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康复在孕妇产后抑郁症恢复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在孕妇产后抑郁症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产后抑郁症150例,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加护理,社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加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24 h阴道流血量、产后72 h的泌乳量及HAMD、HAMA评分。结果:社区康复组的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社区康复组产后72 h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社区康复组HAMD、HAMA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生长发育,社区康复干预是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及降低孕妇产后抑郁症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社区康复;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产后精神疾病与产妇抑郁之间的精神疾患[1]。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产后抑郁症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烦燥,严重者出现幻觉、自杀、杀婴、自虐等一系列精神错乱症状[2]。国外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33%,国内研究为5.2%~20%,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笔者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产后抑郁症150例,探讨社区康复在孕妇产后抑郁症恢复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产后抑郁症150例,年龄21~43岁,平均27.5岁,孕周36~42周,新生儿体重2 400~4 300 g。所有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疾病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加护理,社区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社区护理干预:①每周进行1次产前健康知识培训,并有计划的对孕妇进行妊娠及分娩知识宣教,请孕妇及家属参加;②定期对孕妇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对可疑或者有抑郁情绪者应针对诱因进行心理咨询和护理,及时排除其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③出院后每3~4周进行家庭访视护理,为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及时了解产妇最需要、最想获得的支持;④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了解婴儿发育状况,教会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对不良个性的产妇给予相应的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⑤访视过程中多与产妇交流,及时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为产妇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服务;⑥对丈夫、公婆、父母等有关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卫生宣教,使之处理好与产妇的关系,让产妇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4]。
1.3 研究工具:评定工具采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用于评定在治疗、护理中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在患者入院时和社区康复干预4周后对患者进行量表测评,调查人员之间评定的一致性为97%。
1.4 抑郁症诊断标准[5]:参照中国抑郁症诊断标准: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孕产妇产后24 h阴道流血量比较:见表1。对照组产后24 h阴道流血量<100 ml患者仅为17例,占22.7%,而社区康复组为61例,占81.3%。由此可见康复组的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100 ml100~300 ml>300 ml对照组75171444康复组7561①122①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两组孕产妇产后72 h的泌乳量比较:见表2。对照组泌乳量中、多患者占37.3%,而社区康复组泌乳量中、多患者占81.3%。社区康复组产后72 h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泌乳量
无少中多对照组75839226康复组751①13①37①24①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两组入院时和4周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见表3。社区康复组4周后HAMD评分由入院时的(26.95±3.92)分下降至(6.16±2.15)分,较对照组(10.23±3.65)分显著降低(P<0.05);康复组HAMA评分由入院时的(21.03±5.48)分下降至(7.23±2.12)分,较对照组(12.47±3.21)分显著降低;社区康复组HAMD、HAMA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HAMDHAMA
入院时4周减分率入院时4周减分率康复组7526.95±3.926.16±2.15①②77.13±6.85②21.03±5.487.23±2.12①②64.04±13.74②对照组7527.03±3.8910.23±3.65①62.19±7.3820.89±5.1212.47±3.21①38.20±15.44注:与组内住院时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0.05讨论
产后抑郁症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有关[6]。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孕妇产后身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如产后雌、孕激素的急剧下降,就是导致产后易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②心理因素:产后心理应激刺激的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时,就可能导致产妇抑郁症的发生;③社会因素:主要指孕产妇产后周围人群的影响,包括丈夫的关心程度、家人对婴儿及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和孩子照管情况等都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不仅有损于母亲的精神健康,还将影响婴幼儿日后的发育与母子关系,无论从围产保健还是生殖健康的角度,都应予以高度重视[7]。其次,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包括生理、心理、身体、社会等,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复发[8]。因此,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应该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产时宣教,尤其要培养提高产妇的积极应对能力。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及治疗,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探索各种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文章中,探讨发现,社区康复干预产后抑郁症具有积极效果。平时工作中应该发挥社区康复治疗的作用,加强孕妇孕产期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知识宣传,给予孕产妇心理辅导,对其配偶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
第二篇:综合医院康复人员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
综合医院康复人员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
欧阳多利 赵正全
患者在康复医疗机构里进行治疗和训练的时间是短暂的,绝大部分时间将要在家庭、社会里渡过,有的甚至带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回归社会。如何使他们尽早地康复,充分发挥残存功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和工作,这既是我们康复工作者的目的又是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综合医院的康复工作者应寻求一些合适的途径为社区残疾人和其它病患者提供最为完整的康复服务,由此提出如下建议: 针对训练
患者在康复医疗机构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个人需求、潜在能力、残疾程度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措施。由于目前综合医院部门设施基本能满足治疗者的需要,一些条件特别优越的康复机构给患者的训练和治疗带来很大的便利,而且患者很容易适应这样的环境和设备,习惯这种条件的患者回家后,新的不适应即会产生,造成处处遇到障碍的感觉,对生活丧失信心。因此让患者在住院康复治疗期间适当地到“真实生活情景中”去体验,并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反馈至康复工作者,以便不断修改和调整治疗计划,从而以增强和保持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的积极配合,更全面地了解所做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康复工作者在指导、咨询和直接提供治疗的同时发挥了一个康复宣传教育者、资源信息者的作用,为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他们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以及经济的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家属训练
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功能障碍对其家属/亲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实用的康复手段及方法,并能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治疗残疾或防止残疾的发展。让患者在功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心理治疗
通常患者在住院期往往能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尤其乐于接受治疗师对其患肢的功能锻炼。但出院后过多依赖家人/亲友,对难于避免而留下的永久性障碍毫无思想准备,继而产生烦燥、悲观、自卑、抑郁、偏执、无所作为等异常心态,康复工作者应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对出院后的患者定期随访,提供和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找出代偿的办法,发挥残存的功能,通过反复、艰苦的训练逐步达到ADL完全独立。环境改造
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进是保证他们回到社会后安全、方便地生活所必需的,尽管目前受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家居和工作环境尚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但一些小小的改进会使患者的功能活动得到明显的改观,比如扶手的安装,轮椅的选择,配备简易的坐厕凳,辅助防滑橡胶等,这些问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给予指导,而综合医院康复工作者正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基层培训
康复工作者是社区中一支重要的康复技术力量,是患者能否在社区中自始至终地得到康复服务的基本条件,患者在通过自身的训练或是在家属/亲友的帮助下坚持治疗的过程中,仍需要得到督促与指导。综合医院康复工作者可以发挥资源中心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中培训基层康复工作者,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评估和治疗技术。当某一患者回到所辖的社区时,将他的所有医学资料向基层康复工作者做详细的介绍,结合患者的预期目标,要求基层康复工作者作定期的功能评估,纠正治疗中的问题,促使治疗向有效、简捷的方向顺利发展。6 预防并发症
少数有严重残疾的患者回家后,治疗的重点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是由于并发症带来的问题比功能障碍更严重,对患者的身心有更大的影响,比如高位截瘫患者出现的压疮、泌尿道感染、肺功能衰竭是危害他们健康并夺去生命的三大并发症,对这类患者除了教会自我护理技术和运动方法外,定期的医疗检查也是非常需要的。由于建立了长期联系的机制,康复机构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病情恶化的患者可及时地收入医院,使患者的医疗有保障。
综上所述,在综合医院康复机构的康复工作者不但能在IBR发挥其作用,而在CBR中也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从整体、全面康复的观念出发,康复专业工作者在患者回归社区后的后续治疗中给予他们各种方式关心、帮助和指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广大患者和残疾者的殷切希望。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武汉 430030
(1998-03-12 收稿)
第三篇:音乐在听障康复中的作用
来吧!用音乐给孩子找点儿“刺激”!
音乐疗法,是时下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心理疗法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音乐和书一样,是一种很好的媒介与工具。
你一定知道,给花花草草“听”优美的旋律,它们会开得更娇艳、长得更青翠;给蔬菜施曼妙的“音乐肥料”,绝对长势喜人;让小动物们听歌,它们的性格不但越来越温顺,还会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呢~~ 而对于听障儿童来说,音乐的强大之处还远不止这些。它不仅是听障儿童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聆听不同的音调、响度、音长、音色,能“狠狠地”刺激孩子的听神经,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参与精心设计的音乐游戏,在组词、组句、歌谣、诗歌以及美妙的乐曲声中,感受声音的节奏和音调,能激发孩子的兴趣,陶冶情操的同时更能促进言语矫治。
*把耳朵“叫醒”
刚刚戴上助听器或做完耳蜗手术,准备进行听觉训练的孩子,首先就要唤醒听觉,让耳朵“醒”过来,感知声音的存在、有无、大小、高低,这是听障儿童迈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
优美和谐的音乐,能培养孩子辨别不同音色和音调的能力。而用音乐进行听觉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养成聆听习惯,更充分地利用好残余听力。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音乐游戏来唤醒耳朵是最好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听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儿歌,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做游戏,让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复习、巩固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让舌头动起来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听障儿童在听中学唱、唱中学说,这对于孩子的嗓音、听力、呼吸、语调等方面的训练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伴随音乐的发音训练听障儿童语言和呼吸器官的灵活性,让孩子在发音时掌握正确的口型、舌位和呼吸方法,发音清晰、洪亮,为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麻麻让孩子倾听钢琴弹奏的音阶、打鼓发出“咚咚咚”,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习惯听,但请麻麻持续、多次播放,几次之后,他们就能慢慢静下心来认真听了。其实,孩子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多次聆听,他们不但能分辨高音、低音、长音、短音等,还能唱出基本音阶,在音乐声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歌声中呼吸
听、说、唱,是听障儿童在音乐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因而,在孩子整个的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在听障儿童会唱基本音阶后,可以教他们唱简短的儿歌,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时刻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唱歌与说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发音、换气、停顿等。唱歌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呼吸与嗓音训练,因为歌曲本身有旋律、节奏,唱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停顿、换气、声音时高时低来进行练习。这可比单一地用词句训练,效果好多了。
So,各位麻麻,与其和孩子大眼儿瞪小眼儿地枯燥发音、干巴巴地念句子,不如带着孩子来音乐世界里找找刺激,一起玩音乐、学说话吧~
No.1 生活中寻找旋律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听障儿童在佩戴上助听器设备的第一天,麻麻就要有 意识的让他们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很多声音的节奏都是不同的,比如敲门声(哐哐哐|哐哐哐)、母鸡下蛋声(咯咯 咯咯—哒——)等,因而,在孩子听辨声音的同时,麻麻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听辨不同的声音的节奏(尤其,是当孩子的听觉发展达到分辨阶段的时候),对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还,可以让其模仿小动物或交通工具等事物的叫声、动作,感受声音的乐趣。
No.2 用动作感受节拍
孩子们最喜欢并且也比较容易掌握拍手、点头、踢腿、踏步走、跑、跳等动作,麻麻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通过整个身体各部位协调的动作来感受音乐和节拍。
需要注意的是,麻麻别要求孩子动作的优美性和准确度,而要求他注意听辨音乐中的不同旋律、节奏,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从而充分发挥孩子通过音乐感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No.3 打击乐嗨起来
演奏打击乐器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及内容,麻麻可以根据孩子的听力补偿情况带孩子试着演奏打击乐器,并引导孩子通过演奏来感受乐器发出的声音,从而提高听障儿童对乐器及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反应的灵敏性,并提高孩子音乐的感受力。
No.4 舞动节拍
麻麻可以尝试着每天在家里循环播放一些简单、旋律轻快、易学的儿歌,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中,潜意识感受音乐的存在。
通过一段时间的播放,麻麻可以引导孩子随着音乐表现,和孩子一起跳舞,用优美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让孩子感知并理解旋律。同时,面对孩子一边跳舞一边跟着唱歌,加深孩子对节奏的印象,让口、眼、手共同协调的。
No.5 让音乐“活”起来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传统的音乐都是由若干音符组成,比较抽象,孩子往往兴趣缺缺,也不容易理解。
所以,妈妈不妨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图片来表现,增加他的兴趣。比如,因为乌龟爬得慢,我们可以用乌龟表示二分音符,而小白兔跳得快,我们用小白兔来表示四分音符,让孩子在了解乌龟和兔子的速度的前提下,体会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不同,让孩子理解并像乌龟、兔子一样表演出音乐的节奏,让孩子更形象的感受音乐。
No.6 让音乐融入生活
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游戏、运动等环节都和生活息息相关。麻麻有没有想过,将音乐渗透到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呢?
比如,吃三餐前,麻麻可以放三段不同的音乐,让孩子渐渐熟悉听到哪种音乐就要吃哪一顿饭。举一反三,麻麻还可以利用不同的音乐“指挥”孩子上厕所、吃饭、收玩具等等,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心情下接收特定的音乐“指令”,就像做游戏一样,从而提升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Tips:玩音乐小讲究
*麻麻可以多和调机师多交流,根据自己孩子的听力补偿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或乐器进行训练。
*通过音乐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让孩子聆听、感知,而后在体会中慢慢练习发音、演唱甚至表演。音乐的选择上,也要先从简单的节奏、节拍开始,慢慢过度到旋律单一的儿歌、多层次的儿歌、复杂的音乐等。
*在对孩子进行音乐训练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进行相应的设计,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孩子,耐心的引导,让听障儿童乐于去学习。
第四篇: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 艺术教育(音乐)2007级 刘静
指导老师 程娟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自由和谐健康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音乐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音乐教育对健全学生的素质,促进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将学生的音乐形象与道德渗透有机相结合在一起,净化其心灵,升华其品德。音乐能“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音乐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重要作用;
Abstract:Quality education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s the basis of the goal of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students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personality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apability.In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backdrop, ask every student's quality get free harmonious healthy development.To achieve this goal, strengthen the music education is urgent.Music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huge role.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ethical quality has great effect, will the music image and moral students organic combination together infiltration, purify the mind, sublimates its character.Music can “rich imagin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edify sentiment, enlightened wisdom” can cultivate students' memory, creativity, music by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to one senuous quality, beautiful infection.Many studies show that music on people's healthy development has very big effect.Such as Confucius said: “prospering in poetry, in ritual, into in joy.” Lenin also think: “music is people to education of emollient tool.” Music education in quality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 quality education;Music education;Important role;
引 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音乐艺术教育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秀的音乐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潜移默化的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然而素质教育的意义目标则是培养、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中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教育促进人向完美发展,提高人的审美价值。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的概念以及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素质”一词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话题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它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影响下,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指导原则。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恢复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及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以开发受教育者身心中所潜在的各种能力,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实质。素质教育对于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素质教育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人工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教育的发展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全面性。在素质教育中,素质的社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能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将个体的发展与深灰的发展相统一起来。即应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等方面实施。
第二、内在性。素质的内在性决定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是内化机制。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内化,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要求其学习内容必须与学生成长经验、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主体性。素质的主体性决定素质教育中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个性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把受教育者视为在教育影响下发展自身素质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四、稳定性。素质的稳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评价的可能性。素质的稳定性是识别、评估素质教育质量,预测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建立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的前提。
第五、广泛性。素质发展中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广泛性。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只有使每个公民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个体只有在良好的群体中才能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事实是美誉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它的对象和范围是很广泛的,既包括社会音乐教育,也包括了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广义的音乐教育则是指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即社会音乐教育。它主要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重点,培养个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可以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狭义的音乐教育一般是指学校音乐教育,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以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的课堂教学或其他教学形式,通过专业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的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和培养其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音乐教育。它主要包括音乐课堂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基础性。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观。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音乐和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
第二、民主性。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音乐能力。
第三、开放性。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成果,将其先进的教学理论与之进行研究并吸其精华去其糟柏。做到加强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总结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第四、科学性。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将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
第五、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学生在“快乐式”的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快乐式”的教学,赋予音乐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得当,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悦耳”升华的更高的层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领悟音乐的内涵。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过程,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情趣。
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对素质教的作用
第一、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在素质教育中也强调着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培养。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在《中国音乐教育—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走向新世纪》一文中说:“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音乐艺术教育,是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是美好的事物,它是人们感情的表达,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唱歌曲,还要从乐曲的背景、歌词、节奏、旋律中感受并理解到歌曲的含义,从而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中的审美具有很浓的感情色彩和很强烈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作品描写的是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尤其是工人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这首作品的写作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它聚集了我们中国人民为挽救祖国危亡而战,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又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它表现的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敢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决心。通过学习这两首音乐作品可以对学生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学习这种精神,使学生受到鼓舞获得音乐的美感,由此而产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以此来加强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从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想象到优雅宁静温馨的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音乐教育有利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这些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明快完整的节奏,真挚朴实的情感,验证洗练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具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多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加深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音乐素质。有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爱好音乐、经常参加一些音乐活动的学生,他们大多感情丰富,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思维方式很敏捷独特,语言表达能力强。在性格上比较乐观、活泼、积极向上,交际也大方。而这些所体现的正是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正值青春年华的当代中学生,他们都有着追求完美的强烈愿望,感情丰富。这时期如果用一些很好的典型来感染和教育他们,那么他们的道德也一定会在无形中得到升华。
第二,音乐教育能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发展和完善人的形象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的源泉。”他还曾把童年时代的音乐看成是其一生事业成熟的基础。音乐教育本身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歌曲《沂蒙山小调》里的歌词,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原来的歌词改编为自己喜欢的歌词,可以以赞美任何地方为主题填词,这样一来,创造力被激发了。在课堂上,学生也乐意以这种方式上音乐课,这样,一方面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音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自编歌曲,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都很重要。当学生可以自己创作并演唱歌曲时,那一定会是一件令他们感到自豪的事。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编成小故事。又例如,欣赏小学课本上的一首《美丽的夏夜》时,先让学生欣赏完作品,然后发挥想象,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同学们会想到在夏天的晚上,太阳下山,月亮升起的时候,小动物和小昆虫们纷纷出来鸣叫的欢乐情景,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少儿合唱歌曲,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而同学们聆听着优美的乐曲,仿佛身临其境。这些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并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使他们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音乐教育着重培养的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它同样应该遵循审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总之,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它具有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动能,探索音乐教育中方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获取主动发展,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愉悦学生身心,启迪学生智慧,运用多种形式优化音乐教育,即一方面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包括有审美艺术教育,共同承担教育任务;一方面艺术教育本身应有目的的把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素质表现是人的综合,整体的生命质量,艺术教育应该通过高水平的教育实现他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视,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各类方法、训练亦时有所见,它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所形成的、多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才能创新知识,改正不足。音乐教育的师范性是当前音乐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教育者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技能才能更好的学习和了解音乐作品,并将其通过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转达给受教育者。使其受教育者能够准确的理解和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同时也为音乐的创造或再创造提供条件、打好基础。
受人文科学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民族、时代、民风、习俗会有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要广泛的学习地理、历史、语言学、民俗等有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用它来充实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例如我们在学习云南歌曲《放马山歌》时,老师会结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居住条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的的地理坏境等来进行教学,在学唱歌曲中进行朗读歌词、普通话的训练。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以及民族学、宗教学等知识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只注重演唱、演奏技巧而不去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主题。这主要是因为缺少了人文科学知识,这样的演唱和演奏就缺乏生机,没有灵魂,不能传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必须加强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来促进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缺少文化科学素质将阻碍学生音乐学习的进步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会使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的文化素质,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便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整的传达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甚至会误导学生。从表面上看,科学素质与音乐艺术相差甚远,但它与音乐学习和教师职业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唱这首歌,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背景,而且还要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音乐技能低、音准感和节奏感就会唱不准、跑调。声乐教学中的歌唱心理、歌歌唱生理;乐理教学中的泛音、音的属性等都涉及到了自然科学,与其密不可分。
当前有部分人因道德素质低下,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低俗、恶心的歌曲,而在部分歌曲在网络中的广泛流传对青少年甚至对儿童的成长不利影响。音乐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我们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使这美好的音乐保持其纯洁。
(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高雅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了音乐教育必然会导致人才的缺陷,影响了精神文化明建设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而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音乐素养将日益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将直接影响青年一代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利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和谐而密切的关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构造一个充满音乐和欢乐的氛围,净化、感染人们的心灵,持久的将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我们国家应该普及音乐教育,使在校学生都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普及性。《中国教育报》曾报道,某实验小学打预备铃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歌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曲,每天五首,用歌曲代替铃声,这就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充满音乐文化的氛围。因此,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开展多种音乐课外活动等。又比如坚持开展每年一度的以班级为单位,选拔、全校参加的“合唱比赛”,还可以举办类似的音乐知识小竞赛等。通过普及性的活动,最终达到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增加学生艺术修养的目的。从而将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完美的和谐的融合统一在一起。
三、总结: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感染受教育者,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健康发展。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溶炉”。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唱一首歌,而是利用这些高尚优美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表现音乐。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音乐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促进人向完美发展,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也只有在”科技兴国“的指引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迅速果断地将”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才能努力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前进步伐。然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冯冰宇.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EB/OL].中国知网,2008,3 [4]吴跃跃.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研究[A].北京,人民出版社 [5]刘大巍.高师音乐专业亟待加强素质教育[A],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6]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www.xiexiebang.com)[7]素质教育论坛(www.xiexiebang.com)
[8]陈伟民;重视素质教育与培养跨世纪人才[J];青年探索;1998年 [9]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J];2004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论文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
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声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抗日主张,与国民党对日不抵抗并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同国民党的关系。国民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力量要弱小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反蒋抗战、逼蒋抗战到联蒋抗战的艰难过程,其间,适时采取的两个重要政治步骤,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重要政治步骤是从民族大义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个重要政治步骤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以通电的形式致电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和改良人民生活等五项要求。通电发出后,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支持,并且推动了国民党内部抗日派反对亲日派的斗争。
事实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大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维护,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二、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 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红军在抗日战争现阶段的战略方针,是以游击战争为主。依据主要是两个。其一,是中国的国情。其二,红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游击战争“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要把游击战争坚持到底。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敌后战场表现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游击战争变日军后方为前方,极大地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政策。各部队破坏敌人“以战养战”政策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日军的“以战养战”政策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到了1943年,日军在占领地域仍然不得不为一些重要军需物资的开发担忧。日军的战斗详报不得不承认,中共武装力量“对破坏重要的战争资源地区及设施的策动渐趋激化,其手段也更加巧妙、恶毒”,不可等闲视之。
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团结了全体人民有力地抗击日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