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时间:2019-11-04 12:4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

第一篇: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

自从《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 年正式发布以来,对于其重要历史贡献,人们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撰文,就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如《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色栏目“语文现代化”专栏,以及其他学刊近年来就陆续刊载了不少此类文章。这充分说明,对于政府支持的学术行为,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味唱赞歌,而是能够予以客观理性的评价,同时充分说明,“汉字规范人人有责”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任何字表都是通过不断讨论和反复打磨而日趋完善。有鉴于此,为促进我国字表建设,提升我国汉字规范水平,在此,笔者拟就该表有关“氹”字的规范处理,谈谈自己建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的不同看法。

一、我国辞书以及《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于“氹”字的规范意见

汉语工具书普遍将“凼”与“氹”视为异体字(variant forms of the same character)关系。所谓异体字关系是指发生在字样(glyph)有别而字音、字义、字用全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符之间的自由变体(free variant)关系。因为其存在毫无益处,只是给有关学习和使用徒增麻烦,故而“留一弃余”成了这类文字规范处理的基本原则。

“凼”和“氹”属于使用年头有限的后起字。以下两点事实可资证明: 一是古代出版的词典字典(包括《康熙字典》)中找不到这两个字,二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古代汉语语料库中也寻不到其踪迹。据现代版词典和字典提供的信息,“氹”的形成时间先于“凼”。

2013 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前述二字处理上倾向认肯“凼”否弃“氹”。通过前文讨论大家已经知道,目前绝大多数词典和字典都持这一态度,《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上做法具有广泛代表性。当然我们相信,该表绝非只是随大溜,其研制者都是文字学专家,在“凼”和“氹”的规范处理上,会将字理及其他相关因素考虑在内,不会仅仅照搬“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处理意见引发的反弹以及有关调查与思考

就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次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商伟凡明确发出不同声音。在《“海峡两岸地名应用无障碍”构想》一文中,他对留“凼”弃“氹”做法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 “氹”常被用于地名,如澳门有个岛屿叫“氹仔岛”,地名用字有其约定俗成的“习惯”,应予尊重。他主张将“凼”与“氹”视为不同字种(character species),概言之,他不同意废除“氹”。仅就该文看,商先生主张保留“氹”是出于对老百姓用字习惯的尊重,即所谓“名从主人”,而实际理由并非仅限于此。笔者研读过商先生有关地名规范的几乎所有文章,了解其观念和观点。在地名用字规范上,商先生一直秉持慎之又慎、呵护有加的态度。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从传承文化保存历史的需要出发。

首先,“氹”作为地名符号使用分布区域相当宽广,意欲将其剔出历史舞台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氹”作为地名符号使用主要见于我国南方。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在于: “氹”的本义是指规模不大的“水坑”“水洼”,在我国这样的自然景观多见于雨水丰沛、地势跌宕的南方,而难得见于雨水稀少、地势平坦的北方。表上各区域均举四例,就实际使用频率看,“氹”作为地名符号使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粤语区,其次是湘语区,再次是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

其次,“氹”已经产生与其字形相吻合的形容词性引申用法,留“凼”弃“氹”将大大削弱有关表达的形象感和生动性。多年来在粤语地区一直流传着叫作“氹氹转”的童谣。试看下面这首名为《月光光》的“氹氹转”: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池塘,有条麻绳八尺长,剪开麻绳两长短,短的拿来呃酒粮,长的拿来呃姑娘,呃个姑娘矮屯屯,早早起来打屎忽,打到屎忽红卜卜,家姑拿去喂田螺,田螺壳,吉倒阿公脚,阿公啊啊叫,新抱哈哈笑。

再次,“氹”已经产生与其字形相契合的动词性引申用法,以“凼”代“氹”将大大削弱有关表达的幽默感以及地域色彩。2014 年 11 月 23 日午后,台北“商业电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东南亚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香港特首梁振英关于“占中事件”的讲话,二者的报道都提到特首强调对青年人不能只靠“氹”。这里的“氹”乃是“哄”的意思,梁先生认为须让非法占中学生“是其是,非其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此场合不宜通过“氹”解决问题。前述报道都是根据香港大公报当日早晨发布的题为《梁: 对青年不能只靠“氹”》的新闻。即此可知,“氹”这个汉字以及它所负载的动词性意义亦即“哄”,已为东南亚华人社会普遍熟知。“氹”作为动词使用除了表示“哄”以外,还表示“套(骗)”之义。

我们已知“氹”的本义是指规模不大的“水坑”“水洼”,“哄”和“套(骗)”之类动词意义与此风马牛不相及,可以肯定“氹”的以上动词意义并不是由其名词意义直接派生。那么它来自何处? 愚以为是由“氹”的形容词意义引伸出来的。如前文所述,在童谣“氹氹转”语言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影响下,在“氹氹转”语言组合的语流义变作用下,以及在“氹”第一笔曲折圆转笔势的隐喻下,“氹氹”产生了“团团”之类的形容词意义。由于字组意义与单字意义之间常会出现由此及彼的转移(如火伴→伙;昏姻→婚),加之汉字字形本身具有表意性(“氹”第一笔的后半部分原本表示水坑或水洼的半圆形底部,与圆转义有着直接象征关系),这就使得单独出现的“氹”在特定语境下很自然地有了“团”的形容词意义。英语中与“团”意义相近的round 具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汉语中的“团”其实亦如此。在“把泥巴搓成团”的表述中作为名词使用,在“把铁丝团成铁环”的表述中作为动词使用,在“人都长团了”的表述中作为形容词使用。原因在于: “团”所反映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从实体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它的名词性;从过程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它的动词性;从性状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它的形容词性。因为“团”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动词使用,一旦“氹”有了“团”的形容词意义也就自然地有了向“团”的动词意义转移的潜能。而该潜能事实上业已转变为现实,于是有了“氹”表示“哄”和“套(骗)”的用法。

总体上看“氹”属于方言成分,因为迄今它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而并不为北方人所熟悉,但语言工作者对此则不能不予珍惜。从事规范化工作不仅应当具有前瞻性,同时应当具有人文情怀,对于那些尽管仍属方言范畴但传布甚广的语言成分,对于那些富有表现力且极可能成为普通话后备军的语言资源,对于那些作为地名符号使用因而记录着历史反映了文化的语言现象,则还是多加呵护为好。

三、结语

往在汉语异形词(words with non-standardizedvariant forms)的规范处理上,我国学者始终沿着“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思路考虑问题,近年来逐渐意识到这样做不甚妥当。如今在异体字的规范处理上,我国学者其实也已有所改变,如对于“哲”与“喆”、“渺”与“淼”之类异体字,业已放弃“留一弃余”的简单做法。(参见《通用规范汉字表》)不过在如何处理“凼”与“氹”之类的异体字上,却未能摆脱“留一弃余”原则的束缚,表现得不那么宽和灵活。本文看上去只是在讨论“凼”与“氹”的规范处理问题,其实言在此而意在彼,是欲通过解剖麻雀般的个案分析,促进异体字规范上不那么宽和不那么灵活的做法有所改变。

第二篇:字理论文

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彰显汉字语言独特的魅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及作文的基础。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汉字的构字理据,即字理。可以说,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美、理解美呢?

1、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起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关于汉字教学说过这样一段话:“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汉字是由不同笔画组合而成的形状似方块的文字,在书面上,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多彩的画,具备独特的形象美。如教学书写简单的“象”字,依次出示“手”的实物图、甲骨文“象”字、篆体“象”字和楷书“象”字,并一一为学生讲解这些“象”字的象形意义演变过程。在“三口之家:父母子”中,“父”古文字的外形是一个人一只手里拿着石块或是木棒,在古代只有男人主要从事生产和战斗,这样,一个勤劳勇敢的男人形象便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女”和“母”两个字、在古文字中是一个女人席地而坐、怀抱婴儿喂奶的形象,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汉字中体会家庭的亲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我知道那是学生们理解字理的同时,从心底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此时,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我们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2、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象美

汉字深蕴文化,富含字理。这个字理就是汉字组成的规律,就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字理根据儿童的认识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并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觉美感。

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分析字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往往是从景物的外在形象开始,因为形象美显得明确、具体,不 仅给人以突出的印象,而且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还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接美感。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通过溯源图教学象形字;通过“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等。这就是把象形字还原成图画,把会意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如教学“水”字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流水图,流水抽象图,古体“水”和楷体“水”,表现出“水”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在教“休”字时,把它演绎成一个人赶集累了,靠在树旁休息的小故事。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先让他们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再恰当运用图片、幻灯、录相等手段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身临其境的感知汉字的形象美。最后,教师可做示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生字扩词,如“山川”、“山水”等等这样应用性的理解字义,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强化发现美的效果。

3、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华夏文明象征的汉字,汉字与文化有着同构性。汉字以其独特的自身形体结构中负载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如学“山”字时,可用简笔画勾勒出山的形状,学“川”字时,可在黑板上画出流水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义。但教师在画图时应注意,图画要体现特定情境下的典型意义,表现出汉字形成的过程,如教学“燕”字时,不能随便画一只横飞的燕子,因为“燕”是由一只向上飞翔的燕子形状演变而来的。只有让学生从汉字与图画中找到共同之处,才能让孩子感悟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又如学习“伐”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伐”由“人”“戈”组成,像用“戈”加在“人”的颈上而被击杀的样子。“伐”的本义是砍杀、砍伐,引申为攻打、声讨。学习“删”字,引导学生分析“删”由“册”“刀”组成,册是竹简,所书写的字有误就用到消去重写。本义是删改、删节。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能透彻地了解字义,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浸润

古人造字时,往往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孝字,从老省,从子。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 之门,古人认为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真乃“字小乾坤大”,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5、让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的效率低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顽疾。如果结合汉字的字理特点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学生经常遇到的形近字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关键词语的比较等难点问题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决。如“辨”“辩”“辫”“瓣”四个字,均为形声字,“辡”是声旁,“刀”“言”“纟”“瓜”分别为形旁。“辨”字为刀字心,用刀把物件剖开就能分辨其内质;“辩”为言字心,辩论当然用语言;“辫”字为绞丝心,辫子如交织的丝绳;“瓣”瓜字心,本指瓜类的籽或瓜果中可切分的片状物。学生根据它们的形旁便能将四字区别。又如学习“攀”字时,一个思维僵硬的学生会去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使思维得到抽象与形象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联想的方法记忆字形和字义:山上有两棵大树,树上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树枝,有一个大人用手一抓树枝就爬上去了。由此可见,字理识字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提升了灵感思维,发展了逻辑思维,使思维发展朝向形象性与抽象性。

汉字如诗似画,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析解汉字,那么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才会像在欣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阅读一首首优美的诗。而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练习,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学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字理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的发展,让古老的字理彰显永久的活力!

第三篇:字理论文

字理识字,注入情感因素,激发识字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字理识字,将一个个汉字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故事,身体语言,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识记生字,并使之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及审美情趣。

过去我曾进行过“注音识字”、“集中识字”等实验,过去的一些识字教学改革曾促进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也束缚了我们老师的手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识字的结果,数量,忽视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忽视学生识字的情感培养。二是识字教学形式单一,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能做到海纳百川、各取所长。三是不重视写字审美教学,机械单调的写字占据了学生的书写活动。学生无法从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成了应付的作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难,难记、难认、难写,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一笔笔笔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

我国识字教学经验丰富,流派纷呈,字理识字教学法我对它一直很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也有意识地运用,并总结出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一、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汉字虽然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形似字多,容易混淆,但是汉字的规律性也很强,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学方面的学习,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爆学生的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字体解析,使汉字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需要。

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抓住特点,举一反三,区别汉字

例如教到“看”字,就分析字形由“手”和“目”组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认识了这两个字,理解了字理,在学这个字时,学生都说“这不是把手放在眼睛上了吗?”我进一步告诉他们,把手放在眼睛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生根据原有知识找出了结论,抓住了汉字的这个本质属性,不仅知道了这个字怎样写,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写。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么我们怎样对这些字进行区别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又如:“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草字头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而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竹字头。“乌——鸟”字怎样区别呢?先观察乌字,引导学生想象“乌”字的每一笔分别表示乌鸦的头、脖子、身子、爪及尾巴,再让学生想象,为什么鸟字的中间有一点,而乌字没有?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看不见它的眼睛,这样一比较,既记住了汉字,又激发学生去想象,变枯燥的数笔画对比记忆为有趣的形象记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通过这样的熏陶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不再坐等老师把生字教给自己,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识字,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积极与别人合作、沟通、交流,建构新的知识。

三、运用字理知识创造美

由于掌握了识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对识字的需要,因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学习的成功,使学生有意注意较快地向主导地位发展。此时,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理性层面上看问题、想问题的好习惯。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他们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正如学生们自行分析的汉字:“人”字就像一个人迈开双腿走路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汉字变活了,使之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的过程中牢记了字的音、形、义,这未尝不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他们在锻炼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这也验证了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将美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教师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传统识字教学的精华是十分宝贵的,而是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把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我们的识字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用开放的态度继承成功的识字教学成果,创新字理识字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第四篇:六千字论文

关于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思考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是今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而农村村民自治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的村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显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四个方面。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村民自治的相关政策理论,结合重庆市开县的村民自治的现状,描述其现状,分析了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村民自治 完善

我国是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中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就谈不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村民自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村民自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很多现实的问题,成为村民自治发展的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新农村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说:“自治的定义并不难,它是指我们自己治理自己。[2]”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改革的新事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和学者对此下过很多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徐勇对村民自治的定义,他将“村民”的“自治”与“乡村”、“农村”、“乡土”的“自治”、“治理”、“控制”相区别,从而将村民自治定义为: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3]。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指村民自治领导人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指村内重大公共事务由村民集体决定,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组织和形式参与本村事务的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指村民通过与国家法律精神相一致的章程、规定及其他制度形式,监督村民自治组织领导人和村级事务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是村民自治的保障[3]。

“四个民主”揭示了农民群众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完整性、统一性。四者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具体的运行规则和程序,形成村民自治完整有机的整体,贯穿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4]。

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

1农村民主选举的现状

在中国当今每个村都建立有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村委会选举实现了从委任制到选举制、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三大飞跃。如重庆的开化县在2007年,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了村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七届换届选举工作。据调查统计,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县选民参与率达到了80%,新当选村委会成员的素质明显提高。新当选的597名村(居)委会主任与上一届村(居)委会主任相比,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0.5%上升到2.3%,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18.7%上升到22%,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68.8%上升到70%,小学文化的比例由4.7%下降到1.6%,提高了了基层管理主体水平。

2农村民主决策的现状——“八步工作法”

通过20多年的农村民主实践的锻炼,农村民主决策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在公共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八步工作法”。概念上来讲,八步工作法是指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策,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7]。其主要步骤为: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楚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方案确定后,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群众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群众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成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群众均可随时查账[7]。

在逐步的工作实践中,将“八步工作法”广泛运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扶贫、等工作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56件,兴办公益事业 562起。新修和整治村级公路1385公里,修桥21座,建人饮池405口,修渠堰1.1万米,使215个特困村人均增收91元。

3农村民主监督现状——“六大流程”管理

农村民主监督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在扩大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形成了“六大流程”管理。从2009年开始,普遍实施了以程序监督为关键、民主监督为核心、联动监督为保障的村级事务“六大流程”管理,探索出了一套监督制约基层组织权力运行、预防治理农村干部腐败现象的新机制。从各村实施43个重要事项的通行做法入手,根据每个重要事项的相关政策规定,对操作程序进行细化,结合村民自治和廉政建设的要求,把群众参与、办事公开、上下监督渗透到其中,分类进行优化整合,再造工作流程,并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固化操作步骤。“六大流程 ”具体是指:第一,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按照深入群众收集民意、两委会议初定方案、议事听证形成共识、党员大会审议方案、群众投票公决方案、镇乡街道审核把关、干部群众共同实施、群众参与检查验收、实施结果全面公示等9个步骤进行;第二,对村务公开,按照提出方案、审查审核、进行公示、答疑解释、反馈归档等5个步骤进行;第三,对村级财务,收入按照统一开票、存入专户、审核入帐、逐笔公示,大额支出按照事前民主决策、乡镇把关,报销实行公开会审、集体审查、逐笔公示等步骤进行;第四,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按照民主决策、发布公告、公开竞标、签订协议、落实协议、归档备查等6个步骤进行;第五,对项目工程建设,按照集中民意申报项目、群众公决建设方案、民主监督项目实施、张榜公布建设结果、民主管理项目资产等5个阶段、18个步骤进行;第六,对财政直补资金和救助扶助资金的发放,按照公示政策和指标、民主讨论决定工作方案、民主决策确定上报方案、公示结果兑现补助4个步骤进[8]行。

“六大流程”管理的实施,保证了党的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实施一年后,2009年反映农村问题的信访件只有268件,占信访总量的40.97%,比2008年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当年农村新发生的问题仅18件,全县“零信访村”的数量越来越多。

4农村民主管理的现状

为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使村民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一是各村普遍制订了“一个章程、六项制度”,即: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财务监督制度。二是完善了民主管理机构,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按居住区域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或推选产生,每15户左右推荐1名;村民议事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直接选举产生。三是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各村在坚持定期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议事小组会议的同时,普遍建立并落实了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议

1明确划分两委职责和权限

从根本上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利益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村民自治的政治保障,实行村民自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8]”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委会之间会出现矛盾和冲突。长期以来,“两委”矛盾始终是影响和制约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 提高民主管理的有效性

目前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制订了村规民约制度,但制度执行效果质量却不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民主管理的有效性,建立村规民约落实反馈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具体做法为:首先要明确反馈的范围和内容。凡是已经颁布实施的村规民约都应列入反馈的范围,凡是村规民约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执行效果,都是反馈的内容。其次要明确反馈的主体和对象,凡是与村规民约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应纳入反馈的主体和对象。

1.2 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一是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使其认清监督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村务监督当中。二是要强化村务公开。实行村务公开是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开县虽然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但执行效果却不是很好,导致民主监督大打折扣。

2规范和引导宗族势力

农村传统宗族制度是一种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积淀和整合的制度形态,因此,宗族作为封建残余和历史积淀物的再度泛起,还需要通过长期努力和工作,充分

[19]运用村民自治这一全新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来控制,使之逐步转化。换而言之,要使我国村民自治能够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以有效实施,就必须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宗族势力,积极引导他们理解和支持村民自治。

2.1强化村落宗族的伦理协调、教化和文化功能

我们应在可利用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宗族组织的力量,强化村落宗族的伦理协调、教化和文化功能。宗族内部由血缘基本秩序所形成的伦理亲情在人们内心激起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最终形成一种人伦伦理观念,对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起着一种内在的伦理协调功能。同时,村落宗族的族规、族约、祖训等权威性资源“象征着祖宗的法杖,对广大族众有着很强的约束力。[20]”广大宗族成员在思想深处是服从于这种宗族权威的,这对他们有着很强的教育和约束功能,起着国家法律法规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此外,村落宗族的一些文化历史活动,如祭祖、灯会、庙会、舞龙等也是村落宗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对农村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村民党员和村委会干部在制止宗族势力恶性干扰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思想上要淡化党员的宗族观念,摆脱传统的封建意识;作风上要使党员端正工作态度,做到雷厉风行,不受宗族势力的左右;组织上要积极吸纳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入党。

2.3通过法律来明令禁止宗族势力的恶意干扰

村民自治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因此,要保障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就必须先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对于干扰农村社会稳定的宗族势力,法律法规应出台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加以坚决地限制和打击,以消除其对农村社区和村民自治的不良影响。巩固村民自治的基础

经济和文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实践能否走向深入,进一步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主要决定于农村经济、文化是否能跟得上其发展进程,为其前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1 巩固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必然地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在农村顺利推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就必须加大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兴趣,为村民自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巩固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

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会对村民自治的有效运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21]”因此,要使村民自治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良好的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参与要求农民有适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的政治意识、健康的政治心理等[22],因此,要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除了增强村民的文化素质以外,我们还应从加强村民的主体意识,增强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两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王玉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民自治[J].传承,2009,(5):38 [2] Sartori.The Theory of Democracy [M].Oriental Press,1993:587 [3]徐勇.中国村民自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3 [4] 武威市民政局.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搞好村民自治[J].武威日报,2008.7.2.[5] 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37 [6]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1:44 [7]金修治.从“八步工作法”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新重庆,2005,(8): 14

[8]开县纪委廉政室.开县依托“六大流程”着力构建村官防腐保廉体系[J].新重庆,2007,(5): 23

第五篇:字理教学论文

巧妙运用字理教学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字理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原则,是依据汉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字理教学的内容有: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教学、字理教育。字理教学主要是在教学时渗透字理析解让学生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学以致用,适当迁移,从而自觉地喜爱汉字,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字理教学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可提高识字课堂教学效率

“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小学中低年级侧重于字理识字,如果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能巧妙地运用字理教学,必能上出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让一个个汉字,在学生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副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的前提,是引起探究的第一步。识字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字理识字的基本策略:分解组合、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字理识字的基本程序:(引出—析解—返回)依据语境,引出生字;析形索义,理解本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

1、图示法—如“束”,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一束鲜花的“束”为什么是“木”字中间加个“口”?教师通过“图示法”,将“束”字的本义表示出来,使学生悟出“口”是绳索,“束”是用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这样的汉字析解,形象、具体,使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束”字本义的理解,而且对“束”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

2、演示法—如“掰”。

3、描述法—如“帽”,老师板画“帽”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的“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渗透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智,使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4、联想法—如“沙”。

5、故事法—如“疑”。

6、比较法—如“幕、墓、慕、募、暮”。

7、歌诀法—“朝”。老师通过板画对“朝”字进行形义析解:“朝”左边“日”的上下的“十”表示草,右边还有个“月”字,很“早”,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歌诀: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不仅详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学生面前勾勒了一副“旭日东升”图,唤起了无尽的遐想。

二、可帮助理解和掌握用词的准确性

中高年级侧重于字理析词。字理析词的程序是:分解析词—组合会意—据文取义—比较品味—运用迁移。如教学《安塞腰鼓》中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时。可随文切入引出词语“骤”进行字理析词,先探寻本义,骤:形声字,从马,聚声。本义指马疾步,由马的快速奔跑引申泛指快速、急速、突然等,如:骤雨、骤变,而“暴”字偏向“凶狠、猛烈”之义。然后返回语境,细细品味文中词义,再换词比较,感悟深意,理解鼓点的急促,文中用“骤雨”,而不用“暴雨”,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鼓点像“骤雨”般的“急促”。经过字理析词和对比品读,学生很快就领悟到“骤雨”和“急促”搭配着用能又“准”又“好”地突出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如理解《沙漠中的绿洲》中的“星罗棋布”,可先对“星罗棋布”和“漫山遍野”进行比较,再分解词素,而后会意,用字理析“星、棋、漫、遍”,得出“星、棋”都是一个一个互不相连的,结合课文插图,就像阿联酋的绿洲那样,虽然分布有密有疏,但还是一块一块分得清楚;而从“漫、山、遍、野”每个字表达的是阔满、普遍、一大片一大片分不开界线的意思。所以课文用 “星罗棋布”更准确。

三、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重在品味词语。如进行《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搏击”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先质疑:文中描写后生击鼓为什么不用“打击”“敲击”而用“搏击”,接着字理析词“搏击”,“搏”:搏,从手,尃声,本义为抓取,引申为拍击、击打等义,如搏击、搏斗,又由击打时的动感引申为跳动,如脉搏。幻灯播放后生击鼓的画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腰鼓有节奏、有动感,又是整个人跳动着击,所以用“搏击”更为恰当。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感悟“搏击”更深层次的意思,:这里隐伏着一个作者虽未说明,却涉及课文中心的问题,抓住并理解了“文眼”,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了作者借助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歌颂,使整篇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又如在阅读教学《沙漠中的绿洲》时,可这样开课:为什么阿联酋人民能在“不毛之地”中“生存”?然后从析解“不毛之地”和“生存”这两个词语导入课文学习,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又如“恶劣”,恶,会意字,由亚心两字组成。亚的古文字像在天地之间有两个鸡胸驼背、十分丑陋的人。丑陋的心就是“恶”。劣,会意字。力少则体弱,本义是弱小、低下,引申为坏、差。再用“恶劣”和“险恶”或“恶毒、顽劣、不良、丑恶”等词语进行对比析词,恶毒偏向于阳光或内心,不够全面;顽劣、不良、丑恶这三个偏向于形容人的品行;而险恶的险是左耳旁,表山地、丘陵、台阶,所以险字有山势或情况凶险可怕的意思。与沙漠不符合。而且,“恶劣”与“自然条件”是一组有关联的词语,“恶劣”能包含阳光、温度、风沙、土质等各方面的差,因此,“恶劣”这个词语放在课文里最为全面贴切了。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课文来就简单多了。

总之,祖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我们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拿起“字理教学”这把利刃并进行巧妙地运用,那它就一定能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难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大学MBA案例研究类论文规范(修改稿)

    浙江大学MBA案例研究类论文规范(修改稿) MBA案例研究类论文是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管理个案的深入剖析,挖掘典型的管理问题,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形......

    《说文解字》“火”部字研究

    树炳妍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同时也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本文将从编排体例、解说体例、分类以及文化四个方面......

    字理识字的研究

    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字理识字的实践研究众所周知,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认识、......

    《诗经》中“特”字研究

    《诗经》中“特”字研究 张晗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诗经》中的“特”字,历来在字义方面争议不论,再加上“特”字本义与今义的巨大差异也频繁引......

    血字的研究(汇编)

    《血字的研究》读后感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一个人物,《福尔摩斯探案》是以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的视角,记叙了福尔摩斯让世人惊叹的推理。福尔摩斯已经成了......

    论文撰写规范

    具体格式如下: 题目 ( 三号字宋体加粗) 作者指导教师:***教授/主任医师 (楷体小四号字) 提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提要二字为黑体五号字并设置底色。目......

    实践论文规范

    社会实践论文规范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大课堂,实践出真知》。 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

    论文字号规范

    1.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它自身就能独立成文,不阅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