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单位关于读廉政书籍征文原创
篇一
最近,我读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书中诗文顺手拈来,引用典故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读后不禁思绪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4月1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掩卷沉思,如何做一名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书中的《官箴言》写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窃以为,做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带头做到清正、慎独、勤政,才能旗帜鲜明讲政治,从政治和大局高度把握职责定位,把握监督执纪的政治性,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做一名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清正修身。不贪图名利,不谋求个人私利,是清雅高尚的品格。曾国藩曾经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要想成就事业、树立品行,必须先去“忮心”和“求心”,做到心地干净。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就是要不断锤炼正心。
做一名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慎独律己。“慎独”一词,最早来源于《礼记中庸》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告诫为官者,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面对诱惑要畏惧“越雷池一步”,而且根本不想“越雷池一步”。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就是要慎言慎行,要提升自律意识,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只有通过做严格慎独自律的标杆,带头强化自我约束,才能让监督执纪行为更加规范。
做一名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勤政为民。纪检监察干部手握监督执纪权,用好了利党利民,用不好则害人害己。“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犹闻饥冻声”,我们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立足岗位和实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如何做一名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清正、慎独、勤政,便是纵古穿今的“谏官”之道。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真切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为民,才能走出一条清正廉洁的人生之路。
篇二
曾锦春,一个曾经名头很响的贪官,长期担任湖南省郴州市纪委书记,2010年12月30日伏法。曾锦春落马后,有关媒体获悉,曾锦春做人很贪很“黑”,滥用职权疯狂索贿的手段尤其恶劣。曾锦春在被查处的贪官当中级别不算很高,违法金额也不是最大,可出事后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其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纪实作品《巨贪曾锦春》(注:王明高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经湖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检察院联合调查组和有关部门人员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而成书的。它以实录的形式,夹叙夹议,让事实说话,体现了很强的故事性和思想性。全书也是曾锦春的人生传记,他的一生经历在此一览无遗。正是因为采访深入,资料详实,该书对“贪官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剖析深刻,发人深思,虽然出版好几年了,可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公职人员一读。
和许多贪官一样,曾锦春出身贫寒,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和许多贪官一样,曾锦春并非天生就是坏胚子,早年的他,身上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他在学生时代勤奋刻苦,老实本分,乐于助人;
他对父母有一片孝心;
他当公社书记时,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常常能够在路上招手搭他的顺风车……
这么一个原本表现不错的干部,后来怎么变得那么“黑”、那么狠,以致民愤那么大?书中说:“担任县委书记是曾锦春人生的一个分水岭。”1984年,曾锦春被破格提拔为临武县县委书记后,权力大了,贪欲膨胀了,人性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制度上监管不严,导致他滥用权力,也为他走上不归路埋下了伏笔。
失去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这是被一个又一个贪官验证了的道理。事实的确如此。曾锦春当了几年县委书记之后,因为反映不好,被调到市直单位,晾在一边。几年后,他走“曲线救国”之路,想办法“屈尊”到郴县当县长。有意思的是,在当县长时,他位子摆得很正,成了一个“听话”的干部。可没多久,他再次提升为县委书记,“狐狸尾巴”就又露出来了。你看,这就是权力,它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格随时发生变化。所以,看住权力,比看住干部还重要。某些干部为所欲为,倚仗的就是失控的权力,这就像一个人骑着一匹脱缰的烈马,不出事才怪。
曾锦春写过文章说:“管住自己,天下无敌。”可是,他偏偏就没管住自己。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更是只想着管住别人,压根儿没想过“管自己”的事。当时的郴州,连市委书记李大伦都要让曾锦春三分,而曾锦春更是自称为“告不倒、查不倒、管不倒”的“三不倒”书记。
就这样,因为失去监督而有恃无恐,因为自认为高明而心怀侥幸,曾锦春滑入了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落马后的曾锦春,当然和所有的贪官一样悔不当初,他天天反思“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呀”,他也明白了“送钱的老板没有一个好人”“情人是套在脖子上的猎物夹”,他甚至还懂得了曾国藩是个真正成功的人,因为他说过“小孩子好的话,没钱也有钱,小孩子不好的话,有钱也没钱”……可是,一切都晚了,一切都只能是追悔莫及。
元代关汉卿《救风尘》有云:“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劳后悔。”对曾锦春他们来说,一切都已经晚了,可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对后人大有警示意义。对贪官来说,为什么要到船在江心时才想起补漏?因为,长期的养尊处优,使他们忘记了权力其实是把双刃剑;
仕途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忘乎所以,逐渐肆无忌惮,对党纪国法失去了应有的敬畏。当一个掌握公权力的人成了唯我独尊的自大狂,他有什么事情会不敢做?他这艘船凭什么不会出漏?他又怎么会及时考虑到补漏的问题?最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翻船?这本书,再次让人看到了一个贪官蜕变的怪圈:苦难的童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见第四章之《梦想流芳百世》)。诚如书中所言,相当一部分贪官,青年时奋斗成才,中年时不断进取,但到一定位置就腐败了。一个人为什么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忘本?自身修养、素质是一个方面,制度建设与有效监督是另一方面。查缺补漏,要从这两方面双管齐下,缺一不可,而后者尤其显得重要。
贪官的故事就是活教材。公职人员认真读读《巨贪曾锦春》,随时提醒自己常做“安检”,查缺补漏,对于做到“免劳后悔”应当大有帮助。
篇三
近年来,因为工作的缘故,常被邀请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讲授警示教育课。为提高讲课水平,我会购买各类廉政题材书籍充实自己,以弥补个人知识不足。前些日子,认真阅读反腐纪实文学《追问》(注:丁捷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一书,文章甄选作者与八位中管和省管领导干部访谈回忆录,这些人都是能力强的精英分子,均有过辉煌的过去和耀眼的政绩,然而面对权力带来的种种诱惑,还是放松了思想警惕,有的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有的成为阶下囚,令人扼腕叹息。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腐败对官员内心所带来的沉重撞击和对家人、组织、单位、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创伤,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更加巩固坚守廉洁自律底线认知。
一是要把好思想关。思想绝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是空洞务虚话题,一个领导干部倒下,首先源于思想根基的动摇,只有思想上的清醒,才能确保政治上的坚定。我觉得思想的清醒具体表现为,个人内心对腐败有持续抗拒心理,面对金钱和美色诱惑能有良好心态面对,有足够理由说服自己抵制。只有把好思想关,我们才能做到坦然面对人生进退,与党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拥有强大的内心思想定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二是要把好初始关。贪腐犹如潘多拉魔盒,但凡有过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是腐败的规律。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会解嘲自己没有腐败机会,认为腐败离自己很遥远,这是危险的信号。腐败离每个人并不遥远,很多时候就是不经意间帮别人办个私事,别人认为你帮了大忙,硬是要送点钱财表示感谢,碍于面子就收下,糊里糊涂地就开启人生第一次腐败。尝到腐败带来的甜头,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因此,我们内心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珍惜组织给予的信任和关怀,坚决抵制腐败。
三是要把好亲情关。贪婪的夫妻和子女很可能会造就贪腐官员,这是贪腐案反复证明的规律,从***、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身上尤其能感受到这一点。现实中,不少贪腐官员自己往往能坚持原则办事,但面对妻子和子女的反复规劝和软硬兼施,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被一步一步攻破,逐渐坠入腐败深渊,沦为家属腐败工具。要做廉洁的领导,必须要有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我们开展警示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领导干部个人,更要延伸到领导干部家属。只有家属内心思想认同了清正廉明的价值观,才能让领导干部轻装上阵,还能通过家属监督和纪委监管的里应外合,为领导干部远离腐败架起一条牢固的防线。
篇四
先贤有云,“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对此,我虽一直将信将疑,不过每当稍有闲暇,我亦喜好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床头案角、手边囊中,不少的书卷杂乱有章、自成方圆。近日,读了《苦难辉煌》(注:金一南编著 华艺出版社出版)一书,不曾想,竟一发不可收拾,读之如饮甘饴,爱不释手。
《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一南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5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宏伟篇章。该书是第一本从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书中以其独特的视角、鲜活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苦难辉煌》描绘了一幅客观真实的历史画卷。该书与其他党史类图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性。我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看过的一些影视作品,大多带有主观色彩,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美化、提纯或剪切,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而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则是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
比如,该书在描写毛泽东、陈毅、彭德怀等伟大革命家时,通过万里长征、反“围剿”等一些真实、详尽的历史事件,深刻描述了这些伟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当然,该书也非常客观地表达了伟人其实也是凡人的情愫,没有哪一个人、哪一种智慧是天生正确的。伟人也会发脾气,也会犯错,也会打败仗。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在长征中最得意的用兵,《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泽东一生亲自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毕竟也有一些是失败的。毛泽东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也开诚布公地承认,他指挥打过四次败仗,四次败仗的地点,分别在高兴圩、南雄、土城和茅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昂扬的斗志。
《苦难辉煌》吹响了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战争年代凝结下来的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建美好家园。
历史,纵然已逝,但却永远魅力无穷。读罢此书,掩卷沉思。《苦难辉煌》用客观而又深刻的思考、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语言,带领我们重温了党的革命历史,审视了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聆听了一部追求自由的壮美史诗,真可谓是“陈谋堪比厚黑,叙史更胜史家”。掩卷思之,不论修身齐家,抑或治国平天下,坚定信念、奋发图强、敢于拼搏,始终是民族之魂。
篇五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见到了生存的希望。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更喜欢,读一本好书就像点亮一盏明灯,它能给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近日,重读《党性作风100典》(注: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正如封面所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一典一故事,一人一榜样。邓小平的故事,让我感到人生短短数十载,虽说要经历些风雨才能成长,但是三落三起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人,他一定会在事业上成功。上世纪3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共产党人邓小平同志,就这样经历着从国家领导人和平民老百姓之间的落落起起,无论是落,还是起,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信仰,在写给党组织的申诉信中他提到“入党17年来,我未离党一步,我一切为党工作”等话语,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时刻惦记着为党为人民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毛泽东跨越43年的信诺,更让我感受颇深,一笔40多年前为了援助一批青年去欧洲勤工俭学的借款,甚至可以界定为捐款的借款,让毛泽东念念不忘,一有能力马上偿还。我想,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诚实守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要时时刻刻牢记,不断规范自己、要求自己。
……
细读全书,我被一个个小故事所吸引,为革命前辈们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一颗颗对党的赤诚之心,一片片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肃然起敬。如果要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品质,在我看来,这就是党性,是我们共产党人对党组织与人民的忠诚度和贯彻党的主张与为人民奉献的自觉性的体现。
掩卷沉思,党性在不同的时代或许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核心的要求和内容始终都没有变也不会变,所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不会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永远不会变,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变。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无数党员在革命生涯中,时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原则性。他们理想信念坚定,作风正派,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学习,坚持真理,无私无畏,锻炼党性,提升自己;
在为民服务中,情系群众,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一句朴实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代表了无数共产党员的心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两个务必”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从这点来看,《党性作风100典》是历史的氧分,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动力。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们的人格魅力和坚定党性,要铭记他们情系人民、秉公用权、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要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从而反躬自省,改进作风,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拉拢腐蚀,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作为一名宣传干部,更要注重吸收历史的氧分,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原则,以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甘于奉献的“蜡烛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于担当的“亮剑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传递正能量。
篇六
前些日晚上,我细读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注:程继隆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一书,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和感悟。特别是读到“忧”句时,让我难以安睡、“忧”绪万千。
小心梳理发现,在录入的100句诗词中就有4句写到了“忧”字,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告天下》);
“忧劳可兴国,逸豫可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序》);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王通《中说》),它们被分别嵌入亲民篇、勤俭篇和戒贪篇。细读精研深悟这四句话,对当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具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
为官当以民为本,常忧民之疾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忧民”,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作为党的干部,就要时刻叨念群众,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保持忧民情怀、为民之心。
为官当勤政务实,常忧己之不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兴国,逸豫可亡身。”这两句话既是生存之道,也是治国理政之策,警示着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否则将亡身害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就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党员干部而言,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坚持躬身自省,常忧己之不足;
坚持夙夜在公,做到恪尽职守。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把人民服务好,把国家建设好。
为官当清廉自守,常忧贪欲毁身。“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清廉者知足常乐、一生静好,贪腐者欲壑难填、惶惶不可终日。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确保官途行稳致远的根本,而贪污腐败则是国家和社会的毒瘤,也是家破人亡的诱发剂。习近平总书记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中谈到为官之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说的就是要慎权忧贪、崇廉尚洁、拒腐防变,不要滑入贪腐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并最终走进牢笼而悔恨终生。作为党员干部,“忧贪”就要严守纪律规矩,始终明底线、知敬畏、惧戒律,规规矩矩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然而,现实中还存在很多“悠官”:对群众困难诉求总是“悠着点”;
对执行上级任务喜欢玩“忽悠”;
对享乐奢靡之事“悠然自得”,充当“太平官”“老好人”和“乐天派”。这种“悠官”,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损害了群众利益,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好好治一治,让其“悠不起来”。
“优不忘忧”,这是《资治通鉴》上记载的一则故事:五代后期唐明宗年间,连年丰收,天下太平,皇帝和很多朝臣便纵情声色、优哉游哉,见此情景,冯道忧心忡忡。一天,冯道向皇帝进言,提到他以前在太原时曾奉命前往中山,当路过地势险要的井陉关,因为担心马匹失足,很谨慎地抓住缰绳。但到了平坦大路,他就不再小心抓牢控制,被马颠倒险些跌死。过天险而无事,走坦途却跌倒。他以这则事例提醒皇帝,不要因为天下无事便放纵享乐,应该兢兢业业,更加小心谨慎。这则故事也告诫我们:顺境之时当“忧”不该“悠”,还是处处小心为妙。否则,幸福的小船说翻就翻。
但愿,我们每位党员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背景下,都能多“忧着点”而尽量少“悠着点”。
篇七
今年年初,央视一套播出电视剧《于成龙》,剧中涉及陈廷敬的几个片段。出于对陈廷敬的好奇,我便找来《大清相国》(注:王跃文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慢慢阅读。该书沿着陈廷敬的人生轨迹,刻画了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社会风气、官场百态和人物群像。品读之余,不由得让我从内心钦佩陈廷敬为官处事之道,为他清廉之举的行为所叹服;
也不由得联系起几千年封建王朝兴衰起落和我们党正风肃纪、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现实。
《大清相国》的作者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宅心仁厚、精明强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书中结尾处用“等、稳、忍、狠、隐”五个字概括了陈廷敬的一生。在那个专制年代,陈廷敬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不参与朋党派系之争,报效朝廷、造福社会,独善其身,实在是难能可贵。
从古到今,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社会,普遍蕴藏一种清官情结,主政者希望下属官员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老百姓希望自己的“父母官”公道正派、执政为民,所以“杨震拒礼”“吕蒙政拒玩物”“包拯断案”“海瑞罢官”等歌颂清官的历史故事广为流传,于成龙和陈廷敬也被搬上电视屏幕或被写成小说大为推崇。然而,由此产生的“清官文化”虽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其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法治化社会发展的局限性也客观存在,不足于长远和有效地治理社会。主政者过分依赖于官员个人品德去治理社会,就会出现“灯下黑”和“朋党派系”;
官员过分依附主政者的英明,就会导致权力“真空”和为官不为;
老百姓过分崇拜“青天大老爷”,就容易缺乏对事物全面客观的判断,产生“不走法律走上访”“不信政府信个人”的现象。
社会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屈指可数的一代明君,开创了“康乾盛世”。陈廷敬就是在这样一位“明君”的“庇护”下得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书中描述的“济南调研”“督理钱法”“调研圣祖训碑”等事件,本是极为正常的工作,陈廷敬却险遭索额图、明珠、高士奇等人的“暗算”。君王如虎,同僚似狼,所以陈廷敬小心谨慎了大半辈子。这些无一不折射出封建社会单靠“人治”的社会治理体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索额图、明珠、高士奇等人仗着皇帝的信任,贪赃枉法,结党营私,而康熙却视而不见,以信任代替了监督,这就是典型的“灯下黑”。虽然索额图、明珠、高士奇等人后来都得到了处理,但是康熙对官员的“仁爱”,导致了康熙末年的腐败成风。
“繁荣能维持多久,统治能否长期保持稳定,关键取决于政权自身的状况”。当前,我们正在阔步奔小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在新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面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既要让广大老百姓克服清官情结,也要切实加强自身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全社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篇八
翻阅《赣南正气歌》,不由得想起郁孤台之侧的四贤坊。“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民族英雄文天祥一首《正气歌》,回肠荡气,历久弥新。而文天祥,正是赣州四贤坊所纪念的先贤之一。生活在这方家园厚土,《正气歌》因四贤坊而尤觉亲切。
一方水土一方人,赣州是一块充盈正气的热土。古往今来,一代代来往过化先贤与本土人杰,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曲传颂不衰的正气歌。尤其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赣南苏区作为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志士,用青春和热血在这里演绎了感天动地的不朽传奇,奏响了撼人心魄的正气之歌。读着朴素的故事,回想远去的先贤,禁不住感叹:“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正气,充满阳光,让人昂扬向上,是正义凛然之气、正大光明之气、纯正清雅之气、刚正不阿之气。正气盈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于己百毒不侵,于人满怀敬畏,于事必有所成。人间盈正气,大道自可成。一个社会充满浩然正气,必然艳阳高照、天朗气清。人非生而正气炽,品读《赣南正气歌》,深知当以先贤为镜,三省吾身、守身持正。
古人梳理出一条成长线路图,叫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修身是人生的根本,被摆在第一位。正心修身,目的是敦品立德。“士有百行,以德为先”。道德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人生境界的大小。正气充盈者,忠厚老实,待人以诚,不耍滑头,内心安详。倘能如此,必将推己及人、胸怀苍生,以满腔热忱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若是眼界促狭、急功近利,凡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必然道德低劣、行为猥琐,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甚至遇有利益冲突睚眦必报。
事在人为,人因事显。人生的意义,在做事中得到升华。置身社会,每个人大抵都拥有自己的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一分责。不管处于什么岗位,担当尽责、敬勉务实,都是基本要求。如若是尸位素餐、无所作为,那就愧对岗位、有负希冀。正气充盈者,总是怀揣责任,知责思为,保持着敬业奉献的内驱力,不待扬鞭自奋蹄。成功面前,不骄矜自得,头脑发热、唯我独尊;
面对困难,不畏畏缩缩,胆小怕事、不思进取。对事情有交待,把工作做出色,是职责所系。任何情况下,都要咬定目标,心无旁骛,沉心静气踏实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如果说,做人与做事是人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则融入两者之中,贯穿于做人做事的全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应该有感情,也必然有感情。然而,感情如水,可以润人心田,也可以化作肆虐的洪水,泛滥成灾、吞噬生命。纵观古今中外,为情所惑,为情所困,为情所害,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也令人痛心。正气充盈者,往往明白利害关系,懂得得失取舍,善于把控感情,他们胸中有大义,大爱施于人,而决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事。假如身无正气,目无法纪、徇私舞弊,眼前看似讲感情、重情谊,但埋下祸根,最终算大账、算长远账,那是得不偿失。
《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立身于世,宜常修身心,养浩然正气,做人清正,做事清爽,存身清白。如此,自然可俯仰无愧、坦荡平安。
篇九
《赣南正气歌》(注:刘卫平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一书,收录了95位与赣南有关或生长于赣南的先贤的光辉事迹。既以“正气”命名,顾名思义,在这本书中,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这些篇章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官公正、为人高洁的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周敦颐与赣州的缘分可谓深厚。这篇文章介绍了周敦颐在赣州创理学而成为理学鼻祖,写了周敦颐在赣州当官时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故事,特别是介绍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期间,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散文名篇《爱莲说》。周敦颐的做人、为政之道,在《爱莲说》中表露无遗,给人深刻启迪。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做人当如莲”,从周敦颐身上,我真切感悟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道理。
“做人当如莲”,做人要干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淤泥中生长,却不受一点影响,照样开出洁白的花。莲花不像菊花,环境不好就隐逸,莲花不选择环境,始终做到自我净化。莲花这一可贵品质,正是一名公职人员做人、为政所应具备的。从许多落马官员的报道看,那些落马官员都是因为在金钱、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放弃了心中的防线,失去了洁身自好的能力,最终掉入了贪欲的深渊。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面对许多诱惑,要学会自我净化。特别是纪检干部,容易成为某些人的围猎对象,更要做到洁身自好,要像莲花一样,不管环境如何都能保持干净,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做人当如莲”,做人要淡泊。莲花不妖艳、洗尽铅华、淡泊宁静,散发着淡淡的香,不像牡丹雍容富贵。周敦颐说他不爱牡丹只爱莲花,表明他追求的是淡泊而不是富贵。周敦颐担任洪州(南昌)县令时,一次病倒了,他的好友潘兴嗣去看望他,一方面延医治病,一方面做好后事准备,在寓所检查周敦颐物品时,只见衣物仅一箱,钱不满百。这次突发事件让好友发现了清廉的周敦颐。他的好友任大中写了首《濂溪隐斋》的诗赞扬他:“溪绕门流出翠岑,主人廉不让溪深,若教变作崇朝雨,天下贪夫洗去心。”对于一般人,能够保持淡泊宁静是一种境界。对于公职人员,具有淡泊宁静的品质有助于克制不应该有的欲望,减小犯错误的可能性。而且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党规党纪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像莲花一样淡泊,要崇尚俭朴、淡泊的生活,生活上低要求,不要追求大富大贵,不要沉迷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对纪检干部而言,更要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
“做人当如莲”,做人要正直。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坦荡正直。周敦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担任南安(大余)司理参军时,当时有个囚犯按法律罪不当死,转运使王逵却想将该囚犯处死。王逵残酷凶悍,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提出反对意见,在王逵执意坚持的情况下,周敦颐将委任官员的凭证掷于一旁,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然后愤然而去,这使王逵感到羞愧,于是没有冤杀这个囚犯。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他的上司虔州知军赵抃听了谗言对周敦颐印象不好,周敦颐不解释,继续按自己的风格做人做事。后来赵抃发现周敦颐不是别人说的那样,转而非常欣赏他。由此可见,周敦颐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担当、以章行事的人。正直是一种美好品德,孔子曾教导我们要与正直、诚实、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因此,莲花正直、坦荡的品节值得每个人学习。对公职人员来说,具备正直的品质,他在对待公私、对待服务对象、履行公务时,就会更加有担当、更加公平公正、更能坚持原则;
对待组织、对待上级就会更加忠诚可靠。因此,无论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都要学习莲花和周敦颐这种正直的品节。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我们要好好学做人、做好人。特别是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更要加强自我完善,以良好的人品支撑自己的步伐走得更正、更稳。
篇十
“发现各级政府有贪污腐化和不执行苏维埃法令的分子,就要动员群众起来批评,动员群众向上级苏维埃请愿要求撤职等。”“轻骑队在这一运动中(指少共中央局关于组织检举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地方武装中阶级异己、贪污腐化、动摇消极分子运动),必须成为检举委员会最有力而可靠的助手。”最近阅读《中央苏区党风廉政建设文存》一书,发现在中央苏区时期,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颁布的许多党风廉政建设法令及媒体报道中,随处可以看到群众监督发挥的作用,体会到群众监督的力量。这些做法,即使放在8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仍不乏借鉴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关于廉洁从政的政令法规,采取了法制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措施,其中的群众监督措施既有力度又卓有成效。在这一时期,工农群众不仅有权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还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倡导苏维埃公民对苏区党政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如对不称职的代表,选民们有权将他们撤换、召回;
为让工农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利,苏维埃政府在工农检察部设立控告局,建立工农通讯员队伍,经常组织突击队和轻骑队进行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监督对反腐倡廉的重要作用。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一切工作要建筑在动员群众的基础上。”同样,“监督委员会和工农检察委员会的工作,不是关在房间里秘密进行的,而是依赖群众的力量来暴露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缺点、错误和纠正他们……”早在1932年2月,瑞金县苏维埃主席黄正贪污案发,临时中央政府从中敏锐地发现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决定在各级苏维埃机关、地方武装和企业单位中开展检举运动,即苏维埃政府机关、经济组织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任务,或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消极怠工行为,任何苏维埃公民都可向控告局控告。这一时期,根据举报查处的比较重要的案件包括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左祥云贪污腐败案,胜利县临时县委书记钟圣谅、县苏维埃主席钟铁青、县委组织部长钟学湘伙同机关工作人员倒卖烟土案等,在当时引起了极大震撼。正是依靠了群众的力量,使得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然而,曾经有一段时间,群众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受到了一定弱化。如有的地方和单位习惯于权力运行暗箱操作,群众无从监督;
有的官员官僚习气严重,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群众不敢监督;
有的地方搞官官相护,使群众监督失去作用;
甚至有的官员肆无忌惮地向群众叫嚣“你有本事就去告我”,对群众监督置若罔闻。凡此种种,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弱化了群众监督的功效,而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今天重温苏区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史料,我们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任何危险,都比不过脱离群众的危险。
篇十一
“不了解历史就弄不清现实,更无以探究未来”。
近日,读了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央苏区党风廉政建设文存》一书,深深感到,这部书丰富了探寻纪检监察历史之旅内涵。该书由唐舒龙同志主编,赣州市纪委监察局和赣州市党史办编写,收集了1927年以来中央苏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量史料,包括文件、领导讲话及署名文章、调研报告、案例及剖析、新闻报道、大事记等。细读该书,深刻感受到中央苏区尤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之艰辛,切实体会到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之珍贵。而其间探索创新的纪检监察经验,恰如一颗异常璀璨的“瑰宝”,用廉正的光芒杀死了腐败的蛀虫,赢得了党心民心,锻造了铁军队伍,为革命的迈向新征程提供坚实纪律保障。
在“白区”建立“红区”,斗争的艰巨不言而喻。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当时外有敌人的封锁与包围,内有地主富农的暗地破坏、革命投机分子的贪图享乐与封建官僚思想的禁锢,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央苏区唯有从严从实强化监督检查,唯有健全机构机制、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从严从快地查处腐败,才能打赢这场“异常艰难的战争”。
中央苏区是“真正空前的廉洁政府”,来之不易的称号,是人民的信任,更是对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探索创新的口碑。颁布法令政令规范、健全党内监督、创新行政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舆论监督、发动群众监督,中央苏区五管齐下,铆足了治腐反贪劲头。在党内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未正式成立前特设中央党务委员会,在各省、县成立监察委员会;
政府成立工农检查部,专门负责对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监督,且不定期派出巡视员和检查团。为发动群众监督,在工农检察部设立控告局,专门接受和处理工农劳苦群众对苏维机关或国家经济机关工作人员不良作风检举揭发控告。同时派出突击队,在团部组建“轻骑队”,扎根基层发动群众进行监督。同时,不仅在主流的《红色中华》开辟反腐专栏,而且连少共中央主办的《青年实话》、全总苏区执行局主办的《苏区工人》辟有相关专栏。做到有案件必查、有问题必报、有不良作风必批,营造了从严从实的纪检监察氛围。
反腐肃贪就要铁心硬手,就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的贪腐案件。中央苏区先后查处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陞腐败案,胜利县领导钟圣谅、钟铁青贪污腐败案,于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熊仙壁、县军事部长刘仕祥等集体贪污案等大案要案,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与此同时,对于作风问题和不良民俗也不手软,点名道姓,坚决批评指正。纵观当时报刊,一篇篇腐败作风报道、一桩桩典型案例、一条条惩治举措,仿佛苏区党风廉政建设历历在目、掷地有声。
读史使人明智。做好中央苏区纪检监察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处处充满挑战与创新。当时党和国家很多领导、高级干部及知识分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凝聚成党风廉政的政策文件与经验文章。它们既源于实践“接地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强;
又精于提炼“有高度”,以党的理论为导引,总结提升监督执纪的经验与精髓,指导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几经完善的巡视制度,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工作方法,实名批评的“咬耳址袖”,等等,无疑是纪检监察改革和工作创新的重要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
根之深者其叶茂,党风廉政建设就应扎根文化沃土,培其元固其气。赣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编写《中央苏区党风廉政建设文存》,就是萃起廉洁文化、党风廉政的菁华。以文存资料的形式编著,虽无史书的观点直现、利弊均陈的优势,但其资料详实与原本性,让智者见智,有利于开掘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维度和深度,引导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篇十二
习近平同志指出,认真总结党的历史,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的鉴今、资政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派驻纪检组干部,我认真研读学习了《中央苏区党风廉政建设文存》,深切感到苏区时期摸索出来的党风廉政有益经验对于当前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启示之一:要完善工作制度来规范权力。
苏维埃政府成立初期,苏区干部队伍中发生多起腐败事件,给苏区建设发展造成损害。为从源头遏制腐败,苏维埃政府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有法可依。如1931年12月27日,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通过统一财政条例和训令等的决议》,通过统一财政,确定收支预算、审核制度、收支手续及抵解办法,有效扭转了财政管理的混乱状况。
我们的制度不少,但不能让它们形同虚设,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一方面,派驻纪检组应加强自身建设、抓好内部管理,明确线索处置、执纪办案等工作流程,完善综合监督、检查反馈、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规范工作运行。另一方面,应对被监督单位财务管理、公务接待、人事任免等机关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查找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其整改完善、填补漏洞,增强党员干部遵章守纪的意识,促进其改作风、提效率、优服务。
启示之二:要强化宣传教育突出警示提醒。
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所创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如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突击队”、“黑板”专栏、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星》“铁锤”专栏、少共中央局主办的《青年实话》“轻骑队”专栏,专门揭露批评各级党政军工作人员中的官僚主义、贪污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这些批评言论,不仅入木三分、辣味十足,而且短小精干、通俗易懂,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
派驻纪检组应充分发挥被监督单位主体作用,坚持正面引导宣传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始终把廉洁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全过程。一是及时将中央、省、市严格会风会纪、简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廉政新要求列入单位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支部“三会一课”议程,做到精准学习;
二是在单位官网、微信公众号设立“廉政专栏”,每天摘登各地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为官不为”等违纪典型案例,做到时刻警醒。三是引导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廉政文化月”、“党章党纪党规知识竞赛”等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做到寓教于乐。
启示之三: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
为确保肌体健康,保证革命队伍纯洁性,党和苏维埃政府成立工农检察部、监察委员会,建立巡视制度与检查工作制,组建“轻骑兵”、“突击队”,对党政机关中被揭露出来的贪腐案件,予以公开曝光和坚决查处。如叶坪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陞贪腐案、瑞金县苏财政部会计科长唐仁达贪污案、于都贪污窝案等。这些案件的查处,赢得了苏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更加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当前,不少党员干部对派驻纪检组监督不太适应,对组织提醒、批评教育不太理解,派驻纪检组要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足抓早、抓小。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小苗头、小问题,积极与其面对面谈话,发放函询通知书,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认真整改。针对谈话函询的答复情况应区别对待,对主动向组织如实交代的,量纪时应从轻处理,对不正确对待、心存侥幸且遮掩逃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篇:读廉政书籍
读廉政书籍,扬清风正气
——《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廉洁奉公、依法办税本来是对我们每一个税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
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并学以致用。
廉洁奉公,是国家公务员起码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更应该以“廉洁,公正,守法”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时刻反省自身,哪怕
一点点的私心,都有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廉政建设工作对于一名税务干部来说,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失去了这个支柱,就有犯错误的可能,这不仅仅涉及我们自身,更有可能给同事,全局干部抹黑。
从地区、县局的有关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本局开展的各项廉政建设工作来对照检查自己,我决定将自身及各科室的廉政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先从自身抓起,谨在此做以下的保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和“为国敛财,为民造福”的工作态度,时时刻刻绷紧“廉政建设工作”这根弦,以此作为考察自身工作的出发点,衡量自已的工作成绩,时时反躬自问。以总局的有关规定及税务人员十五不准、地区局,县局有关廉政建设文件精神为指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在思想上铸就拒腐防变的堤防。以一颗平常心投入日常工作,漠视面临的种种诱惑,以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作规程作为准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纳税人,坚决杜绝“四难”现象,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严格遵守税务干部
(十五)不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在税收工作过程中,做到不为自己的亲属、朋友在纳税问题上向他人谋私利、说情,使税款能够应收尽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作到警钟长鸣,时时自醒、自励,努力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在今后的税收工作中,本人将认真查找弥补征管薄弱环节,对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规范。贯彻落实“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的要求。让各科室都能高质量,高效率地为纳税人服务,真正作到“纳税人的满意,国税人的追求”;克服精神面貌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互相推诿,有禁不止,政令执行不畅等问题。要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立足本职岗位,真心诚意地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努力把我局建设成为“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规范、节约”的集体,为使我局的税收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读廉政书籍心得
读一本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是我们党历来就坚守的铮铮誓言.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好“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新的形式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形式下,牢记“两个务必”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这是因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党员干部的腐败,所影响的是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生活.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严治党,反对腐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本任务是要全面端正党风,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使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一些腐败现象逐渐侵入我们党内,侵蚀着党的肌体,腐蚀着一些党员干部包括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能不能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端正党风,解决党内的腐败现象,关系到党组织能不能得到纯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无论什么形式的腐败现象,什么性质的腐败行为,其本质上都是侵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也都是违背了“三个代表”要求的.而腐败行为得不到惩处,腐败现象不能消除,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纯洁我们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回顾历史,不难看到,只要党风正,党的组织纯洁,党员干部能廉洁奉公,廉洁为民,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党就会前进,就会发展,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党领导的事业就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反之,如果党风不正,党的组织,党员以权谋私,侵害人民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反对,党就会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就会遭受挫折.所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严肃党的纪律,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能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认真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陆
霞
第四篇:读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读廉政书籍有感
杨超
“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廉政建设就如身体建设,既要增强自身免疫,又要加强对外防范。
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好“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形式下,牢记“两个务必”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书记1月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说,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最近一些年来各地纪监部门在反腐手法上的创新,不过一出台就让人笑掉大牙,至今已经烟消云散,不再被人提起,同时,也宣告了我们严惩腐败的党纪国法的疲软,虽然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然而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简明中国反贪史》一书按朝代分章介绍了我国历史上每一朝的反贪机制、反贪实践以及反贪启示。我读后感触良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一、德治 德治是根本,有许多法制不可及之处,就像我们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样。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这是因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党员干部的腐败,所影响的是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生活。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二、法治
法治是外来约束,也就像预防措施。加强外来监督,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做好廉政建设。严格案件审理程序,充分发挥案委会作用,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对各重大案件都必须召开案委会研究决定,严格落实案件审理制度,杜绝个人说了算,“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争做廉洁自律的典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制定举报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廉政建设,在各级检察院和监察部门均设立了举报中心。这是依靠群众揭露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的有效形式,对打击贪污受贿行为起了较好的作用。从全国各地揭露出来的贪污受贿案件来看,通过举报渠道立案的在贪污受贿案件总数中占有相当比重。为促进廉政建设,有必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一个举报法,使举报工作规范化、法律化。举报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举报机构设置、职责,对举报的受理、查核、处理、答复等等的规定,并规定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奖励立功的举报人,以及严禁利用举报陷害他人等。
三、学习他人有效方法
例如舆论监督,充分地赋予媒体对于政府官员言行的监督权,让公权力的运行暴露于阳光之下,这将大大地减少腐败。西方国家就不用说了,就拿香港和台湾两地来说,媒体的反腐败功能,都是有目共睹的。台湾岛内正在上演的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媒体紧盯不放,不断地爆出新料,不断地使陈水扁的共犯进入检察官的视野。我不知道,为何某些方面对于媒体监督如此敏感,甚至一度规定媒体不能异地监督,甚至还规定媒体的监督报道稿件必须经被监督对象的认可,方能刊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掩护了腐败,增加了腐败分子作奸犯科的信心。
例如阳光法案,出台官员家庭财产公开申报法,这是不少体制内外有识之士呼吁多年的一项反腐利器,至今未能锻造出来。自从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官员家庭财产公开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到今年整整14年了。在这期间,中办、国办1995年曾发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中纪委、中组部2001曾发布《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但这两个文件离“阳光法案”有距离:它们不是法,也不对公众公开。2007年11月,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曾经透漏说,中国将适时建立财产申报制,但就是不知这个“适时”将会是何时?
腐败问题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也说明了它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反腐倡廉,我相信问题总有突破的一天。
第五篇:读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读廉政书籍体会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催人奋进”。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于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人们共同的以廉洁为导向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在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成功,离不开这种文化,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这种文化,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廉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将此上升为治党治国的大政方略。
腐败是社会的沉重话题。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古代社会,专制政体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虽然某一国家的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可能相对廉洁,但总体说来滥用权力的现象几乎没有例外。英、法两国在近代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英国革命前的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公开鬻卖爵位。法国革命前的专制君主路易
十五、路易十六在政治上均实行高度专制,生活奢侈,挥金如土,横征暴敛。路易十五甚至声称,自己一生己经赚够,“死后管它洪水滔天”。王室的专制、腐败最终引发了大规模革
命。中国历史上同样充斥着腐败行为,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开国之君生活上基本上能保持节俭,政治上比较清明,对百姓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但用不了多久,无节制的专制统治导致走向大规模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索取贿赂几乎成为历史的通例。有些朝代对贪官也采取严厉的惩治,如《大明律》对官吏贪污、受贿等罪往往要处以凌池、挑筋等刑,清朝将贪污治吏作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对贪官多“赐令自尽”等,但也无法阻止贪污行为的普遍发生。当今社会,有的人官做大了,管别人的多了,管自己的却少了,艰苦奋斗提得少了,讲究享受却提得多了,奉承的话听得多了,逆耳的话听得少了,他们将党内纪律,党内监督视为束缚自己的紧箍咒,他们无视党纪国法,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教训是极为惨痛的。
众所周知,廉洁作为行政者的一种德性,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产生于后天的修养和教育。我认为,反腐倡廉,必须要“修身”,管住自己!“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下》篇里:“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修身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所谓“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人具的道德目标,通过修身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成为道德的楷模。因此:
管住自己,一是须加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在上层信仰上,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谐”社会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筑牢信念大厦根基。在现实细微层面,我们可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此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升觉悟。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或在政治上打开缺口,或在经济、生活上悄然倒下,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进而带来政治上的变质,生活上的堕落。因此,我们要管住自己,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牢牢夯实政治和思想上的防浪堤,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管住自己,二是须要常怀律己之心,加强自我约束意识。常怀律己之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拒腐防变的重要措施。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郑培民、牛玉儒等一批领导干部能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而胡长清、陈绍基、许宗衡等一些腐败分子却出现了自我变质、自我腐败、自我毁灭?!这里面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还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自律意识淡化,自控能力减弱,没能管住自己,造成自我放纵、私欲彭胀的恶果。在新的形势下,党员干部所经受的诱惑越来越多,要想在金钱、权力、美色等诸多诱惑面前不动心、不丧志、不失足,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独、慎欲,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和先
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觉悟,做到不为物欲所累,不为名利所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管住自己,三是须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正确对待名、权、利,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和岗位转变,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的考验。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能上也能下,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平常心看待名、权、位、利,立志做大事,立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此外,应深知,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为个人捞取好处的工具,面对种种诱惑,应当做到不动心,不失志。
管住自己,四是须切实从自身做起。一是要管住自己的脑。我们每个人要时时问问自己:我们入党是为什么,当官要干什么,工作期间能为百姓做点什么,退休之后能为子孙留点什么。经常这样发问,检查自己,就会使我们耳畔警钟长鸣,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筑起反腐防线,立于不败之地;二是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留下“吃人嘴短”的把柄,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绝对不吃,不该喝的酒绝对不喝,不要因为贪吃而让党操心,让群众伤心。“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顺口溜,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的吗?三是要管住自己的手。纵观那些落马的贪官行迹,无一不是手太长,不管是国家的、集体的,见钱手痒,“给”就敢要,不给就暗示。陈毅同志早有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那些贪官的黑手不一一被捉住了吗?这些沉痛的教训,应该唤起我们每个人的良知与党性,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钱绝对不拿!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道阻且远。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管住自己,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世界观。俗话说,正人首先要正己。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勤勉公事,不徇私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干部,我们要管住自己,要抵御住横流物欲,做清白之人,美节之士,还须耐寂寞、守清贫、抑欲望、强学习,强化身贵愈恭,家富愈俭的清廉意识,做立党为公、无私奉献、反腐倡廉的模范,用管住自己的实际行动,筑成一道思想上的防线,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扎实苦干求发展,从而为共和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