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收费论文(汇编)

时间:2019-12-04 10: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公共收费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公共收费论文》。

第一篇:论公共收费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我国公共收入体系日益规范和完善,一方面我们通过税制改革构建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税收体系,另一方面以分税制方式就公共收入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划分。但是,我国公共收入体系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中,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行为是完善政府公共收入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政府体制改革 公共产品 公共收费

公共收费是指为维持特定社会产品的生产或弥补特定社会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而向特定受益者征收相应收入的一种机制。

一、公共收费的决定

实际上,产品或服务由谁来具体生产或经营与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处置权力垄断并不一定有必然联系,而且这决定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一、市场机制自身进行的外异性内部化——准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尽管准公共产品是具有外部性的产品,这使得市场直接提供该类产品缺乏足够的效率,但并不意味着某些准公共产品不能够通过市场自身调节以内在化其外部效应。按照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根据科斯定理的进一步推论,如果交易成本小于产权鉴定或产权调整的费用,那么通过市场自身内部化准公共产品的外异性也是有效率的,也是能够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政府干预与公共收费机制得以实行的条件。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其随着外溢性范围的扩大而急剧增加,在私人市场上产权的重新鉴定或产权的重新调整就不会发生,那么外部性就会仍然存在,资源的配置效率仍然较低。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场合,政府进行干预的唯一理由仅在于它消除一种外部效应所需的成本,不仅小于确立或调整私人产权的交易成本,而且小于干预后所获得的社会收益时方才可行,这意味着有可能在私人市场自行内在化外部性与政府干预之间,存在着某些“不值得消除的外溢性“的空白地带。

二、公共收费的经济影响

(一)公共收费再公平和效率方面的考虑

消费者对准公共产品比纯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显示更为强烈、更为真是。这种需求偏好的强化不仅为市场介入准公共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提供了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再某些场合,公共收费所遵循的公平原则更优于税收的公平原则。优越性往往意味着存在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

采取公共收费的方式生产和提供准公共产品能够通过增加供给能力来减少凭票供应或排队等候的效率损失。

(二)公共收费的收入效应

公共收费的收入效应既体现在对正外部性的矫正过程中,也体现在对负外部性的矫正过程中。不过,对负外部性的矫正,如惩罚性收费或拥挤性收费,更注重对不经济行为的规则,收费收入只是公共收费机制的派生性效应。如交通违规给他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外部性危害,虽然惩罚性收费能够起到组织收入的作用,但管制当局和社会公众仍然希望尽可能避免出现类似行为,而不着意追求据此形成的收入的增长。

三、我国公共收费的规范化

(一)公共收费应用要求

1、公共收费若运用得当,可以成为一项良好的财政收入手段。然而,公共收费的内在局限性,又决定了其在财政收入体系中的地位,只能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目前各国都将公共收费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但与税收相比,公共收费所占比重仍较低,一般仅占10%左右,且主要集中于地方一级财政。

2.公共收费适用范围应有所限制。具体而言,公共收费主要适用于那些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可排他性,同时又具有消费的弱外部性和弱再分配性的公共服务。

3、收费标准制定应以边际成本原则为主,但需兼顾其他要求。根据价格应与边际成本相等的经济效率原则,公共服务定价标准也应以边际成本为限。

(二)建立规范合理的收费管理体制

1、定期鉴定公共收费范围

从我国收费现状来看,首先有必要将那些名“费”实“税”的收费项目改为税收形式征收,以规范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其次,对于那些消费特征不符合收费要求,但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又必须存在的收费项目,应逐步改由一般性税收收入融资,不再用收费方式解决行政经费不足或用以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2.合理确定各项收费标准

(1)对于目前那些收费标准过高的收费项目,应根据不同收费项目性质相应调低收费标准。

(2)对于那些收费标准过低的收费项目,如城市垃圾、污水处理,供水,公交等,可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但应注意与工资、补贴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协调一致,3.改进公共收费资金管理模式,变“专款专用”制为“统收统支”制

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对于公共收费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专款专用”制与“统收统支”制两种。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各国做法并不一致。在我国目前许多收费项目的征收方式具有强制性的情况下,收费资金规模是否仍是交费者公共需求的真实反映值得质疑。此外,专款专用还造成了如下一些弊病,鉴于我国国情,我国目前公共收费资金的管理模式宜采用“统收统支”制,以强化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防止乱收费问题的进一步蔓延。

总的来说,我国公共收费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能的转轨,不断地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运作便捷,将政府能够有效提供的部分公共服务项目采取公共收费的方式进行,以充分发挥 对社会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就后者而言,由于我国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决定了公共收费的规范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全厚,《论公共收费》,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陈共主编,《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蒋洪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版.[4]刘金焕等,《财政学原理》,《财政学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论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

论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

范并思

2012-10-28 15:19:31 来源:《图书馆》(长沙)2011年3期

【英文标题】On Fee-based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作者简介】范并思(1953-),男,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教授,上海200062

【内容提要】中国公共图书馆曾因收费服务而受到批评,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全面进入了免费服务时代。理论界在继续促进免费服务,研究免费服务新问题的同时,需要跟随国际图书馆学趋势,着手研究收费服务问题。信息公平理论和管理效率理论是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的基础。调查国外的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基本服务中的收费坚持公平原则。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in China have been criticized for the fee-based services.After years of efforts, it has now entered the era of fully free service.In addition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free services, discuss new problems of free services, the library theorists need to follow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library science, studying the started issue of fee-based public library services.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quity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the base of fee-based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ies.Survey shows that basis fee-based services of foreign public library have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equity.【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收费VS免费/信息公平Public library;Fee vs.free;Information equity 收费VS免费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图书馆人接触到了西方图书馆学中关于公共图书馆改革的理论。他们希望图书馆管理走西方公共图书馆改革的道路,实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这条道路,其实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管理者所主张或追求的道路。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社会公共服务极为匮乏,社会的公民权利意识淡薄,而当时国内经济界主流思潮主张自由主义或市场化,导致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图书馆管理改革理论水土不适。加上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学家没来得及透彻理解公共图书馆精神,几乎完全放弃了对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以及读者阅读权利的研究,于是“有偿服务”一度成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主流。缺乏公共服务意识的政府也为公共图书馆的这种管理模式大开绿灯。社会管理者一面继续维持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低投入,一面为形形色色的图书馆收费服务提供政策支持与行政许可。在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下,到2000年前后,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都走上了收费服务的道路。

在名目繁多的收费品种中,除了最直接违背图书馆基本理念的场地出租外,最为普遍的一项收费就是借书证的“年费”或“注册费”。对于相当多的一批公共图书馆,没有支付年费的读者不但无法到图书馆借书,甚至无法走进任何一间普通阅览室。这样一来,收费成为社会弱势人群跨入图书馆的一道门槛。这种收费模式的确立,实践上使得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下降,许多城市公共图书馆门庭冷落,而书店、网吧、麻将室人满为患。从理论上说,这种收费也完全违背了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初衷。收费服务对于大多数图书馆的影响是:由于图书馆读者人数急剧下降,图书馆的“效率”反而更加低下。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公众权利意识苏醒,公共图书馆的收费及由收费引起的图书馆和读者的冲突一度成为公众批评的焦点。此时,中国图书馆学理念界表现出了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理论正义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倡导公共图书馆精神,鼓吹平等服务和免费服务,参与和推动“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2005年以后,一方面,政府意识到了自己的公共服务责任,公共管理理念开始转变;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精神为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者所掌握。于是,从基层图书馆开始,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2006年7月杭州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11月深圳图书馆新馆的免费开放,2007年浙江省馆免费开放,2008年初南京图书馆免费开放,等等。浙江省馆的免费开放甚至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一时间,免费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最大新闻。《公共图书馆:免费没有回头路》[1]成为业界共识。

进入2011年,图书馆人坚持多年的免费服务终于触动了中国社会。在2011年1月的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中,成千上万的网友和上百家媒体被杭州图书馆和褚树青馆长的人文情怀所感染。虽然整个事件中人们聚焦的核心是乞丐服务或平等服务,但免费服务是人们感动的基础。没有全免费服务(包括免年金、免押金和免证阅览),乞丐根本不可能走进图书馆。紧接着,文化部财政部发文《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2],对推进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免费开放提出具体意见。至此,中国图书馆人百年梦想终于看到了完全实现的曙光,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但是,了解国际图书馆管理趋势的人也肯定注意到了,免费服务并非公共图书馆的唯一模式。与中国公共图书馆逐步从收费走向免费的趋势相反,国际上,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趋势是从免费走向收费。西方发达国家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免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到二战结束后达到高峰。但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国家公共政策发生转向,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开始产生并发展。最近一个资料表明,过去20年中,德国有50%的公共图书馆引入了收费制度。[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图书馆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其一贯坚持的服务观念受到来自外部与内部的质疑和挑战。围绕公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问题开展‘收费对免费’(Fee vs.Free)的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起形成图书馆学中一个持续的热点。”[4]今天,在公共图书馆精神基本普及,中国公共图书馆正式步入全面免费开放的时代后,摆在理论家面前和任务,除了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研究与解决基本服务免费中出现的问题外,还需要回到公共图书馆管理效率与服务效率问题的研究,重新研究包括收费在内的图书馆学问题。信息公平与管理效率

对公共图书馆收费趋势的研究曾经导致理论界鼓吹公共图书馆“以文养文”,因而在2004年中国图书馆界大力倡导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运动中,它不可避免地被人们所忽略,甚至批判。但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收费服务的大趋势却是无法完全忽略的。国外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不能照搬到我国,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它的理由理论依据。从我们初步的研究看,西方的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尽管形式多种多样,这种改革以提高图书馆管理绩效为目标,但不触动公共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不改变公共图书馆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保障公民信息权利或阅读权利的基础职能。通俗地说,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是利用市场机制改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但不会制造社会中某些阅读困难人群接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门槛。

对公共服务收费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公平和效率的讨论。具体到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问题,公平与效率可细化为信息公平和管理效率。

2.1 信息公平理论

一般而言,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是一种非常公平的服务。在没有其它限制(如身份限制、某些设施对于残障人士的限制)的情况下,免费服务消除了公众进入图书馆的门槛,保证了经济收入低下者阅读的权利或获取信息的权利。信息公平制度对于民主社会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旦有人因为贫困或其他原因而失去了自由获取信息的机会或渠道,那么他们就将失去可以真正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能性,民主的原则也就被破坏了。同时,如果社会中有某些人群因为贫困而失去了享受基本精神产品的权利,那么他们的不幸福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在西方,当大量“公共物品”改由市场化方式提供后,以提供信息或精神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却坚守着基本服务的免费服务,在引入市场机制时也极为小心翼翼。

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不管操作上有多少难度,理论上的结论其实很简单:只要不违背信息公平的原则,或者说不形成对于一部分人群的服务门槛,那么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就是可行的。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有关信息公平的两个理念。

第一,信息公平不是对于信息产品的平均分配,而是建立一种保证所有人自由获取信息的机制。早期思想家回避信息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信息概念的不确定性。直到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等人对于公平(equity)和平等(e-quality)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才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任主席戈曼在2000年指出,与“平等”相比,描述信息获取和利用是否公平时,用“公平”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对个人或群体来说,获取信息资源上的公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想要严格实现信息获取上的平等却难以办到”,因此戈曼认为,在讨论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时候,公平相对于平等更加合理。[5]

公平和平等概念的界定,解决了信息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信息公平并不是将社会中所有信息、或者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所能够提供、控制的信息,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位社会成员,而是使信息资源的社会分配能够达到一种公正和合理的状况。一般而言,最为理想的状况就是政府动用公共资源购买信息机构、特别是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服务,由这些机构免费向公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以保障公民能够自由获取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或保证基本精神生活所需的基本信息。这种状况类似于政府动用公共资源建立慈善机构救济弱势人群。

第二,信息公平这一术语所指的信息,并非人们在生活、研究、决策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是某些特定的信息。在进行社会公平的制度设计时,社会动用公共资源保障社会公平,需要慎重地选择所保障的物品种类。一般而言,公共资源所保障的物品应该是与人们从事市场竞争没有直接关系的,同时也应该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物品。政府保障信息公平的基本做法是建立公共信息设施或公共信息接入点,可以依靠自有资源获取信息的人一般不需要使用这个设施或接入点,这个设施或接入点也不提供用于竞争的信息,它们仅仅是使那些无力依靠自有资源获取最基本信息的人有一个可以自由获取的场所。

不同类型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究竟什么信息才是应该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的信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公共域信息”的概念,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公共域信息是“能够为公众所获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使用将不会触犯法定权利,也不会对任何机密构成威胁。具体说来,公共域信息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指那些由于或者不受国内国际相关法律保护,或者保护期限已满等原因而能够为任何人不经授权直接利用的一切信息;二是指那些由政府或国际组织生产并且自愿公开的公共数据和官方信息”[6]。公共域信息的提出使信息公平的理想变得十分具体。当我们讨论信息公平的制度设计时,只是指政府保障公共域信息的公平获取,而非所有信息。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理论源头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战后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事业迅速发展,在促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使社会公众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而旧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使公共服务难以达到公众期待的管理目标。1973年西方石油危机以后,财政困难的爆发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改革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公共管理就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于这一时间并风靡世界20多年,“其核心内容是力图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管理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7]。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势必产生影响,竞争机制、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都被尝试引入公共图书馆管理,各种形式的收费服务就是伴随市场机制引入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的。近年来,图书馆绩效研究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而收费从来与绩效相联系。事实上,国外不少学者更加愿意基于效率研究公共图书馆的收费问题。Paper的结论是,收费服务影响了到馆人数但没有影响借阅量。对于图书和新媒体,收费水平对借阅数量略有积极的影响。这与收费的图书馆有更高质量的服务一致。[8]

从发达国家公共服务改革的整体看,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改革无疑是其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改革内容中,引入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不必要支出,引起的争议都不大,但增加服务收入(创收)则可能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相冲突。图书馆的改革也不同于新公共管理推动的其他公共服务改革。“公共图书馆是走钢丝。他们对所有人免费服务,但越来越多的资金削减,使图书馆转向了各式各样的创收战略,以确保财务的安全”[9]。但社会信息公平是几乎不可触动的底线,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改革必须在不改变公共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即它作为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的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这就使得改革面临更大的难度或挑战,人们的探索更加小心翼翼。例如Johannsen在一项关于丹麦公共图书馆收费的调查中就以很大的篇幅调查收费所导致的价值观问题[10]。

应该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探索都没有结束。在实践中,公共图书馆有些探索是值得关注的,如图书馆业务的外包。在企业活动中,外包是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而图书馆业务的外包,却是由最初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如物业管理外包,逐步向核心业务外包延伸,编目和IT管理外包十分普遍,甚至有将图书馆行政管理外包的事例。又例如图书馆上网的收费服务。图书馆上网服务消耗性成本高,最初又不被当作基本服务,因为被认为属于可以收费服务的项目。但西方社会出现的数字鸿沟触动了社会管理者,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的社会价值,因而在多数图书馆,上网服务重回基本服务而成为免费服务。当然,还有更多的其它服务的收费问题仍在探索中,需要图书馆学家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继续探讨。基于公平的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

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收费情况非常复杂,既有部分项目的收费,也有整体的收费,即有部分人群的收费,也有对所有人群的收费。在美国,《图书馆杂志》进行了一项调查,408所公共图书馆成为受访馆。这些图书馆中,88%的图书馆在二手书现场销售,超过三分之一的图书馆开礼品店,超过25%的图书馆有咖啡店或咖啡吧。此外还有少于10%的图书馆与联机书商合作而获取佣金、签赞助协议、课余和假期办班、收会议室租金等,有超过40%的受访者说,他们重新思考馆际互借等核心服务成为收费服务。有三分之一图书馆说支持外借等核心服务附带收费。[9]

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本地资源借阅服务,我们对23个国家和地区,47所公共图书馆网页上所公布的本馆办理图书馆卡的资料作了一些分析,共有25所图书馆完全免费办卡,7所图书馆对本地居民免费办卡,15所图书馆收费办卡,收费办卡占我们调查比例的31.9%。尽管是收费,这些公共图书馆却力图避免图书馆收费服务影响到信息公平原则。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收费调查:

3.1高端服务收费。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一般只针对基础性服务。如果将公共资源投放到竞争性资源并提供免费服务,那么获得竞争性资源的人可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取得更多的私人利益,这对社会而言就是不公平。但在公共图书馆系统中,除了只能提供基础性服务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外,还有中心城市或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这些公共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情报服务能力。它们承担竞争性信息资源的服务是必然的。为保证公平服务,这些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基础服务免费,高端服务收费”。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象征,其基础服务的优质与免费一直闻名于世。但该馆研究图书馆使用的不是通常的图书馆卡,而是获取卡(Access Card)。获取卡不但补办费用远高于图书馆卡,而且有被称为超值服务的收费服务。其中针对研究人员的各种收费,超值研究收费每小时60-140美元,文献传递服务每项20-50美元,等等[11]。通过这种“一馆两制”的服务,既保证了基本服务的普遍均等,又能通过高端服务更好地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对于高端服务的高收费,恰好体现了对社会信息公平的维护。

3.2高消耗信息服务的收费。音像与网络资源的服务涉及许多消耗性成本,早年人们认为对于具有较高消耗性成本的服务应该收费,这也是早年公共图书馆收费讨论的直接导火索之一。这场讨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商务部系列调查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导致的国际社会对于数字鸿沟的关注,以公共资源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成为消除数字鸿沟的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公共图书馆被社会管理者纳入为公共免费网络资源以消除数字鸿沟的实体,这也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网络服务被纳入基本服务而成为免费服务。在我们调查的公共图书馆音像和网络资源服务项目中,一般图书馆对视听资料、音像资料、网络资源或上网等有特殊规定。这些规定包括:收费,音像资料外借涉及版权问题,收费比上网更普遍。如英国Shropshire图书馆规定,上网免费,借音像资料付费;视听音像资料一般有与普通书刊不同的借阅方式,如美国奥克兰图书馆规定,普通图书借期3周,音像资料借期7天;也有完全不许外借音像资料的图书馆。音像资料与网络资源服务收费的基本理由是,它们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服务。虽然音像资源的内容不像情报资料一样可成为竞争性资源,但它们属于“高雅”人群享受的。

3.3罚款和补卡收费。最经典的公共图书馆收费是罚款,其中又以外借逾期罚款和补办图书卡(即借书证)最为常见。如纽黑文公共图书馆名称上仍保留早期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全名为“纽黑文免费公共图书馆”,几乎所有服务都是全免费,该馆唯一的收费就是罚款,包括普通图书每天0.2加元,最高10加元,视频和DVD每天1加元,最高10加元。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得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真传,大量服务均为免费,但该馆外借逾期罚款是成人每天1.5港币,最高130港币,儿童每天0.5港币,最高25港币。罚款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服务收费,但却是图书馆服务中不可避免的收费行为。对逾期罚款收费最基本的解释是,某些社会成员独占公共资源将妨碍公共图书馆有效行使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独占或超额占有公共资源的人应该增加他们的支付。从借阅逻辑分析,社会上的穷人应该有更多的闲暇,忙于挣钱而忘了归还图书的人更加有能力支付罚款。罚款中体现公平的方式还规定可由读者选择停借还是罚款,如新加坡图书馆。有些图书馆规定儿童罚款额低于成人也是体现公平的一种方式。

3.4办理图书卡收费。英美公共图书馆多数能够对本地所有本地居民免费办证,不但免年费也免办证工本费,还有很多图书馆免押金。如上述纽黑文免费公共图书馆,本地居民免费办证,康涅狄格州内居民凭当地有效借书证可免费加入纽黑文免费公共图书馆系统,而外地居民则不能办证(宁可不办证也不收费办证)。许多公共图书馆对外地居民高额收费,如穆迪港公共图书馆个人年费达40美元,家庭年费达120美元,游客收费40美元(3个月,退证时可退还50%)。收费公共图书馆一般对未成年人免费、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优惠。如法国Annonay市馆规定办证收费标准为:个人:0-18岁,本地免费、外地8.45欧元;19-25岁,本地8.45欧元、外地16.9欧元;成人,本地15.9欧元、外地32.8欧元;家庭:本地19.4欧元、外地39.8欧元;团体:0-14岁,本地免费、外地36.1欧元,14岁以上,本地36.1欧元、外地72.2欧元。此外,补办图书卡一般都会收费,这是鼓励节约公共资源的一种措施。如香港公共图书馆补证,儿童每张13港币,成人每张25港币。这些区别性收费均体现对于纳税人(本地人)和非纳税人(外地人)的区别,以及对于弱势人群的优惠,是体现公平的举措。小结

以上这些收费,没有制造弱势群体无法进入图书馆的门槛,没有拉大社会的信息鸿沟,而是通过收费使公共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使富人或享用了竞争性资源的人对公共资源有所回报,因而它们是基于社会信息公平的收费,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精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公共图书馆的收费问题是十分复杂的,这些问题远非简单的“赞同”或“批评”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图书馆界,无论主张免费的学者还是主张收费的学者,对于国外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研究都显得不够充分。例如据我们调查,收费办证的图书馆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及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这些国家甚至出现两所明确年费加注册费制度的图书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一般说,如果一个地方社会保障水平很高,贫富差别不大,少量收费可以节约社会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但由于缺乏当地居民收入情况的详细资料,无法判断它们对于信息公平的影响。

最近几年,在杭州图书馆等一些率先开始全面免费服务的图书馆,已经开始投入较大精力研究图书馆绩效评估问题。这是他们看到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公共服务开支急剧增加的应对之举之一。随着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时代的来到,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问题将会成为更加显著的问题。无论从公共服务的一般规律还是从图书馆的管理实践看,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是唯一可行的措施,而只要在管理与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收费服务就是绕不开的问题。

今天,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理论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政府也正式推出了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政策文件,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界对于“收费VS免费”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积极的理论战略调整。我们需要从以往的强调公共图书馆精神,倡导免费服务,转向更多的研究西方图书馆界“收费VS免费”的理论问题,系统调研、评析国际图书馆界免费/收费服务模式,以研究与解决公共图书馆在免费服务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提高图书馆的绩效或效率,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1]老槐.公共图书馆:免费没有回头路.[2011-02-01] http://oldhuai.bokee.com/6619322.html

[2]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2011-03-01] http://www.xiexiebang.com/sgp/library/unesco_govinfo.pdf

[7]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8]Paper S.Public Library Fees in Germany.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9(Springer): 313-324

[9]Dempsey B.Survey on Fees for Library Services: For Love or Money.Library Journal, 2010-9-15

[10]Johannsen G.Managing fee-based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values and practices.Library Management, 2004, 25(6/7):307-315

[11]NYPL.Premium Services.[2011-02-01] http://www.xiexiebang.com/help/research-and-reference-services/nypl-express/fees-and-payment

第三篇:收费工作论文

收费工作论文

高等级公路建成交付是使用后,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收取通行费,用以偿还建路资金,维持道路养护管理费用支出,是近几年来各地自行摸索并得到国家明确认可的做法。我现在从事的就是江苏省宁常镇溧高速公路的收费工作,工作在第一线的这段时间使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工作中无法接触到的事情。比如说第一次知道了高速公路原来不仅仅只有收费站,还有养护和排障,原来一条高速公路要正常运行不仅需要收费员们的收费工作,还需要养护单位对道路、桥梁、涵洞包括其周边绿化等的巡查、养护、维修等,也需要排障单位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时及时到场清理路面,拖走事故车辆,回复道路畅通。相比较下来,我们的收费工作看起来似乎没养护和排障单位的工作来的显耀和重要,但确实整条高速公路运营的必需也是必要的存在,也是主要存在。

在收费站工作也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对收费工作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从上岗培训到初次单独收费,再到现在能熟练操作收费系统,独自快速有效的完成特请处理。当然我们的工作可不是仅仅坐在那里收费就可以了,收费工作中的细节要求直接影响到我们公司的形象,所以公司对收费员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

一、征收人员的基本条件

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室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行费征收管理人员没有很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就不能掌握征收管理业务的规律,也就无法提高征收管理的水平。征收管理工作又是一项社会“窗口”性工作,要求通行费征收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1、政治素质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令,服从

统一指挥,执行上级决定。

(3)廉洁奉公,纪律严明,法制观念强,遵章守纪,秉公办事,不为利诱,不利用职权和

工作之便谋求私利,不贪污受贿。

(4)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征收管理业务知识,不断学习现在科学技术,掌握过硬的科

学技术本领,做到思想进步,作风正派,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对缴费车主态度和蔼,文明服务。

2、业务素质

(1)具备高中或相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熟悉通行费征收的相关

法规,依法征费。

(2)熟悉通行费征收管理的业务知识,能准确按车辆类型判定车型类别并按收费标准熟练

收费。

(3)掌握有关财务管理知识。

(4)掌握安全指挥车辆停靠、通行的知识,能熟练运用手势指挥车辆停靠和通行。

(5)了解有关公路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在通行费征收工作中的应用。

3、工作作风

通行费征收是一项社会“窗口”性工作,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因此,通行费征收工作要求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正确的工作方法。

(1)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耐心向缴费者宣传解释有关通行费征收的有关法规并按章收费。

(2)工作细致,一切从方便缴费角度出发,工作踏实,办事认真,待人热情有礼貌。

(3)服从统一指挥,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友爱,见危相助。

4、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身高和视力满足要求,口齿清楚,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

力。

二、收费业务管理要求

为加强收费业务管理,规范工作,特别制定了相关办法。公司全体收费人员必须按照服

务行业的要求,持证上岗,按照应征不漏、应免不征的方针,严格按政策标准和制度规定,收足管好通行费。相关人员应以对公司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收费窗口的优势,以良好的道德、规范的管理、精通的业务、优质的服务来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

1、上岗前准备

(1)按规定着工作服,整理仪表。

(2)禁止随身携带私款、手机等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

(3)检查工号牌、上岗证(监督牌)和收费员证等当班必需物品。

(4)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在上岗前15分钟到岗。收费员向本班班长报道,参加班前会,接

受班长分配工作。

(5)收费员在班长带领下携带票据箱统一到票据室按规定领取当班所需通行卡或打印票

据。

(6)收费员在班长的带领下,列队上岗。

2、交接班

(1)收费员处理完车道内最后一辆车,双击“下班”键,使车道机处于下班状态进行交

接班。

(2)交接班时,应保持车道畅通,有备用车道的,应先酌情开启备用车道。

(3)交接班时,班长相互敬礼致意,逐一进行交接。交班人员在交清接明,共同签字后

方可离岗。

(4)交接班的主要内容有:出口收费员核对、移交备用金、打印票据;检查设备是否完

好;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检查报警设施是否灵敏,自卫器材是否到位;检查公

用物品是否与上一班相符;检查收费区域环境是否清洁;了解上一班的移交工作或

需注意的事项。

(5)接班人员对因交接不清造成的损失负责。

(6)交接完毕后,交班人员携带好自身物品,列队下岗,由班长统一带领前往票据室结

账,然后参加班后会,听取班长小结。接班人员按规定摆好票据、卡、证和票据箱,装好打印票据,记录起始票号,报之际室确认后使车道机处于上班状态。

3、当班

(1)收费员上岗“八不准”:

不准擅自离岗和睡岗 不准在收费亭聚集谈玩

不准非工作人员进入收费亭 不准将私款带入收费亭内

不准在收费亭内吸烟和吃零食 不准违反着装规定

不准违反物品摆放的规定 不准私自处理和放行违章肇事车辆

(2)当班纪律:

①、严格执行收费规定和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对通行车辆进行加收、减收、免收,不

得随意关闭车道。

②、在入口严禁放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如“三超车”、无证危险品车辆等进入高速。

③、通行费、弃票、赔偿、加收等解缴要及时,严禁贪污、挪用或转借票款,不得私

留、倒卖废弃票、卡,严禁将现金或票据私带回家。杜绝各种营私舞弊行为。

④、收费站人员要自觉维护公司声誉,文明服务,不准乱扣车、乱罚款;不准对驾乘

人员耍威使横,打人骂人;不准私自拦车搭车,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⑤、要积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实事求是回答询问。

⑥、收费员必须正确使用三大系统设备,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禁止在系统计算机上进

行与系统运行无关或职权范围之外的操作。

⑦、爱惜公共财务,搞好环境卫生。

4、班后结算

(1)入口的收费员下班后,清点结存IC通行卡,填写“江苏宁常镇溧高速公路IC通行

卡核销单”,交予票据员进行核销。

(2)出口的收费员下班后,清点回收的IC通行卡,填写“江苏宁常镇溧高速公路IC通

行卡回收单”、“收费核销单”交与票据员进行核销。

(3)收费员病假、事假超过10天或调离岗位前,必须结清一切账目。

三、文明服务

我们的收费工作的性质就是服务性质,我们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的就是文明优质的服

务,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关系到我们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为规范收费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结合宁常镇溧公司的特点,制定了相关规范:

1、服务公约: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应征不漏、应免不征、精通业务、准确快速、着装整洁、举止得

体、文明礼貌、服务热情、遵纪守法、不谋私利、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见义勇为、互

帮互助。

2、着装规范:

(1)人员当班时统一着工作服,并按规定佩戴工号牌、携带有关证件。

(2)着工作服时,要做到衣冠端正、风纪严整:

①、着工作服时应成套,不准披衣敞怀和围大围巾,不卷裤脚和袖筒,不穿破旧、污秽的工作服。

②、不得对工作服乱加修改。

③、着工作服时,不得勾肩搭背、嬉笑打闹。

④、男工作人员不准蓄长发、留胡须和长鬓角;女工作人员不准浓妆艳抹、散发披肩。

⑤、着工作服时,不得佩戴首饰。

⑥、严禁将工作服、工号牌、证件等转借或送与他人穿着使用。

⑦、应自觉遵守下班换装制度。

⑧、违反着装规定的,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3、文明服务

(1)服务态度

①、认真负责,急顾客之所急。认真对待顾客所提要求,无论事情大小,均应尽可能的给予一个圆满的结果或答复,如果各提出的要求超出自己的岗位权限,有条件的应主动

与有关部门联系,或指出有关途径,帮助解决问题。一时满足不了的,要向顾客讲明原

因,并表示歉意。不要简单回答“不知道”或“没办法”,也不要不懂装懂、模棱两可

地不负责任作答。

②、热情耐心,想顾客之所想。自己心情欠佳时不把情绪发泄到顾客身上,要待顾客如

亲人;不管服务工作多繁忙、压力多大,都要保持不急躁、不厌烦。一如既往地对待顾

客;顾客有意见要虚心听取,顾客有情绪要冷静对待,即使顾客有错,也绝不能与顾客

争吵或者采取故意刁难、扣证、使用服务忌语、随意加收通行费等报复性行为;发生矛

盾要严于律己,处理问题既要态度明确,又要语气婉转、灵活,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2)外观举止

①、外表上要衣冠整洁,注意服饰发型,给人以庄重、大方、美观、和谐的感受,显得清爽利落,精神焕发。

②、举止要文明,坐、立、行都要有规范的姿势,注意克服易引起顾客反感的动作。

(3)表情

①、要面带微笑,和颜悦色,给人以亲切感,不要冷若冰霜,表情呆板,给人以僵化感。

②、要聚精会神,注意倾听,给人以重视感,不要没精打采,漫不经心,给人以漠视感。

③、要坦诚待客,不卑不亢,给人以真诚感,不要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给人以虚伪感。

④、要沉着稳重,作风干练,给人以庄重感,不要慌手慌脚,忸怩作态,给人以轻浮感。

⑤、要神色坦然,轻松自信,给人以宽慰感,不要双眉紧锁,满面愁容,给人以负重感。

(4)语音语调

①、服务过程中要使用普通话。

②、语速音量要适中,吐字要清晰,语气语调亲切、自然。

以上都是对我们收费员在收费工作前后的细节化规范。可能看起来有些苛刻,事实上也

确实很严苛,但目的也是为了树立我公司优秀的服务品牌。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如果我们是顾客的话,我们希望接受什么样的服务?这既是我们服务行业的特色,也是我们收费工

作的亮点。

公司对员工的选择、业务管理、服务水平有着相当细致的条例规范,涉及范围和内容都

相当详细。让我们在工作中各项事由都有据可依,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2008年,公

司组织各单位部门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我们当时读的书就是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这

是一本职业生涯中的启明灯,内容涉及国内外的典型实例,详细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强调了再细微的小事也可能创造出巨大的成效,相反不重视细节,盲目自大,结果就像三株

企业一样。

公司为加强员工们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每个月都会开展一两次的学习与交流。例如: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月”的要求,公司组织开展关于夏季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组

织学习了《消防法》、《防盗抢工作通知》、《关于加强大雾雨雪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制定了相应的紧急处置预案。

2008年3月的“五比”、“五赛”活动中,为了响应公司的号召和安排,我们站区全体

总动员:

1、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微笑服务,唱收唱付规范响亮、亲切自然。

2、苏联掌握国家、省收费政策和标准,应征不漏、应免不征。加强业务技能,扎实专业知

识。

3、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发生一起违法收费纪律的行为。

4、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公司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不断自我要求,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5、自觉培养爱单位如爱家庭,爱公物如爱私物,爱他人如爱自己的思想,积极主动做好各

项工作。

除了本职收费工作外,我们在站区的生活与我们严谨的工作却是相反的。为丰富员工们的业余生活,从2008年开始就开展了以站区为单位的:消防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以公司为单位的:歌唱比赛、篮球比赛、舞蹈比赛、朗诵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等获得了公司员工的热烈反应,各单位积极响应并组织参与。

我们的高速公路是个很庞大的企业,其中分支甚广,但面对社会和顾客的主要还是我们收费窗口。我们收费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和声誉,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应该首先以集体的利益优先,以集体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感,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

仅以次句与各站一线的收费员们共勉。

第四篇:论文讲稿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

培训目的:使受训学员了解论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培训内容:

1、论文的概念

2、论文基本格式项目

3、论文层次的外部标志

4、论文结构方式

5、论文的研究方法

课程长度:1时

培训方式:讲解法+范文欣赏+模拟练习教材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论文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创新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委党校 王明友

内容摘要

本文从论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入手,列举现行政府存在的问题,阐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创新目标,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关键词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性;问题;创新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新一轮政府改革模式——公共服务型 1 政府基本形成,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经济职能更加完善和健全,我国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这是我国政府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进程上质的飞跃。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1]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等无疑都是现代政府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谋求合法性的政府必须倡扬的价值和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创新,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纳入议事日程。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

当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而能够承担这一责任的政府必须是实现了角色转型的政府。必须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2]成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职能有限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责任政府、民主参与的政府。实现这个目标意义重大。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不可避免的要受其制约,也因而避免不了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当前社会的政策“死角”。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到 2 提供优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改革归位于“服务型政府”的体制变革,不仅依靠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靠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对公共资源和领导精力的切实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

我国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整个经济体系变得多元化,更加复杂。一个方面的改革会受到其他社会各个方面的观念、制度、政策的影响和钳制。譬如,金融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都与政府管理和服务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却相对滞后,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已经在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求政府尽快从微观经济领域“低位退出”;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服务领域,又要求政府“高位进入”,弥补市场缺陷。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

(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新形势,为各地全面扩大开放、狠抓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资本往哪里流动、要素往哪里聚集,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政府直接参 3 与招商引资的力度,而是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劣和交易成本的高低,也就是地方政府能不能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获取经济资源的竞争,实际上是市场有效性的竞争、公共环境水准的竞争,说到底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竞争。构建服务型政府正是抢抓战略机遇、提升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3]

二、现行政府存在的问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提供了借鉴

为什么要把政府建设成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因为现行政府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我国政府职能中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而不应去管企业的下岗分流问题,下岗分流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解决的主体不应是政府。解决这“三位”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归位,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就还给市场,企业能做的事情就让企业自己完成,企业与政府各就其位。[4] 中国加入WTO后,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我国加入WTO已经几年了,WTO中涉及到的政府承诺,我国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严格的WTO规则,迫使我国政府要加快改革,加快职能转变。自然危机反映出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具体 4 偏差,进一步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型功能建设。当前政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偏位。从政府实际发挥的职能来看,政府的工作重点仍然在直接管理、控制经济发展,这主要是通过其财政支出结构表现出来,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率都明显低于财政支出的总增长率,这说明各项公共服务支出所占的比重即相对重要性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

二是公众利益表达分散。在公民的利益表达方面,一般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基本做到政府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件件有回音、有结果。虽然一些政府在网上设置了公开的、直接面向市民的信箱,接受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地方媒体竞争激烈,为公众进行利益表达提供了机会;政府也在某些重大决策中建立了听证制度;一些政府部门也设立了公民投诉中心等。但是不同的利益表达途径表达出来的公民意愿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典型的表现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与市民通过信箱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公众主要关注的问题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

三是公众利益表达回应缺乏。尽管各种利益表达的渠道还是比较畅通的,但是政府对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的意愿和要求的回应不够。一般说来,如果反应的问题属于个案性质,政府都能够做出比较好地回应,但是如果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却没有能够被充分地 5 纳入到政策议程中,出现了所谓“被遮蔽的议程”——即某些问题是公众普遍关心的,但是却无法进入政策议程。例如拆迁问题、房价过高问题。这说明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存在问题,没有为整合公众的意愿提供必要的机制。往往是来自上层的压力和来自组织性、机构性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议程。

四是政务透明度不够。近几年来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电子政府和政务的建设使政府透明度大大提高。但是,公开哪些信息、以什么形式、何时公开还都是由政府单方面决定的,获取信息还不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一般说来,按照现代行政公开的基本原则,信息公开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二是依公民的请求公开。前者指无论是否有公民提出请求,行政机关都有义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公开,并为公民查阅提供方便;后者指如果没有公民的请求可以不公开,但是一旦有请求则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予以公开。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基本限于第一种,而且没有就公开信息的范围、方式、时限作出规定。

五是偏重决策轻视执行和评估。当前各级政府执行政策的惯例是以发布文件和召开会议代替政策执行。一项政策一旦以法规或政策文件的形式发布,并召开了相关的会议传达,即代表着政策执行已经开始和完成,既缺乏日常化的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也缺乏对政策本身和执行情况的日常化的评估机制,从而造成政令不通和无法根据政策执行的情况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或终止的情况。

六是政府财政预算粗化。政府编制的财政预算案细化不够,不能作为人大和公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个有效工具。目前,政府提交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和决算仍然非常粗略,从中很难看出政府的实际活动,更难对各种支出的合理性做出判断。[5]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政府存在的这些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并进行制度创新。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 我们建设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透明的、公正的、公平的、廉洁的和高效的政府。它的定位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虽然政府雇员可以有私心和私产,但政府却不能有私心和私产。政府雇员竞争上岗,按劳取酬,但决不能狐假虎威,借垄断性的公共权力与民争利、搜刮民财和化公为私。它还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6]政府与私营企业之不同,在于政府无须承担政府官员管理失败的风险。即便政府可以更换,但承担政府失职所造成的损失者,仍然使广大纳税人。故政府规模越大,占有资源越多,意味着纳税人的风险越大,损失越巨。最小化的政府,其责任在于抵外悔、明产权、制暴力、裁纠纷,在于拾民间之遗补民间之缺,适应性强。公共服务型政府还必须是一个民主制宪的政府。它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通过宪法规则的执行而具体实现。宪政其实是被统治者通过民主参与所形成的规则,对政府行为的控制。在宪政体制下,公民的人身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以及经济社会生活自由等权利皆天赋人权,均不受政府的限制。而 7 要使这些权利不受政府侵犯,还要坚持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依法行政以及政治自由的宪法原则。惟有这样,才能在维护公民基本自由权利的同时,保证政府的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廉洁,才能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出现。[7]

那么,根据以上政府服务职能的定位,构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模式必须实现如下创新目标:

1、以顾客或市场为服务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要求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2、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是现代政府服务模式转换的一个流行趋势,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在生产和提供上是可分的;在付费和使用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只能由政府直接提供,通过重新设计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分工,适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可以较为公正高效地来加以提供。因此,应当扩大市场竞争的领域。主要包括: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凡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的项目,应当通过公共招标、内部竞争、合同 8 外包等市场方式营造市场竞争机制;除了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务外,在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应当营造竞争环境,利用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促使服务提供主体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共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半自治组织等政府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政府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8] 实现上述创新目标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方法创新

(一)创新三个理念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并坚持三个理念。

一是坚持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理念。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首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要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坚持“非禁即入”的理念。[9]从“允许性”理念转变到“禁止 9 性”理念,是政府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计划经济体制下,凡事要经过允许、审批才能干,这种理念抑制了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事只要法律不禁止的企业和私人都是可以干的,这种“非禁即入”的理念扩大了创新空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只要法律不禁止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可以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准入的范围,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非禁即入”的理念,不仅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首先,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情的理念,也就是说法律(法规)不规定的事情政府是不能做的.政府的行为不能有随意性,依法行政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应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法”扩权或越权谋取集团利益。其次,明确政府的公共职能,解决转型中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大力减少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强化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建立健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的公共权力的行使要透明,形成政务公 10 开的制度性框架,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创新六项制度

政府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据,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的程序、法定的范围、法定的期限正确履行职能。政府机关必须从本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具体业务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行政程序制、限时办结制和交通考评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约束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为,以实现政府提供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效能化。[10] 一要创新地方性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政务公开”不仅与政府的效率效能密切相连,更是保障政府提升和优化回应性的首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信息公开化是政府开启和推动其他各项改革的根本和保障。虽然近年来在政府信息政务公开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公开哪些信息、以什么形式、何时公开还都是由政府单方面决定的;

2、获取信息还不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因此,政府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抓紧制定《XX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其基本原则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一切人都具有同等的得到政府文件的权利;政府拒绝提供文件负举证责任。其基本内容应涵盖政府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的范围、公开的途径和时间;政府不得公开的信息范围;政府依公民申请公开的信息范围和时限;公民获得信息权受到侵犯时的救济途径等。

二要创新制度化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府管 11 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设计出再完美的制度框架和改革日程表,都无异于纸上谈兵。解决的办法除了政务公开以外,就是建立制度化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包括:由出台政策措施的部门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布、鼓励和方便公众监督、对媒体持更为开放和合作的态度,这要求重视政府公共关系;针对“政府不作为”现象,建立行政首问责机制,在各个政府部门内部,尤其是监管部门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办法。

三要创新制度化的政策评估制度。政府的每项决策都是运用公众委托的权力,通过实施具体项目的形式,配置公共资源的过程。对于政府实施的项目,其最终结果和绩效如何,必须加以严格的评估。这种评估可以由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或者人大组织进行,吸纳政策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专家、行政相对人代表参加。也可以通过委托专门的政策评估机构来做客观评价。鉴于公共项目量大涉及面广,而且政党的政策评估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在当前阶段上,可以每年选择公众关心的政策和项目进行有重点的绩效评估。并且要把评估的结果及时公布。政府还可以每隔一定的周期即对某些重要政策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如果不能通过则自然终止或作必要的调整。

四要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改革意味着分权、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说到底就是政府权力的下放。如果没有权力下放,就无法完成由“权力中心主义”向“服务中心主义”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2 上来,从而真正地减少审批环节和不必要的程序,建立“无缝隙政府”,打破部门之间的分割,实行政府“单一窗口”服务,走进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便可得到全程服务。

五要创新公共财政制度。公共财政体制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公共财政要求在保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资源投入到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上来,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真正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政府应加快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特别是延伸过多竞争性生产建设领域中抽身,压缩越位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支出,坚决取缔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现阶段尤其需要加大对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文化设施等的投入,建立各项社会事业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与GDP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拉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短腿”。

六要创新政府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现有的GDP体系只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混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内涵,忽略了很多指标,如社会、人文、基础教育、公共设施、能耗、环境生态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级政府行为的功利化和短期化,引导了地方政府把较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投向生产性领域尤其是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上。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改革现有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推行绿色GDP考核,在指标的设计和权重上,不仅要看地方经济的发展 13 速度,更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看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情况,要把生态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领导的述职报告中。

(三)进行方法创新

一要创新“公共型”的政策制定程序。提高政府的回应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牵涉的方方面面较多,也面临很多的制度性约束,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约束下,目前可以考虑主要从完善政策制定程序的角度来提高政府的回应性。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起点,即确定议程,考虑如何通过制度约束,引导政策制定者在确定政策议程时考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的公众意愿和要求。目前可以做局部的尝试,例如要求政府在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其工作重点的确定、政府议程与人大建议的相关性、与信访部门、媒体、市长信箱等渠道所反映问题的相关性做出解释和说明。二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听证会制度,以听取利害相关者的意见和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就重大决策的标准、决定重大决策的主体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还必须对公众表达的各种意见和要求的法律地位做出说明。三是设计合理可行的决策规则,以保障决策的结果能充分考虑公众的意愿。

二要创新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对自己的工作流程从时效、方便、成本、公正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尤其是那些与公众直接接触的部门。争取以最少的部门、14 最少的人员、最少的步骤面向公民设计工作流程,并在办公场所和政府网站公开。

三要创新传统行政方式 建设在线电子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搭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技术平台,推行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要抓紧启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契机,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管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丰富政府管理的政策资源,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负责制,依法规范政府管理,使行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11] 【参考文献】

[1] 温晋峰、魏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fw.Gov.cn/zjjy 2005.12.23

[2]郁建兴《 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 南方日报 2005.12.8 [3]卿彰谦 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和讯博客

2006.10.27 [4]新恒、魏芙蓉《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日报 15 2005.4.30 [5]同[1] [6]余晖《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百度快照 2006.3.24 [7]同[3] [8]田家华、王忠《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中国改革论坛2005.10.27 [9]高尚全《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人民日报2005.10.7] [1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2003.9.16 [11]同上

[12]李文良主编.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3]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14]沈荣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思路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15]钟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3,读后研究下列问题

1、从这篇论文看其基本格式包括那些项目?

2、请概括论文到底要写什么问题?

3、这篇论文层次的外部标志是什么?

4、论文结构有那些?本文第三部分采用的是什么结构方式?

5、论文第二部分最后几句有什么作用?

6、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本文的第三个重要性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7、从论文的要素来分析本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

8、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

9、试分析创新三个理念的层次结构。

• 第二部分

欣赏分析这篇论文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创新

(论文标题,居中,用大号字,此标题没有副标题,有的有副标题,标题中心语是“建设与创新”,定语“公共服务型政府”。论述的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创新。)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委党校 王明友(署名)

内容摘要

本文从论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入手,列举现行政府存在的问题,阐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创新目标,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摘要,说明写作方法,概括全文主旨和基本内容)• 关键词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性;问题;创新

•(关键词是论文论述的主要问题的中心词,关键词一般为7个。格式每个词用分号隔开)

•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新一轮政府改革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形成,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经济职能更加完善和健全,我国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这是我国政府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进程上质的飞跃。(交代时代背景)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1](给公共服务型政府下定义)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等无疑都是现代政府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谋求合法性的政府必须倡扬的价值和目标。(写其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创新,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纳入议事日程。(提出中心论点)(论文开头一般开明见山交代是什么给问题定义,直接提出论点)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

当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而能够承担这一责任的政府必须是实现了角色转型的政府。必须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2]成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职能有限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责任政府、民主参与的政府。(政府 18 定位)实现这个目标意义重大。(过渡语)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不可避免的要受其制约,也因而避免不了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当前社会的政策“死角”。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到提供优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改革归位于“服务型政府”的体制变革,不仅依靠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靠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对公共资源和领导精力的切实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从建设和谐社会角度谈重要性)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

我国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整个经济体系变得多元化,更加复杂。(从下面三个方面说明多元和发杂)一个方面的改革会受到其他社会各个方面的观念、制度、政策的影响和钳制。譬如,金融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都与政府管理和服务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却相对滞后,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观念、制度、政策的影响和钳制说明我国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整个经济体系变得多元化,更加复杂。)一方面,19 市场经济已经在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求政府尽快从微观经济领域“低位退出”;(实际要求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服务领域,又要求政府“高位进入”,弥补市场缺陷。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从市场体系角度谈重要性、分三个小层次论述)

(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新形势,为各地全面扩大开放、狠抓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资本往哪里流动、要素往哪里聚集,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力度,而是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劣和交易成本的高低,也就是地方政府能不能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获取经济资源的竞争,实际上是市场有效性的竞争、公共环境水准的竞争,说到底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竞争。构建服务型政府正是抢抓战略机遇、提升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3](从区域经济角度谈重要性)(此部分三个此次构成并列关系)

二、现行政府存在的问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提供了借鉴 •

为什么要把政府建设成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因为现行政府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我国政府职能中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指明现行政府存在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 20 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而不应去管企业的下岗分流问题,下岗分流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解决的主体不应是政府。(诠释“三位”)解决这“三位”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归位,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就还给市场,企业能做的事情就让企业自己完成,企业与政府各就其位。[4] 中国加入WTO后,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我国加入WTO已经几年了,WTO中涉及到的政府承诺,我国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严格的WTO规则,迫使我国政府要加快改革,加快职能转变。自然危机反映出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具体偏差,进一步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型功能建设。当前政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偏位。从政府实际发挥的职能来看,政府的工作重点仍然在直接管理、控制经济发展,这主要是通过其财政支出结构表现出来,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率都明显低于财政支出的总增长率,这说明各项公共服务支出所占的比重即相对重要性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说明偏位造成的影响)

二是公众利益表达分散。在公民的利益表达方面,一般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基本做到政府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件件有回音、有结果。虽然一些政府在网上设置了公开的、直接面向市民的信箱,接受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地方媒体竞争激烈,为公众进行 21 利益表达提供了机会;政府也在某些重大决策中建立了听证制度;一些政府部门也设立了公民投诉中心等。但是不同的利益表达途径表达出来的公民意愿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典型的表现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与市民通过信箱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公众主要关注的问题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说明现行政府不能集中表达公众利益)

三是公众利益表达回应缺乏。尽管各种利益表达的渠道还是比较畅通的,但是政府对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的意愿和要求的回应不够。一般说来,如果反应的问题属于个案性质,政府都能够做出比较好地回应,但是如果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却没有能够被充分地纳入到政策议程中,出现了所谓“被遮蔽的议程”——即某些问题是公众普遍关心的,但是却无法进入政策议程。例如拆迁问题、房价过高问题。这说明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存在问题,没有为整合公众的意愿提供必要的机制。往往是来自上层的压力和来自组织性、机构性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议程。

四是政务透明度不够。近几年来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电子政府和政务的建设使政府透明度大大提高。但是,公开哪些信息、以什么形式、何时公开还都是由政府单方面决定的,获取信息还不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一般说来,按照现代行政公开的基本原则,信息公开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二是依公民的请求公开。前者指无论是否有公民提出请求,22 行政机关都有义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公开,并为公民查阅提供方便;后者指如果没有公民的请求可以不公开,但是一旦有请求则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予以公开。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基本限于第一种,而且没有就公开信息的范围、方式、时限作出规定。

五是偏重决策轻视执行和评估。当前各级政府执行政策的惯例是以发布文件和召开会议代替政策执行。一项政策一旦以法规或政策文件的形式发布,并召开了相关的会议传达,即代表着政策执行已经开始和完成,既缺乏日常化的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也缺乏对政策本身和执行情况的日常化的评估机制,从而造成政令不通和无法根据政策执行的情况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或终止的情况。

六是政府财政预算粗化。政府编制的财政预算案细化不够,不能作为人大和公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个有效工具。目前,政府提交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和决算仍然非常粗略,从中很难看出政府的实际活动,更难对各种支出的合理性做出判断。[5] •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政府存在的这些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并进行制度创新。•(此部分从六个不同角度列举现行政府存在的问题,为下部分政府创新提供改进依据)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

我们建设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透明的、公正的、公平的、廉洁的和高效的政府。它的定位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虽然政府雇员可以 23 有私心和私产,但政府却不能有私心和私产。政府雇员竞争上岗,按劳取酬,但决不能狐假虎威,借垄断性的公共权力与民争利、搜刮民财和化公为私。它还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6]政府与私营企业之不同,在于政府无须承担政府官员管理失败的风险。即便政府可以更换,但承担政府失职所造成的损失者,仍然使广大纳税人。故政府规模越大,占有资源越多,意味着纳税人的风险越大,损失越巨。最小化的政府,其责任在于抵外悔、明产权、制暴力、裁纠纷,在于拾民间之遗补民间之缺,适应性强。公共服务型政府还必须是一个民主制宪的政府。它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通过宪法规则的执行而具体实现。宪政其实是被统治者通过民主参与所形成的规则,对政府行为的控制。在宪政体制下,公民的人身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以及经济社会生活自由等权利皆天赋人权,均不受政府的限制。而要使这些权利不受政府侵犯,还要坚持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依法行政以及政治自由的宪法原则。惟有这样,才能在维护公民基本自由权利的同时,保证政府的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廉洁,才能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出现。[7](论述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即模式)

1、以顾客或市场为服务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要求或市场为导向。24 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2、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是现代政府服务模式转换的一个流行趋势,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在生产和提供上是可分的;在付费和使用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只能由政府直接提供,通过重新设计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分工,适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可以较为公正高效地来加以提供。因此,应当扩大市场竞争的领域。主要包括: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凡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的项目,应当通过公共招标、内部竞争、合同外包等市场方式营造市场竞争机制;除了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务外,在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应当营造竞争环境,利用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促使服务提供主体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共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半自治组织等政府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政府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25 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8](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及目标)

实现上述创新目标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方法创新 •

(一)创新三个理念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并坚持三个理念。

一是坚持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理念。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首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要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 二是坚持“非禁即入”的理念。[9]从“允许性”理念转变到“禁止性”理念,是政府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计划经济体制下,凡事要经过允许、审批才能干,这种理念抑制了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事只要法律不禁止的企业和私人都是可以干的,这种“非禁即入”的理念扩大了创新空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只要法律不禁止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可以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准入的范围,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非禁即入”的理念,不仅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 26 可以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

•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首先,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情的理念,也就是说法律(法规)不规定的事情政府是不能做的.政府的行为不能有随意性,依法行政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应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法”扩权或越权谋取集团利益。其次,明确政府的公共职能,解决转型中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大力减少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强化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建立健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的公共权力的行使要透明,形成政务公开的制度性框架,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创新六项制度

政府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据,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的程序、法定的范围、法定的期限正确履行职能。政府机关必须从本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具体业务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行政程序制、限时办结制和交通考评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约束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为,以实现政府提供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效能化。[10] • 一要创新地方性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政务公开”不仅与政府的效率效能密切相连,更是保障政府提升和优化回应性的首要途径。从某种 27 意义上可以说信息公开化是政府开启和推动其他各项改革的根本和保障。虽然近年来在政府信息政务公开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公开哪些信息、以什么形式、何时公开还都是由政府单方面决定的;

2、获取信息还不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因此,政府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抓紧制定《XX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其基本原则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一切人都具有同等的得到政府文件的权利;政府拒绝提供文件负举证责任。其基本内容应涵盖政府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的范围、公开的途径和时间;政府不得公开的信息范围;政府依公民申请公开的信息范围和时限;公民获得信息权受到侵犯时的救济途径等。

二要创新制度化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设计出再完美的制度框架和改革日程表,都无异于纸上谈兵。解决的办法除了政务公开以外,就是建立制度化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包括:由出台政策措施的部门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布、鼓励和方便公众监督、对媒体持更为开放和合作的态度,这要求重视政府公共关系;针对“政府不作为”现象,建立行政首问责机制,在各个政府部门内部,尤其是监管部门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办法。

三要创新制度化的政策评估制度。政府的每项决策都是运用公众委托的权力,通过实施具体项目的形式,配置公共资源的过程。对于政府实施的项目,其最终结果和绩效如何,必须加以严格的评估。这 28 种评估可以由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或者人大组织进行,吸纳政策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专家、行政相对人代表参加。也可以通过委托专门的政策评估机构来做客观评价。鉴于公共项目量大涉及面广,而且政党的政策评估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在当前阶段上,可以每年选择公众关心的政策和项目进行有重点的绩效评估。并且要把评估的结果及时公布。政府还可以每隔一定的周期即对某些重要政策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如果不能通过则自然终止或作必要的调整。•

四要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改革意味着分权、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说到底就是政府权力的下放。如果没有权力下放,就无法完成由“权力中心主义”向“服务中心主义”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从而真正地减少审批环节和不必要的程序,建立“无缝隙政府”,打破部门之间的分割,实行政府“单一窗口”服务,走进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便可得到全程服务。

五要创新公共财政制度。公共财政体制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公共财政要求在保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资源投入到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上来,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真正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政府应加快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特别是延伸过多竞争性生产建设领域中抽身,压缩越位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支出,坚决取缔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29 “面子工程”。现阶段尤其需要加大对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文化设施等的投入,建立各项社会事业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与GDP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拉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短腿”。

六要创新政府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现有的GDP体系只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混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内涵,忽略了很多指标,如社会、人文、基础教育、公共设施、能耗、环境生态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级政府行为的功利化和短期化,引导了地方政府把较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投向生产性领域尤其是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上。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改革现有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推行绿色GDP考核,在指标的设计和权重上,不仅要看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更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看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情况,要把生态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领导的述职报告中。•

(三)进行方法创新

一要创新“公共型”的政策制定程序。提高政府的回应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牵涉的方方面面较多,也面临很多的制度性约束,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约束下,目前可以考虑主要从完善政策制定程序的角度来提高政府的回应性。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起点,即确定议程,考虑如何通过制度约束,引导政策制定者在确定政策议程时考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的公众意愿和要 30 求。目前可以做局部的尝试,例如要求政府在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其工作重点的确定、政府议程与人大建议的相关性、与信访部门、媒体、市长信箱等渠道所反映问题的相关性做出解释和说明。二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听证会制度,以听取利害相关者的意见和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就重大决策的标准、决定重大决策的主体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还必须对公众表达的各种意见和要求的法律地位做出说明。三是设计合理可行的决策规则,以保障决策的结果能充分考虑公众的意愿。

二要创新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对自己的工作流程从时效、方便、成本、公正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尤其是那些与公众直接接触的部门。争取以最少的部门、最少的人员、最少的步骤面向公民设计工作流程,并在办公场所和政府网站公开。•

• 三要创新传统行政方式 建设在线电子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搭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技术平台,推行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要抓紧启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契机,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管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丰富政府管理的政策资源,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大力推进决策 31 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负责制,依法规范政府管理,使行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11]

【参考文献】

[1] 温晋峰、魏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fw.Gov.cn/zjjy 2005.12.23

[2]郁建兴《 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 南方日报 2005.12.8 [3]卿彰谦 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和讯博客

2006.10.27 [4]新恒、魏芙蓉《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日报2005.4.30 [5]同[1] [6]余晖《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百度快照 2006.3.24 [7]同[3] [8]田家华、王忠《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中国改革论坛2005.10.27 32 [9]高尚全《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人民日报2005.10.7] [1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2003.9.16 [11]同上

[12]李文良主编.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3]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14]沈荣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思路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15]钟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3,第三部分 问题解答 研究下列问题

1、从这篇论文看其基本格式包括那些项目?

2、请概括论文到底要写什么问题?

3、这篇论文层次的外部标志是什么?

4、论文结构有那些?本文第三部分采用的是什么结构方式?

5、论文第二部分最后几句有什么作用?

6、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本文的第三个重要性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7、从论文的要素来分析本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

8、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

9、试分析创新三个理念的层次结构。

论文的含义

论文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问题并描述其成果的学术性和理论性文章。论文的写作要求

言之有益;言人未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论文的作用

论文的作用在于它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和手段,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即,科学研究的工具,探讨新知的武器;发表见解的论坛,传播信息的载体;指导行动的指南,制定决策的依据;解放思想的旗帜,深化认识的阶梯;提高素质的手段,人类进步的档案;显示水平的场所,文人用武的领地。

答案:

1、这篇论文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一般来说论文要写清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3、这篇论文层次的外部标志是序号和小标题,采取总分式结构。

4、论文的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整体与部分、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5、论文第二部分最后几句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6、论文研究的方法包括:(1)归纳法和演绎法

(2)分析法和综合法(因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分析法)

(3)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4)比较法和类比法(5)系统方法和非线性方法

7、本文为立论文。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创新。提出这个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9、三个理念的写作从整体与部分来看是总分式,三个理念构成并列式,各个理念结构都是总分式。第三个理念的层次为总分式,内部为并列式。

第五篇: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学科建设论文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指导和提升,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现高等教育化的必要途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是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是研究竞技的理论,并由此拓展出高校体育教学应有的层次和深度.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3.4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完善了竞技育人的教学理念

理论教学注重研究竞技的理论,学生通过对竞技理论的系统学习,竞技意识得到加强,对竞技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竞技超越游戏、超越健身、超越知识,竞技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是生活的哲理,是成长的磨练.认识竞技,理解竞技,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亚于直接参与.尤其对普通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竞技意识是走向社会的准备.公共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有各自学习和研究的方向.竞技是多学科的综合体,依赖于多学科的支持.理论教学为全面认识、理解竞技打开了方便之门,鼓励和吸引学生到与竞技相关的行业中来,从事研究和工作.竞技事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带来的新课题.

下载论公共收费论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公共收费论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管理论文

    07级专科班毕业论文浅谈烟草专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姓名:冯玉华学号:115076007 专业:公共管理 单位:芦台烟草有限公司 导师:郝艳婷 时间:2010年4月28日 论文提要 浅谈......

    公共关系学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公共关系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院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031C111 沈巍 031C11107 胡田 专业 班级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题目功能与构建2012 年 6 月......

    公共经济学论文

    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摘要本文是一项针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研究,首先对近30年中国的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阶段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战略性架构研究摘 要:现今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企业的发展与管理颇受重视,而行政管理是一个企业顺利发展的一剂良药,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企业的重......

    公共管理论文

    公众理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与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变。开放自由的社会为大众提供了更开放的自由平台。随着民主程度的不断加深,公众......

    公共经济学论文

    (本文来源于兰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专业学生作品),仅供参考。 题目:论住房改革议案背后的利益集团 作者:学院:班级:学号:《公共经济学》 结课论文xxx xxx学院 xx专业xx班 xxxxxxxxX......

    公共财政管理论文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各项财政改革都应在公共财政思想指导下进行,并为这个总目标服务。当务之急,是如何定位公共财政。只有准确定位公共财政,才能使......

    公共行政学论文

    中国行政监察领导体制的问题浅析与制度创新 摘要: 官员腐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腐倡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每当某个官员的腐败行为被揭露出来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