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字字体设计中饕餮纹样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设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它的作用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如何才能将字体设计做的更出彩,更具独创性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的一个命题。同时,在现代化的今天,要将字体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也是设计师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在本文中,以饕餮纹为出发点,探讨传统纹样与汉字之间的联系,挖掘饕餮纹对汉字设计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饕餮纹;字体设计;传统纹样
一、饕餮纹的特征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这种纹饰是以几种动物的特征为原型,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物形象构成,如虎、牛、羊等动物,再将这些动物的特征综合,并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演变而来的。饕餮纹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角纹、口纹这几个部分组成,面部结构鲜明,给人一种狞厉美。商代早期的饕餮纹表现出抽象、粗犷、夸张的特征,这个时期的饕餮纹较为简单,有的甚至简单到只有一对目纹。鼻纹部分较直,目纹非常突出并呈现出椭圆方形,角纹表现抽象,甚至可以不表现。身体与头部区分不明显,线条粗犷。装饰方法主要采用平雕,也有少数的青铜器纹饰采用浮雕。商代中期的饕餮纹样式依旧抽象,但相较于早期的纹饰则演变得更加精致细腻,并且更为神秘。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羽状纹构成的饕餮纹。同时,中期的饕餮纹一改早期粗犷、简单的表现手法,多采用细致、精美、较为复杂的线条进行勾勒,目纹最为突出。商代晚期是青铜器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铸造技术以及装饰纹样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整个器体除了有主纹之外,还会配以辅助图形,如云雷纹等。这个时期饕餮纹的角纹较为突出,并在样式上呈现出的多样化的态势,出现了内卷角、外卷角、羊角、龙角、长颈鹿角等样式,整体效果华丽、精美,加上纹饰刻画清晰,线条硬朗且高高突起,给人一种森严的压迫感。此外,在构图上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对称饱满型,整个画面较为紧凑,双目间隔紧密,各个五官连接饱满,线条较粗,并且内部与外部皆填满云雷纹。对称分散型,整体较为分散,五官左右以及上下的距离较远,同时画面更加抽象,但也呈现工整的对称形式,底纹同样用云雷纹加以填充。云雷纹密集型,在这种构图形式中,目纹由圆形图案表示,除了鼻纹、目纹没有辅助图形填充之外,其余部位均由大小不一的云雷纹填充。④云雷分散性,这种图形的区别在于五官均不填充辅助图形,除了五官之外的其它地方均填充云雷纹。⑤云雷纹混合型,这种独特之处在于五官均用带宽型的云雷纹表示,其余部位均用云雷纹填充。
二、饕餮纹对字体设计的借鉴作用
1、笔画的运用
1)“点”的设计应用。“点”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这个笔画用笔最短,但却是点睛之笔。在饕餮纹中,与汉字的点最为相似的部位莫过于目纹。目纹分为三种,第一种目纹造型为“臣”字型,这种目纹内眼角较大,并向下垂,末端呈现鸟喙般钩状,眼球为铜钱状,且有瞳孔。第二种为圆形目纹,这款目纹没有内眼角以及眼白,只有眼球以及瞳孔,样式神似牛眼、虎眼。第三种为方圆形目纹,这种造型与圆形目纹相似,没有内眼角以及眼白,眼球以及瞳孔呈现方圆形,有的瞳孔也可为长条形。这三种目纹造型简洁,与汉字“点”的笔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横”的设计应用。“横”也是汉字的基础笔画之一,尤其是它的起笔之处有独特的运笔方法,收笔也极其讲究。在饕餮纹中,与汉字的“横”相似的部位则比较多,鼻纹、耳纹、角纹等部位都可以看到与“横”相似的地方,在这里着重以角纹进行分析。角纹一般分为内卷角、曲折角、外卷角三种。第一种内卷角的特点在于在角的末端向上钩起,并以回纹的形式呈现,这种造型比较神似牛角。第二种曲折角的造型类似字母“Z”的形状,这种角基本上是从羊角演变而来。第三种外卷角的特征在于两角的末端先下卷曲,并呈现钩状,这种造型既像羊角又像鸟喙。通过角纹的分析不难发现,它与汉字的“横”有着及其相似的地方,虽然角纹的末端会向上或者向下卷起,但是它的整体却体现了“横”的特征。3)“横折”的设计运用。在饕餮纹中,随处都可看见线条的转折,而这种转折与汉字的横折类似,可以说,在每一个饕餮纹中都可以看见这样的转折,这对汉字的横折笔划有很好的借鉴作用。4)其他笔画的运用。除了“点”“横”这两个笔画之外,汉字的笔画还有“竖”“撇”“捺”等。对照饕餮纹,我们也可以从“目纹”“角纹”中发现汉字的“竖”“撇”“捺”,因为饕餮纹的笔画较为统一,线条多用直线,只有在转角处稍用弧线,所以其它笔画的归纳也可参考上述介绍的纹样。
2、文字结构的运用
汉字的结构多样,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饕餮纹也有自身的结构,具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内卷獠牙型,另一种为外卷獠牙型。这两种面部结构都有明显的獠牙,内卷獠牙型脸面顾名思义它的獠牙是向内卷起,并且脸部的上端是左右对称的树叶状的耳朵。而外卷獠牙型脸面则是两个獠牙向外卷曲,且口中有较为明显的大犬齿,其它部分则与内卷獠牙型没什么分别。其实不难发现,这两种面部形状都是从动物的特征演变而来,而据多方考证,这两种面部形状与老虎的面部形象较为相似,同时能给人凶猛、狰狞的视觉效果。虽然汉字与饕餮纹的造型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个为文字另一个为图形,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结构上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饕餮纹这两种构图类似汉字的全包围结构与半包围结构,同时,上翘的獠牙真好符合了汉字中“勾”的笔画,汉字之所以与饕餮纹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真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从图形演变而来的。
三、小结
中国的传统纹样形式众多,而在现代设计中,将传统纹样运用在设计中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难得出现的设计也仅仅是没有深层含义的形式表现。因此,我们应当对设计中需要的传统形象进行收集、整理、对比、总结,分析出他们艺术规律、形式美感,在设计中进行继承与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传统与现代兼具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黄厚明.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文化原型[J].2009(1)
第二篇:浅谈楚文化中丝织品纹样形式语言论文
湖北荆州市马山一号墓发现绚丽多彩的战国锦,在楚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战国丝绸的宝库”。距今2300 年左右,当时马山位于楚都纪南城西北约8 公里,据考古发掘,很有可能是当时某位妃子的墓葬,因而出土不少珍贵的丝织品。其编织手法既有刺绣,也有相当复杂的提花技术。(此技术已经失传)丝绸的品类有绢、纱、锦、罗、绸、绦等。颜色多达10 余种,并巧妙地运用了绦式、练染等工艺技术。
从图案上看,不仅有素洁大方的几何纹,也有结构复杂的人物花卉,更多的是以凤鸟、神兽、蟠龙、猎虎等崇拜物为元素的装饰主体,表现出楚人的浪漫主义色彩。楚人崇凤,天命玄鸟即是楚人的图腾,带有一种信仰。楚国是当时春秋五霸之一,问鼎中原极其富强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上出现的凤鸟常常是脚踏虎、口衔龙的场景。道家遵从恬然无为、顺从天道、天道自然的思想也笼罩着楚国风尚,所以大多数图案富有动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而变幻多端;特别是凤鸟作为主体纹样更加抽象和简化。楚庄王时期为鼎盛之时,楚庄王曾自喻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故而在凤的神态上不是作腾飞状就是仰天鸣叫。不难看出,楚人对凤的喜爱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表现楚人浪漫主义情怀,也表达楚人不卑不亢、奋发图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楚丝织品刺绣纹样分类
楚人纹样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种通过高度提炼的艺术是与各诸侯在中原称霸,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楚地天造地设的山川逶迤之态和风物灵秀之气,形成了活泼奔放以致怪诞奇谲的浪漫主义风格。古人是以形(符号、图像、概念)为基点对事物(器物、工具)及其运行规律(道)的理论总结、归纳与阐释的图像思维模式理论化的产物。这种逻辑也不乏在纹样上体现出来,楚人偏重于对珍禽异兽、奇花佳草和自然物象其中以楚人崇尚的龙凤形象最丰富。楚丝织刺绣品的纹饰显示出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性。大体上可以分为这几类:
1.神灵动物给予崇拜思想
“辟在荆山,筚路蓝缕。”是形容当时楚人的落后,由于对自然认识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楚人丝织品中动物纹样一般被神化或带有某种寓意的表现,主要有:以凤鸟、龙纹为主也有虎纹,这些纹样在当时被认为是具有通天地之灵气的作用,而有些织物将这几种纹样经过夸张、复合、简化等手法组合在一起的独具特色构图是借鉴了青铜器纹饰对称纠结的组织手法,又变化多样,充分体现了楚艺术奇丽瑰伟的独特风貌。如动物与动物复合,动物与植物结合,人兽结合等特殊变体形式。
(1)凤鸟纹
凤是四灵之一,它的形象是逐渐演变而完美起来的,它在远古时代就被视为神鸟而被人们崇拜,是百鸟之首。其头似锦鸡,身如鸳鸯,尾翼似孔雀,象征吉祥与富贵。从古籍中可以领略出凤的形态优美,如《尔雅》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凤鸟纹是楚文化的标志象征,在楚文化中有固定的造型模式,如凤在构图中呈主体纹样,一般突出头、尾部、羽毛和翅膀,通常将头部饰有花冠尾部与叶茎相结合,彰显出其“雌皇”别致的神韵和气质。凤的形象屡屡出现,但绝不重复,从视角而言,有正面也有侧面;从动作而言,或飞翔奔跑,或追逐嬉戏,或凤昂首鸣叫,或顾盼生情,尽现凤鸟百态;在构图上为移动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或是凤鸟在上龙虎纹在下,这种模式不会随意变更;这区别于汉文化中龙在上,凤在下的礼制造型模式。凤纹深受楚人的喜爱,被大量运用到织物上,变得大众化、平民化。所以凤纹组合造型灵活多变,富丽多姿,纹饰繁缛,题材丰富,这与流行于民间传说密不可分。
(2)龙凤虎纹
此为龙凤虎纹绣罗,罗是一种轻薄透气的织物,用放大镜看可见六角像蜂窝状织孔,而现在只能用电脑复制四边状的绢,罗的技法已经失传。此图案来来自一件单衣,通过各元素的组合,重叠,出现了场景性的图案。头戴花冠的凤两脚各踏一只龙;另一翅膀压一头虎,凤口张开,似作鸣叫状,凤身侧转,极仅飞扬流动之态。像这种龙凤虎纹的场景似纹饰不仅在服饰刺绣造型中,在各个漆器、青铜器也频繁出现,一方面表现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性,另一方面鼎盛时期的楚文化遗存主要出现在江汉平原,楚人在进入江汉平原后,由于逐步向外扩张,文化面貌因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凤鸟屹立群雄的图案就带有深刻寓意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3)人物行为纹
楚国由于政治变革,社会经济发展,人本主义思潮的高涨,对生命与自由的向往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物纹在楚国的丝织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其造型优美,人物形态多为动态,形态多变,一般是成组出现,呈二方连续纹,或用来装饰服饰的领缘处,马山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绦带上的畋猎纹是描绘贵族进行田猎活动的场面。织物用土黄、钴蓝、棕色相间织出两人御车追逐猎、奔鹿仓皇逃命,武士执剑与盾搏兽等戏剧性生活场景。另一方面楚国一直盛行巫舞或宫廷乐舞,它特别讲究舞蹈者线条美和律动美。例如舞人动物纹锦,它反映贵族生活场景,画面有七组不同的人物构成,绣有长袖细腰舞女,翩翩起舞,长衣拽地,体态轻盈。
2.自然物象彰显生命活力
动物纹样伴有花卉、枝蔓,或为纹样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作为纹样的间隔、填充,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用于人的感觉,知觉和感情,在对自然物包含一定的理性内容,因此往往将奇花佳草抽象、简化,让观者遐想。这种设计充分体现楚人对自然之认知的把握与及此相关的内容,获得理性认识,楚人在表达“认识”是通过概念和情感同一的感性形象,花卉一般勾勒成凤冠,藤蔓交叉盘绕,将植物素材有机的合乎规律的使用,这种设计能强烈的唤醒了自身生命的活力。
3.抽象几何表达内涵
自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几何纹样就十分常见。它也成为楚绣中纹样的基本类型。几何纹样是富有楚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大菱形纹、小菱形纹、塔形纹、十字菱形纹等。各种几何纹样中,以大菱形套小菱形纹样最为变化多端,奇异如迷宫。几何纹饰线条均称规整,色彩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给人以平衡,对称的形式美感。
二、楚丝织品纹样的艺术形式规律
1.嫁接与复合的共生
在楚丝织品纹样中,以锁绣为主,间以平绣。花纹色彩艳丽,构图浪漫,特别对凤的理解,通过联系、解构等手法,将凤与凤之间进行相互重合、相互联结,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物象。对物象进行解散、变形、重构,塑造出新的艺术范式,几个动物相交或两三个动物合体等。例如凤鸟花卉绣,凤一身三头,两旁翅膀上嫁接正侧面凤头,似作呼应相盼,似凤鸟又似翅膀,同形相生。凤的身子、翅膀可以用花卉、花瓣、藤蔓、树叶,运用复合共生的手法进行装饰,像中生像的嫁接效果。楚绣中嫁接与复合是共生形的异质同构的构成规律,不仅仅只理解为变形组合,其重点在于组合元素的设计,是楚绣纹样的一大特色所在。
2.自由与适形的构图
在楚绣中不难发现,纹样为矩形、菱形等几何纹样为骨架,龙凤、麒麟、人物线条贯穿其中,纹样中的珍禽异兽,一般都姿态优美舒展,而几何图案化的各种人和动物形象能巧妙抓住对象主要的特征以生动的表现。将这类充满激烈运动,扣人心弦的场景设计成编组纹样,自由与适形的构图是楚绣造型的另一构成规律,是利用不同的元素结合形成新的意象,或是感知物象的轮廓,在对轮廓所包围的空间进行纹样的构图,形成所谓的“形状制造”。在整体形象中形成活泼奔放,以致怪诞奇异的浪漫主义风格。如图5 对龙对凤纹楚人按照形式美法则或意愿的表达,龙凤纹样是自由创作,每组龙凤形态不一,绝无雷同,在轮廓内描绘具象的元素(龙和凤)形成整体造型明确,充满神秘色彩的物象综合造型。
3.对称与韵律美
这里主要讲的是纹样的“对称性”。它是相对所指的“概念”,可以说是纹样“镜像”,对称也可以说是纹样的重复、连续、或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幻。这样,纹样利用这些对称构成整体的和谐。任何杂乱的视觉元素,一旦有规律地重复编排就会产生某种节奏美,对称方式就是产生节奏美的最便捷的途径。例如对龙对凤纹中龙凤采用反射对称,对龙对风用相同数量相同形状来达到对称的视觉效果,但仔细观察,每组图案的龙凤动作都不一样;大菱形纹锦面棉袍菱纹采用扩展对称,菱纹以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扩散,只是细微处发现某环节与另一组复合龙,这样形式上庄严稳重,但却不失灵气。凤虎纹绣罗整体则为旋转对称,凤自身翻转,用两脚各压一虎一龙,构图紧密均衡;而凤冠用花卉点缀形成“轻”“重”得宜的平衡感使得整个画面饱满圆润,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但无论哪种对称,都是将元素进行重复,从而产生韵律感。
三、结语
楚绣是楚人对宇宙中产生的事物有一种感觉和较深的洞察力,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中最纯正的表现。楚人在使用艺术素材的是有机结晶质的合规律性。这种有机合规律性即使是抽象的表现也是紧密的与其自身生命感相连的;同时极其强烈的唤起了生命感的活力。浪漫的楚绣让人认识到真正对艺术有意义的不是具体的,当观者去触摸具体的东西,就会感受其所蕴含的普遍的东西,即人的理念。楚绣纹样的设计实际是楚人掌握的永恒的理念,复制显现出本质和常有的东西。
第三篇:徽州建筑符号图形在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89-02
徽州建筑受到徽州文化和当地地理气候因素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建筑多倚山筑室,择水定居,因地制宜,遵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徽州特色的特征符号。建筑外观宛如水墨晕染的黑白色调,马头墙、天井、坡屋面的传统建筑形式,美轮美奂的徽州雕刻装饰,这些久经传承的古徽州建筑式样符号被设计师大量引用、提炼、创新应用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领域。
文字是人类传播信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将语言这种听觉符号准确转换成人类可以认知的视觉符号的重要媒介,使人类的语言、思想得以传播、继承。而汉字这个表意的文字符号系统,本身的结构、造型就具有视觉图形的意义,汉字造字仿自然万物之形,将具象的物形提炼抽象化后融合在汉字方方正正的字体结构中。字体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当今信息高度发展,国际交流愈加频繁,信息交流更加依赖简洁图形传递。这样一个读图时代,汉字字体设计也有了新的形式和发展趋势。
黑格尔说过:建筑是用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四水归堂”的天井,“五岳朝天”的马头墙以及遍布建筑内部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都已成为徽州特有的地域建筑图形符号,是徽州建筑文化的体现。汉字起源于绘图,具有图案设计的特征,这使徽州建筑图形应用到汉字字体设计中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徽派传统建筑中的马头墙和砖雕中的装饰图案来研究徽州传统图案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方法。
一、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山墙所采用的建筑形式,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远看一堵堵风火墙高耸云天,像似奔马昂首嘶鸣,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高出屋顶,成为临近建筑高低、进退的过度,同时也可隔离火灾。明朝晚期,村庄建筑越来越密集,所以将马头墙加高增多,有的甚至多至五重山墙,状如屏风,俗称“五岳朝天”。
(一)马头墙的实用功能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在设计之初作为防火措施的建筑构件使用。因徽州多山多树,建筑中多采用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最大优点是承重与围护构件分离,但是这种木制建筑,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徽州村落建筑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大火可能会蔓延到整个村落,建在相邻两户建筑之间的马头墙,可以在相邻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隔离火源,避免火势蔓延。
此外马头墙高大坚固,覆盖面广,夏季可遮挡烈日暴晒,冬季可挡住寒风吹入室内,在寒暑换季中起到一定的降暑御寒的调节功能。
(二)马头墙的艺术装饰功能
马头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经过古代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徽州建筑色彩质朴简淡,白墙黑瓦,与徽州地区的青山绿水互相映衬,构成一幅静谧恬淡的水墨画。马头墙线条流畅,时?m时纵,起伏跌落,与屋顶形成黑、白、大、小、横、竖的对比,组成变化多样的格局,具有很强的韵律感,犹如“万马奔腾”,为原本恬静的山村增添几分生趣动感。
(三)现代图形设计中的马头墙元素
从几何学意义上讲,马头墙形象可以归纳为“一”字的线条形象,与屋顶坡面、建筑墙面以及墙面上小小的窗口组成了徽州建筑特有的点线面构成方式。几何学意义中的点与线是不存在,点只是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形状的意义。线只是点的运动轨迹,可表示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但作为造型元素使用,点与线必须具有了物质化的意义后,才能变为可视的形,为眼睛所感知,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
在2010年的安徽世博馆的标志设计中,设计师选用了徽州建筑中“五岳朝天”的马头墙形象配合徽州民居中常见的门罩,利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整体外观,配合大气的书法字体,展现出安徽的地域建筑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徽州建筑装饰中的砖雕
(一)风格多变的雕刻艺术
与徽州建筑外观的朴实、简练相比,徽州建筑内部的雕刻装饰则显得精巧多变、华丽壮观。徽州古建筑雕饰以木雕、砖雕、石雕见长。砖雕,是徽州三雕中最具魅力的种类,工艺精细,雕刻工整,主题突出,层次多变。主要见于门罩、门坊、影壁、八字墙、马头墙等处,其中门罩是徽州砖雕重点装饰的地方。
砖雕一般采用特殊技艺烧制的青砖为材料,由于质地松脆和功能性等多方面原因,不可能像具有韧性的木雕能够精雕细凿,多采用镂空或浮雕的方法。但青砖材料造价低廉,使工匠敢于自由创造,也使砖雕相对木雕、石雕有着更加随意多变的风格。
(二)徽州砖雕图案
徽州砖雕图案内容很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戏剧、生活场景、八宝博古、几何形体、文字、吉祥图案等,这些传统图形多蕴含着吉祥如意、平安多福的美好意蕴,百姓用借形、借音、表号等手段,来寄托对福、禄、寿、喜、财等的期盼。字体设计师在提取运用这些传统图形时,要建立在对传统吉祥图案深层含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化的提取、概括,运用传统与现代互相借鉴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既带有传统徽州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图形文字设计。
三、徽州建筑符号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一)图字结合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式是现代字体设计中常见的方法,在文字标志、包装字体、字体招贴海报中常常见到。徽州砖雕中吉祥文字图案也常见到这样的文字装饰方法,吉祥文字图案以文字的寓意为主导,由各种图像组合成吉祥的装饰艺术图案。常见到的吉祥文字与图案有双喜纹、寿字纹、福字纹等等。例如《五福捧寿》中,蝙蝠的“蝠”与吉祥意义的“福”同音,借用蝙蝠象征“福”装饰寿字,寄托了福寿安康的美好意愿。这些吉祥文字雕刻图案,注重装饰的形式美与字图内在寓意结合的方法,可为现代字体设计所借鉴。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法,文字的笔画、结构都未做大的变动调整,注重文字字体形式风格与装饰图案的形意切合,强调字图和谐搭配、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方法传达信息。是一种“半文半图”的字体设计方法。例如安徽旅游形象标志,就是用传统写意的手法,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黛瓦粉壁的马头墙图形配合书法体写成英文和汉字,文化意味浓厚,写意的黑白马头墙图形与彩色字体搭配呼应,不失美感,又较好的体现了安徽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字的图案化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法,仅仅停留以图饰字的单一形式中,字体笔画基本不作修改,因此不能满足现代设计追求形式多样化审美要求。字体设计,更应从文字本身构成设计,创造更为丰富的创意图形字体。
1.文字局部图形化设计。在字体设计中可以将文字的个别笔画用图形替换,原笔画被置换为与文字字义相关的图形,达到强化突出的目的。使原本抽象造型的方块字具象化拥有了图形传播的功能,能一目了然的传达文字信息。徽州建筑砖雕中,有着丰富的图案造型,祥云就是砖雕中常见的装饰纹样,在众多的字体标志设计、包装字体设计中,常见到设计师采用云纹替换文字笔画,来渲染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气质。这种字图同构的设计方法使文字更能形象直观的体现字义,传达文字感情。
2.文字整体图形化设计。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汉字起源之初就是图形。文字的整体图形化设计,可借助“六书”的汉字造字理论,其中象形、指事、会意是汉字字体设计最为核心的方法。象形就是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性描摹,具象的文字与事物图形结合,简明易懂。如“日”“月”;会意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入抽象的符号,一般加在表示具象概念的象形文字中。例如在“刀”字中加入一点成“刃”,使原文字具有了新的意义;会意则是两种以上的图形组合表示新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从”字就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表示跟从的意思。
徽州传统图形繁复、细腻、精美,设计师在将徽州图形运用到字体设计中应在保持图案原有寓意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去除不必要的细节,再运用到字体的笔画搭配设计中。上文中提到,徽州砖雕吉祥图案中丰富的图形元素为字体设计提供了众多的素材。除了图案的主体部分,吉祥图边缘装饰的连续纹样往往也带有吉祥的寓意。表示富贵的钱纹,祈祝长寿安康的“寿”字纹,而云纹、回纹、卷草纹、盘长都可表示富贵绵长。这些图案常常作为徽州雕刻中边框或者装饰图案使用,有极强的装饰特征。这些装饰纹样线条化的几何特征,可很好的运用到方型框架的汉字字体设计中。
图中笔者借用了砖雕中方直简练的万字纹和回形纹,根据字体结构将纹样和字体笔画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在一起,使文字具有了砖雕的装饰意味,并且较好的保留了字体本身的识别性,达到了字中有图、字中有意的创意效果。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使民族文化复活再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徽州建筑符号以其独特的文化性、地域性艺术性特色决定了其在现代设计中的珍贵意义。我们在对徽州建筑符号进行提炼设计时,必须以对徽州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为前提,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创新意义的现代徽州图形形式。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载体,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的汉字字体设计充满了实验性、趣味性。将徽州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的图形化字体设计方法,必定会产生出既拥有创新的视觉效果,又包含传统文化意味的汉字字体设计形式,使汉字不仅可以“读”出来,还可以“看”出来,变字为图,提高汉字设计的传播效率和文化影响范围。
第四篇:第四章 招贴广告字体设计与应用
第四章 招贴广告字体设计与应用
知识目标:
1、了解并熟练掌握文字视觉形象元素在的招贴设计中的关系和作用。
2、能够很好的运用文字要素协调图形、色彩、创意等招贴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完成良好的诉求目的和视觉效果。能力目标: 通过对招贴设计中文字视觉要素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二维设计语言,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更好的应用招贴设计中去。学习任务:
1、根据创意构思,小组讨论并确定招贴中的标题、正文、广告语和随文。
2、根据画面中的图形和设计主题,小组设计以文字为主体的招贴设计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因材施教法 3.作业展示法
4.课堂讲授与作业点评教学法 教学材料: 1.历届学生优秀作品 2.《赵宇敏宣传画获奖作品集》 3.图像处理软件 4.网上优秀作品 使用工具: 1.电脑 2.铅笔 3.绘图纸 4.彩色颜料等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有一定的素描造型能力 2.有一定的色彩造型能力 3.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 4.熟练掌握基本的图形设计软件 评价内容:
1.基本知识能力水平评价 2.创意设计能力评价 3.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4.学习态度评价 5.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小组内部互评 2.小组之间互评 3.教师评价 参考学时:5学时 教学过程: 招贴中常用的文字
一、招贴中常用的字体
二、招贴设计中的图形字体
三、招贴设计中的文案
四、招贴设计中字体的排列形式 招贴中常用的字体
1、书法字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印刷体
包括汉字中的黑体、宋体,英文中的古罗马体和现代罗马体。
3、装饰体
装饰体是在印刷体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时的某些需求,结合一些装饰表现手法而演变成的新型字形。目前,这种字体已纳入了创意字体范畴,即根据文字表形、表音、表意的特点和设计者的意图,把字体作较大的变化,并融入大量的创意意识,使其展示出当代的审美需求。例如:图形与文字的重组,印刷体不同笔画的配置,书法体和印刷体的结合,字的某一部分的叠压、添加、出血、镜像、衔接、共用、嵌入等,装饰体在字形上五花八门,变化无穷。
二、招贴设计中的图形字体
1、字体为主的招贴设计
书法为中国文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甲骨文、篆书、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都是具有相当高的运用价值的字体。运用不同的书法均可表达不同的招贴内容,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2、图形为主字体配合的招贴设计
三、招贴的文案
直接或间接的在招贴中传递信息、表现创意的文字,统称为文案。
1、招贴文案的界定 招贴的文案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实施制作前,用文字撰写的策划、设计方案。其中包括社会调研的有关背景材料,设计目标针对的基本概况,设计主题的分析、判断和确定,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设计者的创意思想,设计形式的选择,如何实施制作等等。这些内容虽然不直接与拴着见面,但却为设计的开展和进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思路,规划了方向。二是指出现在招贴中的所有文字元素。其中包括标题、广告语和必要的说明文字。这一切都要面对观众,是招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仔细斟酌、刻意撰写,甚至还要精心设计,苦心经营。
2、招贴文案的内容 A、标题 B、广告语
主意式:用恰当的语言直接点明产品的特点和活动的内容。劝导式:以规劝的口吻向观众做善意的介绍或解释。
催促式:主要用于廉价或时尚产品,给予号召人们参与的活动也多用这种语式,体现迫切感和时效性。
提问式:设计者向观众发问,有观众根据自身的理解做出准确地判断,以调动观众的欲望和参与意识。
口语式:运用大众化的语言作广告语,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情感式:充满感情的广告语最能打动观众的心
诙谐式:幽默诙谐给观众以乐趣,是设计作品增加趣味性,易于被人接受。
对仗式:利用严格的语法对仗使广告语易读易记,方便流传。
3、内文
以下几种内文的表现形式可供参考
A、具体说明产品特色或活动内容。这种形式可繁可简,尤其对观众比较陌生的主题应尽量多说几句,以增强了解。
B、用对比的方法增强说服力。但比照物一定要具备可比性,而且要注意不能借此贬彼,抬高自己。
C、用事实和数据深化主题。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它看得见摸得着;数据是理性化的易于取信人。
D、用观众的感受作主题内容的印证,这样做更有力度。
四、招贴设计中文字的排列形式
1、对称式
2、对角线式
3、散点式
散点排列指版面图与图、图与文字间呈自由分散状态的编排。散装排列强调感性、自由随机性、偶合性,强调空间和动感,追求新奇、刺激的心态,常表现为一种叫随意的编排方式。优秀作品欣赏
第五篇:《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教学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课前准备:
(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学生)彩笔、画纸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有几个同学的衣服和平时有点不一样,我们请她们到讲台上来,大家仔细观察下,她们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是我们本地畲族的同学,她们今天穿的是畲族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非常的漂亮,别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欣赏、探究纹样。(1)探究纹样结构。
教师:大家看下这位同学身上的纹样,讨论下她身上有些什么内容的纹样,这些纹样又是什么结构的?
小结:运用本学期第三课适合纹样所学知识分析民族纹样,如对称式、放射式,旋转式纹样。教师补充:袖口与花边部分有二方连续纹样。(2)欣赏纹样色彩。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下她们身上服饰主要有哪些色彩来搭配的,你们知道这些颜色象征着什么吗?
学生回答,再请少数民族学生补充色彩的寓意。
小结:畲族崇尚黑色和蓝色,黑色代表着沃土,蓝色代表天空,纹样经常以红绿色为主,红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草地,俗话叫“红间绿,花簇簇”。庄严的底色加上色彩鲜艳的纹样,使色彩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3)了解纹样内容。
教师出示畲族服饰图片,找一找:图片中服饰的纹样运用了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又象征着什么?
教师小结: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五蝠捧寿代表着多福多寿,鸳鸯代表着爱情,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3、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教师:大家在生活中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民族纹样?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图片,如杯子、围巾、箱包、抱枕等。
小结:民族纹样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美丽,更舒适,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创设情境,设计创作。
(1)出示照片,教师:图片上这位老奶奶是位勤劳的畲族妇女,她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鞋子都是自己一针一线做的,现在她老了,眼睛花了,做不了衣裳了,今天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学到的民族纹样为她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教师出示空白衣服图片),看谁设计的最符合老奶奶的心意。(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欣赏评价。
(1)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说一说纹样的设计元素、颜色及寓意。(2)师生互评。
6、课外拓展。
(1)课后可以继续设计其他物品送给老奶奶。(2)用民族纹样装扮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