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作业以论文的形式,要求如下:
请尽量在参考题目中选题(如果是自己选题,必须在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和研究主题范围内)。
2、论文字数1500字以上。
3、如果发现大段抄袭,做扣分甚至不及格处理。
4、交论文时间。6月1日。最后一次课时上交(学校成绩输入有要求,故不能拖延!)
5、递交形式:纸质,打印手写均可,鼓励手写。
6、论文参考题目如下(参考题目允许小修改):
(1)以某个国家的公共管理实践为例,分析公共管理学的演变过程(2)公共组织(例如)政府的战略管理动因及对策(3)公共部门在食品安全中的职责缺陷及改进策略
现今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已经千疮百孔,食面埋伏了,而最近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无疑给中国脆弱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添新霜,特别是由“良心药、放心药”带头的修正药业,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细数在让人眼花缭乱的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中,有些听着还比较新鲜,如“塑化剂”、“绝育黄瓜”、“工业明胶”等,也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瘦肉精”、“毒大米”、“毒豆芽”„„
虽然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依法合规使用,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和味道,并且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如果企业受利益驱使,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必然产生严重后果。为什么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跟不上问题食品更新换代的手段?
尽管“地沟油”的存在早已被人们所深知,但浙江等地的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还是让人们感到惊愕不已,虽然现在已查获,但是更让人疑惑的是,这样一家非法食用油生产地是如何在这么长时间里躲开各方监督安然无恙的?在工商、质监以及专门的食品安全机构监管下,致癌的地沟油怎么能够在市场上得以销售?
虽然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但关键问题是,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检测标准。要进行相关检测,才确定非法生产的食用油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缺失,这或许是“地沟油”游走食品安全边界的根源之一。地沟油事件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人身安全。政府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才是真正实现源头治理。
尽管“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头我们的监察体系漏洞远不止这些。地沟油案件和最近炒得火热的毒胶囊事件反映出食品、药品的监管还有死角和空档,监管不到位。
而造成监管真空的因素上肯定有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优先关心和考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事项,在食品问题发生后,往往会优先选择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干预正常的监管,使得监管流于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监督,建立并严格执行督查等日常管理制度,对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疏忽的官员实行严厉并且有力的惩罚措施。
加大问责力度固然是严格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下,有时你甚至不知道,应该问责于谁。这个在毒豆芽案件中得以明显体现,工商部门、质监部门、农委等各个职能部门竟都互相推诿,各方开始“踢皮球”。
而这些相关部门的行为恰巧让公众窥见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在已经暴露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各部门尚不能分清谁的责任,那么那些已经暴露在公众眼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又都应该由谁来监管?
在监管分工的现状里面,许多执法部门都是遇好就抢,遇坏就推,其实是各部门的利益分局,如今我国对各部门的职能划分界限十分模糊,难以避免职能的交叉,而如此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政府部门的不合理追求利益不无关联。
问责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问责主要集中在一些明显违法的行为上,对于检查疏忽等则很少涉及。”
要彻底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应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在坚持和完善食品标准体系的同时,建立全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药监、质监等政府部门应该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过程加强监管职能,对生产流动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问题产品进行打击查处,确保有序生产。
媒体、网络深度介入食品安全领域,适时监督,及时曝光,使原本食品监管部门内部掌握的信息日益公开化。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其中,也不排除少数媒体及网络的虚假和夸大报道,在食品安全危机中,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分类引导媒体,获得最大限度的正面公开。
政府对待出问题的企业,应追究相关企业和责任人法律责任,并依照法律进行严厉制裁,做到杀一儆百,而对政府自身,应做到政务公开,实时接受民众的监督,并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规范行业标准,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鼓励消费者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二篇:公共管理论文
07级专科班毕业论文
浅谈烟草专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姓名:冯玉华
学号:115076007 专业:公共管理
单位:芦台烟草有限公司
导师:郝艳婷
时间:2010年4月28日
论文提要
浅谈烟草专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以来,社会经济渐渐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内卷烟企业面对新的规则与竞争,只有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也要随之而变革。不可避免的事实是,关税减让、配额和许可证管制将逐步得到取消,在国内市场加速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卷烟市场必将成为国内外烟草企业激烈竞争的场所。短期内国内烟草企业还能在烟草专卖制度的保护下得以维持发展,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确保烟草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却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毫无置疑,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只有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适应国际贸易规则,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烟草专卖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以与时俱进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模式,在转型中促发展。
一、卷烟市场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卷烟市场管理存在的几大难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二、卷烟打假面临的形势与相应对策
(一)卷烟打假面临的形势
(二)卷烟打假的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手册/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 烟草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4
浅谈烟草专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冯玉华
在我国烟草实行国家专卖的形势下,烟草局(公司)除了负责卷烟销售之外,管理和规范市场也是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对于烟草局(公司)的专卖管理职能可分为市场管理和卷烟打假两大块,笔者试对当前专卖管理和卷烟打假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
一、卷烟市场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卷烟市场管理存在的几大难题
多年来,烟草专卖管理部门通过合理布局零售网络,全面推行诚信等级管理,强化管理责任制度,积极推进联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好了卷烟市场的监管基础,提高了卷烟市场的控制力,整肃了卷烟市场经营秩序。但卷烟市场仍然存在一些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一是无证经营仍然是困挠着管理部门的头痛问题;二是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不法商贩暗地里派发销售宣传单,进行卷烟的违法经营;三是非渠道卷烟流入卷烟市场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绝;四是假冒伪劣卷烟的流入有所抬头,查处的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五是对新型业态中的连锁经营店、加盟店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上五个问题由来以久,正在成为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牛皮癣”,全国各地的烟草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也是复杂的,因而因市场所衍生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原因更是千头万绪、纵横交错。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所在,就必须以市场为大背景进行分析。下面,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的存在原因,结合市场背景情况,进行简易分析。
第一,无证经营问题的存在,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经济因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商贩为图利而从事无证经营;二是烟草公司提供货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货源供用空缺导致无证经营;三是受合理布局的影响,烟草零售网络的不完善导致了无证经营;四是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对无证户的处罚权限缺失,导致无证经营不能很好地得到遏制。
第二,不法烟贩通过派发销售传单,从事违法销售卷烟行为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一是当地烟草公司的卷烟品牌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某些品牌的卷烟供不应求,不能完全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给不法烟贩留有可乘之机;二是此类不法烟贩兜售对象往往是无证经营户,烟草专卖管理部门监管权限缺失;三是打击难度较大,此类不法烟贩行踪诡秘、行动谨慎,不易被查获,生存空间较大;四是法律风险较小,此类烟贩往往查获后会由于涉案货值不够,难于受到严厉的处罚而继续重操旧业。
第三,非渠道卷烟流入市场,主要是因为某些不法烟贩利用了当地市场卷烟市场消费特点,对某些畅销牌号的卷烟进行贩运销售,达到牟利目的。
第四,假冒伪劣卷烟的抬头趋势,主要原因为:一是假冒伪劣卷烟的高额利润的驱使;二是假冒伪劣卷烟制造工艺越来越好,导致消费者甚至是稽查人员识别难度越来越大,为其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在卷烟的销售旺季,尤其是下半年的节日较多,卷烟的需求旺盛导致当地烟草公司很多货源供应不足,为售假分子提供了一定销售空间。
第五,对新型业态中的连锁经营店、加盟店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连锁店、加盟店本身的经营特点决定的。连锁店、加盟店由于存在经营或资金上的联结,很容易在市场中形成“二层网”、“网中网”,给专卖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第一,解决无证经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深入调查,分清对象,根据性质,分层次、分重点取缔。可以要求片区稽查员经常上门对无证经营户进行劝戒,并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与工商部门沟通协调,根据不同性质分层次、分重点取缔无证经营。首先取缔以销售假冒、走私烟为主的无证经营户列为整治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起好打击无证经营“龙头”作用;其次取缔专营卷烟的无证经营户。二是堵疏结合。取缔无证经营,堵是第一位的,有效阻止蔓延,把整治无证和打击大要案、地下网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根治。取缔无证经营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劝导经营户变换经营地段,对变更后经营场所具备法定申请条件的,严格按照合理布局要求,优先予以办证,使之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第二,解决不法烟贩通过派发销售传单,从事违法销售卷烟行为以及非渠道卷烟流入问题,一方面加大对此类行为的监控及打击力度,有力地惩处非法经营卷烟人员,起到震慑作用,另一面,要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卷烟的品牌结构,充实市场需求空档,堵塞此类违法行为的流入渠道和生存空间。
第三,要解决假冒伪劣卷烟抬头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面做好工作:一是不断强化“源头”打击力度,避免假烟当地生产当地消化现象的存在;二是炼就一双识伪“火眼睛睛”,切实提高专卖执法人员现场识别真假卷烟的能力,强化辨假识假执法办案水平;三是勤查市场,依法加强对卷烟市场的检查,提高检查频率,并对诚信度不高的经营户实行重点监控,这不仅能从中发现违法经营行为,还能从心理上给违法经营分子产生一种震慑作用;四是培植“线人”,使专卖管理部门能随时掌握违法经营行为;五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经营户销售假冒商标卷烟,其行为都是利益驱使,专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利益纽带,与经营户建立长期的利益共同体,堵塞假烟流入渠道;六是加大对经营户、广大消费者《烟草专卖法》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他们明白《专卖法》的宗旨是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七是与工商部门协调配和,加强对无证经营户的取缔。如此,形成经营户对假冒卷烟能自觉抵制销售,消费者能自觉抵制消费,人人都是举报线人,共同抵御假冒卷烟流入的打击格局。
第四,对于连锁店、加盟店的监管问题,可以通过关联监管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实行一个单店一张卷烟零售许可证,由持证单位分别订货,防止总部集中货源形成势力。同时片区稽查员要合理设定拜访频率,要基本掌握每个单店的卷烟购进数量和销售数量,掌握这类零售户内部网络各节点的真实销售数据,将所有节点纳入卷烟销售网络统一管理,避免形成二层网、网中网,引导其合法经营,便于控制管理。
二、卷烟打假面临的形势与相应对策
从某种程度来说,卷烟打假既指“源头”打假,也包括“下游”打假。下面,笔者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对卷烟打假形势的认识。
(一)卷烟打假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通过认真落实卷烟打假的“三大机制”,全面深化“四个转变”,加大打假宣传排查力度,始终保持卷烟打假的高压态势,卷烟打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卷烟打假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当前卷烟制售假活动不断呈现新的动向,制假门类齐全,专业化、网络化十分明显且与地方势力相勾结,触底反弹的现实危险很大。二是制售假组织更加严密,方式更加隐蔽,手段更为狡诈,反侦察能力大大增强,使防范和打击的难度加大。三是由于暴利的驱使和重点地区打击力度的增大,卷烟制售假活动向周边进一步渗透的危险大大增加。因此,在卷烟打假工作上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假烟暗流花样百出,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狡兔三窟”,为逃避打击,迷惑执法人员,减少被查获后的经济损失,不法烟贩往往将假烟分藏在几个窝点,且窝点大多选择在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居民区和较为偏僻地段。在销售过程中,烟贩也颇费心思,从不固定从一个窝点发货,一般以打的、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的方式送货。二是“蚂蚁搬家”,随着烟草、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打假协同力度的不断提升,烟草市场打假的稽查力度和频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专卖人员不定期地突访、巡查和联检,令不法烟贩提心吊胆,这样便迫使他们只能将假烟囤积于窝点内,要想上门推销或送货,他们也只能将假烟化整为零一条一条地送,如同“蚂蚁搬家”一样,而不像过去那样大张旗鼓,招摇过市,以免被逮住。三是“偷梁换柱”,为了便于消费者识别真假烟,烟草公司在销售的每条烟上都贴有相应的防伪标码。对此不法烟贩时常如法炮制,购进假烟后,更换卷烟包装或加贴假冒标码,使假烟“旧貌换新颜”。四是“乔装运输”,主要特征就是不法烟贩对假烟进行伪装后,通过货运部以零担托运的方式对假烟进行运输。在办理托运时,他们时常用虚假的身份资料及联络方式与货运部签订运输协议,或是约定货到自提,所以一旦卷烟被查扣,往往无法找到真正的当事人。加之这些年来国家治理公路“三乱”,规定了除公安、交警外,其它部门不得上路设卡检查,所以目前利用这种形式非法运输假冒卷烟的现象日趋频繁。五是“诡秘操作”,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卷烟市场秩序日趋规范,许多销售假冒烟的非法分子为提高生存能力纷纷转入地下,其作案手段、方法更趋多样化、隐蔽化,如把仓库与店面分离,化整为零,分散销售,实行电话预约、送货上门,柜台单包摆样。其网络呈家族化、组织化、严密化的趋势,即以亲戚、朋友、同乡等形式发展销售假冒烟网络,从事售假活动,并且分工明确,组织严密。销售假冒烟手段、方法的狡猾隐蔽及假冒烟地下销售网络的家族化、组织化、严密化对烟草专卖管理部门的日常查处带来一系列难题。
(二)卷烟打假的相应对策
1.做好卷烟“源头”打假工作
要做好卷烟“源头”打假工作,可以从以下做好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卷烟打假工作的领导,落实卷烟打假责任。二是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确保制售假案件明显下降。三是要研究卷烟打假工作的治本之策,把“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仅靠“打”决非治本之策,立足“防”才是根本之路。尤其是要突出基层的防范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把“打源头”与“打源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市场监管查处力度,有力摧毁制售假赖以生存的市场条件。五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打假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协调并协助好各级政府,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执法优势,形成标本兼治的打假合力,特别是协助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各级打假办的组织协调和公安机关打假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打假观念,建立畅通的信息情报渠道,加大案件经营、案件督办和追逃力度。六是要全力协调并配合好各级司法部门,加强卷烟打假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适用,努力实现重典治假,从根本上给制售假违法犯罪分子以毁灭性的打击,力争实现卷烟打假由遏制向根治转变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各级烟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专卖管理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查窝点、打网络、强管理、保净化”打假活动,尽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可为患已久、打而不绝的假烟还是源源不断,就不得不进行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说到底还是市场还存在假烟销售渠道,市场还有假烟生存空间。因而,“源头”打假重要,“下游”打假同样也很重要。
2.做好堵塞假烟渠道工作
一是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来源的针对性。以普法为契机,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形成一个自觉防御体系。
二是要扩展信息渠道,提高案件线索来源的实效性。信息是有效打击假冒卷烟的重要条件,堵源截流是净化市场的根本措施。为此,专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扩大线索来源,及时受理消费者和社会各届的申投诉,提高案件线索来源的实效性、准确性,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
三是要全面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制。杜绝假烟、净化市场,只靠烟草部门的专卖执法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的联合,加大执法的力度。
四是要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制假售假网络组织严密、隐蔽性强等特点,要强化案件经营意识。案件调查人员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对查获的假烟来源去向认真跟踪追溯,对于有价值的线索,甚至腰协调公安机关一起认真研究,联合部署行动。
五是要强化市场管理,不断提高市场控制能力,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烟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整顿卷烟市场秩序。
六是要利用已有激励机制,提高案件举报的积极性。专卖部门要通过宣传已有的奖惩激励机制,鼓励举报人举报,不断提高案件线索举报人的举报积极性。
七是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烟草市场的监督稽查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卷烟打假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专卖队伍素质如何。一方面通过强化学习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一支工作效率高、监控市场有力、执法规范的专卖稽查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监督和考核,不断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增强稽查人员的责任感、危机感。以此来强化对卷烟市场的监管,实现对卷烟市场的有效管理。
第三篇:公共管理论文
公众理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与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变。开放自由的社会为大众提供了更开放的自由平台。随着民主程度的不断加深,公众参与政治的意识与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越来越关注社会大众的意见与反应,从某一程度而言,公众的意见与行为反应对政府等机构的决策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在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上。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公众力量固然强大,但是由于公众的复杂性以及限制,在面对社会的公共事件时会出现偏差与反方向反应,因而提高公共理性是公共管理应该关注的,所谓公共管理简单的是社会公众的对某一事件或某几件事件做出的思考与行为操作和反应机制。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性,公众(一)公共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下,各类摩擦以及公民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这对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应对各种事件达到社会的良好秩序状态。随着民主程度的加深,公民社会也日渐形成,(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的或民间关系的综合,其组织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公共管理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在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在不断加强,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社会也越来越最希望参与到其中,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在加强。社会公共问题的讨论本身要求公众以理性的方式介入和参与,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经济上都处于的发展阶段,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很多。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分布也不均匀,各民族各区域的差异比较大,在观念,思想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对我国的公共管理提出到更高的要求。中国式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一直是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熏陶下形成的大部分人意识观念是利己主义的,中国人国民性从本质上还是有部分的利己的,鲁迅在《药》中描述过在面对一个为革命牺牲生命的青年前,围观的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是冷漠,麻木与冷眼看着,毫无一个同胞的关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国际化,社会也更开放,公民也有更多的言论自由。中国公民的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也各开放,随着民主的发展,政府在运行模式上也趋向透明化与公开化,更关注公众的意见,同时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表达意愿也更强,更能从一个主人翁从一个作为社会一部分的主体之一的角度来评价与参与公共管理。因而提高公众理性水平即社会公众对公共事件的思考与行为方案的选择与操作,无论是对社会公众还是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意义都是无可厚非的。
(二)理性与公众理性
公共理性简单的来说个人理性的水平加总。何谓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的思维状态下,有自信的人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中其中一种方案操作或处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是人思考问题的一种逻辑规则,或者更准确说是一种思维轨迹。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理性是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为理由。理性有几个特点:(1)冷静的态度,对于紧急的事件不慌张,不焦急。(2)全面的认识,对于人,事能有多个方面的了解再认识和详细的分析,主要是主观性的分析。(3)后果的预知,在思考时要对行为或反应实施后会产生的影响做出预知。(5)心理素质的要求。综合分析我认为理性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正常状态下思考。何谓思考?首先对思考做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思考是指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理性的思考是建立在正常状态下的,是基于主流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认知上的。理性既然是思考问题的逻辑规则,那么它必定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遵循基本的逻辑规律。以最简单的三段论式的推理为例,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正确是我们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断得出正确结论的充分条件。由此,在自由言论时如果要求遵循理性逻辑也就容易陷入逻辑困境。理性的结果是做出恰当的反应与操作行为,思考后的行为反应选择的方案是符合基本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而不会出现越轨,是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至少是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的。(2)全面的认知。对于某一事件的理性思考必须是基于对其全面的认知上的,只有是对事件有基本的认识之后才能做出合适的反应而避免在无知上的偏差反应。(3)后果的预知。理性下的思考必须能够对行为操作可能会出现的做出后果预知,包括对自身的影响,对社会大众的影响等等。尽管会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引入,导致了不同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描述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是显然应该在主流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评价理性的而前提应该是基于以上三个标准的,首先必须基至少是基本认知上的思考。换妻事件的当事人从以上三个标准来衡量的而言是不理性的。首先当事人并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他的 “思考”是不符合主流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因而他不是正常状态下的思考。同时他对于显而易见的后果并没有做出“预知”。对于权力的过分依赖让他有恃无恐。
(三)公众理性与公众事件
公众理性是社会大众对某一时间作出的思考和行为反应。从我国的情况而言中国国民的公众理性水平还是有待加强的。公众理性反应在社会事件中,尤其是风险事件中。社会事件的影响成度,不仅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如:其危害的程度、方式、性质等;同时,也取决于在波及的过程中,公众如何获得相关信息以及如何知觉和解释这些信息。这与公众理性密切相关,著名的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如果我们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我们会看到环形水波一层一层地由中心扩散开来。如果投入湖中的石头质量足够大,其形成的水波就会非常深,波及的范围也会相当广。民众往往是依靠直觉对风险事件进行知觉和判断,SARS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公众对它的到来也是措手不及,公众表现出来非理性反应,恐慌,无措,疯狂的抢购白醋和板蓝根,不仅造成了公众恐慌还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同在今年在日本地震事件中,在核辐射的影响下,在爆出碘盐能与防辐射的消息时,中国公众表现出来的是疯狂的抢盐事件,甚至连费碘盐都被一抢而空。一种商品被抢购,人为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不法商贩会趁机哄抬物价,从中谋利,还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前天晚上政府紧急行动起来,通过媒体发布信息,澄清公众认知上的误区;调运库存食盐,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在突发的事件尤其是突发的风险事件中尤其能反映出公众的理性,显然中国公民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壁纸日本公民,在地震发生后不仅有序组织救援活动,日本公民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慌乱与恐慌,而是有序的配合,不仅在地震中有效自发疏散,在核辐射发生后,中国出现抢盐的事件而日本国内却表现出来仍然是有序,公众做出了理性的反应。“食盐抢购潮”映照出世态的浮躁。人们因无知而盲目,因盲目而从众,加上食盐便于储存,以及对今后买不到“安全盐”的莫须有的担心,竟让整个社会陷于集体无意识的尴尬。值得反思的是,除了谣言借助互联网、手机等现代数字通讯工具飞速传播外,社会公众的盲目、无知和从众心理,也使得谣言的破坏力变得强大起来。近些年,不止一次的谣言,都能轻易惑众,与社会公众自身的非理性特质不无关系。从众往往是你因为社会公众的无知,而选择盲目跟从。如果民众具有认知和思维的理性,对于我们有效地应对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公众理性何以如此脆弱?公众的盲目从众,非理想行为显然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政府压力,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我们显然需要越来越关注公众理性,提高我国公众理性的水平。
(四)公众理性分析
从理性的衡量标准来看,造成公众不理性行为的原因以及措施可以做一下的分析:(1)对事件缺乏正确的认识。显然当社会公众不了解时就会无法做出应对措施,甚至措手不及,加上交互影响,进而做出非理性行为。不可否认中国公民在遇到较大风险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理性程度并不高,中国的国民教育水平不高,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也不高,对很多知识并不了解,也缺乏经验导致遇事而无法冷静思考,也无法在基于正确认识和经验上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导致害怕,恐惧。所以在提高公众理性上,应该加强公民素质的培养,教育的普及以及将教育深造是十分必要的,要提高理性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认知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为什么日本公民在地震中表现出来如此淡定,公民素养高是原因之一。(2)情感参与,公众参与在主观上多数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发泄愤怒,以情感参与为主,缺少理性参与,这对于公民素质有较高要求,社会问题过多导致公民情绪不满,从里一个层面表明政府在解决问题上并没有让公众满意,政府的执行力还有待加强。(3)政府应对机制。政府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对公民反应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的披露事件详细信息,使公众不能在事件扩大之前对事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公众的非理性行为往往又会加大风险事件的风险程度; “建设性”需求的缺失,首要表现为信息公开不健全,政府决策不透明。决策信息资源封闭,造成公众或政策对象不能准确理解政策的三价值目标,缺乏对政策的认同感,从而不能对政策制定或政策调整发表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政府在决策中本身存在的不公正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政府行为的公信力,激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使公众做出不理性行为。政府要不断加强在信息的透明化。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在一个公民社会,公民应该充分的行使自身的权利与履行自身的义务,增强公民意识与公民参与,参与社会事务与管理事务的建议;政府也应该尊重公民意见,注重公民意见,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更民主的氛围。无论是公民自身,从社会运行秩序还是从政府角度都应该关注公民理性,提高公民理性(社会理性)。
参考文献:
张创新.《公共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乔治.桑塔亚纳著,张沛译.《常识中的理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树立法律权威需要媒体理性与公众理性, 法制日报, 2009年10月29日
公众理性有赖于足够的人文素养,台州日报,2011年03月18日
谢小菲,谢冬梅,郑蕊,张利莎.SARS危机中公众理性特征初探,2003年4月
公众理性
姓名: 刘婧
学号:U200917327
班级: 社会学系社会工作0901
第四篇: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制度的漏洞
-----城管暴力执法
摘要:城管暴力执法是近年来映入大众眼帘的极为热门的话题,这个问题充分暴露了社会矛盾,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来的说就是:人民内部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绝不会是一种偶然现象,如若偶然就不会发生的如此普遍,暴力执法在全国的城市可谓是“遍地开花”,我们在媒体上能看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反映,更是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的直接表现。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并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我看来,这不能去片面的看待,矛盾双方肯定都会存在责任,一定要“两手抓”。城管暴力执法的解决则主要从公共管理制度以及执法者本身来入手,政法要完善文明执法的规范,健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执法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执法素质,同时违章经营者也要配合执法,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
关键字:暴力执法制度缺失文明执法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确立与逐步完善,我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国家与社会总体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市场经济的的确立必然会导致私有资本的崛起,社会资源的私有化,并且社会资源的配置必将会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谁掌控了市场就意味着谁掌控了社会资源,从而也就掌控了社会财富,反过来说,谁掌握了社会财富就有能力去购买和控制社会资源从而操纵市场,这种循环的出现就必然导致一种社会现象----贫富差距的拉大。
人是要吃饭的,不管社会有多么的不公平生活还是要继续,那么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学历的又想自己创业的所谓的社会的底层人民该如何维持生计?于是他们就想:现在不是可以自由做买卖吗,我也做,不能做大的,我还不能做小的吗,等攒够了钱,咱也来一票大的。(什么是社会底层,不仅是经济方面体现出来的更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你们也不想想就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牛鬼蛇神满天飞的时代你能成吗?活脱脱是现代版的“骆驼祥子”啊)。说干就干,他们找来了各种各样的道具:锅子、煤气灶、三轮车、马扎子、太阳伞、便携衣架······准备好后便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虽说他们设备简陋,并且看起来不能保证卫生(其实那些所谓的大酒店也没见得干净到哪里去)但因其物美价廉也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收入也是不错的。可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一群准备打人抢物,舞着名曰:《XX城市管理条例》的“无往不利”的武器,摆着一副自以为威严正义、盛气凌人的嘴脸的城管正向他们靠近。“柿子找软的捏”,对于这个道理我们的高素质的城管人员更是驾轻就熟,面对这些他们眼里没钱没背景的“软柿子”,城管大人们可是得可劲捏,不把你捏碎决不罢休,把你的锅子炉子马扎子统统装车,还要交罚款。有的商贩性格比较柔和,虽然被人“合理的”没收了自己的饭碗,但也不敢与背后有衙门撑腰的城管较劲,选择息事宁人,而有的商贩是越想越气:把我的吃饭的东西没收了,我以后吃什么,凭什么就断了我的生活来源?想着想着就有点失去了理智,走上前去就和正在“文明”执法的“衙门捕快”扭打起来,商贩是越打越气,越大越来劲,顺手就拿起做饭的菜刀,“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城管倒地,令人最心寒,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就发生了······
虽说上述现象实属个别,但城管暴力执法却已然是摆在当下社会的一道难题。城管打人,商贩打城管,城管遭围攻的事件屡见不鲜,这其中以商贩夏俊峰失手杀害城管时间最为引人关注,夏俊峰已被处决,就是因为一起小小的治安纠纷,就付出了两条人命,毁掉了两个幸福的家庭,这种悲剧的发生到底该归咎于谁,是谁的责任,为什会出现这种现象,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
(一)城管执法制度上的缺陷是根源
首先,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处于不利地位。城管执法中行使的是一种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由城管局统一行使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而有关行政机关则不再行使这一职权。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对城管执法机关履行职责的活动,原来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原归属其管辖的违法现象不闻不问,市城管执法得不到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既处于城市管理的末端,又是城市管理的第一线。使得执法者既要直接面对被执法对象并行使自由裁量权,又成为裁量结果的直接实施者。既开罚单又当面索要罚款的执法方式在程序上存在不合理性,不利于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城管执法制度的相关法规不健全。从1997年全国第一个综合执法试点建立到现在,城管队伍已经经历了13年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独立的法律文件产生。除了缺少法律依据外,城管执法更无规范的执法程序可循。执法者在工作中随意性、自主性很大,使执法工作不能公开、公正的开展。另外,针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也尚未确立,这就使得城管执法人员疏于法律法规而违规执法,超越法律权限做出有损民众的行为。由于城管执法缺乏强制执法权力保障机制,城管执法工作又不像公检执法具有较高的威严,因而执法对象很可能对执法行为进行反抗,甚至采用暴力抵抗的方式。
(二)执法主体不文明执法是主观原因
由于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起步较晚,执法队伍在构成上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另外,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甚至作风霸道。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城管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许多城管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制止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城管打人的暴力案例屡屡发生。城管执法主体的不文明执法是激化城管执法主体与执法相对人间的矛盾,导致暴力执法的主观原因。
(三)执法工作的性质和环境是客观原因
城管执法的工作性质及现实环境决定了城管执法不可避免的处于诸多矛盾的风口浪尖,其执法的对象和场所使执法环境变得十分恶劣。首先,在城市管理中,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矛盾是最尖锐、最不容易协调的,其次,城管执法所面对的执法对象大部分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一方面因为执法对象的文化程度、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又迫于生计,所以执法对象更不愿接受城管执法的相关决定而容易与执法者发生对抗,加剧对立双方的冲突。而且,弱势群体在于执法者的博弈中,往往得到社会大众的同情,这使执法者陷入被动、不利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执法者的工作情绪,从而进一步触发了城管执法中暴力执法事件。
二、提高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有效途径
(一)宣教并重,营造和谐执法氛围
1.强化大众宣传。通过电视、报纸、送法进社区等形式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营造“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氛围,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
2.注重罚前教育。在纠正违法行为与实施处罚之前,首先要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由被动接受处罚变为主动认知自己的违法行为,达到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除加强队员日常的法制学习外,还经常举办执法演练活动,让每个队员在模拟执法现场开口讲法,与“管理相对人”辩驳,练就以理服人的真本领,做到真正的文明执法。
3.拓宽沟通渠道。拓宽与市民的沟通渠道,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良性互动,使群众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主动关心和参与城市管理。
(二)以民为本,探索文明执法机制
1.坚持重心前移。在实际执法活动中,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纠正违法行为,力求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违法行为都有一个违法预备、实施、既遂的发展过程,如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违法搭建有组织资金、准备建筑材料、打筑地基等前期行为,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制止,就能减少或消除违法搭建人因违法导致强行拆除造成的损失,避免执法冲突。
2.首次轻违不罚。对初次违法,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当事人又能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一般不予处罚;对确需给予处罚的,坚持“先敬礼、再讲理、后处理”做法,做到态度有诚心,教育有耐心,执法有爱心。通过转变执法方式,给管理相对人以人格上的尊重,营造文明执法气氛,从而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法为准,奠定文明执法基础
1.讲法制。严格按照程序执法,坚决杜绝机械执行法律条款,以罚代法的做法,使得案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讲公正。法律法规的处罚幅度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行政处罚由执法人员主观决定,要求执法人员公正处理,严禁影响执法公正、损害城市管理执法形象的现象发生。
3.讲民主。是指保护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人身权和申辩权。实施涉及管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对行为的标准、条件予以公开,讲明违法事实以及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坚持文明执法,尊重相对人的人身权,认真听取相对人的申辩。
(四)强化素质,实现文明执法保障
1.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狠抓制度建设和载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执法目的更加明确,执法行为日趋规范,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提高。
2.实行军事化管理。在队容风纪、机关办公和上岗执勤等方面,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强化执法人员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培养雷厉风行、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增强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3.完善内部制度。任何工作的有效运转,都离不开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各项规章规定,完善内部规范管理。
4.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人人扛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局面。
5.强化外部监督。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城市管理行文明执法工作进行视察指导与监督,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更加公开透明,促进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秦甫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年版
2、夏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城管文明执法的思考》
3、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4、姚爱国著:《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第五篇: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论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平衡、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财政部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目标。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对政府管理职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进
一步理顺了财政职能,财政部肩负起了统一管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职能代写硕士论文。在新的职能范围下,如何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主权外债实施预算管理,是值得
探讨的新问题。
一、利用政府主权外债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政府主权外债,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所举借的,再由财政部、转贷银行或其他转贷机构向地方或部门转贷的债务。目前,财政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各项改革措施正朝着公共财政的方向迈进。公共财政充分体现了政府提供“公*品”的特征,以市场失灵为界限,在克服“市场失灵”的同时,合理引导资源配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作为首都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要积极、合理、有效地提供“公*品”,就要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筹集、配置资金,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投入,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加,但是,仅靠现有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对大量建设资金的需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等公共工程建设的依赖程度很大,而公共工程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财政资金的投入。这样,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与财政支出的扩张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伴随着财政改革。如何缓解这对矛盾?发行国债当然是一条渠道,而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加强财政合作也是缓解矛盾的一副良方。因此,为合理提供“公*品”,进一步开拓筹资渠道,积极运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客观要求。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数十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财政合作关系。
截止到 1999年,仅世界银行对我国提供贷款达324.6亿美元,约折人民币2694.2亿元(资料来源:《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管理》,主编金力群,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p21);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国提供贷款达8l.5亿美元,约折人民币676.2亿元(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业务政策与程序》,主编金力群,经济日报出版社,p257);利用外国政府贷款458亿美元,约折人民币3801.4亿元(资料来源:《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实用手册》,财政部国债金融司编著)。对我国需要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市利用政府主权外债贷款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其中大部分已建成投产。政府主权外债贷款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资金流向。除外资贷款金额外,由于贷款项目的实施,还将带动大量国内配套资金,从而可以通过对外融资,引导国内其他资金流入公*品领域,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平均国内配套资
金与外资的比例约为1.5:l。通过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来引导国内资金流动的功能也是十分明显的。
2.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基础事业的发展。北京市利用政府主权外债贷款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例如,北京世界银行环境治理项目、节能项目利用世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环境改善项目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利用日元贷款北京城市铁路项目等等,为首都的水源保护、大气治理等环境改善和公共交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3.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待兴,北京市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政府主权外债贷款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及时、有力地提供了资金支持,起到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赢得建设时间和加快发展速度的作用,使政府主权外债贷款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重要的筹资渠道。
4.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政府主权外债贷款在设备采购中引进了国际竞争性招标的办法,在土建工程中引进了招投标的竞争机制和施工监理制度,实行了一整套合同化管理制度等等,使企业在利用政府主权外债贷款的同时,引进和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又如,世行节能项目倡导实施节能措施新机制,同时提供项目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总结推广技术援助以及帮助建立有效的节能信息传播系统,提高了节能管理水平。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政府主权外债贷款项目下,通过聘请国外专家管理。咨询及派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管理人才,使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利用主权外债资金对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将主权外债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为维护国家主权外债的信誉,切实加强外债管理,健全外债统一规划、严格管理、职能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合作、高效运转的“借用还”管理机制,防范财政风险,规范主权外债管理模式,应将主权外债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1.分类管理。为落实主权外债“借用还”管理机制,维护政府信誉,切实履行还款和担保还款责任,推进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项目类别进行了分类管理。财政部门根据还款责任,将现有主权外债贷款分为三类,第一类项目是由政府作为借款人的外债项目,由财政部门承担还款责任;第二类项目是政府部门担保的外债项目,由项目单位承担还款责任,由出具担保的部门承担担保还款责任;第三类项目是上述以外的其他类项目,由项目单位承担还款责任。按照项目类别分别落实还款责任:第一,作为由财政还款的第一类外债项目,还款资金由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第二,作为政府担保的第二类外债项目,由项目单位承担还款责任,如不能按期还款,则需由政府履行担保责任,并安排资金垫还欠款;第三,作为政府部门不提供担保且由企业为还款人的第三类外债项目主管部门应给予关注,并给予积极的协调;第四,对于按协议应由政府落实配套资金的外债项目,由借款单位(部门)所对应的主管业务部门将项目配套资金纳入预算安排,以保证外债项目的顺利实施。
2.编制预算。
(1)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将《世行、亚行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需市财政承担配套、还款和垫款资金预测表》送交局内有关业务处室进行核实。
(2)各业务处室对《预测表》中的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对需调整之处,提出具体调整意见后,将信息及时反馈主权外债管理处室。
(3)根据各处室反馈的信息再对《预测表》进行调整后,召开有关业务处室会议,向局内有关业务处室发送《北京市主权外债项目需市财政承担配套、还款、垫款资金情况预测表和说明》。
(4)局内有关业务处室根据以上预测表和说明的要求落实应负责安排的配套、还款和垫款资金。
3.建立偿债基金。作为财政部门,应主动提高防范主权外债风险的意识,提高化解债务风险的措施。在财政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会议上,金立群副部长再次强调指出,“各地财政要建立偿债准备金并完善其管理制度”。为维护政府信誉,防范财政风险,我们认为应尽快研究尝试建立偿债基金,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分散和减轻我市的债务负担,避免财政风险的积累。同时,通过建立和运作偿债基金,可使之滚动增值,从而扩大政府主权外债还款资金来源,防范财政风险。
4.建立外债预警机制。在建立主权外债项目档案库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财政收支状况,研究建立和完善外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此作为新上外债项目的主要评定依据,同时,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积极研究建立主权外债偿债基金,结合债务预警体系的建立,提高偿债意识、风险意识和项目的效益意识,确保项目单位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按时还本付息,降低财政风险。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为使主权外债发挥更大的效益,防止债务风险,使主权外债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对主权外债实施预算管理不失为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