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0:3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第一篇: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督导效果是教学督导质量的体现。通过检索文献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分析后发现,教学督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难度、投入与态度,其中影响教学督导效果难度的至要维度包括教学督导环境、关系和内容等方面;教学督导投入主要包括科研、资源、时间、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教学督导态度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对督导工作的认识程度及其价值判断的反映。通过难度、投入与态度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督导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提升学术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学督导;高校;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科学、有效地协调速度、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事关高等教育深层次发展的艰深命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决策,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

以教学督导为契机,建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渐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纵观教学督导近些年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教学督导尚处于自发、自律、各行其是的阶段,从而造成了教学督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教学督导效果有限的局面,形成了教学督导重形式、轻实效,重外在、轻内涵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督导的发展,致使其不能完全适应高校改革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

因此,反观教学督导工作,衡量教学督导质量,深层次挖掘影响教学督导效果的内在因素,及时开展教学督导的自我评价,已成为突破当前发展困境、推进教学督导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教学督导”概念介说

教学督导是高校对教学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已初步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教学督导是高等学校领导授权的督导机构和人员,直接面对校内的教与学双方和教学过程,以专家身份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及时、客观地向学校领导、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教与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此概念既指明了教学督导的本质与目的,也指明了教学督导的特点与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教学督导的内涵,为影响教学督导效果因素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效果”概念介说

“效果”指由某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和检验根据。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但两者的统一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有时客观效果不能完全反映动机,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对教学督导效果的理论分析的切入点也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这是探索与分析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的逻辑起点。那么,教学督导效果究竟涵盖哪些方面呢?

目前学界明确以“教学督导效果”为提法的研究较为鲜见。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效果是实践行为所形成的客观事实或后果,而这种事实或后果大都可以通过“影响”或“作用”表现。“教学督导效果”,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行为事实(行为影响或行为作用)。所以,教学督导效果就是教学督导行为实施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或作用,具体包括: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培养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有利于纠正不良的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

(三)研究方法

考虑到期刊具有较高的研究现实性,本文以近10年(2002—2011年)教学督导文献为依据,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硕博数据库的文献,以“教学督导”分别作为“篇名”和“关键词”检索项的检索词,以“核心期刊”作为检索范围进行检索,得到相关学术共256篇,硕士13篇。首先,从篇名上看,将主题明显与高校教学督导无关的、检索到的重复等删除;其次,通过阅读摘要,剔除具体学科领域、具体高校等微观层面的。经过处理得到的研究67篇,硕士8篇。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

二、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基于上述思想与方法,本文认为,教学督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难度、投入与态度。其中,难度、投入与态度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的核心因素,而教学督导效果则是在三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积极的行为影响与作用。四个维度有机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系统。

(一)教学督导难度

难度是影响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参数,其本质就是对自身性质的一种考量与检验。教学督导难度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客观的、现实性因素,与其生存环境及“天然”的一些特性紧密相关,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管理活动的行为特征标志。根据现有文献中的表述,将不同形式的对教学督导难度现状的描述进行归类,可以发现教学督导的环境因素、关系因素及内容因素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难度的主要维度。

1.教学督导环境。由于我国教学督导制度是从国外引进的,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不充分,理论体系不完善,因此,无论是教学督导机制还是督导权威、机构设置、督导评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端。比如,虽然教学督导被规定为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保障等有督导权力,但这种权力与教务管理部门的权力是重叠的,教学督导对督导对象没有发号施令和直接进行奖惩的权力,只有建议权。可见,虽然原则上规定了教学督导有一定的权力,但是却无实质权力,自然很难落到实处,由此造成督导无位、无威、无所作为的现状。又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是督导工作的科学依据。因此,要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考试考核、教师评价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并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以及在教学督导与检查过程中反馈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目前教学督导评价指标存在体系不完整、指标陈旧、缺乏发展性等问题,因此,难以有效评价和引导教师的发展。

诸如上述此类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改革。我国教学督导的发展已经滞后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变化,与国际高等教育实施的教学督导策略也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教学督导由于自身“先天不足”在发展环境中所形成的困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督导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实效性大打折扣。

2.教学督导关系。教学督导涉及复杂的内部关系处理与外部关系协调问题,如何有效地平衡、利用这些关系,是决定教学督导能否运行、教学督导效果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学督导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学督导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沟通合作的关系。所以,教学督导是对教与学两个互动过程的检查、评价与指导,涉及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而彼此又有不同特质。因此,在对两类群体实施教学督导时既要照顾教师群体的意志与特点,又要兼顾学生群体的心理与需求。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与冲突交织的活动,而教学督导以其独立的第三方“涉于”教学过程,毋庸置疑地更加增添了教学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反过来,也为教学督导工作增加了难度,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循环互动的系统结构。

其次,督与导的关系。督导,顾名思义即监督、指导。教学督导的“督”具有监督、督促、检查和评估的职能;“导”具有指导、帮助、服务和咨询的职能。目前,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大多存在着重“督”轻“导”的现象,把督导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评估方面,很少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更谈不上加以具体指导和帮助,这种重“督”轻“导”现象拉大了督导与教师、学生的距离,削弱了督导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督导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这是涉及教学督导机构性质定位的问题。从其主体性质来看,教学督导属于教学管理范畴,但又兼具多重性质。既有一定的管理监督机构性质,又兼具专门性评价指导机构性质。但它既不是纯粹的管理机构或监督部门,又不是专门的评估机构。它超然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专门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的身份,成为教学管理的第三方,扮演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软组织”的角色。于是,教学督导机构不能独立完成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重要使命,必须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然而,由于教学督导是高校的新生事物,其发展的规律与学校自身实际尚未能有效契合,加之自身定位较为复杂,所以,教学督导机构与其他质量监控机构尚未能建立起良性的协调、合作的关系。因此,对督导效果的实现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3.教学督导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督导难度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学督导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教学督导的终极目标与价值追求。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外乎教师、学生与管理。因此,“应然”状态下的教学督导既应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化的检查与指导,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更重要的是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进行监控,实现教学督导客体多元化,内容全程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常常是过于单纯地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督、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意识与管理执行、管理规范的监控,使二者游离于教学督导之外。从而导致教学督导效果有限。

(二)教学督导投入

无论从教学督导发展的严峻性和挑战性,还是从教学督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看,都必须对其进行投入。投入是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教学督导效果的有力保障。结合当前我国教学督导的理论与现实环境,本文拟从科研、资源、人力等几方面的投入情况进行分析。

1.科研投入。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是教学督导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更加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监控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国教学督导的发展状况,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折射出教学督导理论研究投入的不到位,以至于教学督导囿于目前的境况而缺乏深度与广度的发展。尽管近年来,致力于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不断涌现,但总体而言,还存有一定的局限,即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将会不断提出有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加以回答和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实践,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丰富的成果指导教学督导的实践,切实有效地发挥教学督导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作用,逐步完善与优化教学督导工作。2.精力、时间投入。根据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承担我国高校教学督导任务的专家一般由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种是全部由离退休的、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授或专家组成;第二种是由在职的部分党政负责人与在职的或已离退休的教授或专家组成;第三种是由在职的领导干部组成,主要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和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现实中,这三类人员的精力与时间投入都会受到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无论是精力上还是时间上都不能得到充分保证;而在职教师,由于承担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完成科研任务,在教学、科研双重压力下,教学督导工作容易受到冲击;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岗位的管理人员,精力和时间更是受制于本职的事务,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督导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3.制度投入。教学督导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是,高校教学督导毕竟是新生事物,督导工作目前还只是初步的摸索实践,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注重形式、疏忽效果、在实践上有一定随意性等问题与不足。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与保证,造成工作效果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只有使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教学督导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高校教学督导及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的一个关键前提与核心保障。

4.人力投入。教学督导员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执行者,是教学督导理念的践行者。他们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个性品质、行为举止、工作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督导工作的实施情况。因此,这就对教学督导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品德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一些学者专门对教学督导队伍进行了研究。无论是从督导员的选聘条件还是建设投入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然而,由于没有成熟的督导理论指导,当前我国教学督导人力投入的现状存在着数量明显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而且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缺乏对教学督导员进行再提高与再完善的机制,致使教学督导员无法及时完成自身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补充与更新,从根本上无益于教学督导工作的改善与教学督导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督导态度

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直接影响着工作的绩效。本文将教学督导态度理解为各相关群体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督导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一种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程度及其价值判断的反映。

1.学校态度。学校对督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督导工作的成败。教学督导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管理形式,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职能,如果对此项工作理解不透、定位不准,就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不仅影响教学督导的效果,还会滋生一些矛盾,影响教学管理的协调运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实施教学督导制度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但由于教学督导工作无法产生短期的工作绩效,而只是处于监督、指导教学工作的地位,所以常常遭到忽视,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学督导能否从当前的“普及”走向“深化”,将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推动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入,各高校应当把教学督导作为学校内部的一项基本工作来抓,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全面支持教学督导工作的发展。

2.教师态度。教学督导是督导人员与任课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既是教学督导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然而,追根溯源发现,教学督导最初是行政监督力量的延伸与转化。虽然其根本意义是服务而非监督,是专业力量主导而非行政力量主导,但是由于教学督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还处在一个逐步完善与优化的阶段,因此,教师对教学督导性质的解读与认识,并未超越现在的发展阶段。教师面对这种“传统观念”上的“行政”第三方力量对其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影响与干预”的态度如何,是决定教学督导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督导效果实现程度的关键指标。

(四)教学督导成效

我国大多数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建立了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工作逐步开展,不少学校在检查教学质量,探索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挖掘优秀教师典型,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等方面做了大量且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虽然各校有不同的做法,但教学督导的工作特征和所发挥的作用基本相似,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教与学活动过程的主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督导最关注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务实的教学督导工作通过督导帮助被督导者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促使教学活动在教育规律、法规的框架下健康有序地进行,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并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2.塑造良好教学氛围与环境。教学督导通过督教、督学、督管等途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全面了解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执行规范、执行效果等多方面的情况,其过程对教师和学生乃至教学管理人员及部门都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形成适度压力,增强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工作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教师认真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尤为突出,起到了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升学术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教学督导是一种权威性的教学管理活动,而这种权威并非源自行政权力本身,而是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力。在重塑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去行政化”呼声愈发高涨的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中,学术力量的回归与强化势不可挡,而高校教学督导的诞生与施行是对其有力的回应。通过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以及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行政组织形式的单线性、垂直式、指令执行式的管理将被质疑并受到严重冲击。这种封闭的管理模式,没有独立的督导机制,行政色彩浓,指令性强,学术管理力度不够,许多信息反馈滞后,甚至失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必须构建和完善教学督导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由此可见,教学督导对于学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教学督导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检测和评价,是保证合格人才的质量保证机制。有教学的过程就有督导的存在。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这项工作卓有成效,必须优化工作路径,而优化工作路径的前提则是必须把握教学督导效果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影响教学督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难度、投入与态度。其中,难度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实现的前提;投入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实现的保障;态度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实现的关键;而教学督导效果则是对教学督导的难度、投入与态度的集中体现与反映。本文从这4个维度入手,有针对性地诠释了教学督导在我国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督导现状,深化教学督导的改革与发展,推进教学督导效果的落实提供了决策性的依据与参考。然而,难度、投入、态度与效果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3个因素对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对这些因素加以调节和控制,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的。因此,本文也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督导作为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其督导理论还在不断探索中。督导工作不能只是维持现状,而是要力图改革。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强化主体规范作用、增强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提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计划行为理论;教学行为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体育成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足以及教学方法有所欠缺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因缺乏有效指导而无法发现“快乐体育”的真谛,这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为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当前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等方面,如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教育环境、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体制等方面.还有学者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有研究开始关注教师的积极性应从哪些方面得以提升.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具体应承担的责任或基于某个经典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高校体育教学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被广为接受的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图方面理论,自提出以来该理论在各领域的运用证实了其对实际环境中的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看,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直接受到高校体育教学意图的影响,而其意图又受到了主体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态度与倾向、外界环境给予的压力以及对教学行为的执行能力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1计划行为理论的含义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Ajzen,Timko和White等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理性行为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是有理性的,各种行为发生前要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和合理的思考,一系列的理由决定了人们实施行为的动机.该理论针对人的认知系统,阐明了行为信念、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人是能够系统利用或加工可获得信息的理性生物体,个体行为完全受到个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控制,即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AttitudeTowardBehavior)、“主体规范”(SubjectiveNorm)来决定H.为了试图对所有行为都给出相应的解释和预测,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1)的因素,即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从事某项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并认为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可以准确反映实际行为控制的程度时,就能够同意图一起被用来预测行为.该理论的框架如图1所示.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学历构成、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环境等都与其他教师群体有鞍大的差异.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从行为态度、行为主体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

2.1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态度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口].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态度、教育背景和经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等因素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1.1教学动机和态度体育教学动机是推动体育教师的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内在因素,是激励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行动的内驱力.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它具有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体育教学活动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性,同样制约体育教学活动行为的结果.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动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强度和方向,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1.2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教师的教育培训和教学经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动作简单的重复和模仿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动作学习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动作技能的研究发现,人的学习技能的过程不仅是技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积极情感熏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的体育教育培训,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深人的了解,就难以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而富有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刚开始接触体育教学教师在课程组织、实施等行为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1.3教学经验总结与反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是改进教师教学、增进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从经验中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持续成长的关键.体育教师是否在自己的教学课程后以各种形式呈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总结教育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协商,特别是是否针对教学总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而反馈于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直接与其教学的动机和态度相关,也决定着教师能否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2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主体规范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体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些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评教机制、学校管制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决策影响明显.

2.2.1评教机制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确保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认识到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二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实际工作却经常使评教工作成为为评价而评价,把评教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目前,很多高校实行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种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因而考虑学生的评教更是成为体育教师工作中新的压力.

2.2.2学校管制压力教师实行的是计划录用、行政任命和调配任用的管理制度,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身份制”、“终身制”已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开设各选项课程,或教师一起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以往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往往把眼光盯在每年的职称评定上面,从助教到教授只能上、不能下,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教师的注意力全都在“评”上.而体育教育改革是对未来体育教育的设计或反应,意味着破旧立新,正因为改革具有超前性才使得在工作岗位上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体育教师心理受到冲击,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规范有较大影响.

2.2.3自我发展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随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教师必须克服时间、经济、身体及精力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尽最大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高校体育教师相对其他教师而言,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工作不够受重视、进修晋升机会少、有边缘化趋势的困惑,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开始感到自身发展方面的压力.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和进修机会等在教师之间会引起竞争,也容易引起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2.3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的素质构造、教师的心理品质、学校的激励政策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感知影响较大.

2.3.1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却并没有随之而提高:他们是否真正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门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的专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学是否只是一门相对稳定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否将之提升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是否将体育教学放到事业的高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其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越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越有信心.

2.3.2体育教师的素质构造专业的体育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体育教师素质的三大要素.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较复杂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定的智力水平,用以协调以上三大要素.当智力超过某一水平以后(如高校教师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它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起着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另外,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与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2.3.3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主要有: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兴趣和性格品质.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一是教师的热心和爱心;二是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在教学实践中,富有爱心和热心的教师能更好地在课堂内与学生分享喜爱和感情,同时,富有激情、想象力强的教师更热心于自己的学科,能努力地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从而也增强教师达到理解教学效果的预期.

2.3.4学校的激励政策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不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励他们达到目标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激励政策利用奖惩手段来激励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有积极影响的.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体育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积极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上等级、上水平,使那些有真才实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的优秀体育老师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的激励机制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之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3改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培训,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

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只有当体育教师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学,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因此,应面向体育教师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培训.有针对性地分析体育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经历,确定其培训需求,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丰富、系统、弹性灵活的体育教学培训,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与态度,适时满足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

3.2改善管理。强化主体规范作用

学校管理应形成以人为本,善待体育教师,激励和约束并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管理体系,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并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视角应该由工作转向人,教学工作的安排、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地考虑体育教师的因素,切实把体育教师放在体育教学的主导位置.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同时,围绕体育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拨出专项经费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奖励制度,为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学术带头人,把体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作为体育教师队伍设的重点.

3.3正确引导。增强感知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能力的感知是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素质与非智力心理品质都是影响教师感知行为控制的基础,必须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首先,要加强老师职业道德修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具备两种教育功能:一是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去充实学生的头脑;二是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去铸造学生的心灵.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严于律、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同时,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性动机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从而有助于他们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篇: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普通高校 教学思想主观判定 体育教师

论文摘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包括学习能力、职业意识与观念、思维能力、体育价值取向、领导的管理、创新能力、教学态度和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与传播,其中学习能力是最主要的因素。结合相关研究分析了每种因素对教师教学思想正确定位所产生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是人们对体育教学价值、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它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一旦被确定,将成为指导体育教师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这对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推动和制约作用川,并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师的关系又是互相制约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研究不可或缺。其次,从理论上讲,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身心生长发育已近成人、接受过十几年中小学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理应具有相当、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因此,找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对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正确定位和体育教学思想在高校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辽宁省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师,不包括体育专业院系授课教师以及体育专业与公共体育课兼课教师。按学科比例随机抽取了23所高校,共计324位体育教师(男226人,女98人),测试时间2008年3}4月,问卷有效率94.4%。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在专家评定的基础上,编制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因素及体育教学思想落实情况问卷,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问卷涉及23所高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4份,回收率为92.6%,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4.4%。根据特尔菲法。统计第1轮问卷的数据,在第2轮问卷中列出所有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可能因素。采用特尔菲法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影响因素进行两类判别。归纳整理统计出最终结果即为专家认可的影响因素,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在计算机上对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运用了因子分析。

2结果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概况

根据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整体情况,将学历分为3个水平(即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下);依据教学心理特征,将年龄分为4个水平(即29岁以下、3035岁、3645岁、4660岁);教学年限以10年为一阶段,分为3个水平(即10年以下、1120年、20年以上);职称分为4个水平(即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来源分为2个水平(即体育院校、非体育院校);授课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通过对306名高校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思想的了解情况,结果表明,其中“不了解”的占2.3%,“一般了解”的占34.6%,“很了解”的占63.1%,可见,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曾昭艳(2001)对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课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不明确,问题在于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体育教学思想的定位,有些教师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完全分离或相对立;还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教育”,而忽略了“培养能力的教育”思想。因此,要想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

2.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因素

1)KMO及Bartlett’s检验结果与分析。经两轮专家问卷和预备性测试的筛选,最终确定了23个评定项目,将其制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因素问卷,对23所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P<0.01,说明构成本调查问卷的23个项目之间存在共享因素;同时,计算取样合适性度量值,结果KMO=0.715,介于0.70.8,说明样本的充足度较好,也说明了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对影响因素进行提取的结果。依据统计学原理,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主因子:从表2中可以看出23个项目较好的被8个主因子解释,累积贡献率达81.407%。

为对各因素有更清晰的把握,进行方差极大化旋转后得到方差极大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3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因素分问卷的23个项目被简化为8个影响因素的潜在变量,它们集中反映了23个项目的大部分信息,根据各因素所包含的项目的内容,分别命名为学习能力、职业意识与观念、思维能力、体育价值取向、领导的管理、创新能力、教学工作态度和体育教学思想产生与传播。

2.3影响因素分析

1)因素1由项目X2(不断学习与进修,提高知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X21(自学的意识和持久性)、XI4附现代的社会及国际国内教育动态的了解程度),XI(自身的教育观念随时代更新的速度)、X18(能够对知识采取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X22(积极向前辈和优秀的同事学习)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1命名为“学习能力”。此因素的贡献率最大,为24.563%(贡献率见表2)。说明它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最主要因素。学校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摆脱了生物体育观的束缚,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方向转变,并且从被动的体育和教学转向主动体育观的方向,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2)因素2由项目X15(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意识)、X6附所从事职业的社会责任感)、Xll(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X23试自身职业道德和修养)构成,主要反映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教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据此将因素2命名为“职业意识与观念”。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复杂的自我磨练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师德的认识,磨练师德意志,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端正教学态度。

3)因素3由项目X5(能否对各时期的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X8(对新理论和新思想的认识理解较快)、X4(对体育教学思想的理解)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对某一种理论和思想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3命名为“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是指在认知活动历程中,个人运用贮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讯息,重新予以组织整合,从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中,获得新的理解的能力。

4)因素4由项目X17(“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X20(对于实际教学工作,重经验而轻理性)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4命名为“体育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一般认为具有动机功能,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的作用。体育价值取向属于教育价值取向的组成部分,实质上就是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师所具有的一套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的信仰体系”。

5)因素5由项目X13提供学习、进修、交流、观摩的机会)、X12(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构成,主要反映的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以及体育部领导对体育教师的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5命名为“领导的管理”。领导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指导和检查,使其尽职尽责,同时还要帮助体育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其中包括提供学习、进修、交流、观摩的机会,体育教师有了这样的机会,有利于体育教师扩展知识面,获取最新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学习体育教学思想,从而结合教学实际和交流经验,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思想,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因素6由项目X19(是否善于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X16(对新思想具有灵敏的感觉和敏锐的洞察力)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观察能力和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据此将因素6命名为“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是想出新办法,发现和创造新事物,建立新理论的能力。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观察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阴。观察能力包括灵敏的感觉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灵敏的感觉能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刺激感受比较灵敏,不会忽视微小的异常现象,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能随时注意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不会让新信息、启示和机遇溜掉。

7)因素7由项目X3(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X9(积极钻研业务)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态度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7命名为“教学工作态度”。态度是人们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指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由此可知,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是指体育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在其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身体育教学工作的看法。

8)因素8由项目(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确立以后,能否及时准确地推广)、X,(各时期出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实际指导意义)构成,主要反映的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传播途径、速度及其指导意义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8命名为“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体育教学思想被确立以后,能否及时准确地传播,直接影响体育教师获取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速度,从而减缓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如果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不能将体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准确的传播,使教师获取了错误的信息,将严重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思想的理解,甚至影响学生的发展。

总之,研究所分析的影响因素,是从主观上对体育教师认识和理解教学思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且如果用于实践,将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由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庞大,而且各地区和院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除了本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存在其它的影响因素,例如期望、智力因素以及客观因素(如福利待遇、身体状况、地域差异、学生群体、文化传统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篇: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1高校教育管理影响因素

明确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全面且稳定发展的关键点,所以应当加以深刻的研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重难返,老师依然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对老师的操作机械地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发现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潜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高质量的高校教育管理,可以使得高校的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同时可以使得高校内部的各个项目工作均呈现出崭新的水准,保证教学条件可以得到不断的改善,所以应当以切实的思想和完善的理念,认真的分析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促进高校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在对教学管理进行组织评价和考核时过分注重改革的形式,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内容。比如,高校教育的绩效考核方式华而不实,并且时间过于集中,使得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把综合考核放在考核形式上,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不能真正贯彻新教学理念。

2建议及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的现状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下文将针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和主要的工作措施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力求更好的实现工作的进步与创新发展。

2.1树立起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首先应当充分的结合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全面的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政策原则,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思想,同时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项目,始终的贯穿于整个管理的流程之中,在工作的开展进程之中不仅应当尊重每个管理对象的价值和个性化差异,同时还应当为相关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环境,使得其自身的价值和理想可以得到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日常工作之中的核心环节,同时是一项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想真正意义上保证高校的发展水准,就应当从此环节着手,加强对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另外在当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使得其可以主动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充分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增强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效果。

2.2制定出健全且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制度

此外还应当充分的结合教学工作和管理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健全的工作体系,加强对考核思路和相关政策的建设,以实现新的工作标准。体系的制定,尤其是考核体系的制定,应当以增强高校教育管理水准为基础,着重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准的表现,以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更加新颖的工作模式,实现对授课方式和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丰富教学的手段,增强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对应当进行重点改进的相关项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力求更好的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我国现代化高校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本质上加以分析高校教育管理是整个高校建设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所以应当加以重视。

第五篇:影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因素及效果分析

摘要:在初高中开设的各学科中,对于物理学科普遍存在着难教、难学的现象,学生往往随着教学进程,兴趣不断降低,从而使物理教学成绩难以保证。笔者对影响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因素从教师对学生是否认同、教师期望值是否恰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练习及考试题的内容是否恰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影响因素、效果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有着很大影响。其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学习差生,在学习物理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影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他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笔者根据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多年的经验,拣主要的概述如下,与同行们商榷。

一、师对学生是否认同我们教师每接一界学生,都会对所教学生进行评估,对于普通中学来说,学生的素质与重点中学相比有很大差距。教师往往抱怨学生素质差,难教,非常羡慕重点中学的生源。此时,教师的心态往往会表现到对学生的态度上,对学生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有排斥心理,特别是对学习差生,担心他们会拖了学习成绩的后腿,对于中考或高考更不抱有希望。以如此心态去教学,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换一种心态,不是排斥,而是认同,接受现实并且努力去改变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语言上积极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相互关系,在学习上为他们排忧解难,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他们会从心理上感谢教师、热爱教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种互敬互爱的愉悦气氛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浓吗?

二、师期望是否恰当教师期望指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期望与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前者可表达为“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直觉感受来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后者可表达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预期,对自己教学能力及教学结果的判断,故也称为‘教师自我效能’或‘教师自我效果’”。这种认识源自美国兰德公司的教育改革评鉴方案的报告,评鉴结果指出:“教师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性,直接源于课堂教学中自我预言效应的发现”。由于不同的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而教师的行为使每个学生认识教师期待他们有什么行为,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概念、行为动机和愿望水平。教师期望是否恰当,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很大。教师期望过低,如认为会考通过就行了,在课堂教学上就会缺乏激情,学生也会受其影响,对学习物理缺乏信心,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若期望过高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一相情愿,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量,在尚未掌握已学知识时就硬着头皮去学新知识;他们往往是在无力完成数量较多、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又要去面对更多、更难的练习。这种情况下,哪来的兴趣,更多的是厌烦和恐惧。所以,对一名物理教师来说,应选择恰当的期望值,正确对待学生和自己,使自己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好高骛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淡利明志,不好大喜功,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确立恰当的期望值。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师对学生的认同以及期望是否恰当,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物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目前,全国的中小学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原有的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正在被淘汰。这是教育发展进步的结果。应试教育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视知识的培养,重科学理论的传授而轻视情感方面的培养。由于教师的目标在于考试成绩,教学的内容注重物理科学的理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和结论,至于探索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情感、人类探索科学的历史都被放在次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重教轻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教师比较重视讲授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要学生适应教师的讲课,学生仅仅是参与者,更有一部分是旁观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期望所有学生学会物理的全部内容,事实上,这既无可行的教学计划,又无能够实现这种计划的教师,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可能相同,因此学生间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我们根本无法用一个标准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产生了大量的教学软件,但这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事实上,在物理教学中,并不只是通过教学形式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如果能也是短暂的、表面的,不能持久的保持下去。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应从本质上,从我们教师的教育思想上转变观念,素质教育不是口号更不能流于行式。有的学校误认为开的课程越多越是素质教育有的甚至肤浅的认为只要考试就是应试教育,不考试就是素质教育。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设了许许多多的选修课,既要学生学好美术又要学生学好音乐,还有什么欣赏课等等,学生某一科考试成绩不及格,就认为这个学生没有全面发展。反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名为素质教育,实为“理想”教育,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在课堂中往往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应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及其观点产生的背景,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并不象传说中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抛下两个铁球就行的,而是通过巧妙的推理、提出假说、经过数学推算、实验验证来完成的。告诉学生伽利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开创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了正确的研究方法,物理学才得到了发展。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时,又涉及到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描述。此时,学生一听到亚里士多德就会嘲笑起来,有些看不起他。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年代及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和研究物理的方法都是很落后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当时没有认识到物体处于匀速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我们应该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部分,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我们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知识的适用性,反对盲目崇拜,就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亦认为宇宙是不变的,设了宇宙常量。我们的学生应在掌握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勇于打破前人的经验,发现自然科学的奥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应着眼于科学的方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应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大到以社会为对象的教学、教室外广泛的学习网络的教学,把课堂教学从单一的制度化背景转换成多元化背景,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时,才能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考试的内容是否恰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承担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因其局限性,往往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求知的内容和求知的方法。学生要学好物理,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应通过做哪些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能力呢?对于学生来说是盲目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而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只知道保证学习时间,不知减轻学生负担,知只给学生层层加码,不愿在教课上多下工夫,每每把责任推倒迎接中高考上。其实,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并没有错,它保证公平竞争,保证人才选拔,错在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用简单易行的题海战术,放弃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更复杂、更高境界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据了解,某县的某所重点初中从初一开始就给学生订购了三套练习册,科任教师还要经常印发篇子弄的学生晚上时常打着手电做到子夜(若开电灯,宿舍管理人员不让)。学生承受的这种变相体罚恐怕比受些皮肉之苦有过之吧!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又从何而来呢?一次偶然的发现,高一学生刚学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后,有些学生就在做这样的一道习题。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球面上高h处悬挂一定滑轮,重力为G的小球用绕过滑轮的绳子被站在地上的人拉住。人拉动绳子,使与球面相切缓慢运动到接近顶点。试分析这一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是如何变化的?象这类习题,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知识水平上,在思维结构上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花大量的时间去解,最后只能造成物理难学的印象。学生该做哪些方面的习题,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时,必须明确这些题做了之后在培养学生能力、掌握物理知识、理解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上能起到哪些作用,这些习题是否适合你所教学生的知识程度,学生能否通过思考、讨论把练习做出来。否则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和练习的过程中,不应简单地把大量的练习不加鉴别地发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使学生时时刻刻有成功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才会对物理产生兴趣,才能把物理学好。练习是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考试则是检验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也是公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考试是经常遇到的事。但是,学生为什么总是对考试没有好感,谈考色变呢?我们总认为考试检查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为什么不是检查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呢?考试的成绩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极大的影响。试想,一个物理考试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谈什么兴趣,对物理有什么好感呢?学生经常想,为什么我会的知识不考,总考一些我不知道的呢?所以,对于平时考试(非升学考试),应取消上级统考,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在不超纲的前提下,可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起码应由科任教师出题,考学生已学过的并且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的。至于那些学生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可通过再学习进行强化,留作下次考试时进行考察。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多知识点,通过相应学段这个相对整体的教学,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好多教师总以为平时要求高一些,中高考才能出好成绩,而忽略了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总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业的成功与失败。当他获得满意的分数时,对他的学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激励,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应该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努力转化为分数,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下载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

    高校跆拳道教学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跆拳道是体育竞技运动中的搏击类项目,其起源于朝鲜半岛古称花郎道,2000年奥运会后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日益完善,跆拳道运动已经被各高校所......

    焦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库存状况是供求关系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贸易、消费者主要是根据焦炭价格的变化和......

    可行性研究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影响因素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

    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经济学中收益分配是指对利润的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财物资本的所有者,收益分配的形式有现金、其他非现金财物和股权等形式,都属于单纯的物......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王老吉的因素分析 消费着收入;消费者知识;消费者对王老吉质量的知觉;者态度的转变消费;文化及广告包装的影响; 消费着收入  收入作为购买力的主要因素无疑是决定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