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系列
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系列
【导语】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系列》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系列
1、加数+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4、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大数=小数+多出来的数小数=大数—多出来的数多出来的数=大数—小数
5、时针短,分针长。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6、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7、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8、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篇二】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系列
1、比大小多少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
2、=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两边相等用等号。
3、、认识位置
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认清不能错!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
5、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6、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7、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8、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
9、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10、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
【篇三】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系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第二篇:小学生常用数学公式
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2)面积=半径×半径×∏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 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公式问题总结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分之y=k(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乘以y=k(一定)、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
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第四篇:高等数学公式
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一些初等函数:
两个重要极限:
三角函数公式:
·诱导公式:
函数
角A
sin
cos
tg
ctg
-α
-sinα
cosα
-tgα
-ctgα
90°-α
cosα
sinα
ctgα
tgα
90°+α
cosα
-sinα
-ctgα
-tgα
180°-α
sinα
-cosα
-tgα
-ctgα
180°+α
-sinα
-cosα
tgα
ctgα
270°-α
-cosα
-sinα
ctgα
tgα
270°+α
-cosα
sinα
-ctgα
-tgα
360°-α
-sinα
cosα
-tgα
-ctgα
360°+α
sinα
cosα
tgα
ctgα
·和差角公式:
·和差化积公式: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反三角函数性质:
高阶导数公式——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
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
曲率: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定积分应用相关公式:
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应用
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方向导数与梯度: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重积分及其应用:
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
曲线积分:
曲面积分:
高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关系:
常数项级数:
级数审敛法: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幂级数: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一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欧拉公式:
三角级数:
傅立叶级数:
周期为的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
微分方程的相关概念: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全微分方程:
二阶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式的通解
两个不相等实根
两个相等实根
一对共轭复根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篇:高一下数学公式
高一下数学公式一、三角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倒数关系:tanα ·cotα=1sinα ·cscα=1cosα ·secα=1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²+B²)^(1/2)sin(α+t),其中sint=B/(A²+B²)^(1/2)cost=A/(A²+B²)^(1/2)tant=B/A
Asinα-Bcosα=(A²+B²)^(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cos(π-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α)=sin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正弦定理是指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 .(其中R为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是指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 cosA
角A的对边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角A的对边/斜边
斜边与邻边夹角a
sin=y/r
无论y>x或y≤x
无论a多大多小可以任意大小
正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
1三角恒等式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如三角形ABC,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明:
已知(A+B)=(π-C)
所以tan(A+B)=tan(π-C)
则(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似地,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时,总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向量计算
设a=(x,y),b=(x',y')。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b=(x',y')则 a-b=(x-x',y-y').4、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0时,λa与a反方向;
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② 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3、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y·y'。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率
a·b=b·a(交换率);
(a+b)·c=a·c+b·c(分配率);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运算的主要不同点
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例如:(a·b)^2≠a^2·b^2。
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a·b=a·c(a≠0),推不出 b=c。
3、|a·b|≠|a|·|b|
4、由 |a|=|b|,推不出 a=b或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