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管理系统开发实践报告
员工管理系统开发实践报告
摘要: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关系型和面向对象为中心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其在信息管理系统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具有一定数量数据的机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做管理,而且员工信息管理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信息管理的效率。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 计 算 机 强 大 的处 理 能 力 , 使 用 计 算 机 管 理 数 据 的 机 制,大 大 减 轻 了 管 理 人 员 的工 作 量 ,并提高了处理的准确性。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实现了员工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对员工信息的整理更合理、方便,同时也给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准确、清晰、轻松的员工信息管理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员工信息
目录
一、员工管理软件的现状。。。。。。。。。。。。3 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3 三、信息管理系统设计。。。。。。。。。。。。3 1.数据库设计.。。。。。。。。。。。。。3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 四、系统实现。。。。。。。。。。。。。。4 五、系统测试。。。。。。。。。。。。。。4 六、总结。。。。。。。。。。。。。。。5 参考文献。。。。。。。。。。。。。。。5
员工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单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所以员工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关,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因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员工管理软件的现状 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形成的重要人事记录。人事档案在发展中过程中,是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人才,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但是有的企业片面认为,人事档案不过是人的经历记录,其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管理好坏无所谓,所以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手段、模式、人员等方面不够重视,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研究开发出一套比较通用、功能比较完善的企业员工培训管理软件,力求在这一领域取得一些新的成果。
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也越来越复杂,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组织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对企业各组织部门的管理以及各部各职务的管理变的十分复杂,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管理。企业人员数量的增多,对员工的管理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仅要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还要对员工的动态信息进行管理,例如调动信息,离职信息等,企业应对员工的这些动态信息及时的进行登记,只有合理的对员工进行管理,企业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行。
进入企业的员工要与企业签订合同,合同管理关系到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因而需要进行认真的管理。为了企业扩展的需要,需要招聘新的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人才,所以搜招聘信息以及应聘人员的信息管理也相当重要。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员工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便员工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培训管理就是对企业开展的培训进行规划管理。
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适当的发放福利也是必要的,所以对福利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对系统的安全控制,需要对登录系统的管理员进行验证,因此涉及到对系统管理员的管理,以上分析,系统应具备管理员登录管理功能,组织管理功能,人事管理功能,合同管理功能,招聘管理功能以及福利管理功能等。
三、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数据库设计 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如员工的基本信息)和维护(如员工信息的添加和删除以及登陆密码的修改)及前端应用的开发,对
开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准确、完善,易使用等特点。
该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员工档案管理数据库及表的操作,实现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数据库及表的创建,表中数据的维护。
●员工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企业员工信息的添加、保存、修改和删除等。
●员工档案信息的应用。实现企业员工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员工资源的利用等。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库模型在数据库中结构化和操纵数据的方法,模型的结构部分规定了数据如何被描述;模型的操纵部规定了数据的添加、删除、显示、维护、打印、查找、选择、排序和更新等操作。数据库模型的分类:分层模型、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和对象模型。
根据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将系统分为 4 个模块:
●员工信息管理:管理员工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
●业务信息管理:管理员工业务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项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部门信息管理:管理部门的基本信息,包括部门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
●信息查询:查询已经登记的信息,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业务的基本信息。
四、系统实现 结构化系统实现是 MIS 新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将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成果变成可实际运行的系统的过程。系统实现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培训,系统平台的建立,数据库的建立,应用程序设计与编码,程序测试与系统调试,试运行,现场布局调整与系统移入,组织机构调整,系统切换、文档整理与验收(鉴定)。实现阶段形成的文档主要有:系统平台及其设备的相关资料,数据库源模式清单,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系统调试书,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系统验收(鉴定、评审)书等。
五、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它的的任务是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其目的是检验系统“做得怎样?”。这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模块测试,测试每个模块的程序是否有错误;组装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确认测试,测试整个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该阶段结束应交付测试报告,说明测试数据的选择,测试用例以及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应覆盖系统所有联合的部件。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包括需要测试的产品系统的软件,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因此,必须将系统中的软件与各种依赖的资源结合起来,在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下来进行测试完成。
六、总结 通过进入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的运作过程,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知道了如何把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的计算机知识运用于企业,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整个代码编写及测试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最终通过查阅资料或在其他项目组成员的帮助下,一点点的去解决这些难题。在解决这些难题的同时,我们既学习到新东西,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并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实习过程中小组的团队协作,彼此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为了我们的目标而努力,让我看到了大家对于工作的热情,每个人努力工作的那种拼劲,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倍增。
同时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很少运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联想集团员工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寅
山东大学
2016-10-20 2.企业 90 后员工工作价值观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路冬英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6-04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丁刚
南开大学
2014-05-01 4.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研究述评与展望
郭云贵;张丽华;刘睿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2-20 期刊 5.宜春市供电分公司员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喻智群
云南大学
2015-05-01 6.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民营企业激励制度研究
王淑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01
第二篇:酒店客房管理系统开发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
酒店客房管理系统开发报告
班级:工程123班
组员:许坤、张李欢、王凌霄、衣宁
目录
一、系统开发环境
二、酒店客房管理基本情况概述
2.1组织的结构
2.2组织的目标
2.3组织的工作过程和性质
三、系统目标和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系统目标 3.2可行性分析 3.3组织结构功能分析 3.4业务流程分析
四、数据库设计
4.1房间信息
4.2客户信息
4.3职工工资信息
4.4职工信息
五、系统实施 5.1系统主界面设计 5.2系统使用说明
六、总结
一、系统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旅游,商务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再加上国外游客数目的快速增长,入境从事商务活动的外宾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手工已不适应现代酒店管理的需要,及时、准确、全方位的网络化信息管理成为必需。在酒店的管理及业务日益复杂、要求在不断提高的现状下,利用高科技、现代化的电脑自动化管理系统来处理日益繁重的酒店业务,对于大型的酒店是必须具备的管理方式。
酒店客房管理系统是根据酒店对客房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酒店对客房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的查询与管理工作,以提高整个酒店的工作。酒店客房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成为各个酒店追求的目标。因此,而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求各个酒店配备一套客房管理系统,以便在酒店内实施良好、完善的管理且以最快地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居住环境。客房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各个酒店软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系统,它将大大地改善酒店管理的基础环境。
二、酒店客房管理基本情况概述
2.1、组织的结构
酒店客房管理架构及各部门业务功能如下:包括一位负责整个客房管理过程的业务负责人,即客房业务总监;另外在客房业务总监的管辖下有前厅、客房服务部、财务部等部门;前厅的总台负责客房查询、预订,客房部有接待、楼层、洗衣的负责具体为顾客服务的业务部门;财务部的收银台负责结账付账。2.2、组织的目标
通过高效率的工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客户对酒店的认同度,吸引顾客再度光临。2.3、组织的工作过程和性质
前厅的工作主要是在接受顾客的查询与预订客房,在顾客查询是将客房信息告知顾客,如顾客预订客房则须将有关数据填写入相关数据库内;另外,顾客可以通过电话向总台要求酒店所提供的服务,总台及时向有关业务部门转达客户要求。客房部主要负责顾客入住酒店时为顾客提供一系列服务,具体如下:当顾客到达酒店时负责接待顾客,带领顾客到对应达客房并交付钥匙,有需要时还要帮助顾客将携带的行李送达住房;楼层须每日打扫顾客入住的客房,并检查客房情况,将有关情况记录下来;洗衣则在顾客下达洗衣通知后上门收取衣物,衣物洗净后再把衣物送还顾客,并做好相关记录。财务部将顾客在酒店消费有关明细记录下来,供结账时对帐。
三、系统目标和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系统目标:
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酒店对客房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的查询与管理工作,以提高整个酒店的工作。酒店客房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成为各个以提高整个酒店追求的目标。
为达到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目标,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基本资料管理:完成对酒店的各项基本资料的管理,包括“客房类型管理、“客房资料管理”和“在住顾客资料管理”。
(2)消费结账管理:由4个模块组成,包括“预定记录管理”、“入住记录管理”、“消费明细管理”和“消费结账管理”,在前3个模块的基础上,在“消费结账管理”模块中除了可以对某一顾客的某一次消费记录进行保存、修改、删除外,还可以实现“计算金额”、“交款结账“和“打印账单”等功能,最后进行系统资料更新。
(3)记录查询:对本系统各项资料记录进行查询,包括“客房类型查询”、“客房资料查询”、“预定记录查询”、“入住记录查询”、“消费明细查询”和“消费结账查询”,也可以实现多条件交叉查询。
根据上述系统目标,对酒店客房管理系统提出以下设计目标:(1)实用性:真正为用户的实际工作服务,按照酒店客房管理工作的实际流程,设计出实用的酒店客房管理系统。
(2)可靠性:必须为酒店客房提供信息安全服务,以保证酒店信息不被泄露。
(3)友好性:本酒店客房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是酒店内的工作人员,所以系统操作上要求简单、方便、快捷,便于用户使用。
3.2、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
在现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谁给顾客留下良好的服务对象,吸引顾客再次光临,才能最终赢得商机。原本人工的酒店客房管理再也不能适应如今日益繁忙的工作需求,不可避免地出现差错,工作效率低下。最终结果是员工不能正常工作,客人也对酒店管理产生不满与抱怨。原本的管理方法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最终导致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是企业不能取得更好业绩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情况,企业就必须从多方考虑,综合管理,整合资源,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相比之下,应用该系统还有以下各方面的好处:
1)能过代替大量的人力处理各种繁芜的工作,节约人力成本;
2)为客户节约了时间,方便、快捷的服务又一次提高了各自的效率,节约了大量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3)能过充分利用社会较低成本的资源(计算机)应用于高质量的服务中(酒店管理),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是资源得到利用,又一次节约社会成本;
4)由于该系统可以间接快速的为顾客进行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大大增加了客流量,最终是企业不断盈利。(2)、管理可行性
如何最大限度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升客人对酒店的认同度,提升酒店形象,是作为酒店的管理者一直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酒店管理者肯定不希望在招待客户时出现过多的差错,如果能够利用酒店客房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的酒店业务管理,可以减少员工工作量,减少差错率,成倍的提高工作效率。该系统的运用在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作用巨大,酒店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在了解到它的作用后肯定会乐于接受并有力支持这一系统在酒店应用。因此,该系统在管理方面具备可行性。(3)、技术可行性
酒店开发管理系统采用VB6.0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数据采用Access2000,技术方面已有成熟软件程序支持。对于系统的日常操作与管理,只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就能够胜任,不必过于担忧在运行中出现重大差错或问题,所以在技术方面具备可行性。
通过上述可行性分析,酒店客房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酒店实际业务处理,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差错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与认同度;相关技术成熟易于实现,可以帮助酒店实现计算机辅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3.3.组织结构和管理功能分析
酒店客房管理组织结构:包括一位负责整个客房管理过程的业务负责人,即客房业务总监;另外在客房业务总监的管辖下有前厅、客房服务部、财务部等部门;前厅的总台负责客房查询、预订,客房部有接待、楼层、洗衣的负责具体为顾客服务的业务部门;财务部的收银台负责结账付账。如图1是某节点的组织结构图。
客房业务总监 前厅 客房部 财务部 总台 接待 楼层 洗衣 收银台 图1:组织结构图
根据某酒店组织结构为客房管理系统划分各模块具体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总台登记管理、客房信息管理、服务信息管理、结账信息管理和系统信息管理,其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消费客房管理系统 总台登记管理 客房信息管理 财务信息管理 结账信息管理 系统信息管理 在店顾客管理房间预订管理退房管理房源信息管理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信息修改服务信息录入结账信息查询结账信息修改结账信息录入密码管理用户管理 在店顾客查询 在店顾客修改在店顾客录入房源信息查询房源信息修改房源信息录入3.4、业务流程分析 图2:管理功能结构图
对某酒店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调查之后,得出其业务流程如下。
(1)顾客进入酒店,由总台服务员根据房源信息情况,为顾客办理入住手续,并登记顾客信息、修改房源信息。
(2)由客房部安排顾客入住,在顾客入住期间提供相应服务,并在顾客离店前将消费单与房费单财务部。(3)结账完毕后,顾客可以离开酒店。
(4)顾客离开后,客房部整理房间,并通知总台恢复房源信息、修改顾客信息。
根据上述业务流程,绘制出酒店的业务流程总图,如
图3所示房源信息客房部财务部顾客总台登记入住房费单结账离店客房服务消费单财务报表顾客信息图3:业务流程总图
根据业务流程总图分析,对有关业务流程作出详细的第二次业务流程图。
总台登记业务流程
(1)总台根据顾客要求查询房源信息得到空房信息,并询问顾客是否满意客房规格。
(2)若顾客同意入住,则登记顾客信息、修改房源信息,并将客户入住信息告知客房部。
顾客房源信息是否有空房顾客是否满意总台登记客房部顾客信息
图4:总台登记流程图
入住业务流程
(1)顾客入住酒店时,有接待员负责分配钥匙给顾客。
(2)有接待员带领顾客找到房间。接待员顾客接待分配钥匙房间
房间服务流程
(1)顾客入住后,由楼层负责房间每天的日常卫生打扫,并记录相关服务信息。
(2)应顾客要求,洗衣部上门收取衣物,在洗净后送回顾客房间。顾客入住房间楼层房屋清洁洗衣洗衣顾客信息熨烫 图 6:房间服务业务流程图
四、系统数据库处理
数据库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会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量,数据的完整性避免在设计中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
它是在既定(本系统使用SQL Server)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其过程是将现实存在的数据及其应用处理关系进行抽象,从而形成数据库结构。具体实现时,首先明确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主要是用来反映用户的现实环境和需求,它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且与数据库怎样实现无关。在建立数据库概念模型之后,要真正实现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合,即能够由既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还必须进行逻辑结构的设计,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建立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并解决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最后一个阶段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其任务是为系统逻辑结构模型确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以及数据表示和数据存储空间分配等内容,从而得到具体的数据库物理结构。4.1房间信息
房间信息包括房间号、房间类型、房间价格、是否预订。合理的将酒店客房的房间信息存储起来。
4.2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是将每一位入住的顾客的入住信息记录下来,包括顾客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入住房间号、入住时间、退房时间、住房费用。4.3职工工资信息
职工工资信息是酒店客房部职工的工资情况。包括职工号、姓名、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请假天数、旷工天数等。4.4职工信息
职工信息是酒店客房部职工的个人信息。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所属部门等。在上面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库中的表格和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即关系模型。设计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确定数据依赖,给出给关系模式中的主码,明确其依赖关系。
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对照数据依赖的理论对各个关系模式逐一进行分析,考察是否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多值依赖,确定个关系模式分别所属的范式类型。
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处理要求,分析对于这样的应用环境这些模式是否合适,对某些模式检查是否有合并或分解的需要。
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提高数据操作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五、系统实施
5.1系统主界面设计 5.1.1登录界面设计
单击系统启动画面,进入系统登录窗口。用户进入系统前,必须通过密码验证方可进入主窗口界面。
5.1.2顾客入住信息登录
顾客入住信息登录是将酒店客房入住顾客的姓名、身份证号、入住时间进行录入登录系统。
5.1.3房间类型选择 顾客登录界面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房间类型的选择,其中包括标准间、单间、家庭房和总统套房四种类型。
5.1.4房间号选择
在顾客选择号房间类型后,根据酒店客房的入住情况和个人喜好进行房间号的选择。
5.1.5退房结算系统 退房结算系统是顾客退房结算,将顾客的帐牌号码、姓名、证件号码、入住时间、离店时间及结帐金额。
5.2系统使用说明
酒店在正常运营中需要对客房资源、顾客信息、结算信息进行管理,利用宾馆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关客房标准的制定、标准信息的输入,包括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客房单价等。
2)客房标准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3)客房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客房编号、客房类型、客房单价、备注等。
4)客房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客房编号、客房类型、客房单价、备注等。5)剩余客房信息的查询。
6)订房信息的输入,包括客房编号、客房种类、客房单价、顾客姓名、顾客身份证号码、入住日期、备注信息等。
7)订房信息的修改和查询,包括客房编号、客房种类、客房单价、顾客姓名、顾客身份证号码、入住日期、备注信息等。
8)结算信息的输入,包括客房编号、客房种类、客房单价、顾客姓名、顾客身份证号码、入住日期、结算日期、备注信息等。要求生成报表,以便打印给顾客。
9)结算信息的修改和查询,包括客房编号、客房种类、客房单价、顾客姓名、顾客身份证号码、入住日期、结算日期、备注信息等。
六、总结
传统的酒店管理活动中,把人、才、物作为酒店的主要资源。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在生产经营及酒店管理中的作用,并把它当作酒店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人们称之为“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如何更好的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工作,才是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最好的信息系统并不是技术高的系统,而是要视乎组织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合理分配资源,达到最优化。
第三篇:物流管理系统开发实习报告
Java物流管理系统开发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参与具体的java开发项目,进一步提高java开发的基本技术,丰富java开发的实战经验。通过学习,巩固大学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了解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毕业之后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且能够更好地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同时毕业实习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和准备。主要目标是培养自身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完成毕业设计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使我们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工作。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技巧。使我们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大家直接参与进行科研活动、科研文献和资料的调研,对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结果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家积极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增强我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对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重点掌握一些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的这段期间,受益匪浅。经过一个多月的磨砺,让我慢慢的从一个学生逐渐过渡到一个进入社会的职业人的角色。在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不管是从专业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个成长的平台,令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技能。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结合实习任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我使用所学java知识、jsp技术、SQL数据库知识,进行了实际的项目java物流管理系统开发,巩固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开发过程中使用Dreamweaver软件、StarUML 5.0、tomcat软件、sql server 2000、Myeclipse软件等开发工具,更加熟练了这些软件使用技巧。
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进入西安软件园实习的第一周,主要熟悉指定的实习计划。安装SQLServer 2000,安装tomcat服务器并完成相应的配置,学习基本的java网页开发技术。完成物流管理系统的定义和需求分析。这个系统是针对物流企业开发的管理软件,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高效管理物品分发,提高了中转配送力度,为物流企业增加更大利润。这个系统使用简单,界面符合用户操作习惯,最大程度的简化了管理软件的操作复杂性,可使企业员工很快的学习,即可自己轻松上手。通过此系统您可以知道企业每天、每月、每年的货运信息、中转信息、发货方信息、收货方信息,统计所有的信息,实时在线结算,应收款、应付款,知道您的哪个分公司、代办点、业务员的送货情况,库存商品的价值等。有了此软件您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打理您的企业,获得更多自由时间。
第二周我们小组主要进行了第一部分是确定出功能模块和创建数据库。通过前期的分析,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划分为如下模块,托运单管理、收货管理、配送管理、发货管理、库存管理、代收款管理、汇款管理、账务管理、车辆管理、会员管理、数据传输、银行代发、短信通知等模块。并使用StarUML 5.0进行建模。此软件数据流比较大,数据库中的表有十几个,可见视图就建了十几个,而我使用sql server 2000创建了上面几个模块的后台数据库,充分使用数据库日志备份,数据库日志文件扩展名为ldf,当数据库出现问题时,通过查看
日志文件,分析出错原因,进而恢复数据库,这是在大学期间没有尝试过的,通过实践,对sql server 2000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后两周是进行编码,我编写了托运单管理、收货管理、配送管理、发货管理、库存管理模块的代码,在代码编写过程中使用java语言,让我对java在以前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了使用java开发web应用程序的能力。在遇到问题后,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通过查阅资料,小组的互帮互助,使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最后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在这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小组合理分配时间,恰当的调用人手,时刻争当速度最快,界面最整洁的小组。我从进入西安软件园实习到确定出功能模块和创建数据库,部分编码到最后的系统测试,让我感受到了开发一个软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凸显,而是一个团队集体的合作的结晶。在小组开发过程让我学到了web页面开发技术、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技巧、数据库误操作的恢复等。同时协助同事进行开发,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每个人完成几个小模块,最后集成小组成员开发的所有的模块,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软件:物流管理系统。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进入西安软件园实习,了解企业的的运作过程,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知道了如何把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的计算机知识运用于企业,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实习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在公司工作的领导为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职业规划的课,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的现阶段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动向,介绍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一些当今比较流行比较热门的技术,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指导我们结合自身的特长和爱好,为自己将来的技术方向明确的定位,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智。这些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整个代码编写及测试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最终通过查阅资料或在其他项目组成员的帮助下,一点点的去解决这些难题。在解决这些难题的同时,我们既学习到新东西,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这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让我体会到,在信息时代,要不断地汲取新信息,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提高。
通过实习过程中小组的团队协作,彼此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为了我们的目标而努力,让我看到了大家对于工作的热情,每个人努力工作的那种拼劲,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倍增。
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很少运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知道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还要 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
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我们还要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大学因实习而完整而大学生活却因实习而精彩。总之,这次实习,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这段时间,我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前的时代日趋复杂,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再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存储更多的能力。以上就是我的实习报告,可能并不是一份多么规范的报告,但确确实实我这工作中的感受。
第四篇:IT项目-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
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公司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
目录
一,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需求分析...........................................................................................2 二,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范围分析WBS....................................................................................4 三,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安排...........................................................................................4 四,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费用安排...........................................................................................5 五,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5
一,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需求分析
1,知识管理的困境与问题:知识管理混乱:我公司大部分项目资料分散在各部门个人电脑中、企业内的公共存储设备中或人企业各应用系统数据库中,没有相关的知识管理制度,没有企业内统一数据查询入口、没有统一的知识共享发布应用平台,不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导致企业知识资产状况无法了解,项目知识成果无法有效传承与共享,无法深入挖掘知识管理规律,无法及时获取服务设备和运营成果第一手相关资料、无法及时总结项目管理成果,增加各部门知识应用成本。
2,知识资产流失严重:我司人员规模较大,日常工作60%的工作成果都以知识的形式保存下来,但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创造的知识资产,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机器的变动而流失,对我司的无形资产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3,知识共享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存在着大量知识共享的需求,一般通过邮件、硬盘共享的方式传递,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员工出差的情况下,就更难以调用公司的知识信息。在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对的孤立,各种信息(如产品信息、各种计划信息等)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使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最优化。
4,知识安全难以保障:在企业中形成的知识财富属于企业的资产,是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工作实践而形成的重要资产,也是我们企业在市场中生存,面对激烈竞争的重要能力来源,因此必须加强知识的安全保护措施,避免知识的外泄,形成知识密级和权限体系。
5,知识再利用不足:公司的业务经验、资料、方案等知识利用率较低,员工需要找准确的资料和知识时,往往没有统一、准确、及时更新的数据源,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出决策,或者是从头再来,从零做起,导致重复劳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没有充分借鉴前人经验。
6,知识资产量化不足:对公司知识资产的统计不足,没有真正树立起知识资产也是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的理念,不能明确的了解各部门的知识存量状况,知识贡献状况等。
7,知识培训与考核:我公司尚未建立起以知识库为核心的培训考核体系。基于知识库的培训考核体系,能够依赖于庞大的企业知识资源,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广泛的、有效的培训考核。实现知识、培训、考核一体化。对新员工、晋升员工的知识培训还停留在一帮
一、传帮带的传统模式上,没有充分利用知识平台让员工自主的学习。
8,岗位知识传承和优化:组织中的岗位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但人员是不断流动的,员工离职后其岗位知识、经验等也就随之流失掉,导致了岗位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固化、传承,后继者没有可借鉴的信息资源。个人知识无法转化为企业知识,员工是公司的财富,他们头脑中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知识,应该充分鼓励,进行挖掘。
二,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范围分析WBS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WBS
三,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安排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表甘特图
四,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费用安排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费用表
五,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1,知识管理各阶段的风险
战略支撑风险: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成果应当支撑企业战略。企业面临的风险在于,如何形成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的知识管理战略。上文也提及,战略重点决定了知识管理应用的重点。这也是体现KM项目的价值所在。起步阶段的规划失误将直接导致知识管理走向失败。
组织设计风险: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工作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完成。知识规划阶段需要考虑该组织的架构及其团队构成。不同的团队构成会直接影响该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的推动力。
变革推进风险:企业顺利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将员工绩效考核策略直接挂钩。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绩效考评的调整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如何推动这场变革,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共识达成风险: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团队,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看法都不同。有些部门对此感到恐惧,担心部门利益受损。这与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程度差异密切相关。企业必须考虑如何让知识管理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让所有人理解知识管理对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惯性风险:企业原有的文化,有可能与知识管理不相匹配。企业需要逐步调整和塑造企业文化,以支撑知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固有的企业文化存在一定时间的惯性,如何尽快调整文化的惯性,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知识遴选风险:在知识梳理阶段,如何选择能够支撑核心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展的知识,企业面临知识遴选的风险。若梳理的知识为非核心知识,则KM无助于企业业务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导致企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不信任感增强。
知识协同风险:不同部门、团队的知识,存在协同的风险。在未实施知识管理前,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没有缺乏正式的沟通渠道,很多企业存在“部门墙”。打破这堵墙,实现知识协调,会面临各利益团体的挑战。
流程调整风险:知识梳理前,企业通常需要开展流程梳理和调整的工作。明确核心业务和管理流程后,才能明确关键控制点上的知识。流程调整后,员工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会发生改变。如何让员工适应这种调整,企业需要做很多工作。
知识共享风险:这是知识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企业内部塑造知识共享的文化,让所有员工积极主动的共享他们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对于许多传统企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项目控制风险: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把握项目的进程,如项目推进组织不力、项目时间和进度失控、实施成本超出预算、实施质量难以保证等等。这是知识管理项目的控制风险。
制度保障风险:若企业只指望从技术上给知识管理提供支撑,而不能通过制度来保证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进而塑造新的企业文化,那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就存在失败的风险。知识管理项目的最终用户是全体员工,让如此众多的最终用户改变日常的工作习惯是一件工作很大而且困难的事情。如何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使用知识管理系统来贡献和共享知识呢?除了系统使用方便、简单、有效,并且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要求等技术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保证。
系统支撑风险:挑选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知识管理,存在系统支撑风险,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的功能风险以及企业选择软件时的选型风险。软件功能不符合企业需求、集成开放性不足、成熟稳定性差强人意、缺乏软件供应和服务商的评估手段、选型时无所适从、盲目决策等都会最终造成知识管理项目的失败。
系统使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知识管理软件系统上线运行之后,企业员工却不能经常性地使用系统,也不能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从而难以保证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恶性循环”中使知识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摆设。
战略模糊风险:知识管理项目结束后,其他的战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调整,知识管理战略也需要紧密跟随企业整体战略做调整,否则很容易出现战略模糊风险,导致KM在支撑企业战略方面力度不足。
组织涣散风险:全职或兼职的知识管理团队,在项目期间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参与工作。进入项目结束后的持续改进期,团队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企业知识管理工作也面临组织涣散的风险。
人员流失风险:知识管理项目结束后,一批专业的KM从业人员已经成长起来,企业必须采用一套好的绩效管理体系维持这批专业人员的稳定性,否则企业将面临KM专业人士的流失风险。
持续发展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长期变革特性认识不足,以为只要软件系统上线,项目就大功告成了,从而给企业的知识管理带来了一个发展中的风险问题。知识管理技术在发展,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以静态的观点来看待知识管理项目,则难以从知识管理中充分“榨取”效益,也不能使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得到持续推广。随着业务的发展、流程的调整,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
文化弱化风险:企业的文化需要不断塑造和加强,否则会逐步弱化,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文化和精神也容易逐步淡化。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做大量企业文化强化的工作,保证良好的企业文化指导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方式。
第五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1. 信息的定义: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 信息具有那些特性,这些特性对信息系统有那些影响:客观性,系统性,开放性,相对
性,转移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共享性。信息的媒介性。
3. 系统的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和系统接口。
4. 系统具有哪些特性:目的性(最重要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
定性,相似性。
5. 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适合的信息技术以
及相应设备,根据相应的业务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6. 信息系统有那些结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层
次结构(战略决策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功能结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软件结构(行政,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物理结构。
7. 信息系统有那些类型: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划分,按照行业进行划分,按照处理事物或承
担职能的不同,按照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
1. 详细论述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事情的过程就是决策,要使决策正确,就必须确保有足够,准确,及时的信息,良好的信息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
2.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信
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数据既是信息系统存在的依据,又是信息系统的主导。作业级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组织内部,战术级数据不仅来源组织内部,也有外部输入(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战略级数据主要来源于组织外部,非结构化数据。
3.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在职能上应有一定的分工,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结构和岗位设置,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队伍的配合和稳定,强化信息系统对各级人员和组织的贡献,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的道德准则。
4. 如何进行计算机选型: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选择与组织业务和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计
算机,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效率和效益;尽量选择主流厂商的计算机。
5.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系统软件和开发软件的支持,开发完
毕形成一套适应需求的应用程序和文档,即通常所说的应用软件。所以,信息系统与软件有的基本关系是,信息系统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
6. 信息化5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
信息化。
7.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个关系:信息化更重视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而信息系
统的建设更多地强调为组织运作管理和决策服务。
1.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2.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储存结构,数据的运算)
3. 数据模型: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3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1.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第一级:技术支撑级(基础设施,文档电子化,单项的信
息系统)第二级:资源集成级(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效率)第三级:管理优
化级(信息制度,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效益)第四级:战略支持级(信息战略,核心竞争力,决策支持,外部协同)第五级:持续改善级(学习型组织,信息环境,创新管理)
2. 企业 行业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化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
促进和约束的互动关系,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之间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3. 雁行模式:由于组织事实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不同或起点不同,行业内或系统内不同组
织之间形成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系列,犹如大雁飞行状。
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
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逻辑模型),系统设计(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
5.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技术发
展非常迅速,开发信息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很大。
6. 信息规划的3种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了解组织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性能的数据。(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战略集。(3)业务系统规划法:定义组织目标;识别组织的业务流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表示使用,C表示生产)。
7. 数据中心原理:只要组织的性质和目标不变,它的数据类就是稳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
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提取。
8.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资源和环境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要求,用户界面需求,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非功能需求:根据系统目标工作环境决定。
9. 需求调研的方法:阅读文献,实地考察,用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业务专题报告。
10. 可行性研究方法:所谓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行性可以从1从技术因
素角度考察2从经济因素角度考察3从社会因素角度考察。
1.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自主开发和外包(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套装软件)
2. 根据价格的不同合同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高风险的,因为如果完成项目后的成本高于原计划成本,开发方将只能赚到比预计要低的利润,甚至会亏损;成本补偿合同中,如果开放方的成本确实超过了原始预算,开发方的名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又会使开发方在未来赢得合同的机会降低。
3. 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有哪几种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
结构。
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按时间过程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分析要素,可分为1面向处理方法2面向数据方法3面向对象方法。
2. 生命周期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DM,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
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阶段,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再按一定的准则来按部就班的完成。
3. 数据流图用的4个基本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过程。
4. 数据字典中的6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储存,外部实体,处理。
5. 数据流图有2种经典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这两种结构可以分别通过变换
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导出标准形式的结构图。
6. 原型法的步骤和优点:步骤: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2建立初始原型3评价原型4修
改和完善原型。优点: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7. 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的选择:有利于生命周期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系
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系统文档要求详而全;开发成果重复使用。有利于原型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不明确;过程非结构化;用户环境易变;系统具有短期寿命;具有第4代语言工具;系统要求在短期内运行;没有或很少可资借鉴的成果。
1. 对象: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东西的抽象。
2. 封装:信息隐藏,当开发一个程序总体结构时,程序的每个成分应该封装或隐蔽在一个
单一的模块中,定义每一模块时应尽量少露其内部处理。
3. 继承:继承指对象继承它所在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也指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
4. 面向对象分析:要求把问题空间分解成一些类或对象,找出这些对象的特点,以及对象
间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一个规格说明。
5. 面向对象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结果。从面向对象的分析转到面向
对象的设计是一个累进的模型扩充过程。面向对象分析的各个层次是对问题空间进行了模型化,而面向对象的设计则需要对一个特定的实现空间进行模型化。
1. 项目的定义:在一定的进度和成本约束下,为实现既定的任务,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所
进行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2. 项目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成本,进度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其中目标包括完成的任务数以及完成的质量。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者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成本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则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3. 信息系统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
更多是由项目团队来定义。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的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4.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开发成本可分为分析
与设计费用,系统实施费用,管理费用;运行维护成本可分为运行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维护费用。
5. 软件的2种度量方式:软件代码行的方式;软件功能点的方式。
6. 项目团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预期激励,信息激励,参与激励)振荡阶段(参
与激励,责任激励,信息激励)正规阶段(参与激励,自我激励,知识激励)表现阶段(危机激励,目标激励,知识激励)
7. 为什么要全面的质量管理:因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上一阶段的理解和本
阶段的设计与实现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8. 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2实行阶段性冻结与改动
控制3实行里程碑式审查与版本管理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原型演化5强化项目管理,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6尽量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
1. 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1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通过文档进行
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文档在项目期内进行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通过书面文档进行沟通。4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进行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运行维护期间进行沟通。
2. 不利选择: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
3. 道德风险:代理人在为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 激励机制: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
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5. 信息系统监理的作用: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根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及国家法律法
规,开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事件和文档进行审查和监督,为用户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成功。
6. 信息系统监理有那些模式: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程式监理。
7. 信息系统的监理费用:按时计算法,工资加一定比例的其他费用计算法,监理成本加一
定比例其他费用计算法,固定价格计算法,按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百分比计算,按减少的项目风险计价。
1. 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应尽早并及时地进行测试2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
软件的人或小组来承担3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确定输出结果4测试用例不仅要有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有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5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测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6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8妥善保存测试用例,作为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2. 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被测程序,主要对被测程序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动态测试:在计算机上直接用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的正确性。
4.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其
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被测对象的外部特性。
5.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6. 测试过程:拟定测试计划,编制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实施测试,生成测试
报告。
7.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是在模块编写完成,无编译错误后必须进行的测试工作。
8. 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是指每个模块完成单元测试之后,需要按照设计时确定的结
构图,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测试,确保程序单元或模块接口正确和软件结构合理。
9. 确认测试: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样。
10. 测试和调试的区别: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对于所暴露的错误
最终需要改正。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并进行改正。
11.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