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研究论文
1能力导向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的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达38%,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软件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国社科院的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还不是软件大国,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目前,在我国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员大约400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软件人才在数量和结构上仍存在重大缺口。据信息产业部预测,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10%以上,人才的结构比例呈现为“橄榄型”,即“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程人员)严重短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严重不足。根据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开发人员缺口在50~60万左右,未来5~10年中将缺少更大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就业难。核心问题在于,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国家“卓越计划”也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旨在鼓励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后备人才。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建设难度大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深化,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学习的平台。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工作后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工程课程是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专业课程之一,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此却认识不足。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介绍,主要介绍有关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不开设课内实验课程,强化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其他辅助课程也很少,实践教学建设起步晚,发展比较薄弱。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企业任职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变成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教学环节。虽然学校目前在企业实训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校企合作难度大、合作水平较低、合作机制不灵活等情况,大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短期实习”等浅层次水平,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作用有限。
2.2课程群意识薄弱,课程建设孤立
现代软件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学科乃至国际化的团队协作,有效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工程的重要标志。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前者包括课程设置中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等侧重基础理论的课程,后者包括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侧重工程实践的课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微观生态环境——课程群。软件工程课程群中的课程从理论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划分和衔接到配套实践课程验证理论,每一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在实际课程建设时,任课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自己负责的课程建设,缺乏课程群意识,每门课程各自的实践课程只从与本课程相关的方面进行设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导致课程间交叉内容重复过多、基础内容薄弱、课程间衔接不力等问题。
3课程建设方案
3.1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立、重复等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宏观调控。
(1)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度,划分课程群。
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知识点之762015计算机教育ComputerEducation间的关联度,将课程划分为若干课程群。根据课程知识模块,课程群一般包括两门以上课程。例如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Java课程群包括Java编程基础、JavaWeb应用程序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
(2)对应课程群,成立课程组。
每一个课程组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承担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各门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材选报、试卷材料等)的审核、组内各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分配等工作。
(3)执行“课程—课程组—系”三级负责机制,实施“课程—课程群—专业”分层次建设机制。
在已建立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任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课程组负责课程群建设,系部负责专业建设。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机制的实施,一方面使课程能够持续深入建设,另一方面使“课程—课程群—专业”成为一个有机的建设整体,避免了重复建设、孤立建设等问题,最终能够有效地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2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软件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导向,在满足能力培养需要的前提下,学校以“必需、够用”为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相关性、课程知识的互补性进一步整合课程,重新拼装知识模块,构建整个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分散、泛而杂等现象,从而达到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目的。
(1)优化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提要及教学深度、广度、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实习、实验、作业安排等。软件工程课程组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设置,按知识模块整合课程,修订教学大纲,使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间联系,实现从理论内容到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按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构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2)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秩序。
课程教学文件包括:有关本课程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资料、教学大纲、教材、优秀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试卷分析、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总结及改革计划等。通过健全教学文件,分类保管,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3.3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无一不在强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1)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构建“实验—案例—项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施“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学期实训”的多元化全方位训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调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案例与项目贯穿课程始终,有效衔接其他课程。
(2)引入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就业。
对于二本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行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合作方法要灵活多样。学校要加大与知名企业的联合力度,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和惠普合作的项目中,动员学生走出去,到惠普的基地进行长期实训。同时,聘请与学校合作的短训公司高级工程人才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践,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真正结合起来,把握高层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情况,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3.4实施“全方位训练式”教学模式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卓越工程师的实施为契机,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全方位训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的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实践。
首先保证相应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以便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为重点课程增加课程实训,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展开学期实训,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多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利用“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学期
实训—岗前实训”,全方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堂实践教学以知识点的实验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训对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学期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跟学校小学期结合,对课程群相关课程进行总结和验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全方位训练的模式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课题研究、工程项目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加大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但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通过建立界面友好宜用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应建设互动式教学平台,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课程,开发课程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实验指导、相关站链接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同时提供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扩充课堂教学区域,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学习。
4结语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依据市场以及信息产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提出了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该方案现已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试运行。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便进行合理改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第二篇:软件工程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
时间:2009-03-22 08:47 来源: 作者: 点击:1059
学院在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安排上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与规范的操作程序。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由学院主管院长负责,对国内外大学、大型IT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构成,而后由主管院长召集相关教师起草方案,再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学校教务处审核、批准,由此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院通过增加或变更选修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动态调整。目前,软件学院主要课程设置按课程体系关键域分类如下。
1)数学基础(本科):大学数学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等。
2)软件基础(本科):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C/C++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3)硬件基础(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基础、数字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4)专业技术(本科):大型数据库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系统级编程技术、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J2EE应用开发、.NET架构软件开发、设计模式、建模与测试、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案例分析、并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图形学等。
5)工程管理(本科):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企业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技巧、软件度量及应用、心理学、商务英语等。
6)数学基础(双证硕士):应用统计、组合数学、应用数学方法等。
7)软件理论基础(双证硕士):现代软件工程、面向对象与构件技术、高等计算机算法、移动计算等。
8)数学基础(工程硕士):运筹学、工程数学基础、应用数学方法等。
9)软件理论基础(工程硕士):分布式系统、现代软件工程、软件重用与构件技术、软件工程实例分析等。
第三篇: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软件工程是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提高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能力,尽快融入到项目开发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对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困难进行了分析,对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验收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30-03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for Course Software Engineering
ZHANG You-wei1, MA fei2, MA Deng-wei1, HOU Yi-fan1, QI Xu-yan1
(1.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2.Nanyang V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to foster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qualitie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aging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tep into project practice as soon as possible.In this paper, by proceeding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the teaching actualities and difficulti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have been analyzed.Furthermore, several issues on the course have been discussed, namely,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 with practice and way of check.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based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目前,软件工程作为我院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过程、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维护与软件质量保证等。本课程对培养研究生在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传统的软件方法学、面向对象的软件方法学,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研究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及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传统的软件方法学、面向对象的软件方法学的区别和优势,增强软件项目开发的能力,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前沿研究领域,从而使其具备在实践中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软件工程中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能力。
由于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等环节上都存在很大不足,且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学现状与困难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传统的内容多,新技术新方法少。在目前的教学中,基本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顺序来进行内容组织和讲授,对于UML语言、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XP极限编程、RUP、Rational Rose、CVS等这些新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涉及很少。随着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甚至成为主流,如果不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容易造成教学和实际运用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很快融入到导师的项目研发工作中;二是理论教学内容多,实践教学内容少。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0学时,大部时间都在进行理论教学,仅仅安排了6学时进行试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提交项目源程序和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文档、报告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多的理论内容,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听课,学生感到讲课内容抽象枯燥,常常是似懂非懂,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本课程没什么实用价值,不太喜欢学,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好。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性的科学,学生不可能靠听讲软件工程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就学会开发一个实际的软件,而是要在实际的“动手做”和“真正练”中去体会软件工程思想,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最终才能熟练运用到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中。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难题主要有三点:
一是软件工程理论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IT技术日益深入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软件工程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学没能及时跟上软件工程理论、技术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未来实际工作的无缝衔接,教学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是本课程的一个教学难题。
二是教学缺乏实际项目背景,过多的理论教学容易陷入说教。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一般只学习过一些编程语言,编写单个程序的代码很少能够超过5000行,编写程序的数量和时间很是有限,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的项目开发经历和较正规的开发训练。然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是针对较大规模的软件开发而设计的、是全世界优秀软件工程师的经验教训总结,如果照本宣科,只进行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理解该课程的精髓,很容易对该课程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使得教学流于形式,该课程变成了需要背诵记忆的课程,学生学无所获。因此,如何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与热情,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三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团队开发意识,难以满足导师对研究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软件开发技术不断提高,软件复杂程度和代码行数呈指数级别增长。因此,一般工程项目或软件开发都必须以团队形式进行,个人英雄主义和黑客独来独往的思想对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是很不利的。然而,目前本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还是以学生个体为主,即使有一些团队训练项目,从检查验收结果看,往往还是由那些开发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进行成果分享。缺少对学生团队开发能力和职业素养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培养的学生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软件团队开发能力和软件开发职业素养,缩小教学与导师对研究生软件开发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是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又一难题。教学改革与措施
2.1 构建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学院各专业理论需求和测绘软件开发特点,我们构建在理论、应用、实践三个层次上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体系。理论部分主要讲解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工程课程核心内容。应用部分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为核心,融入实践教学案例,覆盖RUP、Rational Rose、CVS、Junit等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实践部分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协作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支持环境,让学生从“可实践”软件工程角度学习和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思想、技术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构建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精心组织,突出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建立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梳理软件工程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深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讲解、教师总结,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热情。对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与热情。
2)采用案例式教学。目前在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理论内容讲授,这使得学生缺乏对软件工程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近年来主持研发的一些专业软件项目和开发经验进行总结、抽取,梳理相关设计方案、技术文档和源代码等内容,形成一个个独立工程项目案例;同时也收集国内外经典软件工程教学案例(比如微软公司和IBM的),进行消化吸收。将这些案例(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提供给学生作为素材,实施案例教学。部分案例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部分案例由学生分析、讨论、讲解。学生对项目成功与否,哪些地方符合软件工程思想,哪些地方违背了软件工程理论,怎样改进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丰富了教学手段。
3)制作高质量电子课件。高质量的电子课件对学生专心听课、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其具有动态性,尽量用图、表等来表现讲课内容,使整个课件具体生动。避免过多的文字堆砌,更不能将大段大段的课本内容搬上课件,否则只能使学生看着PPT就感觉“头大”,不愿意听课。能用鲜活事例、动画、图表的地方尽量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这样既能讲清楚问题,也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对讲课内容的掌握也当然就更加牢固,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授课质量也大有好处。因此,我们准备用OFFICE2007+FLASH重新制作电子课件和教案,下发给学生中文版课件和教案,而上课时采用英文版电子课件和教案。
4)开展双语式教学。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和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我们准备采用外国原版英文教材,课堂板书和作业都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师进行英语提问,并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回答。在讲课过程中,对易于理解的内容采用全英语讲解,不易掌握的部分用汉语讲解。同时给学生提供英文软件工程课外阅读资料,以使他们及时了解国际上软件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这样做既能活跃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能深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5)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配合双语教学,同时满足研究生课程教学要求,在众多软件工程英语教材中,我们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三版影印版),由Shari Lawrence Pfleeger博士主编,Pfleeger博士是世界顶级软件工程专家。该书完美体现了软件工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实践者的经验和研究者的理论,并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完美结合,而且针对软件工程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该如何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书中介绍了目前最新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具,引用大量实例研究和文献中的例子,讨论了他们如何影响我们构建和使用最终软件工程产品。
2.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实践主要内容是按照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由团队独立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系统和规范的软件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造性的软件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设想如下:
1)以案例为导向。大多数学生一旦进入到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往往不能快速下手、进入状态。因此我们结合学生专业方向进行了案例设计,案例分析过程引入“Learning by doing”的先进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提出案例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案例库,具体包括:软件演化过程支撑工具、专业人才数据支撑平台、支持软件并行开发的CASE系统、云雾剔除软件系统、科研论文平台软件系统、Linux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嵌入式GIS公共数据平台、月球表面地貌三维模拟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医院病房监护系统、银行网络ATM系统和高速公路三维信息化系统等等。案例库的建成为学生项目实践打下了基础。
2)结合兴趣选题。实践项目命题原则是:尽量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课题,反映学院专业需求,以获得更好的工程设计训练。由于项目受到时间、开发环境、条件等限制,命题应从实际出发,确定课题的大小规模和难易程度。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开发小组,结合专业需求与兴趣选题。三十多命题为学生自主选题提供了不同应用领域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实践的积极性。
3)进行分段实施。实践过程按照真实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进行,重点放在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各安排1-2次项目方案讨论,小组内部交流与协作,考察方案对需求变更的适应能力,要求开发过程反复、迭代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
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协作性学习和团队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2.4 改变考核验收方式
在考试方式上,我们准备改变以往的做法(卷面考核和项目实践考核并重),改为以项目实践考核为主,卷面考核为辅。最终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考核(10%)、项目考核(60%)和卷面成绩考核(30%)。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及出勤等;项目考核包括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各阶段的文档和报告,源代码,可运行软件等;卷面考核采取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内容的掌握。同时对课堂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额外可以有一定数量的附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项目考核成绩则由各阶段文档及其规范层度(20%)、软件功能及其是否可运行(40%)、学习态度与独立编程能力(20%)和项目设计报告(10%)组成。项目成绩由小组之间互评(40%)和任课教师评分(60%)共同确定,这样既保证了最终学生成绩的合理性,又激发了各组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结束语
由于软件工程一直在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也会不断出现,因此对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也应该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目前,在学院相关教学部分的大力支持下,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计划与方案已经得到批准,我们准备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对研究生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上述一些改革和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夯实学生软件工程素养和软件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各军,顾春华.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2] 沈各军,居德华,顾春华.探索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教[J].计算机教育,2004(8).[3] 文俊浩,王欣如,徐玲.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4] 刘乃琦.软件工程教育的特点与问题[J].计算机教育,2004(10).
第四篇:电力企业构建战略导向型财务管理体系研究
电力企业构建战略导向型财务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我国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一大主体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我国力图构建一个在政府管控下的开放有序、公平竞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由此电力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要求,面对电力企业体制的改革,构建战略导向型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电力公司如何构建一套战略导向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赢得竞争优势为出发点,从优化创新财务管理体系成本链管理、系统信息化、财务资源整合,创新财务管理体系几方面来探讨构建战略导向型财务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 财务管理体系;电力企业;战略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市场经济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它必须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产品,要降低成本,必须有效的规范发电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通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节约来获得电力产品最终的成本优势。从战略上考虑,公司应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获得整体的成本优势上,不可否认,财务管理对于降低成本来说,无疑是一项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中心环节。在新的电力体制下,电力企业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构建一整套高效、合理的以低成本战略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降低产品成本,赢得整体成本的竞争优势显得至关重要。
一、优化创新财务管理体系成本链管理
广义的成本概念,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还包括上游的产品设计开发成本和下游的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要节约成本,就不应该只节约制造成本,甚至不要在制造成本上集中太多的精力,发电企业的非制造部门的费用也相当可观,所以要在整条“成本链”上做文章。建立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就要保证在这“成本链”的各个环节上伟大的节约,所谓伟大的节约,指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创新,把眼光放在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视野去节约15%-30%的事前战略成本上,而不只是简单的把使用过的信封翻过来再用上。
通常,成本降低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将发生的成本支出。
第一,节约能耗,节省成本的最为直观的方法就是在节流上,通过节约能耗控制成本。
第二,控制事故风险。事故往往是成本的一种隐藏的表现,降低成本,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第三,通过招标的方式,即“开源”采购原材料和设备等,这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
第四,提高成本利用效率,精简成本流程。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业务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不必要的活动,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比如现代的just in time,以零库存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存货成本;而TQC则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最为直观的方式就还是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其他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不管是 “成本链”上的节约还是从根本上避免成本行为的发生,都要求企业对自己价值活动进行分析,清晰到描述自己的价值链,确定价值链由具体的价值活动构成。然后找出各价值活动所占总成本的比例与增长趋势,最终可能改变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列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相互关系。同时,通过价值链的分析,确定各价值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在价值链系统中寻找降低价值活动成本的信息、机会和方法。作为一个电力企业来说,其价值链活动中是成本费用的重点,根本不带来价值,企业应该来一个仔细分析和研究,采用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或消成本。
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财务资源整合。
2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信息,信息化是企业迎接的新经济的挑战,也是大幅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必由之路。此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有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好处。
1.加强财务软件的建设,建立标准化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标准化的财务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化和信息化的首要目标和前提。包括了统一软件和数据接口、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统一的报表格式,并在满足不同会计核算制度需求的前提下,统一会计科目、代码和会计政策等。
2.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及流程改进,财会人员从会计信息日常繁杂处理流程中摆脱出来,起到一个管理员、分析员、控制员而非记录员的作用。企业在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和商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可培养未来网络时代需要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高端人才。
三、推进财务管理创新的原则,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创新型电力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以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为目标,改革电力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方式,从国家电力公司到子公司形成清晰、规范、高效、有序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
(1)统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出纳、会计,会汁主管岗位责任制度。可以更好地对财会人员和财务工作进行集中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和增强监督力度.。
(2)完善财务部门职能,增强电力企业的调控能力。通过明确财务机构的设置模式以及人员配置,不断促进财务管理活动的均衡发展。
(3)建立健全统一的制度规范体系。
依据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定位和“四化管理”理念,要创新财务管理体系,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可操作性。
(4)坚持“四化”管理。集约化发展、集团化运作以及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进财务管理体系创新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结语
总之,从战略角度上考虑,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不断深化“四化”管理的必然性要求。因此,提高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无疑是电力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迈向成功的一块重要基石。
参考资料:
[1]王嘉丽.项目导向型新能源电力企业组合管理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2]杨秀梅.海外电力投资开发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3]巴希.能源电力建设项目网络组合管理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第五篇:软件工程课程心得
软件工程项目总结
在我们整个软件工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
在项目要进行自由分组后,我们的项目小组便诞生了。我们小组由七个成员组成,在相互商量后我们也确定了我们组的项目,是做一个校园 b2c电子商务网站。我们也随即做了分工,由于我们团队只有我和另一名成员有类似的项目开发经验,所以我们便要担负起更重的任务。最后由于在整个团队中,对于界面开发这一块只有我的开发经验较深,所以我便担任了主要的界面设计人员。我们的项目也正式开始了。
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软件开发过程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发时如果不进行调研和分析,那么对于后来的项目进展将产生致命的后果。我们在项目的开发中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作为我们的客户,他对这个校园 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要求便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我们也必须以客户的要求为根本构建我们的这个系统。我们开始自己随意的计划整个网站的设计,然后报给老师,老师作为一个客户并不是全部认同,随后我们也必须按着客户的要求更改我们的设计报告。我也明白了,再做一个系统时,必须随时和客户保持沟通,随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功能。如果我们不去和客户沟通,不去调研客户的需求,做出来的系统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很好,很完美的产品,但是如果客户不认同,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还要返工去修改,费时费力。所以在做任何一个项目时,前期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都是必须的,这是在做一个项目的基本,是关系成败的重要一环。
对于一个项目,它的需求设计也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校园 b2c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客户提交购买确认后,我们如何确定应该以什么方式将货物给客户,还有以什么确定货物的送达地点,客户的订单在哪里处理,订单以什么方式惊醒处理,在管理员应该实现的功能上反复增删等,这些问题很多都是由于设计不够清晰,不够完善而导致的。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多都是非常棘手的,我们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在工程代码上改了又改,在数据库里增表、删表、加数据、减数据,当然,在文档里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改以适应新的功能。还好,我们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通过相互
沟通讨论,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总结,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大家在做需求分析和进行需求了解时仅仅考虑了一些基本的功能,而至于管理员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以及具体的一些流程我们都没有深究,而导致我们到后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修复之前没有考虑周全而带来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需求设计能够比较清晰和完善,那么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便会很明白的知道我们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在数据库里应该怎样建表,以什么方式插入数据,从而可以避免反复修改工程的问题,也能避免出现可能毁坏整个工程的问题。整个工程的需求设计对于一个项目的顺利进展至关重要。
对于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我在这次项目开发过程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很有用的,文档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文档也不能太多,太过繁琐,如果是那样就不太好了。首先我们要明确开发过程中为什么要写这些文档,文档的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沟通。一个项目或产品可能需要延续很长的时间,开发过程中可能需要很多的环节,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很多的解决的方法,这时,我们需要文档的帮助,我们需要有一个东西来记录,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文档只不过是一个准绳,将开发中的各个树枝树叶扶正。如果,这个准绳太多太紧,大树可能会发育的很高很直,但是就是有些畸形,如果这个准绳太少太松,大树可能就会变成灌木丛。文档的多少、繁简是有度的,绝对不能说越多越好。我觉得,文档需要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因为解决问题的理论是在文档形成中做到的。文档完整即可,每一份文档说明一个问题,无需将多个文档的内容放在一个文档的里面。除了重要阶段形成文档,其它部分都只是讨论或者说是想法。不要让文档成为累赘,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就是该考虑写这些文档的必要性的时候了。我们在文档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些。
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同时遇到了许多程序接口问题,页面和功能相结合的问题,数据库建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于我们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不足。我深刻认识到,在项目开发时,项目小组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要在功能方面作出修改,那么程序人员和页面人员及数据库人员就必须相互沟通,共同对整个程序作出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避免最终整合时出现问题。
在这十个周里,我还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在我以前的理解当中,软件工程,无非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或一个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编写代码的工作,以实现开发出所用的软件。但现在我明白了,软件工程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具体地讲,它表现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人员和过程上。所以,软件工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编程过程了。它包括了系统分析->建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编码可以理解为编程,这个只占总时间的20%左右。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这次项目里我完成了许多工作,在界面设计上我完成了,首页、全部的商品页面、全部的用户页面及部分管理员页面的制作,在后期项目整合过程中修改了功能和界面结合时出现的bug,还有数据库插入数据及解决数据库集中整合时出现的问题。这些工作我都顺利完成了,虽然并不能算是非常的出色,但也算是尽力了。现在看到自己辛劳的成果,我感到很欣慰。
当然,在这次项目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现在的网站开发技术还不够强,在和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上还不够积极等。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将来的项目开发中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