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五年发展规划
临床药学学科:指从医院药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分支,是以病人为对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研究和实践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
临床药师:是指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一、临床药学工作内容
主要为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药物应用动态,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对医师和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价值体现:临床药师的临床工作是众多医疗技术服务内容中的一种。合理的临床服务团队形成,将会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创造条件,其潜在效益无法估量。
二、我院临床药学基本情况
(一)已有工作基础
目前临床药学室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处方合理用药点评、抗菌药物病历专项点评、住院患者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点评分析、医院合理用药培训、疑难病例讨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参与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并承担部分药学部门科室工作。
(二)学科发展薄弱点
1、目前我院临床药学室仅配备临床药师2人,且均为半年制通科培训,技术力量较各县市同级医院较弱,学术氛围不足,知识储备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我院日益增长的合理用药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没有真正融入临床治疗团队,临床药师在参与病区患者用药方面存在感不强,每年参与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次数屈指可数,提出可供临床采纳的治疗建议不足。
3、合理用药信息化软件相对较落后,系统稳定性很差,数据库资源匮乏,难以进行强大的合理用药数据分析,筛选的不合理用药信息繁杂,不能很好的为临床医生提供技术支撑,难以把好合理用药质量关。
4、临床药学实验室建设目前为空白,日益增长的精细化治疗方案的需求需要临床药师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药学基因组监测数据等给予更加专业的数据分析与解读,在实现药学转型的同时也为临床药师融于治疗团队创造了契机。
三、学科建设及规划
(一)完善人员构成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相关规定,在未来的医院临床药学发展,要求按照每100张床位与临床药师配比为≥0.8。我们预计逐步按照该要求增加人员配置,在医院申报三级医院评审之前配备临床药师5人,在满足现有工作要求前提下不断加强临床药师人员基地培训工作——每年增加1名临床药学人员,并每年送出1名临床药学人员外出进行临床药学专科规范培训。
(二)深度嵌入临床治疗团队
通过对合理用药点评信息的反馈,使临床逐步认识到我院合理用药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知识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临床认知度。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立足于“药”,强化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深入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成为具有医学、药学双重背景的合格临床药师。努力承担起临床药师在临床中应该担当的角色:临床用药的指导者,药物安全的监督员,药物应用的评价员,药学知识健康教育的宣传员等,使临床药师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信息化的建设,提升药品使用信息化监管水平,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化数据的准确以及各部门数据的高度统一,完善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增强合理用药系统数据库资源的科学、全面、权威、实用、详尽,切实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
(四)开展治疗药物检测
根据医院未来申报三级医院的规划,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创建三级医院必须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因此我科室计划在未来5年内向医院申请配置常用血药浓度监测设备(如荧光免疫检测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建立血药浓度监测实验室,满足临床精细化治疗需求。
(五)学科建设方向和定位
积极争取在未来5年全面开展各项临床药学工作,为本区域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作出贡献,为黄梅的大健康发展战略贡献药学人的一份力量。提升药物治疗水平,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药学与医院药学全面的、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