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
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我区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着力打好基础,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在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0 2020 年,全面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 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体现城市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全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
到 综合防治更加有效。到 0 2020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健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立足区情,先行先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改革成效;对指明方向,需要探索的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探索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实行“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4.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着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 合,不断健全长效、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改革运行新机制。
二、实施范围
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1.责 完善分级诊疗病种管理。完善区级医院负责 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 50+N种普通病的诊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在落实省、市、区、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 构 0 500 种疾病诊治的同时,市、区、镇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 增 5 5 个及以上分级诊疗病种。所有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 50%。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
2.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拉开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按照区医保局《关于转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医保部门制定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坚持总额预付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符合市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参保患者住院不设起付标准,按照评估确定的病种定额标准,统筹区内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分别按 60%、70%、80% 的比例进行报销,参保患者承担定额标准内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定额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遵循“ 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鼓励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精神,统筹区域内一级(乡镇)、二级(县区)、三级(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为 0 300 元、0 600 元、0 1000 元,政策范围内费
用报销比例分别为 80%、75%、65%。转市域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 0 3000 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为 50%。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有序就医。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确保医保基金区域内支出率同比增加 5% 以内。责 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
3.动态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区卫健局组织专家对区属医疗机构诊治能力进行评估。区医保局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规定及区社会发展和基金收支状况,确定新增加的分级诊疗病种,并适时调整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其中,起付线调整幅度在统筹区内一级(含未定级)、二级、三级、统筹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50、150、400、0 1000 元以内、支付比例调整幅度 5% 以内,由区医保局会同财政部门予以调整。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
4.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强化区“医管委”和“医管办”监管职能,对 2 2 所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管。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用人自主权,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
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在 10% 以内,全面提升医院决策管 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5.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和绩效评估。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位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薪酬挂钩。对服务效率高、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的医疗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个人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社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6.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根据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制定完善辖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坚持在每个建制镇办好 1 1 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 1 1 所村卫生室。加强基层“中医馆、国医馆”建设,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7.完善区域医共体建设。以医院为龙头,联合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组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以建设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工作,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 ”的目标。医共体内实施逐级转诊,通过医保杠杆重点推动向下转诊,确保区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率达到 5% 以上,向上转诊率逐步下降,引导医共体主动开展疾病预防、健康等管理,规范、合理使用医保费用。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8.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机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开展 1 1 次综合或专项督导,每月或每季度进行 1 1 次综合或专项考核,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9.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之间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要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
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远程医疗邀请方开展医学影像、病理、心电、超声等检查,受邀方进行诊断,收费标准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邀请方留取部分诊断费用后,将其余部分拨付受 邀方。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10.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由医院牵头组建日间手术联盟,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根据省、市卫健主管部门确定的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遴选符合区实际的日间手术病种,区医保局确定病种支付标准,不得将单病种包含的费用转移至门诊。医院三、四级手术占全年手术总量比例≥ 50%。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进基本药物分级保障,基本药物分级使用品规比 例或金额比例应当逐年提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品规比例分别不低于 30%、50%、70% 或金额比例分别不低于 20%、45%、50%。完善二、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衔接的用药机制,实行签约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政策,将医保目录内部分非基本药物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引导慢性病等疾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2.全面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区属公立医院所用药品、医用耗材均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强化监 督制约,完善配送管理,利用药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供需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共享,保障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确保采购工作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3.强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区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临床用药一线监督,重点监控临床辅助性药品、营养性药品和高价格药品的使用,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金额排序靠前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分析通报,促进合理诊疗,保障合理用药。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4.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全面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规定,统一采购配送。严格执行省上制定的高值耗材采购办法,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跟踪监测,及时预警干预,严格执行短缺药品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均设立总药剂师,发挥用药指导作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改革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15.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强化会计和审计监督。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建立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制定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
16.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等制度。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对发生欺诈骗保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17.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依法执业管理组织,在区卫健局设立综合监督股,落实岗位职责和专门人员,规范各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依法执业水平。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市场 监管局
(五)建立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
18.落实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管好放活”的要求,充分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聘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区属公立医院补充事业编制人员以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主,按照政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自主设置岗位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招聘的备案人员经区政府核准后依法依规签订聘用合同,报编制、人社部门备案。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局
19.完善基层人才招聘编制管理制度。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照区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20.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资金中提取一
定比例用于职工绩效奖励。落实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补贴和工作津贴,提高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激发活力和动力。公立医院实行内部考核与奖惩,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用药管理,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 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21.积极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因岗定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优绩优酬,允许卫生技术人员薪酬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制订薪酬标准时应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健全以岗位医疗质量、工作量、医疗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等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挂钩,逐步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动态调整机 制。将医疗机构通过执行省上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政策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 40%,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贡献突出人员
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2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教协同,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对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按照规定接受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绩效管理制度,继续安排培养大专村医,试点推行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稳定到 推进乡村医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到 0 2020 年,力争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每万服务人口都有2 2 名全科执业医师。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委编办
23.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制定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认真落实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的各项规定和优惠政策。加大基层人员激励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稳定骨干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24.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
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全面掌握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负债总量,采取多种渠道,逐步偿还和化解。
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历史债务,逐步降低医院资产负债率。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医 保局
(七)切实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5.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虚拟专用平台。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规范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用药等服务行为。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
四、时间安排
(一)启动实施阶段(8 8--9 9 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省、市《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完成时限、考核指标,按照方案进行安排部署。
(二)深化推进阶段(9 9 —0 10 月)。按照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三)完善提升阶段(0 10 月以后)。按照 0 2020 年、0 2020 年两个时间节点,认真总结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基本实现人 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医改工作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根据综合医改试点方案和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要切实把医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医疗、医药、医保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年度目标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强化政府推进综合医改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 构,建立各级财政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转变投入方式,完善补偿机制,切实保障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三)增强部门合力,统筹推进实施。围绕国家、省深化医改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顶层设计,突出政策导向,紧密衔接省医改政策措施,形成叠加效应,统筹推进实施。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工作合力。
(四)加强监督考核,强化宣传引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监督考核办法,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建立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制度,以通报、约谈、督导等多种形式,做好各项工作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解读医改政策,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医改政策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
第二篇:医改宣传工作方案
柳林县2011年医改宣传工作方案
自2009年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医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进一步深化全县医改工作,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医改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和基层综改,运用多种宣传形式,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对医改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与报道。充分展示我县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医改工作的信心;科学解读医改相关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对医改工作知晓率,合理引导群众预期;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自觉性;宣传医改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提升医改的创造性与活力;提高社会各界对医改的支持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医改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主题
2011年县医改宣传主题为“医改在基层,基层在医改”。
三、宣传重点
根据国家和省市对2011年医改的部署,确定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和基层综改为宣传重点。
(一)宣传医改的目标、意义和要求。
(二)宣传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具体包括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
(三)宣传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展情况。具体包括基层医疗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四)宣传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展情况。具体包括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充分发挥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五)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展情况。具体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六)宣传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具体包括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七)宣传基层综改效果。基层医疗机构“五项新机制”运行情况。
(八)宣传全县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情况。着力宣传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改进服务,提高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
(九)宣传各乡镇医改先进经验和医疗卫生单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
四、具体宣传措施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全面深入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典型宣传为主,多角度、全方位、有声有色地进行宣传报道。
(一)充分展示我县医改成果。积极配合县医改办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展示我县医改成果,重点突出改革前后对比。
(二)专题宣传柳林医改特色、亮点。实施医改以来,我县不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都已取得重要进展,许多领域凸显柳林特色。
1、新农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突出参合率、筹资标准、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即时结算等,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医改前后新农合工作情况。可选取典型宣传报道参合农民受益情况和新农合工作情况。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突出体系建设、项目争取、项目投资、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突出改革前后的对比和成效。
3、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突出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降价水平和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等成果,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完成相关任务。突出指标和做法。
(三)开展全县卫生系统先进典型系列宣传活动。结合全县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在《今日柳林》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四)认真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榜样在身边”、“身边的感动”、“身边的故事”等先进人物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一线卫生工作者,体现先进人物身上的“平凡、坚守、执着、行动和大爱”。可每月、每季、每年在本单位利用单位宣传栏和网站、当地报纸和电视进行先进人物宣传。开展评选百姓“心中的好医生”、“心中的好护士”活动。通过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组织媒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感受角度宣传医改。围绕五项重点改革,选择一批工作上有亮点、做法上有特色、群众满意的基层单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医改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和县直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宣传工作领小组”。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职责。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争取支持。
(三)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为进一步加大各单位医改宣传工作力度,卫生局将组织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对医改宣传工作执行不力,进度迟缓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2011年吉安市卫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自2009年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医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进一步深化全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医改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2011年江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运用多种宣传形式,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对医改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与报道。充分展示我市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医改工作的信心;科学解读医改相关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对医改工作知晓率,合理引导群众预期;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自觉性;宣传医改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提升医改的创造性与活力;提高社会各界对医改的支持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医改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主题
2011年全市医改宣传主题为“医改强吉安,群众享实惠”。
三、宣传重点
根据国家和省市对2011年医改的部署要求,确定以医药卫生
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宣传重点。
(一)宣传医改的目标、意义和要求。
(二)宣传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具体包括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
(三)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情况。具体包括基层医疗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四)宣传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展情况。具体包括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充分发挥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五)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服务项目进展情况。具体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农村改水改厕和健康教育情况。
(六)宣传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具体包括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按病种收费试
点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动临
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七)宣传全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情况。着力宣传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改进服务,提高质量方面所做的亮点工作。
(八)宣传全市各地医改先进经验和医疗卫生单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典型事例。
二、宣传措施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全面深入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典型宣传为主,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有声有色地进行宣传报道。
(一)充分展示全市卫生系统医改成果。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医改办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展示医改成果,重点突出改革前后对比效应。
(二)专题宣传全市医改特色、亮点。实施医改以来,全市各县(市、区)不仅在新农合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都已取得重要进展,许多领域凸显改革特色。
1.推进新农合工作稳步深入。突出参合率、筹资标准、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即时结算、一卡通等,通过数据对比反映
医改前后新农合工作情况。可选取典型宣传报道参合农民受益情
况和新农合工作情况。
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水平。突出体系建设、项目争取、项目投资、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突出改革前后的对比和成效。
3.凸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突出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降价水平和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等成果。4.突出城镇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完成任务情况。突出指标和做法尤其是居民健康电子建档情况。
(三)开展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典型系列宣传活动。结合全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为健康报、江西日报、省卫生厅网站、江西卫生报、江西电视台三套《健康江西》、吉安市政府网站、井冈山报、吉安电视台、吉安人民广播电台、吉安晚报等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站提供宣传报道医改的文字、图片、影像等信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四)认真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先进人物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一线卫生工作者,体现先进人物的“平凡、坚守、执着、行动和大爱”。同时利用本单位宣传栏、简报和网站、当地报纸和广播电视进行先进人物宣传。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医改健康教育工作,制作、发放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报销政策等方面的普及读物、宣传单和宣传折页;利用病人就诊、家庭病床巡诊、电话随访等机会主动深入社区、农村、入家入户向群众讲解医改政策,形成“人人都宣传,户户都知晓”的浓厚氛围。通过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联合媒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医改五项重点工作,选择一批工作上有亮点、做法上有特色、群众满意的基层单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达到从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感受角度宣传医改的目的。
(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医改工作。紧密联系我市医改工作实际,宣传医改,深化医改。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卫生系统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医改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市卫生局成立由局长胡本池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落实工作职责。各地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要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抓好医改宣传工作。并将确定的医改宣传联络员名单报送市卫生局健康教育馆。
(三)加强沟通协调。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争取支持,通力协作,大力推进医改宣传工作。
(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为进一步加大全市卫生系统各单位医改宣传工作力度,市卫生局将组织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对
医改宣传工作执行不力,进度迟缓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五)加强考核评价。全市卫生系统各单位要将医改宣传工作纳入本单位医改监测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市委宣传部、市医改办“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的要求,对医改宣传报道工作开展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当年医改工作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
(六)信息新闻报送要求。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各科室每月至少采集3条医改信息新闻、1条医改深度报道报送市卫生局健康教育馆。各地各单位自主报送主要媒体的信息,也请加报市健康教育馆(电子邮箱:jawsxx@126.com)。
一、宣传目标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宣传省、市、县(区)巩固完善基层医改的政策精神,不断加大基层医改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形成医改工作宣传高潮;通过对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进一步坚定巩固完善医改信心,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使医改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形成共鸣,深入人心,为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宣传重点
结合各地实际,采用多渠道、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对象上做到“四个注重”:
(一)注重领导。各级领导要结合“四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带头宣传省政府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政策措施和各县区制定的实施方案,把落实医改各项政策措施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六安的具体举措。
(二)注重群众。人民群众是医改的直接受益者,要大力宣传医改如何使群众受益,宣传新农合补偿和筹资政策,宣传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的好处,宣传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常识,推进健康知识普及。
(三)注重医务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体,要大力宣传省政府办公厅61号文件精神,宣传基层医改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经验,主动参与医改、搞好服务。
(四)注重基层干部。乡镇、村基层干部距离群众最近,要向他们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医改政策,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建设幸福六安与搞好医改的关系,主动支持医改。
三、宣传方式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与深入基层等多种形式,重点开展好“五个一”宣传活动:
(一)组织一次集中宣传。各县区要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皖西日报地方版开辟专题、专栏,以 “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为主题,精心制作、大力宣传省市县区医改方针、政策和取得的成效,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各乡镇政府、卫生院、中小学校和村卫生室要设立宣传横幅、宣传橱窗、黑板报,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小手拉大手”、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等形式,宣传基层医改中的典型事迹,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基层医改带来的变化和实惠。市医改领导组办公室将组织开展“我与医改”征文大赛,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医改宣传。
(二)开展一遍全员培训。各县区医改领导组要加强学习医改政策文件精神,对所有医改领导组成员、管理经办人员和基层医护人员开展一次全面的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政策培训。主要是重新学习省政府皖政[2010]66号文件和省政府办公厅[2011]61号文件及市县区配套文件,进一步掌握精神实质;学习的方式可以采取培训讲座、讨论和写心得体会等,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三)安排一轮卫生下乡。以开展回访住院病人、送医送药下乡、健康教育宣传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同群众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基层医改的成效得到凝炼提升,影响更加广泛深远。县区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乡镇和部分行政村,乡镇卫生院要深入到村组。
(四)进行一次基层走访。结合“四级书记大走访”和节日前后维稳,将医改纳入走访重要内容。各基层医改包保责任人要走访被包保单位的医务人员、辖区老村医等,向他们宣传医改新政策,争取理解支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组织医务人员走访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开展政策宣传等。
(五)开展一次检查考核。各县区医改领导组要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对宣传月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进行进行督查、调度,活动月结束后要进行考核评价。市医改领导组将结合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年终检查,对各县区宣传月活动情况开展全面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成绩。
四、时间安排
2011年12月1日-12月31日。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县区和市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医改宣传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大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医改、支持医改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五个结合”。要将集中宣传基层医改活动贯穿于实际工作中,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在推进医改中创先争优;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开展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与实施卫生民生工程相结合,加大新农合筹资宣传,提高参合比例;与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相结合,尽快完成居民健康档案50%建档任务;与加强传染病防控相结合,提高群众健康防病意识。以宣传促工作,推进各项工任务更好更快地落实,确保宣传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精心组织,明确阶段任务,落实专人负责,安排宣传经费,统筹区域内宣传资源,确保宣传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做到宣传内容新、效果好、影响大。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加强对所联系县区的医改宣传指导和督查工作。
第三篇:乡镇医改工作方案
乡镇医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特制定本方案,乡镇医改工作方案。
一、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
河塌乡现有行政村卫生室6所,每个村设置1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行政村卫生室应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医疗用房、厨房、厕所等)、医务人员、基本医疗设备和常规药品,为农民群众提供规范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人员应具有执业(从业)资格。村室人数按不超过本村农业户籍人数的1‰的比例限定,但每室至少不少于2人。采取个人主动报名,乡镇卫生院审核方式,确定人选,各级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各项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二、村卫生室的工作任务
行政村卫生室主要承担辖区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
1、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
2、协助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3、开展健康教育,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4、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高血压、糖尿并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随访与记录。
5、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老年人保舰结核并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
6、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协助做好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补偿情况的定期公示工作,规划方案《乡镇医改工作方案》。
7、使用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做好常见并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危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
8、上级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目前,我乡有2个村卫生室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即安元村卫生室和斗山河村卫生室)。根据松政办(2011)3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行政村卫生室改革的通知》精神及周华斌副县长在全县村卫生室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要求,这2个村室必须于2011年3月7日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由乡卫生院具体组织指导。
实地盘点库存数量、生产厂家,核对进货发票等具体事项,非目录内药品一律下架。其余4个村卫生室力争在2011年6月底以前实施一体化管理,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四、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全乡六个行政村由原来的14个村合并而成,规模大,从业人员众多,全部进入村室工作困难大,因此我们鼓励村医生有序退出村卫生室,鼓励自谋职业或依法个体行医,外出人员暂保留村卫生室偏制,逐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实现公私并存,促进合理竞争,减员增效。
五、对行政村卫生室实行绩效考核
根据县卫生局要求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执行《宿松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细则》(附后),由乡卫生院对其进行组织考核,尚未实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按照县卫生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办法,由乡卫生院对其进行组织考核并上报考核结果。
六、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
乡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和业务指导,乡直其他机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乡政府主要承担领导协调,组织实施,确保社会稳定的工作职责,并且成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村委会要以多种途径解决村卫生室的资金不足问题,全力做好政策宣传,协调村室医务人员与群众矛盾等工作,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发现问题,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村室医改稳步推进。
第四篇: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名单
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名单
一、综合医改试点省份:
第一批: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青海省
第二批: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名单如下:
第一批(17个):辽宁省鞍山市、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深圳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宝鸡市、青海省西宁市、北京市
第二批(17个):天津市、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三明市、广东省珠海市、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太原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西省新余市、海南省三亚市、重庆市、四川省南充市、甘肃省庆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第三批(66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吉林省延边州
辽宁省本溪市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海市
河北省邯郸市
山 西省运城市
山东省威海市、东营市
河南省焦作市、濮阳市
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
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南省长沙市
四川省攀枝花市、广元市
江西省鹰潭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贵州省贵阳市
云南省玉溪市
广东省东莞市
海南省儋州市
陕西省延安市
甘肃省白银市
青海省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
第五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
附件1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摸清知识产权资源区域分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向精细化转型,探索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科教、产业、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机制,引导并实现创新资源的区域集聚,制定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
一、试点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关键时期,各地普遍面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知识产权作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智力资本,已成为间接或直接作用于生产的重要资源,并被国际社会普遍看作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各国的发展实践证明,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地理依赖,高端知识产权资源向少数区域集聚的趋势日益增强,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引导科教、产业等创新资源在区域和产业集聚,有利于转变区域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经济资源的匹配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等价值链各环节的空间整合;有利于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实现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促进创新体系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摸清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资源的区域和产业分布规律;识别区域科教、产业资源潜力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之间的匹配关系,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以知识产权资源为导向,引导其他资源优化配置的导向目录;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提出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方案,实现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布局。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探索形成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机制和模式,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资源区域布局工作提供实践基础和工作规范;发挥知识产权资源属性,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引导创新资源在区域和产业集聚;探索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方式,提高政府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支撑作用。
(二)工作思路。选择部分省(区、市)或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试点区域,实行一年一评估的滚动工作机制。
摸清试点区域知识产权资源与科教等创新资源基本情况,识别试点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区域、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知识产权与相关资源匹配关系,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型区域的情况,提出本地区知识产权导向目录,以及知识产权及相关资源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建议。通过试点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技术规范、操作手册、支撑平台等,探索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总结工作经验,培养工作队伍,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专利、商标、版权等主要类别知识产权资源纳入试点工作范围,也可从专利资源分析入手,待条件成熟,逐步扩展到主要类别知识产权资源分析。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知识产权(或专利,下同)资源分析。摸清知识产权资源在区域和产业层面的分布现状;研究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资源的匹配度,了解知识产权资源对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支撑情况;梳理区域内知识产权政策,以及与科技、经济、产业等政策间的衔接性。
(二)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综合评价。探索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综合评价工具、空间分析方法和可视化表达方法等,绘制知识产权布局地图,确定知识产权发展区域类型和发展导向。
(三)探索区域知识产权分类指导工作模式。在区域层面形成以知识产权资源为中心的相关资源配置引导目录,指导区域相关政策的调整完善,实现知识产权资源区域布局政策优化。
(四)建设知识产权资源布局信息平台。研究知识产权资源数据采集标准,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标准化模型。形成知识产权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知识产权相关资源数据库。拓展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立基于国民经济产业标准分类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体系。
(五)建立知识产权布局支撑服务体系。编制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工作指导性材料。培养形成涵盖知识产权、区域、产业、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工作团队和专家支撑团队。
四、试点成果
(一)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布局工作规范文件。形成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报告、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手册、知识产权资源导向目录及编制规范、知识产权政策与区域相关政策调整建议稿(政策调整集)等系列文件。
(二)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布局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政府联动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政府指导、各方参与的研究支撑体系和专家咨询体系。形成宣传示范与工作推进的配合机制。
(三)形成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信息服务标准及体系。建立资源数据标准化采集制度。建立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形成基于国民经济产业标准分类的知识产权布局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体系。
五、计划进度
试点时间为2015—2019年,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 基础搭建(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工作重点为搭建工作推进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和区域布局综合评价,探索区域知识产权分类指导工作模式和初步的工作规范文件。形成基础工作成果。
1.试点启动(2015年6—7月)。启动申报工作,准备并提交试点方案。组织评审,确定试点单位,确定并印发地方试点方案。2.试点推进(2015年7月—2016年10月)。建立试点工作推进机制,组建工作团队,开展试点推进。我局会同有关机构进行跟踪指导。
3.阶段总结(2016年11—12月)。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检查试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形成总结报告和初步成果。
第二阶段 重点推进(2017—2018年)。工作重点为建设知识产权资源布局信息平台,优化调整知识产权及区域相关政策,形成较为全面、规范的工作指导性材料等。在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一批成果。
2017年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第三阶段 验收推广(2019年)。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进行全面推广。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试点省(区、市)人民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支持配合做好试点工作。保护协调司和试点省(区、市)知识产权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做好落实配合工作,加强试点工作的信息沟通,协调解决试点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二)营造试点环境,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试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加强试点工作进展和成果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