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胜利教学反思
在《伟大的胜利》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通过录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再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上,这样就可以为整节课开了一个好头。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查阅交流查到的资料,深层次认识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顽强艰苦的抗日战争,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增强了学生爱国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活动交流,分析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中国的近代史,牢记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联系现实,对课本内容作一下延伸,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政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明白“我”与国家的关系,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上网查资料,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3、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第二篇:中年妇女的伟大胜利
中年妇女的伟大胜利
我母亲最近在追一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路过客厅时经常看到她拿着个拖把状若呆鹅,电视里歇斯底里的中年妇女大声叫嚣着:“不行,你不许跟她结婚,妈不同意”。过几天再看,这个女人又在大喊:“不行,下个月五号必须怀上!”
看到我妈沉迷这些镜头,我忧心忡忡,总觉得这事不对劲。电视剧里高圆圆饰演的女主角堪称最美女主角,这样一个漂亮女人既不贪慕虚荣,也不追求富贵,她所求的不过是一份真感情。同样的女主角如果出现在美剧,必定有什么严重的隐疾,比如喜欢买一双又一双价值几百美元的高跟鞋,或者做了有妇之夫的第三者。但是这个女人在中国的电视剧里,先是被前男友骗了几十万,刷了数张信用卡,搞得好几年都在还债(她好像完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报警这回事),后来找了个各方面都不如她的男朋友,接着剧本的中心就变成了男方母亲如何挑三拣四,如何制造磨难。
王小波总结过,在中国的都市剧里,一个女人但凡漂亮又温柔,她肯定过不上什么好日子。在他身处的八九十年代,这种女主角总是有一个残疾老公,但是现在老公不残疾了,必须标配的都是一个恶婆婆。
(资料图:《咱们结婚吧》母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乎每部家庭剧里,婆婆总是想方设法为难着她的儿子、儿子的女人。这类中年妇女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像铁墙一样堵在儿子和心爱的女人之间,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郁闷的是,电视剧再也没有了惩恶扬善的功能,这些中年妇女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不是成功让漂亮的女主角变成离异女性,就是让她们变成柔顺的羔羊,对自己言听计从。
她们实现目的的方法相当简单,无非就是跑到儿子面前,脖子一扬架把刀说:“你要不怎么怎么样,我就怎么怎么样。”或者找一群人大吵大闹,丝毫不顾及脸面地撒泼打滚,直到体面的斯文人受不了说:“好吧,我答应你。”
于是老太太用牺牲自己的方式,赢得了美满的大家庭,电视剧就此
结束。即便是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这些恶婆婆都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难以置信今天她们居然取得了全面胜利。
当然,我理解编剧们一次又一次刻画这些人物,是因为她们接地气,且是家庭剧的最大观众群,等于是编剧们的衣食父母,理应让中年妇女和老太太们心想事成,变成最大的女主角。但你不能因为想哄老太太开心,就总拍这样的电视剧,这跟拼命鞭打猴子好让他们露出红屁股逗笑路人一样,相当不体面。
婆婆喜欢给儿媳妇罪受,一个英国女权活动家是这么解释的,如果你的境遇好于其他女性,她们中的一些人必定迁怒于你。婆婆看到儿媳妇年轻漂亮和儿子享受同样的待遇还老是不想要孩子,必定马上想起她年轻时候哪有这么快活。“女性受害已经如此之深,以至于只有一种回击方式能让她们感到安全,那就是为难其他女人。”她们就是想让年轻姑娘们遭受和自己一样的磨难,才觉得这是世界的道理,不可违抗。
当主流媒体中已经找不到值得歌颂和效仿的女性,现实未免残忍太多。我们自己赚钱,自己刷卡,自己寻找爱情,可不是为了有一天看到电视里有一个这样的女人平白无故遭罪受。
第三篇: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核心要点:
■ 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也不容篡改。对这场战争持什么立场、抱什么态度,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是大非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
■ 毋庸置疑,法西斯的企图是征服全世界,以便奴役世界各国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生死搏斗,是一场将人类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伟大的正义事业。
■ 正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携手合作,促使战后国际社会中,无论是大国、强国、富国,还是小国、弱国、穷国,无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多大,开始形成交流、交融、交锋并存的多元国际社会,为战后总体和平的国际秩序建立提供了可能。
■ 当今东亚形势与二战初期有一些相似之处: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膨胀,妄图否定二战胜利成果,一些国家对此置之不理,反而企图利用日本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这与二战初期美英对日本法西斯的绥靖政策何其相似,是极其危险的玩火游戏。
■ 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行的正义的伟大事业,这一胜利来之不易。我们重温这一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战争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仍拒不承认战争罪责,千方百计为战犯翻案招魂,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挑战人类良知和战后国际秩序。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也不容篡改。对这场战争持什么立场、抱什么态度,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是大非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一、二战是世界各国共同进行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然而,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于已获取的殖民地,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占据众多殖民地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不肯放弃既得利益,于是爆发了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世界战争的根源。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法西斯势力相继在德意日上台。法西斯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对内实行恐怖的独裁统治,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战争。1931年9月,日本法西斯精心策划九一八事变,打响二战局部战争第一枪。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次年3月,占领并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面对法西斯的战争挑衅,英法步步退让。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5—6月,德国进攻法国,击败英法联军,法国战败投降。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将社会主义苏联卷入大战。同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将美国也拖入战争。
在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紧急关头,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反法西斯国家同德意日法西斯在欧亚非的广阔战场上展开了惨烈战斗,直到1945年取得二战的伟大胜利。
毋庸置疑,法西斯的企图是征服全世界,以便奴役世界各国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生死搏斗,是一场将人类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伟大的正义事业。
二、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奋起抵抗,迅速形成了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呼应,成为亚洲大陆打败日本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抗战使日本无力“北进”苏联。“北进”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具体战略之一,目标是占领苏联远东地区。日本进攻苏联主要靠陆军,但由于中国的顽强抵抗,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无法将“北进”政策真正付诸实施,使苏联在卫国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免遭两面夹击,能够集中力量先打败德国法西斯。
中国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步伐。“南进”是日本对外侵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主要对手是美英等国。由于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客观上给美英等国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持久抗战迫使日本同时在陆海对中、美进行两线作战,兵力分散,顾此失彼,使美军能顺利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作战。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结盟战略。日本结盟战略的核心是与德意结盟,企图通过结盟在欧洲牵制苏美英等国,达到称霸亚太地区的目的。在中国抗战的牵制下,日本虽与德意缔结同盟,却无力配合德国作战,导致德意日法西斯各自为战,成为有名无实的结盟,从而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对其各个击破。
中国抗战让美英的东方绥靖政策破产。自九一八事变始,美英对日本侵华采取了绥靖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美英等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但中国坚持抗战,以实际行动抵制了美英的绥靖政策,使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中国抗战在世界上树立了敢于抗击法西斯强国侵略的正义旗帜,有效动员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参战。
中国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就呼吁各国建立反法西斯联合阵线。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到1940年德国击溃英法联军,从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到同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都表示全力支持被侵略国的反侵略战争,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为夺取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中国的努力也终于开花结果。
三、二战胜利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战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赢得了和平、进步与发展。
二战的胜利拨正了被法西斯扭曲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开创了战后长期和平局面。二战不仅彻底打败了法西斯国家,更重要的是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占领与改造的方针,进行了民主化与非军事化改革,铲除了法西斯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同时,除美国之外,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都被严重削弱,迫切需要在和平环境下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形成了战后长期的和平局面。但是,冷战的爆发,以及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清算并不彻底,为东亚和平埋下了隐患。
二战的胜利打破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促进了多元国际社会的形成。二战的胜利动摇了殖民主义存在的基础,最终冲垮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体系,引起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大变革。苏联在二战中的杰出贡献,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的了解。在国际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赢得国际社会赞誉。中国用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战争胜利作出伟大贡献,奠定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正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携手合作,促使战后国际社会中,无论是大国、强国、富国,还是小国、弱国、穷国,无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多大,开始形成交流、交融、交锋并存的多元国际社会,为战后总体和平的国际秩序建立提供了可能。
二战的胜利推动了战后国际和平秩序的建立。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签订一系列宣言、公告等,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成为战后国际和平秩序的重要基础。二战还催生了联合国的诞生。尽管联合国成立后的某些时段被个别大国所操纵,但总体上讲,联合国在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支持各国独立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伸张国际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也重新确定了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被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在亚太地区,《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则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联合国宪章》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中国作为战胜国,为战后国际和平秩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反思二战就是要铭记历史与警示未来
20世纪人类接连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后世界只保持了20年左右的和平,二战后世界却保持了70年和平局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认清绥靖政策的本质与危害,是遏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一环。在欧洲,1938年9月,英法与德意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在拒绝当事国与会的情况下,竟同意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听任法西斯侵占一个又一个弱小国家,加快了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的步伐。在亚洲,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英都热衷于通过对日谈判,以牺牲中国利益为筹码来求得与日本的“和平”。只是由于中国的坚决反对和持久抗战,远东慕尼黑阴谋才未能实现。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同美英开战,则宣告了美英远东绥靖政策的破产。当今东亚形势与二战初期有一些相似之处: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膨胀,妄图否定二战胜利成果,一些国家对此置之不理,反而企图利用日本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这与二战初期美英对日本法西斯的绥靖政策何其相似,是极其危险的玩火游戏。
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今天的和平,不是在一片空地上构建的没有根基的大厦,而是在战后国际秩序这个基本框架中建立起来的。尽管在这一秩序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总体而言有利于各国的和平发展。突破这一框架,得来的不会是和平而只能是战争危险。当前,安倍政权和日本右翼势力企图通过修改和平宪法挑战战后国际和平秩序,使日本重新回到拥有交战权的道路上来,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二战殷鉴不远,有关国家应共同行动起来,阻止安倍政权的修宪企图,维护战后国际和平秩序,保障世界和平与发展。
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行的正义的伟大事业,这一胜利来之不易。我们重温这一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第四篇: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考点清单】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七七事变(2)正面战场(3)日军的滔天罪行(4)抗战的胜利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内战的爆发(2)重庆谈判(3)战略反攻(4)三大战役(5)北平谈判(6)占领南京 解析: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高考都要涉及,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题,并且分值占得比重大,应加强复习。正面战场,全民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占领南京,是高考的相对热点;几乎没有什么相对冷点。
掌握七七事变的时间,标志,并归纳日军侵华的几次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时间及侵占地区。
掌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战役的名称.(可联系一些影视作品)。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联系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 南京》《拉贝日记》等)。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是“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胜利原因。(民族抗战与战争性质、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战线、持久战、全面抗战、敌后根据地、斗争求团结)、国际援助、中日两国国情比较等)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意义(联系百团大战70周年)掌握中国远征军的时间,(《我的团长我的团》)掌握重庆谈判的背景、目的、经过、《双十协定》的内容;(联系影视作品,回忆录等)了解解放战争的时间、经过、三个阶段、历史意义; 掌握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占领南京的时间,意义。对新旧民主义革命进行比较;
归纳共产党走向成熟的7个表现:革命纲领、统一战线、领导权、革命道路、抗日、毛思想、民主统战;
归纳近代民主革命的5大成果:推翻清朝、推翻北洋军阀、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抗战胜利、革命道路; 【知识梳理】
一、抗日战争
1、侵华战争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2)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
(3)1935年,日本侵略军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5)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日军对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民进行残酷屠杀。此外,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称为“七三一部队”。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意义: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
4.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及其意义(1)四次会战:松沪会战(谢晋元)、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2)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5.百团大战
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日益严重。日本重点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
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目的: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形势好转
评价: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6.抗日战争胜利
(1)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两个战场合作抗日):抗战全面展开后,形成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在初期正面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主战场。两个战场同样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2)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3)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二、解放战争
1.1945年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1)背景:
a、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b、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目的: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3)过程:注意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合影图片。
(4)成果: 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1946年重庆政协
政协会议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和平建国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3. 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共产党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过一年的努 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战略决战
a.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对国民党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开始标志。
b.三大战役:到1948年秋,低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上开始占优势,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精锐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4.解放战争胜利(1)北平和谈
三大战役结束后,南京政府穷途末路,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在李宗仁要求下,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最后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2)蒋家王朝覆灭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国际:改变了世界格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要点透析】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即使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市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对于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和评价。2.日本战后粉饰侵略战争的原因及评价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3.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1)爆发背景:两次侵华,日本都是强国,都是为了征服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想征服中国乘镇压东党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2)侵华手段:(1)日本在两次发动侵华战争中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方式。甲午战争中,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蓄谋发动战争。30年代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2)日本在两次侵华战争中手段残忍,令人发指,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30年代侵华战争中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胜败因素:
①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朝腐败,消极避战,求和妥协;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敌。
②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阻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中,中共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③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坐失良机,招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采取阵地战和游击战,进行持久抗战,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配合最终取得胜利。
④国际环境因素:甲午战争中,中国处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英、美支持日本;抗日战争中,中国和英美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得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
(4)战争影响:两次战争都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极为丰富,极其宝贵的经验, 其中,第一,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二,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第三,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第四,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五,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第六,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第八,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乃是最基本的经验。【真题再现】 1.(09全国文综)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抗日战争)【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会战、战役过程及其战术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据材料信息可知,题中某战役运用是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打击敌人主力的的战术。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双方展开的一次大规模阵地战,是正面大交锋,显然不符合题中的战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主要作战意图是破坏华北日军的交通线 因此没有体现题中作战方针。平型关战役是抗战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进攻而展开的一次伏击战,也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战术。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b答案,因为题中体现的战术是毛泽东为首的八路军常用的战术。因此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09北京文综)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①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②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③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④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3.(09年上海卷)“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答案】b 4.(09年山东文综)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 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b 【解析】此题注意对题干知识的提取。
5.(09年江苏历史)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b 【解析】注意近现代几个重要条约的记忆,甲午的标志性内容是帝国主义可以在花设厂进行资本输出的典型性标志。
6.(09年安徽文综)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7.(09年福建文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答案】d 8.(09年四川卷)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可能是鼓励学生()
图6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9.(09年广东历史)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10(09年海南历史)“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的提取,从中可知主要讲述的是日本全面侵华以后的历史事件,由此可知选d。
11.(09年广东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资产阶级:平均地权。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中国近代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的阶级主要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再联系学过的基本知识就不难得出农民阶级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实业救国,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与第(1)问一样是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只要考生列举出上述三个阶级的所提出的革命纲领即可。现代史主要是涉及建国后的土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甚至可以回答农业税取消。
第(3)问仍然比较简单是考查考生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结合所学不难得出答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12.(09年天津文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 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答案】(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二、方法点拨
第一,重点掌握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的历史,尤其是两次合作的历史。复习时应当注意的角度是:两次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历史的进步,而不应当把重心放在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历史恩怨上。把国共关系和国家统一联系在一起思考问题。
第二,本讲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命题与社会热点相联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都与本讲有关系。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也因近几年国共两党交往的增加而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2对右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3.(09.无锡期末)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
4.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5.“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6.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 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8.(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9月月考)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9.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蒋介石的哪一个政策()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d.“假和平、真备战”
10.(09泰州期末)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二、非选择题 1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造成图
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由上述图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39年 图二:1919年
图三:1937—1945年 图四:1949年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图
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根据图
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4.a 5.b 6.d 【解析】本题不能只看到材料中几次出现的“转折点”三个字,那样似乎所有选项都有道理,而应该把“转折点”的意思搞清楚,“转折”不是结束,而是从什么变为什么。再细细看材料,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往近处看,过去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被国民党蒋介石围剿、封锁、进攻,在总体上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什么时候这个局面开始发生变化,那就是在“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后;往远处看,既然蒋介石集团与美英等帝国主义集团的利益攸关,那么“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 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就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更何况1928年-1947年正好是二十年,就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时期。
【解析】三个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的大决战。从材料中的“西柏坡”也可以联系到七届二中全会,那样也容易选出正确答案。8.b 9.d 11.(1)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五四远动》;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斗争对象:由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汇集为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2.(1)图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主要原因:图1: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4)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发展好自己,才能真正自强于世界。
第五篇:精神的伟大胜利--《长征》读后感
精神的伟大胜利--《长征》读后感
我敢说,在我这个年龄段,少有人会对长征感兴趣。这里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对从小受到的枯燥的革命传统教育的逆反,乃至怀疑其中的事实。但是我要说,如果抛弃了意识形态的争论,深入地去挖掘那段70多年前的历史,以及当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长征绝不是想象中的简单乏味,它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体味。
长征一开始并没有被策划,而仅仅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向外围寻求战略机动,向位于湘西的贺龙率领的第六军团靠拢。只是在转移后的被围追堵截和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之后,才演变成长征的。
是什么精神在顽强支撑着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在中国最荒僻的穷山恶水间,被数十倍于已的敌人包围,却义无反顾地不停地奔跑、战斗?不可否认,红军的队伍里有逃兵,在最艰难的时刻,有人开小差。但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绝对是一群拥有信仰、梦想的精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在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