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叶质量基础分析的论文
90年代初期,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公司在着力解决烟叶营养不良、发育不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开始重点解决烟叶烘烤制约烟叶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这一技术瓶颈。1992年,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在郑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烟叶烘烤技术研讨会,之后,组织开展了烤烟三段式烘烤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三段式烘烤技术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公司把烤烟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作为重点新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在全国组织推广。
1.三段式烘烤的应用技术基础
多年来,对我国烟叶香吃味和外观质量同津巴布韦、巴西等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的分析认为,除了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以及品种、栽培管理等主要生产措施外,烘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烟叶成熟度、烘烤工艺技术、烘烤设备等烘烤因素存在问题极其普遍,在一些烟区还比较严重,无一不制约烟叶品质和效益。
1.1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基础和中心
研究和生产实践认为,烟叶成熟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采收烟叶成熟度,即田间生长发育和物质转化达到的成熟度;一个是烤后烟叶成熟度,即烘烤过程的物质转化达到分级要求的成熟度。所以,烟叶成熟度的本质都是紧紧围绕着最终烟叶品质和可用性进行充分而完善的物质转化。
据研究结果,我国下部叶组织结构松驰,叶质重(单位叶面积重量)较小,填充值高,单叶重轻,而上部叶组织结构紧实,叶片厚,叶质重较大,单叶重高(表1)。其原因显而易见。下部叶田间生长时间过长,物质转化消耗(也有物质向上运输)过度,已经达到过熟;上部叶叶片没有能充分展开,生长时间不足,物质转化不够,从烟叶质量要求的工艺成熟概念讲属于不熟采青。实际上,目前生产中下部叶过熟、中部叶采生、上部叶采青,再加上烘烤中的烤熟(后熟)转化不够是影响烟叶内在品质和可用性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烟草生产的各项农艺操作过程,也必须以满足大田烟叶生长发育需要,从而能够达到真正成熟,然后在烘烤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将烟叶烤熟。
资料来源:郑州烟草研究院。进口烟叶来自巴西、津巴布韦,各部位均为4~6个样品平均数;国内烟叶来自云南(陆良)、贵州(余庆)、福建(三明)、湖南(郴州)、河南(宝丰)、山东(诸城)、陕西(淳化)、辽宁(凤城)、广西(百色、富川),各部位均为10个样品平均数。
1.2三段式烘烤技术的核心和关键点
通过对烘烤环境温度、湿度、时间调控,实现对烟叶水分动态和物质转化的协调,达到最终将烟叶烤黄、烤干、烤香的统一,这就是三段式烘烤技术的核心,也是烟叶烘烤的根本目的。
根据对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变香和非正常情况下发生棕色化反应变褐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及其与水分动态、烤房温湿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三段式烘烤技术的关键点如下。お
1.2.1低温变黄,黄干协调
即要求烟叶在比较低的温度下达到比较高的变黄程度。烟叶变黄阶段起始温度32~34℃,大量变黄温度35~38℃,完成变黄温度38~42℃。烟叶在变黄阶段失水量为30%左右,达到叶片发软。若烟叶黄变和干燥其中之一达不到要求即必须采取保温保湿变黄或排湿脱水的措施并延长时间。
1.2.2适速升温定色
在46~48℃以前以平均1℃/3h的速度升温,之后以平均1℃/2h的速度升温边升温边排湿定色。当烤房温度达到54℃后需稳定较长时间(12h以上),使淀粉彻底水解,糖分和致香物大量形成和积累。我国不少上部叶和较厚的叶片,正面呈黄色,背面黄白色明显,其叶内淀粉含量较高,若在54℃左右给予比较多的时间,这种现象会得到改善,烟叶香吃味也会因此得到增进提高。
1.2.3重视湿球温度
即依鲜烟叶的素质状况确定和控制烘烤各阶段的湿球温度指标,并以湿球温度高低作为烧火和通风排湿的主要技术依据。一般变黄阶段控制干湿球温度差1~4℃,定色阶段控制湿球温度37~40℃,干筋阶段控制湿球温度40~43℃以下。
1.2.4允许烘烤技术指标必要时作调整由于我国烟叶生长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品种、部位等,鲜烟叶素质存在人为不能抗御的差异,烘烤技术也必须服从于具体鲜烟叶的质量潜能,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其品质和可用性本质。因此,在实施三段式烘烤中,允许对上述主要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作某些必要的调整。
1.3普通烤房主要技术指标
烤房是适应烘烤技术烤好烟叶的保障。据1996~1997年对全国烤房普查统计,我国共有烤房500余万座,平均种植2868m2烟田使用一座烤房。调查结果显示,烤房陈旧落后、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烟叶品质最重要的原因,严重影响三段式烘烤技术的落实。具体反映是:温度不均匀,升温不灵敏,排湿不顺畅,操作不方便。要改进烟叶品质,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引进和修建先进的烤房设备十分必要。但是由于其投资大、成本高,尚需视各地的实际经济水平考虑。根据我国国情,实施烤房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化改造更为可行有效。我们提出了普通烤房的质量标准和主要技术参数。普通烤房质量标准是:①大小适宜,结构合理,设备齐全,进行烧火、观察、通风排湿等操作方便;②升温灵敏,控温稳定,保温良好,平面温度均匀;③排湿顺畅,调控灵活;④坚固耐用,节省燃料。
2主要工作成效
烤烟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烟叶公司的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自1997年正式启动以来,受到各级烟草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对于推动科技兴烟和生产水平提高,已经和正在产生积极影响。
2.1人才培养和烟农技术素质提高
几年来层层技术培训和技术研讨,各级烟草公司培训了一大批烟叶烘烤技术队伍,各地建立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技术培训和专题技术讲座、观摩和巡回指导、播放科教录相片、印发简明直观的技术图表等,有效地把三段式烘烤技术传授给烟农。据不完全统计,1997~1998年省级技术培训共4200多人次,地(市)县级技术培训近10万人次,发放烘烤技术录相带近300盘,河南、福建、云南、四川、广东等省及其地(市)按照三段式烘烤规程的基本要求印发烘烤技术图表190万套(份)以上。这些措施都为提高技术员和烟农科技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2.2烤房标准化改造力度大,步伐快
各地根据本地区烤房存在的影响烟叶烘烤最普遍、最突出和最关键的问题,按照标准化指标的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改造,新建烤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一步到位。据调查,各地每设一座烤房一般补贴70~300元,新建一座烤房补贴500~1000元。到1998年底,全国共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包括新建)270万座左右,占1998年实际烤房总数的70%以上。云南省1998年利用压缩烟叶种植面积契机,各地市普遍加大烤房改造步伐。昆明卷烟厂1998年共投入2300万元,新建改造烤房近6万座,并预期1999年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80%以上。河南省1997、19
98年
共新建改造标准烤房32.8万座,占全省烤房总数54.17%,其中1998年各地市用于烤房改造的投入约6700万元以上。
2.3三段式烘烤技术快速推广
烤房质量的提高,为落实三段式烘烤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表现了改进烟叶质量和节煤降耗的技术潜力,同时由于各地编制印发了适于烟农使用的烘烤技术图表,1997~1998年,三段式烘烤技术得到快速推广,烟农收益匪浅。据统计,1997年全国应用推广面积30万hm2,1998年达63.3万hm2以上,初烤烟叶均价增加0.36~0.78元/kg,烤烟耗煤量降低0.8~1.7kg/kg,耗煤量减少20%~35%。按示范结果推算,烟农可增收9.24亿元,同时节约烤烟用煤200万吨以上,节煤折款约3.0亿元以上,税利可增加3.5亿元以上。
2.4几种新型增质节能烘烤新技术由示范转向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4.1立式火炉烤房
立式火炉的最大优点是燃料燃烧充分,燃烧时高温区集中,燃烧强度容易控制,节煤效果明显。目前,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河南、山东等省已大面积推广,其中辽宁省推广比例达95%以上,全国共有立式火炉烤房约55万座左右,占应用烤房总数14%以上。
2.4.2蜂窝煤炉烤房
蜂窝煤烤房优点:火炉燃烧强度调控简便,且燃烧稳定,即燃煤在简单控制下自然燃烧放热能够与烟叶烘烤需热规律相吻合,烤房温度只能上升,不会出现猛升、猛降,因而对落实三段式烘烤,确保烤烟质量十分有利,并有一定节煤效果。再加上烤烟添煤次数很少(单蜂窝煤炉加煤1次,双蜂窝煤炉4~5次),烤烟工作量极大降低。福建、广东、湖北、陕西等省作为重点新技术已大面积推广,重庆、湖南等省市示范效果很好。据调查结果,烟叶均价增加0.42~0.96元/kg,每炉烟节煤60~100kg,每座烤房一年可节煤400~800kg,即烟农减少烘烤投入130~160元。全国共有蜂窝煤烤房18万座以上。
2.4.3立式火炉平板式换热器烤房
立式火炉平板式换热器烤房的优点:燃料燃烧充分,烧火灵敏,火管内烟气流速慢,热量释放完全(排烟温度低),烤房内温湿度均匀,实行热风进风,热能利用率高。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结果,烟叶均价提高0.21~0.36元/kg,节煤效率提高30%~45%。这种类型烤房昆明市1998年修建59700座,1999年达14万座左右,占全市烤房总数80%以上。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也在示范成功基础上大面积推广。
2.4.4部分热风循环烤房
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是国外烘烤设备的一项通用技术。叶间隙风速增加,能够使上下层烟叶环境温度变得一致,有利于烟叶达到更高变黄程度后,再及时转入定色,且烟叶在空气运动状态下不断干燥。整体上烤房湿度有所增加,叶内转化充分,烤后烟叶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明显改善。1997年,河南省示范推广这类烤房3.77万座,1998年改造5.71万座,共达9.48万座。山东、四川、辽宁、福建等省示范获得很好效果,1998年也将大面积推广。据测试,这种烤房内烟叶间隙风速比普通烤房快0.04~0.06m/s,烤烟均价提高0.64~1.00元/kg。
2.4.5红外线烤房涂料应用
红外线是一种带有高热能的电磁波(波长0.76~1000μm),这项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很广泛,在烤房火管上涂以红外线涂料后,使烤房内的传热过程由空气对流换热变为辐射与对流并重,使烤房内平面温差和垂直温差都很小(据青州烟草研究所用贵州登峰红外涂料多试点测定结果这两个温差都在1℃以下),这样能够有利于烟叶在38℃以下的低温情况下均匀变黄达到9成黄以上转火定色。而且红外线涂料产生的电磁波中包含了烟叶中水分子振动的几个波段(小于3μm、5~7μm、14~16μm),有利于充分变黄的烟叶及时干燥,从而保证烟叶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提高,并有一定节煤效果。据严格实验结果,烤烟红外线涂料,对水分大的烟叶和结构紧实的上部叶有独特的增质增效功能,正常烟叶均价提高0.31~0.68元/kg,节煤10%~20%。实践证明,这是一项简明有效的实用技术,在黑龙江、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山东、辽宁等省市已经有较大使用面积。
2.5新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在烤房改造即新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明显成效,新技术研究也不断深化。1998年,蜂窝煤火炉半堆积烤房和普通烤房供热的温湿自控已实验成功,可望在2~3年内能在生产中示范应用。立式火炉燃烧充分,易烧火,目前已能够使烤烟全过程加煤次数减少到3~5次,有望同对烘烤加热过程实行温度自控,结合热风循环装置使用即可向自控半自控发展。一种全新型的烧煤温湿度自控装置今年也开始在各地实验示范。
3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中的几点体会
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从高一个层次讲就是在国家局“1144”发展战略指导下开展的一项技术创新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两年来,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3.1新技术推广应用是成熟技术的再成熟和消化吸收过程
三段式烘烤是国外烟叶烘烤通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在我国应用,是经过引进试验和理论上深化研究实现技术消化,接下来进行较大面积和范围示范取得成效、取得经验、产生影响后,再组织全面推广。几年来进行过多次研讨、培训,几次印发了《烟叶烘烤技术规程》(讨论稿),几个类型区和省(市)在对《规程》修改的基础上,又根据各地烟叶的具体特点,编写了自己地区的《烟叶烘烤技术规程》和适于本地烟农使用的烘烤技术图表,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新技术的再成熟和消化吸收,因而实用性更强,反映效果好,推广速度快。
3.2新技术落实措施到位
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是落实。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落实措施是:①坚持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和烘烤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实行全员培训,省市(地)两级重点培训技术骨干,县(市)及重点培训乡及乡以下技术人员和种烟大户。②包括三段式烘烤技术应用和烤房标准化改造,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讲实际,讲实效,保证技术不变形,一次到位,不搞二次推广;坚持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推广。③层层分解任务,细化目标,严格责任制和检查验收考核评比,确保3年完成既定目标。④在新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问题,一方面及时积极指导引导,同时坚持边研究边创新。⑤坚持综合技术应用推广。即烤房标准化改造,新型节能烘烤技术,三段式烘烤工艺全面推广,发挥新技术综合效益。
3.3投入资金到位
在确定烤房标准化改造年度任务进行资金投入核算之后,不少省市烟草公司和地市烟草公司,按照投入概算指标,以上级公司拿一点儿,基层公司拿一点儿,烟农投入劳动力的办法,确保烤房改造顺利进展。昆烟企业确定了1998年把烤房改造作为技术应用的新项目后,经过测算,每改造一座烤房需材料费2
60元,决定分公司拿5%,县公司拿50%,及早到位。集中并定点制作改造型材,层层进行技术员观摩培训,烟叶收烤前统一组织验收。一年完成立式火炉平板式烤房改造达全市烤房总数45%。拟于1999年改造任务为82~9万座,目前已有30%以上动工修建,有把握在1999年烘烤季节到来之前完成本年度任务。所以说,资金投入是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点。
3.4组织领导到位
落实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兴烟和科技带动战略,组织领导保证。近几年烤房标准化改造和三段式烘烤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成效显著的成功经验就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强有力的政策,把这项新技术作为目前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计划可行,责任到人,投入到位,措施得力。
41999年的任务和技术改进重点
1999年是烤烟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的最后一年,由于我国各主产烟区自然和经济状况差异较大,烤烟三段式烘烤及烤房标准化改造发展不平衡,距离既定的“三段式烘烤工艺应用和烤房改造达到80%以上,烟叶内在香吃味品质得到改进、亩收益得到明显提高”的目标,工作任务依然很重。
4.1完成和基本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
按照1997年三明会议要求,1999年烤房标准化改造既定任务为120万座以上,事实上,各省市过去两年烤房改造的标准,有些仍然偏低,包括烤房的主要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仍大量存在。所以,仍然需要加大步伐,倾斜投入,对影响烟叶质量的关键点实施改造,确保完成或基本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这一基础性工作。
4.2烟叶成熟度问题仍然是制约各地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在下部叶轻飘,单叶重小,上部叶和较厚的烟叶背面偏白和正面与背面反差大的问题突出。需要更新烟叶成熟度的观念,尽快扭转下部叶过熟、中部叶采生、上部叶采青的局面,做到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叶4~6片集中一次采收。要坚持把成熟度作为烤烟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中心,烟叶生产的全部操作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和满足烟叶最终真正长熟、养熟。烟叶成熟的标志,除了一般的外观特征外,以烟叶烘烤变黄时间确认。下部成熟叶变黄时间为60~72h,中部叶为48~60h,上部叶为36~48h。只有首先扭转烟叶成熟度的观念,才可能保证烤后烟叶内在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统一。
4.3全面高质量推广三段式烘烤技术
目前我国烟叶质量内在香吃味不足,上部叶挂灰,有各种各样的烤青、颜色暗、烟叶正反面颜色反差大等问题,除了烟叶的农艺过程和营养外,关键仍是三段式烘烤技术不到位。要彻底扭转这种现状,就要紧紧抓住三段式烘烤的几个关键点,确保烟叶低温变黄,转化完善,切实落实在54℃左右拉长时间,最终使烟叶烤黄烤香。
4.4几种新型增值节能烘烤技术的推广
各地实践已经证明,立式火炉、蜂窝煤火炉、平板式换热器,部分热风循环、红外线涂料应用等技术,都简便易行,效果明显,能立竿见影,是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无论对烟叶品质和烘烤投入都有显著效果。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试用、示范、推广,从而使这些新技术能够高效快捷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国烟叶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二篇:提升烟叶质量之我见
提升烟叶质量之我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关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战略的实施,给当前烟叶生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县级公司烟叶生产当前面临的共性矛盾和问题,一是烟叶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低。二是烟叶质量既面临国内结构性矛盾的压力,又面临入世后的冲击,结构调整的工作显得十分突出。三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市场空间窄的问题。那么,如何正视困难,知难而进呢?
国际上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市场竞争的焦点就是质量和价格。我们要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守住国门,保住市场,扩大出口,单靠政策调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烟叶工作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推进“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大力普及实用技术,使我们的烟叶质量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方齐抓共管
烤烟生产和收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是难以抓好的,必须加强领导,加强配合。各级政府要加大烟叶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烟贩的非法活动,努力维护烟叶市场的正常秩序。从烟草部门来说,各级领导要把烟叶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烟叶,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情况,请示工作,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此外,还要加强与农业、工商、公安、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取得大家的支持,及时安排落实烟叶生产、收购所需的物资和资金。烟草公司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充实烟叶力量。烟叶工作要上去,各级干部要下去,烟草公司都要安排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办点,以点带面。公司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帮助基层排忧解难,为基层搞好服务工作,并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烟叶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二、调整烟叶生产布局,优化烟叶资源配置
目前,一些地区尤其在山区县烟叶种植仍然比较分散,必须尽快做到三个转移:非适应区向适应区转移,分散区向集中区转移,不规范种植区向规范化种植区转移。
三、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
能否快速提高烟叶品质,技术队伍是关键。现阶段烟草技术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不良倾向:一是部分技术员工作的计划性差,思路不清,工作效率低。二是部分技术员文化程度低,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是部分技术员虽然身在农村,但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不能和烟农打成一片。四是部分技术员知识更新速度慢,上进心不强,不学无术者依然存在。五是少部分技术员不能正确处理权力和义务的关系。上述问题和倾向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烟叶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培养他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断提高技术员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广大技术员能安心工作、善于工作、扎实工作。
四、大力推行烟叶生产新科技
烟叶生产是一项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不管忽视哪一个环节,都会前功尽弃。在良好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我们必须严把各个环节。一是使用优良品种。二是全面推行以种烟科技示范户为依托的集约化育苗技术,同时认真做好育苗期间苗床管理。三是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施肥方式,根据不同土壤情况,实现施肥品种合理搭配,合理使用。四是加强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五是强化成熟采收意识,大力推行“准采证”制度。六是加大烟叶调制设备的兴建和改造力度,全面推广三段式烘烤工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七是积极推广烟叶示范基地,由示范户、示范组、示范村发展到示范乡、示范县,以达到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的目的。
五、狠抓烟叶基础工作,稳步前进上台阶
一是不断完善烟叶生产收购合同制,使烟农、烟草公司和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保障烟叶生产稳定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员和烟农技术素质。三是加大改造和完善烟叶生产软、硬件建设,为提高烟叶管理水平打好基础。烟叶站要全面推行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实行微机收购,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完善其设施,使之拥有足够面积的散烟库、成包库、包装物料库和收购验级室,健全规章制度,建成服务一流的标准化烟叶基层站。四是确保烟用物质供应。建立和完善烟用物资供应体系,保障各项烟用生产资料的供应。
六、严把收购、调拨质量关
建立预检、主检、总检三级检测的运行机制,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整个烟叶工作的核心。要严格执行烟叶国家标准和烟叶检验规程,确保收购、加工、调拨各环节的烟叶质量。要在抓好烟叶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购销环节的质量管理,要以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为中心,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对农民交售的烟叶要约时定点收购,推行预检制,确保烟农分级扎把规范,小把纯度高。烟叶收购点要进一步完善封闭式微机密码收购办法,确保公正、公平收购;对基层烟草站上调的烟叶,要实行封闭式二次验收入库;对工商交接的烟叶,烟叶购销要严把质量关,要进一步完善烟叶质量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同时,要加强与各产烟县技术监督部门的合作,加强对烟叶收购等环节等级合格率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七、以责权利为核心,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必须明确职责、规范权限。
一是要强化烟叶分级人员技能培训,实行竞争上岗。我国现行的烟叶收购方式是由烟农分级、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甩把验级,这就要求烟叶评级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加强对分级员队伍的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统一操作技术,技能培训由市级公司统一组织,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上岗资格。二是积极推行入户预检制度,更好地服务烟农。近年来,随着烟区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入户预检制度深受广大烟农的欢迎。由于烟叶种植大户的生产水平高、烟叶质量均匀性好、等级质量差异小,因此,实行分级预检,便于运输和交售。三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在明确工作责任制的同时,要辅以必要的奖惩机制,通过严格的量化考评,给予员工适度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对外聘人员,要提高其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提高执行力,建立巡视督导制度。上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做好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烟叶质量管理,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
烟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决定着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烟叶质量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工作,要围绕“以质量谋生存、以规范求发展、以服务创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大力推进科技兴烟战略的同时,要加强烟叶收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烟叶等级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保证烟叶收购质量,让烟农得到实惠、企业增加效益,凸显出宣威优质烟叶的特点,维护烟农、国家利益,实现厂家、企业工商互赢共利的有利局面,使宣威烟叶持续稳定地发展。
第三篇:烟叶质量的概念
烟叶质量的概念
2006-12-29烟叶质量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由四个基
本质量方面组成,即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
(1)外观质量:烟叶外观质量即烟叶外在的特征特性,是指人们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质量方面。目前以眼观、手摸、鼻闻等方法对烟叶部位、颜色、叶片结构、身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破损等外在质
量因素进行感官判定,这些因素与烟叶质量都有密切关系。
(2)内在质量:烟叶的内在质量(烟质)是指烟支或烟丝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特征特性,衡量烟质的因
素主要包括香气和吃味两个方面,目前,评吸是鉴定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3)化学成分: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等,这些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与烟叶质量关系密切,目前普遍认为优质烤烟化学成分为总糖18~22%、还原糖14~18%、烟碱1.5~3.5%、总氮1.4~2.7%、蛋白质6~9%。
(4)物理特性:烟叶的物理特性是指影响烟叶质量以及工艺加工的一些物理方面的特性。主要包括燃烧性、填充性、吸湿性、弹性、单位面积重量、含梗率以及抗破碎能力、导电性等。这些物理特性直接影
响着卷烟制造过程及产品风格、成本及其他经济指标。
烟叶质量的概念具有时间性、对应性和区域性,也就是说,烟叶质量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烟制品的改善,烟叶质量的内涵也随之变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用途都会造成人们对质量概念认识的不同。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烟叶质量以“黄、鲜、净”为主调。近年来,随着吸烟与健康讨论的深入,卷烟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外出口贸易的增多,人们对烟叶质量认识则以“色、香、味”为主调。并逐渐接近国际优质烟质量标准。强调生产颜色橘黄、成熟度好、结构疏松的烟叶,而且也开始重视烟叶在工业上的“可用性”。可用性是对烟叶质量概念进一步的全面评价,通常认为,可用性最好的烟叶是成熟度好、烟碱中等、香气好的烟叶。
烟叶的内在品质
更新日期:2003年5月4日
烟叶内在质量有两种判定方法,一是通过评吸,即通过吸食者对烟叶吸燃所形成烟气的综合评价来判断;二是通过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来判断。两种判断方法相互认证,相互补充。而评吸则是人们对烟叶内在质量的直接感受。本文仅就评吸的一些主要指标因素作一介绍,同时介绍它们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1.香气由烟草直接散发出来的或烟草燃烧时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气味,称为烟草的香气。香气既有香气质的优劣之分,又有香气量的多少之别。香气质好,但香气量不足,吸食者感觉香气淡,这样的烟叶质量不能说好。相反,香气量足,但香气质差,同样不会产生令人愉快的气味,烟叶的质量也不是很好。
(1)烟草香气类型烟草的香气类型大致可分为烤烟香、白肋烟香、雪茄烟香、晒烟香和香料烟香5种。同一香气类型,根据香气质和香气量还可以细分。如烤烟香还可分为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三类。(2)影响烟草香气的化学成分形成烟叶香气的化学物质含量都比较少,但组分却非常复杂,并且烟叶本身的香气与燃烧后产生的香气并非完全
一致,有些闻起来不香的烟叶燃烧后却能产生令人满意的香气。概括起来讲,影响烟叶香气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烟叶本身含有香味的物质,如挥发性的醇类、醛类、酮类、低级脂肪酸类及其脂类。这些物质大都存在于挥发性的芳香油中。另一类是在烟叶中并没有气味,而是烟叶燃烧时热裂解或氧化能够产生香气的大分子物质,如胡萝卜素、树脂等等。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烟草的香气成分的种类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各种香味成分在不同类型烟草中的含量比例却不相同。因此,可以说,所谓烤烟香、白肋烟香、香料烟香等香型上的差别除了香气物质种类差异外,大部分是由香气物质含量不同而造成的。可见,提高香气物质含量对提高烟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3)提高烟叶香气的主要生产措施1)选择适当的品种由于遗传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存在明显差异。如红花大金元、中烟9203、云烟85、翠碧1号等品种生产的烟叶是清香型的;NC89、NC82、中烟90等品种生产的烟叶是近中间香型的,而K326、K346、K394等品种生产的烟叶则是浓香型的。所以在烟草种植时,应根据烟叶质量的需求选择适当品种。2)增施微肥和有机肥大量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增施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对提高烟叶品质,尤其对提高烟叶香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在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少或缺素症状较重的丘岭烟区,更应重视这方面的技术。3)掌握好成熟采收未成熟的烟叶表面的油分少,烤后烟叶无光泽,本身含有的香气物质就少。因此,成熟度是影响烟叶香气量的关键因素。在采收时,烟叶必须达到充分成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等级、高香气量的烟叶。4)低温烘烤对烤烟,烘烤技术也是对烟叶香气有影响的。由于香气物质大部分是易挥发物质,温度越高,这些致香物质挥发得就越多越快。因此在烘烤后期,应适当降低干筋温度,以免挥发过多的香气物质,使烟叶的香气量减少,香气质变差。2.吃味吃味是反应在吸烟者口腔内的对烟味的感觉。吃味好的烟叶,烟气表现为强度适中,入喉和顺,刺激性小,不苦不辣,余味干净。(1)影响烟叶吃味的主要化学成分1)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主要是在烘烤调制过程中,烟叶中的淀粉分解而产生的。这两种物质是影响烟叶吃味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糖分在烟支燃烧时产生的是酸性物质。在一定范围内,糖含量高,烟叶品质就好,但是糖含量过高,对烟叶吃味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烤烟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在20%左右,水溶性总糖含量在22%左右较为适宜。2)含氮化合物烟叶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指蛋白质、烟碱和可溶性氮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烟支燃烧时产生的是碱性物质。如果氮化合物含量过高,烟叶燃烧产生的烟气则辛辣、味苦、刺激性强烈;如果烟叶氮化合物含量过少,烟气则平淡无味。(2)如何改善烟叶吃味综上所述,要获得吃味较好的烟叶,水溶性总糖和总氮化合物的比例必须协调,即达到烟气的酸碱平衡。一般烤烟的总糖与总氮比值以10为宜,清香型烟叶的总糖与总氮比值略大一些,浓香型烟叶的总糖与总氮比值略小一些。当然,影响烟叶吃味的化学成分还很多,如柠檬酸、苹果酸、木质素等等,在此不一一叙述。要达到烟叶化学成分的酸碱比例协调,生产中关键是掌握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要选择不同的供氮水平,做到合理施肥,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措施。其次,适当控制调制烘烤的变黄时间,可使烟叶中的淀粉分解完全,并能调节烟叶糖分含量。3.劲头劲头是指烟气对吸烟者产生的生理刺激的大小。影响烟气劲头大小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烟碱(尼古丁)。烟碱是一种生理刺激物,吸入人体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兴奋。烟碱含量高,这种刺激就强,吸烟者感觉烟气的劲头就大。反之,烟碱
含量少,这种刺激就小,吸烟者感觉烟气的劲头就小。一般晒晾烟的烟碱含量高,劲头大,烤烟的烟碱含量适中,劲头也就适中,而香料烟的烟碱含量少,劲头小。控制氮肥用量,同样能控制烟叶烟碱含量的多少,即控制了烟叶燃烧时烟气劲头的大小。4.杂气杂气是指烟叶燃烧时产生的令吸烟者感到不愉快的气味。杂气主要有青杂气、地方性杂气和枯焦气等。(1)青杂气青杂气主要是因为采收的烟叶未充分成熟或烘烤调制时定色过早,使烤后烟叶叶绿素含量过高所致。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提高烟叶成熟度的重要性。(2)地方性杂气所谓烟叶的地方性杂气是由于某地的土壤、生态环境和长期形成的栽培调制技术影响而产生的一类杂气。这类杂气只能靠改变品种和栽培技术规范化来部分消除,而不能完全消除。(3)枯焦气枯焦气是由于烟叶受营养不良或病害影响在田间不可能正常生理成熟或在烘烤时发生糊片等原因造成的。这类杂气与青杂气一样,均是技术不当所致。因此,掌握规范的技术,对降低烟叶杂气是非常重要的。5.燃烧性烟叶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并不是直接供人们食用(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有嚼烟习惯),而主要是通过燃烧产生烟气供人们吸食。因此,燃烧性能好坏,对烟叶质量关系很大。燃烧性不好,产生不了令人愉快的烟气。影响烟叶燃烧性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钾和氯两种。钾能够提高烟叶燃烧性,因此,在种烟时应尽量施足钾肥,并提高钾肥利用率,进而提高烟叶钾含量。氯则是降低烟叶燃烧性的成分,烟叶氯含量超过1%,烟叶燃烧性就较差,烟灰呈灰黑色。如果烟叶氯含量超过2%,就会黑灰熄火,无法燃吸。因此应注意降低烟叶氯含量。烟叶中的氯主要来自于土壤、肥料和灌溉水。盐碱地氯含量过高,不适宜种植烟叶。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肥料也不允许用于烟草种植。土杂肥中氯含量较高,种植烟草时也应少用,而应用饼肥作为有机养分来源。地下水氯的含量较高,浇灌时应尽量用河水和水库水等地表水,而少用地下水。采取了上述措施,就能提高烟叶燃烧性,使烟叶能充分燃烧,使吸食者获得满意的香吃味感觉,并有利于吸烟者健康。影响烟叶品质的因素还很多,对烟叶品质的评价指标也还有不少。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仅对与烟叶生产技术有关的一些内容加以阐述,以期烟叶生产者能了解生产技术与烟叶品质的关系,从生产技术上解决提高烟叶质量的问题。
第四篇:09年自治州烟叶质量总结
2009年全州烟叶质量工作总结
根据《湖南省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湘烟叶 ﹝2009﹞216号、《湖南省工商交接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管理 暂行办法》湘烟质﹝2009﹞226号和《湘西自治州烟草公司2009 年烟叶等级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州烟司﹝2009﹞118号,国家局 烟叶收购质量检查组、省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组、省局工商交接 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组、州烟叶质量检查组于2009年10月至 11月,先后26次对2009年全州烟叶收购质量和工商备货质量 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质量方面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国家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共抽检2个县市个收购站(点)35批次1800把烟叶,其中合格1474把,合格率81.9%,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2.8%、2.1%、0.8%;其中花垣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2%,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3%、1.3%、0.9%,龙山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2%,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2.6%、2.8%、0.7%。
2、省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共抽检11个县市个收购站(点)112批次5574把烟叶,其中合格4534把,合格率81.3%,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3.3%、0.1%、0.8%;其中花垣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0.6%,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6.1%、0.1%、0.5%,龙山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0.1%,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
别为3.1%、0.2%、1.4%,永顺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1.5%,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2.5%、0.1%、1.6%,凤凰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2.4%,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3%、0.1%、0.7%,古丈检查情况为合格率83%,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1.7%、0%、0%。
3、省局工商交接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共抽检3个中心 库54批次2650把烟叶,其中合格1905把,合格率71.9%,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7.5%、0.8%、1.7%;其中永顺库检查情况为合格率66%,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9.8%、1.1%、4.8%,龙山库检查情况为合格率72.3%,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6.7%、0.8%、0.9%,吉首库检查情况为合格率76%,等级混部位、混青、混杂分别为6.8%、0.8%、0.3%。
4、州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共抽检7个县市收购站(点)424批次21200把烟叶,其中合格16018把,合格率75.7%;其中各分公司合格率、混部位、混青、混杂、平均混等级、混高、混低见表1。表
15、州局烟叶工商备货质量检查共抽检3个中心库916批 次,抽查烟叶79450把烟叶,其中合格60139把,合格率75.5%;
二、工作成绩
1、质量水平整体提高。省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情况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州收购合格率提高了5.3个百分点,省局烟叶工商交接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 提高的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等级纯度也得到改善,每批次混等级减少,混高、混低、混部位比例得到降低。省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各项指标均达到或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凤凰分公司阿拉烟站(点),以及每个批次的质量都符合《湖南省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要求的古丈红石林等站(点)得到省局通报表扬。州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情况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州收购合格率提高了4.21个百分点。
2、注重痕迹化和现场管理。省局监督检查被抽检收购站(点)的散烟、烟包堆放和标识的规范性,以及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对公司制定了《烟叶收购工作日志》、《仓库入库验级环节质量记录单》等记录予以充分肯定。
3、山地特色烟叶得到初步性恢复。2009年烟叶外观质量与2008年比较,改变过去烟叶长、宽、大颜色深色泽差,中下烟
身份薄无油分,上部烟身份厚结构差的局面,烟叶成熟度、油分、结构等质量因素得到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对烟叶部位的把握有待提高。省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中混 部位3.3%,其中花垣混部位6.1%,;省局工商交接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中混部位7.5%,其中龙山库混部位%6.7%、永顺库9.8%、吉首库6.8%;州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中混部位除保靖、花垣分公司其它公司均超过5%,凤凰、永顺、龙山、古丈、泸溪分别达6.5%、6.2%、5.9%、7.2%、6.7%。
2、控青力度有待强。国家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混青2.1%, 其中花垣、龙山混青分别为1.3%、2.8%。省局工商交接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混青0.8%,其中永顺库检查混青1.1%。
3、烟叶收购质量有待改善成件纯度有待提高。国家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混高3%、混低15.2%,省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混高1.2%、混低17.6%、平均混等级2.8个,省局烟叶工商备货质量检查混高2.5%、混低25.6%、平均混等级3.54个,州局烟叶收购质量检查混高1.4%、混低23%、平均混等级3.2个。烟叶收购过程中偏高少,偏低较多,而且平均混等级在2.8个以上,说明烟叶收购质量质量偏低烟叶混级较重,烟叶收购质量有待改善成件纯度有待提高。
4、收购质量的转变与市场变化不匹配。州局烟叶收购质量检 查情况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州收购合格率提高了4.21个
百分点,烟叶质量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与全国烟叶丰产,市场变 化的程度不匹配,分公司以及基层收购人员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 转变观念力度不到位。
四、2010年质量改进措施
1、加强对从烟人员的42级《烤烟》国家标准培训。
2、狠抓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质量,进一步恢复山地特色烟叶。
3、坚持标准收购严格控青控杂,提高烟叶小把纯度和成件纯度。
4、进一步提高迎检意识。
湘西自治烟草公司烟叶生产经营部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论文)
运用质量分析,加强质量改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概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信誉的标志、是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跨越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直接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分析的手段、方式、方法均有所欠缺。没有详实可靠的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很难达到有效和完善,也很难有较高层次的质量管理。随着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逐步推行市场竞争机制,产品和设备也逐步通过招标、竞标的方式进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质量的重要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性。
质量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其精髓在于它的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是建立在有效的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关系
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是密不可分的两项质量管理活动。质量分析是质量改进的前奏,是质量改进的第一阶段工作内容,是质量改进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的内容。质量改进是质量分析活动的后续,是质量分析活动结果的落实阶段。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构成完整的PDCA循环,实现解决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水平的最终目的。
三、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内容及程序
通常的质量分析活动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危害性;(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3)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必须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会影响质量改进的效果。质量改进的工作程序是PDCA循环,任何一个质量改进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
第一阶段是计划:包括制订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即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 第三阶段是检查:对策实施后,把握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
四、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经营思想的一场革命,要搞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的有效性,没有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是不行的,只有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质量意识加强了,全面质量管理才有可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为此,我们首先狠抓了员工的培训工作。
1、员工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的两个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和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才能最终保证产品质量。针对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对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的重点不一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对厂领导层、中层管理干部、基层质量管理人员、操作者分四批共近300余人次进行了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质量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
(1)、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意义;其工作结果对过程、产品甚至企业信誉的影响;以及采用何种方法 才能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作出贡献。强化质量意识,其实质就是要增强人们关心质量并改进质量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质量知识培训
知识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的主体。为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领导培训内容主要是经营战略、管理理论、决策技术以及职能活动为主;技术人员培训内容除管理理论和职能活动外,重点学习高级统计技术;而一线员工培训内容则以管理概论和现场统计技术为主。
(3)、技能培训
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术人员,主要进行专业技术的更新和补充,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对一线工人,开展技术练硬功和技术能手比赛,加强基础技术训练,熟悉工艺要求,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教育,使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均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进。在全厂逐渐形成了人人为质量着想、人人争当质量标兵的良好氛围。
2、常用质量分析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煤矿机厂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下属企业,其产品主要是煤矿生产用的一些设备及配件,产品品种多而杂,且不易形成自动流水线作业和大批量生产,这就给质量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结合生产过程的特点,我们对不同的过程、不同产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质量分析手段,以便更
好地查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里,质量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因此质量分析的概念也不仅仅针对产品而言,而是对形成产品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下面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质量分析工具简述如下:
(1)调查表
调查表是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 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在我厂常用到的调查表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调查表、质量指标统计表、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统计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统计表等。通过调查统计来比较全面客观的获得一些质量改进方面的信息或数据,从而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2)排列图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应用排列图可以直接明了地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关键的少数”,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我厂质量分析中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用此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举例说明如下:
(3)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过程控制的一种质量分析工具,通过对过程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过程参数是否合理等,从而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批量较大的产品过程质量控制,在我厂,我们对生产批量较大的托辊、单体液压支柱等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采用了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选择了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的X-R(均值-极差)控制图,该控制图也是计量值最常用、最重要的控制图。
根据绘出的图形,结合相应的判异、判稳准则对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进行判定,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4)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查变量间分布参数有无显著差异。在煤矿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评定常应用此方法。
热处理、焊接作为一种特殊过程,其质量状况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 加以验证,因而确定其合理的工艺参数对保证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常规产品和常用钢材其热处理工艺参数比较熟悉,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对于一些新材料和焊接质量要求高的大型钢结构件,其热处理参数的确定和焊接参数的确定必须进行相应的工艺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可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显著因素。
(5)统计表与图示法的综合应用(废品原因统计分析表)
废品统计分析是质量分析中一项重要工作,原来的废品统计分析只是简单地对产生废品的车间、产品名称、图号、数量进行粗略的统计,根本起不到废品统计分析的真正目的,也就失去了废品统计的意义。2003年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统计模式,将发生废品的原因、责任车间、责任人及相应的累计频数进行了细致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查找出产品废品的真正原因,从而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起到了良好地效果。
五、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研究及应用,不但提高了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而且产品实物质量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全厂上下逐渐形成了人人为质量,事事讲质量的良好氛围,全面质量管理深入人心。
·各项质量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产品综合合格率逐年上升。·顾客满意度逐年提高。
总之,通过开展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研究,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