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模板
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模板
【导语】个案分析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个案分析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东星资源网为您带来了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
现象描述:赫帅的人如其名的小男孩,身上散发出一种韩国小生的魅力,每天都是被妈妈打扮的酷酷的来幼儿园,然后很腼腆的跟老师打招呼,就是他这种帅气与腼腆吸引了隔壁班的好几个老师,都十分的喜欢他,可就是这个男孩子,让他爸爸着实头疼,因为出生于东北的爸爸总觉得儿子不像个男子汉,事实也是这样,这个小男孩特别怕运动,一运动就跟老师说好累之类的话,要不就是接着和旁边小朋友说会儿话的机会趁机休息。因为这样没少挨他爸爸的骂。
最近班上做高跷活动的教研,第一次投放高跷时,小朋友们都很好奇,纷纷拿起高跷跃跃欲试,赫也不例外,他研究了一下就自言自语的说:“这个是高跷吧!”我忙说:“是啊,赫你来试试怎么玩咯?”赫笑着应允了,一会功夫,赫就踩上了高跷,蹒跚的走着,那种认真又紧张的样子俨然一个刚学步的孩子,他一边慢慢地走一边说:“这个还有点难,一不小心就会摔跤。”我想趁热打铁让他喜欢上高跷这个运动项目,就说:“你走的真好,要注意保持平衡哦!”
他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句。开始了如履薄冰的行走。
分析与思考:
这个孩子长的特别帅,妈妈是小学教师,特别注意穿着打扮,儿子也被他打扮的很入时,但不适合运动的衣服偏多,小赫平时在家中多半是有对他疼爱有加的外公外婆照顾,具备了独生子女的一些通病,对于运动也不是很喜欢,有时候摔一跤会担心弄脏了衣服,有时运动量大一点会嫌好累,在其他活动中也表现出扭扭捏捏的样子,他爸爸因为这个原因没少跟他发脾气,可效果不是很好。
策略:
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得到家庭的配合,俗话说在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了教育中的70%,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取得家里的配合,首先我从赫特别在意他的衣服上着手,我和他妈妈沟通,觉得不要把崔崔打扮的特别与众不同,穿一些适合运动的衣服,同时告诉他运动的重要性,如果不爱运动,那以后就不穿那么好看的衣服了,其次,在班上多观察赫,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多引导赫参加活动,多请他帮忙拿器械,做老师的好帮手,同时在孩子面前及时表扬赫的进步。
效果:
进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赫进步了,在户外活动时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在参加运动项目时,也不会跟以前那样总是说好累了,每天早上来的也早了,有时还会主动说帮老师拿东西呢,他的爸爸的脸上也出现了难得的笑容了!
【篇二】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
角色游戏开始了,只见选择美容院的小朋友们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到“美容院”,可是,她们来到“美容院”的第一件事不是分配角色,而是抢“理发用具”。只见刘影与刘雨婷正在为抢一把“理发剪刀”而大打出手,其他的小朋友也正把自己抢到的“理发用具”抱在胸前,身怕被别人抢走了。然后就自己在那儿玩起来,完全忘记了平时老师教大家应该怎样玩美容院的游戏。
【分析】
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刚初见成效,我就着重增强了孩子的角色意识。当孩子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时,我会以游戏的口吻经常提醒。由于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因此我只能从支持者和参谋者的角度来促进游戏,在指导时,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我会经常参与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
【指导策略】
我想起了邱学青博士的“游戏介入法”。于是,我就走进“美容院”,摸摸头发说:“我的头发又长又脏,要理一理了,可以帮我理理发吗?”于是,张雨欣首先站起来,边在我的头上倒“洗发水”,边说:“我来帮你洗头吧”。我趁机又说:“原来你们店里张雨欣是洗头的,那谁是理发师呢?”刘影赶紧在一旁说:“是我。”于是我又问:“那刘雨婷你是做什么的?”刘雨婷说:“我也是理发师。”“那为什么我走进你们店时你们都在玩自己手里的理发用具,而不在帮别人理发呢?”我充满疑惑的地问。于是等我洗完头发,刘影就忙着来帮我理发。而刘雨婷也帮旁边的小朋友理起发来。
【篇三】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已经和班上大多数的小朋友混得很熟了,很高兴这群小家伙们都蛮喜欢我的,整天叽叽喳喳的围在我的身边,让我讲故事的,来告状的……我也努力地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希望自己能更好地溶于这个小集体中,给与他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小洁是班上的一个小女孩,说实话,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她给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上课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或者是自己玩手帕,几乎不会抬起头来认真听讲。所以在课上我有时会点到她名字,提醒她安静一点,能认真听讲,她总是呆呆地看着我。几次之后,她似乎是不太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了,可还是喜欢低着头玩手帕,或是啃自己的手指甲,在顾及到她的自尊心后,便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点她名了。
有一次下午,全班一起在玩角色游戏,我分配好了每个幼儿的角色并在玩之前强调了很多遍,请每个幼儿记住自己要玩的角色,游戏便开始了,每个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在游戏中,大家忙忙碌碌的,只有小洁搬着一张小椅子,跟在我的身后,我便问她:你怎么不去玩啊?她不说话,只是看着我,我又问:是不是不记得自己要去哪边的角色游戏玩了?她还是不肯开口。然后我很耐心地一遍遍地问她问题,她却总是闭紧了嘴巴,半个字都不肯吐出来,当时我真的很火,毕竟她只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大班小孩,最后我说,那今天你就扮演自游人吧,下次一定要记住老师给你分配的角色哦,她还是一动不动地杵在那儿,是我表达地不清还是……这下弄得我自己都很迷惑了,最后,我决定让她去建筑吧玩积木,这回她听懂,搬上了小椅子,跑去搭积木了,之后我便开始一直都很关注她,想找出原因帮她,我想要解决这问题,首现要融入她的生活,在平时玩游戏时,比如角色游戏,我会扮演顾客去她的店里,她不排斥我的参与,却又不是那么热情,我便慢慢地引导她,旁边的小男孩看到了,也会来帮她,我想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毕竟幼儿之间更加容易交流,我也会让班上一些活泼的孩子去和她交朋友,和她玩游戏,可是她似乎还是不太愿意和我安排去的小朋友说话,有时,我会请她上来当小老师,她还是不说话,坐在椅子上,其他小朋友都热情高涨地争当小老师。
虽然现在问题还没解决,但我相信在不久之后,通过我的观察和不懈的努力,能将这座“小冰山”慢慢融化的。
分析:
1.小洁可能自尊心很强,在受到老师批评后觉得很反感。
2.比较孤僻,不太愿意同别的小孩,老师交谈。
措施:
继续对她进行观察,找到她平时接触最多的朋友,从她的朋友下手,去了解她,让她的朋友去用幼儿的方法来引导她,同时,与小洁的家家长进行交流,相互配合。
第二篇: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
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6岁)
日常表现:今天中午吃完饭,带孩子们准备散步,有部分的孩子都会自己主动去找到朋友来排好队伍,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孩子会站在旁边,看看旁边的是谁,就跟身边没有牵手的同伴去做朋友。这时懿...日常表现:今天中午吃完饭,带孩子们准备散步,有部分的孩子都会自己主动去找到朋友来排好队伍,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孩子会站在旁边,看看旁边的是谁,就跟身边没有牵手的同伴去做朋友。这时懿缘也是这样,在寻找身边没有牵手的同学,并且主动过去牵手。但是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几个个性强的孩子都不太愿意与她牵手,她的手牵过去,有的孩子就会把她的手拉开。直到找了一个与她差不多性格的孩子,两人就牵好手,排好队,跟着一起去散步了。在散步的过程中,懿缘也经常与朋友说话,聊天。也显得比较的开心。分析与措施:
懿缘在班上并不算是一个突出的孩子,在平时的活动中也表现得非常一般,不是问题学生也不是拔尖的孩子。这种的孩子反而往往是老师最容易忽略的。在孩子们心中,老师经常点名的孩子,一般在班上朋友也会更我,而懿缘就是本身自己不是很善于交朋友所以导致她就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措施上,其实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应该对她这样的孩子更加的关注,让她更多地下面地出现在同伴们的眼中,作为老师,也应该更多与她进行交流,去更地了解她内心的想法,引导她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相信,老师多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其他的孩子也能够更愿意、喜欢去与她交朋友。在经过这一段时间以后,相信懿缘像今天出现的这种情况就会有好转。
第三篇: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大班幼儿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臵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场景一: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
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
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 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明明,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5)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第四篇:大班心理个案分析
2015-2016第二学期大五班幼儿心理健康
案例
清新区太和镇美林幼儿园
幼儿情况简介:
姓名:谢非凡 年龄:5岁
性别:男
班级:大五班 记录人:成惠珍
我们班的非凡,他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臵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非凡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非凡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优璇的小辫子。优璇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菲方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优璇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非凡。”老师终于大声地对非凡说:“非凡,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语可僵持着的非凡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非凡,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非凡使劲地绞着 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非凡 “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非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非凡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非凡,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非凡”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给非凡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非凡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非凡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非凡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家非凡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被非凡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非凡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 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和非凡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非凡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非凡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与非凡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的非凡特点
从非凡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现在非凡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非凡转入大班后,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来非凡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非凡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非凡的举动,同时对于非凡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非凡来说,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非凡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非凡,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 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
(3)教师要有耐心,非凡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非凡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非凡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明明,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5)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非凡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非凡在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非凡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一、案例现象
杨帆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观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杨帆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现在,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现在杨帆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