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框剪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论文
框剪结构是最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拥有着极强刚度,通过优良的性质,从容满足我国当前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更好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框剪结构的概念设计
在当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概念设计要远远重要于分析计算,由于建筑结构受力的繁琐复杂,而且目前科学技术对地震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而且,施工安装以及材料的性能等差异,都会影响到结构抗震分析技术的精准性,使其结构计算结果和实际世界差异较大.”抗震概念设计”是指通过抗震要求,尽可能的减少破坏程度从而对基础及地基进行选择,并且设计建筑平立面、结构等布置,注意抗震的薄弱环节,合理选择材料的延性,再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和结构的处理措施,从而设计出优良抗震能力的建筑。在进行概念设计时,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比如场地情况、梁柱截面、材料强度、地理位置以及剪力墙的布置位置等,都会对其进行影响,剪力墙是框架结构最主要的抗剪力构件,应用框架结构时,需要将其主轴方向均设置剪力墙,从而构成双向的抗剪力结构,尤其是当抗震强度较高时,防止发生单向布置,通过控制各种参数指标,从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概念设计。框剪结构的结构设计
2.1 布置剪力墙
在进行框剪结构剪力墙的布置时,通常均匀布置与建筑四周,并且积极发挥抗扭性能。一般来讲,假如平面的凹凸变化较大,那么该部分的结构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通常在其凸出部分进行剪力墙的布设,对其抗剪能力予以加强,纵横的剪力墙应该尽可能的在一起连接,或者将其设置值具备边框的框剪剪力墙,并且形成T 形、L 形以及口字型,尽量将其结构刚心与建筑质心发生重叠,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抗扭能力以及刚度,与此同时,还要遵从均匀、对称、连续以及周边的原则。
2.2 控制刚度特征值
一般来说,刚度特征值越小,则结构的刚度越强。目前,框架结构是最主要的抵抗地震作用的结构,如果抗侧刚度条件较差,那么结构将难以适应变形需求,从而导致框架受力较高,梁柱的截面尺寸也相应变大,从而降低框剪结构的使用性能。反而言之,如果刚度特征值较小,则说明其具备较多的剪力墙,而且抗侧刚度较大,从而致使地震作用较大。所以,要求刚度特征值通常处于1.15~2.4 范围内最为合适,整个框剪结构将充分发挥其作用,各个结构之间受力均匀,互相协调,可靠安全,对于整个框剪结构的刚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控制水平位移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相应的规定给了较为详实的参数参考:即要求层间位移角应小于1/800,从而作为测量抗侧刚度的指标。如果不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时,应该小于1.2,如果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时,应该小于1.5 即可,此二者均为扭转刚度的指标。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应该尽可能的调整建筑周边抗侧力构件,通常可以采用加高连梁以及增大剪力墙措施。
2.4 控制剪重比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剪重比能够反映地震强度下水平结构的重要指标,其中,通常与结构布置、抗震防烈度以及结构体形相关。如果剪重比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那么其结构的抗侧里刚度也就相对较小,而且地震力也较小。这时,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其进行调整:
(1)如果地震剪力较小,但是层间位移角较大的时候,则证明其结构比较柔弱,通常对其进行加大柱截面以及墙截面,从而加强刚度。
(2)如果地震剪力较大,但是层间位移角较小的时候,则证明其结构比较刚强,通常对其进行减小柱截面以及墙截面,从而降低刚度,提高经济效益。
(3)如果地震剪力较小,但是层间位移角刚好适宜的时候,通常可以使用SATWE,通过“调整信息”,将“全楼地震系数放大系数”适宜的输入大于1 的系数,从而提高地震作用,最后达到剪重比的要求。
2.5 控制周期
如果周期比不符合实际规定要求,那么就证明其结构的抗扭刚度较小,而扭转效应较大,不合理的布置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同时,应该将周期尽可能的控制于0.08-0.12N 之间(N 为层数),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则证明结构太柔或者太刚,应当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调整。框剪结构的特点
在进行框剪结构设计前,需要对框剪结构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确保充分的了解框剪结构自身的属性性能之后方可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来讲,框剪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抗震、刚度以及受力三个方面,针对这三方面进行以下的框剪结构特点的分析:
(1)受力特征,一般来说,在对框剪结构的表面进行观测的时候,其自身仅仅是属于能够全部垂直于地面上的一个结构体,而且因为其框架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所以导致其空腹悬臂梁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作用时会产生结构弯曲变形,在其结构弯曲之后所固定出曲线通常称之为弯剪形态,总而言之,因其自身的属性特征,在框剪结构受力之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弯曲变形。
(2)刚度特征,通常而言,可以说框剪结构与普通的纯框剪结构的受力反应基本相同,而且,在基底部分的弯矩达到百分之二十之后,就会导致其自身的刚度发生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工程需要的因素下,可以考虑增加其抗震性能,并对抗震等级进行调节,但框剪结构的弯矩达到百分之八十之后,才会导致其自身刚度不断缩小,故应该采取良好的结构设置方法,从而达到抗震作用。
(3)抗震特征,因框剪结构的结构特点会使其具备相应的抗震特性,为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在进行框剪结构的施工之前,需要对实际施工地进行地质分析,从而完美的运用框剪结构的抗震性。工程实例说明
4.1 工程概况
假设某工程为综合办公楼,地上层高20 层,地下层高2层,长度75.9m,宽度20.3m,应用框剪结构体系,抗震的设防烈度为7 级,施工场地类别为Ⅱ类,施工场地地势开阔,为较常见的平原地形,对抗震设计有利。
4.2 方案设计
通过对结构概念的合理运用,并且依据局部主体之间的力学逻辑关系、个人试验以及破坏机理,从而统筹分析框剪结构的结构整体,针对性的设计抗震墙数量,并对其进行布置,一般情况下,纵横剪力墙应当设置为T 形、L 形以及匚形等规范形式,从而使纵横剪力墙能够作为纵横墙的翼缘,进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刚度,最后,使用Γ 形结构要比T 形结构的刚度要强。
4.3 校核优化
首先,要依据梁柱的框剪刚度与结构进行优化,其次通过剪力墙抗弯刚度调整剪力墙的尺寸以及数量。采用PKPM 模拟优化工程,检测其是否合理有效,从而整体优化框剪结构。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框剪结构时,某些参数通常难以估计,比如最大地震作用方向、结构基本周期以及振型组合数等,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多次反复的试验才能得到结果。本文通过利用PKPM软件建立框剪结构的三维空间模型,依据计算结果,不难看出,在结构的X 方向,其最大层间位移角是1/1170,最小剪重比为3.90%,在结构的Y 方向,其最大层间位移角是1/ 990,最小剪重比为3.75%。框剪结构的X 方向的平动第一自振周期是T1= 1.6335,扭转第一自振周期是T3=1.3476,同时比值均小于0.89,满足框剪结构的抗扭刚度要求。因为扭转效应的使用效果不明显,所以不予考虑。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框剪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加强人们对框剪结构的认识,并且推动框剪结构的普及使用,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的优质工程奉献力量。
第二篇:浅谈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管理论文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结构复杂多变、新技术新工艺繁多、施工工期紧和质量要求严以及工序穿插交叉频繁等特点,如何加强施工管理,特别是密切土建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套施工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工程实例,针对该高层结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以及质量管理措施等,旨在能为同类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6层,建筑面积为44468m2。施工工期从2007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29日。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 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度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技术管理措施
鉴于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而且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技术管理要求严格,对于其测量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试验等都作了详细安排。同时鉴于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工期较紧以及材料量较大,为此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节约材料以及缩短工期是本工程进行技术管理的成功实践。
2.1 测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本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测量员会同建设单位现场做好轴线测点交接手续。量人员及时妥善保护好各种标桩,认真复测并定期巡视标桩的保护情况。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先放控制轴线,经检查准确无误后,再放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高程测量先从+0.5M线处利用经检定的钢卷尺沿铅直线往上量距,利用水准仪复核无误后再将此标高放样。当测量完成后,坚持测量复核、步步有校核的原则,楼层测量、高层测量及所有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同时流水施工时必须复核段与段之间的轴线及高程符合。平面控制除校核轴线间距外还应检查对角线及90°直角。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标高抄测在确保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后进行平均分配,避免误差积累。
2.2 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由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更有必要正确地进行施工试验,为此本工程所采取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2.2.1 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部设专职试验员,以加强施工材料试验管理工作。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砖、砂、石,按进场的批量取样、测试,及时收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做好砼试件,砂浆试块检测,并将试验结果及时交资料员整理。
2.2.2 管理措施。各种材料取样及时准确,用于承重结构试件、钢材和连接接头试件、砖、水泥、砂浆试块等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另外,各种试验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做好各种试验台帐。
2.3 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同时鉴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必然导致工程资料较多,为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2.3.1 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工程所有技术、质量、测量、材料检验,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按专业系统、时间、内容做好交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2 收集的资料要妥善保存,防止丢失和损坏,并随时整理,建立目录组卷,做到和施工进度同步到位。
2.4 技术节约管理措施
钢筋、模板加工前坚持放样制度,减少返工;钢筋现场加工充分利用下脚料;本工程施工时合理划分流水段,加快施工进程,减少各项费用支出。结构工程提高模板设计及施工质量,确保楼板不进行抹灰,减少材料用量及抹灰用工,确保结构砼清水化,减少剔凿用工及由此产生的材料浪费。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采取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三定”措施,掌握建设物的各细部做法。同时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并把交底内容传达到班组,现场跟班检查,使之贯彻执行。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本工程成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长、工长、质检员、技术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有否决权。施工中坚持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进场,材料人员按规定质量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样板完成后要由项目专业质检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才能全面施工。3.2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3.2.1 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3.2.2 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2.3 楼板、楼梯模板与旧砼接触面阴角处统一粘贴海绵条,确保阴角方正,顺直且砼表面平整,多层板拼缝处贴纸胶带防止漏浆。
3.2.4 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中50㎜,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3 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管理
本工程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总之、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加强三检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4.1 安全防护措施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4.2 临时用电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用电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现场各种电气设备未经检查合格不准使用,使用中的电气设备应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严禁带故障运行。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搭设防雨罩;凡被雨淋的电气设备应进行必要的干燥处理。施工现场照明线路的敷设除护套外,分开设置或穿管敷设,办公室照明灯设开关控制,工作栅、场地分路控制。
4.3 机械管理措施
本工程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台帐,各种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塔吊的安全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处悬挂操作规程牌,警告和负责人牌,落实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规定,专人负责。结语
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工程实例,针对该高层结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以及质量管理措施等,如采用技术管理措施来节约工程材料以及缩短工程等方案,可为同类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嘉琪.中国水电基础局办公楼施工管理概述[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7,23(04):265~267.黄树龙.框剪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J].广东建材,2009,21(05):31~34.颜耀武.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31(11):101~102.邱凯.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1):113~115.
第三篇: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
(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
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底框部分:
(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
(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
(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
(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著差别。
2.砖混部分:
(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
(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
(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1.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
(一)承台:
(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
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
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
(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Ф12@100的封闭箍;
(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
(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
(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二)基础梁:
(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
(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
(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
(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
(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
(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
2.底框部分:
(一)梁:
(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
(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
(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
(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
(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
(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
(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2.2(D12@100);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
(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
(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二)柱:
(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
(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
(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
(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
(三)墙:
(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
(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
(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
(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四)板:
(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
(2)长宽比满足:
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砖混部分:
(1)关于构造柱:
1)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
2)构造柱纵筋不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Ф14, 即纵筋加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
3)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规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2)根据各层板配筋简图人工配筋或调整自动生成的钢筋(面积、规格、间距等),板厚与标高不同的板,板底钢筋和上部负筋必须断开;
(3)当有I、II级钢筋混用时,应注意:板的钢筋面积按照I级钢筋计算;
(4)板上下的钢筋间距宜相等,或互为倍数,直径级差均取一级,楼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应按照规范取用;
(5)负筋不宜过细,一面被踩塌,较大直径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易开裂;
(6)阳台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样,其下面的拖梁和边梁需要根据计算结果配筋,其大样要注意与总体图协调(如墙体和构造柱的有无等);
(7)屋顶构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构造配置,支撑构架的柱子从屋顶起,注意其与下部构造柱的衔接问题;
(8)屋面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配筋间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钢筋,其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积、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钢筋只需说明双层双向可用双层双向Ф8@200,坡屋顶由于梁数量较多,故均为小面积板,可用双层双向Ф8@150;
(10)一些细部尺寸在“楼板模板配筋图”中已经表示的,在“梁平面整体配筋图”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种负筋,由于板的计算跨度唯一,故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相等,且应准确标出负筋端部到墙边或梁边的距离;
(12)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
(1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数,板下筋乘以
1.1~1.2的系数。但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时,采用10@200,否则用8@200;非矩形板宜减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轻质隔墙下只有在垂直单向板长边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钢筋以形成暗梁;
(14)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不应按固接计算,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计算;
(15)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若小于900,则最小板厚为100,否则为120;
(16)挑板钢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17)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8)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19)关于挑梁:
1)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2)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3)挑梁外露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锚固;
4)严格控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即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另行增配;(第7.1.5.4条)
(21)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2.5条设计。即: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a.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b.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22)凸窗台板抗倾覆要计算足够;
(23)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的要求:高度、层数应从低处算起;
(24)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层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即:
a.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钢筋叠加。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b.如果楼梯与厅现浇板长向平行,则于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荷载规范附录二)。
(25)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140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造价虽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
(26)楼梯间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设2φ8@500的通长筋,9度时,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27)独立梁的受力钢筋均不得小于Ф14,Ф12一般用于构造筋及架立。
PKPM做砖混结构的步骤:
1.整体把握结构有关参数,根据建筑提图制定结构方案。应明确抗震烈度,纵横墙承重体系,构造柱的设置,圈梁的设置,楼面、屋面板的形式等,进行楼层组装,输入计算参数。
2.PKPM准确建模。应准确输入洞口、梁、构造柱等构件,准确输入楼、屋面板的形式(注意调整单向板的受力方式),准确输入楼、屋面荷载,梁上荷载。
3.PKPM抗震计算。通过计算结果,调整模型,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4.地基基础设计。准确确定基础形式,砖混结构大概有复合地基、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形式。
5.计算出图。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相应模式,由此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也有据可依,且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也有较多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因素;企业
人力资源属于艺术形式之一,且具有实践性,形成组织的主要成员为员工,由于个体差异使得员工也存在诸多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且依据划分因素有十几种类别,因此其选择因素也比较多。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类型在人性假设分析基础上沃尔顿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划分,其一目的为控制成本,属于控制型;其二为注重将员工承诺提升,属于承诺性。而在人力资源哲学基础上分析,戴尔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3种分类,其一为投资型,其二为参与型,其三为使用型。
二、企业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的考虑因素
(一)战略
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指导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以及对于资源的配置企。同样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坚持战略导向,且对调整与整合方式予以使用,确保如下三点:①在人力资源模式选择应当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匹配;②确保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一致于组织纵向管理职能需求;③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与组织结构未来调整、外部环境改变相适应。由此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企业战略,若该模式不契合战略,则该模式不仅不会贡献于企业发展,还会消极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将战略作为主要因素。
(二)规模
对于企业而言其规模包含资产额数量与员工数量。若企业有较小规模则通常不会有较多员工,且有简单的内部结构,难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资金有限,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方针与规章制度。而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过程中企业也会对主营业务予以拓展,在生产逐渐多元化,增加组织层级结果,企业亦会相应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完善与规范,进而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所有制
企业制度差异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需生存压力较大且竞争激烈,为与顾客多样化需求与市场发展充分满足,需对组织资源能力予以快速调整,不仅要提升员工待遇还要将工作效率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如何将管理成本降低。而对于外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国家长时间给予政策扶持,故而相较于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意识以及素质方面均更优良。由此基于所有权角度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民营企业可选择混合型,国有企业可选择控制型,而外资企业可选择控制型。
(四)生命周期
对于社会组织与自然生物系统而言都具有发展历程,而随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与出现的改变,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该相应改变。比如在刚开始创办企业时,通常企业朝气蓬勃,但是资源有限,此时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为人才,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应将吸引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恰恰在该阶段由于企业资金较少,部门设立简单,甚至都没有设立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主要通过管理者相对主观的意愿吸纳人才,自然在这一时期难以实施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比如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活动。企业逐渐成长后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扩大,此时企业需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健全,赋予其统一性与规范性,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而言生命周期亦为主要内容。
(五)企业文化
基于制度学视角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文化背景不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思想作为价值基本取向,包括中庸之道、以人为本以及道德理论等,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人存在主要价值标识为道德,而后家长制观念带来领导观念与家长式领导,中庸之道在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相较于西方文化,我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美国文化特点并非人治,而是法治,注重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应该努力奋斗,对科学与定量分析予以强调,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市场化配置特征比较明显,故而表现出技术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由此可知,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文化亦为主要因素。
(六)内部员工结构
内部员工结构亦为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核心因素,台湾学者黄英忠认为可先划分员工为不同类型,把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意向这两方面因素作为对员工进行划分时的依据,针对划分类型再选取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七)人才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低下时,中小企业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随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高时,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会较为激烈,企业为了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就需要在招聘阶段投入更多的经费。并且在随后开展的人力资源活动中也需要加大投入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持员工的忠诚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我们不断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分析选择因素,将实践重复性与盲目性尽量减少,进而促使企业更好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增强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路凡.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经贸,2015(1).[3]朱代见.浅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4(2).
第五篇:结构设计中框架梁设计总结
梁配筋总结
简单点讲就是复核纵筋、箍筋、腰筋面积等是否与计算简图结果吻合;但前提或者说基础是你对输出结果的每一个数据代表什么含义必须搞明白,与采用的结构体系相对应的规范的规定也必须很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对PKPM自动出的配筋图的结果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建议你把PKPM的说明书仔细看一遍;把相关的规范条文(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理解透彻!加油!多做几个项目,你会发现梁、板配筋图是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
理论上,根据计算弯矩,可以在正负5%范围内配筋,但是实际上都是放大的,没有比例。如果觉得PKPM出图太乱,可以指定某几种钢筋,其它的都不用。以上部钢筋为例,3/2表示钢筋放2排,靠上排放3根,靠下排放2根。通长筋是用结构主筋兼作架立钢筋。因为架立钢筋仅是构造需要,并不受力,所以尽量选用较小规格的钢筋。
关于钢筋每排放多少,也是有构造规定的。最外排的钢筋净距一般不小与25mm,靠内排要求更大。具体数值记不得了,可以参考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这么规定主要是考虑在浇筑混凝土时,石子能够顺利通过钢筋,进入梁内。
G0.5-0.5 意思:前一个为加密区箍筋需要面积,后一个为非加密区箍筋需2要面积。单位为CM。8-0-7 分别为8、7梁上部左右支座的需要的配筋面积,单位CM2。中间的0表示按照构造配筋。5-5-5 第一个5为梁下部最大的配筋,CM2.第二个5为梁受扭所需纵筋面积,CM2,第三个为梁受扭所需周边箍筋面积 CM2。在此,就详细说一下箍筋的。例如:8@150(2)为2*0.5*100/150=0.66,10@200(4)位4*0.785*100/200=1.57 100为软件设置固定值。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G不是构造性钢筋,是“构造性腰筋”。
1、顾名思义,就是作为腰筋的最低配筋。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梁随着跨度的提高,高宽比也在增大,截面越来越接近于杆型。为了增加梁截面的抗扭和抗斜截面剪力,配置腰筋。而腰筋根据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和梁自身(如混凝土防裂)的要求,必须设置最低配筋率,也就是构造上的最低配筋要求。称为构造性腰筋。
2、而N是抗扭腰筋,这时候的腰筋最低配置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抗扭的需要。增大钢筋型号,从而使钢筋更多的发挥抗拒功能。
3、简单的说,抗扭钢筋比构造性腰筋粗。G很少有超过14的,N则不然。
构造钢筋即腰筋主要起构造作用和主筋,箍筋一起形成整体钢筋骨架.抗扭钢筋主要是梁在受力时起到抗扭作用防止梁产生变形.具体见GB101-1图集
各项数字代表以下含义: GAsv-Asv0 Asu1-Asu2-Asu3--------------------------Asd1-Asd2-Asd3 VTAst-Ast1 其中:
Asu1-Asu2-Asu3 梁上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Asd1-Asd2-Asd3 梁下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Asv0 梁加密区/非加密区抗剪箍筋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t-Ast1 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Ast-Ast1都为零,意思是不用配置抗扭钢筋,就不输出这一行。
SATWE计算结果中,需要配抗扭筋的时候:VT Ast-Ast1 Ast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总面积(cm2);
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这个Ast是表示抗扭纵筋双侧的配筋值,如:VT2.0 则配N2 根12,除此之外,抗扭纵筋根数仍需满足11G101-1中对构造钢筋根数的要求。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我刚用PKPM08做了个工程,纯框架8层,用SATWE和TAT两种计算,结果出的层位移比差了将近一半,satwe的结果就不满足规范,tat显得刚度还很有富余。很无语。
跟院长商量了一下,结果还是加大了一下柱截面,用tat的结果报审。以前听说PKPM的配筋有时候会有些问题,但是内力计算还是很准确的,现在也有点怀疑,参数挨个看了没有问题。板的配筋一般不用管,因为配筋是根据弯矩最大值来通长配的,实际上真正用到这么大钢筋的地方只是一小处区域,只要板厚满足挠度就可以了。
柱的配筋也没什么问题吧,要注意楼梯或者局部层形成短柱的部位要全长加密。角柱不要忘了点,有需要的情况下角柱的下几层也点上角柱。除角柱外,配筋比周围柱大许多的要注意判断其合理性,看一下各工况内力图有无异常,如果有的话要检查模型。读取一下底层中间柱的轴力,根据估算柱截面的那个公式反算,看看是否在12~16间,荷载千万不要落下,要一根梁一根梁的对!
梁的配筋复杂一点,一定不要忘了检查挠度和裂缝,尤其挑梁,切记!我有过深刻的教训。一根梁用什么材料多大截面能承受多少荷载是有数的,很简单就可以算出来,可以选几个典型的梁算一下。实际上读取内力包络图也可以,一般不会有大的偏差,谁知道呢,哈哈!慢慢积攒经验吧。
2.梁
1)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参数确定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注意连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抗震等级亦同剪力墙)。应及时查看电算中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弯矩,剪力,扭矩及对应配筋面积都要查看。2)连梁、框架梁的梁高不宜小于400mm。
3)尽量避免多级次梁:一般而言,传力路径越短,越具经济性和合理性。4)梁的布置要考虑对下层建筑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在上下层建筑平面功能变化时,特别注意避免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或者对下层净高的影响。5)外围梁(含阳台边梁和阳台门顶梁)的高度应结合建筑立面要求。
6)内部各梁高尽量控制,尤其当梁底下空时,在满足结构要求(合理的配筋率、扰度等)的基础上,梁高尽量做小,给建筑留出尽量大的净高。
7)注意建筑对各处的净高要求,以及设备管线的主要走向,尤其是采用集中空调时,注意是否有穿梁套管;当不能避免穿梁时,需根据穿梁的构造要求适当加大梁高。
8)主梁梁高应大于次梁。当非要做次梁梁高大于主梁时,设附加吊筋。9)当楼板存在高差时,确保高差分界处梁底低于低侧的板底或次梁底。10)不是所有隔墙下都需设梁,在合理板跨范围内,可适当取消次梁设置板内加强筋。
11)梁高一般取值为L/12~15,且应考虑梁的经济配筋率,钢筋排数及建筑净高要求。
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8%~1.5%,并控制排数不宜过多,当梁截面高度不大时,一般不超过两排;地下室有覆土的梁或者其他地方跨度大荷载也大的梁可取3 排。也可适当加宽梁宽,当梁宽大于350 时,箍筋采用4 肢箍。
12)梁的命名:梁区分为框架梁(KL)、连梁(LL)、楼层梁(L)、悬挑梁(XL);一端与剪力墙顺接、一端与剪力墙垂直按KL;两端与剪力墙垂直连接按L;两端均为梁支座时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垂直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顺接按KL,但梁支座一端取消箍筋加密区;两端与剪力墙顺接、跨高比≤5 时按LL——当此梁上有次梁时,宜编为K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当跨高比>5时按KL;当跨高比>5时且内力包络图与LL相似时,亦可按LL;转角窗处不应分开编为两根XL,而宜按LL或单跨的KL(并注明为水平折梁);与剪力墙顺接的梁(L),如果按铰接支座时,注意实配负筋应大于梁底筋的1/4。13)梁配筋的放大:一般而言,梁配筋不需放大;对于悬挑梁,顶部负筋宜根据悬挑长度和负荷面积适当放大1.1~1.2 倍;
14)为经济性考虑,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贯通筋量的基础上,可尽量采用小直径的贯通筋。跨度较小(2.4 米)的框架梁顶部纵筋全部贯通。15)梁的跨数判断:主次梁和梁的线刚度有关,梁的截面高度不是判断梁跨数的唯一依据。实际配筋时应根据梁的支座条件、内力性状、弯矩包络图形状等综合判断跨数。
16)支座梁两侧配筋不同时,纵筋的排数、每排的根数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17)非直线梁(弧梁、水平折梁)等受扭梁,应特别注意其支座条件,一般应为连续支座或固端。并注意抗扭配筋(纵筋、箍筋)加强。
当次梁按主梁输入时,调铰不调铰的区别?如何调铰? 答:次梁调铰不调铰对整体结构计算有影响:
a, 次梁不调铰,在计算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时,将会考虑次梁刚度的作用,计算出的抗侧刚度比调铰时大,结构水平位移角容易算过。
b, 次梁不调铰,在楼面梁计算时,次梁将对主梁产生一个扭矩,扭矩大时主梁的抗扭验算会不过,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小。反之,将对主梁不产生扭矩,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大。
c, 次梁不调铰时,因PKPM采用的是空间计算模型,次梁机算和手算结果误差大,而且因次梁参与空间计算,个别主梁计算结果比手算偏小,而框架梁是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所以会使主体结构有隐患。反之,次梁刚度可做为结构整体抗侧刚度的安全储备。
d, 次梁不调铰,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时,会造成主次梁传力关系不明确,这与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设计思想相违背。综上所述,次梁有两种输入方法,调铰与不调铰,按理论上说都可以(设计与假定相符,假定与规范相符),只要结构参数算过,主次梁传力明确且内力算过就行。但从结构安全的富余量和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角度考虑,调铰应该更好一些。
调铰的原则:单跨次梁和连续梁均两端跨端部调铰。但当主次梁关系复杂时,必须强制连续梁每跨都调铰。
另: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节点间距比较小时,次梁按主梁输无论调铰或不
调铰都有可能会出现框架梁地震力异常的现象。此时次梁应按标准的次梁输。
梁配筋设计要点 箍筋一般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 2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 注意梁箍筋加密区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 注意框架梁通长筋 注意梁宽范围内钢筋摆放的最多根数,上下铁不同;梁底部钢筋配筋第三排,净间距增大一倍,顶部未限制 7 注意梁配筋直径柱方向截面尺寸1/20的限制 8 框架梁支座上铁钢筋配筋率不能超过2.5% 9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不能小于最小配筋率 对点铰接 的次梁要注意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应小于1/4,采用铰接计算的比较容易疏忽 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注意配筋增大,考虑裂缝和变形 12 抗扭钢筋不应小于总说明的腰筋,且注意间距问题;不要忘记腰筋 不要忘记附加横向钢筋
》2Φ25+(2Φ14)用于四肢箍,其中2Φ25为贯通筋,2Φ14为架立筋。
》梁配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SATWE配筋计算结果实配纵筋和箍筋; 2 利用自编LISP程序查梁端配筋率是否超2%; 3 获取SATWE计算剪力图,补充吊筋; 4 补充相关说明; 5 特殊部位梁加强。
》平法编号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编水平梁,后编竖直梁。
》次梁配筋
次梁计算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在边跨有两种处理方式,点铰接和不点铰接,对点铰接计算的次梁,边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能小于1/4。
次梁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
次梁对上铁通长筋没有要求,中间可以全部为架立筋。
》悬挑梁配筋
大跨和悬挑梁必须特别注意。悬挑梁上铁一般将SATWE计算结果适当放大,一般放大1.3倍左右,上铁通长布置,箍筋全长加密,悬挑梁一般是裂缝或挠度控制配筋。
》附加横向钢筋
一般是在主次梁节点处,主梁每侧附加三组箍@50,附加箍筋规格同梁内箍筋,附加箍筋不够的,再附加吊筋。根据SATWE计算结果,查《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的表或者自编表格,查出需要的吊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