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
【篇一】
**市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找准人才和产业发展契合点,促进人才集聚与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人才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创建聚才平台。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全力打造创新载体,创建了中科院**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材料研究院、北大**创新研究院、浙大**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柔性引进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等领军人才30名,成功研制并转化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等一批创新项目。
创新聚才模式。坚持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精准引进院士和博士后科研团队,推进高层次人才与本土科研院所、企业对接合作,把科研成果转换为企业生产力,推动科研院所核心技术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有效衔接。全市现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柔性引进院士46名,先后开展项目研究231个,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34项,为**市成功解决了包钢贝氏体钢轨性能波动等技术难题38项,联合培养硕博371人。
搭建聚才桥梁。积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通过举办高层次领军人才**行、海外博士**行等品牌活动,近两年来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6人、引进海外博士27人。通过定期组织重点企业赴国内重点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近两年为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95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192名。科研创新人才的引进集聚,有效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中核北方公司建成了世界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等一批国际领先产业项目。
【篇二】
**市****坚持“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汇集,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的思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激发人才活力,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搭建平台”优化发展环境聚合力。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涵盖了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五大部分26条政策举措,优化了人才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了《****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发放“人才服务卡”,为42名优秀人才提供健康医疗、文化旅游、子女入学等13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在锡尼镇民乐社区打造“****人才驿站”,举办人才沙龙系列活动,搭建人才对话交流平台,人才通过分享经验、做法,从而使观点、思维碰撞,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
“筑巢引凤”吸纳高端人才激活力。创新技术合作、对口支援、远程协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
抓住高职扩招的有利契机,配合高校在全****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中招生85名,着力提高本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借助各类招考引进人才,**年至今引进优秀全日制研究生19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631名。与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和青岛九天智慧农业公司在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技术攻关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启动了中华拓荒人行动计划****站,以独贵塔拉镇1000亩盐碱地稻作改良为示范引领,大力推广盐碱地水稻种植、稻蟹共养等特色产业。依托**市驻京、驻沪、驻深人才工作站以及****上海招商工作站等平台,引进上海科技创新型人才——刘宁博士团队,并与****商会签订《****招商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项目推荐、精准招商奠定了良好基础。
“跟进培养”优化人才服务添动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向支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向基层一线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大力开展农牧民职业教育。2020年,认定**级就业扶贫车间18家、就业扶贫驿站4家,吸纳周边农牧民实现就近就业635人。开展“自立自强、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暨实用技术和公益性岗位培训8期,开发保洁员、草原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205个。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农牧民夜校”等培训班18期,培训6300余人次,提升操作应用能力。鼓励重点领域人才、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设立科研工作站和服务基地,组织专家人才下乡帮扶、进园区、进企业开展服务活动,协助农户和企业增产增效,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同时,推动****现代产业创新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篇三】
**市牢固树立高标准服务理念,将人才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电子平台,在**率先开发建成“一站式”网上人才服务平台,实现引进人才购(租)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园)、医疗保健服务、人才计划申报等事项“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真正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
“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门窗口,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为引进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表格填报、资料上传、业务代办等服务。涉及人才服务的所有申请事项统一在一个窗口受理,人才服务专员受理审核后,通过后台分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免去申请办理人多头跑路的麻烦,全程只需对接一个窗口,便可实现事项办结,人才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倍增。
“一表申请”信息共享。对人社、住建、卫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办理事项所需材料清单进行梳理,删繁去重,精简压缩,整合形成一套表格,实现一次填报、信息共享,申请人所需提供材料由过去的11项压减为3项,有效提高服务效能。
“一网通办”无缝衔接。按照“一件事一次办”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理念,在市人才服务平台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全链条审批流程,各环节渐次推进,无缝衔接。如,引进人才申请房屋补贴,申请人登录人才服务平台在线阅知办事指南、填报申请信息和上传申请材料,由人才服务专员线上审核材料,受理后自动推送至人社部门进行人才类别认定,再由住建、房产、不动产三个部门并联审核申请人房产情况,最后由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并上报审批结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在线、一网通办”。
“一次办成”高效服务。依托人才服务平台将“线下办”和“网上办”有效整合,通过优化流程、精简材料,最大程度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申请人只需在网上提交一个申请表格、一套材料,部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将审批时限由90个工作日压减到7个工作日,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重点产业项目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切实把“一站式”“定制式”服务落到实处。
第二篇:人才工作经验材料
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
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纪律严明、勤政清廉的工作队伍,着力在增强队伍的能力、活力、凝聚力、执行力上大做文章,最大限度挖掘干部的聪明才智,激发和保护干部的工作热情,鼓励和发挥干部的进取精神。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实现队伍教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一、加强干部队伍教育
我局干部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应届全日制大学毕业者很少,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函授等继续教育的形式取得学历,在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及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基本技能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就成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员教育培训。着力在提高业务素质能力,提高紧急应变能力、联合执法协调能力、重点工作组织运作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既要注重全员培训,更要突出中层干部和年轻骨干的培养。
(一)挂职锻炼:依托省局对年轻干部外出挂职锻炼的计划,每年选派一批年轻的科所长到省外兄弟单位挂职锻炼;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省局或各市县局进行挂职锻炼,学习经验,开拓眼界、增长才干。1
(二)学习培训:与三亚学院协议每年举办两期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班,邀请学院老师授课,到省外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三)视频教学:由省局统一组织,利用视频教学形式,全局人员参加,针对一些重大政治教育活动、重点业务工作和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全员培训。
(四)边干边学:充分利用以案说法、一案一训、互帮互学、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全员业务知识大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专题研讨:每年举办一次业务专题研讨交流会,就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服务意识和消费维权等方面的难点提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业务研讨题目由市局命题,以工商所为单位开展讨论,届时举办一次演讲比赛。
(六)以考促学:组织全员业务知识考试,按照在职人员2%的数额,在考试分数排名基础上,排位靠后者待岗培训一个月,经考试合格后重新上岗工作(注: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同志可自愿报名)。全员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年终考核之一。
二、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培养
(一)根据空缺编制数和实际需求,公开录用公务员(省局统一录用),逐步解决系统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问题。
(二)凡新录用的公务员,一般先安排在基层工商所锻炼一年。
(三)在岗位编制数空缺的情况下,拿出一定数量的科长、工商
所所长职位,在全局进行竞争上岗,给年轻干部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
(四)、轮岗交流和民主测评
(一)凡所长一地任职满6年,副所长满8年,科长在一个岗位超过10年的,给予轮岗。轮岗交流在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间进行。
(二)局领导班子以外人员的民主测评工作在每年的半年和年终各进行一次。半年测评不称职票超过总票数30%的,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年终测评时不称职票仍超过30%的,待岗培训一个月。
(三)担任领导职务人员,经过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票达不到80%的,经过组织考核,不胜任所担任职务的,予以免职。
三、着力干部队伍管理
1、人文关怀
(一)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凡在节假日坚守岗位的人员,可以按规定给予节假日在岗误餐补贴,也可以安排适当补休。
(二)凡是在职干部职工生日,要送200元左右的生日蛋糕给予祝贺;干部职工及其子女结婚给予祝贺;干部职工父母去世市局前往慰问;干部职工本人去世市局前往慰问;系统人员生病住院,以单位的名义前往慰问;系统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所在单位要召开欢送会。
(三)每年“三八”、“五四”、“七一”、“元旦”等节日办公室、人事(机关党委)、工会、妇委会都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庆祝活动。
2、奖惩
(一)对于在全年工作考核、重点专项工作考评中成绩突出的;
对在重大事件处理和紧急情况应对方面表现突出的;对在食品安全方面没有出现问题的;对主要景区景点消费者投诉成功调解率达100%的;对于评为十佳工商所的;对于评为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给予全局通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
(二)对于全年工作考核、重点专项工作考评中排名末尾的工商所要给予全局通报批评;对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因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执法不到位,造成重大失误,被上级点名批评或媒体曝光的,在搞清事实基础上,既要追究所长的责任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从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两个环节入手,以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队伍管理权、财务支配权、物资采购权和行政处分权等六种权力为重点,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严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工商局长、所长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廉政档案建设行为等活动,建立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重大建设项目、离任审计等制度,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网络。
面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和国家工商总局队伍建设“四高目标”的新要求,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认真负责地抓好人才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队伍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使工商队伍成为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经验文章
班主任工作经验文章
高2014级10班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收获的。当然想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是每个班主任的愿望。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级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素质,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自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耐心帮助别人。
二、建立班级制度。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级应有健全的制度,这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建立各项制度的同时,我也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在班级中设立红、黄、绿卡制度。每月评选一次,通过一次次班会的说教,让学生清楚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是多少,老师可以给予小结和鼓励,以此来激励学生。
三、正班风,树威信。良好的班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因此在每学期开始,我就适时地召开家长会,学生、家长、班主任三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使班级的班风积极向上,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明确;家长的协助目的明确。在家长面前全班同学便纷纷制定个人目标和阶段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刻苦学习,互帮互助,班上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家长们看到这样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的我自然而然就在家长们的心目有了一定的威信。
四、关爱学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习中那些学习差的;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无母爱的等等。我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即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谈话中关爱学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谈话要找准时机,要在适当的氛围中进行。在学生遭到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五、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苛刻的要求与标准。因而,要真正让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必须发扬民主精神,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表现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展示自己,让学生佩服你,信赖你。在活动时,适当地投学生所好,与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
第四篇:某县人才工作经验材料
某县人才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人都是人才”,全力吸纳人口、招引人才、聚集人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智力支撑。2021年位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第19位,获评全市首个创业型城市,荣获2021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人口净流出局面近10年首次扭转。
一、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全面优化提升人才政策,坚持“不唯条件、不限地域、不拘一格”,针对不同人才分类施策。一是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启动异地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回引;取消教育、卫生等人才引进各类限制,去年以来累计招聘、回引1700余人,超往年4倍。二是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对“高精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重奖,先后吸引27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来齐创业,3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三是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对大专到博士学历人才,除享受市级补贴外,每月再分别给予补贴。2021年,全县高考录取大学生3146人,回流大学生3570人,回流人数首次超过录取人数。四是对乡村创业人才,体现“扶持性”。对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个人,发放贴息担保贷款1004笔、9559万元,新增农业经营主体410余家。二、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
一是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按照国家级标准完善经济开发区综合配套,以国际视野打造黄河国际生态城,对标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齐鲁高新区,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等就业超5万人。二是提升孵化平台产出力。融资15亿元建成50万平方米齐鲁科技小镇,中关村意谷获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引进优质科创项目26个,落户博士20余人,引进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1人。三是提升创新平台引领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其中,与山东大学共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大产业园。全县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16家,2021年百多安医疗器械张海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4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推广“人才飞地”,支持永锋集团在瑞士和德国、森峰激光在德国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外国人才61人。三、做优服务保障,构筑重才留才“生态圈”。
一是优化“开放式”政策服务。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口流入扩大县域人口规模的若干意见》,逐年制定增长计划,并将人口集聚增长情况纳入综合考核。支持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扩建,加快济南大学中德工业设计创业园、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建设。强化项目带动,加快产城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完善企业用工、创业就业、三孩生育等政策措施。扎实开展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试点工作,精准打造“齐享”公益岗,吸引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二是提供“精准式”创业服务。坚持县级领导同志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坚持“进了齐河门,就是一家人;来到齐河县,好事要快办”,成立“小齐帮办团”,新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次办好”服务品牌。三是打造“品质式”生活服务。以一线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举全县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创新创业最具发展活力城市、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城市。新建文化艺术中心、钻石体育中心,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引进名品名店200余家,建设人才公寓12万平方米,打造10处“驿站式”人才公寓,提升城市“青和力”。与齐鲁医院合作共建县医院新院区,省地共建省妇幼保健院院区,与山大、山师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办实办好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关心大事”“关键小事”。第五篇:人才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求真务实 创新举措 全面促进人才工作整体发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全区人才总量实现较快增长,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为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一、构建完整决策体系,强化人才政策支持促发展 一是人才工作在最高层面上决策。作为人才工作管理决策核心,张店区及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区委副书记、区委组织部部长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委组织部,涵盖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等几十个部门单位,初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新格局,保证了人才工作决策的高度和力度。
二是人才工作在民意调查中决策。近年来,通过专题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走访、利用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区外领导和专家、区领导、各单位、各类人才的需求、问题、意见、建议,进行了多次全区大调研,仅2007、2008年就开展各类人才工作座谈会和人才调研活动5次。2010年2至4月份,又分别针对“十二五”时期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柔性人才需求等开展了深入调研,这些
调研对我们及时、准确了解单位和人才需求,提供针对性引导和服务,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是人才工作在政策支持下决策。近年来,结合地区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转发<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关于开展“六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人才工作文件,初步构建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通等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体系,为全区人才工作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
二、构建人才引进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发展 一是坚持走出去大力引人才。广泛采取外出招聘、组团招聘、参加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坚持走出去引进人才。近年来,先后组织科汇电气公司、淄博商厦等多家企事业,前往北京、泰安、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地参加半岛城市群人才交流会及各类人才洽谈会;组织卫生系统多家医疗单位前往山东大学,参加全省医疗卫生人才专场招聘会,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几年来,共为我区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89人,本科生1904人。
二是坚持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2004年以来,针对各类人才先后举办了“山东理工大学张店专场招聘会”、“淄博市暨张店区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迎春张店区企业人才招聘专场”、“春风行动大型公益招聘会”等多场大型招聘会,共组织企业1900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35000余个,吸引应聘者42000余人。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4次81人,招聘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7次214人,招聘卫生系统工作人员4次155人,招聘教师4次461人。
三是坚持积极推行网上招聘活动。充分利用“人事人才网”的网络资源优势,发挥其范围广、速度快、信息全的特点,自网站开通以来,已成功举办7期网上人才招聘会,共为370余家企业招聘各类人才2760余人。同时,利用网上招聘活动,加大与外区县、外地市、大企业、高等院校和专业人才网站的交流合作力度,将政府的人才服务网站,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网站,企业的人才招聘网站和专业人才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人才信息发布管理“一网通”,提供更加广泛的网上人才服务。
三、构建分类管理体系,完善人才管理体制促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公务员管理工作。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和驻地高校等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大规模培训活动。2008、2009年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范围内分别开展了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和核心能力培训,提高了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服务水平。依法开展公务员行政行为考核,对工作效能、依法行政、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廉洁守纪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监督,有效促进了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深入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04年以来,共组织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000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试,组织5000余人次参加各类职称考试,受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评审材料1200余份,办理资格证书1600余个,为专业人才队伍更好的服务区域建设提供了周到服务。
三是逐步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2007年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以来,根据规定比例在教
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首先开展了岗位设置和竞聘上岗工作,并在全区事业单位范围内开展全员聘任工作,力求逐步形成事业单位人员合理的流动管理机制。
四、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促发展 一是企业用人落实“一条龙”政策。对于企业招聘引进的人才,采取“一条龙”的服务政策,从办理落户、保管档案到代缴保险、理顺工资等一系列的服务内容,全部由人事部门负责全程办理,做到了方便快捷,为企业和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是人才招聘开展“一站式”服务。在人才招聘会现场设立服务台,在人才交流中心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最大限度的服务人才,方便人才。对于招聘现场签约的人才,凡是符合条件的,当场给予办理各项手续,做到了即办即走,极大了增加了招聘会的现场签约人数。
三是人事代理实行“一体化”机制。在大力宣传人事代理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提供全员人事代理的综合“一体化”服务,全方位的代理人才的档案托管、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代办职称、代缴社会保险、退休手续的呈报等业务,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跟踪服务推行“一册式”办法。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动态管理服务,对每一名高层次人才都进行登记造册,及时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此举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纷纷表示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张店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构建高专人才体系,加快高专人才培养促发展
一是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层次上求高。2008年在山东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我区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及科研合作协议;建立了塞隆化工、日升环保设备、联创聚氨酯、计保电气、十里香食品等五家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5人。同时,2004年以来,共有4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年举办了海内外精英淄博创新创业周张店专场,共吸引34个项目,为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6人次,兼职256人次,为高层次人才来我区投资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上求大。引导企业按照“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采取核心人才带动、校企合作、引进国外智力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人才,每年上报的专家引进需求都在8个以上。法国机械专家格拉尼耶〃让先生于2009年2月22日至3月6日到淄博迈特汽轮机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指导,指导迈特公司成功解决了“汽封”等多项技术难题,顺利签订了400多万元的供货合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实力。10月11日至17日,该专家再次来到淄博迈特汽轮机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指导,为促成迈特公司与法国方面进一步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帮助。
三是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域上求广。2009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区属事业单位招聘紧缺专业人才的意见》,并面向全国从国家“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为区属事业单位招聘了7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紧缺专业人才;在区卫生系统开展实施了“三名”战略,目前全区共有市级名医2人,市级名中医1人,区级名医17人,国家级特色专科建
设单位1个,省中医药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市级名科3个;在区教育系统实施了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目前全区共有全国优秀教师3名,齐鲁名师及培养人选4名,省特级教师5名,市级优秀教师150名,淄博名师11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50名。
四是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载体上求实。先后挂牌成立了淄博市科技工业园、张店区经济开发区及东部化工区等吸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组织开展了“六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共评选“杰出人才”10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为我区优秀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对评选出的优秀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制度,管理周期为3年,每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图书资料补贴,对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人才实行重点管理、重点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激情。
六、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促发展 一是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工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细化服务。坚持每年设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和就业推荐会,并将2007年确定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年,为毕业生提供落户、人事代理、政策咨询、培训登记等周到全面的服务。2004年以来,共举办了6届“送岗助学、情暖学子”大学生暑期勤工助学活动,共组织400余家单位,提供助学岗位5000余个,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全国首批七家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同时,坚持为困难家庭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力争使登记在册的特困生基本实现就业。
二是实施“就业见习与培训工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加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设立市级就业见习基地8家,区级就业见习基地2家,累计培训毕业生300余人。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聘工作,目前共有66名大学生在我区各村(居)服务,全面落实了相关待遇,并积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为基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报考研究生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是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及时发布就业招聘信息,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搭建好网络平台。同时,高校毕业生、人事代理人员档案也已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并实现网上查询。2010年,联合中国移动公司淄博分公司建立了“就业通”服务平台,通过就业管理平台和使用者的手机终端,实现求职者学籍、专业、从业经验等信息管理和发布,同时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招聘会通知、就业政策法规等急需信息,从而为人才找到合适岗位,为岗位找到合适人才,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