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

时间:2019-05-12 14: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

第一篇:《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

摘要:小组论文《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对XX大学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SWBP)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小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解释。在小组论文写作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文献综述,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

关键词:小组论文,问题,解决方法 1 前言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层面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影响因素在国内外也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然而,目前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群体,而对研究生的关注则较少。因此加深对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对研究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这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Diener, Ed and Micaela[5](2010)通过分析幸福感差异的驱动因素,指出影响幸福感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就业与失业,账户储蓄,是否拥有房子,结婚与否,居住地区等。Clark, Andrew and Claudia Senik[6](2010)研究了经济增长政策与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内在联系,指出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是不能达到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社会目标的,百分百的就业率和一个普及的社会保障能够增强幸福感。Frey, Bruno S.and Matthias Benz[7](2008)在研究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中提出了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地影响作用。吴淑凤[8](2006)在《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中通过对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即需求满意度维度、相对标准维度、目标维度和文化维度的介绍分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各个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郑霞[9](2007)为了研究硕士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的412名硕士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人际状况、性格状况、压力状况、婚恋状况、休闲状况、婚恋状况、文化背景。冯翠仙[10](2008)进行了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从山西3所高校硕士生中随机抽样150名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量表法,使用方差分析等相关统计方法。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应该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人际网络,建立亲密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

在本次小组论文的写作中,我主要参与的工作是调查问卷的编制,问卷的发放、收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辅助小组其他成员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论文撰写所需要的数据。为论文的最终完成提供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在本次小组论文写作中的心得体会。阅读中内外文献

要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应包括哪些方面。中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程度。以及该问题现在的研究进度。所以,我们就需要搜集和阅读大量关于我们所研究问题的文献、书籍。对其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我们就能对该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也能帮助我们形成我们自己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在此次小组论文中,我们选择的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

在明确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调查问卷的编制和数据收集了。编制调查问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问题的表述应注意的事项

1)语言尽可能简单明确。不使用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

2)语言要通俗易懂。不使用调查对象可能感到陌生的语句。除了对专业人士的调查问卷外,要避免使用专业化的术语。

3)语言表述要客观。不使用暗示、倾向性的语言。例如,“绝大多数中学生崇拜歌星,你崇拜的歌星是什么?”。前面的“绝大多数中学生崇拜歌星”这句话对调查对象有明显的暗示性。

4)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设计抽象、笼统的问题。例如,“学生对学校建设的建议”。这个问题过于笼统。可根据调查目的修改为“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5)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及两个以上问题整合在一起提问。选项的编写应注意的事项

1)相关性。设计的选项必须与所询问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3)独立性。给出的各个选项之间不能有包含、兼容的关系。它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互相排斥的。

4)穷尽性。设计的选项应尽可能包含所有的情况

编制完调查问卷以后,接下来就是发放和收集问卷了。在问卷发放时应当注意问卷发放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以新疆大学研究生为例。不能把问卷都发给一个学院的学生,也不能都发给男生或女生,等等。应根据问卷的数量选择学院的个数。尽量平衡男女比例。兼顾文理科等。这样才能使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在收集完问卷后,要对问卷进行筛选。保留有效的问卷。剔除无效的问卷。这样,该阶段的工作就完成了。数据分析

当我们把调查问卷数据拿回来后,我们该做的工作就是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在此,我们用的是spss为处理软件。它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定义变量﹑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和结果保存。

第一步是设置变量。它包括设置变量的name、type、width、decimals、label、Values、Missing、Colomns、Align、Measure属性。

第二步是数据录入。在spss的数据录入窗口中直接输入就可以了。在数据录入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份问卷。我们也称为一个个案。在数据录入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表格上方出现了1、2、3、4、5„的标签名。这其实是我们在第一步定义变量中,我们为问卷的每一个问题取的变量名。即1代表第一题,2代表第二题,以次类推。我们只需要在变量名下面输入对应问题的答案即可完成问卷的数据录入。

第三步是统计分析。有了数据,我们可以利用SPSS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但选择何种统计分析方法,即调用哪个统计分析过程,是得到正确分析结果的关键。这要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来选择。在我们的小组论文中,用的是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

第四步是结果保存。我们的spss软件会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保存在一个窗口中即结果输出窗口(output)。由于spss软件支持复制和粘贴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想要的结果复制﹑粘贴到我们的报告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保存我们的数据。结果可不保存。因为只要有了数据,如果我们想要结果的,我们可以随时利用数据得到结果。撰写论文

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下面就介绍一下撰写一篇规范的论文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如果不走这一步,它等于放弃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我们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以其他的方法为辅。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当我们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它们要相对细致一些,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然后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自然地、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第七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引证的不规范。通过以上七步,一篇完整、规范的论文就完成了。心得体会总结

在第一部分的工作中,我们阅读了大量文献。我们了解了所研究问题的情况,并形成了初步的论文写作的思想。在第二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完成了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工作,为论文的撰写收集了必要的数据。在第三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和分析工作。最终我们得到了需要的分析结果。它为最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最后,按照第四部分的要求最终完成了我们的论文。

通过本次的小组论文写作,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写一篇论文,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做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工作。怎样编制调查问卷。以及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以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会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和思想。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对数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6:132-133 [2]肖新华.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7.9:98-99 [3]吴淑凤.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J].长江日报,2007.2:125-126.[4]何艺新.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398-399 [5]Diener, Ed and Micaela Y.Chan(2011).Happy People Live Longer: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tribute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3(1): 1–43.[6]Clark, Andrew and Claudia Senik(2010).Who Compares to Whom? The Anatomy of Income Comparisons in Europe.Economic Journal 120(544): 573–594.[7] Frey, Bruno S.and Matthias Benz(2008).Being Independent is a Great Thing: Subjective Evaluations of Self-Employment and Hierarchy.Economica 75(298): 362-383.[8]吴淑凤.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6.7:86-87 [9]郑霞.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8.8:190-192 [10]冯翠仙.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2008.8:388-389

第二篇: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一领域中,它通常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现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关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多层次开展,主要包括人口学变量、生活事件、家庭等社会文化因素和人格、控制感、自尊、神经质和内外向等个性心理因素,及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等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改善家庭环境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通过调查研究,青少年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主观幸福感测试的各因子来看,生活满意度表现为正性水平,其中家庭满意感总体趋势在中等水平以上,学业满意感较低,正性和负性情绪体验也不是很高。但在测试过程中,有学者也发现在被试者存在一定比例的青少年的家庭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下,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经研究显示,家庭结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功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部分青少年的家庭满意度。

二、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目前众多学者已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影响展开了多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方面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健全的核心家庭是最合理的家庭结构。在这种理想的亲密家庭中,家庭气氛融洽,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作父母的不仅夫妻间珍惜情感,亲密恩爱,而且能够一起关心、体贴、疼爱子女,他们共同承担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分工合作,使其能够健康成长。相反,不健全的家庭结构,会影响子女的成长。在这种家庭中,或者父母感情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父母自身存在智力障碍或精神疾患或死亡,或者父母经常在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对子女的教育,或者对子女态度冷漠,或者溺爱、迁就、放纵子女,或者把子女寄养在别处。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们情感严重缺失,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人格也会不健全,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观幸福感的主观认知和情感体验也会大打折扣。和睦的家庭可以给青少年提供更全面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给予所需要的除学习之外(比如文化知识的积累,道德品质的培养,行为规范的指导,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性知识的启蒙与教育,性别角

宜城 iyd

第三篇:上海市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站推荐)

上海市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旨在全面把握上海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通过分析影响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总结少先队给予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有效机制、活动和成功经验,并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调查显示,少先队快乐中队集体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认识,保障权益,让少年儿童享受应有的快乐福祉;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中队生活品质;持续量化幸福研究,适时提供服务保障;正确看待调查结果,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

少年儿童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

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包括积极情感(愉快、高兴等)和消极情感(抑郁、压力等)。生活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那么个体的幸福感越高。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学校中队生活的实际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调查采用自编的《上海市中队集体建设与“快乐指数”调查问卷》,以全市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小学生、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发放问卷550份,收回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494份。样本分布兼顾了性别、年龄及区域,基本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

二、调查结果

(一)关于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在对中小学生“快乐指数”的调查中,“快乐指数”为4分或5分的学生占70%以上,为3分的学生占到22.5%。另外,约有5%的学生给出了较低的2分和1分。学生给出的“快乐指数”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表明大多数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其中,“快乐指数”最高的是“与队友交往”,快乐平均分为4.36,其次是“与父母相处”4.35、“中队生活”为4.06、“与辅导员交往”3.91,最低的是“课程学习”3.69。

(二)关于中、小学生在中队生活方面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中小学生在中队生活方面的“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为4.06,有57.5%的学生的“快乐指数”在4分或5分,有3.4%的学生给出1分或2分。

调查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职务、不同区域对学生中队生活“快乐指数”的影响。从城郊比较看,郊区“快乐指数”平均分为4.07,城区“快乐指数”平均分为4.06,可以看出不同区域对“快乐指数”的影响微乎其微。从性别比较看,男生“快乐指数”平均分为3.97,女生4.15,男生的“快乐指数”低于女生,差距较大。从职务比较看,总体来说,随着职务的降低,学生给出的“快乐指数”越来越低。从年级比较看,初中预备~初一学生与初二~初三学生“快乐指数”差距较小,而小学三~五年级学生与两组高年级学生之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给出的“快乐指数”越来越低。

调查发现,中队生活“快乐指数”较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队员交往和中队活动两个方面,其中回答“大家友好相处,在一起学习、玩、交流开心”占感受快乐学生人数的40.5%,“大家互相帮助”占14.2%,“活动丰富有趣,中队生活充实热闹”占11.2%。“快乐指数”较低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中队活动、队员交往和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活动少,中队生活乏味、平淡、无新鲜感”排在首位,占22.8%。

(三)关于中、小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中小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为3.69,有55.5%的学生的“快乐指数”在4分或5分,有6.9%的学生给出1分或2分。

调查发现,“课程学习”快乐的原因,除了“课程有趣或喜欢”、“学到知识”外,“老师的积极对待方式,如风趣、认真、负责等”也对学生的感受起着积极影响。而不快乐的原因中,除了“课程乏味或不喜欢”以外,还有“学习紧张、累、压力大”和“作业多”。

(四)关于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从队员与队员交往、与父母相处、与辅导员相处三方面考察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依次为4.36、4.35、3.91。其中,在与队员交往、与父母相处两方面均有约85%的学生的“快乐指数”在4分或5分,给出1分或2分的比例仅占2.8%和3.9%。而在与辅导员相处方面,仅有约66%的学生给出4分或5分,有6.5%的学生给出1分或2分。

从区域比较看,学校所在区域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快乐指数”影响较小。从性别比较看,男生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快乐指数”均低于女生,且差距明显。从年级和职务比较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职务的降低,“快乐指数”越来越低,小学三~五年级学生与两组高年级学生之间有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与队员交往上,初中预备~初一学生“快乐指数”最低。另外,职务的不同对学生与父母相处影响不大,但在与辅导员相处上表现出的影响则比较明显。

分析影响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可知,在“与队员交往”快乐的原因中,“友好相处,在一起学习、玩、交流开心”占44.7%;不快乐原因中,“交往少或交往质量差”比重最大,占47.8%;但是,有21.7%学生认为“友好相处,在一起学习、玩、交流开心”、“互相帮助”,却仍给出较低分数。在“与辅导员相处”不快乐的原因中,28%的学生认为与辅导员“没相处过或相处少或难相处”,但是认为“老师关爱、帮助、鼓励我们”,却仍给出较低分数的学生比例也占到了10.7%。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原因时,有一部分学生只报告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如“快乐”、“不快乐”、“一般”等,对于原因不作解释。另外,相对于“报告快乐的原因”时,报告“不快乐的原因”时使用这种回答方式的学生所占比重更大,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五)关于对学生获得快乐的途径调查

学校里什么事情让学生觉得最快乐和最不快乐,以及自己希望获取快乐的事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分类(活动、交往、课程学习、休闲娱乐、老师影响力等)进行归因,“最快乐的事”排在第一位的是活动,其次是交往,第三是学习。“最不快乐的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学习、交往、与老师交往。“目前最希望获取快乐的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学习、交往、休闲。

具体分析可知,学生在学校中最快乐的事、最不快乐的事以及希望获取快乐的事,494位学生给出了585个回答。在最快乐的事情中,有四成以上的学生回答了“活动”;在最不快乐的事情中,“学习”和“交往”所占人数比例分别达到33.0%和28.3%;在希望快乐的事情中,有43.1%的学生的回答与“学习”有关。这与前面对快乐感受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即学生在与队员交往上“快乐指数”最高,在课程学习上分数最低。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多渠道开展快乐中队创建取得基本成效

创建“快乐中队集体”是上海市少工委自2002年8月起,在全市初中和小学少先队基层组织中开展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建设活动。此次调查显示,经过五年努力,队员们从组织自主管理、活动参与、友好交往中获取多项自我认定和满足,有3/4的队员对少先队中队集体生活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72.8%的队员给出的综合“幸福指数”为4-5分,并对中队组织生活、课程学习和交往三个方面给出了介于3.69-4.36之间的平均分值,整体处于中等以上,这表明大多数的队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少先队快乐中队集体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

1、借助民主自治,获取情感体验和满足

少先队组织在建设快乐中队集体过程中,为队员们创设了决策、管理、执行等建设流程的多重参与机会。队员们通过情景体验,规范行为,认知社会,获取自我满足,感受幸福。调查显示,小社会里自我意愿的表达和付诸行动的自动化运作,依旧是队员们非常看重的自治方式。有72.9%的队员为中队取了自己喜爱的名字,52.4%的队员为中队设计了有趣的吉祥物,86.2%的队员认可自己参与选举队干部,71.1%的队员参与制定了中队公约,70.2%的队员知道自己中队设置了队角。队员们非常关注自己的想法在中队中的认可度。少先队的各项细小的“当家”项目渗透于中队民主生活中,使队员有机会把个人的想法融入中队的自治管理,从而提升了他们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得到治理“成功”的心理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队员们对中队队角的知晓度很高,但仅有19%的队员表示经常参与布置队角,28.3%的队员有时参与布置,整体动手参与率并不高。这表现出,队员们对短期性、一过性的参与治理行为有着积极的兴趣,而对长期性、重复性、单一的队工作则兴趣不大。如何帮助队员克服怕吃苦、厌烦等消极情绪,持久保持管理的“新鲜感”,增强队员的工作情趣,还需教育者进一步研究,以引导队员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对幸福的感知。

2、借助活动开展,感受成长的基本需求——快乐

少年儿童成长的最基本需求是快乐,这也是他们的第一需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少代会上对队员们提出的三点要求之一就是“快乐生活”。我们从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入手,分别对队员们参与的活动进行抽样调查,活动包括假日小队活动、主题队会、10分钟队会、争章活动和其他少先队组织的课外活动。调查显示,在假日小队活动方面,21.5%的队员经常参加,43.1%有时参加,12.1%从来没有参加;在中队主题队会方面,43.2%的队员经常参与和开展,36.2%有时参与和开展,只有3.4%从来没有参加;在10分钟队会方面,31.8%的队员经常参与和开展,27.3%有时参与和开展,13%从来没参加;在雏鹰争章活动方面,49%的队员经常参加,25.5%有时参加,9.7%从不参加;在少先队组织的其他课外活动方面,31.6%的队员经常参加,26.5%有时参加,15%从不参加。

总体而言,上述活动在全市基层中队建设中基本处于正常运作状态,队员的活动参与率较高,尤以主题队会和争章活动较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十分钟队会一直以简便、灵活、机动、多样、能充分发挥队员自主自动和创造性而受到队员们的喜爱。但问卷显示,队员们“经常”和“有时”参与仅为59.1%,很多队员午间休闲和活动时间被教师过多的订正和“补差”占用,队员时间的配置、活动意愿的释放以及学科知识修正之间的矛盾,需要得到教师科学、合理、充分的调试和支持。如何正确看待能力提高和知识掌握,如何把知识学习和队员喜爱的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还需要辅导员、任课教师共同研究,从而使队员的脑力、体力、学力获得自然整体科学地发展。

另外,中队活动带给队员的快乐极其重要。活动不仅可以让队员体验到快乐,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学业之外放松自己,表现出个人价值,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增强整个中队的活力和凝聚力。与先前中队综合快乐数据相比较,队员们评述理由时,认为少先队活动生动有趣、中队生活充实热闹的队员仅占11.2%,更多的则认为中队生活乏味、平淡、无新鲜感。说明虽然队员的活动参与率尚可,但真正从活动中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的队员却很少。调查启示我们:少先队在开展各项活动前需要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辅导员需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多角度启发、合理“干预”和扶持,使活动更具趣味性、多样性,让活动变为“磁石”吸引队员,并通过各项活动,让队员获得需要的满足,感受情绪的基本体验——快乐,同时开阔视野、拓宽知识、认知社会、规范行为、提高能力,从中获得持久的主观感受——幸福。

3、借助交往互助,成为获取主观幸福感的首要来源

少先队组织具有引导队员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良好交往条件与方式的功能。少先队组织也通过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了多向交往平台,帮助队员沟通信息、建立纯真的友谊、学会合作、学会助人。Kwan和其他学者发现,和谐的友谊或个体与他人关系协调的程度,对幸福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本调查验证了这一观点。调查表明,少先队员借助快乐中队集体创建,在交往中形成的友谊是他们最看重的,因交往而感知的快乐指数是最高。队员们渴望得到友谊,希望能融入集体之中,他们愿意在同伴面前敞开心扉,真诚的交往是他们获得友情的基础,希望与同伴之间互相关心、理解和帮助,使他们自己获得很多的满足感与安全感。另外,调查还显示,在网络流行、住宅封闭、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队员们比任何时期都渴望交往,也更注重交往的品质。

(二)无法体验到幸福的困扰

1、来源于学习

由于受教材所需掌握的知识量的限制、教师和家长期望的影响、队员自身的发展要求、社会就业现状严峻等多项因素的干扰,队员在课程学习上的“幸福指数”是最低的,也表明学业压力和课业负担依旧是队员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是衡量他们的重要指标,所以少年儿童在学习上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学习成绩对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这样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在开放式题目中,队员们感到最不幸福的事排在首位的依旧是学习,原因主要是:考试成绩不好、作业多、学习压力大、上课枯燥等,与前者调查相一致。这说明,尽管近年来少先队探索争章机制进课程的改革在教学目标、课堂形式、学习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取得掌握学科知识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2、来源于与辅导员的交往

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包括学科辅导员)通常都具备很强的亲和力。调查显示,辅导员(包括学科辅导员)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队员交往和实施教育教学的态度、方式方法。队员普遍感到不能适应消极的教育教学方式,如凶、发火、批评、惩罚、不关心等。通过与队员和与家长间的交往比较,与辅导员的交往能体验到的幸福指数最低,需引起重视。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辅导员在实施教育教学时会面临很多挑战,有来自于教育外部的,也有来自于内部的。外部不可控,但作为内部系统的主要一环——辅导员自身的教育教学态度、方式是可以改变和调控的。当辅导员以德服人、以识教人、以情感人时,打动的是队员幸福感受,影响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收获的是他们对辅导员的认同、亲近和更多地向上发展的动力。随着幸福指数的提高,辅导员的教育教学也会在宽松的氛围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随着少年儿童心理认知和生理发展较以往有所提前,队员不再满足于辅导员对他们浅层、表象的关爱方式,而是寄予情感更丰富、手段更多样、能打动“心门”的“对话”。反映在调查中,不少队员虽然体会到了老师的关心爱护、帮助和鼓励,但感受的幸福指数却依旧很低,值得辅导员们进行教育教学的深层思考和研究。

3、来源于自身成长综合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队员的认知、理解、判断也随之改变,带给队员的主观幸福感也不同。年级升高,综合“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这可能与低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知识较新鲜、学业压力较低,课余时间较多、活动开展丰富有关。调查发现,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因“学到知识”而给出了较高的“快乐指数”。还发现,高年级学生因“学习紧张”而给出了较低的“快乐指数”。由此可见,知识学习依旧是学生评判幸福感受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这与对学生获得幸福途径的调查相一致,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多的认为“学习”不快乐,同时,也更多的希望“学习”快乐。另一个内在因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能意识到父母的期望,而父母的期望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更多的影响。

(三)性别、年级、职务、地域对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男女生综合学习成绩和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里普遍存在倒挂现象,辅导员经常会下意识地偏向女生,给予更多“关照”,反映到主观幸福感受也是如此。本次调查发现,学校所处地域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微乎其微,而性别所起的作用则要大得多。男生在中队生活、课程学习、与队员交往、与辅导员相处、与父母相处上的“幸福指数”均低于女生。同时,在获得快乐的途径上,男生和女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交往”,女生更多地认为“交往”是最快乐的事情,这可能与女生感情更细腻、体验更深刻、成人对其期望更低以及更善于倾诉和宣泄情感等因素有关。通常在中队建设中,队干部往往能获得更多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容易倾向于他们,这就造成了部分集体成员的情感失落。调查反映,担任职务越低,队员的“幸福指数”也越低。尤其是在课程学习和与辅导员相处上,队员与其他三者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总体而言,性别、年级、职务这三个背景因素在学生的幸福指数上影响显著。

(四)教育提供队员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幸福的途径尚为单一

一个社会组织形态越先进,提供给大家可选择的内容也越丰富,提供给个体幸福的体验机会也越多。有327位学生回答了“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实现所想要的快乐”这一题目。结果发现,“努力学习”是学生认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共有58.1%的学生选择这个答案。此外,还有与同学交往、考试成绩好、静静地等待(下课和放假)等,但这些途径所占比例都很小,均在7%以下。队员寻求实现快乐的途径较为单一,需要少先队组织提供更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最不快乐的事情”这一问题,不作回答的有76人;在回答“最快乐的事情”时,不作答的有16人;在回答“希望快乐的事情”时,不作答的有58人,人数也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有:怕麻烦,“懒”的回答;由于采用教师发放问卷方式,受辅导员影响力制约,有所顾忌;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受各方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普遍提前,学生的内心世界隐藏较以往更深,如何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育更具针对性,需要施教者不断研究和努力。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保障权益,让少年儿童享受应有的快乐福祉

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少先队创建和谐小社会。今天的少年儿童已不简单地把吃好,穿好,有书读,有人爱看作是自己应有的福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快乐”作为个体追寻的福利目标,这也成为构建和谐小社会的必然需求。教育工作者对少年儿童这一需求变化应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在目前教育现状下,应通过何种途径,提供何种帮助,创设何种氛围,通过何种教育方式,满足队员正向的快乐福祉需求,以保障队员们健康情感体验的基本权益。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中队生活品质

少先队组织的主人是少年儿童,队组织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在队组织中,培养组织意识、组织观念、组织情感以及服务组织的能力,有了组织归属感就有了幸福。我们感到:最好的小社会应是少年儿童最快乐的社会,最好的政策是能够带给少年儿童最大快乐的政策。首先,教育部门应重视加强队组织建设,在政策上提供有力保障,给予队员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少先队活动,接受队组织教育,进行民主建设,获取组织关怀,感受组织温暖。其次,少先队组织自身应深入了解童心需求、成长需求,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与实践,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多角度多视点,从细微处入手,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队员生活品质,让教育的福祉真正惠及每一位队员。

(三)持续量化幸福研究,适时提供服务保障

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地点、不同测量方法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不小的波动。研究者应重视研究“幸福指数”背后的信息,为一线教师提供合理的教育指南,适时调整教育方法,以保障队员享有优质的教育服务。

1、针对学业负担过重的对策。在“快乐中队”的创建中,“快乐学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系统研究教材量、知识掌握点和一线施教的现状,尊重主体,有机调整,给基层“减负”工作舒通障碍。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帮助教师认识到:不能用简单的高压强制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科学配比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习时空的占用量,腾出适度时间,寓知识于活动中,帮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境中提高学识和学力。其三,调查反映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的积极方式(风趣、负责、认真等)使自己觉得学习是快乐的。这一现象应对教师有所启迪,教师可从快乐的课堂、快乐的学习方法、快乐的学习体验、快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科学提高教学质量。其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在学习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五,学校应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求得家长、社会对“减负”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有力地推动“减负”措施的执行。

2、针对队员交往需求的对策。师生都应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越信任别人,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种相互信任本质上是对彼此人格的肯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朋友,会感到轻松、快乐。对于队员渴望与班主任(辅导员)改善关系,以及部分队员对于辅导员给予的关爱并不感到满意和理解,建议学校管理者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教师的权威和人格魅力的隐性作用,使教师放下架子,亲近学生,了解童情,体悟童心,变单向说教为双向沟通,给予学生尊重、鼓励、表扬和亲切的对待,重视自己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次数与质量,建立平等的师生友谊,以增强队员对教师的信任度、满意度。针对队员特别重视队员间的人际交往现象,建议中队多搭平等交往的平台,创设民主评议,创造良性竞争氛围,发扬少先队倡导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作风,变医治心理疾病为预防心理疾病,引导每一位伙伴借助丰富的少先队活动,建立真挚的友谊。

3、针对队员解决心理问题、获取幸福途径匮乏的对策。建议少先队通过活动,多提供和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队员正视挫折,变被动接受、消极等待为主动接受,积极改变,在自助过程中体悟解决问题的快感。

4、针对部分队员期盼获取公众认可的对策。建议辅导员公平对待学生在性别、职务上的差异,多关注中间层学生,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培养能力的舞台,使教育资源在中队中也能得到均衡化配置和发展。

5、针对队员获取幸福的内容与社会需求、国家需求存在着一定距离的对策。建议中队辅导员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国家利益、社会责任等教育,引导队员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担负起国家的责任才是真正的幸福。

6、针对队员提出的少先队提供的任务性活动多,能引发兴趣的活动少的对策。建议各级少先队组织在开展活动前,先由下至上,多倾听队员的心声,民主集中,合理修改,再由上至下全面运作,不断创新,变只求速度、给领导看、给大人看为求教育质量高、趣味性强、玩性强的活动,即便活动进展速度慢些,只要实效性强,也应获取多方支持和肯定。

(四)正确看待调查结果,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学生给出的幸福指数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感受,受个人情绪、认知、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幸福指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办学质量的强弱,教育者更应重视由“幸福指数”所传递的各类信息,科学施教。针对调查中受班主任(辅导员)影响力制约,队员“心门”紧闭,造成有效性调查和有效性施教难度加大的现象,建议进一步分阶段进行幸福指数调研,方法可调整为队员间访谈法,以贴近队员、倾听同伴心声的形式,对本次调查的不足进行合理补充,帮助一线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略,使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

想政治教育对策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鹏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幸福问题。然而,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幸福需求的关注还不够,虽然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包含了幸福教育,但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还需要深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对策

作者简介:高鹏(1988-),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哲学。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类的根本追求,大学生们更加渴望追求幸福,因此,培养大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幸福观,指引他们更好地追求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并在未来的人生中学会享受幸福,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责任。

一、主要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人格。将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方式与心理品质的结合体称之为人格,人格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处事方法和行为态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发展,所以,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关系。通常,在不同时间里,主观幸福感呈现相对稳定状态,它和稳定的人格特点有密

切关系。人格因素主要由尽责、开放、和谐、神经质和外倾组成,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2.个人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健康状况,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自己设定的生活与事业的目标,其前提条件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在精神状态饱满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去处理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享受成功后的愉悦。许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以身体为代价去获取金钱和事业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的不仅是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幸福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3.自我价值观。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大学生群体,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与大学生的状况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

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使研究体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我们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分为外部价值观和内部价值观两种。其中外部价值观包含地位、形象、健康和财富等;内部价值观则包含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我目标实现。研究表明,自我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内部价值观相关性较强一些,而内部价值中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自我实现目标,明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其内部价值要予以重视,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去追求它,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外部价值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是在长期生活中他们已经学会怎样正确地去面对与自我接受,另一方面是他们只是单纯的消费者,物质财富的多少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外部因素

1.家庭经济。一个人的幸福主要来

源于家庭的幸福,而家庭的幸福程度与家庭的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家庭经济背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消费者,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费用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富裕的家庭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顺心地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和顺利地完成学业,而对于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努力完成学业之外还要担心生活费用的来源,在这种背负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对其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幸福感水平自然也就比较低。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为人们提供认可、支持,为他们驱逐孤独与恐惧,使他们拥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在某种层次上讲,个体的幸福程度取决于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质量与数量。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有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和师生

关系等。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他们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一个被朋友关注、家庭关爱、为他人所认同与接纳,拥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大学生,不仅有利于他提高自身价值,更会让他产生丰富的主观幸福感。

3.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压力来源之一是就业压力,为人生出路与就业前景担忧,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的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对就业问题还没解决的学生,会感受到无助、焦虑与失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即使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不同,但因为就业岗位都类似,导致就业竞争越演越烈,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就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培养良好的人格特性。培养良好的人格不但能够降低大学生对消极情感的敏感性,提高对积极情感的感受度,还能帮助大学生们在自身努力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安全感和社会支持,良好的人格特性对大学生实现自身目标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一种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格特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阶段好好努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特性。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也要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才智,使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的需求是在不停递进的,在满足了一个需求之后,又会出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在他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精神方面却十分贫瘠,对生活不报什么好的预期甚至堕落。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只有拥有正确的幸福感与崇高的理想,有着为实现自身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决心,才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感。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其远大理想与内在价值,要让他们明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在面对生活问题、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看清问题的本质,把挫折与困难当成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幸福感。

3.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应改掉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懂得幸福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道理,要学会如何

去获取幸福,通过关心他人、自我完善和回报社会等来感受幸福。班集体是大学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舞台,若所在班集体能够起到促进同学之间和睦、团结、健康成长等良好作用时,那么相信这个集体的每个成员的主观幸福感都会得到提升。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积极、热情地投身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去,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特定年龄来说,还处于一种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在面对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就业等压力时,心理问题较为突显,易于产生心理障碍,有碍于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技能,使其能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与良好的心理状态

来面对各种压力。在大学生的主修课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现代的大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教育,注重的是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的积累,而在学生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关注较少。学校应系统地设置心理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时刻接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做好课外的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5.培养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社会与学校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就业难,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更加困难和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学习生活与就业期望,还会产生不安、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就业压力大会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降低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

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就业现象,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及早做好事业规划,根据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来锻炼相应职业能力,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三、结论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增强大学生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宪华。本科生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状况及其关系[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2)。

第五篇: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普通高校 教学思想主观判定 体育教师

论文摘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包括学习能力、职业意识与观念、思维能力、体育价值取向、领导的管理、创新能力、教学态度和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与传播,其中学习能力是最主要的因素。结合相关研究分析了每种因素对教师教学思想正确定位所产生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是人们对体育教学价值、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它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一旦被确定,将成为指导体育教师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这对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推动和制约作用川,并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师的关系又是互相制约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研究不可或缺。其次,从理论上讲,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身心生长发育已近成人、接受过十几年中小学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理应具有相当、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因此,找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对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正确定位和体育教学思想在高校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辽宁省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师,不包括体育专业院系授课教师以及体育专业与公共体育课兼课教师。按学科比例随机抽取了23所高校,共计324位体育教师(男226人,女98人),测试时间2008年3}4月,问卷有效率94.4%。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在专家评定的基础上,编制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因素及体育教学思想落实情况问卷,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问卷涉及23所高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4份,回收率为92.6%,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4.4%。根据特尔菲法。统计第1轮问卷的数据,在第2轮问卷中列出所有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可能因素。采用特尔菲法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影响因素进行两类判别。归纳整理统计出最终结果即为专家认可的影响因素,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在计算机上对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运用了因子分析。

2结果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概况

根据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整体情况,将学历分为3个水平(即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下);依据教学心理特征,将年龄分为4个水平(即29岁以下、3035岁、3645岁、4660岁);教学年限以10年为一阶段,分为3个水平(即10年以下、1120年、20年以上);职称分为4个水平(即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来源分为2个水平(即体育院校、非体育院校);授课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通过对306名高校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思想的了解情况,结果表明,其中“不了解”的占2.3%,“一般了解”的占34.6%,“很了解”的占63.1%,可见,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曾昭艳(2001)对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课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不明确,问题在于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体育教学思想的定位,有些教师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完全分离或相对立;还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教育”,而忽略了“培养能力的教育”思想。因此,要想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

2.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因素

1)KMO及Bartlett’s检验结果与分析。经两轮专家问卷和预备性测试的筛选,最终确定了23个评定项目,将其制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因素问卷,对23所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P<0.01,说明构成本调查问卷的23个项目之间存在共享因素;同时,计算取样合适性度量值,结果KMO=0.715,介于0.70.8,说明样本的充足度较好,也说明了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对影响因素进行提取的结果。依据统计学原理,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主因子:从表2中可以看出23个项目较好的被8个主因子解释,累积贡献率达81.407%。

为对各因素有更清晰的把握,进行方差极大化旋转后得到方差极大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3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因素分问卷的23个项目被简化为8个影响因素的潜在变量,它们集中反映了23个项目的大部分信息,根据各因素所包含的项目的内容,分别命名为学习能力、职业意识与观念、思维能力、体育价值取向、领导的管理、创新能力、教学工作态度和体育教学思想产生与传播。

2.3影响因素分析

1)因素1由项目X2(不断学习与进修,提高知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X21(自学的意识和持久性)、XI4附现代的社会及国际国内教育动态的了解程度),XI(自身的教育观念随时代更新的速度)、X18(能够对知识采取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X22(积极向前辈和优秀的同事学习)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1命名为“学习能力”。此因素的贡献率最大,为24.563%(贡献率见表2)。说明它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最主要因素。学校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摆脱了生物体育观的束缚,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方向转变,并且从被动的体育和教学转向主动体育观的方向,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2)因素2由项目X15(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意识)、X6附所从事职业的社会责任感)、Xll(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X23试自身职业道德和修养)构成,主要反映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教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据此将因素2命名为“职业意识与观念”。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复杂的自我磨练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师德的认识,磨练师德意志,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端正教学态度。

3)因素3由项目X5(能否对各时期的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X8(对新理论和新思想的认识理解较快)、X4(对体育教学思想的理解)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对某一种理论和思想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3命名为“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是指在认知活动历程中,个人运用贮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讯息,重新予以组织整合,从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中,获得新的理解的能力。

4)因素4由项目X17(“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X20(对于实际教学工作,重经验而轻理性)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4命名为“体育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一般认为具有动机功能,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的作用。体育价值取向属于教育价值取向的组成部分,实质上就是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师所具有的一套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的信仰体系”。

5)因素5由项目X13提供学习、进修、交流、观摩的机会)、X12(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构成,主要反映的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以及体育部领导对体育教师的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5命名为“领导的管理”。领导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指导和检查,使其尽职尽责,同时还要帮助体育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其中包括提供学习、进修、交流、观摩的机会,体育教师有了这样的机会,有利于体育教师扩展知识面,获取最新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学习体育教学思想,从而结合教学实际和交流经验,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思想,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因素6由项目X19(是否善于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X16(对新思想具有灵敏的感觉和敏锐的洞察力)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观察能力和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影响,据此将因素6命名为“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是想出新办法,发现和创造新事物,建立新理论的能力。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观察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阴。观察能力包括灵敏的感觉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灵敏的感觉能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刺激感受比较灵敏,不会忽视微小的异常现象,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能随时注意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不会让新信息、启示和机遇溜掉。

7)因素7由项目X3(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X9(积极钻研业务)构成,主要反映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态度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7命名为“教学工作态度”。态度是人们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指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由此可知,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是指体育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在其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身体育教学工作的看法。

8)因素8由项目(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确立以后,能否及时准确地推广)、X,(各时期出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实际指导意义)构成,主要反映的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传播途径、速度及其指导意义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影响,据此将因素8命名为“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体育教学思想被确立以后,能否及时准确地传播,直接影响体育教师获取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速度,从而减缓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如果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不能将体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准确的传播,使教师获取了错误的信息,将严重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思想的理解,甚至影响学生的发展。

总之,研究所分析的影响因素,是从主观上对体育教师认识和理解教学思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且如果用于实践,将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由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庞大,而且各地区和院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除了本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存在其它的影响因素,例如期望、智力因素以及客观因素(如福利待遇、身体状况、地域差异、学生群体、文化传统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下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蛋糕品质的因素 论文分析范文大全

    影响蛋糕品质的因素 摘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几大类因素对蛋糕品质的影响。其主要影响蛋糕品质的因素可归结为四大类。即:(1)原材料对蛋糕品质的影响(2)添加剂对蛋糕品质的影响(3)......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

    企业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大全

    企业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摘 要:员工幸福感指的是个人在工作当中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自我的主观感受,是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文章分析了企业员工幸福感的......

    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论文[5篇]

    依恋(attachment )是指婴儿与抚养者(特别是母亲)形成的一种持久而深入的情感联结,包括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两个维度,Bartholomew等依据内部工作模型区分出四种依恋类型,即安全型......

    影响市政工程造价因素研究分析论文(推荐五篇)

    摘要:市政项目的工程造价简单来说就是建设该工程的价格,顾名思义,具体指的是建设某工程项目时实际开支和预计开支的固定资产所消耗的费用,所以建设工程的投资,就是建设某工程......

    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督导效果是教学督导质量的体现。通过检索文献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分析后发现,教学督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难度、投入与态度,其中影响教......

    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5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论文题目: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摘要] 在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压力烦恼接踵而至,人们的心灵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就加重了,心理健康成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