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五篇]

时间:2020-10-06 13: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强市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我市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就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转型升级,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推进旅游强市战略、发展优质旅游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完善市级指导、三区统筹、以镇为主、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互利共赢。

2.农旅融合,示范推进。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立足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加强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乡村旅游和旅游富民样板,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乡村旅游整体发展。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各镇自然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强化顶层设计,选择适宜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做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防止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实现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4.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乡村绿色生态、乡土文化和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和文化环境,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业态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形成产品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力争“十三五”末,全市星级农家乐达到100家、乡村旅馆、乡村民宿达到10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0人。

——建成镜铁区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城镇田园综合体、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关城文旅特色小镇、横沟乡村民宿一条街。

——打造河口村、嘉峪关村、安远沟村、野麻湾村、横沟村5个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点面结合、梯次发展、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规划体系。找准切合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方向,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嘉峪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嘉峪关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7-2030)》,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镜铁区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草湖区域传统农业示范点、文殊镇现代观光农业示范点三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特色村、乡村度假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精品民宿。积极吸纳社会各类资源,探索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模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强化农耕文明活态传承与旅游融合。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规划局、市委农办、三区、市建设局、市农林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

(二)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健全三镇及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

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交通导引导航导识水平;

规范乡村旅游消防、卫生、安保、治安等安全管理,改善供电、供水、供暖、通讯、医疗、金融、邮政、停车、厕所、道路亮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条件;

配套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

努力提高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丰富性和舒适性。

责任单位:市委农办、三区、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建设局、市旅发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卫计委、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

(三)健全标准规范。加快完善全市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完善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评星定级标准,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饮水、消防、社会公共治安、道路交通、游览设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计委、市安监局、市公安局消防支队

(四)丰富产品业态。依托本地区自然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强化顶层设计,选择适宜模式,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类、农趣体验类、民俗文化类、农家生活类、科普教育类、休闲度假类、户外运动类、特色餐饮类、民间工艺类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盘活空置农房、闲置集体资产,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民宿、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集群。将农产品开发为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健全生产、销售网络体系,促进乡村旅游消费。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委农办、三区、市农林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

(五)抓好示范创建。大力实施乡村特色旅游镇(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等品牌创建工程,鼓励支持乡村旅游景区(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选择一批乡村旅游资源禀赋高、基础条件好、市场需求旺、资金和人才有保障、具有一定开发规模的镇村、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创建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被省旅发委当年评为“旅游示范镇”、“旅游示范村”的镇政府、村委会,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补贴。

责任单位:三区、市委农办、市农林局、市旅发委、市商务局

(六)加强宣传营销。把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纳入全市旅游整体营销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营销工作,制作乡村旅游宣传片、歌曲、地图等宣传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自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鼓励村镇、乡村旅游企业、农户开通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功能,分享产业链收益。充分发挥旅行社、旅游协会的宣传促销作用,举办野麻湾西瓜文化节、峪泉镇锅盔节、油桃采摘节、烧烤节等节会活动,实现“以节促游、以节富农”。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三区、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

(七)加强人才培训。整合高校专家和行业精英力量,提供项目策划、创业辅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推动乡村旅游向个性化、精致化、主题化方向发展。要围绕“以产业培育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目标,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纳入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乡村旅游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开展市场营销的水平,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导游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委农办、三区、市人社局、市农林局、市教育局

(八)加强生态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以“无碍自然文化景观”为原则,科学开发利用现有乡村资源,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造成破坏。加强乡村环境承载力监测,重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加强水资源、林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文化环境。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乡村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建筑、古树名木等的保护,加强乡土文化、原始风貌、民间艺术、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文物保护与延续使用功能、改善居住条件相统一,提升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内涵。

责任单位:市委农办、三区、市农林局、市旅发委、市文物局、市环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化产业发展推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乡村旅游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发改、财政、建设、市场监管、农林、旅游、国土、规划、环保、文化等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局面。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土地、资金、审批等重大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和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建设,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和旅游安全。

责任单位:市委农办、三区、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林局、市旅发委、市文广新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卫计委

(二)加大投入力度。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可用于涉及乡村旅游项目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相对集中区域,要优先安排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整治。相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各类惠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投资乡村旅游业。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三区、市旅发委、市政府金融办、金融服务公司

(三)加强政策扶持。相关单位在土地、税费、资金、行政审批等要素环节上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用好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政策,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林场内发展乡村旅游可搭建临时性经营设施或可移动建筑;

简化行政审批,放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企业的经营范围,除涉及前置审批和法律明令禁止的外,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对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乡村旅游经营户,免征增值税;

对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农户,在用电、用水等方面按全市居民最低用电、用水价格执行;

对当年新评为市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乡村农家乐,一次性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补贴奖励;

对当年新评为市级金星级、银星级、铜星级的乡村旅馆(乡村民宿),一次性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2万元的补贴奖励。

责任单位: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旅发委、市国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简化贷款手续,适度降低旅游企业贷款准入门槛。以农村“三变”改革为载体,围绕人、地、资金、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个要素,通过股份制改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旅发委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

中共黟县县委 黟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草稿)

2006年8月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实现大跨越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游”主题年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中国画里乡村”主题形象为统揽,以“世界遗产”和“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为依托,以构筑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大景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挖掘整合特色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步伐,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县和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强县之一提供坚实基础。

一、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

1、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乡村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乡村旅游工作,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县直部门包村责任制,制定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各乡镇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每 名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有条件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发展和培育“农家乐”旅游经纪人,使协会发挥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当地基层组织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

2、创造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国土、规划部门要对兴办乡村旅游项目依法优先审批,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要积极开辟旅游专线班车。财政、发改、农业、旅游等部门应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旅游、工商、公安、卫生、农业、质监、税务等部门要主动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宣传、文化、旅游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发改、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物价、电力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简化乡村旅游项目审批程序,凡符合乡村旅游规划,不涉及新征土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放权乡镇政府审批,报相关部门备案。县直机关部门依据备案材料主动上门做好相关手续办理服务工作。

二、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3、科学合理编制黟县乡村旅游规划。旅游管理部门要在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一批乡村旅游项目,高起点编制《黟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各乡镇要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新开发的乡村旅游点,必须先规划后建设。现有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规划,切实防止盲目 开发。

4、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规划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突出保存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尽量做到“一村一品”,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

三、培育乡村旅游多元化投资主体。

5、探索成立乡村旅游股份公司。有条件的乡镇、村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村民以资产或现金等形式入股,以分红形式分配利润,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运作,开发项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做大规模,提高效益。

6、坚持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县旅游局、招商局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编制、策划和包装;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当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引进适宜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多为农民采集乡村旅游经营项目信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经营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坚持农民自办、家庭联办旅游项目为主,逐步开发地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四、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

7、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现“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县和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两级新农村建设预算,要优先安排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扶持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农民投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加大乡村 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卫生”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

8、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信贷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与高山农户搬迁、易地扶贫、地质灾害避让、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形成资金捆绑使用;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不少于100万元,扶持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税收奖励。对农民庄园业主或农民新办的乡村旅游经营户,3年内给予已纳经营性税收等额奖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招商引资从事宾馆、酒店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项目,按照黟发[2006]6号文件精神给予优惠;县政府每年安排部分贴息贷款,专门用于扶持部分困难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重点帮助接待经营户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引导县信用联社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的服务,实行按揭付款方式,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户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县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相应增加信用担保基金额度,帮助农民疏通小额信贷渠道。

9、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旅游专业人才 的培养、交流与引进;制定相应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本地和外地人员以各种方式兴办旅游企业,形成旅游从业人员的竞争环境、实现旅游业最佳人力资源配置;县、乡镇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定期进行旅游技能培训,强化旅游业务、市场意识、规范服务、民俗风情推介等方面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10、改进乡村旅游土地管理办法。乡村旅游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根据项目大小、金额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乡村旅游的项目开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农用地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通过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允许各乡镇村通过土地复垦整理补充的耕地指标跨乡镇村有偿调剂,支持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村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有序流转。

五、建设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11、加强考核与激励。把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强镇”和“旅游强村”,对乡村旅游工作抓出明显成效的乡镇、村两级班子给予奖励;对符合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各类评定标准并被评 定为三星、二星、一星级的乡村旅游点分别予以30至10万元的奖励,鼓励乡村旅游上等级、创品牌。

12、强化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培育。近期重点抓好西递、宏村、深冲、五里、南屏、碧东、石亭、官麓、屏山、卢村、龙池湾、五溪山、鸳鸯谷、塔川、木坑、黄菇、桃花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并以此为标准和示范,推进全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发展模式和做法,积极发展以农家乐旅游活动为载体的农村新貌游、民俗文化游、庭院经济游、农业观光游、品果采摘游、垂钓烧烤游、绿色购物游;以古村落群为载体的文化遗产观光游、徽文化社区体验游、名人故居追思游、民俗风情采风游、传统文化修学游;以生态型乡村为载体的避暑度假游、保健养生游、徒步休闲游等,引导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向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13、深挖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依托世界遗产地,把徽文化与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强化古黟文化产品的特色和差异性。

14、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调整农业结构,变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商品;挖掘传统手工业,开发旅游纪念品;发掘传统农家乐美食,发展特色农家餐饮。

六、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

15、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乡村旅游诚信体系,营造“重信守诺”的乡村旅游服务氛围和“放心旅游”的良好环境;在大力推行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相关法规基础上,深化行业管理,加大规范和整顿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表彰诚信经营者。

16、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并呈伞状向各主要景区发展,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快速便捷的旅游服务。完善和规范旅游标识牌批示体系。

17、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乡村旅游经营户开业基本条件》、《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评分标准》等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指导经营者照章服务、照章经营。

18、开展星级评定活动。以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为载体,推行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评定活动。对按照星级评定标准被评定为三、二、一星级的,进行授牌,并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

19、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村容村貌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七、加强宣传促销

20、全方位整体营销。制定乡村旅游整体和重点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包装,将全县乡村旅 游精品不断推向市场;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加强西递、宏村与其他乡村旅游点的联合与协作,扩大我县乡村旅游的影响,打响“中国画里乡村”品牌;各乡镇要把宣传乡村旅游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加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新闻宣传、旅游、文化、农业等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宣传内容之一,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影响力,扩大覆盖面。

21、发挥乡村旅游联盟作用。继续发挥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的作用,做好联手产品包装、形象宣传,以及信息共享等工作,对已开发完备并对外开放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做好产品整合,形成全县“一盘棋”观念,并积极纳入“古徽州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通过联合促销、客源共享,共同开发市场,实现互惠双赢。

22、举办各类节庆赛事。对引进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大型会展和旅游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活动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继续办好国际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积极争取承办国内、省内棋类比赛活动。

23、建立完善的预订系统。整合黟县政务网站和旅游信息网站,进一步扩大网络宣传,方便游客通过乡村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电话预定行程。

第三篇: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县召开的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上,县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千万吨钢铁基地、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全国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的口号,全力推动曲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加快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三大基地”口号,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按照“五点一线”旅游发展格局(五点:晋国博物馆、太子滩休闲度假区、磨盘岭农业生态示范区、浍河景区、景明风景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县旅游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二、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文化旅游统筹领导机构。我县五大景区虽然都 已初步起动,初具规模,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各景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权、主管权,管理不清,职责不明,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开发建设的现象。

2、建立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充分利用煤、焦、矿、铁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大好契机,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继续坚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包办发展旅游的模式,在各景区推行股份制合作制经营。

三、完善发展规划,精心策划旅游发展项目

1、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曲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各景区制定相应的详细建设规划,并报县委、县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各景区要依据规划,严格控制私搭乱建、盲目开发等现象。

2、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规划实施力度,按照“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由旅游部门会同住建部门实施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照规划开发建设,破坏和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3、高水平策划旅游项目。以《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防止盲目开发 2 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和上级旅游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

四、多渠道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1、以晋文化为龙头,以休闲度假为延伸,牢牢把握当前我国国内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和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大好时机,依托我县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吸引力,加大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对晋国博物馆、景明、浍河景区、太子滩温泉和磨盘岭等景区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要素配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旅游经济大循环,形成优势互补,市场共享的旅游开发新格局,使我县成为探寻华夏文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将旅游招商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旅游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打破所有制界限,广泛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共同开发旅游景区(点)和经营旅游服务项目。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1、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凡在旅游区内兴办开发性旅游企业,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根据项目性质,依法实行灵活供地方式。利用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山场兴办生态旅游项目,且不改变土地性质或现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联营等方式取得使用权和经营 权。

2、实行旅游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对招商引资来我县落户的旅游企业,报请县政府同意,根据土地和税务部门的政策给予一定优惠。

3、大力发展和扶持乡村旅游。围绕新农村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以体验农村生活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农家乐产品内涵,增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

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1、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向重点景区倾斜,加快景区道路建设,全面改善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对景区(点)内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按景区建设标准配套建设重点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餐饮、购物场所等。

2、认真做好涉旅乡镇及通往景区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和谐文明县城建设,制定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以争创优秀旅游乡镇为抓手,努力解决 “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大对景区内乱建、乱伐、乱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坚持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加快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旅游的现代化。

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大力开拓客源和开发市场

1、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以晋国博物馆为龙头,精心打造我县“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深入挖掘晋文化、郑月巴民间剪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水平,形成地方特色鲜明、人文历史厚重的生态旅游格局。

2、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充分发挥县政府网站旅游板块和曲沃旅游资讯网的宣传效应,实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网上招商和网上促销,大力开展区域旅游协作。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参加省、市各类旅游展销和交易会,借助县内外各类宣传、展示、推介平台,拓展旅游客源和开发两个市场。

八、打造“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具体做法:

1、晋国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在原有的商品购物区的基础上,建立山西名吃一条街,使游客到晋国博物馆后可以很方便地品尝到山西各地名吃,让游客产生“到山西必游曲沃”的理念。依托曲村镇大悲院建立石雕艺术博物馆,并恢复曲村古街区,使之与晋国博物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晋国博物馆建成集文物陈展、考古研究、学术研讨、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精品旅游区,达到影响全省、轰动全国的效应。三年内力争达到4A级旅游景区。

2、太子滩旅游景区中万憬花园酒店初建审报时就以四星级标准建造,今年万憬有限责任公司已高标准完成宾馆和会议中心的建设,拓展训练中心正在筹建当中。万憬花园酒店的建成,对提升我县的旅游接待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明年向旅游部门申请,争取达到四星级酒店验收标准,填补我县无四星级酒店的空白。

3、景明景区和南林交龙泉湿地公园山水相连,应对现 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尽快启动龙泉湿地公园开发项目建设。(龙泉湿地公园位于北董乡南林交村,与景明景区相连,占地面积200亩,建设内容有:修复龙泉寺、连片莲花池、千年银杏树、附属设施等项目)。龙泉湿地公园初步规划已完成。旅游部门和北董乡政府要尽快拿出项目建设方案,明年五一前争取动工建设。

4、浍河北岸旅游道路和绿化已基本完成,依托其独特优势以农家乐的形式进行投资开发。现有的农家乐起点低、无规模,在目前农业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完善景区旅游的各要素,以利于游客吃、住、玩、游、购、娱。同时浍河南岸的规划及绿化工作亦应同时起步,使之成为一个“成品”旅游区。把浍河景区、磨盘岭农业观光园区、曲村万亩蔬菜园区、高显莲藕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农业观光旅游路线。旅游部门今年要把浍河景区建设做为重点向上级旅游部门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5、磨盘岭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基本建成了既独立又联系的六个区:即磨盘岭大院融蓄水、垂钓、游乐为一体游玩区,以杏、梨、桃为主的“百果园”特色的观赏休闲区、东岭“上有甜柿树,树下种油菜”的“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的游览采摘区、童儿庙地下生态餐厅饮食服务区、岭下大棚蔬菜采摘区及丰富群众生活的农民文化广场娱乐健身区,实现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省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两年内争取拿回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的铜牌。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精)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 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 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 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县召开的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 上,县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 业和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 千万吨钢铁基地、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全国晋文化研 究开发基地”的口号,全力推动曲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 越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全 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加快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如下 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三 大战略、三大基地”口号,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 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按照“五点一线”旅游发 展格局(五点:晋国博物馆、太子滩休闲度假区、磨盘岭农 业生态示范区、浍河景区、景明风景区 ,结合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县旅游业全面快速健 康发展。

二、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文化旅游统筹领导机构。我县五大景区虽然都

已初步起动,初具规模,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 各景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权、主管权,管理不清,职责不 明,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开发建设的现象。

2、建立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 导下,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充 分利用煤、焦、矿、铁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大好契机,出台 相应的优惠政策,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继续坚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包 办发展旅游的模式,在各景区推行股份制合作制经营。

三、完善发展规划,精心策划旅游发展项目

1、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曲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二五”规划》、《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各景区制定相应的详细建设规划,并报县委、县政府和旅游 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各景区要依据规划, 严格控制私搭乱建、盲目开发等现象。

2、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规划实施力度, 按照“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 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规 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由旅游部门会同住建部门实施监督和管 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照规划开发建 设,破坏和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3、高水平策划旅游项目。以《曲沃县旅游业发展总体 规划》为指导,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 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防止盲目开发

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和上级旅游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 金,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

四、多渠道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 制

1、以晋文化为龙头,以休闲度假为延伸,牢牢把握当 前我国国内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和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大好 时机,依托我县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吸引力,加大开发和 招商引资力度,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对晋国博 物馆、景明、浍河景区、太子滩温泉和磨盘岭等景区开发 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要素配套,布局合理,功能 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旅游经济大循环,形成优势 互补,市场共享的旅游开发新格局,使我县成为探寻华夏文 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 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将旅游招 商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兴办旅 游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优化投资环 境,打破所有制界限,广泛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共同开发 旅游景区(点和经营旅游服务项目。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1、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凡在旅游区 内兴办开发性旅游企业,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根据 项目性质,依法实行灵活供地方式。利用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山场兴办生态旅游项目, 且不改变土地性质或现状的, 投资者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联营等方式取得使用权和经营

权。

2、实行旅游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审查后,对招商引资来我县落户的旅游企业,报请县政府同 意,根据土地和税务部门的政策给予一定优惠。

3、大力发展和扶持乡村旅游。围绕新农村建设,鼓励 和引导农民以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以体验农村生活的吃农家饭、住 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农家乐 产品内涵,增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

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1、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 期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向重点景区倾斜,加快景区道路 建设,全面改善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对景区(点内 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按景区建设标准配套 建设重点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餐饮、购物场所等。

2、认真做好涉旅乡镇及通往景区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和谐文明县城建设,制定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以争创 优秀旅游乡镇为抓手,努力解决 “脏、乱、差”等突出问 题。加大对景区内乱建、乱伐、乱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切 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 体系。加快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坚持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 序。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 整体素

质。加强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加快旅游管理部门、旅 游景区和旅行社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旅游的现代化。

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大力开拓客源和开发市场

1、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以晋国博物馆为龙头,精 心打造我县“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 力度,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深入挖掘晋文化、郑月巴民间剪 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水平,形成地方特色 鲜明、人文历史厚重的生态旅游格局。

2、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充分发挥县政府网站旅游 板块和曲沃旅游资讯网的宣传效应,实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 品的网上招商和网上促销,大力开展区域旅游协作。积极鼓 励旅游企业参加省、市各类旅游展销和交易会,借助县内外 各类宣传、展示、推介平台, 拓展旅游客源和开发两个市场。

八、打造“五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具体做法:

1、晋国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在原有的商品购物区的基 础上,建立山西名吃一条街,使游客到晋国博物馆后可以很 方便地品尝到山西各地名吃, 让游客产生 “到山西必游曲沃” 的理念。依托曲村镇大悲院建立石雕艺术博物馆,并恢复曲 村古街区,使之与晋国博物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晋国 博物馆建成集文物陈展、考古研究、学术研讨、文化宣传为 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精品旅游区,达到影响全省、轰动全国的 效应。三年内力争达到 4A 级旅游景区。

2、太子滩旅游景区中万憬花园酒店初建审报时就以四 星级标准建造,今年万憬有限责任公司已高标准完成宾馆和 会议中心的建设,拓展训练中心正在筹建当中。万憬花园酒 店的建成,对提升我县的旅游接待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 用。明年向旅游部门申请,争取达到四星级酒店验收标准, 填补我县无四星级酒店的空白。

3、景明景区和南林交龙泉湿地公园山水相连,应对现

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尽快启动龙泉湿地公园开发项 目建设。(龙泉湿地公园位于北董乡南林交村,与景明景区 相连,占地面积 200 亩,建设内容有:修复龙泉寺、连片莲 花池、千年银杏树、附属设施等项目)。龙泉湿地公园

初步 规划已完成。旅游部门和北董乡政府要尽快拿出项目建设方 案,明年五一前争取动工建设。

4、浍河北岸旅游道路和绿化已基本完成,依托其独特 优势以农家乐的形式进行投资开发。现有的农家乐起点低、无规模,在目前农业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完善景区旅游的各 要素,以利于游客吃、住、玩、游、购、娱。同时浍河南岸 的规划及绿化工作亦应同时起步,使之成为一个“成品”旅 游区。把浍河景区、磨盘岭农业观光园区、曲村万亩蔬菜园 区、高显莲藕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农业观光旅游路 线。旅游部门今年要把浍河景区建设做为重点向上级旅游部 门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5、磨盘岭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基本建成了既独立又联系 的六个区:即磨盘岭大院融蓄水、垂钓、游乐为一体游玩区,以杏、梨、桃为主的“百果园”特色的观赏休闲区、东岭“上 有甜柿树,树下种油菜”的“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的游览 采摘区、童儿庙地下生态餐厅饮食服务区、岭下大棚蔬菜采 摘区及丰富群众生活的农民文化广场娱乐健身区,实现现代 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省生态旅 游的一个亮点。两年内争取拿回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的铜 牌。二 0 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6

第五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

下载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hsz.lhk.gov.cn 2010-3-31 admin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 为把握当前全省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我......

    关于加快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优......

    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意见

    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甘发【2010】9号 (2010年7月14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

    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 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渠政办发〔2009〕16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市教育......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5篇)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海南在滨海旅游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成为中国海洋旅游领跑者。与滨海旅游相比,海南......

    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提案

    关于加快发展我区乡村旅游的提案 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产品建设方面推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将是今后5--......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作者: 来源:《四川省情》2012年第11期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

    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