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施工中滑模技术作用论文
虽然我国对于水工建设施工质量逐步开始重视起来,但是由于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工程量的增加,虽然工程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工程施工中逐步开始出现无法避免的问题。水利工程项目使人们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建筑,从而缓解我国用电紧张的状态。只有对施工技术加以研究,更好的保证水工建设施工质量,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工程价值。而滑模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以及管理质量,令水工建设项目质量全面得以提升。
1技术概述
在水工建设中使用滑模技术,其动力设备主要为千斤顶,通过使用多组千斤顶对滑模进行作用,在混凝土表面以及刚浇筑成型的模板表面,令模板进行运动或令滑框进行滑动。其混凝土的浇筑可以从模板上口分层进行,当下层混凝土达到标准的强度后,利用动力设备进行提升,模板套槽便会随之滑动,套槽便会在混凝土模板外滑动。施工中,在渠道边坡的施工以及梯形断面渠道边坡施工都可以应用滑模施工技术。该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水工建设中难度较高且工期较长的项目。由于水工建设施工期限长且施工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质量,而施工滑模技术能够有效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
2技术应用
2.1应用
首先在U型渠道的施工中,可以将滑模技术应用在边坡施工中,通过在U型渠道边坡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使用该技术,在渠道顶部使用悬模机,或者在渠床使用较为常见的土模作为支承的机型,这是施工中最为常用的设备。这是由于该设备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且施工效率高。其次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在梯形断面渠道的施工中,在边坡施工中通过滑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在水工建设中使用滑模技术不但能够使得混凝土施工质量得以提升,还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最终令整个工程可以实现其应用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在水利施工中,滑模技术的应用必须严格依照施工标准要求,技术人员应当在熟练掌握该技术后应用与施工中,并依照施工图纸以及规范标准予以应用。最后,施工中还需要依照标准的施工程序,加强技术管理,最终使得滑模技术可以真正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技术优势
在水工建设中使用滑模技术相对比其他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该技术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因此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其技术效果较好,能够很大程度的加强混凝土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在一些施工难度较大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隧洞施工以及坡度较大的大坝迎水面建设等)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些项目若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那么在后期的使用中,水利工程很难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而滑模技术能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满足实际施工所需,针对一些特殊且难度较大的施工部位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不但降低了模板周转次数,还能够将模板损耗控制在最低,如此一来,施工投入便得到有效降低。在施工中通过使用千斤顶,能够便于迎水面施工困难部位的施工,通过滑模技术实现混凝土的传输施工,加快浇筑施工作业速率,且能够避免混凝土长时间接触空气。及时的进行封浆,提高工程施工效果。通过使用滑模技术能够令施工表面更加光滑,不会粗线裂纹缝隙等问题,且材料的耗损量较小。因此该技术在水工建设中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3技术要点分析
在当前水利工程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工程结构防渗性以及防水性,这是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核心。而在工程中使用滑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工建设主要构筑物的防水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坝体出现渗漏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建筑基础以及坝体等部位受到水流侵蚀,所以,通过对混凝土施工的有效控制,加强工程质量,尽可能消除渗漏隐患。
3.1材料配比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配合比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和质量,混凝土配合比例合理是确保滑模施工技术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前提,首先要严格验收和检验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然后使用正确的混凝土灌浆机具,一般混凝土都是水和水泥的混合物,其中水的成分要比水泥的成分多,在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对于混凝土的传输”保温以及初次凝结等时间要求也非常严格,滑模过程中主要通过顺沿模板灌浆方式,此时对混凝土浆液的稀释程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确保工程进度。
3.2滑模的控制
滑模控制主要是选用合理的模板材料,一般在水利工程中使用的都是木板模板,在施工中滑模控制是重要的环节,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利用水准仪测量来进行水平检查,另一种控制方法就是利用千斤顶同步器来进行水平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滑模结构中心不发生偏移,一般需要使用激光照准仪以及吊线相配合进行测量,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能及时发现滑模会发生变形的位置,然后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发现变形,可以采用上下面全部测量的方法,确定竖井结构的直径范围,最大限度地保证竖井结构质量,避免出现变形,这样就能确保滑模施工效果。
3.3控制偏差
滑模施工中很容易出现误差,这些误差会影响施工效果,因此,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采用不同的方法纠正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利用钢垫板的方式填高千斤顶的底部,利用千斤顶迫使支撑轴发生位移,从而令平台被整个带动进模板系统,且滑升方向指定。另外滑模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误差进行纠正,从而避免灌浆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从而使得后续的滑模施工中,滑升不会出现偏差,令灌浆施工作业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水工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并且随着水利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如何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是目前我国水利建设部门的重点研究工作。在我国当前的水工建设中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开始广泛推广开来,但是其技术应用仍旧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水工建设中应当以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强技术管理,最终发挥滑模施工技术应用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篇:桥梁施工中滑模施工工艺的总结
桥梁施工中滑模施工工艺的总结
摘要:文章就滑模工艺在桥梁建筑施工中的一些技术及要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桥梁施工;滑模;施工管理
1引言
采用滑升模板浇筑水塔、烟囱、筒仓的混凝土结构已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滑升模板浇注混凝土时连续作业无施工缝,整体性能好,使用一套滑升模板即可浇筑整个高度,大大地节省了模板的数量,从而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表面采用原浆处理,无模板接缝平整光滑,因而结构物外观整齐美观。由于连续作业滑升速度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有关,且一次立模即可浇注整个高度的混凝土,故施工速度快节省了大量立模的人工。滑升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由于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受到相应的限制,其主要适用范围有:①必须是具有一定高度的非变截面的混凝土结构;②截面形式应为简单的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几何形状;③结构物四边具备一定的滑升空间。
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该法在桥梁施工中应用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在公路桥梁的设计上出现了很多高墩、刚构等新型构造物,特别是在山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常常遇到一些深谷而需要建造高墩,为了适应滑模施工的要求往往设计成非变截面的空心墩,对这类高墩采用滑升模板施工,不仅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利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加快工程进度。2滑升模板的基本构成
滑升模板主要有门式提升架、内外围圈、内外模板、内外支架、模板平台、吊架以及液压提升设备。
HYW-30型滚珠式液压千斤顶、液压油泵及控制装置、支承顶杆等。
滑模组装
3.1准备工作
滑模组装前,应将滑模的主要部件进行预拼,检查各部分尺寸及模板锥度以符合滑模的要求,模板组装后应上口小,下口大,其斜率为0.3%左右。
3.2滑模组装
桥墩滑模组装的顺序应按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组装,在桥墩施工中为提升架、内围圈、外围圈、内外支架、内外模板、吊架、设平台、安装栏杆、千斤顶提升设备。
3.3检查滑模
提升用的液压千斤顶逐个检查试压至10 MPa,接头软管加压至12 MPa,30 min无漏油,方可进行安装,接通油管后进行总试压,加压至10 MPa作4~5次循环合格后插入支承顶杆,再对滑模平台的水平,中心位置进行全面检测,并在桥墩四面或四角设置5 kg~20 kg的大垂球吊线,同时桥基础顶面设置垂球吊线测点,在平台上设置水准联通管,以确保滑模过程中桥墩的水平,位置及垂直方向的准确无误。
4滑模施工工艺 4.1滑模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要求
滑模施工时宜采用低塑性混凝土,按照施工时的气温,初凝时间应控制在2 h左右,并具有较强和良好的和易性,一般情况下坍落度3 cm~7 cm为宜,在保证混凝土振实的条件下坍落度宜小,不宜大。
4.2灌注混凝土与滑模提升
混凝土灌注前,应先向模内浇1层1∶1水泥砂浆,厚度约2 cm~3 cm,混凝土入模时,要四周均匀对称浇筑,以防止模板内混凝土不均匀面的模板滑动,每层表面应为基本水平,每层厚度约为20 cm~30 cm,以钢筋骨架的水平筋作为参照物,使用小型内插式振捣器捣实,避免接触钢筋,支承杆及模板,插入前一层捣实的混凝土中最好不超过5 cm。
4.3初灌滑升
首次浇注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60 cm~70 cm,分3层浇注,待底层混凝土达到0.2 MPa~0.4 MPa时即可试升,可分为2~3个行程,将各千斤顶同时缓慢顶升5 cm左右,检查出模混凝土的凝固情况,现场鉴定时,可用手指按压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动,但能留存指痕,砂浆不粘手,用指甲划出痕,亦可使用混凝土贯入仪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若强度满足要求,即底层混凝土已具备0.2 MPa~0.4 MPa的出模强度,可继续提升至20 cm左右,即是第1层浇注混凝土。
4.4正常滑升阶段
初滑提升后,即可每浇注1层混凝土,模板提升1次,使每层浇注的混凝土厚度与每次提升的速度相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为20 cm时在正常气温下,提升时间不宜超过1 h,灌注混凝土最后1层后,每隔1 h~2 h将模板提升5 cm~10 cm,滑动2~3次后,可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的黏结。
4.5滑模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滑模提升应做到垂直,均衡一致,各提升架之间的高差不大于5 mm,为此浇注混凝土严格保持均匀平衡,每层厚度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布料也要对称,钢筋上料要按施工要求分成小批对称地堆放在平台上,以防止滑模不均匀荷载而倾斜,并应随时对滑模的水平结构变形进行检查,以便即时调整加固。
4.6修补与养生
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后,由滑升模板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陷,必须即时进行修补,一般情况下,应以混凝土原浆进行抹平,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洁,表面整修后可随即刷上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
4.7滑升中停工时施工工艺
滑模施工时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停工,要求3班连续作业,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暂时停工时,应每隔1 h将模板提升3 cm~5 cm,经过2~3次提升后以免混凝土与模板黏结。再次施工时,对浇注停歇形成的施工缝,除按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要求严格控制操作外,尚需对滑升模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以及提升设备的完好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后,方可继续施工。
滑模施工组织 滑模施工是一个连续的、各工种相互配合、各工序衔接、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法。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严格周密的施工组织是保证滑模施工成功的关键。在滑模施工中必须有施工总负责人、钢筋组、混凝土组、提升及纠偏组和监控记录组等。
首先,各组要按施工工艺做好份内的工作。钢筋组要做好钢筋的运输、绑扎,绑扎速度要与混凝土的浇灌速度相配合,钢筋的水平、竖直长度必须符合滑升要求。混凝土组要做好混凝土的拌和、输送、振捣,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是控制好出模强度的关键,浇筑混凝土与滑模提升交错进行,一定要按混凝土工艺要求,严格执行,协调组织好。提升及纠偏操作组要操作熟练,始终保证提升系统正常运转,能按总负责人的指示顺利完成一切操作。监控记录组要及时利用仪器设备,全天候对滑模施工进行监控和做好记录,及时准确地把记录和指导意见反馈给施工总负责人。施工总负责人必须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要纠正的问题快速下达指令。
其次,各组间要统一协调、相互配合。施工总负责人在协调配合中起核心作用,各组要及时反馈信息,其中监控记录组是最关键的,必须保证准确无误并及时把当前的滑模状态传递给总负责人。滑模施工各组是有效的统一体,要相互配合,使施工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节奏、均衡、连续地进行,直到完成任务。
6施工监控及纠偏
6.1施工测量 由于滑模施工时,模板是依靠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上,其几何尺寸的控制受到已浇注混凝土影响较大,一但发生偏移和扭转,往往会受到已凝固混凝土导向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施工精确测量放线,严格控制误差是很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用全站仪放出墩身的控制点,在滑模架上挂5 kg~20 kg的大垂球,在施工环境风力较大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激光垂直仪测量垂直偏差。滑模平台则可使用水准联通管控制滑模的水平,同时还需要定时对墩身中心及扭转进行坐标测量,以确保墩身位置方向的正确。
6.2滑模纠偏
滑模施工中由于种种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偏移和扭转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建筑的高度较大时,更是明显。在滑模提升过程中纠偏是解决滑模偏移和扭转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滑模施工中采用较多的纠偏方法有下列几种。
6.2.1偏载纠偏法
即按量测的结果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荷载,人为地造成滑升模板的偏载使之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用力,这种纠偏的方法主要靠多年的施工经验控制偏载的大小,从而使偏移或倾斜得到纠正。
6.2.2千斤顶纠偏法
即使用千斤顶在各方向使用不同的提升量,从而使模板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倾斜来纠正偏移或倾斜的方法,使用千斤顶纠偏时,每次的纠偏千斤顶的提升量之差一般应控制在10 mm~20 mm,且要在提升后认真校核纠偏量,并应及时调回到水平位置。
6.2.3楔形垫纠偏法
采用楔形垫块垫在千斤顶下面来纠偏,既可纠正偏移或倾斜也可以纠正扭转,测量的偏移或扭转,在滑模提升的千斤顶下垫上楔形垫,针对不同的偏差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垫楔形垫使千斤顶在提升时,除了向上的提升之外,还会产生一个水平的附加力,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6.2.4支承顶杆法
采用支承顶杆法纠偏,其作用原理与楔形垫块相似,都是使千斤顶在顶升时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附加力,从而使已经偏移的模板回到正确位置。
滑模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外观质量好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技术难度大,几何尺寸不易控制的缺点,通过苏阳沟大桥、西红旗村特大桥两桥桥墩滑模的施工,应在施工中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 7.1 严格施工组织是保证滑模成功的关键
滑模施工中,一般是24 h不停,各工序的衔接和配合十分重要,施工负责人要认真协调,特别是钢筋工与混凝土工的配合,提升操作与监控数据的配合,将是滑模施工的关键。现场的施工记录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施工负责人责任心要特别强,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各工种施工负责人也要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才能确保滑模施工顺利进行。
7.2 注意减轻和均布平台的荷载
滑模是依靠已浇注的混凝土固定在墩身上的,墩身混凝土出模时仅0.2 MPa~0.4MPa的混凝土强度,因此要求平台荷载尽可能的轻,为此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闲杂人员上工作平台,同时还要求材料均匀地分布在平台上,以避免滑模承受偏载。7.3纠偏宜早不宜迟
滑模出现偏差是必然的,一旦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比较容易,一旦偏差过大,纠偏不仅困难,而且由于纠偏而形成反向偏差进而形成滑模定势,又造成反向偏差,所以对一般不大于10 mm的偏差,使用偏载纠偏即可,一旦偏差纠正即可恢复均载。
第三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技术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技术 摘 要: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基建立的好与坏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地基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透水层防渗技术、土层板块移动预防技术和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等针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使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完工并实现施工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软土地基;创新 0 引 言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水利水电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现有的水利资源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的节奏,因此,为了跟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利水电基站。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基建立的好与坏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而且为适应我国各种各样的土地类型,需要创新出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必须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地基的定义是承受建筑物或构筑物载荷影响的那部分土体。从地基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所谓天然地基,正如其名称所示,是利用天然土层或岩层,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直接承受的基础。而人工地基,则是通过人为动工进行加固后再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直接承受的基础。总的来说,地基需要承受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全部载荷,因此,地基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但是,虑到经济成本因素以及主观需要,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不得不将工程地点选择在土地松软的地方,为保证这些工程的顺利完工以及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必须运用新颖的地基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的要求、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要求
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地基施工要求进行掌握,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区域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要掌握区域的地质条件,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具体施工方案,考虑地质特性,如果施工地点地形复杂,应该把周围不稳定因素考虑进来,如地震带、水源、空气等是否允许开工动土;若施工地点在山区,还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岩层和地貌等,避免因可能发生的泥石流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土地开挖前若遇到如公路、沟壑、树林、管道、建筑物、农田等阻碍施工,应该妥善处理,选择避开或进行拆除并补偿占有者一定金额。对施工区域的装卸区、桥梁、道路等进行加固、加牢和加宽,以保证交通工具和施工机械顺利安全通行以及装卸货物空间的安全性。
2)土地开挖过程中,经常会有滑坡、塌崩和危岩等情况产生,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定位桩、定位线,标高、基准点和基槽等进行二次放线测量,进行校验检测,并记录校验数据看其是否仍然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解决。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的环境也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理,设计合理的坡度,合理设计排水坡度
和构造给水与排水设施,当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时,排水坡度应该≤3%。如果开挖的土地基准点低于地下周围水位的基槽,根据准备工作中的地质勘察资料这个重要依据,采取有力措施下降地下周围水位的基准线,通常情况下,开挖的土地基准点应当高于周围水位的基槽 0.5 m 以上,才可继续后续的施工。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方法
近些年,主要从两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地基的施工方法进行展开:
1)如果地基施工区域是浅基础,那就可以运用以线带面的方法,先以基准线为参照,分割一条基槽轮廓线,以该轮廓线为基点,根据大致施工区域,扩大周围作业面积,进而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在地下周围水位基准线降低和建造给水与排水设施这两个工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施工区域的状况,从当地地质特性和以前施工经验出发,摸索有效方法防止地基结构被损坏。
2)地基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或构筑物载荷,要求地基需具有足够的牢固度,能承担建筑物的全部重量,确保地基具有防护潮湿侵蚀、抵抗低温、耐腐蚀等能力。同时对地基的耐久性也有很高要求以确保地基的牢固,为使地基足够稳固,应该确保地基受力面充分够用,这样,可以预防地基的变形值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确保建筑物不出现倾斜、下沉、塌方等情况,确保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地基上的安全性。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袤辽阔,而且从西至东,地形地貌种类众多,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选址中,很难确保地基都能选择在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受天然因素影响,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经常会遇到不良地形地貌,即不良地基,这种不良地基难以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保持稳定。从成因和特点看主要将不良地基分为以下 3 类:
1)软弱黏性土,俗称软土,主要由淤泥和压缩性高的淤泥质土组成,压缩层主要是黏性沉淀物,承受载荷能力低,主要出现在江河冲刷地区。
2)杂填土,主要由工业生产垃圾土、建筑垃圾土和生活垃圾土堆积组成。主要出现在我国传统居民区和传统矿区。
3)湿陷性黄土,由于其较强的亲水性,加上黄土本身自重应力较其他土质大,所以导致黄土含水率较高,容易导致沉降,广泛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下面详细分析 3 种不良地基的施工技术。
3.1 透水层防渗技术
透水层的定义为土体中能透过水的土层。透水层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品质,更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如在湿陷性黄土土层进行施工,由于其较强的亲水性和较大的自重应力,使得很有可能造成透水层大量吸取水份,严重则会造成渗透型管涌,影响地基承重能力,轻则存在安全隐患,重则造成建筑物的安全事故。解决透水层问题,目前主流方法是将水玻璃高压加载,向混凝土进行高压渗透喷射,用该混凝土构筑水泥墙进行防渗。
3.2 土层板块移动预防技术
像杂填土这样的土质,由于其土层黏性弱,在大陆板块自身运动作用下,导致土层失稳移位和地基下沉,由于土质压缩层孔隙变大导
致抗弯强度减弱,影响整体工程的安全。针对土层板块移动的特点,为了防止它继续向周围移动,波及到更广的范围,可以用混凝土将其四周墙体封实。然后使用灰土挤密桩法,所谓灰土挤密桩法,是指将土层爆破出孔,在孔内注入灰土,然后用夯锤夯实,使土质变得密实。
3.3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由软弱黏性土构成的地基称为软土地基,由于其主要由淤泥和压缩性高的淤泥质土组成,压缩层主要是黏性沉淀物,导致其空隙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强的特点,因此它承受载荷能力低。在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其承受载荷的能力,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其施工技术主要有:
1)强夯法。用几十 t 的重锤,起吊到高处,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反复对地面进行夯实。可使其承重能力提高到 5倍以上。
2)加筋法。在软土地基中加入抗剪能力强的物质,提高土壤的韧性和强度。
3)硅化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加入土中,由于化学作用,产生胶凝物质,使土质更为牢固。此外,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用技术还有排水固结法、旋喷法、振动水冲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桩基法、灌浆法等。结 语
为支撑我国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利水电工程,而地基工程又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质量管理,而且要掌握好一些施工技术,以确保水利
水电地基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冯秋,曹国刚. 水利水电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187 -188.
[2] 葛云燕,霍亮. 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3): 66 -67.
[3] 弃文英,李宝英,魏长宏.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03): 167 -168. [4] 刘间德.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 陕西水利,2011(06): 51 - 52.
第四篇: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研究
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利渠道工程也越来越多,施工中的渗漏问题也困扰着施工队伍,如何更好的采取有效的技术来防止施工中出现渗漏成为了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问题。
【关键词】水利渠道;施工;防止;渗漏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水利渠道施工中,渗漏的问题还时有发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对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和利用价值。
二、渠道防渗技术的重要作用及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的用水规模也日益扩大。但是,在对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尤其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输水渠道的渗漏是造成浪费的重要因素。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是在渠道输水的过程中损失掉的,这些损失掉的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三成左右。由此可知,灌溉用水的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渠道工程在采用防渗技术之后,因渗漏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可以减少到原来的10%~30%,效果十分明显。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有效的缓解了用水矛盾。同时,节约下来的水还可以扩大灌溉面积,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外,在水利渠道施工中使用防渗技术在减少渠道占地、防止渠道发生淤积或崩塌、节约管理费用、降低地下水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防渗技术的运用对于实现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农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水利渠道渗透原因分析
1、地下水反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当灌区灌溉后或在雨、雪后,水利渠道两旁的土壤会饱和,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当水利渠道输水灌溉时,渠道的地下水位也会上升,但是,在灌溉完成停止输水后,渠道下的水位就会下降,导致地下水位压差过大,侧压力变大,会向内侧挤压,从而导致两侧土壤里的水向渠道地下反渗,使得混凝土板块移位或被破坏,形成渠道渗透。
2、冻胀问题
水利渠道的冻胀破坏主要是由于冻胀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渠道混凝土表面被破坏形成渠道渗透。在北方一些严寒地带,冬天停止输水后,混凝土板块下的积水成饱和状态,遇到冷空气影响,结成冰晶状,使得混凝土板抬高了。当气温回升时,冰融化成水,又使得混凝土板块下沉。这样反反复复就会使得混凝土板块脱离板缝下滑,造成衬砌板被破坏。土壤在冻结时具有很强的承载力,基本不会被压缩。当土壤冻融时,承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利渠道的地基变形。
3、耐久性
水利渠道是长久性运作的建筑工程,经过水利渠道引水的不断冲刷会对混凝土墙面及其它的防渗材料造成不断的侵蚀,使得防渗材料使用寿命减短。如果没有定期的维护和修建,就会造成水利渠道的崩溃使得引水中断,导致灌溉无法进行。
4、渠道基础处理不到位
在施工中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按照工程质量要求规范处理渠道基础,必然会在渠道防渗衬砌工程中埋下隐患,从而使渠道工程衬砌发生不同方位的沉陷位移,导致渠道衬砌工程出现渗漏
四、水利渠道防渗工程的主要流程
1、清理工作:夯实工作完成之后要对渠道内及两侧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渠道出现裂缝,一定要小心施工,先将裂缝内的垃圾清理干净,才能进行灌浆工作。
2、辅料工作:辅料工作就是在每一个渠道的位置要均匀地铺设混凝土,一般都是根据伸缩缝的实际要求进行分块浇筑作业,在渠道的底部和渠坡位置可以使用跳仓进行浇筑作业。在衬砌工程作业当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就是按照“先渠底、再渠坡、最后压顶”的工作流程,这种工作流程有利于加强渠道的稳定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抗渗性。
3、振捣操作:在对渠道进行振捣过程中要把握好振捣的频率和时间,已达到最好的振捣效果。
4、收面工作:收面工作是通过浇筑原浆,是渠道的结构性更加的紧密,保证渠道便面的混凝土保持光滑性,通常收面工作反复进行两到三次,确保效果良好。
5、养护工作:养护渠道混凝土的工作主要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确保混凝土的湿度。
6、拆模工作:一定要在确定混凝在初凝的转台下进行人工拆模,整个过程要细致,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渠道在全部完工后的10之15天内不可以通水。
五、防渗技术在水利渠道施工中的应用―以衬砌防渗施工技术为例
在水利渠道中经常会应用多种防渗技术。例如衬砌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渠道防渗施工中应用具有良好的防渗和抗冲性能,而在水利渠道防渗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笔者以下就以衬砌防渗施工技术为例,就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作出以下分析。
1、做好充分准备是水利渠道防渗施工质量提升的基础
在水利渠道防渗施工工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应用防渗施工技术。首先,在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设计机构或个人,深入水利渠道施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工程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应充分了解,结合业主单位要求设计水渠水量,并根据这些信息资料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图。其次,作为施工企业,应加强与设计方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施工设计意图,对于存在的疑问加强与对方的协商并解决;再次是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最后是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备足施工中所用的器械设备,做好“三清一通”等基本工作,严防因准备不足而导致工程进度被延误。
2、土方工程是水利渠道施工中应用防渗技术的关键环节所在 在水利渠道防渗施工中应用防渗技术主要在土方工程中进行,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衬砌防渗施工技术为例,其施工环节主要是:渠道放样和回填夯实。
(一)渠道放样
在进行土方施工前,应对水利渠道进行放样,在放样施工中,为了更好的确定水渠的位置,应利用仪器对经纬度进行测量,从而更好地确定中心桩桩位,通常情况下,其桩位的设置应是在水渠弯道处每隔50厘米设置一处,但在水渠直线部位每隔50米设置一个中心桩即可,并利用钢尺对其进行测量,且确保侧狼误差低于千分之一,角度测量时,两次间的误差不得超度30°,并以高程控制点和中心线作为参考,放出渠道线及渠道地脚线共四条控制线[2]。
(二)回填夯实
在回填夯实环节,主要是对渠道上方部位进行回填并夯实。但应在回填夯实之前确定夯实的方式。就砌防渗施工技术来看,主要是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且每层所铺的土层厚度应控制在30公分以下,铺土应平整和土颗粒均匀,这是由于渠道土质大都为砂质土壤和粉细砂,因而在施工之前还要对所夯实土壤的水量进行检测,当含水量达标之后方能施工。当土壤较为干燥时,应采取喷射水雾的方式提高其含水量,而反之,则应排水减少含水量,甚至换土的方式确保其与土壤要求相符。
在对上方部位进行回填和夯实之前,必须渠床中的各种垃圾彻底的清除,如淤泥、腐殖土、暗管砖石、树根等等,才能最大化的确保夯实质量,并再结合渠道实际针对性的确定渠坡的夯实厚度,就衬砌防渗施工技术来看,其夯实部位应从渠底角往岸堤内侧延伸,且确保水平方向距离始终在一米五左右,当到达堤顶部位置时,其夯实厚度应在一米左右,且整体呈现斜梯走向。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今后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渗漏的出现,从而提高其施工的质量,确保水力渠道能够正常、稳定的投入到使用中。
【参考文献】
[1]林森.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J].价值工程.2010,(03):216.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李莉莉,闫涛.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30):20.[3]刘青松,林财发.特种粘土固化浆液灌浆在文峰水库大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1,08(03):211-212.------------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应用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水利渠道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渗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水利渠道工程中防渗施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防渗施工技术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水利渠道;施工;防渗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渠道施工中应用防渗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2010年全国大面积干旱情况的出现,国家对水利事业的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大量的水利工程的投资为水利施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施工企业,只有切实注重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着力提高防渗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最合理化的利用水资源,并将投资效益变得最大化,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水利渠道施工中应用防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渠道渗透原因
1、地下水反渗
当灌区灌溉后或在雨、雪后,水利渠道两旁的土壤会饱和,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当水利渠道输水灌溉时,渠道的地下水位也会上升,但是,在灌溉完成停止输水后,渠道下的水位就会下降,导致地下水位压差过大,侧压力变大,会向内侧挤压,从而导致两侧土壤里的水向渠道地下反渗,使得混凝土板块移位或被破坏,形成渠道渗透。
2、冻胀问题
水利渠道的冻胀破坏主要是由于冻胀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渠道混凝土表面被破坏形成渠道渗透。在北方一些严寒地带,冬天停止输水后,混凝土板块下的积水成饱和状态,遇到冷空气影响,结成冰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状,使得混凝土板抬高了。当气温回升时,冰融化成水,又使得混凝土板块下沉。这样反反复复就会使得混凝土板块脱离板缝下滑,造成衬砌板被破坏。土壤在冻结时具有很强的承载力,基本不会被压缩。当土壤冻融时,承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利渠道的地基变形。
3、耐久性
水利渠道是长久性运作的建筑工程,经过水利渠道引水的不断冲刷会对混凝土墙面及其它的防渗材料造成不断的侵蚀,使得防渗材料使用寿命减短。如果没有定期的维护和修建,就会造成水利渠道的崩溃使得引水中断,导致灌溉无法进行。
4、渠道基础处理不到位
在施工中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按照工程质量要求规范处理渠道基础,必然会在渠道防渗衬砌工程中埋下隐患,从而使渠道工程衬砌发生不同方位的沉陷位移,导致渠道衬砌工程出现渗漏。
三、水利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挖掘施工技术
在水利渠道施工之前,首先要请专门的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大致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和信息,然后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其次做好放样工作,通过测量经纬度器材的使用,确认好水利渠道的位置以及大致走向,然后确定中心桩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中心桩的位置要在水区弯道位置的每五分米设置一个,这样就能够减少施工误差。再次就是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保障施工的顺利有效进行。最后就是做好清理工作、收面工作、养护工作和拆模工作。清理工作就是对水利渠道内以及水利渠道周围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时发现渠道出现裂缝,要先将裂缝中的垃圾清理干净后再对裂缝进行补救。收面工作就是利用浇筑原浆,使得渠道的结构紧密。养护工作就是对施工之后的工程进行养护,例如对渠道内的混凝土进行洒水,确保混凝土的湿度,防止混凝土因为长期日晒而出现干裂现象。拆模工作主要是在水利渠道施工中混凝土凝固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水利渠道完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确保混凝土已经凝固成形再使用。
2、土料防渗技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土料防渗技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可随时就地取材,因此造价比较低,但是耐久性较差。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防渗层容易受到破坏,时间一长就失去了防渗性能。虽然如此,土料防渗技术仍然在水利渠道施工中应用广泛。在进行施工时,首先要将土料等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同时清除出表层土以及树根草皮等含有机质较多的杂物,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防渗性能。其次,施工时要对材料的配合比以及含水率进行严格控制,混合土料要按照先干后湿的顺序进行搅拌。最后,防渗层达到一定厚度时,要进行分层铺筑,铺筑完成之后还要加强养护。例如可以把渠床表面土壤挖松,然后分层夯实扰动土,防渗效果和耐久性都可以提高,但耐冲性仍较差。这种防渗措施可用于小型渠道。
3、砌石防渗技术
砌石防渗技术由于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为石头,与土料防渗技术一样具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的特点,施工也较为简单。不同于土料防渗技术的是它比较耐磨和耐腐蚀,抗冲刷性也较强。另外,砌石防渗还可以使渠道更加稳固,渠道流速较大时也不会受到影响。在我国,在进行砌石防渗施工时一般直接将其砌筑在渠道地基上,而没有使用垫层’另外,为了提高防渗效果,还可以在砌石下面加铺垫层。
4、混凝土衬砌及其防渗技术
混凝土衬砌广泛采用板形结构,其截面形式有楔形、槽形、肋形和矩形等。矩形板适用于无冻胀地区的渠道,楔形和肋形适用于有冻胀地区的渠道,槽形板用于小型渠道的预制安装。混凝土衬砌的防渗效果比较好,该技术可以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同时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便于养护管理且经久耐用。大型渠道多采用现场浇筑。在强冻胀地区,U 形槽在不均匀冻胀力作用下易整体上移和产生裂缝,不宜采用。现场整体浇筑的U 形槽具有水力性能好、断面小、占地少、整体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无冻胀或弱冻胀地区的中小型渠道。渠基土稳定无压力一般采用素混凝土,渠基不稳定或存在较大压力时,采用钢筋混凝土。
5、膜料防渗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采用膜料进行防渗,与砌石防渗不同的是它的防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性能更好,适应以及变形能力较强,材料较轻,运输也方便。由于膜料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耐腐蚀的性能比较出众。另外还有造价较低,施工过程简单的特点。但是,膜料容易老化,在抗穿刺方面能力很差,摩擦系数也不高,应用该技术进行防渗处理时不利于渠道的稳定。一般塑料薄膜防渗采用0.18-0.22mm 深色塑料膜,在寒冷地区优先选用聚乙烯膜。一般都采用埋藏式,保护层可用素土夯实或加铺防冲材料,在寒冷地区冻土深度较大,保护层厚度应大于冻土深度的1/3-1/2,在渠底铺设塑料薄膜能防止渠道渗漏。
6、沥青防渗施工技术
使用沥青防渗技术对水利渠道进行施工,防渗效果很好,同时耐久性很强,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比土料防渗以及砌石防渗要强,在施工时也比较简便。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沥青混凝土衬砌。由于属于柔性结构,在变形性能方面更强,在防渗效果、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上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之前,要先进行试铺筑。试铺筑可以掌握和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工艺要求,在配合比、施工温度、碾压遍数以及铺设厚度上做到心中有数。要按照设定的工序,处理好碾压等关键环节,以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
结束语
水利渠道工程施工中,防渗漏是施工中的重点,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掌握好相关的技术,对于水利工程质量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防渗漏方面更作为基础环节对水利渠道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建设一个质量过关的水利渠道对于人民以及国家的利益都是有利的,因此在对水利渠道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掌握相关技术很关键。
参考文献
[1] 敬海峰,王宝,韩雪东.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20-26.[2]徐迅捷,郑军辉.论农田灌溉中渠道防渗的施工技术[J].农业问题研究,2012,07(02):239-240.[3] 刘青松,林财发.特种粘土固化浆液灌浆在文峰水库大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1,08(03):211-212.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