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合集五篇)

时间:2020-12-14 02: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

第一篇: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

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

自孩子出生起,养育和教育便成了贯穿父母一生的两件大事。其中,不少父母会感慨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苦恼和失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希望有所帮助!

1、延迟满足效应——适度忍耐能成大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群幼儿带进房间,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可以现在把糖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钟,那样可再得到一个棉花糖作奖励。最终约2/3的孩子放弃奖励,立即吃掉了糖果。十几年后,米歇尔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随访,发现当年忍耐力强的孩子成绩更好、注意力更集中、人际关系更好。

延迟满足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忍耐”,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克制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孩子可能会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平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社交中过于固执等。从生长发育中来看,19个月大的幼儿就能表现出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因此,从1岁半到八九岁,家长都应有意识地训练这一能力。米歇尔认为,有些孩子之所以自控能力强,秘诀在于“转移注意力”。家长要善于运用这一方法,比如孩子在餐桌前吵着要出去玩,父母可以给他讲个故事,转移注意力。平时可制定一些规矩,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把零用钱攒起来等,都是锻炼。

2、罗森塔尔效应——认可期望带来力量

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学校,随机抽出18名学生,却告诉校长:“他们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后,他又来到该校随访,发现这18个学生进步很大。再后来,这18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能量,让人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增强,变得更自信,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会尽力达到对方的积极期望。有的家长老觉得孩子难管,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这样的父母不妨先自我反思一下,是否在纠正孩子的言行时,总是不经意地带着数落的口吻,还总拿别人家孩子跟自家孩子比……这些言行都是在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聪明的家长说“正话”、办“正事”,希望孩子成为天才,就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少挑毛病多鼓励,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3、破窗理论——“护犊子”会助长无序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找来两辆汽车,一辆停在高端社区,另一辆停在贫民窟。他先把后者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前者放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前者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几个小时后就不见了。心理学家凯琳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破窗户给人无序的感觉,在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这个理论说的正是环境的作用。如果父母生性懒散,孩子多数不会勤快;如果夫妻俩天天吵架,孩子很快便会变得性格暴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里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孩子所处的环境被“破窗”所影响。此外,现在很多家长过分“护犊子”,容不得别人说自家孩子一个“不”字,对孩子也不好。孩子做错事,家长不能包庇,要弄清事实,让孩子勇于承担后果。让孩子接受教训,就是在他们的“车窗”破了一个小洞时,及时换上一块完整的玻璃。

4、超限效应——批评絮叨引来逆反

大文豪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等牧师结束演讲时,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的批评絮絮叨叨,孩子听得“头都要炸了”。还有的父母会就同一件事再三批评,孩子就从内疚不安变成不耐烦、反感,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不能超过限度。如果孩子重复犯错,家长的批评不应简单重复,可以换个角度和说法,孩子才不会觉得犯了错被“揪住不放”。对非原则性的.小错,家长不妨给孩子留点面子,点到为止,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5、手表定律——教育理念必须统一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岩石上,被猴王捡到了。后来,猴王又拥有了一块手表,却也带来了麻烦:两块表的时间不一样,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一段时间后,猴子们造反,把猴王推下了宝座。这就是“手表定律”的来历: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更多的手表却让人失去判断力。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夫妻持政,子无适从。”意思是,父母教育子女若各持各的观点,孩子就不知听谁的,将无所适从,身心都陷于矛盾中。父母双方首先要统一意见,然后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准则。例如,妈妈教育孩子时,爸爸如果总是加以诋毁,对孩子说“别听你妈妈的,她不懂”,孩子就会对妈妈的教导不以为然。如果长辈参与带孩子,年轻父母应在尊重的前提下与长辈沟通好,尽量让教育理念和行为相一致。

6、甘地夫人法则——困难面前实话实说

有一次,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的大儿子拉吉夫要做手术。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但甘地夫人阻止了医生,平静地告诉12岁的儿子:“可爱的小拉吉夫,手术后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所以你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甘地夫人认为,挫折的到来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是父母时刻呵护就能避免。要让孩子知道和慢慢体会,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长。

孩子需要关爱,但太多的爱与关注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软化”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是从吃药、打针开始的。看着孩子恐惧的表情,不妨抱紧他并坦诚相告。让孩子直面挫折和困难,端正面对失败、痛苦的态度,孩子才能学会自控,培养健全人格,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第二篇:家庭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叶长虹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 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 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 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 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 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儿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 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 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接受的案例中高

二、高三学生中均出现过父 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 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 要求孩子绝对不应该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尽管有时会犯。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 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 重他。不伤害他,在不伤他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他讲某些他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 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及时鼓励、开导 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他向我倾诉烦恼的原因,然后总有一句话: “你 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爸爸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 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 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 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 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

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 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 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 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 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 手中的一件物品,他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他,不能与之 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学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 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 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 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 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

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 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学习营销的心得和体会 学习营销的心得和体会 营销
叶长虹 当今社会是需要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适应社会,从而在这个社会生存...依我所鉴,《现代市场营销学》即是产品从被研发到进入市场,然后进行销售,再到消费者 手中的过程的学科。而市场营销的根本是你对产品熟知后转向市场,销售产品。那么未来我 们将成为药品销售人员,必须掌握这本学科,才有基础更好的在营销界中发展。市场营销的双重目标是通过承诺卓越的价值来吸引新顾客,并通过提供给顾客满意来留住现 有顾客。人际交往一词..简单说,人际交往就是指对上增加他的利益,对下不损害他的利益。人际交往如此,管理如此,营销更是如此。因为没有人傻到去拒绝给自己带来好处和利益的 人或物。营销最通俗的讲,就是在可盈利的范围内,不断增加顾客的利益,提高其满意度。详 细了解顾客的需要,欲望和需求是规划营销战略的重要步骤。许多销售商过多关注他们所提 供的产品,而忽略了由这些产品所产生的利益,
,这是相当错误的。他们把自己看做是在销售 产品,而不是在提供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解决办法。钻头制造商或许认为顾客需要的是钻头,但是顾客真正需要的是钻出的洞。他们不清楚产品只是解决消费者问题的一个工具。当出现 一种能更好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者价格更便宜的新产品时,这些销售商便会陷入困境。顾客价 值是指顾客从拥有和使用某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之差。在搞任 何活动或要求别人配合你工作之前,先考虑一个问题。别人在参加你所举办的活动或配合你 工作的过程中能获得什么价值,得到哪些实惠以及他们为参加你所举办的这些活动或者配合 你工作,所要付出的东西。例如时间,精力,金钱或者其他的东西。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尽最 大可能地去提供和挖掘你所举办的活动与工作的潜在价值和实惠,以确保他们从这些活动或 工作中得到的实惠大于他们为这些工作所付出的成本。时间的,金钱的,精力的或其他的东 西。通过书本我还明白了,就是做时间的主人,做好目标管理。做事最忌无目标,凭感觉走,设 定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增加动力,明确工作生活的方向,对目标的实现要设有一定期 限,不能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以致目标被无限期地搁置。做好科学的时间管理。在营 销工作中做好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必须珍惜时间,讲究效率。那么以上便是我的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心得。

《公共关系学》学习心得 公共关系学》
叶长虹 由于工作的需要捧起了《公共关系学》一书小心研读,以前还不怎么了解公共关系,以为就 是拉关系,吃喝玩乐,送礼什么的。其实不然,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是公对公的关系,它谋求的是组织的利益,通过大众传媒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并且本着互惠 互利的原则,也为公众谋求利益。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是我明白公共关系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指企业为搞好与公众的关系而采用的策略和技术。但公共关系与广告、人员推

销等是有区别的:后者是直接的促销手段,而前者的直接目的是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公众舆论。这是一种间接的促销手段。51-论文-网-欢迎您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如何运用 这些规律去协调关系、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广结良缘、促进事业成功的科学。它具有综合 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新闻学、广告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 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在总结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自

第三篇:家庭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家庭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作为一名家长学校的教师,通过学习,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曾经的很多想法都发生了改变,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这正是我们每位教师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就一定好。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许多学生会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厌学、逆反的行为,甚至辍学。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家长的错误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经常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人生奋斗目标,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如只重视 “重视分数”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者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愁眉苦脸。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B、“顺其自然”型。这是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农活,养家糊口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顺其自然。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三、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

如何才能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力量存在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能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果地帮助孩子成长。有的家长眼中只有“分数”,考了高分的孩子,就是完美,优秀的孩子,其他品德方面教育就不再重视。许多学生非常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快,于是家长便断言“孩子笨”。这种态度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自卑以至放弃努力,折回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对待成绩的方式上,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求全责备,这些都会对学生教育起不良的作用。

家访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及其教育情况而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延伸手段。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报忧不报喜”的家访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罗列孩子的错误,意在指责家长的失职上,这样,就会让家长产生一种不愉快甚至抵触的心理,损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会使家长情绪低落、态度冷漠,出现不配合老师的情况,这样就达不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学会尊重家长。因此,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要对家长以礼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注意不要有伤害家长的言行,更不要有训斥家长的举动,这样才会使家长相信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才会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联系家长,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以利于共同育人。

四、尊重喜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唱歌、跳舞,弹琴等这是好事,可以培养孩子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喜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应处处反对,抵制。

五、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们经常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把他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有时也让孩子参加大人的一些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以上是我在学习家庭教育理论中的一些粗浅的见解,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孩子还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和个性,比如有畏难心理、比较固执、自理能力还较差等等,在孩子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努力,逐步加以克服。

第四篇:9家庭教育应慎用“尺子理论”

家庭教育手稿

家庭教育应慎用“尺子理论”

高考,作为每个学子准备跨越的栏杆,也是衡量孩子成绩的尺子。教师和父母都拿着这杆尺子去衡量每个孩子,扼杀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北京农民,自己潜心研究出了机器人。据他所述,小时候上课不专心,没读什么书,但从小一直喜欢研究,而他都是通过实践摸索的。由于他小时候成绩并不好,所以老师和父母都没有看好,以至于没有好的理论功底,使他吃了不少苦。这就是“尺子理论”的滥用扼杀人才的典型例子。他的机器人虽然有语言应对功能,根据指令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是,从当前的科学技术来看,世界上比这先进的机器人已经很多,他的机器人只能说是低级的。

由于他是一个农民,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所以中央电视台专门播放了采访他的节目。《广州日报》、《东南商报》等报纸相继刊登了他的事迹。《东南商报》的标题是:“一个农民和他的27个‘机器娃’——乡村文盲工程师在20年里造出27个机器人,其中一个被中科院买走”。他说:“有一次在废品收购站里找到一个洋垃圾,样子像是充电电池,他不懂英文,直接通了电流,结果发生了大爆炸,炸伤了他的手和脸,血肉模糊,连他的妻子都认不出来。”

事后,他才知道那是一枚雷管,一通电不爆炸才怪呢!

我想,如果他的父母、老师不以“尺子理论”来衡量他,能够从小就认识他的特质,像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而且他的研究成果不会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肯定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了。

荀况的《劝学》中提出:“木直中绳,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他认为不同的木材,木质虽然不同,但都是有用之才,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利用,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人亦如此,虽然不同的人资质不同,但并不代表愚蠢或聪明的两个极端。木“中规”得好,则成材;反之,则不能成材。人亦如此,只要“中规”得法,就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反之,就只能成为无用之材。

家庭教育手稿

不同的木质有不同的“中规”方法,不同特质的人,需要用不同的培育方法,决不能用一把尺子去简单地衡量。

但是,盲目地运用尺子理论,使许多父母和教师忘记了人的区别,一味地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把人用两分法去归类,要么聪明,要么笨。结果许多孩子的特长刚处于萌芽状态,未能被家长、老师及时发现,用简单的尺子理论去“中规”,使孩子的特质逐渐消失甚至扼杀。

红木虽贵,但其他木材亦有用处。人虽有别,但是都有用。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不能千遍一律。

科学证明绝大多数人的智力相近,但并不是一样,各人的特质还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用同一把尺子可以衡量的。应试教育恰恰犯了这个错误。

不同的人才应该用不同的衡器去衡量,相互之间的比较还需要有一个中间计量单位,如化学中的“当量”浓度一样。用“当量”来衡量,不同化合物的浓度才能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是相近的。社会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需求,造物主满足了人类需要,而人类偏偏没有把握好,恰恰要向千遍一律的方向上走。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只有9岁,他从小很喜欢说话,无话找话,而且非常热心,乐于助人,有时难免说得人烦。但是,他所具有的这一特质并没有被父母和老师所认识。老师认为爱说空话,爱管闲事,平时注意力不集中。当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但千万不能抹杀一种特质而人为地去培育另一种特质。

像他这样具有爱说话、爱管“闲”事的特质,作为父母、老师应该正确引导,不能一棒给予封杀。从“尺子理论”来说,一些不懂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没用”的孩子,尤其从他的考试成绩,更会下这个结论。他在小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语文只考84分,数学83分,英语73分,这种成绩不算好。

但是,家长和老师看到的就是他的文化成绩,没有看到他的特质,而且认为他的特质是烦人的、讨厌的。以至于一次家长会上,当着10多位家长的面,向他的母亲说:“你的孩子是最没用的”!

家庭教育手稿

她的母亲听了非常气愤,回家就对孩子一顿臭骂,并且非要按老师的尺子理论来打造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亲子冲突。

老师在评语中写道:“从你的每次作业中,我可以感知到你的父母为了你的学习非常操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是你要知道,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的内因。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你长大后能否成材,就是看你现在是否能认真地读书。如果你不肯用心,老师、家长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希望你在学习上能够多开动自己的脑筋,勤动手,努力赶超吧。”

这份评语确实寄托了老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家长的期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充分说明了老师中“尺子理论”的毒太深了,三年级的孩子怎么知道内因和外因,更不知道两者的内在关系。他的习惯和学习不就是靠老师、家长来指引的吗?怎么说老师和家长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呢?

暑假时,他住在我家近两个月,我看到他的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很伤心,难道这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职责。

在我家的近两个月间,我的感觉是他很热心,很聪明,有很强的记忆力。但他也有缺点,学习不是很专心。其实,这是许多孩子都有的缺点,只是程度不同而异。这是孩子的责任吗?难道不是要教书育人的家长和老师来努力吗?

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浙江农民,从十几岁就开始研究飞机,决心要把自己做的飞机飞上天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试飞了100多次,终于使简陋的自制飞机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上。

或许,绝大多数人为这个农民喝彩。但是,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也许是一个悲剧。像把雷管当作充电电池的那位仁兄一样,如果他能得到应该得到的教育,使他有前沿的理论知识,不再去研究那些已经非常成熟,对于社会已毫无意义的项目,而把精力放在科学的前沿研究上,那么必将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或许人们会说,他已经够伟大了,一个农民能够自己研究出飞机来。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社会和人类来说,除了一种精神鼓励外,这样的研究成果又有 3 家庭教育手稿

何意义呢?

我想,他从小肯定不是个乖孩子,读书肯定也不好,如果读书成绩好的话,肯定不会是农民了。他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也是这么说的,由于读书成绩不好,老师和家长都看不起他,很早就休学了。

但事实证明,他具有非常优秀的特质,他的童年所具有的特质并不比爱因斯坦、爱迪生差。如果爱因斯坦没有受到他叔父的良好教育和引导,爱迪生没有他母亲的教育,他们两个或许还不如浙江造飞机的农民。爱因斯坦小的时候,他的叔叔雅格布就惊异地发现爱因斯坦浓烈的热爱自然、探究事物规律的兴趣。雅格布总是竭尽心力对爱因斯坦加以诱导和培养,正是他替爱因斯坦打开了科学的伟大殿堂之门。

这个农民或许就是一个像爱迪生式的人才,就是因为尺子理论,把他埋没了。爱迪生8岁半时上小学一年级,由于他是一个弱听力的学生,再加上对学校呆板的课程设置,枯燥无味的讲解,使他难以接受学校的教育,感到非常无聊。他在上课是从来不好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要么在下面走动,要么跑到外面去,对老师的讲课完全不在意。他的老师为此非常恼火,尖酸刻薄地说他是“笨蛋”、“低能儿”。还向他的母亲诉说如何的蠢、如何的低能,最后还被告知他是一位不再受学校欢迎的学生。

然而,爱迪生的母亲没有为自己的儿子感到屈辱,作为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经验老师的母亲,坚信小爱迪生非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是一位比同龄人更加聪明的孩子,毅然地挑起了家庭救教育的重任。小爱迪生也只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在家里接受自己母亲的教育。成功后爱迪生曾经回忆说:“当老师叫我笨蛋时,母亲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从那时起,我决定要为她争脸,不辜负她的盼望。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母亲的慧眼和敢于与老师偏见抗争的勇气,世界上就会少一位如此伟大的发明家。可见,爱迪生的母亲慎用了“尺子理论”,她并没有像一般家长一样,简单地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自己的儿子。

我想,中国有多少个这样具备特质的孩子,因为“尺子理论”运用不当,得不到家长、学校的认可,最后被扼杀在智慧萌芽时期。

家庭教育手稿

我还有个亲戚,小时候有许多大人们说他顽皮,不讨人喜欢。他具有很强的探究心理,什么玩具拿在手里,玩了一会儿,都要砸开来看过究竟。而且到客人家里去经常要“恶作剧”,一会儿用“热得快”把沙发烧了个洞,一会儿把拉断的电灯开关拉线扔入酒坛中,有次还被电触了一下。但他并没有畏惧,对新生事物始终具有极强的兴趣,总想探个究竟。

可长在农村里,父母及老师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每个大人都认为他太顽皮了,千方百计要扼制这些行为。而不是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去强化他的这些特质,结果使他的这些特质逐渐地被埋没了。

在小学时,老师认为他顽皮,歧视他,打骂他,师生之间产生了对立情绪。而事实上,他的数学成绩很好,都在近100分之间,语文也在80分以上,但英语只有60分左右。应该说,家长和老师下点劲,是有潜力的。而且篮球打得很好,大概在班里是排在第二位,也很关于结交朋友。这些足以说明他有许多特长。然后,这些优势谁都没有发现,都是因为顽皮的假象,使家长和老师忽视了他的特质和优势。这也是“尺子理论”运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尺子理论”的不当运用,培养了中国大批的中等人才,但是也扼杀了不少冒尖人才。这一理论既排斥冒尖人才,也排斥“落后”学生,注重分数的教育理念使一个个孩子逐渐成为庸人。

本来中国可以有更多的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然而用一杆尺子,把家长和老师都吸引到了这杆尺子上,以尺子为标杆来培养孩子。把具有其他方面特质的孩子拼命往往这杆尺子上拉,对不符合尺子的所谓“落后”孩子更是如此。凡是不符合尺子的孩子,基本上都被认为是坏孩子,这种机械式的运用“尺子理论”扼杀了中国大量的人才。

所以,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中,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尺子只能是一个参考。中国有句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子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我们更没有必要用绝对的方法用尺子去衡量孩子们的好坏。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质,用正确的方法以去引导教育他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与人家不一样,特别是当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就认为是笨蛋、无用之才,而鄙视、嘲笑他。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有自 5 家庭教育手稿

己的特质!”

记得有一次在路上走,看见一个外婆在教外甥数数,那个外甥大概只有两岁左右,外婆要孩子算3+1是多少,那个孩子算不出来,外婆拼命地说:“真笨、笨蛋”。在她眼里,会算算术就是聪明人,这正是“尺子理论”所中的毒。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千万不要放弃,不能灰心,看他是不是贪玩、调皮,有没有其他特质。如果有其他特质,那么读书对他而言只是小事一桩,只要教育方法稍作改变,把成绩提到中等以上绝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同时,也要引导特质的发展,使孩子在这方面更具有发展空间。

第五篇:家长课堂:盘点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

家长课堂:盘点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

一、美国家长[微博]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而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多于鼓励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既培养能力、兴趣,又注重树立自信心。

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依靠父母。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负,家长认为很多事隋或活动危险等,都不让孩子参与。

二、美国家长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而中国家长是说教多于引导

美国家长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实践甚至是碰壁后,自己取得经验和教训、得出结论。常对孩子说:“你自己决定吧。”“你去试试吧。”“我觉得„„可能会好些吧?”“我的建议是„„”等等。

中国家长则喜欢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以求孩子少走弯路。常对孩子说:“你还小,要听大人的话。”“你不懂,按我说的做没错。”“我告诉你„„你怎么不听呢?”“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我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等等。

三、美国家长对孩子要求全面发展;中国家长常常以学习好代替一切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且家长还充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要求孩子每周做2次义工。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美国家长却不做要求,全凭孩子自愿。

中国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所有家务父母包揽,更谈不上让孩子做义工了。如没有加分评优,连班干部也不愿意让孩子担任。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却从不放松,甚至是强迫,周末全天候陪同。

四、美国家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家长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美国家长对孩子说: “你是最棒的。但我知道,你还能做得更好,我了解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差远了。”“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行。”

中国家长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看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这些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极大地打击和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五、美国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中国家长则让孩子少管“闲事”

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负责。”“你有责任尽你所能帮助弱者。”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首先做个遵纪守法的人。让孩子明白:人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然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

中国家长对孩子说:“你少管闲事!„别人都不管,你也别管。”“只要学习好,其他事你就别操心了。”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公然过马路闯红灯、不走人行道,并对孩子说“管他红灯绿灯,没车你就过。”还有家长带孩子买盗版光盘。

六、美国家长不让幼儿学外语;中国家长逼幼儿学外语

据了解,美国家长一般不愿教小孩子说外语,他们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学第二种语言是不可思议的。英语是美国幼儿园里的官方语言,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也都用英语来进行。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幼儿园并不反对孩子回到家里说母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只教英语,而且从字母开始。美国人认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个过程,幼儿的发音器官不够成熟,发音尚处于较幼稚、未定型阶段。虽然他们模仿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但女口果学的是纯正的外语还好,如果走了样,将来改都不好改,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外语学习。因此,美国儿童一般都是从十多岁起才正式开始学习外语。美国家长对孩子没有中国人那种“望子成龙”的思想,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孩子陕乐、健康地成长,学外语的事情可以慢慢进行。

中国家长一向重视“童子功”,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切都想“从娃娃抓起”,学外语当然不例外。

下载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的六大经典理论(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六大误区(推荐阅读)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六大误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什么重要的,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存......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一定要避免的六大误区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一定要避免的六大误区 6岁至18岁是人生黄金时期,是幸福人生的奠基阶段,育人无疑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是复杂的,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需求,采用适......

    社会科学期刊中的家庭教育理论文章摘编

    社会科学期刊中的家庭教育理论文章摘编 谈中美家长参与教育的差异家长参与教育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教育工作更加责任化,社会及家长对教育的过程担起积极的监督作用;另方面,......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共五则范文)

    浅谈陈鹤琴的“活教育”观 郑人学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

    少儿英语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 贺义辉

    少儿英语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 贺义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 四川 泸州 646005)摘 要 本文探讨了少儿英语家庭教育理论,分析了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优势和特......

    家庭教育

    故事题目:《 一起做个“好家长” 》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联系电话: 子女所在学校:祁庄小学 一起做个“好家长”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人人都宠得......

    家庭教育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人的第一个楷模,家长的言行常常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再现。家庭环境的恶劣,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

    用心去与孩子交流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关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