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交通运输70年发展变化综述
综合交通运输70年发展变化综述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时,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仅有600多公里人马驿道,人们被禁锢在大山里,与世隔绝,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耀眼光辉,怒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从零开始。70年沧桑巨变,如今,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5817千米公路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138座各类桥梁飞跨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之上,修建了通省达边的交通网络。
一条修了20年的绝壁公路
怒江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形成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四山夹三江”的特殊地形地貌,使修路架桥异常艰难。
1956年8月27日,怒江州第一条公路瓦(窑)贡(山)公路动工新建,代号s228线,全长343公里(怒江州境内290公里),怒江州公路建设从此翻开全新的一页。
因绝大部分路段穿行于怒江大峡谷悬崖峭壁中,到1973年5月1日公路通车时,这条沿江绝壁公路前后修了20年,怒江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
在工程最为艰巨的匹河至贡山(碧福贡公路)段,当时定名为“云南156工程”,实行军事化管理,1970年2月,从丽江、迪庆、怒江三个地州12个县组织5000多民工,编为2个工程团33个连攻坚决战。
进入新时代,老路焕发新风貌。瓦贡公路六库至丙中洛段改称为“怒江美丽公路”,即将于2019年底改扩建完成,同步还开展慢行绿道路系统、智慧平台、路域环境整治、民族特色村镇等项目,建成美丽公路、生态路、景观路和旅游路,成为沿线30多万人的脱贫路、民族团结路、幸福路。
一座独龙族人民心中的丰碑
一谈起公路,全国道德模范、老县长高德荣无比激动,他满怀感恩地说,独龙江公路使独龙族人民获得了“新生”。
曾经,独龙族人民行路靠砍刀开路、攀藤附葛而行,过江靠溜索、竹筏。多少年来,独龙族人民世世代代翘首以待,梦想着能够拥有一条通向祖国内地的幸福之路。
1995年国庆节这一天,独龙江公路正式开工,4100多名独龙族同胞身着盛装敲着芒锣,用独龙族传统的剽牛活动纪念这个幸福的日子。
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让独龙族人民在进入新世纪前获得了“新生”。
2010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投资7.8亿元改造独龙江公路。其中,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彻底解决了半年雪封山问题,使行车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两个多小时,让独龙族人民真正有了现代文明之路。2018年底,独龙族群众实现了整族脱贫,从封闭、保守、落后的民族“直过区”快步迈向小康社会。
一条钢铁“巨龙”飞跃大峡谷
怒江州境内因有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三大水系及其177条一级支流,山险水急,沟壑纵横。在缺少过江桥梁的时期,怒江各族群众依靠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河工具,征服天堑阻遏。
到1980年,怒江共有61对跨江溜索,每年都会发生人、畜坠落江水的悲惨事故。
1959年8月竣工通车的泸水市跃进桥是怒江州第一座跨江汽车吊桥,此后50年间,跨江桥梁建设进度非常缓慢,且以人马吊桥和拖拉机吊桥为主。“过江难”问题极大制约了怒江的发展。
2010年底,福贡县拉马底村“索道医生”邓前堆过溜巡医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交通运输部分两批将“三江”上的42对溜索改造成36座各类公路跨江桥梁,只留下几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彻底解决了怒江“三江”两岸群众“过江难”问题,改善了怒江州内路网结构,加快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脱贫致富步伐。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江工具退出了历史舞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深受过江之苦的怒江各族人民,把桥梁比喻为彩虹,一桥架通百业兴。
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委会乔马嘎小组村民长期靠溜索过江,辛苦种出来的5000亩优质草果销售非常困难。
2018年12月30日,长130米、荷载15吨、总投资508万余元的“乔马桥”如彩虹般飞跃怒江,连接东西两岸,乔马嘎几代人的桥梁梦想实现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这是一座产业桥、幸福桥,它连接了我们的好日子。”小组长普友博说,桥架起来了,村民都在准备建盖新房、买车子,发展林下种植,建设民族旅游特色村寨,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如今,怒江州境内,138座各类跨江桥梁穿梭于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和澜沧江峡谷之中,与涛涛江水共舞,与巍巍青山为伴,一桥一景,承载着怒江各族人民奔向现代文明的幸福时光。
70年沧桑巨变,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从没有一寸公路,到2018年底5817公里公路连接着千村万寨;
从1979年修建第一条农村公路——泸水市老窝镇荣华村公路,到如今255个行政村、17个社区100%实现路面硬化目标,通客率达83%;
从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一座飞机场,到保(山)泸(水)高速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兰坪丰华机场将在2019年底通航,怒江已基本建成“通州达边”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中起着支撑性、保障性作用。
进入新时代,怒江州正在全力构筑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蓝图,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加快提升怒江“内联外通”的路网结构。南北方向,2019年底完成怒江美丽公路建设任务,2020年完成保泸高速怒江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泸腾高速、怒江机场、贡山机场三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东西方向,2019年底实现兰坪丰华机场通航目标,实现怒江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航天梦”。加快建设完成维(西)通(甸)二级公路、六兰公路古盐都隧道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大(理)保(山)铁路六库连接线、兰坪连接线前期工作。2020年,全面完成全州建制村公路、“直过民族”自然村公路、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公路、窄路基路面加宽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改造和新建任务,让各族人民分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第二篇:交通运输发展变化
课题:第一课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2)技能目标:用图表说明问题;能介绍交通运输发展和变化的相关的知识,锻炼语言
表达能力;能根据同学的介绍补充知识,培养倾听能力。
(3)情感目标:以我国古代交通运输业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以社会主义祖国取得的成绩
骄傲,更加热爱祖国。
重点: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难点:阅读图表,用图表说明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点击出示[场景1]:
引导介绍:
◎ 你都想去谁的家乡玩?
◎ 如果1厘米代表430千米,◎ 虎森到岩波家、玲玲到买买提家各相距多远?
◎ 这么远,◎ 你怎么去?
2、谈话:不论我们去玲玲家,还是虎森家都需要交通运输来帮忙。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二单元《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先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3、板书课题
(二)新课部分:
第一部分:交通运输是“先行官”
1、谈话,组织阅读课文:
交通运输不仅帮助人们出行,还方便了各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说一说:晋煤外运
2、引导介绍:知道哪些交通运输为人们服务的例子,或自己的亲身体会,说一说?(地铁的建立和发展方便出行;城市高速路的开通,缩短路程时间等)
3、小结: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相距较远,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各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都要依赖交通运输,所以我们说:交通运输是“先行官”。
板书:交通运输是“先行官”
第二部分: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1、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1)引导质疑:从哪些方面介绍,可以使人们清楚快速的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过去的交通和现在的交通各什么样?有什么进步?)
(2)小结:从古代、近代(新中国成立之前)和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三个时期介绍,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进步。
(3)引导质疑:从哪些方面介绍我国现代的交通运输状况?
(道路多了;添了很多交通运输设施;交通工具多了,出现新式的等)
(4)小结:时间关系,先从“路程的增长,运输方式的改善”两方面。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能解答哪个问题,怎样解答更清楚。
学生以“小讲解员”身份介绍。
2、解答疑问,汇报成果
(1)古代:学生介绍:古代交通运输出示[场景2]
(我国古代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多是以人和牲畜为动力的,如马车、船等。但在古时,我们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很多壮举,为世界古代交通运输作出了贡献。如我们开通了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开辟了连通中外大陆的丝绸之路;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七次下西洋。)
板书:古代很发达
(2)近代:学生介绍:近代交通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例如,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7万公里,公路密度仅O.8公里/百平方公里。早期的轮船、铁路运输多控制在外国人手中。中国国土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7月开通的淞沪(吴淞至上海)铁路全长14.5公里。这条铁路是由英国人用欺骗手段建成的,后又经清政府出白银28.5万两赎回,拆除后锈蚀报废。)板书:近代发展缓慢
(3)现代:学生介绍:现代交通——路程的增长
②点击出示[场景3]
(到1999年底,全国交通运输线路长度达到307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16倍多,其中铁路里程达到5.79万公里,增长1.6倍,公路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增长15倍多,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1.65万公里,增长50%,民航线路和油气管道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分别已达152万公里和
2.49万公里;)
③学生介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善
④点击出示[场景4]
(沿海和内河共新建改建泊位1523个,其中深水泊位360个,拥有万吨级泊位的港口增加到45个,新增码头长度14.2万米,净增各类装卸机械1.6万台,新增吞吐能力6.2亿吨。港口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前30年。1999年.我国共有港口1200多个,码头泊位3.3万个,主要港口泊位数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多,其中深水泊位增长了3倍多。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18.5公里)建成通车。此后,又相继建成全长375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和143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进入90年代,在国道主干线总体规划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每年建成的高速公路由几十公里上升到一千公里以上。到t999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1605公里。短短1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就走过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一般需要40年完成的发展历程。
板书:现代发展迅速
(三)、总结:
引导介绍:今后我国的交通运输将是什么样?
板书:
1、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古代很发达
近代发展缓慢
现代发展迅速
小结:首先测量地图上四位小主人公家乡的距离,复习地图中比例尺的使用方法,在得到结果之后使学生自己认识到我国国土辽阔。阅读课文、有学生自己介绍事例。通过观看多
媒体和倾听同学的介绍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最后由我组织学生质疑,答疑。让学生想一想,从哪些方面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在归纳问题的基础上,由知道问题答案的学生为大家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
第三篇: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
2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强化京、津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快速交通走廊。加强北京主要出海通道的建设。加强北京市域范围内的货运通道建设。
(3)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加速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确保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需要,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改善换乘环境,提高换乘效率。给予公交车辆充分的道路优先
行驶权,深化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公交运营服务特许经营制度。
(4)加强枢纽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改善城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条件,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运营、组织、票制一体化。
(5)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对小汽车交通的使用实施引导与调节。采取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对小汽车交通的管理力度。提倡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积极发展驻车换乘。改革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6)道路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区转移,促进和引导新城的发展。中心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快速路、主干路逐步向次干路、支路转移,提高道路网整体能力和应变能力。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交通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应有的交通权利。旧城道路建设要服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
(7)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全民现代交通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向所有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提高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出行的盲目性。
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和国内枢纽双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机场。继续按计划完成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根据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需要,结合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京津冀北地区的协调,在区域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上,选址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场址建议选择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或南部。同时配合选址工作的进展,适时开展与新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准备工作。
应与津冀进行沟通与协调,共同对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
铁路枢纽
北京铁路枢纽现有京山、京
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线10条干线,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积极推进京津区域快速铁路的建设。
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总体布局,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主要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丰台站为辅助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预留发展条件。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与广安门站间以地下直径线连接。
调整铁路货场布局,逐步将大型铁路货场迁出五环路以外。
区域快速铁路
规划和建设作为区域内部高服务水平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的区域快速铁路交通,加强区域内城市职能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设施之间的联系。规划以北京为中
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公路系统
北京市公路网络由国道(主干线)、市道、县道和乡道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在五环路上。规划全市公路网总里程约为22000公里,公路网密度约为1.3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由国、市道系统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总长度约为3000公里。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由3条国道主干线和8条国道组成。
国道主干线有八达岭高速公路、六环路、京沈高速公路(以上三条高速公路共同组成国道主干线丹拉线G025)、京津塘高速公路(G020)和京石高速公路(G030),规划标准均为高速公路。国道有京承高速公路(G101)、京哈高速公路(G102)、京济公路(G104、G105)、京开高速公路(G106)、京原公路(G108)、京大公路(G109)、京包公路(G110)和京丰公路(G111),其中京承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济公路、京开高速公路、京包公路规划为高速公路,京原公路、京大公路、京丰公路规划为一级公路。
(2)市道系统是中心城与新城之间,以及北京与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由1条环线(即五环路)、16条放射线和20条联络线组成。
市道放射线由京承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京津第二通道4条高速公路和12条一级公路组成。
市道联络线由机场第二通道、机场北线、李天路3条高速公路和17条一级公路组成。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联系新城与重点镇、一般镇之间的地方性道路。原则上县道系统采用二级和二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系统采用三级或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公路主枢纽系统
(1)公路客运主枢纽。依托公路客运主枢纽系统,积极发展跨省市与铁路、航空相接驳的公路长途旅客运输。北京的公路客运主枢纽体系由9个客运枢纽场站所组成。
(2)公路货运主枢纽。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货物运输,依托口岸、航空港、公路及铁路集装箱场站设施以及公路货运主枢纽,构筑北京的物流基地。北京的公路货运主枢纽体系由6个一级枢纽和5个二级主枢纽构成。
公共交通系统
在2020年前初步建成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1)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
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570公里。规划并预留轨道交通车辆段30处、停车场20处、大修厂3处。
(2)地面公交客运系统。按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根据客运枢纽和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动态调整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在中心城和新城之间建设快速公交走廊,近期内轨道交通建设困难较大的,在走廊上安排大容量地面快速公交线路。
(3)公交场站。按照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到发站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中心城规划保养场10座,中心站44处。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
(4)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结合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中心城规划33处,每个重点新城规划2~3处,其它新城规划1~2处。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立交桥等处的公交换乘条件,缩小换乘距离。
(5)控制出租汽车总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运营管理模式,逐步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在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各类交通枢纽等人流集聚的地区,设置出租汽车候客区。城市道路系统
(1)中心城道路系统仍保持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其中,快速路系统由3条环路、17条放射线及2条环路联络线组成。中心城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4760公里,其中干道网总长度为2610公里;支路比例约为45.2%。道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16.4%。
中心城道路红线规划宽度(不含旧城):快速路60~80米,主干路40~80米,次干路30~45米,支路20~30米。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及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要为轨道交通、过街设施等预留合适的空间;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及两旁树木,改善城市景观。
快速路与道路网中重要道路相交时采用立体交叉,其它路口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在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次干路、支路和南北向交通主干线的建设。
(2)结合城市结构调整和新城发展,加快外围新城干线道路网络建设,增加东部、北部道路网密度,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建立新城与中心城紧密衔接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新城规划快速路系统。规划新城道路网密度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大于20%。
(3)保持旧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调整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道路功能、性质和横断面布置,在严格保护旧城内胡同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停车系统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分区域采用不同的供给标准和收费标准。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根据可能提供的停车位,对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实行适度控制。在道路资源总体不足的状况下,严格控制路上停车。促进既有停车设施的充分利用。除严格按规定配建停车位之外,中心城规划布置公用停车场200处左右。
为方便换乘、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积极发展驻车换乘(P+R)系统,中心城规划驻车换乘停车场50处左右。在轨道交通及地面公交车站,根据需要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处。在停车收费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应保证步道的有效宽度,中心城内行人过街设施以平面形式为主,立体方式为辅。改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环境。在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上实现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物理隔离,保障自行车交通安全和通畅。
编制城市步行交通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并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管理系统
强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注重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分配。提高全民现代化交通意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舒适和文明,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
(1)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工程设施,加强基层驻地、分指挥中心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在旧城和中心城中心地区实施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鼓励市民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削减城市道路交通及环境负荷。
(2)加强交通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制定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建设与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3)加强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交通环境,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和震动的防治工作,发展高效、清洁的交通工具。针对机动车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4)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构筑包括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紧急救援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等子系统在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应急交通
提高交通设施自身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结合城市减灾的相关要求,建立应急交通组织机制,制定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组织方案,整体提高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
充分考虑特殊交通运输的需要,完善交通体系,保障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第四篇:交通运输行政规范年
临邑县交通运输局
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年”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和深化交通运输四化管理工作,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全面提高交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县开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大局,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和从严管理的原则,以建设法治交通、构建和谐交通为目标,以强化制度建设和创新交通执法机制、监督机制为手段,深入推进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为实现我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年”活动,用一年的时间,加强我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规范执法行为,树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品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加强队伍建设,树立仪容端庄、风纪严整、素质较高、标识统一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完善执法人员资格逐级审批制度。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人事机构、执法机构和法制机构统一审核执法人员资格,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逐级上报审查。完善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对执法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具体分新上岗执法资格培训、在岗知识更新培训和关键岗位法律学历培训三个层次。新上岗执法人员必须参加省厅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在岗执法人员定期参加省厅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班,尤其是新颁法律法规的培训;重点岗位的非法律专 业执法人员参加法律专业学历培训,逐步实现法制机构和重点执法岗位达到法律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目标。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考试准入制度。新上岗执法人员必须通过省厅统一组织的培训考试,取得执法证件,方可从事执法。岗位调换执法人员需通过省厅或省厅委托各市组织的专业法律知识考试,方可换发执法证件。
(二)打造执法形象“四统一”,提升交通运输“软实力”。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逐步实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的“四统一”:统一执法标志标识,统一执法服饰,统一执法场所外观,统一执法证件。做到执法标志醒目,执法标识一致,执法服饰统一。具体包括统一执法徽标、肩徽、肩杠、肩花、领花、胸章、号牌、执法腰带、武装带、肩章、反光背心等;统一日常执法服饰和应急执法服饰;统一基层交通运输执法场所的门楣、牌匾、竖式灯箱、玻璃防撞条和
公正、文明的执法风气和执法纪律;规范执法用语,推广普通话执法,实现执法用语准确文明;规范执法取证行为,杜绝违法取证行为,切实保证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性权益。严格执行查处分离办法,做到“三个结合”:执法程序合法、执法文书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合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明确和落实每个审批环节的审批标准、审批职责和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打造廉洁、优质、高效的执法队伍。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队伍。成立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法制机构人员、监察机构人员组成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和队伍,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我局将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各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和明察暗访活动。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发现、纠正公路三乱、违法违纪行为,对负有执法责任的执法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对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执法人员严肃处理。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和投诉查处工作。及时化解行政争议,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统一执法文书格式,规范执法文书制作,在系统内推广标准、简洁、便捷的优秀执法文书和执法案卷示范文本,研究开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电子文书,最大限度的方便行政相对人。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规范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站在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交通的
第五篇:家乡发展变化
家乡发展变化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乡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村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提高。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大学生,通过假期的实践调查,我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的几个方面也 有了近距离的认识。
【关键词】:新农村 村容村貌 医疗卫生 中小学教育
引言: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了解家乡的发展,并通过这次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方法: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收入情况、教育状况。研究对象:江苏省启东市久隆镇久西村村民
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
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明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村容村貌变化
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以前马厂村布局不合理。村里道路弯曲不直,没有一条正规大道,在加上村民房屋建设的高低不平,直接影响了村庄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300万元,塑造新形象,村“两委”成立了规划组,他们通过精心规划、科学决策,制订了“五通、四改”的目标(即:电、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邮政电信;改院、改厕、改厨;改圈),推动以洁净“田园、水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针对墙壁上的“牛皮癣”、乱扔果纸筹杂物和乱堆乱放的现象,村“两委”制订了制度,配齐相应的设施,村里聘请了15名保洁工对村庄大街小巷进行清理;还通过村广播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了解日常卫生意识,倡导科学卫生习惯,养成科学卫生方式。同时对村中路名进行规范命名,在村口竖起村庄街道示意图,在路口、街口竖立路牌、街牌等等。通过深入开展村庄整洁工作,即亮化、美化、绿化了环境,也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促进了村容整洁。目前,已新修水泥路面368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0米,90%的农户用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开挖下水管道近2600米,改造民居统一门前72户,主干道两侧民居达到了整齐统一;栽植各种果树、风景树3500多棵,全村绿化率达到31%,安装高标准路灯50余盏,建设知青球场一个,安装健身器材12套,实现农村沼气“一池三改”120户。广播、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全村,家家户户都装有有线,95%以上的村民安装了电话,5%以上装有宽带网络。
在调查过程中,还特意抽出一天体验环卫工人的生活。以前村里卫生混乱,加之无人管
理,导致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垃圾堆,更有气急败坏的村民在家门口的垃圾堆旁写上骂人的标语来制止乱扔者,但是适得其反。这几年,村委会统一管理,设立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并入县里的垃圾管理站,并在街道两旁每隔20米设立一个垃圾桶。同时,成立环卫部门,雇佣赋闲村民定期打扫街道,回首垃圾,既保证了村里的卫生,有是的闲暇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
三、医疗卫生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政府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民收进水平偏低的现实条件下,也只有依靠政府加大投进才可能有效实施这一事业。卫生医疗事业本是公众服务事业,政府对其必要的投进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近些年由于指导思想的原因,国家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也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进仅仅是象征性的。我国一直以来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中心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严重缺乏。
但是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这一惠民政策为农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四、中小学教育改善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存在诸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问题,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一直令人担忧。经过多方努力,相邻村庄达成协议,共同出资组建一所高质的中小学。
学校建设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
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总结: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农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我既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丰富了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也明显有了较大提高,也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会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和未来的挑战。加油!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