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方式研讨论文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根据时代的需求,逐步走上了综合经营的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可供选择的综合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原本相对独立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界线愈加显得模糊,独立经营的成本不断攀高,市场风险加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困扰,也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朝着综合经营模式的轨道上发展,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加紧推进综合经营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见一斑:其一是综合经营可以使得银行效益得到显著增长,其二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有利于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稳步提升,其三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可以保证银行现有业务的增长以及潜在银行业务的扩张,其四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有利于当前银行业综合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过程中的业务合作还处于比较低级的层面。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已处于综合经营初级接阶段的商业银行依旧被禁锢在分业经营的框架内,许多商业银行视野停留在比较短期和狭隘的阶段,因此容易产生利益冲突,难以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形式对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体系不健全。在综合经营模式流行于商业银行行列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风险的综合管理。在综合经营的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隐蔽性更强,与传统经营模式下简单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区别很大,需要更加专业的风险管理手段,此外,在综合经营的过程中还会伴有其他特殊风险的出现,如利益冲突风险、综合交易风险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手段上并未实现与市场经营风险的变化保持一致,风险管理的革新不及时、不全面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完备地防御新风险的威胁。伴随着综合经营模式下风险的多元化和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新理念,监管手段和制度需要得到适应市场变化的重新调整,以更好地为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发展提供保障。
3、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人才匮乏。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业务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人才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其拥有金融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对其综合业务的知识有所掌握,并需要充足的金融从业经验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对人才的培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诸多现有的从业人员综合专业知识水平还较低,难以承受发展迅速的金融综合业务。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对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其综合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选择
我国银行业相对国外银行业来说具备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但是各类银行业发展并不是很均衡,且具体的综合经营的程度以及已经具备的能力都各有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银行本身所具备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综合经营模式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纯粹型金融控股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均采取了事业型控股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即作为母体的商业银行需要在经营本体公司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参与处理其他一些相关的金融业务活动的经营,比如证劵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基金业务等,实现以银行业务为主体,积极参与其他金融业务的综合经营模式。由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的分业经营模式的根深蒂固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缓慢地进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事业型控股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属于浅层次的综合业务经营模式,在整个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扮演这过渡性模式的角色。但是随着金融系统改革的收入,商业银行业风险的增大,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从长期看来需要往纯粹型金融控股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发展,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走入更深层次的合作,当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从其经济水平以及公司的治理能力来看也基本具备了这个实力。
2、业务合作综合经营模式。对于我国的区域性地商业银行,从其资金规模等角度来看不具备大型商业银行步入纯粹型金融控股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特征和条件,但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对区域性客户的银行、金融的需求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可以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从而形成其金融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长期以来我国区域性银行由于受到了分业经营的影响,综合经营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区域性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重新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同区域的金融机构进行新型业务的合作,从业务合作型的综合经营模式逐步过渡到更深入的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对策分析
1、构筑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期战略联盟。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需要通过共同的协商,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客户基础以此来构筑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经营能力,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从表象的业务外的合作过渡到更深层次的综合经营模式。
2、不断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商业银行需要对其客户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和动态的产品使用跟踪性服务,根据市场的不同特征细化市场,对不同的市场开发出不同的产品,同时需要研究探讨其他同行商业银行的竞争,避免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不断地根据市场的供求调整创新金融产品。
3、提高风险管理及监管水平。商业银行需要多原有的风险与新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和预测,同时加强对银行综合业务处理方面的监管,将潜在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并对其监管机制进行全方位的革新,以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大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人才的培养。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对人才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金融人才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从高校中选拨一部分金融方面的人才进行“高校———商业银行———高校———商业银行”的交互性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对在职员工进行间断性的培训;同时还需要从国际金融人才市场上挖掘一部分人才等。
5、建立完整可靠的信息技术平台。高技术含量、稳定可靠的先进信息技术平台,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模式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有效载体。当前,商业银行依旧以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下的的信息系统应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经营模式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满足综合经营的多元化业务要求。因此,及时有效地按照综合经营模式的开展实时地更新升级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起与综合经营模式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使得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和复杂化的风险控制得到有效的管理,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篇:商业银行论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课程论文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论文
所属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学
班级金融1002班
学号201074250210
姓名 米璟
题目:完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本在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商业银行内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除了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和目标,从四个方面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稳健经营;牵制原则;风险管理
引言: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金融秩序已有很大的好转,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完全走上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之路。在目前转轨过程中竞争日益激烈,少数国有商业银行仍有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贷款利息虚收、虚盈、实缴企业风险转嫁给银行,成为金融风险经营亏损、利润下降甚至违规违法经营、高风险经营的趋向。在这种状况下原本已有不少漏洞的银行内控制度几乎失去效能。面对扩大金融开放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课题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内容
1.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乏而造成的。必须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目前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还有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风险内控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完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风险内控体系是系统全面金融防范的有效手段,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加强。
1.2目前我国金融风险
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定资产仍然较高,也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二决策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各责任追究制度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造成了经营中的风险和损失;三是操作风险,近几年来银行会计、储蓄、出纳等业务岗位由于客观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和损失;四是道德风险,目前由于内部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案件呈现出了高发势头。上述几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陷而造成的,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1.3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包括内控建设在体制改革并未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传统的经营意识和行为方式,还有较大的惯性,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冒险违规经营视风险为羁绊的想法和做法依然存在;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都需要成本,所以在宏观考虑其适当的度,要兼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内控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时,容易被以强调业务发展为名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三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结构陈旧,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由于内部控制环境、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仍存在错误或片面认识。
2.1在控制环境方面仍存在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偏差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充分,重发展、轻管理,忽视内控管理,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造成了思想上的阻力。
2.2内部控制的监督尚有不足
如产权制度改革仍然滞后,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离,更缺乏对董事会、经理层有效、公开的监督、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强有力的利益制衡机制,在内部稽核体制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状况。稽核机构独立性不充分,对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掌握一定决策权的管理人员)存在着控制盲点。
2.3在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缺陷
各控制系统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现象,未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全面控制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影响了控制。由于动态控制比较薄弱。
2.4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方面存在疏漏
表现在制度执行上,岗位自我约束机制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有些创新业务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就盲目运作。缺乏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互相监督制度执行上也存在脱节情况,这些都增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和目标
3.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坚持全面原则、审慎原则、有效性原则及独立原则。
全面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必须渗透到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必须囊括所有业务过程、所有操作环节和所有的管理活动。
审慎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有效性原则要求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内部控制不能有例外,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这是保证商业银行“以制度立行”的根本。
独立原则要求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必须独立于其所控制的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活动,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之一。
3.2确立科学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兼顾安全和效益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安全与效益是矛盾统一的。安全是收益的前提,没有安全目标,收益目标就无从谈起。收益目标是安全目标的归宿,安全目标是为收益目标服务的。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即兼顾安全和效益,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4.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4.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
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要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4.2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步伐,在法人一级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4.3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三个方面的控制
4.3.1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
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4.3.2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监控的重点,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定期认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建立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预警并及时向经营部门反馈。
4.3.3会计系统控制
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会计监督。如建行湖北省分行正在投入使用的会计柜面综合系统从程序上对各会计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基层网点业务交易数据均可集中到省分行会计核算,上移至省分行基本上杜绝了“三假”现象;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对基层网点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和定期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抵制网点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建立柜员、综合员、会计主管三线监控体系。柜员只负责交易综合员负责复核和授权范围内大额交易审批。会计主管负责对综合柜员的监督、柜员空白凭证领用检查;四是加强重要单证、现金及重要物品的管理。
5.结论和建议
我国银行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银行管理经验,重构组织结构,改革考核激励机制,解决行长负责制度下总行及分支机构管理层所面临的经营指标与风险控制的利益冲突问题;加强信贷审批、风险监测和内部监察职能的独立性;加快建设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对分支机构的控制能力,从技术上杜绝超权限、超限额、逆程序等违规现象。只有建立起合理、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谈得上引进先进的风险衡量、控制、管理技术,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玲.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课题组.中外资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2005
第三篇:商业银行综合业务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
一、实验内容:
1、掌握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的内容及流程;
2、掌握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操作(个人储蓄业务、对公会计业务);
3、掌握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办理流程;
4、掌握商业银行业务员的职责。
二、实验目的: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课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采用以总行为数据中心的集中式数据网络系统方式,把银行日常业务处理的流程和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覆盖银行管理全方位的科学体系,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查询自如、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管理,实现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量化分析为主” 的管理机制。我这次实验所采用的实验平台是“深圳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我们对现代商业银行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任务,为我们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环境,促使我们关注最新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训练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习金融专业的我们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
三、实验意义
1、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将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充分理解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系统的联系。
2、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软件采用一个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环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开放性。为我们掌握金融业务的软件和硬件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实验环境。
3、让我们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中采用的大会计、综合柜员制的帐务管理方式。这个软件采用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允许我们扮演银行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特定角色(如会计、储蓄、出纳、信贷、报表管理、综合查询等),通过联机交易分工,体验到银行的实际业务环境,从信息化的高度全面把握银行的业务流程,达到现代化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高素质。核心会计即并账制,是将银行的会计核算过程从业务处理过程中提取出来,成为一个通用的会计核心,所有业务过程如储蓄、对公、代理业务等都围绕着一个会计核心来展开,将大会计系统转为总帐系统,将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面向综合柜员是通过在并账制的基础之上,对前台系统和综合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原有账务轧平方式的同时,逐步将柜面人员以面向账务为主改为面向业务为主的方式,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并有利于新业务的开展。
4、让我们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面向客户的管理体系。这个软件采用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采用面向管理、服务、产品、客户和数据的全新概念设计,提出面向客户信息的设计方法,以客户信息文件为基础,构造客户信息管理子系统,这样银行就可以综合掌握客户状况,以便提供全面的客户追踪和决策分析手段。如资信评估、风险评估等。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手段,如一卡通、一本通、企业理财、个人理财等。
四、实验步骤:
1、个人储蓄业务
储蓄柜员初始操作(登录个人储蓄系统→修改密码和学号并增加尾箱→用尾箱登录)→储蓄柜员日初操作(凭证领用→重要空白凭证出库→现金出库→凭证综合查询→重要空白凭证查
询)→储蓄日常业务操作之个人储蓄业务(开普通客户和一卡通客户→为普通客户和一卡通客户开活期储蓄账户并进行存取款、销户操作→开整存整取账户、部分提前支取→开定活两便账户并销户→开零存整取账户、存款并销户→开存本取息账户、取息并销户→开通知存款账户、支取部分款项并销户→普通支票账户开户、预开户、存款、取款、结清、销户→开教育储蓄账户、存款、销户→一卡通、凭证、新旧系统凭证替换、挂失、解挂、新旧凭证对照新增)→日常业务操作之特殊业务(表内记账→表外记账→信息维护→账户维护→交易维护)→储蓄日常业务之代理业务(代理合同新建→代理批量管理→逐笔代收→批量托收)→日终处理(尾箱轧帐→凭证上缴→空白凭证入库)→报表
2、对公会计业务
对公柜员初始操作(登录对公会计系统→修改密码和学号并增加尾箱→用尾箱登录)→对公日初处理(总行领用下发凭证→支行领用凭证以及凭证现金出库)→日常业务操作之对公存贷(新开客户号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定期存款账户→一般活期存款及临时存款→定期存款账户→贷款业务→汇票兑付)→日常业务操作之个人贷款(消费贷款→助学贷款)→日常业务操作之结算业务(辖内业务之现金通存管理→转账通存管理→现金通兑管理→转账通兑管理→同城业务之提出代付业务→提出代付退票→提出代收业务→提出代收退票→提入代付业务→提入代付退票→提入代收业务→提入代收退票→特约汇款业务之签发特约汇证→兑付特约汇款证→开出特约汇款证→记联行往帐→记联行来帐→特约汇款证汇差清算→取消特约汇款证清算)→特殊业务操作(通用记账→信息维护→内部账户维护→账户维护→交易维护→凭证管理→凭证管理→凭证挂失→支票管理)→对公日终处理(日终轧帐→凭证入库→现金入库→部门轧帐→报表打印)
五、实验体会: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课程让我们有机会学习银行内部的一般操作。因为尽管理论知识再深厚,也是不能与实践脱钩。我们绝对有必要在踏入社会之前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为自己打下一定的基础。初步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个人储蓄业务、对公会计业务的内容、流程及操作,有利于毕业后的我们以后能更加和谐的融入社会。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涵盖了银行体系各项日常业务操作,总体上能够符合我们实验需求并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但表述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还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该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涵盖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让我们能学以致用,在实验中消化业务,在业务中消化知识。大到业务,有业务说明,操作要求,流程说明等,小到要素,要素的输入格式,要素的具体要求等都有严格准确的说明。该系统还有强大的教学管理功能,在教学管理单元设置了操作简便的学生管理功能,安全可靠的成绩管理和综合评分体系,严谨准确的数据分析功能,实时有同步的实验管理功能以及全面的业务数据维护功能。
经过这个软件的操作、学习,我了解了银行业务运作的基本流程,掌握了前台、中台、后台的基本职能设置及分工协作,加深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的认识,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使我们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并且使理论结合实际,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战效果,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软件教程里还包含了银行关于客户经理的培训课程,我们知道了客户经理对银行的重要性,还有如果想成为出色的银行客户经理,就要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和系统的营销策略,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积极调动商业银行的各项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
此次的实验,让我们了解并体会到银行柜员的一些工作情况,基层工作相对比较枯燥,重复,还比较容易出现差错,但是如果是真心要从事这一方面工作,就要耐得住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所谓,事无巨细,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如果加之耐心、细心、持之以恒,这样每一天的工作、每一个的流程细节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才是真正地做好它,做懂它。我们在往后的工作中也应该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用实践来检验真知;同时,要时刻锻炼自己的细心、耐心和恒心,要认真负责,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仅是按业务流程来完成我们的课程作业,还应该学会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研究问题以解决问题。在课程学习中我努力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信贷业务管理,通过对行业信息、政策信息、银行贷款信息的分析,结合企业客户的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企业贷款或授信额度的分析,充分调动已学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储备,锻炼自己从事银行信贷管理的实际分析、管理、操作能力,强化风险收益意识,增强对银行业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通过这次实验课的学习,配合老师课上的讲解以及额外给我们补充的客户经理的培训知识,我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实在是获益匪浅。
第四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合规建设研讨管理论文发表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合规建设研讨
一、合规的意义
1、合规是快乐工作的需要。快乐工作是个人生活幸福、组织活力激发、工作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合规守法,才能问心无愧,才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才能“朝朝乐”。
2、合规是保护自己的需要。合规免责,违规受罚,这是银行业当前处理违规事件、实施问责的基本原则。要保护单位,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合规是每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3、合规是职业操守的需要。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合规是银行的经营底线,是任何一名银行员工的特质,是准入银行的首要条件。
4、合规是防止腐败的需要。银行业特有的稀缺性、垄断性特征,使其成为腐败的高发温床。员工合规、自律,是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的必然要求,是恪守职业操守、守住职业底线、防腐拒变的根本要求。
5、合规是风险控制的需要。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合规管理是对违规行为进行早期预警,防范、化解、控制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机制。[需要文章写作发表请Q:2368354987 ]只有主动合规,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6、合规是金融监管的需要。近年来,金融监管更加严格,银客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声誉风险进一步增加。为更好地应对监管、规避风险,银行合规经营、员工合规办理业务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有效的策略。
7、合规是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银行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驾驭风险的能力,而合规是有效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风险控制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违规原因分析
1、对“规”的认识不足。对“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认识不深,或犯自由主义、或抱从众心理。“只要不违法,违点规不要紧”、“别人违规与我有什么关系”、“大家都这样做,肯定不会错”,“领导让做的,不会出事”等错误思想在员工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使得有的员工是非不辨、对错不明,不知不觉中失去合规防线。
2、对“规”的认知不深。许多员工对于明令禁止的规章制度缺乏知晓,对于哪些动作能做,哪些动作不能做,不甚了之。在对于制度的理解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偏差,带有主观的个人因素。对于银行的规章制度和新的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知晓度,特别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对“违规”抱有侥幸。有的员工与客户“走得太近”,讲哥们义气、图虚荣、爱面子,放弃原则出卖集体利益走上犯罪;有的员工因交友不慎,在对方“温水煮青蛙”和“糖衣炮弹”中,不知不觉滑向违规深渊;有的员工以开拓业务为名,打擦边球、弯道超车,弄虚作假、搞数字业绩。这些现象大多是抱有侥幸心理造成的,有的员工认为违规一次没事,为客户行个“方便”没事,于客户,于己,于行里,都是有“益处”的。殊不知,违规的“益处”就是毒药,违规做来的业务就是饮鸩止渴,终究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4、制度执行力还需加强。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管理环节较多,交叉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局面;各级行内设机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一定的权责不够明确的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规定,十分繁琐,包罗万象,经过数次变迁,工作的边界经历过波动;当期由于复杂的内外履职环境,造成网点管理人员执行力遇到一定的阻碍。这些管理层面的缺陷造成一定的职责推诿和人浮于事的现象。久而久之,日常合规管理活动流于形式,合规制度执行力缺乏实质性的改进。
5、合规文化尚未形成。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还较为落后,特别是合规制度执行意识、学习意识等严重缺失,造成合规意识淡薄,合规规章制度只停留于文件层面,而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更没有形成文化氛围,很难突破当前“强迫合规”的被动局面。
三、合规文化建设基本对策
合规,不仅仅是一个强制性的、制度性的,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由内而外的银行文化,才能够从根本上生成风险防控的内在力量。
1、加强规章制度学习,提高“合规”认知。要守规,必先知规;要合规,必先学规。一是各级人员必须摆正心态,提高思想认识。要清楚让员工为什么要学习规章制度,其目的何在,这就要明确学习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明确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强化理解和执行意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交流与研讨活动,通过交流活动,加强全员对规章制度更为纵深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按合规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开展竞赛活动,营造规则制度学习氛围。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合规知识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员工学规章守制度的积极性。四是强化整改,深化认识。各级行要对照问题库中的相关问题,在整改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什么危害,该怎么根除等,进行纵横的思考,力求提高认识,制定应对的方案。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全行要逐渐养成按合规办事的习惯,从思想上重视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力求形成一套按制度办事的流程和规则,将合规建设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实现由“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的转变,由“形式合规”向“实质合规”的提升。
2、提高“合规”思想认识,增强合规定力。一方面,要反复教育员工,“违规”是诱发各类案件发生的第一罪魁祸首;“违规”害单位,害同事,害自己,害家庭;“违规”严重侵蚀银行经营成果的第一蛀虫;“违规”阻碍打造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进程等“违规”的各类风险和危害,从思想上提高员工认识,奠定“合规”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消除许多员工思想深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让他们认识到“合规”是每一位员工的基本义务;要倡导全员合规,人人自愿承担合规的共同责任,由“我”及“他”;要强化合规内容和合规文化传承,广泛宣讲,让员工都能够全面熟悉合规要求,自觉学合规、懂合规、守合规;要让员工明白,银行业务、流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即使保证了自已合规,但某一个环节出现违规有可能牵连到自已。从而让员工形成“我的合规我负责 他人合规我有责”的思想,努力形成“人人合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厘清管理职责,做到合规责任一对一。合规是一种责任,责任必须一对一才有效,才能落到实处。要借助完善管理机制之际,厘清各条线、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将合规责任的每一个环节对应到每位员工,实行责任与员工合二为一的合规管理办法。一是要厘清前后台责任。从根本上分清,哪些是前台合规责任,哪些是后台合规责任,必须做到无缝对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由哪个人负责,界定清楚,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要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不但要明确一笔业务各个环节的合规责任人,还要明确操作环节、检查环节责任人,以达到各环节分离制约和监督制衡的目的。三是要界定主责任人、主办人等责任环节。通过界定主责任人,可以强化各级领导的重视,增强领导影响员工自觉合规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合规责任明确。
另外,管理与合规职责界定明确之后,可以将相关内容发文明确,同时也可以挂网公布、挂墙公布等,通过形式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和透明化管理,提高员工思想重视程度,从而推动合规建设落到实处。
4、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合规落到实处。规章制度的执行必须建立“跟进、反馈”机制。一要建立跟进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的各环节都能政令畅通,确保各环节工作合乎规定。二要建立反馈机制,经常反馈合规执行情况,确保按流程、按规章办事不走样。三是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制度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四是要建立长效、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奖优罚劣,增强合规推动力。
另外,各级行要开展切实的“合规”自查自评工作。要按照制度标准,编制“合规”自查自评量表,将自查自评的内容由整个单位覆盖到每一个员工,建立自查自评的长效机制,自觉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自查自评活动。同时,要建立员工发言机制,力求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改进合规建设。
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仅是由上至下的要求、管理,也是由下而上的监督、纠错。各级行要加强民主管理,建立顺畅的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将外督和内查、上级检查和下级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合规”监查机制,是推进“合规”建设的制度保障。
5、构建合规文化,确保机制传承。“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要实现全行稳健经营,必须将合规文化根植于全员之心,用之于管理之道,化之为行为之规。一是坚持“内化于心”,培育“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意识。各级行可以建立合规教育园地,开展合规大讨论,讲授合规分析课等,通过现实和网络双重形式推进。从而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文化理念,使合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坚持“外践于行”,营造“全员合规”的合规文化氛围。银行管理人员是合规文化的首要执行者和监督者,要率先做合规文化建设的示范者;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和部门内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合规办事;在主观规范操作行为的同时,要加强以“督”治“为”,通过完善监督机制,防止乱“为”现象并加强合规文化行为的落实,将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由“形式合规”向“实质合规”的提升,使全员将合规实实在在地“外践于行”,培养先进科学的合规文化行为。三是坚持“固化于制”,建设“时时合规”的合规文化机制。要建立科学的业务操作机制,努力建立和完善合格的“规”。在识别、量化、评估、化解等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报告机制,及时化解或消除合规隐患;要建立严厉的违规问责机制,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要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要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通过上下监督检查、内外监督披露,提高合规管理透明度。
第五篇:商业银行内控论文
健全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浅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国外银行内控制度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健全银行业内控制度的对策。关键词:银行会计 内控制度 监管
银行会计是银行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基础,它贯穿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过程。随着我国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高度重视。要夯实银行经营活动安全运营,就必须加强银行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尤为重要的是内控制度的完善、健全,对内控机制的完善可以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内控制度。一 内控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1流程不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2相互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4)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采取总分行体制,目的是为了取得规模效益,便于管理。各分支行不具有法人资格,一旦出现业务风险都会由总行承担民事责任。但部分银行分支行之间存在着资金拆借、存贷款、证券交易等市场行为,说明了总行对其分支行缺乏有效约束,不利于内控的实施。10年底齐鲁银行卷入巨额伪造金融票证案,3人员素质、意识有缺陷。银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种新业务、新办法、新手段不断出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由于银行在快速发展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有些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10年底,山东齐鲁银行卷入巨额伪造金融票证案,引起了对中小银行内控的思考,事实上,早在2010年4月,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一提醒当时并没有引起当事银行和监管层的注意 4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1)忽视质量和效益,重点放在规模的扩张。看看齐鲁银行的扩张速度,截至2009年年末,齐鲁银行总资产617.35亿元,较年初增长28.06%,而各项存款余额546.55亿元,增长22.98%;各项贷款余额353.1亿元,增长25.41%。其资产规模和存贷款指标相当于1996年成立之初的20倍。2010年又是大跃进之年,全年存款增幅为100亿元,总资产达到810亿元,而2009年仅为660亿元,这不仅仅是齐鲁速度,而是所有城商行的追求。近年来商业银行基本是遵循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即资产和业务品种成倍增加,但质量和效益增长却跟不上脚步的粗放型经营。资产的规模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收益却趋于下降;负债的规模成倍增加,成本却上升更迅速。这使得负债与资产的比例失调,收益更加恶化。缺少风险评估的行为让银行的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其业务发展。(2)对贷款缺乏科学评估,对新业务新机构缺乏合理评估。授信业务的审查不够规范,贷款审查不够严密,容易出现对担保抵押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贷款用途审查不严格,甚至出现冒名贷款,贷后的管理也不够到位,风险意识不强,使得贷后评价工作开展不理想 二 健全内控制度的对策
1完善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银行业应注重宏观金融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根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保证董事会是全行最高权力机构,切实发挥董事会在银行发展方向、重大业务决策和宏观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在此基础上,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实行对总行法人负责的内部稽核制度,加强总行对稽核工作的垂直领导。
2加强岗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一是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坚持现金、有价单证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账务收支审批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呆账准备金的确认与销核相分离,账务处理与后续稽核相分离的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业务性质和合理负担的要求设置记账、复核、事后监督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相互制衡。严禁会计人员一人从事两个以上重要岗位的工作和越岗越权处理业务。二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独具特色,它较早设立了专职的内控管理部门。目前,总行、一级分行及二级分行三个层次均设立了内控合规部门,承担内部控制牵头、合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反洗钱管理和监督检查等职能。同时,在各级分行建立了内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部署本行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3健全银行内部责任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一方面要解决好银行内部审批程序和分段授权问题,防止分支机构权力过大,资产风险不易控制。另一方面狠抓内部岗位责任的落实。建立会计内部控制负责制,主管会计的副行长向行长负责,应定期检查会计工作;会计主管对主管行长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各项会计工作,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处理重要会计事项,定期抽查重要会计业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向主管行长汇报工作,但不参与具体事务;一般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负责,执行各项会计制度和操作规程,履行所承担职责;下级行对上级行负责,并接受总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4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银行业务的日益现代化,要求银行内控手段更加有效率、更加安全可靠。而我国银行业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管系统和电子网络系统,影响了内控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在银行电脑内部控制方面继续完善。为此,工商银行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搭建起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系统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实施数据治理工程,通过数据治理,提升了信息沟通效率,强化了信息质量控制措施,完善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机制,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
5加强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防范员工舞弊行为。交叉检查是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员工舞弊行为的一个基本措施,也是银行会计控制体系和业务分工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要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制和员工年假制等,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6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首先,改革银行用人制度。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等级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创造让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机制,让相应才能的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扬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优化人才配置,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水平的必备条件。其次,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如工资待遇、奖金制度、职位聘任、岗位责任制、成果评定与奖励等整套政策和办法,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从事银行工作,成为企业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管理创新骨干。第三,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员工再教育和再培训,促进员工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创新型和风险管理型人才。7,将内控评价纳入各级行长绩效考核,内控评价工作应包括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限制评价三部分,分别对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案件风险防范情况进行评价。工商银行十分重视内评制度,在全面评价,其会从整个内控系统中抽出几百名骨干人员,组成18个组,每个组负责评价两个分行。按照89个指标、500多个评价点,对36个分行逐一进行过程评价并打分,9%的评分权重不算大,但管理层高度重视,因而内控评价工作对推动各级行加强内控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郑璐《.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经济师,2009年第6期.[3]汪培新,张同信《.新形势下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初探》,金融纵横,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