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有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1-01-12 14: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诗经》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诗经》有感》。

第一篇:读《诗经》有感

读《诗经》有感1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诗经》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诗经》有感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读《诗经》有感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读《诗经》有感3

《诗经》情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去数千年,但依然能在我们耳边回响。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那么我认为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有对爱情的期望,有对劳动的赞美,有征夫对故土的怀念,还有受欺压者的愤慨。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所做,为了祈祷丰年,歌颂祖德。颂,就是宗法制的最好体现,都为宗庙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们课堂上所学,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指铺陈,我们从小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用了这种手法,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将卫国女子的风情写了出来;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后吟所咏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将对爱情的浪漫和自由显现出来,对诗歌渲染气氛,创造与众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爱情,是《诗经》一个很优美的主题,千年之前的情侣追求着自己爱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说有一种情感能一直延续下去——那就应该是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描写男女相互赠礼来表达对对方的爱,用“琼琚”“琼瑶”“ 琼玖”来强化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亲情,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从未中断,《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讲兄弟之间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衬托,常棣花显得更加的光灿鲜艳,兄弟之间也更加亲密。诗中诗人不断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击世人的灵魂,使人引起共鸣。

服役,每个征夫心里都会有思乡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乡之心,雨雪纷纷飘过。纵然路途遥远,思乡之情,相思之苦,并没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个不变的目标——故乡。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一道归家,一道劳作,路上欣赏一片片的桑林,阵阵轻笑声传便树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适,环境的优美,人生的自由,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不断追求的理想生活么?先人已然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人感叹时间短促,人生短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我们能感到诗人对人生短暂而无所归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诗人用这种小昆虫写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丽以及即将离开时的困惑,使人所感昙花一现,浮生若梦的感觉格外强烈。

诗经,我国文化的瑰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不仅仅是对对文化的继承,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涵养的一种成长,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读《诗经》有感4

在寒假,我读了《国学·诗经》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再次翻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几个字引入我的眼帘。其中,就数第四单元——家国篇给我的感触最深,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炽热的家国情怀、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远在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忽上忽下叫声悲。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悲伤柔肠断。写出了兄长对妹妹的不舍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从未对我发脾气,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爸爸会耐心的给我讲题,不厌其烦的说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听会了为止。妈妈更是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父母亲会为我排忧解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不可能没有争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写寒假作业,正在玩电脑,妈妈就开口说:“别玩了,快去写作业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极不情愿地答道:“知道了”嘴上这么说,眼睛和身体从未离开过电脑,10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看我还没有停止玩电脑,便生气地喊道:“快去写作业!不许玩电脑!”我只好慢悠悠的转身,妈妈看我动作慢,就一下拔掉了电脑插头。我当时也不情愿,看到这就更生气了,便把头一扭,气冲冲的去了卧室,把门用力的关上,门被弄得叮当响,我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翻开了寒假读物《国学·诗经》看到了家国篇中远在他乡之人的思想情怀,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现在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对我这麽好,我却还不知足,还与他们发脾气,我真不该呀!要是我长时间不见父母的话,还会这么对他们吗?想到这儿,我便跑过去对妈妈说了声:“妈妈,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什么事,我也有不对,不该鲁莽。”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美丽,温和,里面包含着对我的赞扬,笑声久久回荡着,回荡着……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家,是属于我的,唯一的避风港!

读《诗经》有感5

如果思念有颜色的话,那么一定是青色的。

《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它犹如思念,来自于亲情、友情、爱情,却又远胜于它们,不为它们所束缚。亲情、友情、爱情会因时间、距离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慢慢淡忘,而唯有思念可以跨越千山万水,横亘千年、万年,历久弥新。

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让思念的颜色绽放的美轮美奂,它犹如一株清纯的带着露珠的茉莉花,在这淳朴而清丽的花香中悄然盛开。青青的`是你的衣领啊,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闭上眼睛,那一抹青色就在脑海中冉冉升起,弥漫开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啊,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随着这片青色越来越浓,心中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

睹物思人也好,爱屋及乌也罢,只要是与它相关的东西,都会这这份思念之中,幻化成如梦如幻的青色。不为别的,只因我思念的人啊,他身着青衫。

于是,青色的思念,在幽幽的等待中慢慢地浸入身体,渗透入灵魂深处,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信,难道是要与我断了音信吗?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思念,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因受阻,无法前去与你相会,你怎么就不能主动一些呢?这还需要我用语言来告诉你吗?难道你不像我现在思念着你这样想念着我吗?

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悠悠深闺中的寂寞之人,从《牡丹亭》到《西厢记》,从《桃花扇》到《长生殿》,哪个女子不是在悠悠等待,款款思念中度过一生的?这里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思念心中的人儿啊,却久久不能相见,唯有登高远眺,希望能远远地看上心中人儿一眼,哪怕是能够看到心中的那抹青色,不也是一种慰藉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登山了这高高的城楼,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期待着与你相见。一天见不着你的面呵,感觉好像已有三月的时间那么长啊。

我望啊,望啊,望眼欲穿,可是我思念的人儿,你在哪里?我望啊,望啊,望眼欲穿,可是我期待的那抹青色,何时才能出现?

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曾言“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对你一往情深的情到底有多深呢,就像那夕阳映照在深不见底的山里,就像深秋里那连绵不断的雨,怎么能测量,怎么能道出呢?

所以,唯有在内心深处款款思念着你,思念着那抹与你有关的青色罢了。让这份思念,这抹青色,跨越万水千山,跨越天长地久,来到身边,陪伴着你,陪伴着我,慰藉着深深闺阁中寂寞的你我罢了。而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终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抹青色终将在你我心中慢慢地幻化成思念的颜色。

读《诗经》有感6

当一阵风有着跨越千年维度的力量,吹拂到我身边,当有一句话无比的质朴,却有是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当有一部书带给我感动,哲思和感慨,那么这部书一定是《诗经》无疑了。

詩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多少专家学者苦读诗经,将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碾烂了的去细细品味,字斟句酌之下流露出的是他们对于先秦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懈研究,而仅作为一个普通的文科学生,我醉心于诗经的原因很简单又很纯粹,那就是因为美。

没有人可以否认诗经很美,可如果说将诗经必须成一位描眉画眼的大家闺秀反倒是不合适了,诗经的美并非是精雕细琢刻意设计而成的美,它是一种粗糙的不羁和炽热的真挚相互交织融合,字句的排列组合与重复好似是不经意,可是就是这样的字句却美的让人心驰神往,就好像一位眉眼极其耐看的姑娘,说对诗经百读不厌真的也不过分了。

以前虽然十分倾心于诗经,可是阅读却是寥寥草草的阅读,更多的是不知从哪里看到一两句说到心坎儿里的诗句,便去找了原诗来读,咂咂嘴品味来品味去就是觉得自己最初看到的两句最有味道,别的诗句只是普通叙事,于是就这样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在作文中时常拿出那两句炫耀,实在是牛嚼牡丹,失了原本该有的味道了。

比如说邶风中击鼓一篇,我只是被那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惊艳,只以为这是天底下最真实,最郑重的承诺,只羡慕诗句当中的男子与女子可以‘死生契阔’,甚至还肤浅的认为,如果有人对我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必然会成为他的加分项。可是我忽略了整个背景下男子对战争痛苦的责任,女子对爱人热切的思念,忽略了两人被迫生离,一个不慎就会死别的无奈与绝望。再往深了一琢磨,那与之死生契阔的何止一个姑娘,分明是一个国一个家,乱世纷飞战火,我心中一腔孤勇,却没有向前冲的方向,我心中一腔想要护家国于怀中的柔情,却生生被战火烧的焚身碎骨,既然我今生不能与家国同相守,那么我便与你立下誓言,我必与你相守,若你有十年的时间,我便与你相守十年,若你只剩下最后一天,一天过后我也绝不苟活。

读《诗经》有感7

如初————读《诗经》有感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读《诗经》有感8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空灵的歌声翩翩而至,不禁让我想起《诗经》。这一本唯美的诗集,就像一位佳人伫立在水中央,是多么的吸引人!但她其中的精髓真的需要细品呢!

春天到了,芳菲满园,看那满树粉嫩的桃花,我会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当我看到温暖的太阳与皎洁的月亮,我会吟诵“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每当我在网上看到我的偶像赵丽颖的图片,我就会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每当我看见翠绿挺拔的竹子摇曳生姿,我会想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也不管是朝廷,民间,边塞,都在这本书得到阐述与诠释。读这本书,不仅能品最纯真的文字,也能窥得历史一角。

我最喜欢的是《国风·卫风·木瓜》,这首诗令我想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从千里送来的鹅毛虽然很轻,但我的情谊是重于泰山。而《木瓜》中送的虽然是比鹅毛重的木瓜、琼琚,但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尽管朱熹说这是写爱情的,但我觉得这是写友情的。这让我回忆起我小学时代的一个好闺蜜,自从我们成为好朋友后,她时常送礼物给我,而我只回赠过两次,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友情,因为礼物只是我们友谊的一种见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里都喜欢牵挂着彼此,对彼此的情谊是重于泰山的。现在的我们,尽管不在同一所学校,但我们依旧有联系,友情的温度并没有下降。

诗经不仅让我体会到友情的珍贵,还让我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倾城倾国的美人,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了这几句诗,我仿佛看见了庄姜从书中走出来一样,举止端庄优雅,相貌沉鱼落雁,身段曼妙多姿,如仙女下凡一般,令人回味无穷。还有《国风·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将我带入一个静谧的情景,皎洁的月亮,向大地撒满银光,它照耀在了月下的美人身上,映照出她姣好的面容,微风撩动她的头发,步态轻盈,让男子“劳心悄兮”。

《诗经》还描写了劳动者的疾苦,《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也许也道出了许多现代人的心声,哪个人不需要为生存奔波?只不过有的人干了一辈子,还是要起草贪黑,生存的很艰难。每次看到清洁工早早的出现在街道、小区,到晚上还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感叹:生活艰难!在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会一劳永逸呢?同时我也想到日夜为我们操劳的父母,他们不仅要养育我们,同时也要辛苦地工作。我们不应该嫌弃父母这样那样,而应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才对呀。“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不正是许多父母的写照吗?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埋怨我们的父母呢?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开播。这一季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其中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争议:主持人龙洋在形容一对革命中结缘的老夫妇时,用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在《击鼓》中意为:“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是形容战友之间的情谊。但现在很多人都理解成形容爱情的。有网友在底下评论,既然现在都是这样理解了,主持人用这句话也没问题吧?我倒觉得理解诗经就该理解它原来的意思,不该失去它原汁原味的意义、情感。读《诗经》是为了什么呢?不仅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是为了真切、正确的感受,书中的那一段历史不应误解它原来的意思,应还原它原本的美。

读《诗经》有感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世间有两大遗憾,一为英雄迟暮,二为美人凋零。然而光阴似箭,即便当年怎样少年意气,临老之时都容易叹息过去岁月如何。

甚好,我还年轻,尚是美人盛放之时。

然而此之美人却并非指我,而是指那些书卷中写的才子佳人。而其中《诗经》无疑是佼佼者,以世间灵秀之物叹这天下美人,即便过了千年,仍能从那灵秀神韵上,感受到美人一颦一笑之间的气象。也许是因为当世再难寻得如此采天地精华的美人,以至于每每指腹抚摸过那些流淌的文字时都深深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但却又每每遐想那些美人的姿态,即便在想象之中,也能得到一种无法触碰的赞叹。

于我而言,美人一词便说尽了世间占尽风流者的神态。而美人一词却又不单单指女子,若广义上讲,男子也可以称为美人,这倒不是亵渎,而是字形的优雅。比较了一下“男”和“女”这两个字,突然发现两个字都不怎么好看,反倒写出了“美”字之后,才真真发现“美”这个字俊俏到了极致,这个字看起来就像一个人散散站在你面前,颇有一股倜傥风韵在其中,所以看起来就极为顺眼,其实比较起来,一般字体带有一撇一捺的大都有这种感觉,所以美人之“美”绝不是单单的柔美,而是融合各种赏心悦目姿态的集合。所以称男子为“美人”可能会有些冒犯,但于我而言却只是一种韵味的表达。

《诗经》中描绘美人的诗句很多,从不同的词语之间便可以看到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容貌不凡者的偏爱,但‘美’却并不仅限于容颜。若“美”只是浮于表面的存在,那么人们当初也不会雕琢它字形的潇洒。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盛开,如火焰灼灼,宛若姑娘身上的嫁衣,灿烂如朝霞。艳丽的花色,正如姑娘年轻的容颜,引得旁人赞叹。恭贺的人们在旁边追跑,孩子们嬉笑。而我则站在远方的桃花树下,看见那群热闹的送亲者逐渐远去。却在心中叹息。

好一幅难得的“美”色,比起当下的喧哗奢侈,这花瓣与人们欣喜的神色,才是“美”之骨髓,“美”之精魄,即便千年之后,也能驻足。

踱着步,向着深处走去,才逐渐明白“美”之一词,并非单指人,人之气,如画卷点睛之笔。与周身之景相映衬,以气引导容颜之色,方得颜色之精魄,那样才能匹配得上“美”之一字。气之养成,也与成长的经历有关,因此世上美之同音,却因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经历千差万别。全然不像当下所谓“美”者,徒有一张面皮,如盲眼之画,无气之引,便千篇一律。然而世人却又连连拍手,捧得这无魂之“美”高居封顶之位,明明此等庸俗者,连“美”字边角都未找到。

是了,天下美人便如画卷风景,流动着惬意的神色。然而这美的点睛之笔,却要凭借气才得精髓。《诗经》中大都有对美人的描述,但更多的是却不是对美本身的描述,而是对德义的间接夸奖。无论是世家公子的贵气还是世家女子的高雅,亦或是将军士兵的勇武,平民的信守承诺,勤劳耕作,都是“美”这幅画卷中不可缺少的一点。这一幅名为“美”的盛世图卷,才是无数文人墨客试图模仿的存在。而《诗经》,只是它其中一个范本罢了。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便是对佳人的思念,也是唱不断的歌谣,希望河水也能听到他的相思,将情意送给佳人,让他在河畔驻足的时候,能见到佳人回眸的一刻。

比起现在喧哗的求爱,不知又要盛景到何处。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层层叠叠的枝叶下,千年前德义之士在此居住,德育百姓。跟随时间的轨迹,在这片土壤上生存的人们为了感念他的恩德,将他休憩的甘棠树留下,以作对他的感激。

有君子如玉,世人盛爱。若君子陨世,世人哀悼。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此之德义之景,又怎能说不是“美”的一部分。

世人追寻君子之义,尚君子之风。天下爱美者,多爱美之正,而非歪歪斜斜的失魂之物。朗朗明月,清风阵阵,便是君子的描写。美之精魄,于人而言,不过是身上的中正之风,徒有皮囊,与无血肉的傀儡何异?

在此树下睡上一觉,恍惚间便能见到那些人的欢声笑语。慢慢睁开眼的时候,便觉得身侧有“哗哗”的水流声趟过,如同一道名为流逝的溪水从身侧穿过,逐渐将那些景象带向远处,直到再也不曾看见。

花开有时,花落终叹。

那千年前的盛景,终究是随着花谢掉落在了这片土壤上。

连带着那些美人的身影,也消损在面前,化为一道飞烟,无影无踪。

行走得远了,又看得许多风景。看那年年花开花落,年年如此,盛景却依旧令人神往。花间盛景年年有归来之日,人间盛景归来之日却无期。

然而走得欢快些,看着那些盛景的壮丽,却又失笑自己何须叹息盛景不在。花开之日无求何人来赏,花败之日无劝何人去离,此番盛景在此,无论我是否在此处,都将在此盛放,它既已盛放,又何曾在意败落的时刻。

既然在此处盛放,就先看此处的风景,不需在意它何时凋谢,花开便是花开,花落即放它花落,不需刻意。

此般想来,叹息如今花落之景反而太过冒然,显得自己不怎么大度起来,不由笑自己太过执着。况且当今之景是否真是只有花落而无花开,我未曾遍历天下,自然难寻人间花开之景。美人尚且不说,便是故事都未曾听够,这幅现世的“美”画卷都没有机会探索个究竟。若是站在千年之前,怕是也要像现在一样叹生存之事匆匆,哪又像今日这般悠闲地高处闲看,说尽当时风流?

所以,且看且行,无论是花开花落,亦或是花已久落并未盛开,都是值得让人期待的风景。

“我曾在花树下闲坐,曾在沙漠尽处感受赤阳,曾听吹着喇叭的人们簇拥着披着红衣的年轻人伸手,看他眉角弯弯覆在红轿伸出的白皙掌面,曾靠在树上看着那些骄纵意气者快马踏过,卷起沉沉烟云。曾站在古战场的残骸上,设想那些震天的呐喊声。”

“虽然我不曾在这一世经历过它,但生命若穿过数次轮回,我也会在这纷乱的世道中见过它们,或者在那名为前世的梦里看到过他们,或者,在古人的书籍里,亲临过这些地方。”

花开所告诉我的故事,便是从这一首又一首的诗歌传达下来。无论美人如花,亦或是之后凋零,都是一场故事,都是这幅画卷中的小部分。

这幅,名为美的画卷的一部分。

但看花开,不问花落。

只听一场盛世美景。

且在此处。

读《诗经》有感10

《国学经典诵读》是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今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厚。就像是用这本书,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孝”。

以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就像《不听话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妈妈和蔼的跟我说话,可是我却以不耐烦的态度回绝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静静的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端水来给我喝。妈妈对我说:“月月,喝点水吧,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写。”我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行,我还没写完作业呢!等一会儿再喝,你先出去!”妈妈一边不知所措一边离开了。妈妈走了,我还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写作业吗?”说完,指了指门外的妈妈,继续埋头学习。突然,我有点饿了,我大声的对奶奶说:“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奶奶没有动静,我再一次重复了我说的话,连叫了3 次“妈妈”,可依旧没有动静,我不得不离开板凳,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还是在看电视,还是不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在我说大约100 遍“妈妈”的时候,招架不住,说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说完,妈妈给我做饭的了。顿时,我恍然大悟。

这件事告诉我要怎么尽孝,这件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都不好,通过这本书《国学经典诵读》里的“孝经”,我懂得了孝是怎样写的。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孝经译注孔子说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 ∶ “ 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

孔子说∶“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

第二篇:读《诗经》有感

读《诗经》有感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这都是书中的精华。“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劳动者则是冷嘲统治阶层连鼠都不如!毕竟鼠有齿有皮,而他们连基本的礼仪廉耻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则是“雅”,取自贵族在宴会的奏乐,体现了当时的风气和贵族的生活交际。

《诗经》中有不少宴饮之乐。其中《常棣》赞扬了他们宜室之乐,妻儿和睦的场景。这种话语能够很容易通过奏乐使宴会感染到欢快和睦的氛围。也还有借机抒发朋友之间的不舍之情,《白驹》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表现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舍。《南山有台》则是借宴会之际宣扬求贤若渴,歌颂先王的主题,“乐只君子,邦家有光”则表现贤才先王的李国邦家之能,高度赞扬求贤的行为。

当时人们喜欢通过宴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阅读《国语》之中,较为典型的则是晋公子子重与秦王襄公的宴会对答。还有则是歌颂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类。

不同于“风”、“雅”,“颂”则是收录于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颂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后来子孙,展现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错综的宗族关系。

《诗经》收录了不少祭祀藉农劝桑的诗歌,如《臣工》,便是典型的藉农祭祀曲,“嗟嗟臣工,敬尔在工”则是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生产。古代不仅重农,更是重视鬼神宗祀,借此宣传先祖之德,来彰显家族的尊贵,以提升家族的声望和长治久安,以《雍》为典例,“宣哲维人,文武为后”便是对文王的赞美之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家的宗族祭祀尤为注重。一系列的繁重礼仪,充分体现了“颂”在于周朝生活的重要,《雍》便是撤去祭品时所唱。

《诗经》中所采录的“风”、“雅”、“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生动无比的画卷。

第三篇:读《诗经》有感

读《诗经》有感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就是《关雎》一诗,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已经烂熟于耳。这可就是电视剧里万年不变的求爱诗。由此,变可看出《诗经》的内涵了。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风”“雅”“颂”三篇章,表现手法为“赋”“比”“兴”,每一篇文章读起来都琅琅上口,通俗但不乏韵味。作为一个女孩子,在老师但是讲颂《蒹葭》时,便喜欢上了《诗经》中的诗。这次再看了《诗经》更让我喜欢,尤其是“风”中的一些篇章诗句尤为美丽,如《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又如《泊舟》中的“之死矢靡慝”;又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诗经》中的爱情诗里可以看出古人对爱情的向往以及要突破门规的破格,单一切都不外乎一个“礼”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我在《诗经》中最大的收获。

“礼”即“礼仪”,我将人的“礼仪”分为三:一者容颜,二者装束,三者姿态。

一者容颜。纵观今日之人的容颜,不禁让我感叹“岁月催人老”,看似一张张美丽的白脸背后,不知是多少粉底造就的;多少大眼美女不知是七彩美瞳造就的,发型发胶不断叠加,都快将整个脸都围住了,“美吗?真的美吗?”我反问道。

许多男生都会选择素颜美女,是因为他们知道华丽的背后说不定藏着他们无法用肉眼识别的脸孔。子曰:“女为悦己者容”。不错,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就像大白天画一大浓妆,抹上亮丽的粉色眼影,黄色爆炸头是不是有些可怕呢?

曾经我在街上就亲眼看过这一类人,头发竖得高得足有人脸的一半,我当时看到了路人们都纷纷投以异样的目光。

所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可过于夸张,涂一点BB霜,花一点小眼线,都是一种礼貌的表现。邻国日本就有专门开设化妆课,因为这就是他们认为的礼仪。

礼仪不在乎多华丽,而在乎你表现的有多大方。

二者装束。现在相比改革开放时期,多了许多新奇的衣装款式,有豪放派的“露脐装”“低腰裤”,有可爱派的“公主裙,蕾丝衣”。还有森女派的各种服饰。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最前者是欧洲人的风格,也是我们俗称的“欧美范儿”,后两者是我们东方人接受的更为多一些。中西礼仪文化因为观念和理念的不同,存在着众多差异。我想任何观念都可以接受,但一定不能离开两个字“大方”。

“大方得体”是我们常用来形容深闺中的“淑女”的。我们的穿衣风格应用此规划我们自己。

三者姿态。“姿态”一指外部站姿,二指内心姿态。很显然,内心姿态是尤为重要的。一个人的心地美,再加上外在美,那才可用“perfect”来形容。

若你只有美丽的外表,却没有善良的内心,那就是蛇蝎毒妇;若你只有内心善良,外表不修边幅,也不是良策,而应用内部装饰外部,外部展现内部。我们千万不要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因为这样的你,无论多美,也不外乎“绣花枕头一包草”“一言既出吓逃一家”。

做一个高贵淡雅的人,如《诗经》此书一样,从内在包装自己,用礼的三个标准来规范自己,才能如《诗经》一般隽永珍贵!愿得一个“礼”成就其内心、外在的升华,使得外美内更美!

第四篇:读《诗经》有感

读《诗经》有感1

在我读来,《诗经》里更多的是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更注重本体的情感抒发,包含着一种小家情怀,它让我随着它的诉说感受到了与它同样的情感,也让我更愿意去表达,去感受。

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诗经》中最多的便是情诗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对温柔贤淑的美人的思念,“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是女子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士与女,殷其盈兮”是爱恋时成双成对的美好,“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是待嫁女子的焦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新娘的笑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是婚后琴瑟和鸣的和谐景象,“百岁之后,归于其室”是妻子对死去丈夫的悼念。至此,你会发现,这些诗歌多是女性为主角,而我刚刚陈列出来的,是我拼凑出的一个古代女性最美好的一生了,那些离别愁绪,求而不得的坏情绪便没有包含在里面。在古代,女子在家中,操持着那温馨的小家,她们的情怀,也就是小家情怀了,所以《诗经》里情诗占了大半,情诗又大多出自于女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众多情诗中,让我最敬佩不已的,是身处于现如今开放时代的我所没有的,那些女子的直接与坦荡。不只是对于爱情的直接追求,以及内心想法的对外倾诉,还有对于婚姻自由的据理力争。《行露》中铿锵有力的“虽速我讼,亦女不从”当真震撼到了我,虽处弱势,也毫不懦弱,不但不懦弱,简直就是一位自尊自强坚贞不屈的烈女!而现在,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了,却也无形地多了些羁绊,想得太多,能做敢做的太少。我有时候会自责自己没有那种无畏的劲头,却也会想着其实平平淡淡的也很好,或许我会找到那个平衡点吧。

最让我觉得能与当今时代接轨的,是有关大龄青年相亲的一首诗——《摽有梅》。初读时,我有些惊喜,古代也有大龄剩女,也有相亲?而且在很直白地“求我庶士”,一派欢乐场景。但第二遍读来,我注意到了那纷纷坠落的梅子,让我联想到了《氓》里桑的变化,有些伤感了,想到那些大龄女子,看到此情此景,大概会敏感一些吧,时光无情,梅子落了一筐,依然只是孤身一人,在渴望着爱情。从古至今,好像什么都没有变,仍然有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感。

当然,《诗经》里不止这些,还有遭诬陷的臣子,开明的君主,短暂生命的蜉蝣,思归的戍士……但最让我有代入感的,便是这些了,在此分享给大家。

读《诗经》有感2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读《诗经》有感3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说起《诗经·邶风·击鼓》,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听过。但是说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说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此,便能够显而易见地感受到这句词作的巨大魅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完全不了解这句词前后的语句和背后的故事,都能感受到那种爱情的美好。两个人,相知相守、一起老去,这样平平淡淡的感情,却正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而顺着这句话,搜索到了全诗,再仔细了解和品读这首作品,又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作品中的主人公因为战争远走他乡,久久不得归家,他的怨恨、愤懑、孤独和茫然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在这样的情绪之中,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以及无法兑现诺言的自责和遗憾也就显得更加深刻。这样一个战争的背景,与其中所描绘的爱情互相成就。在残酷的战争中,这样真挚的.爱情显得更加的可贵与刻骨铭心;而这样的感情,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也更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引发共鸣与共情。那种遗憾令人感慨唏嘘,也引发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既然我们现在有机会,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身边人呢?这篇作品,有大的格局,也有细腻的情感,能传诵千古,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读《诗经》有感4

当一阵风有着跨越千年维度的力量,吹拂到我身边,当有一句话无比的质朴,却有是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当有一部书带给我感动,哲思和感慨,那么这部书一定是《诗经》无疑了。

詩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多少专家学者苦读诗经,将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碾烂了的去细细品味,字斟句酌之下流露出的是他们对于先秦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懈研究,而仅作为一个普通的文科学生,我醉心于诗经的原因很简单又很纯粹,那就是因为美。

没有人可以否认诗经很美,可如果说将诗经必须成一位描眉画眼的大家闺秀反倒是不合适了,诗经的美并非是精雕细琢刻意设计而成的美,它是一种粗糙的不羁和炽热的真挚相互交织融合,字句的排列组合与重复好似是不经意,可是就是这样的字句却美的让人心驰神往,就好像一位眉眼极其耐看的姑娘,说对诗经百读不厌真的'也不过分了。

以前虽然十分倾心于诗经,可是阅读却是寥寥草草的阅读,更多的是不知从哪里看到一两句说到心坎儿里的诗句,便去找了原诗来读,咂咂嘴品味来品味去就是觉得自己最初看到的两句最有味道,别的诗句只是普通叙事,于是就这样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在作文中时常拿出那两句炫耀,实在是牛嚼牡丹,失了原本该有的味道了。

比如说邶风中击鼓一篇,我只是被那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惊艳,只以为这是天底下最真实,最郑重的承诺,只羡慕诗句当中的男子与女子可以‘死生契阔’,甚至还肤浅的认为,如果有人对我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必然会成为他的加分项。可是我忽略了整个背景下男子对战争痛苦的责任,女子对爱人热切的思念,忽略了两人被迫生离,一个不慎就会死别的无奈与绝望。再往深了一琢磨,那与之死生契阔的何止一个姑娘,分明是一个国一个家,乱世纷飞战火,我心中一腔孤勇,却没有向前冲的方向,我心中一腔想要护家国于怀中的柔情,却生生被战火烧的焚身碎骨,既然我今生不能与家国同相守,那么我便与你立下誓言,我必与你相守,若你有十年的时间,我便与你相守十年,若你只剩下最后一天,一天过后我也绝不苟活。

读《诗经》有感5

《周南》一共11篇,分别为《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读过之后感觉古人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没有文人装腔作势的庸俗,没有政治的教化之声,彰显的是浓浓的远古自然气息、朴素的本真。流露的是克制之后的情感,谨慎有序的行为。

就这11篇诗歌逻辑顺序而言第一篇《关雎》写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第二篇《葛覃》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心情。第三篇《卷耳》是抒发新婚夫妻短暂分别之情。第四篇《樛木》则是描写新婚燕尔夫妻的幸福生活。第五篇《螽斯》是祝福婚后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第六篇《桃夭》是对婚后美丽贤惠、善于持家的妻子的赞美。《兔罝》作为第七篇,歌颂的是丈夫外出为国立功的纠纠武夫形象。第八篇《芣苢》则歌咏妻子在家勤快劳作的情形。第九篇《汉广》写有夫之妇不可逾越的人伦鸿沟。第十篇《汝坟》描写的是夫妻久别重逢后的.心情。最后一篇《麟之趾》则以咏叹调的方式歌颂合乎礼乐的爱情才是生生不息的根基。

对我而言,内容印象最深的是《桃夭》和《汉广》。《桃夭》和《汉广》,前者表达新嫁娘的种种喜庆愿景,用词精确、画面喜人,音韵上即使现代汉语读也是很有味道。写出了自然美让人心怡,家庭美让人心欢,音律美让人心静,诗人如聆听天籁,舒泰无比。就是在这种心怡、心欢、心静中让心境情感在克制中谨慎着自己的行为。后者每章后两句,表达男子对游女求而不得又眼看她出嫁的怅惘之情,极尽温柔敦厚意味。一唱三叹,浑然天成,光明的心境在歌咏行为中得到自然有度的克制。

形式印象最深的是《麟之趾》和《芣苢》。前者出现了三句为一章的格式,前两句先兴发后叙事,后一句抒情感慨,简洁有力,它是“周南”里唯一一首只九句的诗歌;后者虽然仍然是“周南”惯有的四句一章,一共三章,但变动的词却只出现在偶字句中,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字,它是“周南”里语词变动幅度最小的。而《麟之趾》赞美贵族,追求吉祥平安、生活美好的的愿望也是在谨慎中表达着先民们有序的行为;《芣苢》则在采摘车前子的喜悦中让我们的心境转入金玲作响,明镜、舒展、清灵。《卷耳》夫归又恐再去的忧思,《螽斯》一语双关争取生存的意志,《兔罝》狩猎欣喜自豪心理背后的离乡悲哀,又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的摸索到一丝丝谨慎的悲凉情感。

关于情感印象,《樛木》婚礼祝福的情真意切,《葛覃》归女的激动雀跃,而《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从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以及求而得之的喜悦。题材喜闻乐见,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鸟用情专一,不离不弃,生死相伴。正隐喻着君子对数你的一见钟情、朝思暮想、寤寐思服、备受煎熬的感受,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绘,流露着朴素而健康,纯洁而珍贵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流传之今确实是自然和谐,朴素天然。

“周南”乃“周礼”的隐喻。这一组诗的安排,起于自然风情,止于人伦仁德,礼乐贯穿其中,作为调节。整组诗歌出于自然之情,贯穿中庸之美、富有人道情怀,又不失音韵美、节律美。让我们如聆听天籁,温润不腻。

读《诗经》有感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古装电视剧里常有的场面:一群小孩子在学校里摇头晃脑地跟着夫子读着书。我经常指着电视问:“妈妈,他们为什么总在读这一句?”妈妈回答:“这是古代所有小孩读的第一本书——《诗经》”。到了暑假,妈妈给我买来一本厚厚的《诗经》,说要和我一起读。

一开始,我跟着妈妈读《诗经》,只觉得读起来非常别扭,很不通顺,勉强跟妈妈读了几遍之后,觉得好难啊!一点点兴趣都没有了。到后来,等我完全明白这些诗歌的意思之后,就觉得它们是那么的优美,文字虽然简洁精炼,却能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当我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我仿佛看到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灿烂地盛开着。当我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我仿佛看到了河边的芦苇青苍一片,深秋的露水变成了白霜。每一首诗歌都精美绝伦。

后来,我能自己读《诗经》了,慢慢地,我能理解这些诗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么是“风、雅、颂”,什么是“赋、比、兴”。《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从诗歌中,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关于爱情、劳动、战争等等故事,如《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一个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写了一个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无衣》描写了战士准备出征的场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现在,我能背诵《诗经》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我渐渐理解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通过描述相互赠送礼物表达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过描写妇女采车前草的场景,表达了人们热爱劳动。我终于知道《诗经》为什么能流传那么久,是因为它教会了人们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扬了真善美的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诵着《关雎》,仿佛也回到了古代的学堂,摇头晃脑地听夫子讲授《诗经》!

读《诗经》有感7

甜蜜的爱情终将被残酷的现实摧残掉;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终将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那时的忠厚老实的氓只是一个假象罢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无尽的悲哀。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的疯狂。心中早已忘记“现实是残酷的`”这句话。她深爱着氓,不顾家人极力的反对要嫁给他,但多年以后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衬托出女子总如枯黄的桑叶一般,容颜已逝,人老珠黄,这才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貌美,而氓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让女子无力也心再维持那个充满悲哀与无奈的家,女子只好淇水汤汤,溅车惟裳来结束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但回家后却受到哥哥的嘲笑,辛酸的泪水只能自己悄悄逝去,无奈啊,无奈啊,旧情既然不在,倒不如天各一方!

氓最开始的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到最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极大转变,无疑是一些男子的具型特征,他对自己妻子的消极,移情别恋是遭社会谴责的,可当时的社会,却不以然,一切都归咎于女子的过错,而氓的做法在当时是很正常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封建主义所的认可的。

然而悲剧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是女子对爱情的疯狂,让自己迷失了对事情的准确判断的尺度,盲目的追求爱情是不可取的,因为爱情所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激情与快乐罢了,而真正幸福美满的家生活因彼此关心和彼此的相互理解。尊重来支撑个大的女性朋友,让我们炼就一双智慧的眼睛,学会理性对待生活,让自己不再受到伤害,让悲剧不在重演。

读《诗经》有感8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读《诗经》有感9

岁月无情,在指尖流转,弹指间,已逝去三千年,染皱了眼角。留下三百歌谣“风雅颂”。

没有太过耀眼的经验,亦没有太过华丽的词阙。有的,只是淡淡的回味,而后是沉默。他们不是谁,你只需记得,他们共同的名字——《诗经》。诗有三百,我取几曲悠扬,将他们唱给你听。

独倚高楼,看闲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冬已去,春到来。那红装素裹,争芳斗艳的一抹桃红,是叫“桃夭”吗;那阡陌幽静,扶桑花开的一瞬,是叫“子衿”吧;那喧嚣喜悦的激昂的盛歌,“鼓瑟”邪!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你看,她是今日的新娘,凤冠霞帔,珍珠步摇。十里红妆,埋葬了谁。纤纤十指如蛾黄,皑皑肌肤似凝脂。她坐在车撵上,伴着阵阵唢呐,嫁给自己的如意郎君。千千的梨涡,轻轻荡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她站在城墙边,等一个允诺。可惜,归来无望。可恨多情自古伤离别,入骨相思君不知。但“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愿能将青丝缠,白首不相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夏夜宴,绿酒一杯歌一遍。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下有美酒佳肴之山珍。月皎洁,洒银霜。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欢聚。“将进酒,杯莫停!”莫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破家亡,何处诉凄凉?总是,孤独断人肠!写下“黍离”,唱尽无限的惆怅。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修身养性,好让谦谦公子温如玉,少年足风流。

千古绝唱,唱进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彼岸花开,花开花落一千年,最终落得香消玉殒。她留下的,只是刹那的芳华吗?

是否时光消逝地太快,只是世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换来如今的勾心斗角?还是“真”字难画,世人不愿用一丝气力来雕刻它?

持一颗清净的心,去品味《诗经》,你会找到生命的真谛,会看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那份本心,还未真正散去,还保留着,哪一点纯真。

莫要说“斯人独憔悴”,优雅的歌谣,讲述着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既是跨越千年,真情却未消散,那是红尘中凡人的憧憬。

《诗经》,如朗朗乾坤中流光溢彩的繁星,容万光而不染;如滚滚海浪东逝水,纳百川却不掀一抹狂澜;如无垠的大地,载万物却屹立不倒。

水击三千,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同携手前进,去探索藏在《诗经》里的奥秘与永恒罢。

吟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歌罢,人散。

读《诗经》有感10

如果思念有颜色的话,那么一定是青色的。

《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它犹如思念,来自于亲情、友情、爱情,却又远胜于它们,不为它们所束缚。亲情、友情、爱情会因时间、距离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慢慢淡忘,而唯有思念可以跨越千山万水,横亘千年、万年,历久弥新。

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让思念的颜色绽放的美轮美奂,它犹如一株清纯的带着露珠的茉莉花,在这淳朴而清丽的花香中悄然盛开。青青的是你的衣领啊,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闭上眼睛,那一抹青色就在脑海中冉冉升起,弥漫开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啊,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随着这片青色越来越浓,心中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

睹物思人也好,爱屋及乌也罢,只要是与它相关的东西,都会这这份思念之中,幻化成如梦如幻的青色。不为别的,只因我思念的人啊,他身着青衫。

于是,青色的思念,在幽幽的等待中慢慢地浸入身体,渗透入灵魂深处,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信,难道是要与我断了音信吗?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思念,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因受阻,无法前去与你相会,你怎么就不能主动一些呢?这还需要我用语言来告诉你吗?难道你不像我现在思念着你这样想念着我吗?

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悠悠深闺中的寂寞之人,从《牡丹亭》到《西厢记》,从《桃花扇》到《长生殿》,哪个女子不是在悠悠等待,款款思念中度过一生的?这里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思念心中的人儿啊,却久久不能相见,唯有登高远眺,希望能远远地看上心中人儿一眼,哪怕是能够看到心中的那抹青色,不也是一种慰藉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登山了这高高的城楼,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期待着与你相见。一天见不着你的`面呵,感觉好像已有三月的时间那么长啊。

我望啊,望啊,望眼欲穿,可是我思念的人儿,你在哪里?我望啊,望啊,望眼欲穿,可是我期待的那抹青色,何时才能出现?

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曾言“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对你一往情深的情到底有多深呢,就像那夕阳映照在深不见底的山里,就像深秋里那连绵不断的雨,怎么能测量,怎么能道出呢?

所以,唯有在内心深处款款思念着你,思念着那抹与你有关的青色罢了。让这份思念,这抹青色,跨越万水千山,跨越天长地久,来到身边,陪伴着你,陪伴着我,慰藉着深深闺阁中寂寞的你我罢了。而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终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抹青色终将在你我心中慢慢地幻化成思念的颜色。

读《诗经》有感11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空灵的歌声翩翩而至,不禁让我想起《诗经》。这一本唯美的诗集,就像一位佳人伫立在水中央,是多么的吸引人!但她其中的精髓真的需要细品呢!

春天到了,芳菲满园,看那满树粉嫩的桃花,我会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当我看到温暖的太阳与皎洁的月亮,我会吟诵“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每当我在网上看到我的偶像赵丽颖的图片,我就会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每当我看见翠绿挺拔的竹子摇曳生姿,我会想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也不管是朝廷,民间,边塞,都在这本书得到阐述与诠释。读这本书,不仅能品最纯真的文字,也能窥得历史一角。

我最喜欢的是《国风·卫风·木瓜》,这首诗令我想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从千里送来的鹅毛虽然很轻,但我的情谊是重于泰山。而《木瓜》中送的虽然是比鹅毛重的木瓜、琼琚,但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尽管朱熹说这是写爱情的,但我觉得这是写友情的。这让我回忆起我小学时代的一个好闺蜜,自从我们成为好朋友后,她时常送礼物给我,而我只回赠过两次,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友情,因为礼物只是我们友谊的一种见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里都喜欢牵挂着彼此,对彼此的情谊是重于泰山的。现在的我们,尽管不在同一所学校,但我们依旧有联系,友情的温度并没有下降。

诗经不仅让我体会到友情的珍贵,还让我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倾城倾国的美人,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了这几句诗,我仿佛看见了庄姜从书中走出来一样,举止端庄优雅,相貌沉鱼落雁,身段曼妙多姿,如仙女下凡一般,令人回味无穷。还有《国风·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将我带入一个静谧的情景,皎洁的月亮,向大地撒满银光,它照耀在了月下的美人身上,映照出她姣好的面容,微风撩动她的头发,步态轻盈,让男子“劳心悄兮”。

《诗经》还描写了劳动者的疾苦,《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也许也道出了许多现代人的心声,哪个人不需要为生存奔波?只不过有的人干了一辈子,还是要起草贪黑,生存的很艰难。每次看到清洁工早早的出现在街道、小区,到晚上还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感叹:生活艰难!在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会一劳永逸呢?同时我也想到日夜为我们操劳的父母,他们不仅要养育我们,同时也要辛苦地工作。我们不应该嫌弃父母这样那样,而应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才对呀。“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不正是许多父母的写照吗?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埋怨我们的父母呢?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开播。这一季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其中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争议:主持人龙洋在形容一对革命中结缘的老夫妇时,用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在《击鼓》中意为:“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是形容战友之间的情谊。但现在很多人都理解成形容爱情的。有网友在底下评论,既然现在都是这样理解了,主持人用这句话也没问题吧?我倒觉得理解诗经就该理解它原来的意思,不该失去它原汁原味的意义、情感。读《诗经》是为了什么呢?不仅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是为了真切、正确的感受,书中的那一段历史不应误解它原来的意思,应还原它原本的美。

第五篇:思无邪——读《诗经》有感

学校:宋诏桥桥中学

思无邪——读《诗经》有感807班计萌指导老师:鲍娇琼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耳边有琴声铮铮,不由得滞足观望。有伊人抚琴,素衣裹身,青丝松挽,蛾眉微蹙,眉间一点朱砂痣夺人眼目,身后一片漫漫桃花林,清风带来温暖馥郁的香气。走近了,那女子的面庞也跟着由模糊转为清晰。我沉醉其中。几不知身在何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那是由雾笼着的远山长水筑成的细眉。有一个凄清静谧的早晨,天色就明,晓雾将歇。遥遥的江水清清冷冷、恍恍惚惚。孤独的青年樵夫,钟情于一位在江上往来的姑娘,怅然望向那虚无缥缈的汉水烟波,茫然无措。那心底里的姑娘要出嫁了,他叹息啊,他痛苦啊,他无以解脱,眼底里的失魂落魄淹没在滔滔江水中。我反复地诵读这首诗歌,眼前浮现的是可望不可即的汉江水,是男子眼中徘徊压抑的相思与苦痛,耳边传来的是空灵的水波声,是深远的樵歌声。眼前一片白茫茫,水天一色,隐隐约约有一个人影凝视着未知的远方。我闭眼想象,余音渺渺。于是,我消融在这极美、极哀的《汉广》中,不舍释卷。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谁在铜镜前精致地描眉,满带怜惜的、安静娴好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是由灵动着的羽翼盈盈织成的秋瞳。正是拂晓之时,芦苇轻摇,白露凝霜,晨风萧萧,蒹葭苍苍,秋水茫茫。水上烟波袅袅,空中雾霭沉沉。河道曲折,水洲婉立。痴情男儿踟蹰于水畔,他急切地逆流而上,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河道阻隔、路途艰远。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内心痛苦。我被那高洁的伊人吸引,蒹葭白露、秋水澄明,天边飞鸟。恍如虚幻的一场梦,让我不由自主地想与诗人同寻仙女般的伊人。我仿佛身临其境,被江上的寒意侵蚀,化作一片模糊的蒹葭,默然望着天际。

茫茫间,我仿佛看到谁的双眼缓缓睁开,竟将这世界的色彩剥夺,及无声的伤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那是由娇嫩着的花瓣细细染成的嘴唇。有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那热闹的出阁宴,桃花般明艳的新娘,有妇人殷殷的嘱咐,有客人美好的祝福,有几盏桃花醉,有几坛女儿红。大红色的喜衣在桃花的映衬下越发动人,却还比不上新娘子面若桃花。在新婚的喜悦后,我看到安家宜室、子孙满堂,桃花的枝叶开散,褪去开始的青涩与意气风发,愈发成熟、温和。我在这里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十里桃花,是安适美满的生活,没有丝毫的不美满,满溢着幸福。

欣然间,我仿佛看到谁采了最是灼人的那朵桃花,染了伊人唇,最是那一抿唇的温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那是由缠绵着的雨线慷慨绘成的肌骨。从战场传来的远古号角,将士齐声呐喊的冲天士气,兵戈相碰的激烈声响,把每个人的热血沸腾到极点。马蹄扬起的黄沙迷眼,天怒而作的狂风不止。天边的云霞将澈空凝结成紫色。他们持剑的双手因刚刚的一击而如电击般麻木,他们的脸颊无时不刻感到刀刃擦过时带起的热流以及对方蓬勃的杀意,他们还记得上阵前的誓言,眼前喷溅的鲜血染红了战衣。说什么没有战衣?与你穿同样的!我透过时光触碰到了古战场的激越战鼓,足以震撼天地的交战,与将士的同仇敌忾、必胜的信心融为一体。好像整个人也随之沸腾了。

跃跃间,我仿佛看到了谁的柔荑拂过战场,谁的青葱点着战鼓,把成与败化作肌骨。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

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的悲凉------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数不尽的风华绝代,道不完的艳羡惊绝。我手捧《诗经》,轻轻吟诵。

教师评语:文中写“我”在《诗经》中畅游,《诗经》不仅给予“我”美的享受,还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小作者散文化的语言中,《诗经》成了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读者心中缓缓的,流淌。

下载读《诗经》有感(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诗经》有感(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无邪--读《诗经》有感

    思无邪 ——《诗经》读后感最初邂逅这美丽的《诗经》竟然是由于在初中的成语课游戏,成语接龙让我感觉成语非常有意思,于是我有了第一本成语词典。后来翻阅中,我发现好多成语的......

    读《诗经》有感5篇范文

    读《诗经》有感13通信1班 张扬雪“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

    读《诗经》有感——李想

    读《诗经》有感 红花必须要有绿叶的陪衬,才能显现整体的美感;明月必须要有众星的点缀,才能表现夜色的美丽;中华五千年文化需《诗经》这朵奇葩的装点,才能尽显文化的魅力. 她是一......

    读《诗经》有感:声色与犬马

    声色与犬马————读《诗经》有感文 | 16学前教育2班 陶雨晴在北方,冬日晴好的阳光总能令人心情舒爽。它温暖、柔和、微干,光辉万丈却不刺眼。有它的地方适合小憩,适合回忆,适......

    《诗经》赏读

    《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

    以《硕鼠》论《诗经》 读《诗经》有感(共5篇)

    以《硕鼠》论《诗经》 读《硕鼠》有感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这些......

    再读《诗经》有感1000字

    再读《诗经》有感1000字心堂 宇宙圣心堂林荷杰我们读《诗经》的时候经常要面对众说纷纭的解读,比如毛诗、三家诗、朱子诗集传等等,很多人会执着于某个解读的对错。孔子说:“诗......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诗经《绿衣》有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品诗经《绿衣》有感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之咏硕人,道尽了庄姜之美的 传神,一颦一笑,目光流转间艳光潋潋。可叹,纵然如斯,道不尽的忧愁落寞,在那绝伦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