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水电混凝土拱坝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一、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预应力工程在水利水电项目中专业性最强,在很多大型水利工程中预应力工程已经成为施工整个的关键。预应力锚固技术是预应力岩锚与预应力拉锚的统称。它是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为基础开发发展而来的一种锚固技术,并且根据预先计算设计的预应力大小、锚固深度及锚固方向。对坝体结构在变形前施加预应力,使其结构得到稳定或改变其受力变形状态。预应力锚固技术相对于其它结构加固措施,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结构(构件)内部传递拉应力。实际应用时,其主要施工步骤包括以下五方面:造孔、编束、放束和锚固、张拉以及防护等,每个施工步骤都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规定执行,不能随意套用。常用的预应力锚束有黏着式与机械式两种方式,其中机械式利用胀壳原理,而黏着式是通过高标号的水泥来实现的。
二、施工导流
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施工导流的过程进行围堰的修建,在修建时要将河床结构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要将河床的水位控制放在首位,并对施工导流的整体方案进行详细和具体的安排,将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加入到大坝的施工进度中。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很多自然环境和自然气候的干扰,在施工中提高施工效率是质量保证的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河道枯水期进行施工导流,在导流期间很多混凝土工程都可以在这一期间完成。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导流环节都以满足项目施工要求为根据,最大限度的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保证水坝在主体施工中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随着工程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的逐步自动化、智能化,测量工作者如何能更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好收集的大量工程测量信息,更好地为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提供反馈信息,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通过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能将大量的工程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有序存储,建立相应的三维数字地形模型,便于搜索、调用、分析和研究,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施工,有效提升测量数据的利用率。将GIS技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也是近年来一直广泛推广应用和研究的课重大题。采用三维全景虚拟显示总的施工组织设计,直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并实现各种信息的可视化查询、分析、计算和调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动态仿真模拟。以数字信息化、图像化、可视化为出发点,直观地模拟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
四、系统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很多智能系统都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应用,我们可以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一样的软件,并对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工程施工中的参考要素进行分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模拟软件会分析出施工环境、自然气候、场地因素等问题为施工造成的不便,并且建立合适的施工模型,对施工中的难点和可能遇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达到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五、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性很强。必须把安全生产与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施工中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知道,混凝土堤坝工程的施工要点,对此,我们要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做出一定安全和质量的措施,并工作中多学学习经验,避免工作中隐患发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保证项目施工优质、高效,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第二篇: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政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类桥梁建筑层出不穷。而在各种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了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路桥混凝土问题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技术科学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政桥路中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优劣,不仅对一座城市的政府形象和市貌市容有一定影响,同业也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合格的施工质量既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也使一座城市的繁荣面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不可忽视对市政桥路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力度的加强。
一、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路桥。在路桥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路桥垮塌的事故屡见不鲜。普通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拉力不强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或卵石、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材料。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但是水泥、石子和砂石是易脆性的材料,抗拉力不强,当混凝土受拉或受弯,在很小的拉应力下就会开裂。
2、弹性不好
由于普通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虽然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5~60MPa 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 以上。但是它的弹性不好,没有能屈能伸的品性,好比一个大丈夫只能拔剑而起,却不能忍辱负重。所以,在路桥面的荷载量非常大且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荷载力不能驱散分匀,这样就导致某一个构件不堪重力,最终产生裂缝。
3、收缩易变形
普通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也将发生收缩变化。然而,收缩容易导致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会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实际施工中,普通混凝土很容易结硬,结硬之后,混凝土中的水分子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变形也较大,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流失快,内部损失慢,就产生了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4、耐久性较弱
耐久性曾被认为是普通混凝土的优点,随着普遍的应用后问题的出现,以及科研力的增强,发现了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不强,反而较弱。耐久性包括三个方面:(1)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普通混凝土的抗渗性还是非常强的;(2)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的环境中,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的完整性的能力。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很弱,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就会出现裂缝;(3)抗侵蚀性,指在酸、碱、盐等环境中对水泥石的侵蚀所表现出现的免疫力。随着环境的恶化,再加上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容易受二氧化碳侵蚀
宜城
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从而减弱了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
二、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1、混凝土的配合比及生产控制
浇筑方法和材料允许前提下,应当尽量降低水灰比和坍落度。根据实际要求,一般情况下坍落度要控制在80~100mm之间,以减少泌水情况。此外还要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在6~8小时内,含气量小于1.7%。混凝土材料选择上要严格限制,水泥要选硅酸盐类,并确定强度等级、批号和生产厂商,同一工程使用同一类型水泥。对于出骨料要选取同颜色、连续级配、不含杂物、含泥量低于1%、粒径5到31.5mm、强度高碎石,以及确定颜色、规格和产地。细骨料选取中粗砂,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数在2.5以上,不含杂物,确定好颜色、砂子细度和产地。外加剂采取高效减水剂,并确定掺量、品牌和厂商以及和水泥适应性,避免混凝土泌水率的提高和坍落度的损失。矿物掺合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虑其活性,也要充分利用其粒径帮助混凝土在内部紧密充填,提高混凝土致密性。此外,为改善混凝土后期强度和流动性,可掺加细度达到了二级以上且不含杂物粉煤灰,同时确定供应厂商。在生产混凝土时要保持统一配合比和同种原材料,严格按照试验所确定配合比进行投料,严禁随意性,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水灰比,并随着气候变化不时抽验砂子和碎石含水率,合理及时调整用水量。混凝土生产中,水灰比起主导作用,因为不同水灰比会导致硬化后不同混凝土颜色。此外,对外观产生影响的还有骨料,因此需均匀调配颗粒、石色泽和砂,统一视觉面混凝土要用同样骨料。
2、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混凝土在施工途中对于钢筋绑扎,模板系统设计、制作和安装等都有着严格要求,其中关键技术就在于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所需模板要根据实际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定做且多为一次性使用。模板设计时要考虑拆除和拼装方便性、支撑简便性和牢固性,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稳定性、刚度、强度以及拼装后平整性,以免混凝土在测压作用下发生变形,保证结构物几何尺寸断面一致和均匀,防止浆体的流失。模板材料的选择也有着严格要求,材料表面要耐腐蚀、强度高、具有吸水性和平整光滑。不同构件有着不同形状和规格,因此需要选择不同合理的模板材料,圆形构件要选择钢模板;T形、E形等复杂截面构件可以选择竹胶板或者自制钢模板。对于钢模板的内表面要采取抛光处理,从而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对于固定模板螺栓和模板接缝,要求固定模板拉杆上带有塑料扣或金属帽、接缝要严密,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破损和便于拆模。模板面板的拼缝宽度和高差要小于1mm,另外模板间的接缝宽度和高差要小于2mm。模板外侧用发泡剂和硅胶封闭,内侧用油膏批嵌,此时还需加封条防止漏浆。另一方面模板脱模剂要用吸收适中无色轻机油。
混凝土浇筑途中,要严格落实现场组织与施工技术的保证措施,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的罐车送料要合理调度时间,混凝土坍落度要逐车测量;每次下料厚度和高度要严格控制,确保分层厚度小于50cm;浇筑前要先打料块和前次色彩进行对比,经过仪器检验后才能进一步浇筑;正确掌握振捣方法,保持振捣均匀,避免过振和漏振。振捣可用两次振捣法来减少表层气泡,第一次振捣是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第二次振捣是在混凝土静置一会后,此时顶层要在半小时后进行下一次振捣。振捣是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插入混凝土深度,深度应保持在5~10cm,振捣时长为表面无气泡和混凝土翻浆无下层截止。
3、混凝土施工过后的养护和修补
(1)养护:混凝土最常见问题就是表面失水而导致的色差和微裂缝,从而影响耐久性和质量,因此在早期硬化阶段加强混凝土养护异常重要。混凝土各部位构件侧模需根据混凝土强度和气候条件情况而定,预留混凝土的试压试块当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拆除。当模板拆除过后,其表面用来养护遮盖物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养护覆盖,不可使用草包或草垫,以免产生长久性黄色污染。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使用喷涂养护膜进行保湿覆盖养护,养护时间要
在14小时以上。
(2)修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问题的发生,但是由于混凝土泌水性和模板漏浆等特性,使得混凝土表面仍旧会产生砂带和小孔眼等缺陷,因此需要修补。修补方法是在拆模后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砂子和浮浆,并用相同强度和品种的水泥制作成水泥浆体来修补缺陷。在水泥浆体出现硬化后,就用细砂纸把所有构件表面都打磨光洁,同时用水清洗干净来保证表面颜色一致。
混凝土属多孔物质,其表面有着较大吸水率,往往容易吸收大量水分,并在吸水后出现颜色变深情况,不同吸水率还会出现不同颜色差别,这样就导致市政道路,例如:道路隔离墩、路基、桥梁等在下雨时和下雨过后表面出现较大颜色差异,给人以污浊视觉感受。此外,混凝土还会遭受来自油污、油气、酸雨、紫外线、阳光等破坏,逐步失去其原本面目;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破坏和中性化,使得表面效果日益劣化。为了保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历久常新,不受外界干扰,呈现出自然浅灰色的效果,必须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此时在混凝土的表面喷涂透明保护性是不错选择。在实际施工工程中,透明涂料中掺入和混凝土颜色相比稍浅颜料,就可以达到消除混凝土表面色彩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姜中力.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09)
[2] 张超, 李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1)
[3] 邹孟义.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 2010,(06)
[4] 舒畅.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 2010,(28)
[5] 赵秀.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2)
[6] 梁新华, 梁科, 李保尔.CRTSⅡ型轨道板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 2010,(05)
botxt
第三篇:论文:混凝土管桩施工
混凝土管桩施工
城建二项目部-**
摘要:
本文从管桩需满足的要求入手,对其运用条件加以简单阐述,主要是规范以外的要求,具体涉及有勘探点间距、勘探深度和原位测试。在现场施工中会遇到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深入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引起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因、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问题和桩位偏差过大的原因。
关键词:
混凝土管桩;施工;勘探点间距;勘探深度;原位测试;单桩承载力;桩身质量;桩位偏差
管桩桩基的详细勘察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J366)的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勘探点间距
(1)端承桩(含嵌岩桩)
主要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决定,宜为12~24m。当相邻两个勘察点揭露出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层起伏较大、土层分布复杂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
(2)摩擦桩
宜按15~30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2、勘探深度
(1)控制性孔的布置
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2个控制性孔。控制性孔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5m,对于管桩外径≥600时,不得小于5m。
(2)控制性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的距离
嵌全风化、强风化岩层的控制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得小于3~5m,一般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1~2m。当持力层较薄时,应有部分钻孔钻穿持力岩层。在岩溶、断面破碎带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溶槽等分布情况,钻孔应钻穿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入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满足控制性孔和一般性钻孔的要求。
3、原位测试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地层,均应采取不拢动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或根据土质情况选用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原位测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强度高(C60
~C80),沉桩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总结近几年全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施工经验,下面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勘察报告提供参数的影响
勘探报告提供的qs、qp
参数不准确一些勘察单位提供的桩基参数过高,若设计单位据此进行桩基础设计,有可能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如果提供的桩基参数过低,但试桩所得单桩承载力又很高,如何选择合理的单桩承载力就很困难。建议武汉地区勘察单位针对预应力管桩存在挤土效应对不同土层的qs、qp
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实测。
(2)
持力层的影响
持力层起伏较大,施工单位双控较难预应力管桩优点是桩身强度高,为了经济节约,设计时应在桩身强度允许的范围之内,使土的强度,即qs、qp
充分的发挥。一般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如中密以上状态的砂层、卵石层和强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因此虽然设计要求采取双控,但施工单位很难把握,往往控制设计深度到了,而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不到;或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到了,而设计深度不到。为此,建议地勘单位能提供一定精度的桩端持力层的等深线图。
(3)挤土效应的影响
预应力管桩挤土效应造成桩体上浮对于无桩靴的预应力管桩,桩体排开的土体不可能全部进入管桩腔内或被压缩,实测表明进入管桩内的土芯长度只能达到桩长的1/
3,挤土效应是很明显的。而有桩靴的预应力管桩挤土效应更大。挤土效应会使桩体上浮,对于长桩,由于桩下部进入硬土层较深,发挥嵌固作用,上浮不明显,而短桩比长桩更易发生桩体上浮事故。对于高层的核心筒群桩部位,因为群桩布桩挤土效应就更明显,造成打桩后土体隆起20
至30
cm,甚至达40~50
cm。如果桩段之间焊缝质量不好的话,挤土效应会造成焊缝拉裂现象。桩体上浮将肇致工程桩试桩变形过大、承载力降低。
(4)
土体扰动的影响
恢复期桩周土未充分固结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将使桩周和桩端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扰动,侧阻力和端阻力都有所降低。随着超静孔隙压力的消散,土体重新固结,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为获得较高承载力,一般要求桩施工完成后要间歇一定时间再检测承载力,称间歇期或恢复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规定:预制桩在砂土中不得少于7
天;
粘性土不得少于15
天;
对于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25
天。
1、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问题
(1)桩材质量问题
预应力管桩桩身砼强度设计为C60至C80
。虽然管桩通过离心法工艺和蒸高。但混凝土标准件试块,试压强度是否能真正代表预应力管桩的强度,尚存疑问。部分地区预应力管桩生产能力有限,往往是即压即用,今日生产,明日就运到工地压桩,缺乏养护期。因此,建议离心法工艺应通过试验桩段的试压结果进行比较,比混凝土标准件试块更真实。
(2)施工设备与桩型不匹配
管桩施工必须选择与桩型相匹配的施工设备。如果施工中设备选择不当,如小锤打大桩,由于击数增加,很容易造成桩头破损。应严格控制桩身顶压压控力和抱压压控力。
(3)
桩身断裂
硬土层中采用锤击桩易造成桩身断裂,是预应力管桩良好的桩端持力层,能够获得较高单桩承载力。如果桩身质量不太好或使用薄壁管桩,锤击法施工很容易造成桩身断裂。当地质报告中存在孤石,或硬土层下又有软土层,必须穿过此硬土层时,也可能造成桩身沉桩或打桩时出现桩断裂现象。
3、桩位偏差过大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桩的偏位,放线放桩之后,在锤打或压桩前还需再一次复测桩中心位。如果偏差过大,超过规范规定限值,设计变更加大承台,将影响进度并造成经济损失。产生桩位偏差过大原因主要有:
(1)
挤土效应
桩过密产生挤土效应密集群桩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挤土效应,后施工的桩很容易将先施工的桩挤偏位。一般采取经常复测桩位的方法来避免产生偏位。
(2)
场地土质问题
场地土质软,大静压机陷机超过400t的大静压机,对场地表层土的强度有一定要求,如果表层土软,未进行处理。静压机行走过程中容易发生陷机,可能将已施工的桩压偏位。为避免造成桩偏位,施工前应对场地表层土进行处理,一般采用拆房砖混凝土砌块经碾压处理即可,处理厚度不得少于50cm。
(3)土体位移的影响
基坑开挖水平位移过大基坑开挖,遇到饱和软粘土时,严禁边打(压)
桩边开挖或用挖土机挖土,最好用人工挖土,保持桩侧土的高差应少于1m,防止管桩被土的侧压力推斜,推裂或推断。如果基坑开挖采取放坡或柔性桩支护方式,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土体的位移必然带动坑内桩产生位移。
综上所述,在管桩的运用中,我们必须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注重细节,严格把关,这里只讨论部分问题,还有更多的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第四篇:混凝土施工论文 施工裂缝论文
混凝土施工论文施工裂缝论文
探索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与防治
【摘要】本文论述了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的多方面原因,结合工程现状,施工环境,提出应对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目的,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发生,确保混凝土施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使混凝土施工达到峻工验收时的优良工程。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施工裂缝;养护
引言
在各类项目施工中,某些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缝的形成和产生,各有不同,没有共性,有的裂缝属贯穿性裂缝,有的是不成片、分散性裂缝,其裂缝的大小、裂缝的深度,裂缝的间距、裂缝的位置分布,裂缝的长度、裂缝的数量(密度)都不一样。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形成,从而使裂缝的产生具有了不确定性和不规律性。特别是在初期施工中,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必将给混凝土的后续施工带来难题,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而且也影响正常使用,随着裂缝的深入和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和工程的安全性,这是施工方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好面对的问题。因此,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从裂缝形成的成因入手,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引起裂缝的原因,全面掌握应对裂缝和预防
裂缝产生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裂缝的发生,才能达到混凝土施工标准要求,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裂缝的成因分析
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很多,因素也较为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1 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促使其内温不断上升,从而引起表面拉应力。在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老混凝土的约束,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表面应力发生剧烈,就会出现裂缝。一般而言,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 时,每立方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 的热量,进而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度差引起混凝土裂缝,同时水泥浆中水分蒸发也会产生干缩裂缝。总而言之,温度应力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要严格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化,要从根本上来控制和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
1.2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配料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若水泥的产地不知名,交货验收不严格,工地贮藏受潮。砂石质量不符合要求,石、砂表面含泥量超标,粗细砂使用不合理,石料大
小没有严格把关,砂粒径控制不严,集料级配不良,结构不合理,都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因水泥存放受潮或过久后,质地不佳,都将降低混凝土强度,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砂的粒径越细,用水量用灰量增多,收缩增大,水灰比不稳定。砂石表面含泥量过多,粘结力下降,尤其是包裹型的泥土更为严重,泥遇水成浆,胶结在砂石表面,不易分离,容易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
1.3 混凝土搅拌和温度控制不严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控制不严,浇注不达标,振捣不及时、不到位、不均匀、不密实,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入模温度不符合工程要求,入料时段气温条件过高,浇注速度过快,都会引起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一是过快的浇筑,可引起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过大的热量,引起裂缝。二是入料时段气温偏高,特别热天中午浇注时,过高的气温更会加剧浇筑温度上升引起裂缝。三是搅拌超时,不仅会产生离析性,而且会摩损料石引起裂缝。四是气温过低(-2℃),施工时间选择不佳,混凝土表面将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如果这些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则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裂缝。五是环境气温相差过大,导致混凝土体内收缩过大,因早期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本身钢筋的约束,不能形成整体收缩,混凝土发生过大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裂缝。
1.4 混凝土养护和运输不规范引起的裂缝
运料过程中,如混凝土出现离析性。养护时若覆盖麻袋或草帘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人工洒水如果不及时、不均匀,养护期间时
干时湿,干湿不均,外干过早都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约束,外表面干缩变形,从而产生混凝土施工裂缝。
1.5 其它因素引起的裂缝
地基的不均匀沉陷,地基土质不均,支模不稳定,支架发生水平位移,模板变形,支模间距过大、松动、滑移等,都会产生位移,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过大的剪应力开裂,为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过早拆模也可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综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预防和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严把混凝土施工流程质量关和技术关,从严监管每一施工环节,客观分析施工条件和环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全方位采取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之目地,才能使混凝土施工裂缝得到控制。
2.1 支模控制裂缝措施
支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第一道程序,应该严格施工要求。为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发生,板最好选用钢模板支架,有利于散热,同时支模一定要稳定,确保不发生移动、位移和滑动等问题,要充分考虑相邻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性,尽可能的减少相邻结构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不宜太长,避免相互的约束性。
2.2 集料控制裂缝措施
砂石、水泥都是混凝土的原材料,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会直接
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需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原材料应选用当地材质优良,产地知名的水泥和集料,严格控制砂的粒径(中、粗、细砂),并根据不同工程要求,按规范规定合理采用,同时要从严监控砂石的含泥量,确保砂石料质量检验满足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以达到预防因集料不合格,而引起混凝土的施工裂缝。
2.3 入料、搅拌、运料控制裂缝措施
进料的配合比、水灰比能否满足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也同样影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因此,进料前对砂石、水泥做到抽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同时,要严格把握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规范规定2min),常规施工搅拌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否则会使碎石摩损,破坏材料的结构,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运料地点和时间要规范选定,运料与等待的时间一般在15min~20min 左右即可。
2.4 放料、振捣控制裂缝措施
入料时应首先优选入料环境和气温,最好是白天气温在25℃,夜间气温在16℃为宜,温差不宜过大。放料时一定要做到均匀出料、放料,浇筑的速度可根据结构部位因情况而定,工浇筑速度36m3/ h ,厚度为30cm ,较为合理,振捣一定要密实、匀到位。
2.5 温度控制裂缝的措施
温度应力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最直接的原因,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就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要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温
度应力要求,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将入模温度控制在30℃~ 36℃之内,混凝土内温控制在50℃内。二是热天浇筑混凝土时要减少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充分利用浇筑层面散热,气温下降时注意表面保湿。三是采用冷水冷却碎石(卵石),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之目的。四是可在混凝土的骨料中加塑化剂等,以改善水泥用量。五是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可采用边浇筑,边降温的方法,即在浇注混凝土的同时,在钢模上喷冷水降温,以防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而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其次,施工的时段及环境也应有相对的选择,施工时段最好采用早、晚施工,环境可根据当天的环境对应确定,同时应采用正确的合理的分块和分缝。
2.6 养护预防裂缝措施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一定要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使水泥充分水化,以获得较好质量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收浆后在表面应及时覆盖草帘(或麻袋、泡沫海棉)轻型材料,人工洒水养护,可以防止表面拉应力产生,使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对防裂有很好的效果,夏天水分蒸发太快,更应及时人工洒水,精心养护。
结语
要使混凝土施工不产生裂缝,就必须结合工程现状,施工环境,认真分析施工条件,严把材料质量关,规范支模、配料、运料、搅拌、振捣、拆模等施工环节,控制混凝土入料温度,按要求及时养护,进而达到
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之目的,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发生,确保混凝土施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使混凝土施工达到峻工验收时的优良工程。总之,通过预防措施,混凝土施工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红玉.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措施[J].中国建设息,2004 ,(24):1112113.[2]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止[J].现代农业,2006 ,(11):57258.[3] 李明柱,高铭悦.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J].科技资讯,2006 ,(9):89290.[4] 姬鸿云.低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5] 孔详勤.论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吉林水利,2004 ,(12):46247.
第五篇:浅谈混凝土施工裂缝论文
浅谈混凝土施工裂缝
摘要: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另包括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工程复合材料。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均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0.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是这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微裂缝,变形,收缩,原因,预防
目 录
第一章、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危害 第二章、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2收缩变化引起的裂缝 2.3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2.4冻胀引起的裂缝 2.5沉陷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第三章、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
3.1设计方面的主要控制措施
3.2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方面的主要控制措施 3.3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控制措施 第四章、混凝土施工裂缝补救措施 第五章、总结 参考文献
浅谈混凝土施工裂缝
第一章、混凝土结施工裂缝的危害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在各种条件变化和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的情况下,微观裂缝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细微裂缝如果不扩展或在一定范围内扩展的话,它 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是不会造成危害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对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的问题,使其达不到有害程度。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或是进一步温差和干缩的情况下,细微裂缝会开始开展并相互贯通,从而发展成较大裂缝,对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形成危害。常见危害有:
⑴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⑵引起钢筋锈蚀,使保护层崩落;
⑶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⑷降低结构刚度,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
⑸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⑹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⑺裂缝大的可能使结构或构件彻底报废、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费、延迟工期以及较大 的经济损失。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多种混和材料,从力学的角度讲其微观结构相组成之间主要的结合力是范德华力。因此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然而影响混凝土内部应力产生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2.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士施工过程中,其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具体的温度变化由混凝土本身的水化反应以及外界气温变化影响为主要因素。而且主要体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2.2 收缩变化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碳化收缩。
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干缩(缩水收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干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膨胀(如掺膨胀剂的膨胀水泥混凝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碳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碳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2.3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
2.4 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
温度低于零度和混凝土吸水饱和是发生冻胀破坏的必要条件。当混凝土中骨料空隙多、吸水性强;骨料中含泥土等杂质过多;混凝土水灰比偏大、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力使混凝土早期受冻等,均可能导致混凝土冻胀裂缝。
2.5 沉陷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第三章、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
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很复杂,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因此控制混凝土裂缝也不只是某一环节的事,涉及包括设计、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过程中。因此需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加以努力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实现设计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3.1 设计方面的主要控制措施
①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当无法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
② 在结构设计中,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应该遵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内容;特别是对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例如混凝土设计规范上规定当混凝土保护层大于40mm时应设置Ø6@150的抗裂构造网片;按双向板配筋: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现浇楼板应按双向连续板计算配筋。为减少开裂,宜采用双面配筋,增加表面配筋量。楼板最小配筋率,且应采用细直径螺纹钢筋。例如在单向板满足受力情况下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双面配筋,可减小间距,加大配筋率,满足受力要求。
③ 增加楼板厚度:考虑到楼板双面配筋,并且楼板内暗敷电线管线较多,再加上楼面上30mm细石混凝土地坪常被取消等因素,现浇楼板厚度应为120mm。4.1.4 控制混凝土强度:多层、小高层住宅楼板预拌混凝土强度应≤C30,高层应≤C35。
④ 加强构造配筋:为克服墙角45°斜裂缝,应在墙角配置放射筋(特别在建筑物端部),长度大于1/3跨(不少于1.5~2.0m)。上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宜每隔1根设置1根通长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裂缝。除受力筋满足要求以外,分布筋间距应适当加密,间距150~200mm。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缩变形能力。当选用冷轧扭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⑤ 管线敷设:预埋电线管位置应设置在楼板上下两皮钢筋当中,严禁两根管线交错叠放,可采用接线盒方式。当楼板厚度较薄时,应在管线外侧增加钢丝网。
⑥ 重视对结构薄弱部位、易开裂部位的处理,例如深基础与浅基础结合处、高低跨处、高层与底层结合处以及不同结构形式结合处等。
⑦ 设计中处理好柔性和刚性的关系。结构中所有构件都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所受约 束越强,产生足够变形的余地就越小,就越容易开裂。所以,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结构中相连 构件的约束关系。不能一味的追求柔性或刚性,应灵活运用,达到柔性和刚性并重。
⑧ 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使用新型混凝土材料: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或用膨胀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膨胀剂依靠本身的化学反应或与水泥其他成分反应,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限制膨胀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以干缩、冷缩为主),打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效果。
抗裂纤维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或钢纤维),一方面使混凝土失水面积有所减少,水分迁移较为困难,从而使毛细管道收缩形成的张力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低弹性模量的聚丙烯纤维相对于塑性浆体成为了高弹性模量材料依靠纤维材料与水泥浆之间的界面吸附粘接力、机械齿合力等,增加了材料抵抗开裂的塑性抗拉强度。材料表面的开裂状况得以减轻,甚至消失。另外由于纤维以单位体积内较大数量均与分布于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遭受阻碍,消耗了能量,难以进一步发展。还有其纤维材料是惰性的,不会与混凝土中的其它材料发生反应。
⑨ 合理的留设施工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的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2 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方面的主要控制措施
① 严格原材料检验试验: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必须按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在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路况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连续性,减少施工冷缝。当混凝土浇捣中停歇时间过长时,应采取接浆处理等应急措施
② 合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盘考虑,多用骨料、少用粉料,以减少裂缝产生。坍落度应适当控制,不宜过大,多层和小高层小于140mm,高层宜小于180mm,尽可能较少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选用高等级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
③ 严格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混凝土掺合量的掺量比例应合理,以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最大用水量应<180㎏/m3。
3.3 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控制措施
① 制定详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施工工艺、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留设位置也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砼的受压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应选择当天气温较低时浇筑。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当低于周围环境温度)。
② 浇筑大方量混凝土前应事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并在经有关方面批准后实施。土施工方案中要明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浇筑方向、一次浇筑的方量、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以及处理办法等,避免形成冷缝和因新、旧混凝土未完全咬合而形成局部薄弱界面,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才送商品泵送混凝土,所以还要制定相关的泵送混凝,另外还必须进行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从已有施工经验的测温情况看,混凝土内部温升的高峰值一般在3.5d内产生,3d内温度可上升到或接近最大温升,内外温差值在20℃左右,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
③ 在施工过程根据规范合理的调整施工方案。例如调整水平钢筋配筋方案,将水平钢筋置于竖向钢筋外侧,有效减少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强了剪力墙表层混凝土的抗裂性。
④ 为消除商品混凝土的浅表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表面终凝前的收水时,进行两次或三次压实收光,对掺加活性掺和料的混凝土更应增加收光次数,严禁在表面撒纯水泥进行压实收光,以免收缩裂缝的产生
⑤ 严格养护: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根据当时室外气温,确定养护方案。冬、夏季节,应采取混凝土表面加盖草包、塑料薄膜等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12h内,必须进行浇水养护。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
⑥ 控制拆模时间:模板的周转配置,应考虑到规定的拆模时间,跨度大于2m,小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75%,当跨度大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100%,防止过早拆模引起的混凝土损伤。同时,模板支撑立杆下部与楼面接触部位应设楔子顶紧,防止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变形。
⑦ 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其强度未达到1.2N/mm2,施工人员不得在楼面操作及堆载材料
第四章、混凝土施工裂缝补救措施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4.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4.2 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4.3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4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4.5 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
4.6 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第六章、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影响建筑物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物的结构或构件常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各种裂缝出现,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 的。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 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全面系统的考虑。从裂缝 的分类入手,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对裂缝采取措施加以正确的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问题将会逐渐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耀台、詹树林《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5。[2] 陈丽苹《水泥与混凝土裂缝关系的探讨》[J],《福建建筑》,2003.1。
[3] 陈磊、陈太林《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J],《新材料新装饰》,2004.1。[4] 徐雷,赵伟,成胜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J].河南建材,2007.4.[5] 曾力军.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预防和处理[J].江西建材,2007.3.[6] 钟振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3.11.[7] 卫志华,卫思秀,王亚玲.混凝土裂缝级环氧树脂修补法探析[J].山西建筑,2004.1.[8] 张承杰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J] 山西建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