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祝福串在手上
不知从何时起,五彩的民族饰品成了人们张扬个性,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载体。近一段时间,古朴粗犷的西藏饰品成了珠海许多年轻人的新宠,或手指上套一个三色铜戒指,或手腕上配一个藏银手镯、戴一个“天珠”圈,看来既古朴又有几分神秘气息,年轻的都市女孩将它戴在手腕上,举手投足自然有了别样的时尚风情。
莲花路上的“藏饰店”就是一个特别的饰品店。曾经很多次进入这家藏饰店,总是为这里独具特色的饰品所吸引,质地粗犷的银饰,风格古朴典雅的珠链,色彩绚丽的藏族服装、提袋,小店里应有尽有。做工虽有些粗糙,但由天珠、藏银、牦牛骨、绿松石等富有西藏民族特色的材料制成,而且造型、样式具有绝对的西藏风情,所以这里的每一样饰品都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远离了酒吧街的喧嚣与繁华,那些崇尚个性化生活,渴望体会原始自然气息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宿。藏饰店的老板穿着脏藏族服装,头发及肩、微卷,乍一看长得有点像腾格尔。他说,常来光顾小店的客人,除了有一小部分是纯粹出于追求时尚而来的外,绝大多数是因为对西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许多人总是向他询问每一种饰品的寓意,饰品上面的文字代表什么,有什么来历,有什么故事……他总是耐心地回答客人们的提问,在介绍饰品的同时向客人们宣传西藏文化。
不同的藏饰品都有不同的寓意,而且同一种藏饰的不同款式寓意也不同,但基本上都意味着祝福。例如西藏天珠,“单眼天珠”代表智慧,“双眼天珠”能保佑夫妻和睦、“三眼天珠”则能带来财运,而西藏手镯和戒指一般都由藏银制成,上面刻有梵语,比如“六字箴言”,这些都是起辟邪、祈福的作用。
第二篇: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
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
作者:赵长茂 《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8日 15版)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许多新气象,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在于“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既是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
抓紧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环境造物。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政治生态作为政治生活状况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无疑是影响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行为,从而影响党风政风的关键因素。
总书记指出,***、***、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十分深刻。“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说过:‘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加大管党治党力度,正风肃纪、标本兼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党内政治生态日渐清朗。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多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得还不彻底,一些问题还可能再冒出来。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活动并没有绝迹,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需要进一步构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谋划,多方面着力,但根本途径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思想建党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基础性的潜移默化作用。坚持思想建党,可以使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从思想上入党。只有思想自觉才有行动自觉,思想一致才能行动一致。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我们党才真正有力量。抓思想建党的着力点是抓理论武装。《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制度治党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党的建设领域的体现和运用。制度建设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关键作用。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从制度上进一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大举措,通过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规范化、制度化,落到实处,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奠定制度基础。
抓好党内政治生活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准则》同时指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基本规范。
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否认,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和不正常现象,党的建设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就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依据。
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无不与理想信念动摇或缺失有关。所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坚定理想信念做起,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作为重要目的。全党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着眼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发扬民主不够、“一把手”集中过头等问题,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反对“一言堂”“家长制”,不准把分管工作、分管领域和地方当作“私人领地”,不准搞独断专行。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还必须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抓实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内监督是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权力没有有效监督都会导致腐败。任何组织缺失监督机制,必然一盘散沙。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监督。抓实党内监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内监督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严格执行党章,漠视政治纪律、无组织无原则。种种问题的发生,无不与管党治党宽松软密切相关。在党内监督方面,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等监督不到位、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问题。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诚然,加强党内监督,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制度。严格的监督离不开严格的制度,没有约束力的制度无异于没有牙齿的老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作为一部有硬度的党内法规,明确了党内监督的任务、内容、重点对象和相关要求;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提出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制度必须落实到位。有硬度的制度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于制度的落实有没有力度。落实不到位,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约束力,甚至成为不起作用的“稻草人”。只有全面严格地落实制度,使不接受监督的党员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形成敬畏制度、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氛围,制度才能真正发挥“热炉效应”。总书记指出:“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
抓实党内监督,还必须重点发力。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利,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抓住“关键少数”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以上率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和成功经验。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抓“关键少数”,突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重点。
全会强调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序言中就明确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在结尾处再次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做起。
强调领导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会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关于坚定理想信念,除了普遍性要求外,突出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关于党群关系,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下基层要接地气,轻车简从,了解实情,督查落实,解决问题。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示范行动引领党员、干部。在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方面,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党内监督方面,把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强调中央委员会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等等。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六中全会强调抓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意义重大。在全党8800万名党员中,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在“领”党风政风之先、“导”社会风气之向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从严管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无疑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
(赵长茂,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第三篇:把爱捧在手上作文700字
把爱捧在手上作文700字
把爱捧在手上作文700字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而我把他们的爱比作是燃烧在心中不灭的火把,是一把雨打不倒、风吹不垮的保护伞,是漫漫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导航灯。我没有太多赞美他的言语,只希望把爱捧在手心,用最好的方式去珍惜它。
那是“六一”节,本应是个快乐的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还算晴朗的天空竟下起了大雨。雨“哗哗”的下着,无情地冲刷着一切。我的心越揪越紧,因为今天下午放假,可雨中却迟迟没有出现那熟悉的身影,我的妈妈。
一分一分焦急地等待,打妈妈的手机,却是“嘟嘟”的应答。眼看只剩一个孤零零的我,蓦地,有人喊我,欣喜地以为是妈妈来了,回过头,却是好朋友顾冯邀我去她家,盛情难却,最后望了一眼川流不息的车流和瓢泼大雨,我撅撅嘴,去了她家。
两个快乐的孩子在自己的节日里自然玩得忘乎所以,我根本想不起有个人还会在此时顶着风雨找我,直到电话里传来颤抖的声音。
几分钟后,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蓬乱的头发,许多晶莹的东西挂在脸上,不知是雨,还是焦急的泪?冰冷的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生怕我溜走似的,茫然的眼神中闪现出无比的喜悦,那是妈妈!刹那间,我呆住了,从没见过妈妈这样!一路上,许久的沉默,我很是自责,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多等一会儿„„
后来,爸爸告诉我,那天妈妈为找我饭也没吃,并一直责怪着自己:怎么偏偏那天有事?嘉嘉等不到我该多着急啊!回家后又焦急地挨个儿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听着爸爸的叙述,我似乎看到大雨中,妈妈像个迷路的孩子在街上四处寻找,我似乎听到妈妈找不到我后那带有绝望的哭泣,我似乎能感受到妈妈回到空荡荡的家后却看不到自己女儿的无奈„„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我就是妈妈手心里的宝,我就是这样被妈妈呵护着!这厚重的爱啊,我岂能把它捧在手心,我应该把它珍藏于内心深处,用我的一生好好珍惜它呀!
第四篇:读《把月光落在左手上》有感
读《把月光落在左手上》有感
前段时间,十分幸运的看了一本书,是余秀华的《把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是一本诗集,初读时稍感目涩,看了几遍之后,被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一百多首余秀华的诗作,诗歌的主题包含了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感动。她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她说,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提起余秀华,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的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了脑瘫,使其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因为身体的原因,余秀华在高中毕业后便赋闲在家。2009年的时候,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她的诗真真切切充满故事,十分的打动人,在2014年的11月,《诗刊》发表了她的诗作,这对余秀华来讲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诗刊》发表了余秀华的诗作后,余秀华和她的诗便迅速的引起了诗歌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在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5
月15日,余秀华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2018年6月,出版散文集《无端欢喜》。
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传体小说集《且在人间》。
她在《一只水蜘蛛游过池塘》中写道:“水面没有一丝波纹,它如同趴在一块玻璃上,嵌进了天空,云朵,树影的玻璃。此刻,风也不动了。为了成全这一份小小的美好和梦。”她在《那么多水,汇集》中写道:“她以为遇见了一个让生命能寿终正寝的人,可那也只是“她以为”。鱼怎么可能永远在相同的水里?水不停的流动,时间也是。别人会变,自己也会。”她在《床》中写道:“冬天的时候手脚整夜冰凉,如同一个人交出一切之后的死亡,但是早晨来临。我还是会一跃而起,夜晚昏暗寒凉,但是我依旧惦念着第二天的太阳。”她在《背景》中写道:“麻雀儿一阵阵的,落下又旋起。它们落在横过麦田的电话线上,那么轻,不忍惊动远方传来的零星的消息》。”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第五篇: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治国理政新实践)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治国理政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述
经济日报记者 瞿长福 乔金亮
《 人民日报 》(2016年03月01日 06 版)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一国的粮食安全离不开正确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而正确的粮食安全战略源于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悉。
我国粮食安全新战略发轫于2013年。这一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高规格布局粮食安全的重要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总书记首次对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他告诫,“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饿肚子的岁月不能忘!吃一顿饱饭可能很快会忘记,但饥饿留下的印象却让人永生难忘。曾几何时,中国人有过凭“票”吃饭的日子,方寸大小的一片薄纸,直接关系人最基本的权利——吃饭;“吃饱饭”曾经是困扰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一件难事。历史告诉我们,如果粮食不足,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延滞,甚至会受制于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能确保自己粮食安全的国家。
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松!总书记说,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粮价是百价之基,关系物价稳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在粮食连年增产、取消粮票20多年的今天,如何理解“永恒”二字?
粮食安全极为复杂,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4万亿斤,粮食增长要赶上消费增加的速度,压力 1 很大。另一方面,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制约着粮食生产潜力的挖掘,“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影响着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产量大落容易,起来很难。总书记以战略家视野审视“饭碗”问题,他说,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事实确实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结果导致1998年至2003年大幅减产15.9%,直到2008年才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
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彻底解决粮食问题,而恰恰在农业形势好的时候,更不能麻痹松懈,放松粮食生产。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粮食安全之路?为了回答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入各地调研考察,脚步遍及全国主要农区。一路走来,不同的着重点,一样的出发点:
2013年11月,在山东省农科院和农村基层调研时提出,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4年5月,在河南省尉氏县高标准粮田考察时提出,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
2015年7月,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走访时提出,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
„„
深入基层,洞悉粮情,把握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世情、国情、农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做出了深刻阐释,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一盘战略新棋局正在展开:
关于战略基点,总书记提出,“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粮食安全是买不来的,作为人口最多的负责任大国,依靠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过日子。否则,一有风吹草动,有钱也买不来粮,就要陷入被动。
关于战略底线,总书记提出,“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过去是保全部,随着条件变化,这已不现实,必须有取有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了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首先是谷物和口粮。这是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保重点的战略抉择。
关于战略要求,总书记提出,“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粮食是最基本的食品,是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以往强调数量安全,今后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要更注重质量安全。在产出高效的同时,要更注重产地环境良好。
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朝着民族梦想的方向清晰铺展。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
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引领着新的粮食安全实践。
3年多来,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系列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新机制、新举措,更注重改革驱动、注重投入驱动、注重调动种粮积极性。时光飞逝,粮食安全实践的创新脚步却从未停歇。
更注重改革驱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随后,国家取消对东北大豆实行多年的临储政策,改为目标价格补贴。
更注重投入驱动。2016年1月,中央决定,加大财政对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提高7.5个百分点。这是在供给侧稳定粮食产能的创新型措施。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更注重调动种粮积极性。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首部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文件,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
新的粮食安全实践,巩固了粮食安全保障。
粮食安全的现状,农民最有发言权。“一下雨,雨水就收集在地膜下,保墒、保温、增产,让我们摆脱了干旱。”甘肃省正宁县西渠村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这在以前都不敢想象。这几年,国家集中力量建设4亿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每亩可增产100至200斤。去年河南部分地区发生旱灾,农民们发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由于灌溉设施完备,玉米长势不亚于不旱的地方。
粮食安全的现状,数字最有说服力。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90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过1.2万亿斤,并屡创新高。2015年,我国进口粮食不到2500亿斤,其中大豆进口约1600亿斤,三大谷物只有不到900亿斤。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大豆被纳入粮食口径统计。而国际上,大豆是油料和饲料原料,不算作粮食。
数据还有更多。目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表明一半以上的农田可实现旱涝保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6%,标志着“靠天吃饭”已得到部分改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标志着粮食用种全部实现了更新换代;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1%,意味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成为历史。
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和亿万农民的汗水。有力的举措、不易的成绩,绝不仅仅体现在几组数据上。
2013年,我国受到了“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国家及时拨付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315亿元,全国主产区的风险基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当年,夏粮、早稻、秋粮季季都增产,全年粮食产量在受灾之年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台阶。
2014年,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凸显,农资价格持续高位,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上涨明显。对此,国家提高并及早公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安排临时收储和国储拍卖,给农 3 民吃下了定心丸,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了粮价平稳运行。最低收购价、临储计划、政策粮竞价交易逐步完善,我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已成型。
2015年,粮食生产遭遇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迁飞性病虫害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出现春季低温和夏季干旱。从深松整地到适期播种,从肥水运筹到病虫防控,有关部门全年发布了20多个指导意见,从春耕春管、“三夏”生产到秋收秋冬种,进村入户指导。天道酬勤,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都稳定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超越农业,以宽广的视野统筹推进。如今,党中央统揽全局,11个部委积极配合,产区销区通力合作,稳步推进粮食安全状况提升。
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确保自身的粮食安全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的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这不但有效稳定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2015年喜获“十二连增”。这是在经济增速逐年放缓、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加剧以及务农老龄化愈发明显的情况下砥砺而成,尤其是近3年来粮食生产高位爬坡,更是难能可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亮点之一。
对于“十二连增”,消费者有自己的感受。从城镇超市到乡村集市,粗粮细粮一应俱全、蔬菜副食目不暇接,“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实,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从关注数量到均衡营养,老百姓对自己饭碗的要求在提高,如何搭配均衡营养,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成为热议的话题。
产量连年增加、质量越来越好、结构更加合理。事实胜于雄辩,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对我们能够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信心!
事实上,中国人不仅自己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正在努力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全世界有22.5亿亩水稻,如果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5亿人。”袁隆平院士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超级杂交稻是我国粮食科技界对世界粮食安全的突出贡献。中国超级稻不仅在国内推广达1.36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三成,比其他品种亩均增产137.6斤。而且在印度、越南等国家推广达9000多万亩,平均亩产比当地优良品种高266斤。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劳伦特·托马斯说,粮农组织非常自豪地见证了中国以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22%人口的瞩目成就;欣喜地看到中国从早年的粮食受援国转变为向许多南半球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其他粮食解决方案的主要援助国。
近年来,我国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建立了农技示范中心、农技实验站和推广站,先后派遣农业专家3万多人次,帮助这些国家培养了大批粮食技术人员。“我们希望看到饥饿和贫困在全球被消灭,我们愿意与各国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和农业发展模式。”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中国领导人的话语掷地有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粮食格局,党中央依然没有丝毫放松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成为确保今后粮食安全的三个支柱。
——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一项技术创造一个奇迹,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今后要坚持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内涵式道路。科技支撑既要“顶天”,注重先进科研成果的引进、创新;也要“立地”,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千家万户。
——藏粮于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过去耕地数量减少,既有城镇化发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集约的因素。新形势下,党中央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他又对藏粮于地进行延伸,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藏粮于民,发挥农户的粮食安全稳定器作用。农户储粮,在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大量粮食存于农户之手,在供应紧张时,农民不会跟风抢购;丰收时,也不会出现大量抛售,对稳定市场极为重要。相对于各国通常只强调粮食生产的做法,党中央强调要同时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三大能力建设,这是对大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大创新。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党中央全面实施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