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线试运营评估意见(建筑)g(共五篇)

时间:2020-10-13 12: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号线试运营评估意见(建筑)g》,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号线试运营评估意见(建筑)g》。

第一篇:4号线试运营评估意见(建筑)g

(三)建筑 工程

1.号线浦沿站至近江站(不含)工程车站建筑、装饰装修、导向设施、建筑消防设施及附属工程基本建成,符合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要求。

2.经现场踏勘,本工程尚有部分遗留工程未完成:

2.1 应抓紧完成车站装饰装修、导向标识、出入口、垂直电梯、消防安全出口、风亭、冷却塔围栏、站外广场; 2.2 需完善绿化及市政配套工程工作。

3.应抓紧完成出入口、垂直电梯、消防安全出口的防淹设施的安装工作。

4.站台公共区应安装设座椅、车站信息图。

5.站台层垂直电梯周围应设挡烟垂壁。

6.区间隧道至站台下轨行区楼梯排水沟盖板螺栓应固定结实、耐久,防止因震动脱落。

7.全线各站站台屏蔽门端门处、小站台下轨行区楼梯处需设置警示标志,部分导向未点亮需核查。

8.站台安全门与垂直电梯井道玻璃上需完成防撞警示带粘贴工作

9.以下工程应尽早安装完成:

9.1 地面垂直电梯无障碍坡道、出入口连通城市道路的外部广场、低矮风亭周围的 3m 绿化带、风亭紧邻道路无法设置绿化隔离时应增加安全护栏; 9.2 部分车站卫生间设施未安装到位,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设施未安装到位,卫生间、母婴室门口缺少标志; 9.3 车站设备用房防火门闭门器、顺位器未安装到位; 9.4 车站与未完工区域的临时封堵墙应完全封闭隔离,并满足防火墙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 9.5 屏蔽门端门与隔墙、站台~站厅楼梯、扶梯洞口边缘装饰板之间存在空隙,不满足封堵要求,应全线排查,车站垂直电梯按钮旁应安装导向提示信息。

10.运营意见箱放置位置对乘客进出站流线、车控室视线均有影响,需优化位置。

11.各站应排查站厅层、站台层蓄光疏散指示标志,应与疏散指示灯方向一致,且站厅层进出站闸机、应急门处的通道应与蓄光疏散指示标志对应。

12.甬江路站:

12.1 D 号口站前广场与人行道有高差,应整改站外广场标高与人行道平顺连接,靠河道一侧应设置栏杆防护; 12.2 靠 D 号口的出站闸机与蓄光疏散指示未对应,且部分缺失,应整改,D 号口不锈钢人防门门槛过高,且踩踏容易陷落,应整改; 12.3 与商业开发之间的防火卷帘下方通道有大量杂物,应清理干净。

13.南星桥站:

13.1 站厅垂梯旁扶梯止灰带超出栏杆过长、过宽,存在安全隐患,应整改; 13.2 开通初期,C 号口开通前换乘节点区域最远点至安全口距离大于50m,应采取措施优化公共区范围使疏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13.3 站台层换乘楼梯口处临时封堵墙应满足防火墙耐火极限要求,墙上应设置甲级防火门作为检修门; 13.4 污水泵房未设栏杆、爬梯; 13.5 A 号口出入口门匾未安装、扶梯与石材存在空隙应整改; 13.6 车站 4~6 轴的 4、5 号线合用通风空调机房、4 号线通风空调电控室应尽快完成装修与设备安装调试; 13.7 应按初期疏散要求排查本站疏散指示标志(包括地面蓄光疏散指示标志)指向、位置,注意不应指向远期口、预留口、缓建口等未开通安全出口,换乘楼梯不可作为安全出口; 13.8 公共区应设垃圾箱。

14.水澄桥站: 14.1站台端部消火栓门完全打开后影响侧站台端门开启及对应站台一侧的疏散,应调整消火栓门开启方向及附近报警装置位置; 14.2 站内垂梯需设置选停,避免乘客误入地下二层设备区,并在地下

二层电梯厅内增加监控设施及紧急求助装置; 14.3 站台公共区部分搪瓷钢板有破损需修补; 14.4 消防安全出口室外踏步高差过大应整改,楼梯间内疏散指示标志应尽快安装完成; 14.5 需核实 2 号风亭、B 号口、消防安全出口与周边建筑的消防间距及防火分隔措施。

15.联庄站:

15.1 站台扶梯上方的疏散指示灯未亮; 15.2 站内栏杆玻璃栏板未安装; 15.3 通向 D 号口的乘客疏散路线沿线天、地、墙、楼梯栏杆等装修工程、沿线照明、环控通风等设备系统安装调试应在开通前完成; 15.4

D 口地面通向城市道路的站外广场、疏散及抢险救灾用道路、相关市政照明及与地面施工场地的分隔围挡均应在开通前完成; 15.5 乘客疏散路线沿线的疏散指示灯、蓄光疏散指示标志不应指向未开通出口; 15.6 消防员进站路线不应占用乘客疏散通道。

16.中医药大学站:

16.1 6 号线屏蔽门近期需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乘客碰撞屏蔽门或在 6号线未开通区域候车; 16.2 地下二层、三层站台公共区的导向标志方向箭头、信息显示易引起误解,应整改、优化; 16.3 站厅、站台公共区疏散指示标志应重点排查,不应通向连通地下二层、地下三层的换乘楼扶梯。

17.联庄至水澄桥区间:

17.1 区间风井通向地面的疏散通道、楼梯间疏散指示灯方向应指向疏散方向; 17.2 区间风井防淹门机房防火门过小,应加宽至 0.9m 以上; 17.3 区间风井管线穿中板、侧墙均应完成孔洞封堵; 17.4 区间疏散指示灯应便于观察,不应被栏杆扶手、区间管线、设备

控制箱等设施遮挡; 17.5区间联络通道地面与疏散平台连接应平顺,避免出现高差与间隙; 17.6 建议在区间联络通道与隧道连接口部增设安全疏散标志,改善区间疏散人员观察条件。

第二篇:省道202线(政和境内)G标段公路改建工程监理驻地办监理工作总结

省道S202线(政和境内)G标段公路

改建工程

(2011年)

南平高速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省道S202线(政和境内)G标段公路改建工程

监理驻地办

二○一一年十二月

省道202线(政和境内)G标段公路改建工程监理驻地办自2010年12月份组建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现场监理工作,实施了主动监理、有效监理、严格监理,施工有序、可控。

一、工程项目概况

省道S202线政和境内(镇前至杨源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G标段,路线起点桩号K11+600位于镇前与杨源地界交际处,途经安章、桃洋,终于杨源乡街道与高速连接线,终点桩号K17+200,路线勘测总里程5.6Km

1)、工程数量表

合同价:11762312元

计划工期:365天。

二、监理工作情况

在一年的监理工作中全体监理人员严格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按照《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对监理工作的要求,对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程进度和合同管理方面实施监控。

(一)加强业务学习,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驻地办监理人员进场后,监理驻地办组织全体监理人员对国家、交通部有关工程建设监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学习。在开展现场监理工作后,针对各现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组织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编制监理实施细则,以指导监理人员全面开展监理工作

1111监理驻地办组建以后,在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下,编制监理项目工程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三)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情况

1、工程进度控制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15日,计划工期已到,目前仅完成路基土石方:37%,涵洞:17%,挡墙防护:83%,至今完成造价347.1万元,占总造价的29.5%,其他未写项目为未开工项目。

2、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在现场监理工作中,驻地办严格依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并按批量进行了见证取样及平行检验;对隐蔽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严格控制各道工序施工,确保施工过程时时受控。同时,现场监理依据《监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了旁站监理,且每月召开现场工地会议及工地安全例会。

(四)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进度已严重滞后,造成滞后的原因主要为施工机械、施工班组、技术人员力量不足,项目经理、技术总工、质检工程师等有关技术人员未到位,现场仅有一名测量员,我办在多次工地会议上及政监[2011]010、011、016、017、020、025号文中提出人员到位及加快进度,但至今无果。现场施工组织计划无序安排,管理薄弱,自2011年11月5日开始工地已处于停工状态,现项目部已空无一人,监理下发的监理指令(编号:011、012)及政监[2011]022号文无人组织整改返工。我办在第八次工地会议及政监[2011]025号文中建议业主约谈施工单位法人,但是业主至今未约谈法人或采取其它相应的合同措施。

三、监理工作的总结及明年监理工作计划

在明年的现场监理过程中,将继续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尤其是在施工单位人员到岗情况、施工班组及施工机械进场情况的检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视,采取主动监理、严格监理,抓安全、抓质量、抓落实,在施工中要求项目部做到见缝插针,通过增加人员设备的投入,加班加点,周密安排,各工序紧密衔接,工作思路应清晰,要有超额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决心和信心,将过去延误的进度尽力赶上,求真务实,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进一步

提高现场监理人员对建设该工程的标准和要求的认识,继续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圆满完成剩余工程的监理任务,为该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道202线(政和境内)G标段公路改建工程

监理驻地办

2011年12月15日

第三篇:关于规范我区建筑市场管理的意见

关于规范我区建筑市场管理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江西省政府规范市场经济管理工作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现就我区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近几年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配合下,持续开展了规范建筑市场和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使建筑市场秩序有了一定好转,建筑市场开始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但是,建筑市场管理松懈、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隐性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承包和恶性压价尚未完全杜绝;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尤其是无证建设、无证施工的比例还较大;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和使用伪劣建材的现象在一些工程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管理部门及少数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干预工程承发包,以及不依法行政,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形也时有出现;由于不合理规定、装饰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致使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尚未形成。建筑市场秩序较乱,不仅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不言而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一定要从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高度,深刻认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抓落实。坚持标本兼治,完善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切实抓出成效来。

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市场行为是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是目的。我区这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范围,是本区2003年在建及新开工的工程项目,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含装饰装修)工程和区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五个方面,一是依法严肃查处规避招标和招投标弄虚作假问题;二是依法严厉打击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工程和签订阴阳合同,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以及无证、越级承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务等问题;三是依法查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恶性压价和无证建设、无证施工问题;四是依法查处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偷工减料、使用伪劣建材问题;五是纠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不严格执法的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要狠抓管理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尤其要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住宅工程和窍缃岷喜俊⒖⑶⒃冻乔ㄑ!⒋遄图蚺┟褡越ㄈ阋陨献≌捌渌こ探ㄉ杌疃募喙堋?SpAN lang=EN-US>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按计划分阶段稳步推进。今年,我区要通过艰苦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总体工作目标是六项:一是解决一些危害性大、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二是规避招标、干预招投标、招投标弄虚作假以及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承包、恶性压价和阴阳合同等问题得以有效整治;三是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违法建设和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使用伪劣建材的状况得以基本扭转;四是以不合理规定实行地方保护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五是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得到清查,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受到严惩;六是管理部门不依法行政和执法主体不严格执法得以纠正与规范。要求2003年以来和今后新开工的工程项目依照法律法规做到“八个必须”: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必须实行招标,应当进行公开招标的必须实行公开招标,经依法批准的项目勘察、设计可以实行邀请招标,也可以组织概念设计招标;依法应当招标的工程,必须做到不排斥或限制符合条件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投标;依法应当报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报审,否则一律不准使用;依法应当实行监理的工程,必须选用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实行监理;依法应当实行施工许可管理的工程必须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依法应当进行政府质量、安全监督的工程,必须实行质量、安全监督;依法应当实行竣工备案的工程,必须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二、严格法定建设程序管理,严肃查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的行为

1、所有工程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依法办理项目报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合同备案、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依法必须实行监理的工程必须委托监理。

2、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建设单位(项目法人)为该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如该工程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首先应当追究建设单位的责任。

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要协助建设单位履行或者监督工程承包单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在发现所监理的工程项目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时,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并促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未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律不得使用。对于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发现问题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要责令有关单位及时修改,不进行修改或经修改后仍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对于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建设单位改正,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4、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切实把好工程的开工和竣工交付使用两道关。除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应批准开工报告的工程外,所有规定范围内工程都必须依法实行施工许可管理。对于违反规定不实行招标或公开招标、不报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不委托监理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对于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必须依法作出严肃处罚。同时,要认真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未经验收和实行备案而投入使用的工程要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三、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解决规避招标和招投标弄虚作假问题

1、解决规避招标和招投标弄虚作假问题,关键在于规范建设单位行为。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必须实行招标。不适宜公开招标的重点项目,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方可进行邀请招标。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不得违法进行议标。

对于按规定必须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区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确定中标单位之日起15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招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对其招投标活动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做出严厉处罚。

2、继续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规范其运行。对于按规定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项目,都应当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依法必须进行勘察、设计、监理招标的工程项目,有条件的也应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工程招投标监管机构、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交易活动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3、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制度。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应当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承办招标事宜。招标代理机构应当按照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依法组织招标。对于委托招标代理的工程,如果发生规避招标或招投标弄虚作假行为的,除依法追究建设单位责任外,还要依法严肃追究招标代理机构的责任。

4、强化工程合同管理,严禁“阴阳合同”。建设单位与中标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不按招标文件和中标单位投标文件订立合同,或建设单位与中标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即“阴阳合同”)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建设单位不得迫使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竞标,不得违反国家关于勘察、设计、监理取费规定无理压价强签合同。对于违反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依法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和竣工结算款。对于逾期不支付工程价款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执行,并不予工程验收和备案。对于已竣工验收的工程,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结清工程价款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新开工的工程应视作建设资金不落实,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5、认真贯彻国办发(2003)94号,抚府办发[2004]11号和省政府赣发(2004)17号及建设部建市(2004)4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狠抓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区建设行政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按工程总造价的15%收取工程担保金,以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杜绝新的拖欠现象发生。

四、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综合治理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

1、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一律不得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承包承揽工程,监理单位一律不得转让监理业务。

要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以及勘察、设计、施工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后,均应在7个工作日内将合同或分包合同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不进行合同或分包合同备案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公开通报,并在资质年检中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在册。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要及时责令改正,或依法进行查处。

2关于规范我区建筑市场管理的意见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的起草说明

关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的起草说明

2007-12-10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选择、使用和定义价值类型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中评协制定了《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为便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以及相关部门、人士全面理解指导意见,现将有关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价值类型准则的必要性

为充分体现评估结论的经济内涵,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和其他相关准则中都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根据评估目的等相关条件恰当选择价值类型。但实践中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落实这些要求时存在许多问题,如价值类型选择不恰当、价值类型定义混乱等。为落实基本准则和相关准则对价值类型的要求,有必要起草价值类型准则,对相关准则的规定进行细化,对价值类型的选择、使用和定义提供指导。

二、国内外价值类型规范情况分析

(一)国际评估界对价值类型的规范

国际评估界对价值类型比较重视。《国际评估准则》的三个基础准则中,有两个准则是关于价值类型的规范。以“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构成的价值类型体系,是国际评估准则的专业基础。美国“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和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的评估准则中虽然没有单独的价值类型准则,但也都在准则中对市场价值等其他有关价值类型予以定义,并把定义评估结论、避免评估报告误

导公众和使用者的条款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写在基本要求和披露要求当中。实践中,市场经济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资产评估需求者对评估结论价值类型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理性。恰当选择价值类型已经成为国际上评估准则和评估实践最基本的执业要求和执业理念。国际评估界的这些指导思想和执业理念对我国价值类型准则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我国对价值类型的研究和规范

我国评估理论界对价值类型的研究已经开始十多年,在重要概念、定义和应用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引进价值类型的必要性、价值类型的基本分类、价值类型的基本称谓、市场价值的基本定义、价值类型的基本作用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2004年,财政部发布《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四条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时应当恰当选择价值类型。此后发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和《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等准则项目中也都对价值类型提出了要求。

这些研究和规定为价值类型准则的起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法规依据。

三、起草指导思想

(一)借鉴国际评估界的研究成果

国际评估界对价值类型理论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国际上有影响的评估准则中对价值类型的规定也较为成型。特别是今年以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吸收了价值类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修订了准则2(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这一修订得到了各国评估界的认

同。我国价值类型准则制定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我国评估实践的同时,为实现与国际评估准则的协调,应当充分借鉴国际评估界对价值类型的研究和规范。

(二)兼顾新兴评估业务

价值类型理论从一开始引入,主要用于对传统评估业务进行规范,相关准则也主要针对传统评估业务所服务的经济行为。但随着评估服务经济行为的不断拓展,价值类型准则的制定不但需要考虑传统评估业务的规范要求,还要考虑新兴经济行为中对价值类型的需求,相应的价值类型理论和规范也需要补充完善。特别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和税基评估业务等非传统业务兴起以后,相关业务中如何选择价值类型是价值类型准则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类型的对应关系、税基评估中价值类型的选择等。为体现评估行业服务的专业性,保证这些新型业务的开展,价值类型准则在保证传统评估业务需求的同时,需要在相关方面作出创新性规定。

四、起草过程

2005年5月,中评协组建价值类型准则项目组,对价值类型准则进行研究和起草。项目组进行多次调研和研讨,采用问卷等形式征求行业内外意见。2006年11月,项目组提交初稿。中评协组织在行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2007年4-9月,中评协在行业内外对本准则项目公开征求意见,项目组根据征集的意见对准则进行修改。2007年10-11月,中评协将准则稿提交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和中评协资产评估准则技术委员会审议。中评协根据委员反馈的意见,组织行业资深专家进行研究、讨

论,主要意见予以采纳并定稿。

五、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分为“引言”、“价值类型及其定义”、“价值类型的选择和使用”和“附则”。

“引言”是起草依据、价值类型定义和效力范围。

“价值类型及其定义”列示了评估中的主要价值类型的定义。“价值类型的选择和使用”对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选择、使用价值类型提供指导。

“附则”指导意见生效期的规定。

六、重要事项说明

(一)价值类型及其定义的表达方式

国际评估准则中将价值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价值,一类是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指导意见借鉴国际评估准则规定,突出市场价值的地位。对于不满足市场价值条件的其他价值类型,如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概括表述为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以体现这些价值类型与市场价值的区别和适用限制。指导意见对于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采用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由于市场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类型较多,不可能一一列举,本指导意见只列示了较常使用的几种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二)法律法规或契约对价值类型的特殊规定

某些特定资产评估业务中,相关法律法规或契约等可能对评估结论的价值属性及价值类型具有法律或强制约束,这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契约等对评估结论价值属性及价值类型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价值类型。指导意见针对当前几种典型的特殊

业务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包括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以税收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以保险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以抵(质)押为目的的评估业务等。

第五篇:专家组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意见.

专家组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意见

受教育部委托,专家组于2002年12月1日至12月6日,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本科教学广州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评估意见如下:

一、总体印象

该校高度重视评估工作,积极而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全面的评建工作。通过层层发动,组织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评估意义,统一认识评建工作计划周密,并狠抓落实。在学习兄弟院校评建工作经验和该校各院(系)自评自查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两次校内自评和省内专家进校主持的模拟评估,并根据评估诊断出来的薄弱环节进行认真的整改。

检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该校尤其重视落实各种整改措施,司评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该校《“十五“规划》以及专门制订的《本科教育发展规划(2002=2010)》等规划中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

通过迎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基础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该校各级领导广大教职员工的共识,党政领导更加重视教学工作,各职能部门更加主动为教学服务。迎评期间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和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投入进一步增加,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主要成绩

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在全校确立了教学的中心地位。为加强各级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学校提出了各级教学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明确要求。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并以此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促使学校的发展从重视规模速度向提高质量效益的转变。

通过全校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不断增强教学意识和质量意识,确立了与学校定位目标相吻合的质量观,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三级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成立了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教学差错和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采用多种形式对各个环节教学质量进行了有力的监督。

该校党政领导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定期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近三年该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有关教学工作的议题占4L9人该校党委1999年作出《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的决议》,2002年初对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党政联合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意见精神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

该校近三年教学总投入达11,580万元,占学校总收入的35.0%;2001年教学投入占学校收入的42.4%,非教务部门主动为教学服务,优先满足教学需要,努力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秩序。学校相继出台有利于教学的政策规定,在对二级单位、部门负责人的业绩考核中,把教学工作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1998年颁布并实施《教学成果奖励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学成果视同同级科技成果,是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设立专门基金,支持教育研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与晋升、分配直接挂钩;教学督导结果与教师考核和专业技术考核挂钩;在教师任职考核、职称评聘以及晋级、评先等工作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长期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学投入占全校教学投入的89%以上,本科教学工作成为该校经常的中心工作。本科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入;取得的教学成果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该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

2.重视教学建设与改革

围绕强化素质教育,该校1999年全面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2000年又进行了局部调整。坚持有利于人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原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精减理论课程教学时数,增加指导性教学环节、实践课程和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学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操作能力;正确处理巩固中医药核心课程地位和拓展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关系,开设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课程,在加强学生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使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增设人文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等方面的选修课或讲座;把学生素质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跨院系、专业选课,推动主辅修制和双专业学习的开展。加强“双语”教学,成立专家指导小组,组织自编“双语”教材,拨出专款安排教师进修英语。该校12门西医类课程中,已开展双语教学的8门,占66.7人 另有中医内科学、中药学等8 门中医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该校重视教学研究,1997年以来,有62项获得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17项获省级以上部门立项,有8项成果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二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切实加强教材建设,在积极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认真组织自编教材,扶持优秀教材出版。近年来,编写校内教材77部,主编3门、副主编6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1门,主编4门,副主编6门,编委11门,其中有4门教材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该校积极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至2002年,有9门课程多媒体教学获省级立项,有7门课程获省优秀试验课程奖;自行开发研制CAI、网络课件,承担完成了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等国家级新世纪网络课程项目。近年来,该校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课题39项,学校立项教育技术课题44项。该校77%以上的必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数达 65%以上。2002年,该校投入近100万元,建设了网络教学资源库,1998年以来投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设施改造与建设的经费达1000多万元。

重视实践教学是该校的优良传统。加强临床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稳定、合格、具备良好设施和较强教学意识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该校较早实施并形成了。“院系(院)合一”,临床教学科学体系,为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确保并不断促进中医大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成效显著。加强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校投巨资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教学实验室系统,实验室专管公用,院系之间资源共享。1998年以来,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制订了《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暂行办法》,鼓励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并纳入学分制管理。

几年来该校共投入4200多万元,改建、新建教室、实验室,更新实验设备,目前该校生均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生均图书以及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的比例等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有关评估标准的要求。近3年来,学费收入用于4项教学经费的比例和总额持续增长。

3.重视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该校《“十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新世纪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加大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百千万人才工程”、“老中医算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等,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达到67.6%,1999年制订了专门文件,设立专项经费,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该校拥有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完善了包括教学管理、教学督导、教学成果奖励、教学科学研究等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4.重视教风学风建设,教学效果显著。

该校以加强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风范、岗位职责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学校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优势,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十大杰出青年教职工”评选活动,设立“新南方教师奖励基金”,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该校学风建设与专业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与德育工作一起抓,把素质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体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外语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该校2002届本科毕业生四级英语通过率居广东省属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组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英语水平测试和专家组现场进行的临床技能床边考核中,均取得较好成绩。该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社会评价高,吸引了大量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莘莘学子报考。该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突出,1992年以来,共5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三、特色项目:创立经典教学新体系,升华中医教育新理念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教学质量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与特色。

在数十年教学实践中,学校深切认识到经典课程教学直接影响到中医教育的办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而且经典教学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经典课程必须以临床为依托,使其实践性得以合理的体现。因而,始终坚持将代表中医理论核心的经典课程内经、伤寒、金匾、温病摆在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上,并根据时代要求和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创立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的新体系,使经典课程的教学模式由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建立了稳定的临床经典课教学基地;对中医临床经典课程进行了分化改革,完善其基础实验课、临床基础提高课,形成了包括主干课、拓展课和提高课的独特的课程体系,突破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一本书一门课”的传统格局。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破除了传统教材偏重理论组合、偏于条文诠释的导向性束缚。主编了《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并自编了相关系列教材、教参和实验课教学辅导资料;扩充具有经方临证运用特色的教学内容;并开展与经典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把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方法引入经典课教学领域;积极运用“探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取代过去“以经解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制作了系统规范的投影片、幻灯片、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教学课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中医经典课程远程教育教学新领域。从而使继承创新中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得以升华。在这种理念主导下持续不断的经典教学改革,铺垫了建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基石,使由中医临床经典所组成的学科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立伤寒论教学新模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以及建立现代岭南中医药学体系,结合岭南医药学研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等,都充分反映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时俱进和教育创新的新思想。

四、主要问题与建议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该校的本科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尚待加强

随着新专业教学工作逐步展开,对一些课程任课教师的需求将日渐迫切,师资不足的矛盾将逐渐突出。

建议:

(1)加强与社会、其他高校和国外的联系与交流,通过补充优秀毕业研究生,吸引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措施,及时补充师资;

(2)实行固定与流动编制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进一步改善新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3)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快中青年后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大力提高新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加大新校区规划与建设力度

受到准备整体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新校区进展的影响,一些教学设施还显得比较紧张;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以适应学校的发展;临床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扩招后的学生在2003年以后将全面进入实习的需要。

建议:

(1)抓紧落实新校区整体规划;

(2)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加速新校区建设;

(3)重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合理的生师比和较高的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4)加大教学基地建设力度,特别要重视解决新办专业实践基地问题。

下载4号线试运营评估意见(建筑)g(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4号线试运营评估意见(建筑)g(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