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3篇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1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2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第7题。(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7.(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2)上阕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绪?(2分)
(3)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写“愁的经典句,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7.(1)“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正处于国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惨中,故悲愁极多。
(2)
a.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内心哀愁。(答对一点即可)
(3)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多而绵长。(一点1分)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3【原文】: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12.“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第二篇:武陵春 李清照 阅读答案附赏析
武陵春 李清照 阅读答案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阅读练习二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阅读答案: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阅读练习三: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答:又多又重。(2分)3.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阅读练习四: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作者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第三篇:武陵春 阅读答案范文
武陵春阅读答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参考答案:
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第四篇:《武陵春》教案及反思
武陵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掌握几种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通过细节描写、生态描写等等)。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4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导入新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为什么是李清照,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引入李清照的简介以及背景介绍。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南宋婉约派词人,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所收文物书籍多被焚毁。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该词即写于此期,时年已53岁。晚年殚精竭虑,编《金石录》。今有 《漱玉词》辑本及《李清照集校注》。回忆七年级学过的《如梦令》,写的是少女时期欢快的生活,今天我们走进她后期创作的抑郁沉痛的《武陵春》。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齐读。正字音,正节奏。
3、教师范读
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学生自己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说老师读出了情感),我读出的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4、学生再读,读出愁情。
三、赏析语句,体悟感情。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除此之外,“事非”还有哪些内涵?国家破败,家乡沦陷,文物尽失。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
4、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 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齐读]
四、抒写感受,理解感情。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 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 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小结: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感受,老师想借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朗读《我的世界已没有春天》。
或许《我的世界已没有春天》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饱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师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追寻感情。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一些诗词任选一首,弄清其写作背景,并简要分析词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深深地眷恋于宋词的美轮美奂。
回味无穷意境美。在宋词中要写一个人的心绪时,并不是很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抒发的,即使有的时候是直抒胸臆也是非常秀丽的,意味深长的;很是欣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评价温庭筠与韦庄的词的特点的句子:“飞卿之词,句秀;端己之词,骨秀。”尤其钟情于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那种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黄花,飞雁,梧桐,细雨,浅酒,疾风这些意象总是让人神伤,给人一片凄凉,却又令人回味无穷。
余音缭绕韵律美。词作是:“依已成曲谱所作出的歌词”的,所以词是便于歌唱与朗诵的。我喜爱唱歌,也喜爱朗诵,这样一来词作当中的这种韵律美也适合于我的口味。词作在音乐背景下恰如其分地朗读出来时一如让让我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情感融化的熔炉。
这些,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清照的《武陵春》。
在备课过程中,我希望学生跟我一起真正走入词的意境,走入词人的情感世界,而暂时不要去管什么诗词的赏析技巧,不去管背诵的情况与效率,不去管比较阅读的方法,不去管什么一课一练、、、、、、我只希望学生与我一起触摸到李清照的那种不一样的伤感,那种欲说还休的悲痛。
所以在课堂结构上,我采取了一以贯之的形式,以“愁”字贯穿课堂首尾。在学生充分熟读词作后,我也范读了一遍,要学生找出我与他们读词过程的最大不同,那就是我酝酿了自己所有的情感去应和了词人的“愁”,学生很容易辨认出来。接着我问他们那句词最能反映这种愁情,词人为什么这么悲愁,悲愁之中词人又有什么细节反映,这种愁情到底是何物所触发?这种浓重的悲愁是不是在这首词作中一成不变,是怎样变化的,词人有事怎样新奇巧妙地描述这种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愁情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带领学生从词中穿行一遍,最后带着沉重的感伤走出词中,于是在这种心绪中一再吟诵。
同时,我希望学生上课时在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熏陶感染,而不是围绕一个中考,利之则取,无助则舍。所以,虽然我已经训练学生多次的诗词赏析技巧,在课堂上我也没有侧重去练习。而是当他们听我读词后,要他们不停地去思索词人的愁是怎么表达的,并把这种思索用口头直接表述出来,哪怕结结巴巴,磕磕碰碰也好,当他们感受到这种想要诉说却欲语泪先流的愁苦时,又要他们不断地去诵读,用声音表达出这种愁。又在读后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愁。而在写愁时,又注意到要使他们做到循序渐进,所以,先由愁组成一个词,再由这个词写一句自己对这篇词作的体悟,然后又让他们在我所写的一篇感受《我的世界已没有春天》中去接受词作扩写的熏陶。
另外,我希望学生以上课就有饱满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所以在课堂导入时,我采用了一幅含有人物信息的对联,要学生猜猜其中的人物,并由此进入到人物的身世介绍和背景介绍。这个对于词作赏析之知人论世的赏析又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在诗词诵读时我采用了自己精心选择的背景音乐卡洛儿的《假如爱有天意》,只可惜班上的电视没有音频,只有图像。
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课亦如人,“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武陵春的教学实践中,我想自己的缺陷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知识容量还可以加大一些,时间安排还可以再紧凑一点,这样学生还可以多感受一些其他词人的诗词,比如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或纵向比较一下李清照其他词作,但是因为时间原因只能作为作业了,而这种作业对于这个班学生而言不过是形式而已。
总之,虽然辛苦,但是汗水收敛后却有馨香点点!
第五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却出现了著名的女词人,她是——(李清照)。
生介绍李清照的情况,师展示屏幕总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金军挥兵南侵,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到浙江。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我们还记得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如梦令》《醉花阴》)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武陵春》,二、明确目标(屏幕展示)1.反复诵读,熟能成诵。2.把握感情,领会意境。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热爱古文化的感情 4.重点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5.难点意境的领会
三、学习新课
1.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总结强调个别字:“拟”nǐ,打算的意思,“舴艋”zé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载”zài装载(多音字)
2.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3.精读赏析
探究交流活动一
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兴致很高。那么读了以后,你
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
生思考交流 教师灵活总结
师: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生:朗读)
探究交流活动二
师:<1>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师:好,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2>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
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生答)
<3>作者最终成行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 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探究交流活动三
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
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4.活动四(反复朗读课文,体现本节的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好不好?(指名读生评论)
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生(齐读)
师:谁能试背一下全文?
四、练习巩固与拓展活动. 1.课内巩固练习见〈〈学案〉〉一 2.拓展练习A见〈〈学案〉二
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把本文与她早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做一比较,看看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生(齐读)
附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B积累带“愁”的诗词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
2.渗透思想教育爱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爱国
五、音乐欣赏放松与巩固
六、布置作业
把学生描写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书面,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