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小编整理)

时间:2020-10-08 11: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

第一篇: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

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 管理平台项目

目录

目录 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概况

........................................15

项目建设概要.........................................................................................15

建设背景.................................................................................................15

项目建设必要性.....................................................................................16

建设目标.................................................................................................17

建设内容.................................................................................................17

1.5.1.

基层统计数据中心...................................................................................18

1.5.2.

区级统计联网直报系统...........................................................................18

1.5.3.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审核系统.......................................................18

1.5.4.

统计资源管理系统...................................................................................19

1.5.5.

社区统计数据发布系统...........................................................................19

1.5.6.

统计区划边界维护管理系统...................................................................20

1.5.7.

地名地址维护管理系统...........................................................................20

建设预期.................................................................................................20

2.

项目社会效益

....................................21

3.

项目现状分析

....................................22

区现状分析.............................................................................................22

4.

需求分析

........................................23

数据需求分析.........................................................................................23

业务需求分析.........................................................................................23

性能需求分析.........................................................................................25

5.

系统总体设计需求

................................25

区级统计联网直报系统.........................................................................25

5.1.1.

元数据管理...............................................................................................27

5.1.2.

制度管理...................................................................................................27

5.1.3.

数据上报...................................................................................................27

5.1.4.

数据审核...................................................................................................28

5.1.5.

数据查询...................................................................................................28

5.1.6.

报表输出...................................................................................................29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审核系统.....................................................29

5.2.1.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同步...............................................................29

5.2.2.

准规模单位在线导入...............................................................................30

5.2.3.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查询...............................................................30

5.2.4.

区划码匹配...............................................................................................30

5.2.5.

核查任务下发...........................................................................................30

5.2.6.

在线审核...................................................................................................31

5.2.7.

数据上报...................................................................................................31

统计资源管理系统.................................................................................31

5.3.1.

资源管理...................................................................................................32

5.3.2.

资源查询...................................................................................................32

5.3.3.

平台监管...................................................................................................32

5.3.4.

用户管理...................................................................................................32

5.3.5.

日志管理...................................................................................................33

社区统计数据发布系统.........................................................................33

5.4.1.

时间设置...................................................................................................34

5.4.2.

地区设置...................................................................................................34

5.4.3.

指标设置...................................................................................................34

5.4.4.

专题地图...................................................................................................34

5.4.5.

统计图形...................................................................................................34

5.4.6.

数据表格...................................................................................................35

5.4.7.

时序演变...................................................................................................35

统计区划边界维护管理系统.................................................................35

5.5.1.

区划划分...................................................................................................35

5.5.2.

区划合并...................................................................................................36

5.5.3.

飞地管理...................................................................................................36

5.5.4.

数据检查...................................................................................................36

5.5.5.

区划管理...................................................................................................37

地名地址维护管理系统.........................................................................37

5.6.1.

地名地址维护...........................................................................................38

5.6.2.

地名地址定位...........................................................................................38

5.6.3.

调查对象位置管理...................................................................................40

信息资源组织.........................................................................................41

元数据库建设.........................................................................................42

单位名录库对接.....................................................................................43

行政区综合数据库建设.........................................................................43

基础地理库更新.....................................................................................43

GIS平台升级..........................................................................................44

公共基础数据库共享交换接口开发.....................................................44

6.

系统功能设计

....................................45

系统设计原则.........................................................................................45

系统设计思路.........................................................................................46

区级统计联网直报系统设计.................................................................48

6.3.1.

元数据管理模块.......................................................................................48

6.3.2.

制度管理模块...........................................................................................49

6.3.3.

数据上报模块...........................................................................................49

6.3.4.

数据审核模块...........................................................................................49

6.3.5.

数据查询模块...........................................................................................50

6.3.6.

报表输出模块...........................................................................................50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审核系统设计.............................................51

6.4.1.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同步模块.......................................................51

6.4.2.

准规模单位在线导入模块.......................................................................51

6.4.3.

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查询模块.......................................................52

6.4.4.

区划码匹配模块.......................................................................................52

6.4.5.

核查任务下发模块...................................................................................52

6.4.6.

在线审核模块...........................................................................................53

6.4.7.

数据上报模块...........................................................................................53

统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53

6.5.1.

资源管理模块...........................................................................................54

6.5.2.

资源查询模块...........................................................................................54

6.5.3.

平台监管模块...........................................................................................54

6.5.4.

用户管理模块...........................................................................................54

6.5.5.

日志管理模块...........................................................................................55

社区统计数据发布系统设计.................................................................55

6.6.1.

时间设置模块...........................................................................................56

6.6.2.

地区设置模块...........................................................................................56

6.6.3.

指标设置模块...........................................................................................56

6.6.4.

专题地图模块...........................................................................................56

6.6.5.

统计图形模块...........................................................................................56

6.6.6.

数据表格模块...........................................................................................57

6.6.7.

时序演变模块...........................................................................................57

统计区划边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57

6.7.1.

区划划分模块...........................................................................................58

6.7.2.

区划合并模块...........................................................................................58

6.7.3.

飞地管理模块...........................................................................................58

6.7.4.

数据检查模块...........................................................................................59

6.7.5.

区划管理模块...........................................................................................59

地名地址维护管理系统设计.................................................................60

6.8.1.

地名地址维护模块...................................................................................60

6.8.2.

调查对象位置管理模块...........................................................................63

信息资源组织设计.................................................................................64

元数据库设计.........................................................................................66

单位名录库对接设计.............................................................................66

行政区综合数据库设计.........................................................................66

基础地理库更新设计.............................................................................67

GIS平台升级设计..................................................................................67

公共基础数据库共享交换接口设计.....................................................68

7.

系统建设原则

....................................68

安全性原则.............................................................................................69

成熟性原则.............................................................................................69

标准化原则.............................................................................................69

易用性原则.............................................................................................70

开放及可扩展性原则.............................................................................70

可维护性原则.........................................................................................71

高性能原则.............................................................................................71

先进性原则.............................................................................................71

实用性原则.............................................................................................71

8.

总体技术方案

....................................72

标准规范原则.........................................................................................72

8.1.1.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原则...........................................................................73

8.1.2.

标准规范体系结构...................................................................................74

8.1.3.

标准体系中各分体系及其建设重点.......................................................75

技术架构.................................................................................................81

8.2.1.

总体架构...................................................................................................81

8.2.1.

HTML5.......................................................................................................84

8.2.2.

SSH............................................................................................................91

8.2.3.

权限控制组件...........................................................................................93

8.2.4.

报表组件...................................................................................................94

8.2.5.

工作流组件...............................................................................................96

8.2.6.

消息组件...................................................................................................99

网络架构...............................................................................................102

用户界面设计.......................................................................................106

8.4.1.

界面操作互动.........................................................................................106

8.4.2.

整合系统应用能力.................................................................................107

8.4.3.

强化系统扩张能力.................................................................................107

8.4.4.

界面展示标准化.....................................................................................108

8.4.5.

空间利用的最大化.................................................................................109

8.4.6.

操作最简化和可配置化.........................................................................109

8.4.7.

界面设计思路.........................................................................................110

数据库设计...........................................................................................111

8.5.1.

设计原则.................................................................................................111

8.5.2.

设计策略.................................................................................................113

8.5.3.

数据库设计规范.....................................................................................117

系统接口设计.......................................................................................121

8.6.1.

设计原则.................................................................................................121

8.6.2.

接口分类.................................................................................................124

8.6.3.

技术实现.................................................................................................125

系统安全设计.......................................................................................126

8.7.1.

数据安全维护.........................................................................................127

8.7.2.

系统安全.................................................................................................129

8.7.3.

网络安全.................................................................................................134

系统性能设计.......................................................................................135

8.8.1.

设计原则.................................................................................................135

8.8.2.

总体设计.................................................................................................137

基本流程设计.......................................................................................139

8.9.1.

总体流程描述.........................................................................................139

运行环境...............................................................................................141

8.10.1.

硬件设备.................................................................................................141

8.10.2.

接口........................................................................................................142

9.

项目实施与管控

..................................143

项目实施方法.......................................................................................143

项目实施目标与原则...........................................................................146

项目组织结构.......................................................................................148

职责分工...............................................................................................149

总体计划及关键路径分析...................................................................153

9.5.1.

项目实施阶段划分.................................................................................153

项目管理...............................................................................................154

9.6.1.

项目进度管理.........................................................................................154

9.6.2.

项目管理思路.........................................................................................159

9.6.3.

项目管理框架.........................................................................................159

9.6.1.

项目配置管理.........................................................................................160

9.6.1.

项目文档管理.........................................................................................165

9.6.2.

客户关系管理.........................................................................................167

项目控制...............................................................................................168

9.7.1.

项目变更控制.........................................................................................168

9.7.2.

项目现状分析.........................................................................................169

9.7.3.

项目需求管理.........................................................................................170

9.7.4.

项目沟通.................................................................................................175

9.7.5.

项目团队控制.........................................................................................176

9.7.6.

项目管理策略.........................................................................................177

10.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180

安全系统概述.......................................................................................180

系统的安全需求...................................................................................182

安全管理制度.......................................................................................184

系统安全技术手段...............................................................................185

10.4.1.

用户接入安全.........................................................................................185

10.4.2.

身份认证技术.........................................................................................186

10.4.3.

User/Password 认证...............................................................................186

10.4.4.

使用 Token 卡认证.................................................................................187

10.4.5.

数据安全.................................................................................................187

10.4.6.

防火墙系统.............................................................................................188

10.4.7.

系统入侵检测.........................................................................................190

10.4.8.

防病毒.....................................................................................................191

10.4.9.

主机/操作系统安全...............................................................................191

应用软件安全.......................................................................................193

10.5.1.

组织/权限/角色管理..............................................................................193

10.5.2.

数据加密.................................................................................................194

10.5.3.

应用日志.................................................................................................194

11.

..................................................................................................................验收方案

194

验收目的...............................................................................................194

验收对象...............................................................................................194

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195

验收方法...............................................................................................195

验收步骤...............................................................................................196

验收程序...............................................................................................198

验收依据...............................................................................................199

验收内容和标准...................................................................................199

验收结论...............................................................................................201

项目交接...............................................................................................203

12.

........................................................................................................项目风险防控

203

风险预防管理.......................................................................................204

风险控制...............................................................................................205

12.2.1.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的组织机构.........................................................205

12.2.2.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过程.............................................................206

13.

........................................................................................................售后服务流程

207

日常维护流程.......................................................................................207

故障处理流程.......................................................................................209

系统配置更改流程...............................................................................209

故障处理及响应方式...........................................................................217

处理流程...............................................................................................209

14.

........................................................................................................技术服务方案

220

培训.......................................................................................................220

14.1.1.

培训方案概述.........................................................................................220

14.1.2.

培训原则.................................................................................................220

14.1.3.

培训方式.................................................................................................221

14.1.4.

培训方案.................................................................................................223

服务质量保证.......................................................................................225

服务说明...............................................................................................226

维护期内的服务...................................................................................227

维护期后技术服务...............................................................................228

技术支持计划.......................................................................................229

14.6.1.

电话支持服务.........................................................................................229

14.6.2.

远程拨入分析.........................................................................................229

14.6.3.

快速的现场服务.....................................................................................230

14.6.4.

优先级服务与响应速度.........................................................................230

15.

..................................................................................................................案例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概要

建设 背景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区域功能定位,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加快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和北京市统计工作需要为主,缺少反映区政府域现代生态新区服务价值监测以及经济运行监测等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方面的指标,难以满足区级各部门等对统计信息服务的需求。

为配合区政府稳步发展,及时把握区内经济发展态势,准确获取区内社会经济信息,保障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打造服务型统计,现提出建设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区-镇街-村居三级新型的基层统计数据管理新体系,为区委区政府的区域发展规划及宏观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项目建设必要性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而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区级各部门对统计信息有着迫切需求,但现有的统计数据管理及发布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通过建设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新型的基层统计数据管理新体系,实现我区名录库新增单位、基层统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贯穿数据采集、处理、审核、分析和发布全流程;将基层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发布,可通过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统计数据,提升数据驱动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更好地支持区级各部门的科学决策与宏观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高效的服务,有利于提升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为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型统计,进行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极其必要。

建设目标 基于逐步完善的基层软硬件环境,实现统计数据的基层信息化管理,加强我区基层统计能力建设,推动我区提质增效发展,扩大优势,支撑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建新型的基层统计数据管理新体系,实现我区名录库新增单位、基层统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贯穿数据采集、处理、审核、分析和发布全流程;提升数据驱动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更好地支持区级各部门的科学决策与宏观管理,为区级各部门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高效的服务。

建设内容 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为了推动区内统计信息化改革,创新统计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服务发展能力的重点建设项目。

平台建设包括一个中心和六大业务系统:

1.5.1.基层 统计数据中心 构建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整合社区基本情况、人口、工商业及公共事业情况数据,建设统一的基层统计数据中心。

1.5.2.区级 统计 联网 直报系统 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统计调查表联网直报,支持灵活的流程设置及严谨的数据审核;支持用户自定义配置报表,可动态配置报表指标;支持对基层统计数据的灵活查询、动态汇总(按行业、按区域汇总等)及进度查看,通过表格、可视化图表展示数据;支持报表输出模板定制,快速生成完整报表。

1.5.3.区级统计 基本单位 名录库 审核系统 实现市级和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新增单位的级联审核更新,支持实时对接市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动态生成区级新增单位名录;支持准规模单位在线导入;支持动态匹配、生成新增单位的村居行政区划代码及名称,并可按行政区划码将新增单位

核查任务下发到村居委会;在线核查名录库新增单位,并同步更新区级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至市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

1.5.4.统计 资源管理系统 提供对统计站(室)人员、资产、报表、指标及数据的管理维护,支持对统计资源动态地增删改查,可实时监管统计站(室)人员的平台访问情况、数据的操作状态及资产闲置和利用情况。

1.5.5.社区 统计数据发布系统 将社区基本情况、人口、工商业及公共事业情况等数据采用专题地图、统计图、数据表格的形式对外发布,以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方式揭示统计数据间关系,降低统计数据解读门槛,提高统计数据阅读趣味性,满足区级各部门使用政府统计数据的多样化需求。

1.5.6.统计 区划边界维护管理系统 系统用于统计行政区划边界的日常更新维护,确保区划边界与最新的行政区划代码一一对应,为区级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最新的区划边界,为区级各部门提供更具时效性的统计数据展示与分析;更新的区划边界可为名录库新增单位提供更加准确的行政区划代码匹配,使核查任务下发更加高效。

1.5.7.地名 地址维护管理系统 目前,名录库单位提供的地址信息均是文本描述信息,无法定位单位的空间位置。通过构建标准的地名地址库,实现单位与地名地址的关联,可为单位赋予准确的空间位置,也可为后继的楼宇经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打下坚实基础。本系统建设包括地名地址维护和调查对象位置管理。

建设预期 本项目在2017年10月31日前完成建设内容并推广应用。

2.项目社会效益 系统建成将有效提升我区基层统计信息化能力,为实现数据真实可靠、及时更新和全面覆盖提供了坚强保证,完善了以村居委会为维护和责任主体的名录库更新管理新体制;本项目与市统计局基本单位名录库实时对接,共享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提供的基础地图服务,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效率;本项目将逐步向区级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为我区各级领导决策、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各类数据支撑和分析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着眼于大幅提升我区基层统计信息化能力,彻底实现我区统计数据从 Excel 电子化管理到信息化管理、从简单管理到全面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重要转变。

3.项目现状分析

区现状分析 区政府共 9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178 个行政村,2013 年12 月 178 个村全部建立村统计站。2015 年 11 月底,全区 118 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统计室。目前村居统计站(室)建设情况如下:

1.办公场所。全区所有村统计站均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办公家具齐全、网络畅通。

2.统计人员。各统计站均配有专(兼)职统计人员,多由村委委员、会计、信息员等兼任,统计队伍稳定。

3.办公自动化设备。各统计站均配有市局统一配备的备计算机一台,由村统计员使用或由村官协助使用,主要用于统计资料的整理、保存及统计数据的填报核对等工作。其他如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各村统计站均有配置,均能保证正常使用。

4.需求分析

数据需求分析 为及时把握区内经济发展态势,准确获取区内社会经济信息,保障数据的及时性、正确性,务必制定完善的报表制度,实现对全区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有效分析。

为统一规范管理调查单位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并为开展经常性的统计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科学估算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区政府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本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法人单位经营情况。

业务需求分析 为加强基层统计能力建设,构建统一的基层统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统计数据采集、上报、审核、展示及发布的统一管理,提升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及服务水平;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

统计数据管理维护体制,区级负责基层统计数据审核、发布及任务分发,镇街负责审核村居上报数据并上报本级基层统计数据,村居提供...

第二篇:夯实基层统计工作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刘海燕

孙萍

河北承德

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经济

基层统计

信息化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寄存在的问题 1.1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1.2统计法制建设落后,制约统计事业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4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1.5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2.新时期经济形式下,统计信息的创新与发展

2.1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2.2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3统计信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3.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

3.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创造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3.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减压减负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驾护航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3.5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搭建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

4.适应新经济时代,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4.1做到统计政务电子化,为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做保障。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4.2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4.3加强统计工作电子化,才能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统计工作电子化目标的实现将大大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将使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4.4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各部门推行规范、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企业(单位)登记是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纳税登记和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的单位数量相差悬殊,各自称其准确,又都不明相互差在何处;论其各自职能实现程度,也都存有偏差。

5.小结

新科技时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由信息推动,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2]陈郁.弄虚作假统计数字现象透视[J].中国统计,2002,(2).

[3]史象奎.陈鹏程.当前统计制度报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北京统计,2002,(7). [4]刘建平.我国工业抽样调查研究[J].山西财大报,2002,(2).

[5]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6]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7]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8]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9]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第三篇: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刘海燕孙萍

河北承德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经济基层统计信息化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寄存在的问题

1.1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1.2统计法制建设落后,制约统计事业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忽视了基层党委政

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4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1.5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2.新时期经济形式下,统计信息的创新与发展

2.1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2.2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3统计信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3.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

3.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创造环境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3.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减压减负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驾护航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

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3.5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搭建平台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

4.适应新经济时代,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4.1做到统计政务电子化,为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做保障。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4.2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

工作规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4.3加强统计工作电子化,才能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统计工作电子化目标的实现将大大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将使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4.4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各部门推行规范、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企业(单位)登记是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纳税登记和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的单位数量相差悬殊,各自称其准确,又都不明相互差在何处;论其各自职能实现程度,也都存有偏差。

5.小结

新科技时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由信息推动,以创

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2]陈郁.弄虚作假统计数字现象透视[J].中国统计,2002,(2).

[3]史象奎.陈鹏程.当前统计制度报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北京统计,2002,(7).

[4]刘建平.我国工业抽样调查研究[J].山西财大报,2002,(2).

[5]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6]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7]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

[8]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9]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第四篇:统计信息化总结

区信息化建设总结

近二年来,随着镇街“八有八化”的阶段性验收,到目前为止,我区推进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大设备投入力度。近年来,全区各级统计部门加大了设备更新和投入力度,区统计局利用人口、农业、经济等普查的契机,除了配套购置普查处理数据所需设备外,还购置了一批微机配备给各镇街统计站。区统计局已实现专业人员人手一机,而且还有专门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并且建立起对这些基本设备的更新机制,为我区的统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全区7个镇街统计站全部完成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

二、按照省统计局的要求,对我区统计统计系统所有入网的计算机安装金山毒霸(高级企业版)网络版6.0以及强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保证对统计网络及数据安全的有效管理。

三、目前我区已经建立XX区统计信息内网,下属7个镇街统计站也建有相应的统计信息内网,网站主要包括公示公告、文件通知、工作动态、图片新闻、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普查专栏、统计数据、区情简介等9个子栏目,网站信息内容基本做到及时更新。

第五篇: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初探

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对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促进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节约行政成本、增加政府的运作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建区以来,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网、三平台、多系统”的架构,即统一的区电子政务专网;部门内网、政务专网及公众咨询网三个不同层面的应用平台;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呼叫中心系统、部门内部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及镇级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

1.建设完善区电子政务专网。__区电子政务专网建设自2002年的一期工程开始启动,通过2003年二期工程的实施,把数字宽带网络系统向区各级政府部门和镇全面延伸,打通了信息共享的通道,为政府信息化各应用项目的实施奠定了网络基础。目前,以区网管中心为枢纽,政务专网已接入50多家区级机关部门、8个镇及2个经济开发区,除个别镇还是单机入网外,所有接入单位全部建有局域网。

2.顺利实施__区政务咨询(呼叫)中心项目。__区政务咨询(呼叫)中心于2003年4月正式开通,该系统整合了计算机、电话、传真等多种通讯手段,以行政审批中心为前台,提供立项、人事、社保、工商、科技、地税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开通了市民投诉栏目,将__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到了政民互动的新阶段。

3.规划部署区级视频会议系统。__区视频会议系统基于现有__区政务网络线路,连接1个中心会场,包括8个镇及人武部在内共9个分会场,2003年底基本建成,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此系统在减少会议层次、人员流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会议组织成本、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不断完善和推广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制定了《__市__区政府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办法(暂行)》。

4.积极推动全区政府部门的网上办公。一是设计开发了区政府内部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平台——“__区政务网”(10.100.1.252),目前该平台对专网内所有部门开放,提供信息发布和电子邮件等服务,并和各部门的内部办公系统实现了对接。二是区级机关各部门积极实施内部办公业务系统,目前已有20多个单位建有办公系统,机关工作人员的办公习惯正在逐步改变,为更深层次的电子化、网络化办公打下了应用基础。

5.逐步完善门户网站。我区已有包括“中国__”政府网站等在内的29个独立的网站,涉及农林、科技、教育、人事、计生、外经、药监、建设、国土等多个部门。__农林网、__民兵网等网站在国内同行业网站中享有一定知名度。近期,“中国__”全面改版,重点增设了“市民服务”、“企业办事”、“网上申报”、“网上咨询”、“专题报道”等栏目,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深化政府网上服务,网站的日访问量明显上升。

6.积极规划两大应用系统。“网上办公”(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和“网上办事”(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两大应用系统是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网上办公”系统从政府办及区委办等部门的试点工作开始,正在逐步实施。“网上行政审批”被列为今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网上审批一期实施项目的清理、公示工作已经完成,根据审批项目的成熟性和可操作性,围绕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内资企业设立登记流程、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流程三条主线,初定将与其相关的17个子项作为一期实施项目,利用“中国__”改版之际,全部在网上公示,提供相关表格下载,同时利用区政务咨询(呼叫)中心,公布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接受业务咨询。

二、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1.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安全机制、CA认证系统等,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2.以门户网站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3.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最大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系统,推广各部门内部办公系统,以达到统一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分公文交换系统(大OA)及部门内部办公系统(小OA)两个层次。

4.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十分重要。要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的“四库”建设。

5.以发挥引导作用为原则,推动企业和社区信息化。“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整个信息化工作中,政府要先行,起推动、引导、统筹、规划等作用

;二是在各项信息化中,特别是政府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关系方面,政府信息化要先行,起示范、带动、促进、主导等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政府首先在搞好自身的政府信息化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和社区信息化。

三、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向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宣传电子政务知识,提高其对电子政务的认识,统一思想。搞电子政务是一场革命,绝非购置计算机、上网那么简单,更不仅仅是对现有体制、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复制”。电子政务所具有的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全面性、公开性、规范性,肯定会减少部门信息寻租的机会,从而影响部门或个人的原有利益,为此信息化建设需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有一套精干高效、管理有力的行政执行机构。

2.明确职责,注意协调。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由区信息化办公室(区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门,承担着规划、项目管理及协调的行政职能。区各部门及各镇、开发区要广泛实行信息化建设“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及信息化职能科室。政府信息化的目标是,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形成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的、高效协同的无缝隙政府,其重点和关键是资源整合,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协调统一,避免各自为政,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3.有序推进,确保重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化项目规划工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确保项目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管理力度,避免项目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分散使用、分散管理;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层次的总体要求,选择一批事关全局、效果明显的应用系统作为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下联动,强力推进。

4.效益优先,加强考核。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好坏,不仅要由政府本身来评判,更要将公众能否从中受益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在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考核力度,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要对各个阶段目标进行评介;要明确部门信息化职责,将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加大奖惩力度。

5.科学投入,人才保障。用好区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要在事关全区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公共服务项目、重点示范项目上,确保资金落实和项目启动。发挥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作用,搞好部门联合建设。引入市场机制,谁投资、谁受益,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方向转变。完善信息化项目的自身造血功能,强化项目经济效益的考核。定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信息化知识的专项培训,增强其信息化意识、丰富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抓好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下载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政府基层统计信息化(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初探

    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对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促进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节约行政成本、增加政府的运作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

    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 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中心以”政策法规”主题活动年工作要求为指导,不断创新管理加强服务,信息系统......

    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

    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2012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中心以"政策法规"主题活动年工作要求为指导,不断创新管理加强服务,信息系统业务建设和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总结

    演技县统计局2011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理念,紧紧围绕自治区、自治州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将统计信息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参评统计分析论文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货运车间 杜伟 (2011年4月29日)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目......

    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贺兰县统计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在区市统计局计算中心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来展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

    基层信息化建设

    关于推进基层信息化平台的情况汇报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步伐加快,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府职能重塑的环境下,基层办公面临传统办公手段难以满足需要的新形势。基层政......

    房山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房山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决策和组织实施程序,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