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师作文[共5篇]

时间:2021-03-13 16:2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贾老师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贾老师作文》。

第一篇:贾老师作文

贾老师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贾老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老师作文1

敬爱的老师:

您好!六年的时光,转瞬消逝,我从幼小无知变得坚强勇敢,老师,是您在我幼小的心里播下了顽强,坚定,好学的种子;是您教会了我要做正直,勤勉,热爱祖国的人;是您让我的成绩步步高升,让我从原来的D+到A再到A+......您为我做的太多太多了,像珍珠一样数也数不清,现在让我拾起最美的一颗来和大家分享吧!

我还记得您跟我说过,让我这个学期好好的学习,希望我考上好的学校。我听进了您的话。于是,我就努力学习,向着未来的目标勇往直前,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来报答你在我身上花的心血。

老师,以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你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我将终身难忘。我对你们的感激,真是千言万语也难说尽啊!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可教师对人类的贡献却是伟大的,教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古人的一句诗,才能够足以表达这种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了这么多,而我最想说的却是:“我敬爱的老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以优异的成绩来作为对你们的回报!”

祝您

青春永驻,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贾老师作文2

她,个子不高,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洁白的脸上黑黑的眼睛会说话,还有一张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嘴以及一对灵敏的耳朵。她就是我的班主任——贾老师。

贾老师像太阳,照亮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爱说、爱笑、爱花更爱我们,每天,她都是早早来到教室,开窗,烧水,浇花,忙的不亦乐乎,满面春风的迎接我们的到来,我们看到贾老师的笑脸,心里也乐开了花。

贾老师像春风,吹散我心中的乌云。记得二年级,我和尹子航同学发生了矛盾,美术课打起来了。贾老师听说后,马上赶到班里,把我俩叫到了办公室,非常耐心的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我俩会打起来,指出来我们的错误,又告诉我男孩子要心胸宽阔,不计较……老师的话语,虽然已经多半年了,但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其实,贾老师更像是妈妈。教我们学知识,有关心,也有责骂;因为成绩退步了而伤心,也因为取得一点荣誉而兴奋地像个娃娃。

贾老师,您这么伟大,我们该怎样报答?贾老师,感谢您的教导,引导我们发芽开花!

贾老师作文3

她,每天第一个来到教室,等待着她的学生。

第一节开始了,微风吹拂着她满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再加上她甜美的声音,让人看见以后,一天都会是好心情。

你们大家是不是以为她一天的工作很轻松?你们错了,她一天特别忙,每天不是给我们上课,就是检查、批改各项作业。中午和下午还要给我们送队,你们是不是又要问,那她晚上干什么呀?别急,我马上就说这,晚上她也很忙,很多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要一一解答,还要备课,第二天的课还等着她上呢。

班里的同学有了小矛盾,经过她的调解,都能成为好朋友。她告诉我们,同学之间最宝贵的是友谊,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这样班集体才有凝聚力。在学习中,每次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都不厌其烦的讲,从不嫌烦。讲了这么多,忘了给大家说了,她还很幽默,有一次上课时,一个同学总是学她说话,她就说:“你是复读机吗?”这个同学说:“是啊!”她说:“好,我现在就把‘复读机’关机。”那个同学吐了吐舌头,害羞地低下了头。

她是我的班主任,也就是我们敬爱的贾老师。

贾老师作文4

贾老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经过多年探索,他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三年级,着重进行句段训练。这是作文前的准备阶段。怎样训练呢?他总结出十种方法:第一,整理句子;第二,写一个场景;第三,写一个人物的形象;第四,写一段状物的文字;第五,写一组对话;第六,写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话;第七,写一个开头或一个结尾;第八,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第九,补充一个段落;第十,看图写话。

第二阶段是四年级,让学生写“半独立作文”,即通过老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写出有开头、有结尾、有中心、有内容的一篇篇文章。这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是两种:第一,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和观察日记;第二,指导学生按一个情节(一句话)展开想象,扩写成篇。

第三个阶段是五年级,让学生独立作文。如果说“半独立作文”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作文,独立作文就是老师命题后不作指导的作文。这一阶段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命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选择生动有趣的作文题材。

众所周知,作文训练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智力技能训练、非智力因素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以及知识经验积蓄等子系统。当今国内外的学者在确定具体的训练序列时往往从上述众多的子系统中确定一个作为主线,将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所确定的主线也不同。当前国内外中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主要有“知识技能型”“智力技能型”“个性发展型”“写作能力型”“语言交际功能型”“科技联系型”和“训练途径型”等七种基本类型。我认为对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是好事,这有利于大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作文教学科学化的问题。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主线”和“主要任务”混淆起来。“主线”属于“训练手段”“训练途径”的范畴,而“主要任务”则属于“训练目的”的范畴。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提高思想认识、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健康个性等,都是结合着主要任务恰当地完成的其他任务。

贾志敏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很正确的。他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保证,而把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这样他就理顺了作文教学中各种关系,创造出一套完整的,以“高”“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

在这里,我预祝贾老师的作文教学取得新的成功和新的突破。

贾老师作文5

贾老师是常熟市学术带头人,而且还是常熟德育带头人,语文教学能手,语文教研组组长。有四项最好的地方,贾老师真厉害!走进四(4)班那个“披头散发,带着紫色眼镜,你,穿着蓝色衣服,白色裤子,如同雪一样的”那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贾老师。

贾老师每天早出晚归,特别辛苦。一大早叫我们写早读作业、让我们看考级书,还把我们的做操、卫生管的好好的,所以我们得到了两操、卫生这两面小红旗。

贾老师每个星期五的班队都让我们玩游戏,这样既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能让我们玩得很开心,所以我们都很期待星期五的班队课。到了双休日老师就开始让我们写作文了,首先要打草搞,然后在自己的连笔贴上写。加上这篇作文就五篇了。老师还经常鼓励我们把作文写得比以前还要好。

贾老师是很伟大的老师,每次教课文的时候都让我们画知识点,回去还要背熟,还要默写,考试之前还再三嘱咐我们要好好复习,我觉得我的成绩提高了很多,特别是作文,已前一扣五六分,现在只扣了两三分,贾老师真伟大,让我觉得很敬佩!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伟大的老师,你们呢?一定也想吧!那就去实现你的梦想吧!

贾老师作文6

我的数学老师贾老师长了一双神奇的眼睛。

以前她总戴着眼镜,可是不知最近怎么不戴了。可是如果有同学在上课时做小动作,她的眼睛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会准确无误地说出他做了什么。我把这事告给了妈妈,妈妈以为贾老师治好了近视,赶紧去向贾老师讨教治近视的好法子,不过老师的回答,让她很失望,老师的眼睛还是近视眼,只不过这几天没戴而已,现在你知道贾老师眼睛真的很神了吧?

她有一颗宽容的心。有好几次,有几个同学忘带卷子了,贾老师不但没批评他们,还给他们找试卷,实在找不到,就把自己的给了他们。

不过你犯错了,贾老师也变得严厉起来了。有时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贾老师就会用她那双神奇的大眼睛告诉我,要认真听讲,不然就会落后。这时我就赶紧认真听讲了。有时我粗心做错了贾老师也会严厉的批评我,说:“你看,你错了不该错的题,以后要细心,改掉粗心哦!”我知道贾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我也在努力改正粗心。

我喜欢我们的贾老师。

贾老师作文7

从四年级开始,我有一种感觉,觉得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一双眼睛中,我有进步时,那是一双喜悦的眼睛,当我失了本分时,那是一双严厉的眼睛。那是我贾老师的眼睛。

让我记得最清的是在这个学期的开始,我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天天被老师表扬,贾老师天天用喜悦、高兴、自豪的眼睛看着我,我也天天用高兴的眼睛看着贾老师,贾老师有时会一起和我们玩“斗鸡”“哈”“嘿”我是很厉害的。我在贾老师的眼睛中看到了童年的欢乐。

让我记得也很清楚的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没有考好,在那天中午,贾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看着我的眼睛,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说:“瑞涛啊,加油吧、努力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我在那一刻看到了鼓励的眼睛,看到了给我加油的眼睛。我在内心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会加油的。”

老师用心灵的窗户打开了我对“语文”的喜爱,让我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

贾老师作文8

小学刚读完一年,也没管我们同不同意,那位年轻、漂亮、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的班主任廖老师就和我们拜拜了,即使有十二万分的不情愿,我们也只好接受现实,同时满怀希望地幻想着新来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大姐姐似的惹人喜爱的人物。

新学期开学了,报到头一天,我们的新班主任贾老师现身了:四十五六岁的样子,矮矮胖胖的身材,一头看不出什么发型的卷发,再配上一身与时髦毫不搭界的衣服,活脱脱一个益阳街上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中年妇女。犹如当头一瓢冷水,同学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教室里的空气好象凝固了。这时,贾老师的声音响起来,缓缓柔柔,还蛮有磁性的。抬头一看,那张“巴巴脸”上眼睛弯成了一线,笑容荡漾开来。不知哪个调皮鬼大叫一声:糯米坨!全班哄堂大笑,新班主任的外号从此诞生。贾老师先是一怔,继而明白过来,不气不恼地说:“糯米坨好哇,以后粘着你们的时候可不许不耐烦哦!”

真是不幸被言中,从此贾老师就象糯米坨一样粘在我们身上了。

早上,我们还没有到校,贾老师就已经披着朝霞进了教室;下午,等每一个同学都走了,她才锁上教室门离开。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不是她上课的时候,她也隔三差五地在教室外转悠,哪个讲话,哪个走神,都被她的火眼金睛看了个清清楚楚。接下来,那个倒霉蛋就要开始聆听她那不厌其烦的絮叨,直到满脑子灌满她的忠言为止。贾老师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利用中午时间和家长形成同盟。她家离学校远,中午就在学校吃饭,好多同学也是家长送饭到学校吃,贾老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和家长互通有无,家长成了她的千里眼,弄得我们常常惊异于她对我们的无所不晓。

被糯米坨粘上的日子不太好过,但也有被粘得很舒服的时候,我就充分地享受了一回。那天上体育课,我和同学玩“背背背”的游戏,一不留神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只感觉牙齿剧烈地疼痛,满脸满口都是血。同学们吓坏了,贾老师赶来,一改平时慢条斯理的习惯,背上我一路小跑进了附近的医院。医生为我处理伤口时,她的手一直抓着我的手,那温软的感觉让我慢慢镇静下来。听说门牙摔断了,她那双不大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嘴里喃喃着:“怎么得了,怎么得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我们总以为,糯米坨是没有脾气的,可是错了。那是一个中午,贾老师有事出了学校,教室里开始大闹天宫,板凳、黑板刷、扫把,能用的都用上了,突然,“砰”的一声,玻璃窗应声而碎,上课铃随之响起。贾老师走进教室,眼前一片狼藉。她的脸色马上风云突变,阴沉得吓人,平时絮叨的嘴紧闭着,只有两道目光如剑似的直射过来,厉声问道:“谁?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再没有第二句话。我们这才知道糯米坨也有又硬又厉害的时候。

离开贾老师半年了,我一直保持着与她在网上的联系,因为,我好喜欢那种被粘着的感觉。

贾老师作文9

贾清老师是我们班的体育老师,课后还带我们学校的足球队。我是爱踢足球的男孩,所以我很喜欢贾清老师。

贾清老师个子高高的,皮肤是最让人羡慕的小麦色,英俊的脸上,那两道黑黑的眉毛像两把锋利的宝刀。

贾老师不仅人长的帅气,而且足球技艺高超。有一次下午放学,我和伙伴们在操场左突右冲地踢足球。全副运动装备的贾老师向我们走过来,他对我们说:“我们来踢场足球比赛吧?”我们毫不胆怯地说:“好呀。”我们全都使出了“看家的本领”。没想到贾清老师的足球技术特别高超,我们几个人都围不了、截不住他一个人。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一绝。只见他先用右脚轻轻一勾,把球勾到他的脚面,一抬脚,把球踢到空中,等球落地离地面一米高时,贾老师腾空而起,一脚踢了过来,球不偏不倚的进了我们的球门。我们惨败。我们不服气,老师走后,我们埋头苦练了10分钟,这时贾老师又来了,“练得不错,再来一场吧?”我们说:“愿意奉陪!”经过十几分钟的苦战,我们败于贾老师。

我喜欢足球技艺高超的贾清老师。

贾老师作文10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一年级的贾老师,她给我们讲起课来兢兢业业。备起课来认认真真,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贾老师不仅上课语言生动,也很信任同学。一次两个同学闹了矛盾,恰好我在场,贾老师就让我给他们调解矛盾,还说,以后所有同学的矛盾调解工作就交给我了,并且给了我一个称号:和平使者。

我受宠若惊,嘴里喃喃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再说了,我也不会调解呀!”

贾老师听了,笑眯眯地说:“怎么不可能了,多调解几次就行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同学调解矛盾了

说来也巧,那几天我们班有矛盾得特别多,在贾老师的信任和帮助下,我处理“案件”处理得越来越多了,打架得也越来越少了,这个可都是贾老师的功劳啊。

虽然贾老师已经不教我们了,但是,我对贾老师的印象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贾老师作文11

你猜一猜,我们语文老师是谁呀?对了那就是语文老师贾老师。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一位黑头发的老师走了进来,我们议论纷纷,大家说“这位老师是谁呀”我们怎么不知道呢?这是贾老师说“我姓贾,你们以后可以叫我贾老师,也是你们以后的语文老师了”贾老师又说“那个人会写我的贾”这时陈晗站起来说“我会写”陈晗在黑板上写了真假的假,贾老师说“我不是真假的假”也不是甲乙丙丁的甲,是这个贾,有一次我们在上课我们很沉闷贾老师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谢晋的爸爸带谢晋去游泳,谢晋的爸爸把衣服挂在千年古书上说了一句“千千年古树为衣架”写进就对了一句“万里长江为澡盆”当时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贾老师用讲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第二篇:贾老师作文

“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其讨教写作之窍门的时候,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别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乍听此话,似乎不得其要领。然而,仔细想来,终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正是这位作家获得成功之秘诀。比如,我们说:“小明哭了。”

若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的两只眼睛一闭,挤出了几颗银豆豆。”

倘若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

“小明站在屋子中间。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的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按,嘴一张,„哇‟地哭出声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边哭边一个劲的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要问,那一种说法好?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正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方式啊!

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

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去评论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那一种方法不好,一切皆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现象。

四个孩子相约十时整在学校门口会面,然后,一起去拜访老师。甲、乙、丙三人均按时抵达,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丁的踪影。正当他们三个人要离开时,丁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于是,三人纷纷责怪起那一个迟到的丁来了:

甲: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啊?

乙:你如果再晚来一步,就见不到我们了。

丙:你呀,让我们干等了多少时间?你来得未免太早了点吧!

不难看出,尽管三个人说话的内容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其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你来得太晚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开国大典》,文中有一段描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人民政府成立时,场内场外激动人心的场面的话,如果让我表述它的话,我可能会这么写: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全场沸腾起来了。大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 我不是自吹自擂,这么写,应该说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样描述的:

“下午三点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南地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两相比较,显然后者比前者表述得更为贴切。它生动、具体、形象,得体。它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词准确,气势磅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用词可以“换一种说法”: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告诉了妈妈。”

句子可以“换一种形式”:

“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了。”

一段话可以“换一种形式”:

“我十分喜爱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它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票册里。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我是个集邮迷。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票局排队购买。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了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啊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另辟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若想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别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你提高作文能力。我想。

“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yo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真的乘着云雾上了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地方的加上一两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更为深刻。

当代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叫《挑山工》的文章,讴歌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记叙清晰,文笔清新,寓意深刻,特别是结尾尤为精彩。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显然,这里的“它”指的是挑山工的那种可贵的精神。这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与效果。

又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让妈妈高兴的三件事: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又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的一段话:

“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起到了使文章升华的主题,是“点晴”之笔。

“点晴”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晴”,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这时,另一个人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上画脚?”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来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删去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如果语句啰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在关心着我。有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喽。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话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

“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既简洁又明了,省下了笔墨,尽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他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达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谈作文

什么叫作文呢?有的小朋友看到作文头就大了,害怕了,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例如老师出了个题《难忘的一件小事》,小事,难忘?小朋友说,我全都忘光了。还没写,就已经记忆光了!还有的小朋友说,小事?小事有什么可写的?感到没东西写。其实作文包含着两个意思:作文是用笔说话,是运用语言的一种练习;作文同时还是我们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所以,学习语言,口头上的学习称之为语言,而书面语言就叫文字、文章。你会写作文吗?现在要进行征文比赛了,你能写好吗?你能得奖吗?当然能不能得奖不要紧,参与了就是成功。接着,我详细说说关于作文的一些问题。什么叫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作文就是运用语言的一份练习,又是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记录着你是怎么学做人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写作文,写三句话也可以算是作文。

例如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写了篇文章题目叫《看爸爸刮胡子》:“爸爸的脸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胡子,每天早上他都要对着镜子刮胡子,每当他刮胡子的时候,我就想起老师教过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看多有趣啊!还有另一个一年级小朋友的作文《地震了》:“半夜里,我睡得迷迷糊糊,突然爸爸把被子一掀把我拉起身来说:„快起来,地震了,地震了。‟我迷迷糊糊跟着爸爸下了楼来到大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大人们在说着什么,小孩满街跑,很热闹,象过年一样,我希望天天过年,也希望天天地震。”天天地震还了得,小孩子不懂,他就这么写了,想想挺好笑的。

还有一年级的作文《天上也有一个动物园》:“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到上海动物园去玩。我们玩累了,便躺在大草坪上看天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真好看,云越积越厚,一会儿像只兔子,一会儿像头犀牛,一会像一条龙,真好看!哈哈,地上有个动物园,天上也有一个动物园!”有趣吗?二年级的学生写的《小天牛》:“今天放学回家,我发现我养着的小天牛不见了,我心里很不安,因为这只小天牛是我从杭州特地带回来的呀!小天牛的身体是黑色的,身上长着一个个小白点,头上有一对触角,听别人说,触角上的一节为一岁,我数了一下,“一、二、三……”有六节,啊,它有6岁。小天牛上哪儿去了呢?我想它也许去找妈妈了,我心里默默地祝愿它一路平安。”这篇文章写得像诗一样,表达了一个小孩爱大自然,爱小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果有的小朋友这样写:“我的小天牛不见了,到哪儿去了呢?我一定要像大侦探一样把它找出来,找出来后,我要把它摔在地上,然后踩上一脚,把它踩死。”这绝不是好作文。

下面我再介绍一篇五年级小朋友写的作文《吃大饼油条的启示》。吃大饼油条会有什么启示?让我们仔细来听一下吧:

“我这个人很粗心,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不是把加号写乘号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默写《老大娘》我粗心大意,把„娘‟写成„狼‟,变成„老大狼‟了。难怪大家给我起个外号叫“小马虎”。听别人说测验只要吃一根油条两个大饼准能得100分。真有这回事,我不相信,但又想试试。

要数学测验了,我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根油条两个大饼。我张开小嘴拼命地吃,一根油条吃完了,一个大饼也吃完了。毕竟人小胃口小,剩下半个饼我怎么也持不下了。怎么办?吃不完一根油条两个大饼就得不到100分了。于是我倒了一杯开水,把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吃一块饼,喝一口水,脖子一仰“咕咚”一声,好不容易把所有的饼都吃完了。我充满信心来到学校测验,测验的时候,我做得特别仔细,测验完后,又反复验算两遍才交了卷。

下午,老师把改好的测验卷发下来了,我一看喜出望外,真的得了一百分,这下我才相信,测验前只要吃一根油条两个大饼,就能得一百分。看着看着,我发现有一道题的答案和旁边的同学不一样,老师都在这两道题的后面打了勾,是他对还是我对?经过仔细地验算。啊,我错了,老师也粗心大意了,怎么办?我好不容易吃了一根油条两个大饼得了一百分,又要泡汤了。我拿着试卷来到老师跟前对老师说:„我这道题做题了,你也批错了。‟老师听了脸微微一红说:„批错了?让我看看。‟看着看着,她的脸红了说:„对不起,我也粗心了。‟说着,拿出红笔„刷刷‟把我好不容易吃了一根油条两个大饼得来了一百分划掉了,改成了95。看到这儿,我差点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回到家,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低着个头,猛然间发现地上有块三角形的东西,我蹲下身弯下腰伸手抬起一看――„饼‟,哪来的?啊,想起来了,一定是早上吃饼的时候不小心掉下来的,不吃完一根油条两个大饼当然得不到一百分了!看来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连吃大饼油条这样的小事都不例外!”多有趣啊!

再读一篇文章题目是《睡不着了》。《睡不着了》的小作者是写他上课的时候,做了件不该做的事,被老师批评了,他怎么写的呢?: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说什么也睡不着,我长叹一声。今天早上第二节课间发生的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第一节下课铃刚响,教英语的李老师手捧着一大叠测验卷,站在教室门口。教数学的王老师刚刚满载而归,教英语的李老师又风尘仆仆地赶来,一刻也不让人休息,真叫人心烦意乱。

我接过测验卷正想写字的时候,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不知从哪儿飞过来一个小纸球,不偏不歪正好打在我的脑门上,我弯下腰,拾起纸球,张开一看,啊?一个青眉小眼人头猪身的怪物映入我的眼帘,下面还写着一行小字:„此乃老鸭之化身也。‟要知道,这都怪我的姓不好,我姓唐,因此糖炒栗子、糖豆板,都成了我的外号,更多的是大家叫我唐老鸭,所以这里的老鸭当然是指我喽。

我顿时火冒三丈,这„长途电话‟定是„电话局长‟李玲打过来的,我气愤地朝坐在第一排的李玲瞪了一眼,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不用理他,我又埋头„刷刷刷‟写了起来。谁知好景不长,又过了两分钟,不知从哪儿飞过来一架纸飞机,飞机上贴着一张画着唐老鸭头像的粘纸,下面还醒目地写着:„此乃老鸭之妻也。‟这下可好,此乃火上浇油,我实在忍无可忍,从书包里取出一张白纸,„刷刷刷‟写上三个大字„你是猪!‟然后拧成一团,使劲往前一扔,谁知道我的眼力不好,李玲没打到,„啪‟的一下正好打在李老师的额头上。李老师本来就因为我们班的纪律不好而不高兴,现在有人用纸团打在自己脸上,心里实在恼火。她弯下腰,拾起纸团,展开一看,顿时大叫起来:“什么?我是猪!”全班同学一阵哄堂大笑。课后我理所当然被唤进了办公室。月光泻进了窗户,时钟已经指向十一点,可是我仍然睡不着,睡不着……。

这就是作文记录自己的思想,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有趣。

会写的小朋友,就写得那么生动有趣,可不会写的呢?老师出的题目是《游长城八达岭》,有的小朋友写的很多,但有个小朋友只熬出了一句话,写的什么呢?总共一句话。上半句五个字,下半句五个字。老师看了晕过去了,你猜他写什么呀。“长城啊!长城!他妈的真长!”他的一篇作文变成骂人的话了。

由此可见,作文是书面语言的一种练习,同时也记录着小朋友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写作文,也需要分析。老师出的作文题是《榜样》。如果不加分析的话,那么就随意寻找一个人,写他的几个优点,最后,点明他是自己的榜样。这样的作文缺乏新意,谁爱看呢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的话,可以找出好几条思路来:

一,写一个英雄或先进模范人物,说明他是大家的榜样;

二,写几个突出的人物,说明他们都是我的榜样;

三,写家里每一个人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大家互为榜样,说明自己有一个和睦的家; 四,写自己处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为弟弟、妹妹树立一个好榜样。

一、看清题目 明白要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题目是目标,也是要求。只有弄懂题目要我们写什么,不要我们写什么,才有可能完成好现场作文。

题目有“窄题”与“宽题”之分:

“窄题”的指向性比较明确,规定的范围也比较小。比如,“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我的妈妈”,“我喜欢的一本书”,“我”,“我做对(错)的一件事”等。相对而言,“宽题”指定的范围比较广泛,选择材料的面也比较大。比如,“感谢”,“亲人”,“在节日里”,“难忘”,“名言的启示”等。

题目还有“全命题”与“半命题”之分:

“全命题”是指完整的作文题。如:“我的老师”,“上(放)学的路上”,“当大人不在家的时候”等。

“半命题”是指让你填上适当的词,完整题目以后再作文。如:“我的——”。这样的题目,可以写人,可以记事,还可以状物:“我的奶奶”,“我的美好记忆”,“我的小猫咪”等。

还有一种叫“材料作文”。

如:给一段话,让你扩写成一篇文章;给一篇文章,请你缩写成一段话;给一个故事的开头,请你续写下去以及“看图作文”等。

有三道这样的作文题目:

根据儿歌:“小耗子,偷西瓜。张开嘴巴刚一咬,西瓜„啪‟的炸开花!吓得耗子吱吱叫,捂着嘴巴逃回家。”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根据“小白兔、考场、山坡、狐狸、指南针”这组词语,任意搭配组合,编一个童话故事。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请你把它续写下去。

总之,只有看清题目,读懂题意,才有可能将文章写得切合题意,符合要求。

二、创新求异 不落俗套

现场作文最忌讳的是落入俗套。人云亦云,大同小异。作文要出新,要求异,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

看清题目,弄懂题意以后,就可以着手起草作文了。怎么写?写什么?

要创新求异,不要落俗套。别人写过的,我就不写;别人会这么写,我就要不这么写。总之,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有一个作文题目:“——变了”,有一位小学生写“上海变了”。大凡来说,同学们都会这么写:过去,上海马路窄小,交通拥挤,设施落后,生活不便。如今,上海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最后点明题旨:上海变了。这么写,当然无可厚非,然而,这样的习作缺乏新意,落入俗是不受欢迎的。

另一位小学生却另辟蹊径,写得别具一格:

小爷爷去美国定居多年,前些日子回国探亲来了。他想寻访自己出生地----老宅,结果,发现老宅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已是一片宽旷的绿地;他自诩为“老上海”,还说,“闭着眼睛也能摸着回家”,结果,竟然找不着路、摸不到门,最后还是出租车司机把他送回来的;更令他惊讶的是,司机竟然把自己遗忘在车上的钱包送上门来了。小爷爷连呼:“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篇习作视角新,构思巧,立意深,最终被 许多老师看好,还得了比赛的大奖呢!

这次现场作文中,我对一篇《世界杯的启示》情有独钟。小作者把文章做足在“启示”上,真有点别出心裁:

习作开门见山:“这届世界杯办得很成功,同时又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

接着,他列举了种种“启示”:

裁判给我们的启示:办事要公正;意大利队获得冠军的启示:不要向挫折低头;齐达内被红牌罚下的启示:遇事要冷静;南美球队一支都没进四强的启示:不能骄傲。

文末,小作者点明题旨:“世界杯拥有古老的历史,它总是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习作紧扣题旨,结构严谨,文句活泼,前后照应。这篇《世界杯的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三、态度认真,书写规范

写现场作文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检验。

因为我们写现场作文的机会不会很多,因此,我们要珍惜,要重视。从审题到立意,从构思到选材,从起草到修改再到誊写,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文章写好以后,要多读几遍。发现有错的或者遗漏的、多余的都要及时处理。誊写这一个环节显得十分重要,千万马虎不得。因为,阅卷者要了解你、考核你的就是通过这一份试卷。交给老师的作文卷应该是完美的:句子要通畅,用词要准确,意思要表达清楚明白,还不能产生歧义。字要工整,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运用正确,格式要规范。

总之,我们要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先在脑子里写文章

作文要起草。这,孩子们明白。起草前,还要先在脑子里写文章。这,大家不一定都知道了吧!

古人把读书叫“煮书”;把作文叫“熬文”。意思是,读书要熟读成诵;作文要反复酝酿。

孩子作文,大都是抓起笔来就写。由于准备不足,考虑不周,所以想到哪,就写到哪儿。凑满百来个字,草草了事,匆匆交卷。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第三篇:贾老师论文

浅谈美育在英语教学中

辉县市第一民族学校

贾玉玲

二〇一二年六月

浅谈美育在英语教学中

辉县市第一民族学校

贾玉玲

摘要: 美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边缘科学,可视为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也必须考虑到发现和挖掘英语中美的因素,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美育

美育的挖掘和渗透

艺术性

美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边缘科学,可视为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是个体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美育在当前十分必要且非常重要,它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其它各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和才能全面和谐发展。

美到处都有,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可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就课堂教学而言,除了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如音乐、美术、舞蹈等进行美育外还可以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而后者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英语在我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育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肯定。

对于中学生来说,升学的压力、繁重的学业负担以及频繁的考试,使他们感到紧张和窒息。这种压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能使其产生厌倦情趣喝恐惧心理,使教学计划落得欲速则不达。

我们注意到:中外许多著名学者之所以能学有所成,除勤奋之外,还在于对其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工作对他们是一种乐趣,而这乐趣的根源是因为他们感受到和发现了美,并受到强烈的吸引,达到沉醉忘我的地步。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也必须考虑到发现和挖掘英语中美的因素,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美育在语音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天就要接触语音语调,英语语音有长短、强弱、快慢、高低等不同的表现手段,英语语音、语调的和谐、流畅、自然、抑扬起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尝试欲。如果合理的调配和恰当的运用,就产生语言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比如:如果把get out说得既响亮又短促,那就说明说话人在生气;如果说得低、慢,那就表示说话人的威胁性的口吻。在实际交谈中,有时故意拖长音素,使得词义走向反面,产生赞许、挖苦、责备、戏谑等感情色彩,比如,在Oh, you got up so early,这句话中,如果重读并拖长early的元音,那么就能显示一定的感情色彩,根据使用场合及说话人的意图,判断是赞许,还是挖苦或惊奇。人们的复杂的感情——喜、怒、哀、乐、肯定、犹豫、沮丧、轻松等等均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调反映出来。讲话速度的快慢也可以影响表达效果。事情紧迫、心情激动或烦躁时,讲话的速度则快,节奏也紧凑些;犹豫、疑虑或心情忧郁时,语速自然缓慢,把握住语速能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以所听到的语音音调为范例,并向之努力。当然,学生要学习和模仿的主要是教师的读音,我们注意到,优秀的外语教师在对学生讲英语时,不论自己水平多高,从来都是读速适中,吐字清晰准确,一丝不苟,从来不仓促或随便地讲出一句英语。这种认真的态度(包括语音语调的美)不仅使听课人叹服,而且也对学生提出来一个无声的要求。

英语正确语音的优美,往往可能通过对比使学生感觉到。失去爆破和连续是语音中的难点,学生也往往忽视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反复领读含有以上两种现象的句子,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再逐词读出,这对学生就会感到难听和不可接受,从而养成注重失去爆破和连读的习惯。

不同地区的学生因受方言影响,在不同的音素上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但对几个关键音,教师要特别注意传授,如1—4号元音和双元音、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分,元音、长短音的发音和音长等,如能掌握好,学生的朗读就会听起来有味,感到了自己的语音的进步,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和学习热情,而他们在朗读中开始陶醉于自己的发音时,也就真正领略到了语音语调的美。

二、在书写中 同汉语一样,一篇好的英文书写可以使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斜体书写的流畅、舒展为人称道。教师在学生初接触英语时,应将规范的书写呈现在他们面前。教师不仅要注意书写的笔顺,还要注意运笔的姿势、力度,使学生感到一种美的韵味。假如学生觉得老师的板书是急急忙忙一挥而就,是一种负担而且无规则可循,那学生势必放松在书写方面的努力,最终使书写作业成为一种单纯的“作业”,而体会不到书写本身的乐趣,所以教师的板书必须是美而规范的。

三、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要借助表演去输出信息。我们知道,在艺术中容不得说教。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了明显的说教味道,就会马上中断双方的感情交流。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性色彩,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儿童通过成人的手势、表情或具体的活动模式学到母语。这时他们的想象、情感、理解同时参与学习并逐渐从语言的感情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却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把活生生的英语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公式或令人望而生畏的印刷符号,这就等于在教学与艺术之间,人为地挖出了一条鸿沟,这正是缺乏表演性产生的结果。实际上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表演才能,这点我们完全可能用实例证明。当教师对学生讲话时,他绝不可能两手垂直,面无表情,而肯定会在讲话或讲课的同时,自然的辅之以手势、动作、表情,当一个教师在对学生说“再见”时,语气和表情定不会同对其校长或子女一样。当然生活中的角色往往是无意识的,但在课堂的表演应该是有意识和有准备的。

在进行对话和课文表演时,许多教师都乐于表演一个角色,同学生一起活动。在讲解课文时,如果能将不同人物的语音、语调区分开,并辅之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那效果同读一遍是不能比拟的。

在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教师则要从语言材料中向学生呈现出语言的文体美、修辞美及韵律美。这时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的被迫感就会被“我要学”这发自内心的热望所取代。学生和外语之间的纽带必须是教师有意识地一头抛给学生,一头趋向英语,三位一体结成和谐、生动、兴奋的教学心里气氛。这无疑将使外语学习产生质的飞跃。

教师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学生对知识不倦的追求并不完全取决于教与学的理性认识,很大部分在于情感的推动力,教学活动是认识性和情感性活动的统一。学生在听讲时顿开茅塞,在问答时做出了正确选择,都可以使他体验到惊喜、轻松、得意、期待的情绪。这一情感的升华形成了学习自觉努力的动力。

就教师而言,课堂上成功的讲授,师生间珠联璧合般的配合和欢悦愉快的气氛,可以使教师得到最大的满足,获得创造性美的享受。这是教师孜孜以求的高尚乐趣。一位优秀的外语教师在谈到他在课堂的感受时引用了“岳阳楼记”中的诗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他从师生课堂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无比的美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可以说,一个外语教师所要追求和领略的,正是这种乐趣和美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世界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史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创造者决非一种十分轻松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懈地去研究和探索。无疑,只有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只有通过美育的挖掘和渗透,才会产生出神入化的教学效果,才会使外语教学园地硕果满枝。

总之,人的健康高雅的审美情感需要长期地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篇:读《贾老师教作文》有感

“在许多小朋友的心目中,我似乎是一个文章写得很好的人。其实不然。我小时候,跟许多小朋友一样,也害怕作文,也写不好作文,老师出了作文题,我也同样口咬铅笔头,眼瞪天花板,熬过了两节课,草稿上只写了个头。

后来,换了一位教语文的老师,他五十开外,很慈祥,说话很风趣。他每周腾出一节课让我们看课外书,还讲故事给我们听。有时候,他讲到紧要关头,故意卖关子,说说什么时间不多了,要知道故事的结果如何,请自己去看书吧!说着,给每个同学一本书。我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逐渐培养起来的。”

上述两段话是《贾老师教作文》一书“写在前面的话”中的话语。贾老师小时侯不仅由喜欢看书到能够将文章写得很好,成为老师后还使得许多的小学生喜欢甚至迷恋上了作文。那么,贾老师到底有什么法宝才使得学生爱上作文呢?我读了《贾老师教作文》一书后,觉得贾老师起码将以下两点把握地十分到位,即:

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脱离现实生活的创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这就需要培养他们认真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在他们观察、体验周围事物的时候,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从而避免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现象。为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作准备。

(一)察眼前,说完整话

加强说话训练使作文的起步提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学了不少口头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虽然说了很多,但不够连贯。甚至前后顺序颠倒。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的练习。事实上,孩子的各种口头表达都是与眼前的人与事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眼前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言,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说完整话。

比如,老师指着一位正在读书的学生问:“这是谁?”学生马上回答:“张某某!”显然口头语言是可以省略的,而书面语言则要求完整、明确、简练。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老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并示范回答:“这是捧着书正在全神贯注读书的张某某!”经常这样训练并持之以恒,就可以培育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注周围,写一句话

每天写一句话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对写作的兴趣,为以后的写日记、写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一切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学生就必须更多、更仔细地去关注他们周围的事物,而生活会回赠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这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作为教师,对学生写的每一句话都应加以鼓励、表扬,不要去修改他们的语言——因为我们要保留学生带有童趣的语言,但要求学生改正每一个错误的拼音和汉字。比如,有个学生写出了“我每天一放学,就能听见我家的小狗站在门口说着欢迎小主人的话。”还有一个学生写出了“工厂大烟cong里冒出来的gungun黑烟遮住了蓝天,挡住了阳光。”如果说第一个学生用耳朵倾心地听值得表扬,那么第二个学生对周围的关注,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也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样的句子,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巩固了识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头脑中积蓄了作文的材料。

(三)体验自身,叙心中事 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眼前的、关注周围的以外,还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活当中进行亲身感悟,因为通过观察或关注捕捉到的材料,有时候往往是表面的特点,而能真正触动学生心弦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体验。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文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直接感受生活,并且用真情去体味人生,用言语叙述拨动他心弦的灵感。从而避免了因停留于表面现象使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雷同、表面化和给人枯燥之感。

比如在写作文《春天景色》之前,就可以带学生走进附近的公园,用自己的双眼去领略、体验春天的美,在心中真正形成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再如设计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乐于表达;又如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语文活动,如“语文夏令营”、“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大世界”、“我是小报手”等,以大大丰富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同时,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资料库,可存入电脑,也可用几句或几段话记录于本子中。资料库可分清栏目,分栏保存。如可分《小小旅游家》、《校内新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说》等。其实,这些栏目就包揽了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有写景方面的,有叙事方面的,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可谓资料库在手,作文素材又有何愁? 就拿“小记者大世界”来说,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生活着的社会现象描绘出来,用无暇天真的心理去评判世界中的人和事。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开导,使其说真话,说亲历。如:有的学生在习作中道自己在家中的苦处,父母经常吵架,他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他讨厌这样的家庭。面对学生洋洋洒洒的,真实的记录老师思绪万千,一方面为学生有事可叙而高兴,另一方面则为学生的苦恼而苦恼。于是老师充当起了心理医生的角色。让学生多了解父母,多关心父母,多体贴父母。同时,也寻找适当的时机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告之其孩子的苦恼,变“战场”为“爱的家园”而努力。事后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本来只知道作文只是语文作业,没想到它的魅力这么大啊,帮我找回了以前的家,我真的喜欢上作文了。”

当然,学生的体验不单单是教师安排下的语文活动,还可以是家长陪伴下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在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浪花的同时,还要努力步入学生的心灵,多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丰富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手写我口”,是爱上作文的源泉所在。

二、让学生有愿可表、有情可抒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赞科夫也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对这两句话我的理解是:当人亲历或受到环境事物气氛感染后,才会激发人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便要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的欲望。当学生观察眼前、关注周围、体验自身后会不由自主地想表达个体经验、个体愿望、个体情感,从而为学生富有情趣,独特的表达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就拿一节极为寻常的班队课来说吧。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周边生活环境受到的严重污染、破坏,老师组织学生到户外作了一次调查。面对乌黑发臭的河水,面对垃圾飞舞的地面,即便老师没提“作文”二字,好多学生主动地向老师建议:把这次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愿望用笔记录下来,以唤起大家对环境的保护。可以预见,这次作文肯定是学生快乐“习作”的过程。如果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解决了“有东西可写”,那么让学生有愿可表、有情可抒则解决了“有写作动机”。事实上,“有东西可写”与“有写作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有愿可表、有情可抒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叙的自然升华,是一种水到渠成。

“小朋友,努力吧:只要你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也一定能学好作文的。困难并不可怕,成功在向你招手呢!”这是贾老师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期待,但这种鼓励与期待是与贾老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让学生有愿可表、有情可抒密不可分的。

第五篇:贾老师教作文

贾老师教作文

第一讲 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作文,就是写文章。

我们小朋友写的文章跟大人们写的文章有些不一样。我们主要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既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人人都能写好作文。试想,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告诉别人,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那该是多么快活的事啊!

然而,许多小朋友怕写作文,视作文为洪水猛兽。老师出了题,愣了两节课,硬是写不出几个字。老师批评,家长责怪,孩子们十分苦恼。

我小时候,跟许多小朋友一样,不喜欢作文。作文的成绩经常得“劣”(劣是最差的一个等第,即不及格)。为此,老师用戒尺打过我的手心,还罚我抄书、背书;父亲说我不是读书的料,还说,已经为我买好了一辆黄包车,长大了上街去拉黄包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作文的秘密。进中学了,一次,老师出了个题“快乐的星期天”,让我们作文。写什么呢?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随堂叔去竹林打鸟的事儿。哈,那一天,我过得可真快乐。这片竹林里的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堂叔的枪法真准,没过多久,他打下了许多鸟。他打我捡,急得我手直痒痒,也跃跃欲试。堂叔看出我的心思,把枪交给我,让我打几枪过把瘾。我托不起枪管,就把抢搁在树杈上,眯起左眼,对准目标,真是瞎猫逮着死老鼠,居然也让我打下了一只麻雀,我扔掉枪去捡那只被打下了的鸟。当时,我那股高兴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这一天,我好高兴。

我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意想不到的是,在讲评课上,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我的这一篇作文,说我写得生动、具体,描绘细腻,感情真实,引得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

作文本发下来了,我发现本子上有好多红杠密圈,题目的左边批了个“优”。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打这以后,我初步认识了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实写下来,只要肯动脑,只要下功夫,谁都能写好作文的。我树立起信心了。

打这以后,我渐渐地不怕作文了。每逢作文,我总是仔细地考虑,认真地回忆。写好作文以后,又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就反复揣摩,认真修改。没过多久,我的作文成绩提高了许多。这一下,我的信心更足了。

“不是读书料”的我,也能学会写作文了,可见,作文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现在的生活比我们小时候丰富,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也比我们小时候好得多。再者,你们比小时候的我更聪明。我深信不疑,只要你树立起信心,只要你刻苦努力,只要你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一定能学会作文,并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文来的。

拿起手中的笔,做好准备吧!

第二讲 语句要通 语气要顺

小朋友学写作文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句话,却不知道下一句话该写什么。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陷入了困境。熬到了下课,草稿本上留着的还是那么一句话。

我们知道,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通顺,语气连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办法是:我们在作文时,思想必须集中,不分散注意力,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写好了一句话以后,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和“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语句要通,语气要顺,意思要表达清楚。

小朋友很喜欢巴金爷爷在年轻时候写的那篇《海上日出》的课文,我们不妨看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吧!

仔细分析文章第一节的文字便可以发现,它下面的话总是顺着上面的一句话说的。

比如,为了看日出,(我怎么样?)我常常早起。那时(怎么样?)天还没有大亮,(四周怎么样?)周围很静,(怎么样的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它一句话挨着一句话说,通畅、明达。因此,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点都不觉得拗口。

平时,我们排队要有个序,或由矮到高,或由高到矮,同样的道理,说话、写话也要有个序,一句挨着一句说。

有一位小朋友要表达“我非常喜欢看书”这一个意思。如果光这么说:“我爱看课外书,一有空就看书,我爱看书简直到了入了迷的地步„„”内容既空洞,语句也不流畅。后来,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自问自答,结果写成的一段话,既通顺又连贯,效果好多了。他是这样写的: “我是个小书迷,(开宗明义,点明我要告诉别人的是‘我爱看书’这一个意思。接着,问自己:为什么会迷上书的?)书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 匙。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哪里可以说明你是一个书迷呢?)我看到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喜滋滋地捧着它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时甚至连饭也忘了吃。(有多少书?)我有好多好多的书,一个书橱都放不下。(有些什么书?)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中国古代寓言》《猪八戒吃西瓜》等。(怎么爱书的?)买了一本新书,我就用书皮把它包好,翻阅的时候又十分小心,惟恐弄脏了书。(迷上书以后,带来什么好处?)自从我跟图书交上了好朋友以后,我的知识丰富多了。(能举个例子吗?)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海洋里的鲸鱼可大呢!’我马上纠正他的说法: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不能说它是鱼。同学们好奇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呢?’我说:《十万个为什么》里写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影响下,好多同学跟我一样,也跟图书交上了朋友。”

你看,这一段话写得多生动、多精彩呀!达到了“语句通顺,语气连贯”的要求。

文章写好以后,还得认真阅读,反复修改,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不连贯的地方改连贯。可以这么说,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章又是修改出来的。

词和句子要琢磨,连小小的标点也不能放过。你看到过78岁的孩子吗?你一定会说,天大的笑话,哪有这么大岁数的孩子?然而,一个同学确确实实写了这么一句话:

“毛毛是个78岁的孩子。”

很明显,毛病就出在“7”和“8”之间漏了个顿号。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哈,删还能删出好文章呢!

还是那么一句老话:作文要多动脑,多动手。

第三讲 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有的同学看了题目心里就嘀咕起来:作文是我自己写的,难道会写别人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乏少年儿童特有的情趣。这些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千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叫人浑身不舒服。

首先,表现在选材范围狭窄,缺乏新意。《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之类的题目年年做,而小朋友写的“公交车上让位子”、“马路上捡到皮夹子”、“桥头推车子”、“公园里送回迷路的小孩子”、“十字路口搀扶瞎子”之类的题材也年年看到。可见,小朋友没有拓展视野,因此,不断重复着别人一直在说的话。

其次,表现在文章语言干瘪,说成人的话,缺乏少年儿童的生活气息。

比如,有一位同学在《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一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小弟弟明明吃饭时把饭米粒都掉在桌子上,看到这里,我气愤极了,说:‘浪费粮食是极大的犯罪,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古人也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快把这些米粒捡起来吃掉它!”

显然,这不是孩子所说的话,吐露的也不是孩子的真情实感。

同学的作文中犯有“没有儿童的情趣,缺乏真情实感,成人腔很重”的毛病不在少数,要治好这种毛病也不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从选材上说,应该积极地去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

文贵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也不一样。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不生搬硬套成人话,要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感到朴实无华,真实可信。

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吧。

如今,随着通讯事业越来越发达,寻呼机(俗称Bp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十分普及。然而,很少见同学在作文里能反映这方面的材料。有一位二年级的 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爸爸的Bp机》的作文。文章写道:

“爸爸是做生意的,腰间佩着一个Bp机。Bp机一叫,他就忙着去打电话。有时妈妈忘了买菜,就Bp机呼叫爸爸:‘下班后请带一块冬瓜。’过了一小时,爸爸果然带回了一块冬瓜。有一次,我作业没有完成,张老师批评了我。回到家,我不敢把这事告诉爸爸。谁知,爸爸对我直瞪眼,很生气地Bp机给我看,只见中文显示着:‘陈彬作业未完成,张老师呼叫。’”

文章在结尾时写道:

“爸爸的Bp机真顶用,能帮爸爸做生意,能助妈妈做家务,还能让张老师管住我。”

作文讲的是孩子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特有的情趣,没有一点儿成人腔调。事情并不复杂,但是平中有奇;语句并不优美,但是前后有联系。读了这种作文,我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二、从表达方式来说,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分寸要掌握好。不随意夸大,不借助于想象来写自己并没有产生过的感情。尽量使自己沉浸在所写的事情之中,这样,就能比较深刻、比较贴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位小朋友写了一篇题为《百灵鸟的苦恼》的文章。文章介绍道:

“我”爱唱歌,想参加学校百灵鸟合唱团,却遭到父亲的百般阻挠,说“什么小百灵,大百灵的,只要读好书,什么都‘灵’了”。因此,小作者十分苦恼。文章最后写道:

“百灵鸟是最爱唱歌的。然而,百灵鸟唱不了歌,你说,可恼不?”

文章的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有着普遍的意义的。小作者的父亲所说的话是极其普通而又有趣的,没有一点儿成人的腔调、说教的味儿。正由于这一点,便可以这么认为,这样的作文是成功的。

还是回到题目上那句话:“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第四讲 作文要写出新意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

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读了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看下去的耐心。

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

落俗套、一般化的作文必然是不动脑筋草草写出来的,而优秀的作文则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这里说的“下工夫”,指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

比如说,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家乡变了》。落俗套、一般化的写法是:过去,家乡如何如何的落后,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最后点明题旨——家乡变了。

一位同学屏弃了这种写法,他独辟蹊径:

1、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全家在院子里纳凉,闲谈中谈到了母亲河——黄浦江。

2、爷爷感慨地说,他小时侯过黄浦江得乘坐小舢板,既费时又不安全。

3、爸爸接过话茬:我小时侯过黄浦江则乘坐轮渡船过江,安全多了,可是逢到迷雾天,则过不了江了。

4、我高兴地说,如今我过黄浦江全然不愁这些了,去,过隧道;回,奔大桥。

5、奶奶作了总结:世道变了,家乡也变了。

另一位同学的构思更是独具匠心:

1、爷爷是个“老上海”,自诩能闭着眼睛摸到外滩。

2、爷爷退休以后,去乡下小住三年。

3、这三年,正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

4、今年岁末,爷爷从乡下回到上海,却迷了路,最后还是“打的”回到 了家。

5、爷爷一跨进家门,一个劲地说:我这个“老上海”迷了路,真是“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两篇作文的口子很小,然而开掘却很深,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们常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来说明作文必须要有好的材料。

那么,有了好的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我看也未必。因为,好的材料还要作一番巧妙的安排。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老师出了《咱班好事多》的题目让同学练习作文。一位同学选择了以下三个材料来表达“咱班好事多”:

1、一清早,同学们来到教室主动打扫教室。

2、同学们纷纷制作教鞭赠送给老师。

3、一位同学因病脱了课,同学们争着为他补课。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选得都不错,也切合题意。然而,他在记叙的时候平铺直叙,好像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样,因此,作文写得很一般,落俗套,既不生动,也不形象。别人读了,不可能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换了一个角度,对材料作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取得的效果则完全不一样了。他是这样构思的:

1、学校里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以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我也不甘落后,也想做一件好事。

2、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想悄悄地打扫教室,谁知,当我来到教室,发现班上的几个“皮大王”早已把教室打扫干净了,他们还讥笑我“来晚了”。

3、我为教师做了一根漂亮的教鞭,想赠送给教师。没想到,老师捧出一束大小长短不一的教鞭笑着告诉大家:这些棒儿用到退休也用不完呀!我又“晚了一步”。

4、当我想为因病脱课的同学补课时,哪里想到,其他同学早已捷足先登

了,我又“晚了一步”。

5、看来,要想做一件好事还真不容易呀,因为“咱班好事太多了”。

这位小作者没有做成一件好事,却把全班同学学习雷锋的热闹场面全写出来了,而且写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举一可以反三。我们看到作文题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样的安排。否则,草率从事,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平淡乏味,一般化,落俗套。

第五讲 “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 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画上脚呢?”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删去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如果语句罗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在关心着我。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既简洁又明了。省下笔墨,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他长的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纪的小男孩。”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述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第六讲 “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其讨教写作之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乍听此话,似乎不得其要领,然而,仔细想来,终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正是这位作家获得成功之捷径。

比如,我们说:“小明哭了。”如若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眼睛一闭,挤出几颗银豆豆。”假如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

“小明站在屋子中间。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按,嘴一张,‘哇’的哭出声来。泪水向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边哭边一个劲地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要问,哪一种写法好,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正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的方式呀!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去评论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哪一种方法不好,一切要视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现象。

四个孩子相约十时整在学校门口会面,再一起去拜访老师。甲、乙、丙三人均按时抵达,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丁的踪影。正当他们三个人刚要离开时 丁气喘吁吁的赶来了。于是,三个人纷纷责怪起丁来了:

甲: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呀!

乙:你如果再晚来一步,就见不到我们了。

丙:你呀,让我们干等了多少时间,你来的未免太早了点吧!

不难看出,尽管三个人说话的内容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其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你来得太晚了!

用词可以“换一种说法”:“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我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告诉了妈妈。”

句子可以“换一种形式”:“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了。”

一段话可以“换一种形式”:“我十分喜爱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他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册里。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我是个集邮迷。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局排队购买。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乐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呀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另辟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若想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你提高作文能力。我想。

第七讲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只有学好了语文,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各门学科。这里所说的“语文”,准确的说,指的是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汉语”。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在学校、在课堂。老师教,学生学,学字词,学句子,学作文,学古诗古文,学名家名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文越读越深,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重视主渠道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次渠道的作用,次渠道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的。学习语言,一从书本上学,二从生活实践中学。

正因为语文有着工具性这一明显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语文现象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上街购物,稍加留意,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小摊边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香焦、平果、波罗„„..殊不知,其中别字还不少呢,“焦”应为“蕉”,“平”应为“苹”,“波罗”应为“菠萝”。纵然是招牌,也有草率行事的:“××按(安)装公司”、“××段(假)肢厂”,一些个体公交车站路牌上的不规范的字更是比比皆是:“加(嘉)定——青朴(浦)”“陆家咀(嘴)——圹(塘)桥”。还有一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把早已简化了的汉字故意写成繁体字,不伦不类,造成语言文字的混乱。这种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难怪,有的少先队组织开展“上街捕捉错别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动呢!

有一天,一位同学走过一工地,见门口写着: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

家。门上还写着“安全第一”。他读了以后感到挺顺口的,回家问了爸爸才知道,这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字形式。以后,每逢春节,见到每家每户门口贴着的一幅幅大红春联,他总愿意多看几眼,默记心中。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他便对那些精彩绝伦、措辞严整的联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又着手收集起一些熔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炉的对联来。这位小朋友的语文水平也因此提高很快。我认为,他主要得益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

“报纸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书本是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平时,我们浏览书刊和报纸,就等于跟千百个有知识的长者谈话。看书读报,摘录文章,剪贴报刊,对增长知识和才干大有好处。

拿剪报贴报来说吧。我们拿到一份报纸,浏览之后,用红笔在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边上做个记号,休闲时,一一剪下,可按时事要闻、知识一角、学校生活、学习方法、优秀习作、凡人琐事、名人轶事、历史掌故、笑料趣事、诗情画意等进行整理,以后再分门别类张贴在本子上,加上题头花,画上装饰画,一本本颇有收藏价值的贴报本从你手中诞生了。

逛马路、上商店、看电视、听新闻、与老人聊天、跟小孩逗乐等,只要留意,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关键在于多观察、勤思考。

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

愿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第八讲 材料要靠平时的积累

小朋友学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老师出了个题:《难忘的一件事》,小朋友往往会抓耳挠腮,想不出一件难忘的事;老师请同学写一篇《我做对(错)了》的作文,同样的,不少同学感到困难重重,无从落笔。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没有养成收集作文材料、积累作文材料的好习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意思是,平时很少读书,等到要表达的时候,才感到自己书读得太少,显得力不从心。同样的道理,如果平时不去观察生活,不去积累作文的材料,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当然 会苦于“没有东西写”了。

人的智力有高低,天赋有差异,然而,即使聪明过人的人,如果他缺乏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生活的积累,到头来还是些不出什么好文章的。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作家、诗人,之所以文思敏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他们不断积累,不断提炼的结果。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为“神童”。其实,他的成就 除了天赋条件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每天吃过早饭,背上破旧的布囊,骑驴出门云游,观察生活。一旦有所得,他立即记在纸上,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里,再选择、归类、整理。天长地久,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运用这些素材,加以创新,终于写出了不少为后人传诵的名篇佳作。

明末清初的学者陶宗仪,常常用树枝作笔记本。平时,只要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有所得,就马上摘下一片树叶,把三言二语记在上面,然后装进瓮里,瓮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之后,他积累了十多个瓮。后来,他把瓮挖出来,将树叶上的资料作了分析、归类、整理,终于写出了著名的《辍耕录》三十卷。

中国古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如此。俄国著名的作家果戈理年轻的时候,就十分重视积累写作的素材。十二岁时,他已经上中学了。他坐在马车里,一路上注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又把每一个人的神情、服饰、走路的样子等飞快 地记在笔记本上。在学校里,他做完功课之后,又常常去观察 不同性格地同学。休息日里,他经常手持笔记本,到街上去观察各式各样地人。他那厚达四百九十页地笔记本上,记录着著名作家地谈话,记录着历史掌故和地理知识,记录着各地的民情和风俗典故,也记录着他自己的所想所感。可以说,这是一本“万宝全书”,奠定了他写作的基础,为他后来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由此,我们得到启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从小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身边备一本笔记本,作为自己的“作文材料仓库”。凡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都 可以储藏到这个“作文材料仓库”里去。

我们要注意的是,作文材料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乱七八糟,还要分门别类,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存放和寻找。比如:

人物类(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

记事类(校园里发生的、家里发生的、马路上发生的等)

状物类(家用电器、文具、生活用品、玩具摆饰、植物等)

写景类(春、夏、秋、冬景,都市街道、农村、田野等)

语言类(谚语、歇后语、警句、名言等)

建立作文材料仓库,既可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又能为自己随时随地地提供好的作文材料,真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作文的材料要靠平时积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积累作文材料,锻炼作文本领,功到自然成。到时候,你就不愁“作文没有东西写”,也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

第九讲 斟字酌句 咬文嚼字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贾岛。他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描写一个老和尚夜晚回庙的情景,一共五个字“僧敲月下门”。为了写好这句诗,他思索了许久。原来他想写“僧推月下门”,后来又觉得可以写“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呢?他反复地比较,甚至出门骑在驴背上,也用手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细心体味。

有一次,他骑在驴背上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潜心研究诗句。没想到迎面一队车马簇拥着以为京兆尹(官名)来了,直到跟前才发觉。他连忙向京兆尹道歉,说明自己没有顾得上让路的原因。京兆尹叫来韩愈(唐朝时一位有名的散文作家),韩愈没有怪罪贾岛,勒住马想了好久,说:“用‘敲’字比用‘推’字好。”并解释道,“敲”字声音响亮,更能生动地表达在静静的月夜,一个老僧回庙的情景。

贾岛接受了韩愈的建议,终于写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绝句。

后来,人们把写文章的时候选择词句的工作,叫“推敲词句”了。

这种“推敲词句”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作家中不少。他们往往为了一句话、一个词,要反复推敲,斟字酌句。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苦心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每一句话写好,努力把意思表达清楚。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一个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又是由一个又一个词组成的。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大楼,那么,词和句子就相当与砖和瓦。碎砖和破瓦是盖不起坚实美观的大楼来的。

我们练习作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写话”的能力,就是要学习把话写得通顺、简明、生动的本领。

有相当数量的小朋友在写话时,考虑不周,信手写来,结果造成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太粗心”。

比如,一位小朋友在作文中写道:

“奶奶的生日要到了,我想送一样礼物给奶奶,表表我晚辈的一份孝心。送什么好呢?我猛然想起,奶奶的眼睛少了一个盒子。对了,我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奶奶买一个眼睛盒吧!”毫无疑问,小作者的用心是好的,由于粗心所致,把“眼镜”误写成“眼睛”,闹了一个大笑话。难道你非要取下奶奶的眼睛放在盒子里不可?

你看到过78岁的孩子吗?你读到这里一定会说,笑话,哪有这么老迈的孩子?事实上,一个孩子确实写了这么一句话:

“毛毛是个78岁的孩子。”

显然,毛病就出在少了一个小小的标点上。小作者粗心又马虎,竟然在“7”和“8”之间漏了一个顿号。

以上举的是孩子在作文时犯的两个“低级错误”的例子。更多的是在说话、写话时考虑不够缜密,说话啰嗦,意思却又表达不清。

比如,有一个同学写了这么一句话:

“爷爷今年60岁,奶奶今年58岁,爸爸今年41岁,妈妈今年38岁,可是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听我的。”

你看,这一句话多啰嗦,听起来多费劲!再者,“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听我的”,真如他所说还不乱套?如果改成这样,岂不简单明了、合乎情理:

“爷爷六十,奶奶五十八,爸爸、妈妈都是四十上下的人了,可是,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还得听听我的。”

单用一个“听”,表示“服从”;而“听听”,则表示商量、征求意见的意思。相差一点点,表达的意思竟然会大相径庭。

用词不当,语意不清,必然会产生歧义,必然会影响正确意思的表达。请看下面一句话:

“寒假里,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

对这一句话,我们不妨来“咬一咬”,“嚼一嚼”。

一、“有幸”,指机会难得,非常幸运。句子中的“有幸”能管住“我”,而要管“爸爸”,则有些牵强了。道理很简单,上海、杭州相距不甚远,爸爸去杭州的机会一定不少,因此,应将“有幸”一词置于“我”的后面较为贴切。

二、将“和”改成“随”或“跟”较好,借以说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在上海写这篇习作的,故不能用“来到”,而须用“去”或者干脆删去“来”字。

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句子没有交代。别人读了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去奔丧、扫墓,也算“有幸”?因此,后面该加“游览”一词。

这么一“咬文嚼字”,就能辨别出一点味道来了。把原句改为:“寒假里,我有幸随爸爸到杭州游览。”意思不是明白多了吗?看似改一个字,添一个词,变换一下词序无关紧要,其实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呀!

有的句子看似无可挑剔,句子通顺,意思明白,然而,还得反复诵读,仔细推敲。

比如,有一位小朋友写了这么一个句子:

“我写的许多文章还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呢!”横看竖读,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斟字酌句、咬文嚼字看看吧。

一、“文章”都是写出来的,故“写”字可以删去。

二、“文章”的概念较大,领导人的政论、作家的小说,科学家的学术报告都属“文章”,虽说,小学生写的也属“文章”,但确切说,应是“习作”。

三、“发表”一般指的是较重要的、有一定分量的文章登在杂志或报纸上。小学生的作文被报刊或杂志选用,改为“刊登”为妥。

四、“许多”与“不少”意思差不多,将“许多”改为“不少”,似谦虚一点。

如此一改,原句变成:“我的不少习作还刊登在报纸杂志上呢!”

怪不得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你看,删,还能删出好的文章来呢!

总之,作文之前,要缜密思考;作文之时,要一丝不苟;作文之后,还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

第十讲 要写得有声有色

作文讲评课上,老师常对同学们说,如果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的话,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呢?

俄国文学家格里戈罗维奇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街头乐师》。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当街头乐师停止了演奏,一位官员从窗口扔下一枚五戈比的硬币,落在那乐师的脚跟前„„”当时,另一位作家看了给他提出了意见:“完全不是那样的,你写得太干巴巴了,‘硬币落在那乐师的脚跟前„„’应该这么说:‘五戈比的硬币落在马路上,丁丁当当地弹跳着„„’”

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那位街头乐师的脚跟前有一块磁铁的话,那么,这一枚五戈比的硬币就会悄无声息地落在那儿,否则,硬币落在马路上,必然会丁丁当当地弹跳着。写硬币落地时“丁丁当当地弹跳着”,确实准确生动多了。这样写,把事物的动态如实地反映出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动态的事物;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哪些是事物的动态;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则要研究怎样准确生动地反映事物的动态。

小学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怎样写董存瑞炸暗堡呢?如果这么写也未尝不可:董存瑞站在桥底下,把导火索一拉,炸药包爆炸了,桥炸毁了,英雄也壮烈地牺牲了。这样写不是太枯燥乏味了吗?请看课文中那生动的描述:“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1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这一段文字,将董存瑞炸暗堡这件事动态的顺序写得很有条理,而带点的这些动词,把连续动作又反映得极为准确。

因此,我们在叙述事件的时候,不能“三级跳”,也就是说,把有些应该写出来的动作没有写出来。有一位同学在记叙一次劳动的过程时是这样写的:“我们包饺子包得可欢啦!有的擀面粉,有的洗菜切菜,干着干着我不想干了„„”说他们“干得可欢”,可是下面只有十多个字的概述,这个欢乐的劳动场面,本来就写得过于简单,紧接着就写他“不想干了”,本来干得可欢,怎么又突然间不想干了呢?这中间断了线,跳了过去。这样写,就显得不够具体,也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事后经了解,这位同学在劳动的时候,并没有留心当时大家劳动的情况,因此对劳动的场面也不太了解,感受当然也不深。俗话说“看不真,写不清”,这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水浒传》在好几个地方写了打虎的故事。像解珍、解宝兄弟二人猎虎,黑旋风李逵沂岭杀虎,尤其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这几节文字,更是写得栩栩如生。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什么能把打虎的故事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呢?原来,施耐庵是一位非常认真严肃的作家,他为了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曾经不顾危险,多次来到人烟稀少、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里。他爬到大树上,长时间地观察老虎行走、猎物、扑食的一举一动。同时,他还访问过很多有经验的猎户,向他们了解猎虎以及与猛虎搏斗的情况。

顺便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注意,这就是重视词语的积累,特别是有关动词的积累。反映任何事物动态的文章先要把“动”的过程写清楚,其次要靠准确的动词反映不同的动态。就拿“扫除”这件事来说吧,我们就要正确使用下列动词:扫,抹,擦,揩,掸,洗,冲,拖,铲,拾,拉等。汉语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在平时,我们一面要不断留心观察事物的动态,一面还要注意会写会用反映它们的动词,只会说不会写不行,写不正确、用不准确也不行。

行文到此,我们似乎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要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不能说空话,而要注意用形象来说话,把此时此情此景如实地写下来。

这里不妨举个学生习作中的例子。一位四年级的孩子写他小时候学棋不专心,他是这么写的:

记得我在幼儿园念大班的时候,妈妈让我学围棋。每当我和小朋友下棋的时候,我总是“猴子屁股坐不住”。那一年,我参加市里的围棋比赛,跟我对弈的是那些戴红领巾的大哥哥大姐姐。比着比着,我没有心思继续下了,一会儿钻到桌子底下捡棋子,一会儿绕着桌子转几个圈儿。我的教练卜老师见了,干脆把我抱在他的大腿上继续比赛。这次比赛我胜四负二,连升两级,得到了八级证书。后来我升到高级培训班了,一个星期得训练三个晚上,由于我吃饭速度慢,加上作业多,没有时间去参加训练而缀学了。教练卜老师为此很惋惜,说我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如果坚持训练下去的话,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常昊、罗洗河”什么的。

这一段文字很精彩,也很传神。其主要原因便是小作者没有说空洞、乏味的话,他十分注意把自己学棋是如何不专心写得具体生动,真切感人。

还是那句老话:想得周密,才能写得清楚;看得真切,才能写得生动。

妙笔能生辉。“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是这么说的。

第十一讲 要形似,更要神似

现在,我们上商场购物,就怕买到假货。同样,我们看别人的文章,就怕读到假话。读到假话,就似乎遭人欺骗一般。俗话说的“假、大、空”都是脱离实际的东西。远离人们生活实际的东西,人们就会感到厌恶。作文,要吐真言,说真话,抒真情。切忌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写人,更要写真人,记真事。

老师常让我们学记人的记叙文,比如:我熟悉的一个人,我的老师,同桌,榜样,我忘不了他等。这类作文怎么写?

我说,很简单,要写活他!

要写好人物,首先要了解他,熟悉他。熟悉他的音容笑貌,熟悉他的一举一动,熟悉他的兴趣爱好,熟悉他的喜怒哀乐。

写人的基本要求是:写得像,写得传神。要写得像,就必须抓住人的外形特点;要写得传神,就必须抓住人的性格特点。一句话,要写活他,既要写得形似,更要写得神似。先说写得像。把人物的外部形态特点写好,这是第一步。我一直记得十六年前读到的顾宇小朋友写的习作《朱老师的眼睛》。文章一开头,就用简练的笔墨把朱老师的外形特点给勾勒出来了:

朱老师的眼睛是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初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啊,嘿,朱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文中的朱老师我认识,她的确是这么一个人,她的眼睛的确很有神,的确“会说话”。顾宇同学把朱老师写得很像。

要写得像,不算太难;要写得传神,则不是那么容易了。所谓传神,就是笔触要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要写出人的精神。只有写出了人的精神,这样的人才不会徒有虚表,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只有达到了传神的地步,写出来的人物才能“面目精神,跃然纸上”。

《在炮兵阵地上》一文是写彭德怀大元帅担任国防部长时下基层检查工作 的小故事。当他发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不符合要求,就再 也忍不住了”。他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对那位团长说:“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

挨了严肃批评的团长很内疚,不肯坐下就餐。彭总发现了也感到自己批评过重,有点自责。文中是这么描述的:

彭总拉着团长,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

这一段话写得十分精彩,把彭老总快人快语、坚持原则、敢于作自我批评的精神、品质、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这么说,作者把彭总写活了。

让我们再看看一位小朋友笔下的《表弟斌斌》:

一天,斌斌趴在桌子边看我写字。

“写错啦,写错啦!”他突然一迭声地叫喊起来,吓了我一跳。没等我开口,他又操起橡皮擦去我刚写好的“犬”字,并拿起笔,歪歪斜斜地写了个“大”字:“怎么样?’大 ’字多写了一点吧!”

这么一个细节描写,把他表弟斌斌的淘气天真可爱的特点全表现出来了。纸上的表弟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在平时生活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四周各种各样的人,留意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一定能把人物写活的。

切切记住:写人,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

训练目标:

1、通过连词成句游戏,理解写句子的要求,学习写完整、正确、通顺的句子。

2、做好作文起步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作文,亲近作文,学习写作文。教学过程:

1、开展连词成句游戏:

讲清游戏规则:小组游戏。每小组6-7人。学生按顺序上讲台写一个词,小组成员写出来的词语最后组成一句话,期间不准商量。最后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正确。

2、组织游戏,及时调控。

3、评讲学生完成的句子,引出写句子的要求:完整、正确。

4、结合游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游戏前,同学们是怎么想的?

游戏时教室里有什么变化?你是第几个出场?怎么想?怎么写的?后面的同学是如何接着写的?你看了后又有什么想法?

比赛结果是如何评出的?你们组赢了还是输了?大家是如何反应的?你是怎么想的?

5、听写作文

第一段:今天的作文课,老师和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连词成句”。

第二段:注意行文格式,另起一行,空两格。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同学按顺序上黑板写一个词,最后连成一句话。

第三段:一听说玩游戏,我怎么想。提示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教师里其他同学有什么反应?写一写同学的表现,尤其是同学的表情、动作。第四段:游戏开始了,第一个同学怎么上讲台,怎么写字的,写了一个什么词,你看了后怎么想,你是第几个写的,当时前面写了哪些字,你怎么想,最后写了一个什么词,最后连成了怎样的一句话。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老师怎么评价。根据老师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第四段的写作。

第五段:比赛结果如何?哪个组胜利啦,他们写的句子是?老师怎么评价的?你怎么想的?你们组的情况如何,你怎么想的?

第六段:今天的连词成句游戏好不好玩?为什么?通过游戏我明白了什么。

6、点评学生作文。课后反思:

三年级学生刚刚作文起步,写字速度很慢,一个句子都写不全。设计这个训练,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作文中如何写好句子。课堂导入是观察和口头说话训练,观察老师进教室后的动作,说出有关动词,理解每一个动作的含义,学会用动作说话交流,达成课堂上的默契。这个观察训练,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策略,提醒学生及时注意老师的身体语言,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一一说出老师的动作和动作的含义,老师板书了有关动词,要求学生把所有动词串起来,说一段话,再根据老师的口述,记录这一段话。原计划时间不超过10分钟,结果整个流程耗时近20分钟,学生的说写刚起步,一切还不适应,训练开始几分钟了,有的学生还没有准备课堂练习本,结果快速跟上老师的学生已经完成训练,部分学生还只写了一两句话。

因为这一环节拉长了时间,后面的眼力大考验只能匆匆而过。接下来的连词成句游戏,因为黑板半边被电子白板遮挡,八个小组只能分两批进行。学生上台接力写词,开始,都有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组,加上空间窄小,影响学生速度,四个小组的比赛还未结束,下课铃已经响了。

接下来第二节先完成比赛,评比学生写出来的句子,结果“山里的孩子离不开妈妈”获胜。为什么评这个句子?标准是:完整、通顺、正确,而且立意很好。本来要问一问每一位学生如何写出这些词语,强化学生的思考体验,为下一步写话做好准备。后来做了弥补:采访了第七组的同学,了解每一个同学是如何写词语的。结果第一个站起来,半天不说话,为什么写“慢吞吞”,她用行动告诉我慢吞吞。好在后面的同学还很大胆,说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最后是引导学生成文,先写好题目。另起一行写开头,一步一步,牵着学生,偶尔也放放手,让学生独立写句子。期待着第一次真正的作文训练让孩子感到有趣,不难。

学生优秀作文 连词成句

三二班 李畅宇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开心的游戏,名字叫连词成句。

游戏规则是分小组比赛,每个小组一个人上讲台的黑板上写一个词语并构成一句话,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比赛开始了,别人写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我发现用词要恰当,句子一定要通顺,完整。终于轮到我们组写了,第一个人居然写“慢吞吞”这个词,真让我感到既惊讶又紧张,第二个人又手舞足蹈的上去写了“蜗牛”,没有写“的”,第三个人写了“的”字,这下好了,轮到我写了,真慌乱啊!到我写的时候,句子已经是“慢吞吞的蜗牛在”,我就写了“在叶子上爬”,下一个人就写“着”,然后是“。”--句号。

可是到评价的时候老师说我写的词太多了,所以给我们组的分数是95分,最高分时100,哎!就差5分了,真可惜呀!2 3 4 组在比赛的时候可真好笑,写的句子有的不通顺,有的不完整,而我们组吸取了他们的教训,避免出现跟他们一样的错误,所以得了95分!这个游戏可真好玩!

春天一到,大地便穿上绿装,小鸟们敞开喉咙放声歌唱,花儿们也毫不逊色,也跟着摆弄起自己的裙姿,春风温暖着大地,美丽的蝴蝶也伴着风儿翩翩起舞,四处充满着一片新的气息。

女儿看见妈妈,立刻叫着跑了过去,抱住她的脖子,亲了一口,然后甜甜的笑起来。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2012613/5847.htm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2012613/5847.htm

下载贾老师作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贾老师作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贾老师教作文系列讲座5篇

    贾老师教作文系列讲座 第一讲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作文,就是写文章。 我们小朋友写的文章跟大人们写的文章有些不一样。我们主要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

    贾志敏老师是国内著名的小学作文教学专家,下面小编整理了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贾志敏老师是国内著名的小学作文教学专家,他曾经有一段坎坷的......

    魔力读后感贾老师

    《魔力》读后感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贾治萍 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魔力》,让我们仔细阅读品味其中的奥秘。读了此书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多了一分沉静,多了一分感激,多......

    聆听贾志敏老师作文的体会(共5篇)

    聆听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体会我有幸观摩和聆听了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作文指导课和讲座。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一、寓注意力教育于无意之中。......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课时一: 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谁知道?哪十大人物?你说。 生:王百姓。 师:对了,王百姓。还有吗? 生:黄舸。 师:少年英雄黄舸。还有吗? 生:雷英雄。 师:不是雷英......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讲座

    快乐与语言中的孩子(a)贾志民 在三脚台上,我站了50年。 教授一生的小学语言,教一生的孩子写作。在此期间,比苦涩更甜,收获更累。我喜欢孩子,我喜欢教室,我更喜欢教小学生在教室里......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课时一: 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谁知道?哪十大人物?你说。 生:王百姓。 师:对了,王百姓。还有吗? 生:黄舸。 师:少年英雄黄舸。还有吗? 生:雷英雄。 师:不是雷英......

    听贾志敏老师

    听贾志敏老师《脚印》一课有感 半壁山学区佛爷来小学 白春艳 利用两天的空闲时间,我听了贾志敏老师的《脚印》一课,在这里首次听说了“真语文”一说,到底什么是“真语文”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