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复合管标准征求意见稿(含5篇)

时间:2021-02-13 11: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温复合管标准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温复合管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保温复合管标准征求意见稿

ICS ××××××

××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 Preformed directly buried composite insulating pipes for

polyurethane[PUR]foamed-plastics an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PE]protect

pipes

(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2 年 9 月 20 日)

201X 年 ×× 月 ×× 日 发布 201X 年 ×× 月 ×× 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

CJ/T ×××××-

目录

前 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2 4

结构、分类及标记 ………………………………………………………………………………………2 5

材料 ………………………………………………………………………………………………………3 6

要求 ………………………………………………………………………………………………………4 6.1

工作管 …………………………………………………………………………………………………4 6.2

外护管 …………………………………………………………………………………………………6 6.3

聚氨酯泡沫 …………………………………………………………………………………

………7 6.4

保温复合塑料管 ………………………………………………………………………………………8 7 试验方法……………………………………………………………………………………………………8 7.1 工作管……………………………………………………………………………………………………8 7.2 外护管……………………………………………………………………………………………………9 7.3

聚氨酯泡沫

…………………………………………………………………………………………9 7.4

保温复合塑料管

………………………………………………………………………………… 10 8

检验规则 ……………………………………………………………………………………………… 10 8.1

通则

…………………………………………………………………………………………

8.2

组批 ……………………………………………………………………………………………

8.3

抽样………………………………………………………………………………………………8.4 出厂检验……………………………………………………………………………………………

8.5 型式检验……………………………………………………………………………………………… 10 8.6 判定规则……………………………………………………………………………………………… 11 9

标识、运输、贮存………………………………………………………………………………………11 9.1

标识……………………………………………………………………………………………………11 9.2

运输……………………………………………………………………………………………………11 9.3

贮存……………………………………………………………………………………………………11

CJ/T ×××××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的要求进行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GB/TXXX《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GB/T 18742.2-2002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9998.2《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GB/T ××××.2—××××《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等国标并结合我国生产及使用实际情制订。

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住房及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军星管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天津鸿泰管业有限公司、浙江飞鱼实业有限公司、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建工测试部)、广州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淄博洁林塑料制管有限公司、河北宝路七星塑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建材协会塑料管道专委会、沈阳建筑大学、青岛泰能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XXXX。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的国家行业标准。

CJ/T ×××××-1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的术语和定义、结构、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介质温度(连续工作温度)PP-R 工作管不高于 70℃,PVC-C 工作管不高于90℃,PE-RT(Ⅱ)型工作管不高于 70℃,工作压力不大于 0.6MPa 保温管的制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文件的应用时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点)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33.1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 1 部分 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 4217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 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 GB/T611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的规定(a 型封头)。

GB/T 6342 泡沫塑料与橡胶 线性尺寸的测定

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 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GB/T 6671 热塑性塑料管材 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 8804.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 第 3 部分: 聚烯烃管材

GB/T 8806 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 8811 硬质泡沫塑料 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8813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 10297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 GB/T 10799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与闭孔体积百分率试验方法

GB/T 12811 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尺寸试验方法

GB/T 13018 聚乙烯(PE)管材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 GB/T 13021 聚乙烯管材和管件碳黑含量的测定热失重法 GB/T 18742.1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 1 部分:总则

GB/T 18742.2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 2 部分:管材

GB/T 18742.3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 3 部分:管件

GB/T 18743 液体输送用热塑性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GB/T 18998 1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第 1 部分:总则 GB/T 18998.2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第 2 部分:管材 GB/T 18998.3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件系统.第 3 部分:管件 GB/T xxx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 CJ/T 114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DIN 8077 聚丙烯(PP)管材尺寸 DIN 8078 聚丙烯(PP)管件尺寸 DIN 8079 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件尺寸 GB/TXXX-XXX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 PE-RT 管道系统

第 1 部分:总则 GB/TXXX-XXX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 PE-RT 管道系统

第 2 部分:管材

CJ/T ××××× 2 GB/TXXX-XXX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 PE-RT 管道系统

第 3 部分:管件 GB/T21300 塑料管材和管件不透光性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1 保温复合塑料管 Composite plastics tubular holder

由聚乙烯外护管、聚乙烯支架、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层及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Ⅱ)管材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

3.1.2

工作管 working pipe 预制直埋复合塑料保温管中,用于输送介质的芯管。

3.1.3

支架

guiding holder 保温管内支承聚乙烯外护管的构件,防止工作管和外护管偏心。

3.1.4

保温层 protecting layer(Insulation layer)

在工作管与外护管之间,为保持管道输送介质温度而设置的保温材料层。

3.1.5

外护管

outer protecting pipe 保护保温层免受地下水侵蚀、运输、施工过程中不遭破坏,保证工作管正常工作的外防护层。

3.1.6 工作压力 working pressure 管材,管件,阀门等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承受的压力。

3.2 符号(需企业协调)本标准采用 GB/T 18742.1 给出的符号。

本标准采用 GB/T 18998.1 给出的符号。

本标准采用 GB/TXXX-XXX 给出的符号。

3.3 缩略语

(需企业协调)本标准采用 GB/T 18742.1 给出的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 GB/T 18998.1 给出的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 GB/TXXX-XXX 给出的缩略语。结构、分类及标记 4.1

结构 保温管是由工作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或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或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 Ⅱ)管材)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紧密结合的预制管。保温层内有支架,可有报警线。保温管的结构见图 1。

CJ/T ×××××-3

图 1 复合保温管结构图 1、外护管 2、保温层 3、支架 4、工作管 5、报警线

4.2 标记及分类

4.2.1 标记 4.2.2 公称外径为 160mm 等级为 S3.2 的 PP-R 保温复合塑料管的标记为:

PP-R 保温复合塑料管 dn160 S3.2 CJ/T××××-×××× 4.2.3 公称外径为 160mm 等级为 S6.3 的 PVC-C 保温复合塑料管的标记为:

PVC-C 保温复合塑料管 dn160 S6.3 CJ/T××××-×××× 4.2.3 公称外径为 160mm 等级为 S4 的 PE-RTⅡ的保温复合塑料管的标记为:

PE-RT Ⅱ 保温复合塑料管 dn160 S4 CJ/T××××-×××× 5

材料 5.1 外护套材料 5.1.1 高密度聚乙烯(HDPE)

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添加必要的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炭黑等用以提高保温直埋外防护性能的其它材料,其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应大于 935kg/m 2。

5.1.2

炭黑

外护套用树脂所添加的炭黑应满足一下要求 a)密度:1500kg/m 3 ~2000kg/m 3 ; b)甲苯萃取量:≤0.1%(质量百分比); c)平均颗粒尺寸:0.01μm~0.025μm。

5.2

工作管 5.2.1 PP-R 工作管 生产 PP-R 工作管材所用原材料应符合 GB/T 18742.1 中对于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料的规定。

5.2.2 PVC-C 工作管 生产 PVC-C 工作管材所用原材料应符合 GB/T 18998.1 的规定。

5.2.3 PE-RT Ⅱ 工作管 生产 PE-RT Ⅱ工作管材所用原材料应符合 GB/TXXX-XXX 的规定。

5.3 保温层 保温层材料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所用原材料应符合 GB/T××××-××××的规定。技术要求

CJ/T ××××× 4

6.1 工作管 6.1.1

管材结构尺寸

工作管为 PP-R 管材的保温管规格尺寸见表 1,工作管为 PVC-C 管材的保温管规格尺寸见表 2,工作管为 PE-RT Ⅱ管材的保温管规格尺寸见表 3。

表1

PP-R工作管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平均外径 工作管 S4 S3.2 S2.5 D cm,min

D cm,max

公称壁厚 e n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 e n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 e n

允许偏差 25 25.0 25.3 2.8 +0.4 3.5 +0.5 4.2 +0.6 32 32.0 32.3 3.6 +0.5 4.4 +0.6 5.4 +0.7 40 40.0 40.4 4.5 +0.6 5.5 +0.7 6.7 +0.8 50 50.0 50.5 5.6 +0.7 6.9 +0.8 8.3 +1.0 63 63.0 63.6 7.1 +0.9 8.6 +1.0 10.5 +1.2 75 75.0 75.7 8.4 +1.0 10.3 +1.2 12.5 +1.4 90 90.0 90.9 10.1 +1.2 12.3 +1.4 15.0 +1.6 110 110.0 111.0 12.3 +1.4 15.1 +1.7 18.3 +2.0 125 125.0 126.2 14.0 +1.5 17.1 +1.9 20.8 +2.2 140 140.0 141.3 15.7 +1.7 19.2 +2.1 23.3 +2.5 160 160.0 161.5 17.9 +1.9 21.9 +2.3 26.6 +2.8 200a

200.0 201.8 22.3 +2.4 27.2 +2.9 33.2 +3.6 注 a)

标记的管材外径尺寸参照德国标准 DIN8077:2007。工作管可以按使用单位要求使用其它技术要求的管材,但管材的力学性能须有明显的屈服极限。

6.1.2

颜色

颜色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1.3

外观

工作管的色泽基本一致。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陷、气泡和其他影响工作管性能的表面缺陷,不应含有可见杂质,工作管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6.1.4 工作管物理及力学性能应满足表 4 规定。

6.2

外护管

6.2.1 外护管规格尺寸 外护管的公称外径和最小壁厚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外护管的公称外径和最小壁厚,可以按使用单位的要求,选用其他公称外径的外护管,其最小壁厚应不小于本表最小壁厚。

6.2.2

颜色 外护管一般为黑色,其它颜色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2.3 外观 其内外表面采用无放大目测,不应有损失其性能的沟槽。不允许有气泡、裂纹、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CJ/T ×××××-5 表 2

PVC-C 工作管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D c

平均外径 工作管 S6.3 S10 D cm,min

D cm,max

公称壁厚 e n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 e n

允许偏差 25 25.0 25.2 2.0 +0.4 2.0 +0.4 32 32.0 32.2 2.4 +0.5 2.0 +0.4 40 40.0 40.2 3.0 +0.5 2.0 +0.4 50 50.0 50.2 3.7 +0.6 2.4 +0.5 63 63.0 63.3 4.7 +0.7 3.0 +0.5 75 75.0 75.3 5.6 +0.8 3.6 +0.6 90 90.0 90.3 6.7 +0.9 4.3 +0.7 110 110.0 110.4 8.1 +1.1 5.3 +0.8 125 125.0 125.4 9.2 +1.2 6.0 +0.8 140 140.0 140.5 10.3 +1.3 6.7 +0.9 160 160.0 160.5 11.8 +1.4 7.7 +1.0 180 180.0 180.6 13.3 +1.6 8.6 +1.1 200 200.0 200.6 14.7 +1.7 9.6 +1.2 225 225.0 225.7 16.6 +1.9 10.8 +1.3 250 250.0 250.5 18.4 +2.1 11.9 +1.4 280 280.0 280.6 20.6 +2.3 13.4 +1.6 315 315.0 315.6 23.2 +2.6 15.0 +1.7 355 355.0 355.7 26.1 +2.9 16.9 +1.9 400 400.0 400.7 29.4 +3.2 19.1 +2.2 450 450.0 450.8--21.5 +2.4 500 500.0 500.9--23.9 +2.6 560 560.0 561.0--26.7 +2.9 630 600.0 631.1--30.0 +3.2

表3

PE-RT(Ⅱ)工作管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d n

平均外径 工作管 S5 S4 d em,min

d em,max

公称壁厚e n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e n

允许偏差 16 16.0 16.3 1.8 +0.3 2.0 +0.3 20 20.0 20.3 2.0 +0.3 2.3 +0.4 25 25.0 25.3 2.3 +0.4 2.8 +0.4 32 32.0 32.3 2.9 +0.4 3.6 +0.5 40 40.0 40.4 3.7 +0.5 4.5 +0.6 50 50.0 50.5 4.6 +0.6 5.6 +0.7 63 63.0 63.6 5.8 +0.7 7.1 +0.9 75 75.0 75.7 6.8 +0.8 8.4 +1.0 90 90.0 90.9 8.2 +1.0 10.1 +1.2 110 110.0 111.0 10.0 +1.1 12.3 +1.4 125 125.0 126.2 11.4 +1.3 14.0 +1.5 140 140.0 141.3 12.7 +1.4 15.7 +1.7 160 160.0 161.5 14.6 +1.6 17.9 +1.9

CJ/T ××××× 6 表 4

工作管物理及力学性能

项目 试验参数 要求 试验温度 ℃ 试验时间 h 静液压应力MPa PP-R 工作管 纵向回缩率 135±2 e

n ≤8mm8mm<e n ≤16mme n >16mm-≤2% 简支梁冲击试验 0±2-破损率<试样的10% 静液压试验 20 1 16.0 无破裂 无渗漏 95 22 4.2 95 165 3.8 95 1000 3.5 静液压状态下热稳定性试验 110 8760 1.9 无破裂 无渗漏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230℃/2.16kg)

g/10min 变化率≤原料的30% PVC-C 工作管 密度/(kg/m 3)-(23±2)℃ 1450~1650 维卡软化点/℃ ~ ≥110 纵向回缩率/(%)(150±2)℃ ≤5 氯含量(质量百分比)/(%)-~ ≥60 纵向回缩率 110 e

n ≤8mm

8mm<e n ≤16mme n >16mm-<3% 静液压试验 20 ≥1 43.0 无破裂 无渗漏 95 ≥165 5.6 95 ≥1000 4.6 静液压状态下热稳定性试验 95 ≥8760 3.6 无破裂 无渗漏

PE-RTⅡ 工作管 静液压试验 20 1 11.2 无破裂 无渗漏 95 22 4.1 95 165 4.0 95 1000 3.8 纵向回缩率 110 e

n ≤8mm8mm<e n ≤16mme n >16mm-≤2% 静液压状态下热稳定性试验 110 8760 2.4 无破裂 无渗漏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190℃/5kg)

g/10min 与对原料测定值之差,不应超过±0.3 g/10min 且不超过±20%

6.2.4 外护管物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6.3

聚氨酯泡沫

6.3.1

保温层 保温层材料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CJ/T ×××××-7

表 5 外护管公称外径和最小壁厚

单位为毫米

外径分组 公称外径(Dc)

最小壁厚(emin)1 75 3 90 3 110 3 125 3 140 3 160 3 200 3.2 2 225 3.5 250 3.9 315 4.9

表 6 外护管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检测项目

试验参数 试样 数量 要求 外观(目测)外护管应为黑色,其内外表面采用无放大目测,不应有损失其性能的沟槽。不允许有气泡、裂纹、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

无杂质、无气泡 纵向回缩率/(%)外护管任意管段 3 ≤3 拉伸屈服强度/MPa-3 ≥19 断裂伸长率/(%)-3 ≥350 外护管外径增大率/(%)保温管发泡前后,外护管任一位置同一截面的外径增大率。≤2 热稳定性/(min)

外护管原材料在下的氧化诱导时间。≥20 最大轴线偏心距/(㎜)

外护管外径 ㎜ ≤160 3 3.0 ≥180 3 4.5 熔体流动速率,MFR(190℃/5Kg)管材熔体流动速率≤0.5g/min

表 7 保温层性能 项目 试验参数 试样数量 要求 泡沫密度/(kg/m3)

任意位置。≥60 泡沫的闭孔率/(%)-3 ≥88 泡孔尺寸/(mm)

泡孔应均匀细密,沿径向测量的泡孔平均尺寸。≤0.5 泡沫的吸水率/(%)在常压沸水中浸泡 90min 后。≤10 导热系数/[W/(m/•K)] 未进行老化泡沫保温层 50℃状态下导热系数λ 50。≤0.033 压缩强度(MPa)

保温层泡沫径向压缩强度或径向相对形变为 10%时的压缩应力。≥0.3 保温层截面上空洞、气泡/(%)

泡沫应均匀地充满工作管与外护管间的环形空间。任一保温层截面上空洞和气泡的面积总和占整个截面面积的百分比。

≤5;

单个空洞的任意方向尺寸与同一位置保温层厚度相比。

≤1/3

6.4 保温复合塑料管

保温复合塑料管物理及力学性能指标性能符合表 8 的规定。

CJ/T ××××× 8

表 8 保温复合塑料管物理及力学性能 项目 试验参数 试样数量 要求 轴向剪切强度/(MPa)

23℃的轴向剪切强度。0.025 保温层挤压变形量/(%)

径向变形量应不超过其设计保温层厚度。

≤15 外护管划痕深度/(%)

外护管划痕深度不应超过外护管最小壁厚的,且最大不应超过 1mm。

≤10 工作管端头留出尺寸/(mm)

裸露的非保温区以备热熔焊接或溶剂粘接。两段长度公差为±20mm。

150~250 管端泡沫脱层/(mm)

保温层应于工作管及外护管紧密粘接,管段泡沫脱层径向尺寸。

≤2 沿轴向的深度。

≤70 环向累计长度与圆周长。

≤1/3 外护管表面温度/(℃)

保温管的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保证运行时外护管表面的温度。

<50 报警线 MΩ 报警线与报警线、报警线与工作管之间的电阻值为

500

试验方法

7.1

工作管

7.1.1

规格尺寸

应按照按 GB/T8806 的规定执行。

7.1.2

颜色与外观

工作管内外表面检测时,采用无放大目测。

7.1.3

纵向回缩率 纵向回缩率应按 GB/T6671 的规定执行。

7.1.4

简支梁冲击试验 简支梁冲击试验应按 GB/T 18743 的规定执行。

7.1.5

静液压试验

静液压试验方法应按 GB/T6111、ISO 1167:1996 的规定执行((a 型封头))。

7.1.6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应按 GB/T3682 规定执行。

7.1.7 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试验 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试验应按 GB/T6111、ISO 1167:1996 的规定执行(a 型封头)。

7.1.8

密度 密度测试应按 GB/T1033 规定执行。

7.1.9 氯含量 氯含量的测定应按 GB/T 7139(GB/T7139-1986,eqv ISO1158:1984)的规定执行。

7.1.10 维卡软化点

PVC-C 管材、管件

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应按 GB/T 8802(GB/T8802-2001,eqv ISO2507:1995)的规定执行。

7.2

外护管

7.2.1

规格尺寸

应按照按 GB/T8806 的规定执行。

7.2.2

颜色与外观

CJ/T ×××××-9

外护管内外表面检测时,采用无放大目测。

7.2.3

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外护管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测试应按 GB/T8804 的规定执行: 7.2.4

纵向回缩率 外护管纵向回缩率测试应按 GB/T6671 的规定执行。

7.2.5

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应按 GB/T 17391 的规定执行。

7.3

聚氨酯泡沫

7.3.1

泡孔尺寸 泡孔尺寸检测应按 GB/T xxx 的规定执行。

7.3.2

保温层截面上空洞、气泡 保温层截面上空洞、气泡检测应按 GB/T ×××的规定执行。

7.3.3

泡沫密度 泡沫密度测试应按 GB/T6364 的规定执行。

7.3.4

压缩强度 压缩强度测试应按 GB/T 8813 执行。

7.3.5

吸水率 吸水率应按 GB/T

××××的规定执行。

7.3.6

闭孔率 闭孔率测试应按 GB/T 10799 的规定执行。

7.3.7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测试应按 GB/T 10297 方法执行。

7.4 保温复合塑料管

7.4.1

管端垂直度 保温复合塑料管管端垂直度检验应按 GB/T XXX 的规定执行。

7.4.2

保温复合塑料管挤压变形及划痕保温管挤压变形及划痕的检验应按 GB/T XXX 的规定执行。

7.4.3

管端焊接预留段长度保温管管端焊接预留段长度检验应按 GB/T XXX 的规定执行。

7.4.4

管端脱层 保温复合塑料管管端脱层检验应按 GB/T XXX 的规定执行。

7.4.5 外护管外径增大率 外护管外径增大率按 GB/T ××××的规定执行。

7.4.6 轴向剪切强度 23℃的轴向剪切强度应按 GB/T ××××的规定进行试验。

7.4.7 报警线

报警线检测应按 GB/T ××××的规定执行。

8.检验规则

8.1

通则

产品应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标志方可出厂。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1、表 2、表 3 的规定。

CJ/T ××××× 10 8.2

组批

同一原料,同一配方,同一工艺条件生产的同一规格保温管作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 50 根。

8.3

抽样 按 GB/T2828.1 用正常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Ⅰ,合格质量水平6.5。抽样方案见表 7。

8.4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应逐件试验,不合格产品修复后应全部重新检验,修复次数不应超过 2 次。

8.4.1 工作管出厂检验的项目为外观、尺寸、纵向回缩率、简支梁冲击试验及静液压试验中 20℃/1h和 95℃/22h(或 95℃/165h)试验,按 5.1.5、5.1.3、6.2.1、6.2.2、6.2.3 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8.4.2 保温管外护管的密度、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保温管外径增大率,按 6.3.3、6.3.4、6.5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批合格判定数见表 4。

8.4.3

保温管保温层密度、保温管的尺寸偏差、轴向偏心距、绝缘电阻值按 5.3.2、5.4.1、5.4.3、5.4.4 有关要求进行检验。批合格判定数见表 9 8.4.4

检验项目,抽样方案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 9 保温管出厂检验抽样和合格质量水平判定 批量 N 样本量 h 合格判定数 Ac 不合格判定数 Re <25 2 0 1 26~50 8 1 2 51~90 8 1 2 91~150 8 1 2

8.5

型式检验 8.5.1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正常生产时,每两年或累计产量达 300km(按延长米计),应进行周期性型式检验。

8.5.2

型式检验按第 6 章规定全项目检验。

8.6

判定规则 8.6.1 样本中被检验出的不合格样本单位数不超过表 5 中规定的批质量合格判定数时,则判定交付批合格;超过批质量合格判定数时,则判定交付批不合格。

进行批质量的判定。复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依据。

8.6.2 不合格批未经剔除不合格品时,不得再次提交检验。复验应按表 4 进行抽取样本单位数和进行批质量的判定。复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依据。标志、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保温管可用任何不损伤外护管性能的方法标志,标志应经受住运输、贮存和使用环境。

9.1.1 保温管

保温管生产者应在外护管上标志如下:

a)生产企业名称或代号、商标;

b)在外表面标注介质温度、压力及管径、编号等标识; c)对有安装方向要求的管件,应在外表面做出安装方向标识;d)工作管的外径和壁厚;

e)工作管的规格及等级;

f)产品标准代号;

CJ/T ×××××-11

g)生产批号。

9.2

运输

保温管必须采用吊带或其它不伤及保温管的方法吊装,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吊装;在装卸过程中,严禁碰撞、抛摔在地面拖拉滚动。

长途运输过程中,保温管必须固定牢靠。不应损伤外护管及保温层。

9.3

贮存 9.3.1

保温管堆放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面应平整、无礁石等坚硬杂物;

b)地面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保证堆放后不发生塌陷和倾倒事故;

c)堆放场地应挖排水沟,场地内不允许积水;

d)堆放场地应设置管托,管托应确保保温管外护管下表面高于地面 150mm。

9.3.2

保温管堆放高度不应大于 2.0m。

9.3.3

保温管不得受烈日照射、雨淋和浸泡,露天存放时宜用蓬布遮盖。堆放处应远离热源和火源。

CJ/T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管道系统对管件的附加要求 A1 带金属接头的管件

其螺纹接头 符合 GB/T7306 的规定。

A2 管件 按原料的不同可分为 PP-R、PVC-C、PE-RT Ⅱ管件三类。管件按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热熔承插连接管件、溶剂粘结型管件、法兰连接型。管件按系列 S 分类与管材相同,按 DIN8077:2008、GB/T18998.2-2003、GB/T18742.2-2002、GB/T ××××.3-200×的规定。管件的壁厚应不小与相同管系列 S 的管材的壁厚。管件应满足 DIN8078:2008、GB/T18998.3-2002、GB/T18742.3-2002、GB/T ××××.3-200×中技术要求中的各项使用要求。

A.2.1 材料 A2.1.1 生产管件所用原材料应符合 GB/T 18742.1、GB/T18998.2-2003、GB/T ××××.1-200×的要求。

A2.1.2 管件金属部分的材料在管道使用的过程中对塑料管道材料不应造成将解或老化。

A2.1.3 回用料 管件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回用料。

A2.1.4 外护管

外护管的使用条件、性能和规格应满足表 1、2、3 的要求。外护管的最小壁厚应符合中表 1、2、3 的要求。

A2.1.5 保温层

保温管件聚氨酯保温层的材料、结构和性能应符合 6.3 的要求。

A2.1.6 保温接头 热收缩式套袖接头:对于热收缩式套袖接头,宜采用先发泡后收缩的现场工艺,同时必须保证保温层泡沫密度。

a)所用热收缩带的剥离强度不应小于 60N/cm,热收缩带通过正确的火焰加热后,应能将管道外壳和接头套袖搭接处严密柔性连接。

b)现场外观要求:热收缩带收缩后边缘应有均匀的热熔胶溢出,不应出现过浇、鼓泡、翘边或局部漏烤等现象,封端盖片及发泡孔盖片应胶结严密。

A3 试验方法 A3.1 外护管 外护管取样应按 DIN8078:2008、GB/T18998.3-2002、GB18742.3-2002、GB/T ××××.3-200×的要求进行检验。

A3.2.保温层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层按 6.3.2 的要求进行检验。

CJ/T ×××××-13 A3.3 管件应按 DIN8078:2008、GB/T18998.3-2002、GB18742.3-2002、GB/T ××××.3-200×的要求进行检验。

A4 检验规则 产品需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标志方可出厂。

A4.1 组批 用同一种原料和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批规格管件作为一批。d n ≤32mm 规格的管件每批不超过10000 件。d n >32mm 规格的管件每批不超过 5000 件。如果生产 7 天仍不足上述数量,则以七天为一批。一次交付可有一批或多批组成,交付时应注明批号,同一交付批号产品为一个交付检验批。

A4.2 出厂检验 A4.2.1 管件出厂检验的项目为外观、尺寸、纵向回缩率、简支梁冲击试验及静液压试验中 20℃/1h试验,按 6.3.3、DIN8078:2008、GB/T18998.3-2002、GB18742.3-2002、GB/T ××××.3-200×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A4.2.2 外观、尺寸抽样按 GB/T2828 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I,合格质量水平6.5.进行。

管件外护管的密度、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保温管外径增大率,按 6.3.1.1、6.3.1.3、6.3.4.2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A4.2.3 管件保温层密度、轴向偏心距按 6.3.2.2、6.3.4.3 要求进行检验。

A4.3 型式检验 A4.3.1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 6 章规定全项目检验。

A4.3.2 若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正式生产后,若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产品因任何原因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

A5 标志 A5.1 产品应有下列永久性标记:

a)产品名称:应注明原料名称,例:PP-R、PVC-C、PE-RT Ⅱ; b)产品规格:应注明公称外径、管系列 s; 例:等径管件标记为 PP-R d n 25 S3.2; 异径管件标记为 PP-R d n

25×20 S3.2; 带螺纹管件的标记为 PP-R d n

25×3/4〞s3.2。

c)商标。

A5.2 产品包装至少应有下列标记:

a)生产厂名、地址、商标;

CJ/T ××××× 14 b)产品名称、规格; c)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 d)本标准号。

A5.3 包装 一般情况下,每个包装箱内应装相同品种和规格的管件,包装箱内应有内衬袋,每个包装箱重量不超过 25kg。

A5.4 运输管件在装卸及运输使不得暴晒、污染、重压、抛摔和损伤。

A5.5 储存

管件应储存在室内库房,远离热源,合理放置。

第二篇:矿山技术工作标准(征求意见稿)

矿山技术工作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为了提高公司技术管理水平,规范公司各矿山的地质、测量和采矿的技术工作,特制定矿山技术工作标准。

第一篇 矿山地质

第一章 总 则

1.1.1矿山地质是为保证和发展矿山生产所进行的一切地质工作的总称。矿床从转入地质勘探开始到矿山设计、基建、生产直到矿山闭坑等不同阶段的各项地质工作,均属于矿山地质工作范畴。

1.1.2 矿山必须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地质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和仪器、设备,以保证完成矿山地质工作任务。

1.1.3 矿山地质部门应根据矿床的成矿条件,有计划地对矿区边部、深部和外围进行找矿勘探,不断增加矿山保有储量;加强矿区生产勘探,提高对已知矿体的勘探程度,提供生产所需的工业矿量。

1.1.4矿山地质部门应做好日常地质编录、取样等基础工作,不断补充和完善矿山地质资料,为采剥生产提供正确的依据(图、表资料)。

1.1.5 矿山地质部门应参与矿山设计与基建的地质工作,以及矿山生产建设规划、矿山采剥生产技术计划和工程设计的编制与审查。

1.1.6 矿山地质部门应定期计算并分析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的保有情况;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和采掘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以及矿石损失、贫化管理。

1.1.7 矿山地质部门应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矿山工作水平,促进矿山地质工作现代化。

第二章 地质编录及矿山地质图件 第一节 编录质量要符合下列要求

1.2.1原始编录要建立自检、互检、抽查制度,综合编录必须对采用的原始资料先行审核,再编制各种所需的地质资料;

1.2.2工程原始编录长度以测量成果为准;

1.2.3编录内容要齐全,各种地质现象在图上(原始和综合图)的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

1.2.4综合图的内框和坐标方格网误差不超过0.2毫米,各种地质现象的符号必须统一,数字一律朝北书写,图面要求整洁、清晰。

第二节 生产矿山应建立健全下列图件

1.2.5区域性图件(比例尺根据矿山实际确定): 1.矿区交通位置图; 2.区域矿产分布图;

3.区域地质图(附综合地层柱状图); 4.区域构造地质图(附地质综合剖面图); 5.区域水文地质图; 1.2.6矿区性图件:

1.原始地质图件:槽探素描图;浅井素描图;钻孔柱状图;其它图件。

2.地质基础性图件:地表、露天采场台阶取样位置平面图;台阶地质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图、剖面图。

3.生产性图件:生产勘探、地质勘探设计平面图、剖面图;供采剥生产技术计划用的有关图件;其它生产所用的各种图件。

1.2.7地质综合性图件:

矿区(矿床)地质地形图,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地质构造剖面图,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图,勘探工程矿体纵横(或水平)透影图, 边坡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 钻孔取样分布图,勘探线剖面图, 储量计算图等。

第三节 生产矿山应具备下列表格资料

1.2.8生产矿山应具备以下表格资料: 1.取样、化验结果登记表; 2.探矿工程完成统计表; 3.储量计算表; 4.储量平衡表; 5.生产矿量保有统计表;

6.矿石损失、贫化统计表; 7.矿岩各种物理测定登记表;

第四节 生产矿山应具备下列文字资料

1.2.9生产矿山应具备下列文字资料: 1.勘探设计说明书及提交地质资料的说明书; 2.地质工作总结; 3.矿量报销的地质资料; 4.勘探工作总结; 5.各种专题报告;

第二篇 矿山测量

2.1.1矿山测量工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立足够精度的矿区基本控制网及建立满足生产所需的测量控制系统;.测绘矿区地形图及矿界; 3.进行各种工程的施工、竣工测量;

4.填绘反映矿山生产现状的各种采剥工程图和专业图; 5.验收采剥工程量和质量(每月一次); 6.排土场、尾矿库测量(一般每季一次);

7.开展岩层移动、地压、边坡滑动及建(构)筑物变形等的观测研究。

2.1.2 对各项工程的测设标定,必须以审批的设计为依据。用于测设标定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应认真核对。重要工程测量必须对计算的标定数据和标定位置进行复核。

2.1.3外业测量记录和内业计算资料必须经严格检查。提交使用和呈报的测绘资料均应通过审核。

2.1.4 矿山测绘资料必须系统整理编录,并按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和提供使用。

第三篇 生产技术计划管理

第一章 采矿技术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1.1采矿技术管理是矿山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要在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做到各级人员职责明确,有职、有责、有权。

3.1.2采矿技术和生产组织,应推广先进经验,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认真执行安全规程,达到安全、高效和低耗的要求,同时降低采矿损失和贫化。

3.1.3分公司应根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采矿技术管理细则。

第二节 采矿管理

3.1.4矿山必须根据生产技术计划安排穿孔爆破作业和装车运输作业,加强调度发货管理,提高采出矿石品位,提高矿石的回采率,降低矿石的贫化率和损失率。

3.1.5露天采矿应坚持矿岩分采、分装、分运,不能将废石运至选厂,也不得将矿石排至废石场。

3.1.6矿山必须加强采场穿孔爆破、装车运输的计量、统计管理和矿石质量、取样管理。

第二章 采剥设计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2.1采剥工程设计是安排矿山生产的依据。采剥工程设计按设计阶段执行分类管理。

3.2.2采剥工程设计的依据:

1.矿山长远发展规划和采剥计划; 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或初步设计; 3.经审定的地质储量和地质资料; 3.2.3采剥工程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国家有关矿山开采的方针政策法规、各项技术规程和安全环保规程;

2.依靠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矿山机械化程度;

3.选择技术可行,工艺可靠,经济效益好,并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技术方案;

4.充分回收资源,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确保矿山开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3.2.4采剥工程设计要有完整文字说明和图纸文件,并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节 设计阶段和分类

3.2.5采矿设计阶段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3.2.6采剥工程项目分类和设计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矿总体设计:需要做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在采矿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台阶道路、穿孔爆破设计称为采场单体设计:只需做施工图设计。

第三节 采场单体设计

3.3.1采场单体设计应在本阶段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要照顾上、下、左、右相邻采场的关系及回采顺序。

3.3.2采场单体设计应根据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地质测量资料进行。对于提供设计用的地测资料,需经地质测量专业主管技术人员审核。

3.3.3采场单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采剥方法图,塹沟布置与开掘图,运输线路图,采剥工程量和进度计划表等。

2.采场单体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包括:地质矿量,地质品位,采出矿量,采出品位。

3.3.4爆破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爆区范围及其爆破的矿岩量; 2.炮孔(药室)数量及其参数;

3.每个炮孔(药室)装药量及总的装药量; 4.装药结构及填塞方式; 5.起爆方式及起爆网路系统; 6.安全措施。

第四节 设计文件的一般要求

3.4.1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项目所要求的内容,文字和图表简练、准确。

3.4.2设计图纸的图幅应采用矿业工程制图标准同一图幅。3.4.3设计图纸的比例可根据不同要求一般采用1:2000;1:1000;1:500。

3.4.4设计图纸应有统一的图签和编号。

第五节 设计服务

3.5.1设计者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交底内容包括设计主要内容和安全、质量要求;并负责设计修改和施工服务。

3.5.2设计者有权制止不符合设计的施工。

第三章 生产计划

3.5.3按照矿业总公司下发的《生产经营计划编制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篇 矿山开采

第一章 总 则

4.1.1按照矿山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设计、建设、生产。

4.1.2露天开采的规划、设计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技术经济工作,需要在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集中地质、测量、采矿、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部室及领导的智慧,认真做好。

4.1.3一般的规划、设计应进行论证会签,由分公司生产副经理

批准;重大的规划、设计须报经矿业总公司论证会签,由总工程师批准。

4.1.4矿山总体规划和开采设计必须符合有关政策法规,坚持资源充分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

4.1.5暂时不能利用的矿石以及可利用的围岩,实行分穿、分爆、分装和分堆。

4.1.6露天采场内的溜井、钻孔、水仓、溶洞及废弃的井巷等,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明显的标志和照明。

第二章 矿床开拓

4.2.1露天采场的开拓运输方式,应严格按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设计施工,若改变时,需报原审批部门审定。

4.2.2根据矿床地形条件,为减少基建剥离量,均衡生产剥采比,可采用移动坑线开拓。

4.2.3采用移动坑线开拓时,必须使各台阶移动坑线之间形成合理的运输系统,且不得影响工作线的合理推进。

4.2.4固定坑线掘沟时,应在现场标出边界线,技术人员应严格按边界线组织施工。

4.2.5严格按采剥生产技术计划开拓新水平,以确保合理的生产矿量和生产衔接。

4.2.6开拓运输坑线应布置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的地段,线路的技术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4.2.7汽车运输采用组合台阶或倾斜分条采剥工艺时,采场内部移动坑线的宽度应比固定线路面宽0.5—1倍。

4.2.8采剥工作线沿矿体走向布置时,一般先开段沟,然后扩帮采矿;工作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时,可用无段沟或短段沟扇形推进。

4.2.9开掘出入沟,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

4.2.10新水平出入沟完成后,必须组织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出入沟的标高,正负误差不得超过1米。

第三章 露天开采境界和开采技术

第一节 开采境界

4.3.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应以批准的工业储量为基础,远景储量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之用。

4.3.2大型露天矿开采境界,一般建立矿床模型,利用计算机确定最佳开采境界。

4.3.3当采用两个工作台阶并为一个非工作台阶,留有一个安全平台的边坡结构时,一般每隔1—2个安全平台,设置一个清扫平台,其宽度视采用的清扫设备而定。

4.3.4当安全平台与运输平台重合时,且运输平台宽度大于安全平台宽度时,可以不另设安全平台。

4.3.5当清扫平台遭到破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其宽度适于清扫设备通行和正常作业。

第二节 台阶开采

4.3.6工作台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需爆破的松软矿岩,不得超过挖掘设备的最大挖掘高度; 2.需要爆破的坚硬矿岩,不得大于挖掘设备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

4.3.7工作台阶坡面角,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需爆破的矿岩,一般为挖掘设备的自然挖掘角;

2.需要爆破的矿岩,为爆破作用形成的坡面角,一般为70o--80o。

第三节 陡帮开采

4.3.8为减少基建剥离量,均衡生产剥采比,在条件具备的矿山,应积极采用陡帮开采工艺。

4.3.9陡帮开采的开拓运输方式,宜采用汽车运输或汽车—破碎机---胶带输送机的开拓方式。

4.3.10陡帮开采的工作帮应由作业台阶、上部作业台阶和运输道路组成。作业台阶宽度为最小工作平台宽度,经设计确定。上部作业台阶由几个暂不作业的台阶构成,它包括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和安全平台(既暂不作业的平台)。暂不作业平台宽度:一个台阶高时

为10—15米;两个台阶并段时为16—22米。

4.3.11陡帮作业可采用台阶依次轮流开采、分组轮流开采、台阶尾随开采、并段穿爆分段采装等作业方式。

4.3.12采用组合台阶开采时,相邻组挖掘机作业在平面上要互相错开。禁止相邻组合台阶的挖掘机在同一垂直面上同时作业。

第四章 采剥作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4.1采剥作业必须按设计施工,并执行采剥生产技术计划,持续均衡组织生产。

4.4.2根据矿床赋存特点,凡能实行矿岩分穿分爆的地段,应按分爆要求,对矿、岩进行分穿、分爆、分装、分运。

第二节 穿孔作业

4.4.3穿孔作业应满足爆破作业对其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为爆破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4.4.4穿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炮孔中心偏差不得超过设计的0.5米; 2.炮孔方向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3.最后一排孔位应尽量保持在一直线上; 4.炮孔中岩碴应尽量清除干净。

4.4.5穿孔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消除隐患。穿第一排孔时,钻机作业应垂直台阶坡顶线设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靠帮并帮)才准平行设置。

4.4.6穿孔作业必须按设计施工,并严格验收。对不合格的炮孔应及时处理,成孔后应妥加保护。

4.4.7当采用重新穿孔方法处理拒爆深孔时,新孔距离拒爆孔口不得小于孔径的10倍,新孔方向与拒爆孔方向必须平行。

第三节 爆破作业

4.4.8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

4.4.9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正常工作面一次爆破量不少于7天的铲装作业量; 2.大块率控制在5%以下;

3.爆堆应规整,适于铲装作业要求;

4.台阶应保持规整,不留底根,铲装后帮齐底平; 5.应保持边坡不受破坏,并尽量减少对其稳定性的影响。4.4.10爆破作业必须按审批的爆破设计进行。

4.4.11炮孔经验收合格和现场清理后,才能进行装药爆破,炮孔的装药品种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4.4.12爆破网路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敷设、导通、检查。使用电爆网路时,须进行导通及杂散电流测定,雷电季节不准采用电爆网路。

4.4.13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在临近最终边坡爆破时,应采用控制爆破,禁止采用峒室爆破。

第五章 矿岩铲装运输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5.1矿山应建立完整的道路、装载运输、储存卸载系统,满足矿山正常生产。

4.5.2矿岩装车运输应按作业计划和调度指令进行,严格实行矿、岩分运、分卸。

1.严格按照采剥作业生产技术计划的装卸地点、数量和质量进行铲装运输作业;

2.矿岩必须分装、分运;

3.工作面应保持坡面整齐,底板平整;

4.矿石的块度应小于破碎机吃料最大块度,不合格的大块矿石,禁止装车;5.铲装时应清除爆堆中的铁件,以免给选矿作业造成危害。

4.5.3在最终边坡部位进行铲装时,应严格按给出的边界线铲装,其凸凹误差不应超过1米。

4.5.4为提高挖掘机的效率,应相应的配备推土机或前装机等,进行工作面辅助作业。

4.5.5为维护和检修运输道路,矿山应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4.5.6矿岩运输应遵守国家颁发的有关运输规范和本单位制定的

运输规则。

第二节 汽车运输

4.5.7自卸汽车进入装载地点时,应按照铲装设备司机指定的地点停车,并尽可能组成空车、重车环形运输线。如在装载地点不能进行环形运输时,应备有足够的调车用的场地。

4.5.8露天矿山公路,按其使用年限可分别修建固定、半固定或临时线路。

1.采场内固定坑线及其通往固定卸矿点或排土场的长期使用的线路,应修建固定线路;

2.通往开采台阶或半固定破碎站、矿石临时堆场的线路或支线,其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时,应修建半固定线路;

3.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且随着开采台阶和排土场工作线的发展而移动或消失的线路,修建临时线路。

4.5.9露天矿山汽车运输道路,应按使用的车型和规定的等级进行修建;并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4.5.10除开采台阶上的道路外,其他所有道路旁均应设置排水沟,并保持畅通。

4.5.11在道路的急弯、陡坡等行车危险地段,应设置挡车墙(墩)等安全设施,并按规定树立明显的行车警示标志。

4.5.12在固定线、半固定线、卸矿点及排土场均应设置固定的照明装置。

4.5.13路面应及时进行维修,经常洒水或喷洒除尘液。4.5.14在雨雪及大雾天气运行时,应以保证安全为标准,否则,应停止运行。

第六章 边坡管理

4.6.1矿山必须加强边坡管理,配备人员和相应的设备、仪器,对边坡进行监测和维护。

4.6.2临近边坡的爆破,必须采用控制爆破和减震措施。矿山应通过爆破试验研究工作,探求适合本矿的控制爆破方法和技术参数。

4.6.3露天实际境界线应与设计境界线相符,如因地质条件变化

或爆破失误,造成需要多挖或少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并经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批准,必要时应上报主管部门批准。

4.6.4台阶终了时,其边坡应按设计进行清理、修整。4.6.5雨季之前,应对采场外部截水沟和平台上的水沟,全面进行检查、疏通、加固。

4.6.6非工作帮上的浮石、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上积聚的岩土,如影响深部安全作业时,应及时清理;暴雨、冰冻之后,要及时检查清扫。

4.6.7表土层边坡,应种树植草,固结坡面,防止雨水冲刷。4.6.8大、中型露天矿山,一般应建立边坡岩石移动观测系统,开展岩石移动观测的研究工作。

4.6.9采场边坡出现滑坡征兆时,应及时监测和加强预报工作,尽可能采取长锚杆、锚索、防滑桩等加固措施,预防滑坡;当预防不了时,应根据预报及时将人员、设备撤离。

第七章 排土场

第一节 排土场的设计

4.7.1 矿山排土场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设计。

4.7.2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尽量利用山谷、洼地等场所,且不妨碍矿山总体开采布置。

应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大块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及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洞等设施的安全。

4.7.3 排土场不宜设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如因地基不良而影响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7.4 排土场选址时应避免成为矿山泥石流重大危险源,无法避开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第二节 排土场作业

4.7.5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排土场作业,并做好排土场安全检查和监测工作。

4.7.6 汽车排土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排土作业区,凡进入作业区内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4.7.7 排土场平台必须平整,排土线应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应呈直线形或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应有3%~5%的反坡。

4.7.8 排土卸载平台边缘要设置安全车挡,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2/5,车挡顶部和底部宽度应分别不小于轮胎直径的1/3和1.3倍;设置移动车挡设施的,要按移动车挡要求作业。

4.7.9 排土安全车挡或反坡不符合规定、坡顶线内侧30米范围内有大面积裂缝或不均匀下沉时,禁止汽车进入该危险区,排土场作业人员需对排土场作出及时处理。

4.7.10 排土场的滚石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4.7.11 严禁在排土场作业区或滚石区捡矿石及其他活动。4.7.12 在排土场最终境界20米内排弃大块岩石,防止发生泥石流灾害。

第三篇: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征求意见稿)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文章来源:条法司 2011-09-29 15:52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政策

查看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鼓励技术进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我部拟制定《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

现就《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1年10月30日。

传真:010-65198905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鼓励技术进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根据机动车使用和安全技术、排放检验状况,国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实施强制报废,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引导报废。

第三条 商务、公安、环保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有关执行工作。

第四条 已注册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强制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规定进行登记、拆解、销毁等处理,并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

(一)达到本规定第五条规定使用年限的;

(二)经修理和调整仍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

(三)经修理和调整或者采用控制技术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仍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

(四)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

第五条 各类机动车使用年限分别如下:

(一)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8年,中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10年,大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12年;

(二)租赁载客汽车使用15年;

(三)小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0年,中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2年,大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5年;

(四)公交客运汽车使用13年;

(五)其他小、微型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其他大、中型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5年;

(六)大、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轿车除外)使用20年;

(七)三轮汽车、装用单缸发动机的低速货车使用9年,装用多缸发动机的低速货车以及微型载货汽车使用12年,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使用10年,其他载货汽车(包括半挂牵引车和全挂牵引车)使用15年;

(八)有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使用15年,无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使用30年;

(九)全挂车、危险品运输半挂车使用10年,集装箱半挂车20年,其他半挂车使用15年;

(十)正三轮摩托车使用12年,其他摩托车使用13年。

对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和摩托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上述使用年限的规定,但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不得低于6年,正三轮摩托车不得低于10年,其他摩托车不得低于11年。

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营运轿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无使用年限限制。

机动车使用年限起始日期按照注册登记日期计算,但自出厂之日起2年内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按照出厂日期计算。

第六条 变更使用性质或者转移登记的机动车应当按照下列有关要求确定使用年限和报废:

(一)营运载客汽车与非营运载客汽车相互转换的,按照营运载客汽车的规定报废,但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大型非营运轿车转为营运载客汽车按照附件二所列公式核算累计使用年限,且不得超过15年;

(二)不同类型的营运载客汽车相互转换,按照使用年限较严的规定报废;

(三)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和摩托车需要转出登记所属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的,按照使用年限较严的规定报废;

(四)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半挂车与其他载货汽车、半挂车相互转换的,按照危险品运输载货车、半挂车的规定报废。

距本规定要求使用年限1年以内的机动车,不得变更使用性质、转移所有权或者转出登记地所属地市级行政辖区。

第七条 机动车达到下列行驶里程,以及自愿报废的机动车,其所有人可以将机动车交售给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规定登记、拆解、销毁,并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

(一)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行驶60万千米,中型出租客运汽车行驶50万千米,大型出租客运汽车行驶60万千米;

(二)租赁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

(三)小型和中型教练载客汽车行驶50万千米,大型教练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

(四)公交客运汽车行驶40万千米;

(五)其他小、微型及大型营运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其他中型营运载客汽车行驶50万千米;

(六)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大型非营运轿车行驶60万千米,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行驶50万千米,大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

(七)装用单缸以上发动机的低速货车行驶30万千米,微型载货汽车行驶50万千米,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行驶40万千米,其他载货汽车(包括半挂牵引车和全挂牵引车)行驶60万千米;

(八)专项作业车、轮式专用机械车行驶50万千米;

(九)正三轮摩托车行驶10万千米,其他摩托车行驶12万千米。

第八条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是指上道路行驶的汽车、挂车、摩托车和轮式专用机械车;非营运载客汽车是指个人或者单位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自用载客汽车;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是指专门用于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放射性物品、腐蚀性物品等危险品的车辆;变更使用性质是指使用性质由营运转为非营运或者由非营运转为营运,小、微型出租、租赁、教练等不同类型的营运载客汽车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转为其他载货汽车。本规定所称检验周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

第九条 依据本规定第五条制定严于上述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或者摩托车使用年限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商务、公安、环保等部门备案。

第十条 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报废标准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1年 月 日起施行。2011年 月 日前已达到本规定所列报废标准的,应当在2012年 月 日前予以报废。原《关于发布<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国经贸经【1997】456号)、《关于调整轻型载货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国经贸经【1998】407号)、《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02号)、《关于印发<农用运输车报废标准>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1】234号)、《摩托车报废标准暂行规定》(国家经贸委、发展计划委、公安部、环保总局令第33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二

第四篇:保温腻子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行业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5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四年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制的。本标准的主要负责起草单位有: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参加起草单位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材料研究所、国民淀粉化学(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建筑标准设计院、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行业标准主编单位进行了大量前期试验及资料准备,并编制完成了初稿。该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5年06月03日在北京举行,上级主管部门、行业领导、标准编制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了编制单位及人员构成、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计划进度、主要工作分工、对参编单位及人员的要求等内容。会议还讨论了标准的初稿,并对包含专利内容的引言部分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标准的编制符合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1.2-2002)的编制要求。2005年12月形成了《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征求意见稿),并分送至有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及编制组成员共计50多份,广泛征求意见。编制组将对收到的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认真的讨论和修改,形成送审稿,并完成意见汇总表及送审稿编制说明。之后将向建设部标准定额所申请召开标准审查会议,编制组根据审查委员的修改补充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形成报批稿。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在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指导下,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外墙的面层装饰方面,目前大部分都是以涂料饰面为主。作为涂料饰面的找平材料,腻子对保证工程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涂料饰面做法(未做外墙外保温)绝大多数是在抹灰墙体表面或混凝土表面刮刚性防水腻子,涂刷外墙涂料。随着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做法应用在实际的外墙保温工程中出现了面层开裂等众多的质量问题,实践证明刚性防水腻子不适应外墙外保温的需要。

在建筑行业多样化的今天,“建筑外墙”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一种形式,有轻质柔性的保温墙体,也有重质刚性的墙体,由于基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际上外墙腻子在建筑中的应用条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原有的做法和标准显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外墙外保温应该用具有柔性的腻子,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品牌的柔性腻子,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国家目前没有专门检验外墙外保温用腻子的产品标准,市场上不同的腻子参照的检验标准也不统一,应用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有工程质量稳定的,也有工程竣工后不久就出现质量问题的。目前已发布的相关标准有《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2004)和《建筑室内用腻子》(JG/T 3049-1998),尚无专门的外墙外保温用腻子的产品标准。因此,为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适应日益发展的外墙外保温技术,进一步规范市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腻子应用对象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研究专门的腻子以及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是十分重要、及时和完全必要的。

为体现标准的编制水平,编制组集中了相关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及《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的主编人员作为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人员。与此同时,编制组收集了大量的国外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试验方法上采用了欧盟标准 EOTA ETAG 004《带有饰面层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等。本标准的编制原则为:标准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编写;在编制内容上,本标准为确保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满足25年的使用要求,根据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外墙外保温专用腻子的技术性能指标,在试验方法上采用了目前比较通用的试验方法,便于企业、用户采用和控制质量。

三、内容的制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以及产品的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泥、聚合物粉末、合成树脂乳液或其他材料为主要粘结剂,并配以填料、助剂等制成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墙面找平用腻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为保证标准间的协调性,本标准的引用标准是根据正文中所引用的国家标准列出的,所引用的文件或条款与标准文本中规范性要素具有同等的效力。

3、术语和定义

1)依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一部分:术语》;

2)术语中不采用要求的形式,也不包含要求;

3)定义的形式能在上下文中代替其术语;

4)为符合编写要求同时有助于理解,部分术语和定义采用了注的形式。

4、技术要求

1)对腻子在外保温系统中耐久性要求

外墙外保温用柔性耐水腻子应满足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要求。外墙外保温系统要保证在规定年限的使用稳定性,与外墙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和组成材料是密不可分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经受温差、湿胀干缩、反复冻融的考验,腻子处于外保温系统的外层,是外保温系统的防线。检验和评价外保温系统质量的最重要的试验项目是系统大型耐候性试验。耐候性试验模拟夏季墙面经高温日晒后突降暴雨和冬季昼夜温度的反复作用,是对大尺寸的外保温墙体进行的加速气候老化试验。大型耐侯性试验要求试样经80次高温(70℃)-淋水(15℃)循环和20次加热(50℃)-冷冻(-20℃)循环后不得出现空鼓、脱落及开裂。耐候性试验条件的组合是十分严厉的,与实际工程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如果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可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因此能很好地反应了实际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能。因此本标准以符合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要求为最终的目的,规定在腻子产品上市前必须与相应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配套使用并通过系统大型耐候性试验验证后才能够应用。

2)容器中状态

本要求针对的是液态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反映材料的物理状态的基本要求。

3)施工性、打磨性

腻子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是以找平为目的的材料,使用时刮涂于抹面砂浆的表面,刮完最后一遍并干燥后用砂纸对其进行打磨,从而保证腻子层的平整度。因此,腻子必须要保证刮涂和打磨的施工性能。

4)干燥时间

由于外保温施工要求连续作业,各个工序间要求衔接紧密,因此腻子的干燥时间不能过长,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固化,保证下一工序的进行,本标准规定腻子的表干时间小于5小时。

5)耐水性

外墙保温系统处于自然环境中,常常会由于水或水蒸汽的作用而发生破坏。腻子处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面层,腻子层之外仅有薄薄的一层涂料。外墙保温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

受到外界的破坏力,如撞击、剐蹭等,涂料面层很容易被破坏,从而使腻子层裸露在自然环境中。当遇到雨雪以及气温骤然升降等天气时,腻子层会遭到雨水冲刷、反复冻融等的破坏而导致起皮、脱落、开裂等问题。另一方面,外墙保温系统中的保温层等存在大量的水,含湿空气长期积聚在保温层中会使保温系统遭到破坏,因此保温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汽性能,腻子层作为外墙保温系统的构造层之一,也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汽性能。因此,外墙保温系统为了抵御水或水蒸汽的破坏,要求腻子层具有良好的耐水以及透气的性能,既能够防止外界的液态水进入使腻子层变软、脱落,也能够将保温系统中的含湿空气排出,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标准中规定腻子应经过96h浸水后无异常现象,受水后不起泡、不开裂,保持稳定性。

6)耐碱性

外墙保温系统材料均呈碱性,腻子层的内侧为抹面砂浆,大多为水泥基材料,碱性较强,腻子层的外侧为外墙涂料,也呈碱性,因此腻子层内外都处于碱性的环境中,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相容性和腻子层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必须对腻子的耐碱性能进行要求。本标准规定腻子在经过48h浸碱后无异常,不起泡、不开裂,保持稳定性。

7)粘结强度

腻子在外保温系统中采取现场刮涂的方式施工,为保证外保温系统的力学性能,必须规定其与刮涂基层的粘结强度,包括标准状态下以及受冻融循环后的粘结强度,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8)柔韧性

外墙保温系统长期经受急剧的温差变化,所受到的热应力是相当大的,这种热应力主要表现在面层上。由于保温层的隔热性能特别好,其面层温度在夏季可高达80℃,夏季持续晴天后突降暴雨所引起的表面温度变化可达到50℃之多,夏季的高温还会加速面层的老化,因此保温面层容易产生裂缝。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总结,“刚性防水技术路线”是导致保温面层裂缝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技术路线的影响下,采用的材料为预应力、高强、高弹性模量,没有留给热应力充分释放的出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 的抗裂技术路线是解决保温面层裂缝的出路,即要求系统组成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而且相邻层材料的柔韧性指标要逐层渐变,满足随时分散应力和释放应力的需要。

由于在外墙外保温上做涂料饰面,其基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传统的重质、高强度、刚性抹灰墙体变成了轻质、低强度、具有一定柔性的保温墙体。因此,传统的刚性防水腻子已经不适合外保温墙体对涂料饰面找平材料的需要,必须使用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腻子才能满足外墙外保温的要求。因此,在研究了外墙保温系统对腻子的要求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本标准确定腻子柔韧性的指标为:直径50mm无裂纹。

5.试验方法

凡国标或行标中已有规定的均按有关规定进行。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试验环境为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可增加试验的复现性、准确性。在进行仲裁试验时,必须遵守。非仲裁试验可在非标准试验环境下试验,但应记录试验时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外保温系统耐候性与现有的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保持一致。

其他的性能凡是我国现有的相关产品标准已有的试验方法,本标准进行采纳;现有相关产品未涉及的试验方法,本标准尽量在引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规定。

6.检验规则

1)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主要考虑了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检测周期及保证材料性能可靠性的程度。

2)型式检验项目原则上包含所有规定的项目。在正常情况下,外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

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主要考虑了外保温系统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较多,检验时间较长,检验费用较高,考虑到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要不给企业带来过多的负担,并与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保持一致,因此规定两年进行一次。其它组成材料型式检验项目每年进行一次,主要是考虑与国内标准中已有的规定相一致。

3)型式检验规定了复检要求,主要考虑了检验项目对操作及环境要求较高,可能会因此导致产品检验项目的不合格,故规定进行复检。

4)抽样方法按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本标准不再另行规定。

7.标志和标签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文件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将其原则要求具体化。规定了包装或标签上应标明的内容。由于系统组成材料的使用及施工操作,要求在相应的施工技术规程上规定,因此本标准不再进行规定。

8.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既考虑了包装对产品在贮运过程中保护产品的作用,又考虑了包装对贮运环境的保护。

四、技术水平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国际先进标准并结合我国技术发展优势和地域广气候条件复杂等具体情况,综合指标多于并严于国际同类产品标准。

五、与现有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可与已发布实施的系统产品行业标准有《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49-200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 144-2004)配套使用。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的要求及试验方法,施工工艺不是本标准所涉及的范围。

本标准发布并实施后,与本标准有关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修改或废止,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七、标准性质

为控制外保温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本标准5.1.1条 “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应通过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验证。”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建议作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同时为加强本标准的执行力度,确保我国外墙外保温产品的规范、快速发展,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发文(如部长令)引用本标准所规定的产品,从而使本标准通过政府文件的引用使其全部或部分条文成为强制性规定。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建议于2006年XX月发布,2006年XX月起执行。

九、废止现有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

第五篇:教师标准征求意见-新闻

教师标准征求意见: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12月13日 15:44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微博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三大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中,提出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国学生在创造力上的缺乏一直被诟病,此次意见稿将“培养学生好奇心”写入了三个阶段的教师标准。

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征求意见公告指出,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将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完善和共同实施,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监督。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还有些不适应。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教师资源配置亟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意见稿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该负责人指出,这套标准一个亮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个标准除了存在很多共性以外,还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心智和身体成熟的不同程度,制定了个性化的要求。针对目前社会非常关注的性健康教育方面,在小学生教师专业标准提到:“小学教师要掌握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教育部目前面向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意见建议,征集时间截止到2011年12月30日。

以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

作用

如何让标准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只是一纸空文?师范教育司指出,会通过四方面具体实施。

首先,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其次,作为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而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最后,作为教学主体,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解读

1.亮点

学生安全须放在首位

意见稿

虽然三个标准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的,但是在师德方面,具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部分,第一条全部都明确,要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部分,更是提出了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

新闻事件

范美忠曾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一名语文老师,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他丢下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上发帖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这样的言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

“范跑跑”引发了一场全社会范围内关于“师德”的讨论。当年6月14日,范美忠被取消教师资格,随后也被学校解聘。但是范美忠仍坚持自己的立场,称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

当年6月26日,教育部公布修改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明确列入。

2.亮点

信任学生要尊重差异

意见稿

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学生信任与尊重。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并且要“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新闻事件

西安一小学差等生戴绿领巾

今年11月29日,陕西安康旬阳县磨沟幼儿园园长、代课老师薛同霞,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便用火钳将10个孩子的手烫伤,其中有两个孩子烫伤最为严重,其余几个孩子不同程度被烫伤。事后,园长称,自己心情不好。

日常教育中,更为常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差别对待。今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

自从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各地区别对待学生的事件纷纷浮出水面,学校从校服、作业本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

3.意见稿

在这一次公布的教师标准中,三个阶段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标准中还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要求。幼儿园要强调游戏的引导作用。中小学阶段则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亮点

强调培养学生好奇心

新闻事件

江苏高考学生好奇心“露怯”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好奇心”,但是名师却指出,通过考生的作文发现,应试教育让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好奇心,好奇心恰恰成为他们的软肋。

某媒体邀请了5名小学到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请他们“下水”写高考作文,并邀请到有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评卷老师为他们的作文打分并加以评析。让人意外的是,小学生的分数拿得最高。

南京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孙芳茗在写作学会的研讨会中点评道:“在我看来,一些学生的作文好奇心、想象力好像有点空寂,这不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现代教育本身造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包括教学的具体规定,严重地压抑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现实中的教育制度不让学生去好奇,只让学生做机械运动。”

4.意见稿

在小学生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小学教师要掌握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认为,与中学相比,小学教师在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上还有待加强。

亮点

小学阶段加入性教育

新闻事件

本市小学引进性教育教材

首师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受北京市教委委托,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该大纲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试点,48所中小学参与了第二阶段的实验。随着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问世,却引发了尺度的争议,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加入了性交概念,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有家长反对:“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就是黄色漫画吗?”

其实,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在今天已是“国际惯例”。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

有观点认为,在性教育方面缺的不仅是教材,还缺性教育老师。在专职老师不能到位时,不论性教材多么科学先进,性知识也得不到正确传授。

下载保温复合管标准征求意见稿(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温复合管标准征求意见稿(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经县委 、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主要业绩情况汇报》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提出修......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贯彻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评审中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

    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评选标准征求意见稿

    附件1: 马鞍山市普通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 (征求意见稿) “马鞍山市学科带头人”是我市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具专业性的称号。马鞍山市学科......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级医院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内容 检查结果 检查方法 1、出卖、转让或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包、出租科室,违规 有□ 无□ 查阅医院......

    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五篇范文)

    附件 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药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发布实施工作,加强药品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二次征求意见稿)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森林公园优美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户外游憩、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质量,不......

    人民调解征求意见稿

    通 知 各省辖市司法局、各省直管县市司法局基层科: 为了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省厅根据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起草了《河南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