品的供应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民生。

2、对自身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市场就是企业获得财富的“聚宝盆”,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选择,抓住机遇,挑战自我,迎面而上,做好做大。

3、实践健康养殖、种植促进农业资源深层次利用,提高产品质量,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生物食物链条,实现能流、物流的循环多层次利用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原则。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生物共生的种植、养殖和种养及庭院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探索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不仅是资源深层次利用,改变产业结构,而且更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一体化控制生产流水线,保证食品安全。

4、发挥模范效应,展示典范成果,带动农民致富,增加社会效益。“三农”问题是我国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增收,历年来是领导一直考虑的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了,农民的致富本领是否强了,贫困户是否脱贫致富了,农民的奋斗方向是否准了。本社法人首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村组织的领头人,年轻有为,干劲十足。当他深知农民创业“三缺”: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二小一难”:胆子小、步子小、销售难。然而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基层组织负责人,深知肩膀上的责任,一直以来胸怀“三农”,关注“三农”,带领农民向土地要财富,向市场要财富。始终记住一句话: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园的发展方向、发展状况、发展 模式就是农民生活的乐园。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人员状况

1、单位名称: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

2、单位性质:合作社+农户模式

3、法人代表:吕晓海,村支书兼村主任,中共党员,优秀村干部,年轻有为。

4、人员状况 :本园计划安排饲养、种植、管理人员共2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各类专业人员8人。

二、固定资产状况

1、本园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前期计划养鸡6000只,养鱼500尾,种植各类蔬菜瓜果10亩,移栽茶花30亩,30kw光伏发电站发电,计划完成年产值100万元。

2、现有基础设施:全园计划占地面积210亩。其中鸡舍占地10亩,鱼塘10亩,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10亩。

三、专业技术管理

由本村返乡能人带头,聘请市、县农科所技术人员为兼职顾问,本村种、养能手参与管理。

四、产业化经营和产品销售状况

本园饲养的各类土鸡、鸡蛋及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首先以中心医院食堂为销售平台,然后再逐步本县及周边县、市扩展。中心医院有职工2000余人,住院病人日平均达

人,职工食堂及病人营养食堂每天销量达

元,所以产品销路不是问题。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油井田的荒山坡地上,属于非居民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人文关系。对居民生活完全没有影响,县、镇、村领导和当地群众都非常支持本园的发展。

二、地理位置、气候等区域环境及水电资源

该村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地形为典型的南方陵地带。这里地处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可达2708毫米,年平均气温15-16度,无霜期236天,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地下水地表水储备丰富。电力可以单独建设一个30kw太阳能板电站供电,也可以从电力部门就近架线送电(3公里内)。

三、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扎实的养殖基础,7 先进的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的市场运营机制,强大的市场带动能力,和睦的群众关系。

四、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倾情指导

本园是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绿色产业为目的。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现场指导和重视,必须把它逐步做好做大,如期开工建设完成项目,为全县及全市实践健康种植、养殖开创新局面,发展生态农业,为村民早日脱贫做出贡献。

第五章 项目的实施

一、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

本园地处两山之间,总面积200多亩,计划分

个区。(1)中间平地盖一鸡舍;(2)左边田、土种植蔬菜;(3)上面一水库为水产区;(4)右边山城为老油茶林及荒坡,用于栽种观赏性茶工化及老油茶稼接,告下面一节用于种黄桃等果林;(5)在右边上面山城上建一个30kw“科比特”光伏发电站;(6)在鸡舍上面空坪建办公区及旅游接待点。

二、项目的技术标准、方案和工艺流程

(一)标准

1、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设计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饲养、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施。

2、养殖区建设:根据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提出 8 了指导性意见,集中养殖有利于通过统一方式组织生产和销售,推行标准化养殖,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杜绝滥用药物及添加物,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3、种植区建设:种植区分蔬菜种植区和观赏林和果林种植区。蔬菜种植主要有田间,观赏林、果林主要在山坡,进行选种、栽种,做到优势互补,病害相支的原则。

4、水产区建设:主要以油井田水库养殖草鱼等,不用饲养,用有机饲料。

5、光伏发电站建设:该项目也是扶贫开发支持项目,园区本身也要用电,剩余电力可由电力部门回收。

6、旅游接待点建设:在园区内开发旅游,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巧夺天工的人工设计,原生态种养的绿色产品,是吸引城区人口周末旅游的好去处。

(二)实施方案及工艺流程

项目实施时间:2016年至2017年,建设时间为两年。2016年:修一条以村道至水库的砂石路(2公里),建两栋鸡舍养殖投入使用,水库初整放鱼,菜地20亩整地使用,整理30亩茶花地,建设光伏发电站。

2017年:硬化进园道路,大修水库,剩余地全部整理,修建旅游接待点。

第六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一、项目新建投资规模

1、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2、建设面积230亩。

二、项目的投资估算

(一)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1)固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基础设施105万元,鸡舍10万元,土地流转5万元,种苗费用1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20万元。(2)流动资金50万元。

(二)项目资金的来源:(1)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帮扶单位共出资4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2)流动资金50万元:先期扶贫资金注入20万元,余下通过市场动作企业积累滚动供给。

三、项目收益

项目建成后,经测算,生产、销售正常后,年销售收入为221.8万元。其中:

1、本园年产土鸡1.2万只,鸡蛋2万斤,销售收入150万元。

2、本园产各类蔬菜,销售收入21.8万元。

3、水产养殖20吨,按水产品每公斤10元计算,销售收入20万元。

4、光伏发电20万元。

5、餐饮服务10万元。

第七章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1、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在生态园种、养界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内旅游度假。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感,在休闲中学习种植和养殖的科学知识,特别对中小学生了解农业,意义非常深远。

2、在原推广畜、禽养殖技术基础上,再完成并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3项:(1)优质辣椒种植技术;(2)生态法养鸡技术;(3)引进与推广2个以上新品种;

3、直接或间接解决近100人的就业,人均可增加收入5至7千元;

5、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公众树立了生态保护意识;

6、循环多层利用资源,保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今后的无害化生产。

第八章 项目可行性综合结论与建议

我园实施这个项目有其外部形势的需要,也有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总的是扶贫开发的需要。一句话:大形势,大发展,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共赢。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项目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前瞻性。符合国家“三农”政策,符合扶贫开发政策,是老百姓看得见,摸的着的致富工程。通过项目的具体实施,将彻底改变我村的贫困面貌,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从根本上完善我园的产品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对“健康优质”农产品的需要。国内的健康养殖主要是以“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形式体现的,项目的实施也将为今后国家倡导健康养殖开创新河,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做出有效力地示范带动,对休闲旅游开辟新思路,做出新文章,对本园今后发展品开辟新思维,创造新的附加效益。

建议纳入政府组织实施的“农业经济循环”类项目。

第四篇:金宝贝助力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发展

金宝贝助力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发展

随着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与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探索适宜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10的研究及客户实践,对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成效。

1、种植—养殖—蚯蚓—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利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畜禽粪便饲养蚯蚓,以蚯蚓为饲料养殖鸡、淡水鱼、甲鱼等,蚯蚓粪还可用作为优质有机肥肥田,提高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2、种植—养殖—发酵床—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进行畜禽养殖,发酵床将畜禽粪便直接分解为无味、无臭、可供畜禽食用的有益菌群,能使畜禽肉质达到生态养殖标准,另外废气的发酵床垫料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可作为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质量。

3、种植—养殖—沼气池—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树叶等废弃物利用金宝贝沼气发酵剂生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沼气可作为农家生活必需品使用,例如使用沼气代替煤气、天然气等,或利用沼气发电。沼肥作为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肥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随着国家各种关于畜禽政策及环保政策的出台,可见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发展以成为必然趋势,而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种植养殖的研究及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也为了给未来子孙留下一片蓝天白云,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金宝贝生态种养循环模式中来。

第五篇: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1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内涵

9.1.1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工业,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的目标,是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可再生的基础上,达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城镇生态产业构建的目标在是通过技术支持、法制完善、文化指导和政策调控构建一个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重点是将“资源—产品—污染 排放”的链式生产转变成“资源—产品—污染物—资源—产品”的循环利用和生产。通过这个系统构建与发展,达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的目标,以求得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环境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9.1.2循环经济的概念、范畴与原则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规律,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逐步以更小的代价、更高的效率,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物尽其用,直至做到“零排放”。它不仅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生态型城镇就是一个循环型的社会,推行循环经济工作是建设生态城镇最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建设生态型城镇,必须通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即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镇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基本范畴包括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可持续消费以及一切旨在减小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生态经济对策,它是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融合上述各对策的一套系统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应遵循:

(1)资源流动渠道畅通原则:保持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畅通,避免过早成为污染物;

(2)还原原则:增加经济系统中的物质还原功能,减小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3)效率原则:优化物质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物质和能量在经济系统中的利用效率;

(4)经济效益原则:一味地追求小循环并不一定经济,因此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循环利用,适度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以及区际协调有时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生态系统优化原则:区域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发展,应以优化而不是削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为主要目标。

9.2产业生态化基础及其条件分析

9.2.1基本概况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中国大蒜第一镇,是全国十五家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东临开放城市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北距临沂机场100公里,东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80公里,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徐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傍镇而卧,省道枣泗公路纵穿镇中心并与以上几条公路交汇,辖区公路纵横。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江苏省水利枢纽工程大运河刘山船闸、节制闸、南水北调苏北地区大型翻水站坐落在本镇规划区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陶土等,储量达1亿吨以上。镇内水资源丰富,不老河天然淡水养殖水面达8000余亩,已经形成了立体水产养殖规模,宿羊山镇属黄泛沙土平原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湿,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主要种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值达21.1亿元,比2006年增加10.6亿元,年均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4270万元,比2006年增加3045万元,年均增长41.7%;农民人均收入由3640元增长到9890元,年均增长18%。

因此,挖掘现有的农业基础优势,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及历史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探索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宿羊山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9.2.2产业生态化基础和有利条件分析

(一)宿羊山以农业生产为主导,近年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针对农业发展必须项目制定了建设规划,主要项目如下:

1、开发一批高新技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如推广高效的、立体的、无公害的农产品栽培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技术、畜禽繁育及饲养技术、立体生态

养殖和产品加工技术等。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治理;加强水利、道路等设施建设;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进行土壤保育;完善防护林体系。

3、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二)发展生态农业,提倡循环经济,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宿羊山农业资源丰富,种植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大,同时,伴有工业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生态农业,如设施蔬菜种植、肉鸭清洁养殖、黑木耳种植、林间养鸭和食用菌种植等。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巩固大蒜主导产业,坚持做好大蒜、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严把蒜种质量关,实行无公害科学种植管理方法,大力倡导花生绿色产品、优质红富士等绿色名优产品的生产与推广。

3、用生态的理念促技改,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方式初步形成,工业经济也初见成效。

4、用生态循环的理念建镇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排水等配套设施,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特色鲜明。

9.3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路和目标近年来,宿羊山镇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转型升级第一路径,招商引资第一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第一责任”的理念,培育壮大大蒜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逐步改善产业定位不明确、工业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科学的发展现状。

总体思路——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行为准则,对宿羊山镇具有生态经济特色的产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创建邳西工业强镇。“十二五”期间,我镇以工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加快完善大蒜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以大蒜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群。并配合二三产业的优化发展,构建宿羊山镇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模式。

总体目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进清洁生产,狠抓污染防治。预计规划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完成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促使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取得较大进展,各类产业协调发展;加大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宿羊山镇基本建立和完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镇环境建设工程,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将宿羊山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生态型村镇。

大力促进生态链建设和生态链的延伸、缩减、转移和复合,加强资源和能源的阶梯利用,达到增益效果;对该镇每一类生态系统进行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保证生态系统不因过度开发而造成功能退化;创建完善以农、工、贸相关联的产业模式和集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为一体的循环链建设;保证农田系统、水生态系统、居住区和工业区等生产、生活单元的关联性建设,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的有机体系。

9.4规划建设方案

9.4.1农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发展途径

生态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项紧迫任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以最少人力、物力、财力、能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其基本要求是确保食品安全,消除农村贫困状况,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循环发展。结合宿羊山镇现状,建设农业生态工程,开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空间资源和社会劳动力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系统。

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放在核心位置,统筹推进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跨越,确保农民收入增长15%以上。以“三大提升、三大扩面”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巩固大蒜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1个千亩良种试验示范田,确保全镇良种覆盖率达100%。加大扶持力度,高效设施农业有突破,全镇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新建500亩。实施科技兴林,强化依法管理。全镇成片林采伐更新1500亩,配套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5000亩,育苗2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完成大武山南坡补植100亩。发展林下养殖3200亩,实施畜禽三项更新工程,全镇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60个。以发展舍饲肉牛、肉羊、生猪、鸡兔养殖为重点,养鸡规模超过1000万羽,优质商品猪年出栏9.5万头,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以“三清三创”、“七清七建”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陆埠村、因庄村、辛家村3个新农村示范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修建四级水泥路5公里,奖补路10公里,达到四级路网全面贯通;修四级路桥6座;疏浚大沟 32万立方;完成8个村、2.1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以“三大服务体系”建设为导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着力推进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建设、“三品”认证,完善农产品农残例行检测。加强公益服务职能,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个以上。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搞好动物防检疫,农作物重大病虫预测预报;加强农机具推广示范;加强对植保专业服务队的技术指导工作。

9.4.2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全镇上下要锁定今年的招商引资目标,转变招商思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产业招商,主攻大企业。突破大项目,确保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亿元。今年要重奖招商引资举荐人,凡是引进3000万元项目的奖金1万元;引进5000万元项目的奖金2万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的奖金5万元;要在全镇掀起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1、强化园区建设平台。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今年基础设施投资530万元,建设集中区一纵两横主体交通干道、拓宽青年路通东环路及南环路水泥路,力争引入集中区企业2家以上。同时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去年建成邳州市唯一一家徐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今年力争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1年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0亿元,工业增加值 5.5 亿元、利税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自营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0万美元。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节点,完善措施,保证序时,要按照镇级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加快建设与我镇产业密切关联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力争早投产、早见效。

3、全力服务企业生产。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电力、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服务,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让企业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4.3生态型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

宿羊山镇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层次低,比起农业发展基础较薄弱,不利于宿羊山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宿羊山镇应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

(1)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壮大。不断提升农林水利服务的质量和内容,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以服务社会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产业化为原则,扩展服务项目,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城镇就业,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市场,促进商品流通,根据生态化要求不断提升商贸流通和餐饮业中的生态内

涵;完善以镇区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实施乡村道路路面固化、网络化,完善道路两旁绿化工作,加大人均绿地面积,提倡使用环保、节能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减少环境污染,提倡节能减排。

(2)培育知识产业,推动农、工、贸的相关联服务;发展农业技术服务业,加强农业咨询服务;完善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教育培训服务,尤其注重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生态教育;大力提倡“网络工程“建设项目,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信息服务,加强学习和掌握生态建设知识。

(3)推动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特色,使观光旅游成为该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下载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20年)[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20年)[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一、基本市情义马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现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7位,是河南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 曹 建 祥 “一栏猪、十亩田,一笼鸡、过好年”,这是几千年以来庄稼人小农经营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传统养殖对庄稼生产的重要性,也说......

    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个人工作计划 “*”时期(*—2010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株洲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摘要)

    株洲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形成循环型经济......

    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市发改委课题组(2014年1月8日)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市国民经济和......

    市中医院近三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规划: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医特色建设、专科专病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