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绿色发展
生物科学师范M专业 2020413413(学号)学生姓名 孙一航
任课教师 苏庆华 依托课程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确保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减少,耕地减少,酸雨严重,动物多样性锐减。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破坏最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防止突发环境事件,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原因 影响 发展战略
随着人类漫长的奋斗历程,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十分严重。现在,它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真正的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一)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确保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发展。和环境,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造福现在、造福未来、造福未来的大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带动人口、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实现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应该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二是实现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条件,要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具有自然承载能力…… 第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旨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长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现状分析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镇化和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和农药污染。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已从区域性、小规模的环境污染扩大到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已经从几个工业城市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蔓延到第三世界。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业,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工业化的发展,而由于贫穷和过度的债务迫使它们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和环境破坏,从而使发展朝着全球环境恶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如下:
1.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生活、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39亿吨,造成全球变暖和极地冰川融化。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增加。此外,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受利益驱动,垃圾处理场往往不采取成本环保措施处理固体废物,以降低处理成本,导致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含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的废水,以及大量难降解的有机物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水环境污染。南海地区富营养化趋势严重,赤潮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淡水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藻类过度生长,水体变绿发臭。比如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引发了全市居民的饮水危机。
2.森林锐减
自工业化以来,森林被过度砍伐。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000平方米的森林被破坏。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一半的森林已经消失。中国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期的5%发展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立方米黄河水含有37公斤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由于淤塞,黄河成为高出地球的“悬河”。
3.耕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严重。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2100万公顷的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亿多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
4.酸雨严重、臭氧层空洞增大,水资源危机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酸雨四处扩张,愈演愈烈,危害着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的健康。
近年来,作为地球上生命保护屏障的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5.物种灭绝速度惊人
工业革命后,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使物种灭绝速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根据这项研究,人类进入文明以来的2000年里,大约有110种动物和130种鸟类已经灭绝。在短短 25 年间,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两栖动物在内的淡水动物数量下降了 45%,而海水动物数量下降了约 35%。总之,从当前环境问题的形势看,原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破坏了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三)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1.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带来了人口和工厂的集中。然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工厂类型和数量的增加,居民使用燃料和工厂使用化学产品,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据分析,城市空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并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着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排放。
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不透水区域和排水工程,如房屋和道路,从而减少渗透并提高流速。地表水无法补充地下水,破坏了自然水循环,导致地球表面的整体供水压力。而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排入河流、江河、湖泊、海洋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沐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得城市废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的处理和排放不当,使得水污染更加严重。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生物和消费者生物的比例出现失衡。密集的住宅,纵横交错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混凝土建筑和道路,堵塞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有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淘汰。
4.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建筑、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噪声,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人口问题,被西方学者称为“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大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差、经济落后的国家,是世界上人与环境矛盾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加速,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迅速。人口超过100万的世界城市数量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5.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地膜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首先,氮、磷、钾等化肥,比传统农场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作物产量。然而,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导致土壤板结和土壤质量退化。更何况水污染已经造成了。化肥含量高的田地,特别是稻田,使用的水被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数量下降,直至灭绝。
(四)对我国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个人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防止突发环境事件,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已成为中国民生工程的重点。中国化工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但是,化工行业尤其是中小型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完善化学品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最佳做法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私和环境牺牲的最终后果已经在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清洁生产活动和示范工程,有效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意识和意识。企业。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企业效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能力,减少事故、伤害和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改善和加强当地社区、产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成为成功案例,为中国环保企业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有 1.6 亿人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每年约有 230 万男性和女性与工作有关,其中近36 万人死亡,估计有 195 万人死于与工作有关的死亡。疾病。保护生病的工人,因病和受伤而就业——不仅是一项劳工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中国而言,为了在不危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政府、地方政府和行业应制定和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以确保以减少对中国当地和人类环境的污染。我建议国家政策应该优先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和环境安全保护。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程。
参考文献: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作者:朱书刚 来源:《武汉金融》
[2]《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 作者:王敏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3] 《浅谈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作者:陈鹏彦 来源:南方农业
[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 作者:李春霞 来源:理论探讨
[5]《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作者:朱书刚 来源:《武汉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