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第一篇: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钢琴奏鸣曲起源于巴洛克晚期,是一种以钢琴独奏为基本表现的音乐体裁。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改良,时至今日,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典范,它具有非常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钢琴奏鸣曲在触键、踏板、速度、力度与音乐的表现力上都对钢琴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音乐体裁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所以,钢琴奏鸣曲往往成为了钢琴学习者有其是初学者的必修课。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钢琴奏鸣曲还能很好的熏陶演奏者的钢琴艺术感,有了真实音乐表现方式,就如同掌握了开启钢琴演奏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艺术表现力;钢琴教学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及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

奏鸣曲从简单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乐器音乐的写作和音乐表现方式,奏鸣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sonare,也就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在西方音乐史当中,这种结构的曲式随着不同音乐时期的变革以及期间各个乐派的风格偏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势。奏鸣曲的曲式最早出现在巴洛克晚期,其后历经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和完善。直至进入20世纪,各式各类的乐器演奏奏鸣曲大量的出现,而其中钢琴奏鸣曲仍然占据着古典奏鸣曲的主要位置。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inicoScarlatti)可以说是古钢琴奏鸣曲的创始人,他所创作的555首单乐章钢琴奏鸣曲在巴洛克晚期成为了键盘类奏鸣曲的主流。D.斯卡拉蒂为钢琴奏鸣曲日后的形成和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也被后世誉为“古奏鸣曲式之父”。古典主义时期可以说是奏鸣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音乐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技巧都和巴洛克时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发差和对比。由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和人文理念深入,使得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开始使用单一简明的曲式机构进行创作,所以致使奏鸣曲曲式的结构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形并且逐步确立起来。

(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关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在起源发展部分已经简单涉及了,其曲式的结构经过漫长的过程历经几代作曲家的改良。现在被规范的奏鸣曲曲式结构是由四个乐章组成,包括: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但有一些特殊的作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省略第一乐章或第二乐章,形成三乐章结构。我们今天所听到的钢琴奏鸣曲基本上都属于古典奏鸣曲,虽然与早期奏鸣曲有一些风格上的变化,但大致上保持了奏鸣曲一贯的特色。首先,我们知道钢琴奏鸣曲是独奏曲,这体现了突出钢琴简单质朴的一面,没有高低声部的衬托,音乐基本为主调风格。其次,基于奏鸣曲结构之上,变化的拍子和再现回旋的表现方式。突出表现某一段落,而每次再现都有所不同,充分的引发听者的兴趣。第三点,奏鸣曲非常的注重钢琴技巧,例如在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出现了有双手交叉、双手八度以及内音部的高度震音技巧,最后,奏鸣曲有非常好的音乐表现力,几乎大部分的奏鸣曲都是以明亮的大调进行,听起来非常的愉悦。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是最富有歌唱性的,是带有希望的,欢乐的歌唱的节奏。

二、钢琴教学中奏鸣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是被应该最为广泛的钢琴体裁,奏鸣曲可以帮助演奏者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的表现力,同时钢琴奏鸣曲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演奏者钢琴演奏的潜力。

(一)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连奏、小连音线、断奏

在钢琴奏鸣曲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连音的表现方式,连奏与小连音线。虽然较为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连奏是将一些音符连贯,圆润的弹奏出,构成一个乐句。连音的触键方式不是爆发式的快速弹奏。是熟练的缓慢触键。这种缓慢触键不是软绵绵的那种,而是训练有素的那种。其关键在于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保持手指平直,用手指的指面部位柔软的触键。这样的触键方式是能演奏出柔和的富有歌唱性的声音。小连音线,又称为圆滑奏法,简单的来说是需要用指尖和手腕共同配合完成,以圆滑、连贯的方式演奏2个到4个用连音线连起来的音符。小连音线经常会与跳音一同出现,所以其奏法技巧是第一个音稍加以强调,力量稍微大一些,后面的音尽量的柔和轻巧些,有情感的进行,如果是后面的音值较短,就需要指尖稍微快速的离开。连奏和小连音线的可以很好的帮助训练演奏者的触键感觉,使演奏不再生硬,使音色更加的富有美的流动性。关于断奏,不止是奏鸣曲中有出现,在其他体裁中也有,但是因为奏鸣曲快板和慢板的交替进行,和一些连奏、小连音的出现,则对比凸显出断奏和跳音的明显特征。断奏是一种演奏含义,包括有跳音、顿音等演奏方式。跳音和顿音是运用手腕动作,手臂平稳,动作轻快灵敏,触键的力量要集中在指尖上,触键面积很小,一触即回,奏出轻快,富有跳动的节奏,同时对于触键速度上的要求要看整体奏鸣曲的拍子。断奏的使用可以增加乐曲的整体形象感,使风格上更加的明亮、活泼、愉快。这样的演奏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速度、力度

钢琴奏鸣曲的速度与力度,一直伴随着奏鸣曲发展被不停的讨论和研究。因为受到奏鸣曲独特曲式结构的影响,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成为了奏鸣曲自身的一个标签。同时把握好乐曲的力度与速度成为了能否演奏好钢琴奏鸣曲的关键。首先对于速度来说,速度不统一就会损坏乐曲整体的音乐表现,虽然奏鸣曲是快板-慢板-小快板的结构,但不代表不是统一的速度。快板乐章中手指的快速持续的弹奏,是根本的保障。而到了慢板乐章时,演奏速度不要突然变慢,要根据速度记号去调整,每个手指触键发出清晰的声音。对于力度,其实是根据速度的变化去调整,只要速度运用的好,力度自热而然会被触键的感觉所影响,力度的自然化,是钢琴奏鸣曲最真实的表现。

(三)钢琴奏鸣曲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

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力是非常强的,通过具有特色的曲式结构,快慢板结合的速度,和非常华丽的钢琴技巧,如人的情感表达以及美丽画面成像。钢琴奏鸣曲能够抓住听者的耳朵,充分的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弹奏钢琴奏鸣曲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钢琴演奏,不单单是演奏钢琴技巧,还要表现其富含的艺术魅力。只是单纯的炫技是不能引发听者的共鸣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就要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表象,只有赋予钢琴真实的表现力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钢琴奏鸣曲是历经岁月洗礼,是非常成功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历经几大音乐时期及无数优秀的作曲家的改良,至今仍旧占据着钢琴音乐中重要的一席。钢琴奏鸣曲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非常真实情感表达,它能表现出人的细腻情感,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它能够给人最美的听觉享受和最绚丽的画面感,让听到的人深入其境。同时在钢琴的教学中,奏鸣曲能够很好的训练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无论是从触键的感觉、速度、力度的把握上,还是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上等,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的提高,并且使其掌握音乐最真实的表现力。所以综上所述,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具有非常高比重,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钢琴学习者更加全面的接触钢琴演奏,并且感受和学会钢琴演奏艺术。

参考文献:

[1]叶松荣.西方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3]郑兴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4]罗伯特泰希穆勒[德].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本[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第二篇: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 要

钢琴奏鸣曲是钢琴曲中的一种体裁,在钢琴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钢琴曲是众音乐的中心,那么奏鸣曲便是它的灵魂。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众多的钢琴奏鸣曲中,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别树一帜,具有纯粹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却又比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更为成熟。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之所以演奏起来较为流畅,是因为他不仅仅把音乐局限于作曲的技法,而是与钢琴的键盘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莫扎特在西方被公认为是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古典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奏鸣曲风格多活泼明朗、清晰通透、和谐宁静,像来自天国的灵魂之音,又不失庄重高雅的宫廷贵族风格,很适合于不同阶段的钢琴学习者进行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旋律多单纯,歌唱性强,适合儿童演奏,因此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本文主要通过对钢琴奏鸣曲的背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上与同时期其他音乐作曲家的异同等方面来阐述莫扎特奏鸣曲在教学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及作用。

[关键词]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教学;作用;地位

Abstract

Piano Sonata is a genre of the piano, it 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iano music.If the piano music is the center of music, then the sonata is its soul.In many Western classical period piano sonata, piano sonatas of Mozart has set up a new banner, Vienna pure classical style, but more than Haydn's Piano Sonata, it is more mature.The piano sonatas of Mozart are playing more smoothly, because he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composing music technique, but with the keyboard of the piano well together.Mozart is widely regarded in the West as one of the great compos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nd his piano sonata style lively clear, clear transparent, harmony and peace from heaven, like the voice of the soul, and does not lose the solemn and elegant noble style, very suitable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iano learner to play.Mozart's Piano Sonata melody more simple, singing and strong, suitable for children to play, therefore widely welcom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iano sonatas, the background of Mozart Piano Sonata style, Mozart sonata with the same period of other composer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spects of Mozart's Sonatas in teaching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piano.[Key Word] Mozart;piano sonata;Teaching;Effect;Status

目 录

引言„„„„„„„„„„„„„„„„„„„„„„„„„„„„„„„„„„„1

一、钢琴奏鸣曲的背景„„„„„„„„„„„„„„„„„„„„„„„„„„„1

(一)奏鸣曲的产生„„„„„„„„„„„„„„„„„„„„„„„„„„„„1

(二)奏鸣曲的发展„„„„„„„„„„„„„„„„„„„„„„„„„„„„2

(三)奏鸣曲的风格与形式„„„„„„„„„„„„„„„„„„„„„„„„„2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及意义„„„„„„„„„„„„„„„„„„„„„2

(一)莫扎特奏鸣曲的风格特点„„„„„„„„„„„„„„„„„„„„„„„2

(二)莫扎特奏鸣曲与其他音乐家奏鸣曲的对比„„„„„„„„„„„„„„„„3

(三)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4 结论„„„„„„„„„„„„„„„„„„„„„„„„„„„„„„„„„„„6 参考文献„„„„„„„„„„„„„„„„„„„„„„„„„„„„„„„„„7

引 言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生于萨尔茨堡,是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天资聪慧,幼年就显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六岁时便由父亲奥波德·莫扎特带领与姐姐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演出。他有着非凡的创作及演奏才能,得到了听众的一致赞赏和肯定。18岁后,他在萨尔茨堡安定下来成为了宫廷首席乐师并闭门创作,也开启了他的奏鸣曲创作之路。成年后的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关系日益恶化,越来越不能忍受萨尔茨堡闭塞的一切,他愤然辞职摆脱宫廷束缚开始了他人生的演奏之旅。在作曲上,他并没有被限定于创作的技巧性,而是结合钢琴键盘进行创作,因而其作品流畅优美,适合钢琴键盘来演奏。

一、钢琴奏鸣曲的背景

19世纪初,前古典主义时期,又叫后巴洛克时期。古典奏鸣曲逐步形成,开启了古典音乐发展的又一阶段。奏鸣曲最早是16 世纪的一种音乐形式,名为坎佐纳。17世纪中期坎佐纳与奏鸣曲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定意义上的奏鸣曲。随着巴洛克时代的到来,音乐艺术当中的键盘音乐跨入了全盛时代。不论是从键盘音乐的创作理论或是演奏技巧,以及作品自身的规模和思想深度都从根本上不断地过大千金,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巨匠们在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部键盘音乐文献。

(一)奏鸣曲的产生

奏鸣曲最初是指统称的器乐音乐,而后巴洛克后期出现了三重奏鸣曲以及独奏奏鸣曲,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早期,又以独奏奏鸣曲为主来进行创作。在西方音乐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典奏鸣曲,成为了西方音乐史中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奏鸣曲最早起源于16世纪,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进行了一次次的完善,成为了现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正意义上的奏鸣曲,在西方音乐中具有核心作用。

钢琴奏鸣曲的原形其实是古钢琴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中,有一位伟大的古钢琴家叫做Demenico Scarlatti,他为古钢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对古典奏鸣曲的形式以及形成在钢琴演奏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起初并不称为奏鸣曲,而是因为它具备了早期故奏鸣曲的一些特点,所以被称为奏鸣曲。

(二)奏鸣曲的发展

1750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束后,音乐的创作风格渐渐开始由复杂、严肃、深奥等这些特点向清新、雅致、愉快进行过渡,钢琴作品也从严密的多声部复调对位转变为主调旋律和声。在维也纳古典时期,众多的音乐家为了古典奏鸣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C-P-E-Bach被人们公认是古典奏鸣曲的真正奠基者,他证实了奏鸣曲中具有性格发展和情绪变化的可能性,他将Scarlatti的奏鸣曲式加以丰富,对古典奏鸣曲曲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奏鸣曲的风格与形式

奏鸣曲一向被认为是键盘音乐当中严肃正统、理性、规模宏大,能够现实深刻的反映当时音乐家思想以及时代背景的作品,后又受到后辈钢琴家和音乐学者深入的研究,最终成为了键盘音乐当中尤其是钢琴音乐当中的宝贵的一部分。

要学习奏鸣曲,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具体形式,即奏鸣曲式。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两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奏鸣曲是指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者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其中包含了几个乐章的乐曲,也叫套曲,是一种体裁的概念。奏鸣曲式则是指乐章内部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它是由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组成,是曲式概念。奏鸣曲在古典主义上以四小节为一乐句,八小节为一个乐段,两个对比的乐段形成单二部曲式,加上再现就成为单三部曲式。若每一部分都扩大为单三部曲式就成为复二部曲式,这是古典主义结构的基础。

奏鸣曲式是一种三部性结构,它的每个部分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重要的是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以上的主题构成,即必须在双主题以上。呈示部主要包括有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展开部是发展呈示部材料或插部,再现部也包括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若把展开部省略掉,就叫做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及意义

(一)莫扎特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莫扎特所创作的钢琴音乐在西方钢琴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莫扎特对奏鸣曲的剖析,使人感受到他曲中欢愉畅快、旋律优美、情绪乐观明朗等特点。他的作品青春活力,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无忧的世界。在他的身上到处可以看到他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单纯、善良、天真,总是充满热情,富有诗意。他还爱掉眼泪,具有女性柔情的特质。

他童心未泯,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充满着好奇心。莫扎特很爱他的亲人们,每每谈起他的家人时,脸上都流露出幸福的光彩。

莫扎特一直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创作力,其中就有37首小提琴奏鸣曲和19首钢琴奏鸣曲。这19首钢琴奏鸣曲都属于古典乐派的奏鸣曲,在他所作的乐曲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音乐优雅、柔和、细腻,奏鸣曲的主题大都具有歌唱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并寄托了他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深切感受。

(二)莫扎特奏鸣曲与其他音乐家奏鸣曲的对比

莫扎特的19首钢琴奏鸣曲可分为早中晚这三个时期。其中故乡奏鸣曲,即K.279-K.284。这六首早期的钢琴奏鸣曲继承了巴赫所具备的优雅音乐典范,各个章节之间的平衡安排的很好,确立了奏鸣曲的统一性,主题之间的对比明显,运用的技巧具有多样性,展开部的主题素材很精致,整体上力度进行了适当的分配,是音乐开始带有着温情的风格,使得古典主义奏鸣曲进出到相当的完成度。他把古典主义奏鸣曲塑造成了严肃的作品,以确定纯正的古典奏鸣曲式。中期奏鸣曲,即K310、330-333,这五首是莫扎特在巴黎试图谋求职位的时候所作,由于当时求职未果,生活很窘迫,再加上母亲最终在巴黎病逝,因此莫扎特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当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痛苦,其中还充满了悲伤、挣扎等。他用大量的半音和不协和音令人感到其内心的激动与不安。他晚期的奏鸣曲包括才c小调幻想曲以及晚期奏鸣曲,其中c小调幻想曲和奏鸣曲是莫扎特到维也纳后所创作的第一个钢琴曲,此曲与c小调奏鸣曲连接紧密,调性大胆,和声新颖,整部作品蕴含着深沉内敛的激情和悲剧性的命运。

海顿创作的古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视为奏鸣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他是维也纳古典音乐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767年之前,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主要以嬉戏曲风为主,进行轻快地表达形式,为奏鸣曲成为真正教学内容,起到了奠基作用。1768年后的中期,他的创作风格逐渐的沉淀下来,作品具有了成熟感以及一定的深度,音乐作品更加饱满,给人以浓厚的亲切感。1781年后的晚期,所作的5首奏鸣曲展现了其顶级的音乐创作能力。

贝多芬是主调音乐的顶峰,他发展奏鸣曲的手法是复杂的,技术手法具有原创性且多种多样,采用了调性对比的手法,并对尾声进行了扩展,创作型的运用踏板,把踏板加入了和弦性音响当中,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经常用突然地强弱来造成音乐紧张感和戏剧性色彩。

莫扎特的奏鸣曲虽然没有贝多芬奏鸣曲浓重的戏剧感演进历程,却利用了当时新发展的奏鸣曲式做成了最精致优美的音乐。他的奏鸣曲比海顿更充实杰出,像山涧的泉水一样纯净阳光。莫扎特把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在曲式结构探索上更

加具有重要意义。

(三)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学生练习技巧、触键、踏板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莫扎特奏鸣曲以其明亮欢快等特点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欢迎,它的旋律纯净、简单、美好,而又不失应有的技巧性,得到了初学者乃至音乐家共同喜爱以及认同。旋律虽简单明朗,可弹奏的完美又不那么容易。

学生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必须要对其演奏技术、训练手段等方面进行同样的分析与掌握,只有通过尽可能地细致分析,掌握以及理解莫扎特奏鸣曲中音乐性质和技术等运用特点,才能从根本上抓住莫扎特奏鸣曲的音乐艺术风格。所以,在演奏莫扎特奏鸣曲时,技术上必须做到手指有良好的独立性、灵敏的弹性以及对之间接触琴键时细微准确的控制力。动作上敏捷轻快,声音明亮是演奏好莫扎特奏鸣曲的关键。

弹奏莫扎特奏鸣曲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很多弹奏技巧以及踏板的运用。流畅性是演奏莫扎特奏鸣曲中必须强调的部分,他在作曲的时候经常是一气呵成,这表明在作曲家的心目中,曲子的表达也需要一气呵成,非常流畅的进行。莫扎特的创作中多能深刻的刻画出人的各种情绪,比如以连续的琶音或是流动的和声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在演奏这些乐句的同时流畅性显得极为重要。

在莫扎特奏鸣曲的教学与演奏中,触键相当重要,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手指要关拢,以手指靠近指尖的第一关节和手指尖来作为手指触键的最主要部分,触键时速度要快,指尖要轻巧,手腕以及整个要保持松弛的状态,不能随意的添加重力,弹奏的声音要圆润,而能不能是尖锐的。只要手指关拢,才能让声音得到很好地控制,音色上的变化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弹奏莫扎特的作品,必须要练习好应有的触键方式,他的作品通常对手指的触键要求很高,所以弹走之前需要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以及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在乐句的处理上,弹奏者手腕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灵活的手腕不是没有方法的转动,一旦完全自由的进行转动,就会使得音乐缺乏其应有的歌唱性和流畅性,这在莫扎特奏鸣曲中是相当忌讳的,所以手腕的动作应当顺应呼吸的需要,用正确的句法进行演奏,演奏中上提时的弱收尾与下沉时的强起,以及对乐句尾音的处理,手腕准确的落提,是弹奏莫扎特奏鸣曲连贯乐句所必须具备的。

由于古钢琴是没有踏板的,而莫扎特奏鸣曲基本上是为古钢琴而作的,所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乐谱中是没有踏板标记的。而在现代的钢琴上演奏这些作品时一定要仔细的研究踏板的使用方法。在快板的乐章里,通常可以不适用踏板,如果需要使用,则要掌握“踏板颤音”技巧,即运用脚腕轻抖踏板,或者用节奏踏板和半踏板,踏板在运用时不应影响

连线间的划分,根据乐句的特点,有时也可新运用弱音踏板来体现音响效果。

在节奏方面,由于莫扎特的音乐一向很含蓄,不会给人以极端的感觉,而是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所以在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时,不论是快板乐章或是慢板乐章,在节奏上都有适当的度,节奏不应太快也不应太慢。这也正说明了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流畅性是很重要的一点,只要节奏上快慢有度,松紧适当,乐曲才会流畅起来。

莫扎特奏鸣曲充满了幻想、欢乐与童真,就像是山谷中流淌的一条小溪,欢快跳跃着前进,散发着最朴素自然的光彩,他用智慧和才华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音乐财富,推进着钢琴曲的发展,在钢琴教学中具有深刻的作用与地位。

结 论

总之,莫扎特的钢琴曲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巨大的地位,并且在钢琴的教育事业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钢琴奏鸣曲是他音乐作品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从技术来看,弹奏它们并不困难,但要想真正把握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就要对速度、节奏、力度以及踏板进行正确的运用。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除了能够提升手指技能、演奏技巧,和提高艺术审美的能力,还能更好的了解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创作的意义。要演奏好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除了要掌握当中的多种演奏技巧,还要深入的了解当时作曲家的思想内涵,把握他的音乐风格、音色处理、音乐背景等,表达出莫扎特奏鸣曲的真正意境和内涵。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莫扎特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魏娟,《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卡尔·巴特《论莫扎特》[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瓦格纳《莫扎特-作品和生平》[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第三篇: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民族钢琴作品是国家钢琴艺术生命之根。我们不仅希望加强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希望把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推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琴教育依然以西方钢琴教学体系为主。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与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体系要求不相适应。一位作曲家说:现在那么多中国钢琴曲还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广,何必再创作新作品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与现在存在的消极对待教学、演奏与推广中华民族钢琴曲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改变这种倾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道才会畅通。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第四篇:钢琴论文

钢琴基本技术包括音阶、和弦、琶音、八度等技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基本功”,是钢琴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不少钢琴学习者都对这些内容缺乏认识或不感兴趣,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以致在钢琴学习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障碍。所以,只有当你正确认识学习基本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打好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才能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地去弹奏各种高难度的艺术作品!

一、重要性

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告诉我,你练了多少音阶?!伟大的作曲家、举世瞩目的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也指出:出色的钢琴家,必须具有干净、快速、清晰、灵活的基本技巧,一针见血地高度概括了钢琴基本技术学习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精彩动人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腻地刻画音乐形象,而这一切往往需要出色的、辉煌的技巧,可以说,没有过硬的技巧,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几乎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几乎所有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当中!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在早期学习阶段进行系统的练习,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将得到最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在你的钢琴学习生涯中,你在基本技术训练中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得到加倍的回报。打个比方:你在基本技巧训练中多花一小时的时间,你完全有可能在音乐作品的练习中节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却得到更好的效果。全国考级直至任何一个地方的考级都规定音阶、和弦、琶音等基本技术是必考项目,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但不少学生却几乎从来都不练或者很少进行基本技巧的练习,直至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匆匆忙忙练出必考的几个调的音阶。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营养不良”、技术生疏、进步缓慢、学习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基本技术上暗下功夫,他们尝到苦练基本技巧所带来的甜头后,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当然是越多越好。总之,在学生时代每天拿出你练琴时间的1/3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绝不过分!

二、训练方法

1.慢练为主,结合变速练习

首先,不论哪种技巧,在初学阶段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进行练习,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用很慢的速度,才能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准确地奏出,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指法等问题。慢练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慢练犹如“放大镜”,把所有细节都扩大,让你真正体会到各个关节的动作,使动作简练,下键力度集中,并体会到触键的细微感觉,使每个音都充满“美”„„慢练需要极大的耐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地慢练,将让你受益终生,慢练是弹好钢琴的秘诀!慢练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始终坚持以慢练为主,在掌握正确触键的基础上,能够把每一个音弹得均匀、清晰、集中之后,利用节拍器结合变速练习,快慢循环结合,把各种技巧弹得飞快而保持每个音的均匀、清晰,对于克服手指连续跑动的困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分手练

经常分手练习,可以使每个音都达到要求,学习效率更高。不但在练习的初级阶段要分手练,而且必须随时穿插分手练习。在初学阶段,分手练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如指法、下键的准确性等。尤其是许多初学者,左手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味地跟着右手走,在触键的力度、音色把握等方面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所以,经常进行分手练习,并特别注意倾听左手弹出的声音,改善触键,你会感到受益匪浅。

3.高抬指练习与贴键练习相结合

触键练习中,适度的高抬指练习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手指第三关节积极运动,手指动作迅捷有力,以发出扎实、均匀的声音。然而,手指的真功夫不在于抬得高,而在于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其依靠微小的精确动作,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集中而均匀。可以说,抬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不抬高(贴键)。因为在高难度的快速经过句中,手指是不可能高高抬起的,这时速度虽然很快,却要求每个音都保持清晰、干净、有颗粒性,这都是通过高抬指练习后才可能达到的结果。然而,并非所有的快速音符都需要很有力度的声音,有许多经过句就需要快速而又异常柔美的声音,这就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贴键练习而达到目的。因此,可以说经常做贴键练习,训练手指第一关节,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能力,对于获得集中而圆润的“美”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个别教师过分强调手指高高的抬起,使学生把注意力和力量都用在抬高手指上,而忽视了下键力度的集中,做了许多无用功。所以说,适当的抬高手指练习是必要的,但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手指集中力量下键上,这样才能用最经济的手段、最节约的动作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

三、触健与音色

有关触键原理及各种触键方法运用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如何创造“美”的音色)一文中已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因篇幅关系,笔者就不再重复,在这里重点谈谈触键方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手腕的运用以及一些尤其重要而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偏差的触键问题:

手腕的运用是重量弹奏法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手腕是连接手指与手臂最直接的中转站,手腕运用得好,手臂甚至上半身的重量就能直接传递到手指、琴键,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轻而易举地弹奏出铿锵有力的、柔和甜美而又饱满、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同时也能轻松自如地弹奏各种快速经过句。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就如汽车的减震器,乘坐高级轿车和低档汽车,舒适性截然不同,而起决定性作用的首先当然是减震器,它带给你的不仅是舒适,还保证你的安全。可以说:不能正确的运用手腕,你的演奏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钢琴演奏的巅峰!

1.在弹奏音阶、琶音、分解和弦时,应注意手腕上下与左右的运动。一般来说,弹奏一指(拇指)时,手腕总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就如手臂自然落下时的高度;从二指(食指)过渡到五指(小指),手腕逐渐升高,整只手的重心向四五指转移,这时你就会感觉到手臂的重量很自然的从手指输送到琴键上,击发出饱满、圆润而迷人的声音!尤其在弹奏较宽的音程时,手的重心转移尤其显得重要!由于任何人的四五指都天生的较一、二、三指薄弱,所以在弹奏四五指时适当地抬高手腕有助于把手臂的重量更好地传送到指尖,使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一样均匀、饱满、统一。

在钢琴普及教育中有两种极为常见的触键方面的错误:

a.手腕僵硬。个别教师片面要求学生的手腕平稳,完全限制手腕的上下运动,甚至使用极其古老而早已淘汰的方法,长期要求学生在手腕上面放一枚硬币进行弹奏而不允许掉下来,使学生的手臂、手腕愈发紧张,最后变得僵硬。这样的结果必将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他们将永远无法去演奏那些高难度的作品。

b.用手腕直接去“压”出声音。年纪小的学生手指力度较小,如果教师片面要求音量,却不能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去弹奏,学生就用手腕去帮忙“压”出每一个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弹琴时手腕不停地上下抖动,手指弹每一个音手腕都往下压,弹得很吃力,速度却始终上不去。

以上两种错误的触键方法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需特别注意。只有放松、自如、优美而正确的手腕动作,才能使你把各种高深的技巧,不论怎样的速度和力度要求,均弹得轻松自如、精彩绝伦!

2.为了最终能够把音阶、琶音弹得飞快、均匀、连贯而清晰,除了掌握上述正确的触键方法之外,需注意三个诀窍:

a.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上行和左手下行时,应注意拇指的动作提前。即:拇指每次一弹完自己所属的琴键后,应迅速转移至最接近后面应由它弹奏的琴键上,而不是等其他手指弹完之后再突然跳至下一个琴键上;

b.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下行与左手上行时,应运用手腕的上下左右的动作使声音连贯,而并非利用大臂外甩的动作来帮助手指把音符连起来。在弹奏右手上行或左手下行时,大臂自然放松下垂,弹至最后一个音时,大臂略微外摆,利用横向动作带动,肘部略微提高(其幅度是大臂不必外甩而手指跨指时能顺利地把声音弹得连贯,同时大臂、肩膀不应感到疲劳),弹奏右手下行或左手上行;

c.注意手指的准备动作:一次性抬起(稍微抬起即可,不必高抬指),需要马上弹奏的手指,随时做好往下弹的准备,而不是每弹一个音抬起一个手指,影响弹奏速度(只有最经济的动作,才能创造出作品所需要的最快的速度)。利用手指的爆发力,加上手臂的重量(通过手腕动作传输到指尖),迅速下键(如锤子敲钉子般),即可弹出飞快而清晰的音符。

值得注意的是:弹奏半音阶有一定的特殊性,白键和黑键频繁的转换,要求手腕动作非常平稳,上下的动作比弹音阶、琶音等小得多,特别强调拇指更高的站起来,配合三指在黑键上的高度,以保证声音的统一和快速的演奏。即使如此,也应注意手腕是放松,而不是僵硬的!

3.弹奏强有力的和弦时,应注意用往前推的力量去弹。手指贴键,运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加上爆发力,通过手腕往上的动作,瞬间发力,使所有的力量毫无损失的集中到指尖,并在发力之后(几乎同时),迅速放松手腕和手臂,从而弹奏出强有力、声音集中而不刺耳的音色。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能使往下用力压手腕的方法来弹和弦,这样力量会集中到手腕的下方,而不是指尖,并导致小臂的紧张,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的错误的触键方法。或许有些学生还会觉得疑惑:为什么应该用往前推的力量而不用往下压的力量去弹?事实上,意念中是往前推,但手指是自然弯曲的,力量到达弯曲的手指之后一转弯就变成往下的力量去击发琴键。运用这种触键方法(注意:手指贴键弹),能够弹奏出极具震撼力而不炸、不破、不刺耳的声音。而在弹奏较为轻巧的和弦时,手的架子仍应牢固,手指贴键,指尖有一种往后“抓”的感觉,弹出来的声音轻巧而又集中,不散、不虚,有生命力。

4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手型。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力度集中到指尖,这时就需要一个非常坚固的手型(架子)去支撑,否则再大的力量经过疲软的手型后不可能产生坚实、有力、集中的音色。因此,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应该创造一个牢固的“架子”,想象手里抓起一只名贵的碗,或想象自己的手就像老鹰的爪子或芭蕾舞演员的足尖绷紧一样坚固有力,同时,手臂就像老鹰的翅膀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或像芭蕾舞演员的身躯一样放松自如地画出优美的线条。手臂和手腕松紧结合,并且在必要时把手的重心偏向小指,创造出辉煌、震撼的和弦与八度技巧。

5.音色的控制:掌握正确触键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钢琴产生良好的音色,不论任何技巧、任何力度的触键,都必须保持音色的“美”!不少人认为基本技术的训练主要是提高手指的速度和力度,只要能弹得很响就行,音色无所谓,这正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误区,而且这个误区相当严重,随处可见。他们丢掉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钢琴的音色应作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钢琴技术中最难的不是速度和力度,而是音色。尤其是中国的钢琴教学,不少业余教师片面的、过分的强调高抬指练习,音色完全不考虑。表面上手指的功夫似乎练出来了,事实上,真正的功夫在声音的控制上,他们完全忘了。中国确实出了不少钢琴人才,毋庸置疑。在庞大的学琴队伍中,许多孩子能把高难度的作品弹得一个音不落,但能弹出好音色的孩子则不多。对比欧美国家,也许有不少孩子弹奏一首小曲都不是非常熟练,但他们却能发出你喜欢的声音,而且他们弹得很快乐,让你爰不释手——因为他们弹奏的是音乐,而不仅是键盘!

许多年纪很小的学生就能演奏不少钢琴家在舞台上演奏的难度很大的音乐会作品,那么他们和钢琴大师的区别在哪里呢?显而易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音色。音色,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正确的、好的音色,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钢琴技术包括的不仅是速度和力度,最重要的还包括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所以,在练习基本技巧时,必须用你的耳朵仔细倾听每一个音的音色,从此,美妙的琴声便伴随着你。

总而言之,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贯穿了钢琴艺术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对于最终钢琴演奏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进行钢琴基本技术的练习,做到“十年如一日”,你一定会发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五篇:色彩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内容摘要:

钢琴演奏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钢琴又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具有实用功能的一种乐器。如何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并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技能,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 键 词:

色彩教学 钢琴演奏 立体感觉

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过程中,由于受到内部与外部条件的影响,在演奏作品时往往追求大而响的声音,认为只有大而响的声音才是正确的,从而忽略了作品原本具有的风格和内涵。在高师钢琴教学课程中,钢琴演奏是一门主要课程,由于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在色彩教学思想方面作了一些较深入的探索。

色彩教学的思想内涵

在现今的钢琴教学中,重技巧、轻音乐感觉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拿到钢琴作业时,不是先去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色、音乐风格、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品的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一系列应当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而是急于完成作业,粗枝大叶、交差了事。这样一来,所完成的作业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有些作品如此弹奏不至于会破坏音乐作品的风格,而对于一些极富表现力的作品而言,如此弹奏则会破坏其作品的音乐风格。例如:根据我国古曲及传统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这两首钢琴曲在音乐、色彩及诗情画意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对上述音乐创作背景和它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细致的体会,那就肯定弹奏不出乐曲的优美意境,弹奏不出乐曲的艺术色彩,因而乐曲的整体风格及其光彩之处便会遭到扭曲和破坏。

一般认为,色彩在美术领域中运用得较为广泛,而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则很少。实际上,音乐教学在许多方面是离不开美术的,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诗、画、乐三者是相通的,音乐同样具有色彩美。那么音乐中的色彩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首先从美术色彩的三要素谈起。色彩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而任何颜色的组成都离不开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在绘画中用光线来构成情调的重要方法是明暗调子。蓓蒂.L·施莱姆在其所著《绘画与光》这本书中指出:“如果我们用音乐世界中的乐器之王——钢琴来解释美术中色调的这个问题,那么,钢琴中的高音音域则相当于绘画中的亮色调,而钢琴中的低音音域则相当于绘画中的暗色调。当然,无论钢琴上的音阶还是色调中的层次都有属于中间的。”同样,钢琴在演奏作品时也应有明暗色彩上的变化。根据这种明暗色彩的理论,在音乐中表现明暗色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及对比上。而将色彩学运用在音乐领域中的人物则是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德彪西在其作品中始终抓住了光线与色彩的瞬间感觉,将诗意、画面、乐思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很多关于钢琴教学的文章都谈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色、歌唱性”的弹奏方法,却忽略了色彩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有时由于钢琴作品的风格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不同,因此便产生了不同性格的音乐作品。而色彩也同样具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例如:性格热烈的人喜欢红色,因为红色可以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等,并给人以喜庆、热烈和吉祥的感受;性格开朗的人喜欢黄色,因为黄色给人以辉煌之感,并使人联想到黄金、阳光等;性格平和的人喜欢绿色,因为绿色给人以和平、安全之感,使人感觉到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生机、青春和希望……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色彩教学,则会使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对正确演奏与处理钢琴作品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色彩教学思想在钢琴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古典音乐的宝库中,曾有这样一首曲目与印象主义音乐十分相似,这就是由黎英海根据一首琵琶曲《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夕阳箫鼓》汲取了我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妙意境,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形象地刻画了夜色、月色、水色那美不胜收的美好景色。这首钢琴曲在保留原琵琶曲的风格基础上,运用了民族五声织体写法,四五度的空泛和声及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演奏法的特点,以其优美而又空灵的音乐风格将我们带入一个纯净、美妙而又如诗如画的音乐世界里,以恬静的田园风光和深邃的诗歌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教师应首先根据作品的内涵及中心思想给学生进行讲解。如在“引子”这一段,钢琴模拟江楼钟鼓,音乐的进行是在钢琴的低声区;而在力度上是一个mp的要求,由远而近、由弱到强逐渐过渡到钢琴的中声区、高声区。首先,主题的出现演奏了一段优美如歌、具有江南风格的主旋律,力度在mf—p之间,给人们展现出了一幅微波荡漾、轻风拂面、夕阳柔和、月上梢头的美好场景。其次,主题音调移高四度,自由模进使音乐有轻轻上升的动感,恰似月亮从江面上缓缓升起,流水荡漾,令人神采飞扬,神清气爽,给人一种登高远眺、联想无限之感。再次,钢琴再度模拟江楼钟鼓,顿挫有力的上行模进音型,力度、速度上的变化则给人以渔舟破水、浪花飞溅、掀起波澜、惊涛骇浪之感,并将音乐推向高潮。尾声的部分则给人以归舟远去、静寂无声之感。全曲令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此曲特别注意的是在演奏五声音阶的时候,由于此时的音符是模仿古筝的音色,因此要注意色彩的运用。这是一种光与影的运用,力度上的变化要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因此,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尽可能地将音乐中的力度与美术中的白色、绿色、银色、灰色等色彩的性格和以上这些色彩在作品中的感觉运用到作品的弹奏过程中,并正确把握这些色彩在作品中的音乐感觉。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运用,将会产生不同的声响效果与色彩特征,由此也会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并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

又如《月光》这首小曲,是德彪西在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一首,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小曲组成。这一组曲直到1905年才出版,前后历时15年,可见这一组曲的写作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推敲。这一组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运用了色彩极其丰富的和声,表明了德彪西已逐渐走向他自己所创立的印象派,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组曲的曲名则来源于德彪西在意大利留学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风景的感受和留下的深刻印象。《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表情的行板,9/8拍子。它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较弱和弦的反复出现更加深了这一印象,而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令人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与影之间的感觉,而德彪西就像这些画家一样,他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并且是用最简捷的方式将一瞬间所产生的某个音乐念头记录下来。德彪西可以说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创新和声与旋律,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德彪西认为:“音乐因其本性使然,绝不可能被局限于传统与固定的形式中,音乐是颜色与韵律的组合。”正由于他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他才能创造出有音乐色彩的音乐。这种能力大半是天生的,很难用后天的训练培养。

虽然德彪西没有专业的钢琴技巧,但他却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敏锐的音乐感觉帮助他弥补了一切技术上的缺憾,从他指尖上流泻出来的音乐、和声和色彩简直就是一首首清丽、高雅而又富于动感的优美诗篇。尤其是这首《月光》,更是将色彩与音乐结合得完美无瑕。这首作品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魏伦的一首同名诗,并将诗篇中几位舞者的艺术形象复活在音乐作品中。钢琴的高超演奏充分地表现出舞者在美丽而又柔和的月光之下轻盈舞蹈的艺术形象,同时又通过音乐的塑造让我们感受到了舞者的舞姿所表现出的一种奇异而又神秘的色彩。音乐在开始进入时给人以非常安谧和静寂之感,使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和谐与宁静之美。

音乐从第15小节之后,逐渐增强了力度与律动感,而传统式的分解和弦则为乐曲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主旋律声部的下方不断地运动着。这其中还有中间声部起着点缀作用的音程,而运用钟铃声的原理则使一些浮动着的柔和泛音能够产生出如水面波光闪烁的音响效果。这样就使这部作品在音乐上既具有统一的风格,也同时具有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上的对比。在音乐旋律的引导下,听觉形象逐渐转化为视觉形象,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诗情画意、音响丰满、月光如水的立体画面。

运用色彩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

可以这样说,美术的色彩表现在颜色上的运用,而音乐中的色彩则表现在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上。在以上这两首钢琴曲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色彩教学的思想内涵,那么将会产生出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钢琴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对于演奏者来说,这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表演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这一特性,有目的地将色彩教学贯穿始终。这样才能使钢琴教学寻找到新的突破点,并针对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缺乏想象力、没有色彩感的缺陷,加强其训练的力度与强度,让他们习惯在看乐谱的时候就养成伴随着色彩和想象力来阅读作品的习惯,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用丰富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来演奏作品的能力。

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每个正常人都具有这种生理和心理的潜力。佛家常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互用”,所以能“耳中见色,眼里闻声”,“耳目互治,以度众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早就指出:“触觉和视觉是如此地互相补充,以至我们往往可以根据某一物的外形来预言它在触觉上的性质。”触觉和视觉是如此,听觉和视觉以及其他感觉系统之间也是如此。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度过“众难”——排除或减弱各种感觉系统之间的障碍和局限,获得对世间万物的整体认识。例如:失明的人从鼓风机的声音,可以“看见”炉中的熊熊烈火;失聪的人从音乐师的动作,可以“听”出乐声的高低起伏。其实这种感觉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人的各种感觉神经系统及其在大脑中的相应的区域,不是孤立的封闭系统,而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系统。它们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可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互诱发。当一种感觉功能发生了困难,另一种感觉功能就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助它一臂之力。很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生理和心理是有一定的活动规律的,而当刺激物对器官的感受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过程之后,这其中就关系着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射的活动。教师的责任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并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律,并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完成听觉与视觉、音响与色彩之间的整体呈现。

任何一种演奏形式和演奏习惯都是不断培养和通过自我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空洞的说教;学生则必须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而不应该只将自己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学生,更不应该将老师当成一个陪练者来完成视谱工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作品中具有色彩表现的地方要进行丰富多彩的、富有感性的讲解。这样就可使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色彩绚丽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蓓蒂.L·施莱姆著,郑录高编译《绘画与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3月

[2]石家泉著《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原载于《艺术教育》,2005年第3期

[3]弗兰克·道斯著《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4月

[4]朱秋华编著《德彪西》,东方出版社,1997年1月

下载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第23号钢琴奏鸣曲》有感

    听《第23号钢琴奏鸣曲》有感 听第一遍的时候,对《第23号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时期完全不了解,可是通过认真倾听钢琴家精彩的演绎,我还是对这首曲子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曲式分析报告 贺德恒 080109101 一,【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

    试论视唱教学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

    题目: 主标题:试论视唱教学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关键词:视唱练耳 识谱 乐感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 它对于钢琴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走......

    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一、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钢琴学习是一个需要被不断强化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鼓励式的教学作为正强化的一种相比批评式教学更加有效。但是通......

    钢琴教学

    教学大纲 钢琴基础课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钢琴基础课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133203024 学分:8 学时:72 开课学期:一、二、三、四 预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二、课......

    钢琴教学

    1. 启蒙阶段:一般约半年至一年时间 小汤1-2 小汤3-4 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或者大汤1-2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2. 初级阶段: 小汤5或者大汤2-3与《......

    钢琴教学

    接下来按正规学习的步骤应为: 1.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配套《哈农钢琴练指法》,可选用大汤(一) (1级水平) 2.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配套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复调) (2-3级水平)......

    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看看你学到什么大师级别了-钢琴艺术永无止境 2011年01月17日 星期一 00:23 钢琴技术程度分析: 弹完车尔尼299足以应付所有流行曲目,能否弹完肖邦24首练习曲成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