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仪器登记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范文模版]

时间:2019-11-09 00: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仪器登记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仪器登记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范文模版]》。

第一篇:实验仪器登记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当前在各类职业院校中存在着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进行登记操作,从而能够记录和汇总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但传统的利用纸质表进行手工登记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于软件技术开发出一个可以进行在线登记的平台。笔者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在线登记系统研究的背景及价值,然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功能需求分析,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验仪器设备;在线登记;.NET

1研究背景与价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登记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当中,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医院和学校等都在使用各类在线登记系统,如在线预约登记系统、在线招生报名登记系统等,而目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系统应用得并不是很广泛,很多单位和部门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使用登记,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另外,也无法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汇总统计。为了改变实验仪器设备传统的效率低下的登记模式和管理方式,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易于操作的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在线登记系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统一的管理,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当前,在各类学校和研究所存在着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为了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了相应的使用制度,并使用登记表来记录日常的使用情况,但一般还是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登记,从而导致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存在重复记载现象;(2)需要大量的登记表进行登记,浪费资源;(3)登记出错率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足;(4)查询调阅不方便,监督检查难度大;(5)纸质登记表难以保证长期保管;(6)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难以进行统计和汇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和开发出一套在线登记系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统一的管理,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系统,具有以下作用:(1)实现无纸化登记,节约办公资源;(2)节约教师和学生的登记时间,提高效率;(3)帮助提醒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登记;(4)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5)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6)了解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2系统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2.1技术可行性分析本软件系统采用B/S结构,以ASP.NET为开发平台、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ASP.NET是当前主流的一项开发技术,有强大技术支持作后盾,在安全性、易维护性、灵活性方面都能够得到保证。SQLServer是基于服务器端的中大型企业级数据库,适合大容量数据的应用,在功能、管理方面也要比其他小型数据库强得多,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后台开发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等方面也十分强大。本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是比较流行的成熟的软件技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2.2功能需求分析在本系统中主要有三类角色,分别为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其中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利用本系统实现对部门、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用户数据的导入和密码重置等;查看机器故障情况;统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情况,可以按时间或者实验室进行统计。教师可以利用本系统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在线登记操作,并查看当前学生的在线登记情况;查看学生的历史登记记录,可以按学生、按班级或按时间进行查看以及修改登录密码等。学生可以利用本系统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在线登记操作;查看本人历史登记记录以及修改登录密码等。

3系统设计

3.1模块设计

为了充分保证该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根据模块设计的原则,本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人员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学生和教师基本信息的操作,如学生账号的分配、密码的设置等。(2)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操作,如设备的添加、修改、删除等。(3)登记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学生和教师的登记操作,教师和学生按照登记要求进行规范登记操作,并能够查询登记记录。(4)汇总统计模块:主要实现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和统计操作,如可以统计设备一段时期内的使用状况。

3.2数据库设计

一个优秀的数据库能够帮助程序员减少业务逻辑操作,降低出错的可能性;而一个糟糕的数据库会在需要添加功能时无从扩展,或是大量的冗余造成性能的瓶颈。因此,建立一个优秀的数据库,设计好每一张表格尤为重要。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原子性、原始性、演绎性、稳定性,本系统主要设计8张表格,分别为:部门表、实验室表、班级表、教师表、学生表、教师登记表、学生登记表和用户登录表。表中所包含的主要字段如下。(1)部门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2)实验室表:实验室编号、实验室名称、设备数量、所属部门、负责人。(3)班级表:班级名称、班级人数、所属部门。(4)教师表:教师工号、教师姓名、所属部门。(5)学生表:学号、姓名、班级。(6)教师登记表:序号、周次、日期、使用节次、星期、实验项目、班级名称、机器状况、实验室、教师工号、备注。(7)学生登记表:序号、周次、日期、使用节次、星期、机器号、机器状况、实验室、学号、备注。(8)用户登录表:序号、用户名、登录密码、用户类型。表之间的数据关系如图1所示。

4结语

本系统主要是针对于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纸质登记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借助于软件技术研究开发出来的,大大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登记管理的便利性和效率,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琼.电子登记簿在线登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金融电脑,2010(12).[2]崔鸣.实验登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3).[3]张瑞,万建成.基于.NET技术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张莹.事业单位登记在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8.[5]胡亚磊.基于“一张图”模式下的土地登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2.

第二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前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随着信息系统概念及应用的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是复杂的社会过程,系统观点是系统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科学的开发过程和规范的项目管理要比开发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严格遵循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论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显著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中的问题。

按该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两大方法学的专题训练,即结构化(生命周期学)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因此设置四个实验项目,从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系统分析过程,系统设计过程,到文档的整理和完善,覆盖软件开发的主要过程,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熟悉和基本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开发的过程,文档资料的编写格式及规范,全面领会和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1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1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2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3

附录一:--------------5 附录二:--------------6 附录三:--------------11

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任务:学习软件开发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分工,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并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环境。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根据各组选择的课题,实行项目经理制,各组推荐一名组长,统一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和理调整资源和负责项目全局;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对问题达成一直的看法;针对项目的实施,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环境。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3.准备参考资料和阅读相关的国家有关软件开发的标准文档。

三、思考题

1. 2. 3. 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

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的建立。任务:采用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项目的分析过程,给出系统的逻 1 辑功能模型,数据字典以及规格说明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1)结构化分析

明白项目的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写数据字典,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实体关系图(ER图),需求规格说明书。

(2)面向对象分析

弄清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绘制系统的用例图,书写用例规格说明;初步绘制系统的静态结构——类图;初步绘制系统动态行为——顺序图、协作图、活动图、状态图。最后利用Word写出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 2. 3. 4. 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分析系统流程图,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怎样写合乎规范的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 怎样组织对该工作的评审?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技能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在实验二基础上完成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建立和系统详细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规格说明书。

任务:认真分析实验二的结果,给出系统合理的体系结构,描绘系统结构图,并合理划分系统的各组成模块,最后给出系统的各部分设计规格说明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1)结构化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图(HIPO图或模块结构图)设计,模块处理流程设计,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

(2)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系统合理的体系结构;在Rational Rose环境中对实验二的分析模型进行细化、精化,使之成为计算机能够实现的物理模型。最后利用Word写出系统的设计规格说明书。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必须先后关联吗? 2.怎样描绘系统的体系结构? 3.怎样绘制复合规范的流程图。4.怎样组织对设计阶段工作的评审?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系统运行和软件后期制作。

任务:总结软件开发中的得失,正确书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完善系统所涉及的程序框图,源程序,模拟运行数据,打印报表,软件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手册等。

2、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怎样合理选择软件开发的工具?

2.怎样进行用户说明手册和使用手册的编写。3.总结项目实施中的得失。

附录一:

实验要求

软件工程实验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4人

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

3.项目开的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 4.每个项目小组可以参照附录中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项目文档 5.题目自定或采用附录二中的题目

6.软件开发的方法学自定(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附录一:实验题目

题目一:“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学院课程安排”

1. 系统简介

每个学期的期中,学校教务处向各个学院发出下各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时、班级类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研究生)、班号等;学院教学主管人员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给出各个课程的相关限制(如:任课教师的职称、上课的班数、最高和最低周学时数等);任课教师自报本人授课计划,经所在教研室协调任可,将教学计划上交学院主管教学计划的人员,批准后上报学校教务处,最终由教务处给出下个学期全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

假设上述排课过程全部由人工操作,现要求为上述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过程。2. 限定条件

(1)每位教师的主讲课程门数不超过2门/学期: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不能承担学院定主课的主讲任务。

(2)学院中层干部的主讲课时不能超过4学时/周。

(3)本学期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不能承担下各学期的主讲任务。

(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教务处布置的教学计划,学院教师自报的授课计划和学院定的有关授课限制条件。

(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教务处最终下达全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和学院各个班级下各学期的课程表(可以不含上课地点)。

题目二:“学校教材定购系统”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可以细化为两个子系统:销售系统和采购系统。

销售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或学生提交购书单,经教材发行人员审核是有效购书单后,开发票、登记并返给教师或学生领书单,教师或学生可以到书库领书。

采购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若是教材脱销,则登记缺书,发缺书单给书库采购人员;一旦新书入库后,即发进书通知给教材发行人员。

以上功能要求在计算机上实现。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当书库中的各种书籍数量发生变化(包括进书和出书)时,都应修改相关的书库记录,如库存表或进/出库表。

(2)在实现上述销售和采购的工作过程时,需考虑有关的合法性验证。

6(3)系统的外部项至少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工作人员。

(4)系统的相关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购书表、库存表、缺书登记表、待购教材表、进库表和出库表。

题目三:“机票预定系统”

1. 系统简介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订金后,系统打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给旅客,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核对无误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个航班飞机的乘载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在分析系统功能时要考虑有关证件的合法性验证(如身份证、取票通知和交款发票)等。

(2)对于本系统还应补充以下功能:

 旅客延误了取票时间的处理  航班取消后的处理  旅客临时更改航班的处理

(3)系统的外部输入项至少包括:旅客、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题目四:“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 系统简介

每学年要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更新。其中:(1)对于已彻底损坏的做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

(2)对于由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及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编号、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

(3)对于急需修改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要立即进行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编号、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和经办人等信息),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4)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等查询。

2. 技术要求及限制条件

7(1)所有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完成,其他人不得任意使用。

(2)每件设备在做入库登记时均由系统按类别加自动顺序号编号,形成设备号;设备报废时要及时修改相应的设备记录,且有领导认可。

(3)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设备记录、修理记录、报废记录、申请购买记录。(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新设备信息、修理信息、申请购买信息、具体查询统计要求。

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设备购买申请表、修理/报废设备资金统计表。

题目五: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简介和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人事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部门信息、职员信息,其中职员信息应该包含职员的基本信息(如职员的编号、姓名、性别等)职员的其他信息如(如:主要社会关系、奖惩情况等)。(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 部门信息维护;

 职员信息维护(含职员的部门调整);  职员信息查询(不确定查询);  人事信息查询(如人才结构的统计查询)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 辅助功能(如学历索引表、职称索引表的维护等)

题目六: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

系统简介和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工资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部门信息、职员工资信息,其中职员工资信息应该包含与支援工资相关的基本信息(如:职员的编号、姓名、基本工资、各种津贴以及其他应发工资项目,水电、煤气等各项扣款,以及公积金、会费等)、职员的其他信息(如工资调整情况)等。

(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 部门信息维护;

 职员工资信息维护;  显示打印职员工资表;  打印职员工资发放表;  打印部门工资汇总表;

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题目七: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毕业生管理相关的信息,如毕业生基本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其中毕业生基本信息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毕业时间、专业、政治面貌等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编号、就业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务、地址等。

(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 毕业生基本信息维护;  毕业生就业信息维护;

 毕业生就业情况查询(不确定查询);  按专业划分的就业情况统计; 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题目八:建立一个分布式、互动式的远程教学平台

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其主要功能包括通知发布、参考资料发布、电子课件发布、学生作业提交、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帮助学生复查批改后的作业。

题目九: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机票查询和销售系统

该系统可以录入航班和机票信息,用户可以查询航班时刻表、查询机票可用信息和机票折扣信息,用户可以通过WEB订票。

题目十: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投稿系统

该系统可以接受作者的电子投稿,以及作者信息(如姓名、单位、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注册,并能供投稿人查询稿件处理情况,以及在稿件处理后(退稿、录用、修改后再审等),能自动发送E-Mail通知投稿人。

题目十一:开发一个基于Web的BBS系统

包含一般BBS所具有的功能,如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发贴功能、贴子管理、主题词查询、用户信息修改和查询等。

题目十二: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书店

该系统可以分类录入书籍和相关信息(如名称、页数、出版商、摘要、目录等),用户可以注册、登录,注册用户享受打折服务,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浏览书籍。注册用户可以定购书籍并查询订单。

附录三:

软件开发文档指南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先择的各种方案;说明论证所选定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背景

1.1.3 定义

1.1.4 参考资料

1.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2.1 要求

1.2.2 目标

1.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1.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2.5 评价尺度

1.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3.1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1.3.2 工作负荷

1.3.3 费用开支

1.3.4 人员

1.3.5 设备

1.3.6 局限性

1.4 所建议的系统

1.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1.4.2 数据流程各处理流程

1.4.3 改进之处

1.4.4 影响

1.4.4.1 对象设备的影响

1.4.4.2 对软件的影响

1.4.4.3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4.4.4 对系统动行的影响

1.4.4.5 对开发的影响

1.4.4.6 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1.4.4.7 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4.5 局限性

1.4.6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5 可选择其他系统方案

1.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1.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

1.6 投资及收益分析

1.6.1 支出

1.6.1.1 基本建设投资

1.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6.1.3 非一次性支出

1.6.2 收益

1.6.2.1 一次性收益

1.6.2.2 非一次性收益

1.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6.3 收益/投资比

1.6.4 投资回收周期

1.6.5 敏感性分析

1.7 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8 结论 2 项目开发计划

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条件等问题作出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项目的开发工作。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2.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

2.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2.2 项目概述

2.2.1 工作内容

2.2.2 主要参加人员

2.2.3 产品及成果

2.2.3.1 程序

2.2.3.2 文件

2.2.3.3 服务

2.2.3.4 非移交产品

2.2.4 验收标准

2.2.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2.2.6 本计划的审查者与批准者

2.3 实施总计划

2.3.1 工作任务的分解

2.3.2 接口人员

2.3.3 进度

2.3.4 预算

2.3.5 关键问题

2.4 支持条件

2.4.1 计算机系统支持

2.4.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2.4.3 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2.5 专题计划要点 3 软件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的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起初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编制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3.1 引言

3.1.1 编写的目的 3.1.2 背景

3.1.3 定义

3.1.1 参考资料

3.2 任务概述

3.2.1 目标

3.2.2 用户的点

3.2.3 假定与约束

3.3 需求规定

3.3.1 对功能的规定

3.3.2 对性能的规定

3.3.2.1 精度

3.3.2.2 时间特性要求

3.3.2.3 灵活性

3.3.3 输入输出要求

3.3.4 数据管理能力的要求

3.3.5 故障处理要求

3.3.6 其它的专门的要求

3.4 运行环境规定

3.4.1 设备

3.4.2 支持软件

3.4.3 接口

3.4.4 控制 4 数据需求说明书

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向整个开发时期提供关于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要求的技术信息。编制数据要求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4.1 引言

4.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

4.1.3 定义

4.1.4 参考资料

4.2 数据的逻辑描述

4.2.1 静态数据

4.2.2 动态输入数据

4.2.3 动态输出数据

4.2.4 内部生成数据

4.2.5 数据约定

4.3 数据的采集

4.3.1 要求和范围

4.3.2 输入的承担者

4.3.3 处理

4.3.4 影响 5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可称作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 15 明对程序的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5.1 引言

5.1.1 编写目的 5.1.2 背景

5.1.3 定义

5.1.4 参考资料

5.2 总体设计

5.2.1 需求规定

5.2.2 运行环境

5.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5.2.4 结构

5.2.5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5.2.6 人工处理过程

5.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5.3 接口设计

5.3.1 用户接口

5.3.2 内部接口

5.3.3 外部接口

5.4 运行设计

5.4.1 运行模块组合 5.4.2 运行控制

5.4.3 运行时间

5.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5.1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5.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5.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6.1 出错信息

5.6.2 补救措施

5.6.3 系统维护设计 6 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说明书可称作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有关内容合并概要设计说明书。对详细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不得要求如下:

6.1 引言

6.1.1 编写目的 6.1.2 背景

6.1.3 定义

6.1.4 参考资料

6.2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6.3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6.3.1 程序描述

6.3.2 功能

6.3.3 性能

6.3.4 输入项

6.3.5 输出项

6.3.6 算法

6.3.7 流程逻辑

6.3.8 接口

6.3.9 存储分配

6.3.10 注释设计

6.3.11 限制条件

6.3.12 测试计划

6.3.13 尚未解决的问题

6.4 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目的是对于设计中的数据库所有标识、逻辑结构和理结构作出具体的设计规定。其内容要求如下:

7.1 引言

7.1.1 编写目的 7.1.2 背景

7.1.3 定义

7.1.4 参考资料

7.2 外部设计

7.2.1 标识符和状态

7.2.2 使用它的程序

7.2.3 约定

7.2.4 专门指导

7.2.5 支持软件

7.3 结构设计

7.3.1 概念结构设计

7.3.2 逻辑结构设计

7.3.3 理结构设计

7.4 运用设计

7.4.1 数据字典设计

7.4.2 安全保密设计 8 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的编制是要使用非专门术语的语言,充分地描述该软件系统工程所具有的功能及基本的使用方法。使用户(或潜在用户)通过本手册能够了解该软件的用途,并且能够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它。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8.1 引言

8.1.1 编写目的 8.1.2 背景

8.1.3 定义

8.1.4 参考资料

8.2 用途

8.2.1 功能

8.2.2 性能

8.2.2.1 精度

8.2.2.2 时间特性

8.2.2.3 灵活性

8.2.3 安全保密

8.3 运行环境

8.3.1 硬设备

8.3.2 支持软件

8.3.3 数据结构

8.4 使用过程

8.4.1 安装与初始化

8.4.2 输入

8.4.2.1 输入数据的现实背景

8.4.2.2 输入格式

8.4.2.3 输入举例

8.4.3 输出

8.4.3.1 输出数据的现实背景

8.4.3.2 输出格式

8.4.3.3 输出举例

8.4.4 文卷查询

8.4.5 出错处理与恢复

8.4.6 终端操作

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的编制是为了向操作人中提供该软件每一个运行的具体过程和有关知识,包括操作方法的细节。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9.1 引言

9.1.1 编写目的 9.1.2 背景

9.1.3 定义

9.1.2 参考资料

9.2 软件概述

9.2.1 软件的结构

9.2.2 程序表

9.2.3 文卷表

9.3 安装与初始化

9.4 运行说明

9.4.1 运行表

9.4.2 运行步骤

9.4.3 运行1(标识符)说明

9.4.3.1 运行控制

9.4.3.2 操作信息

9.4.3.3 输入-输出文卷

9.4.3.4 输出文段

9.4.3.5 输出文段的复制

9.4.3.6 启动恢复过程

9.4.4 运行2(标识符)说明

9.5 非常规过程

9.6 远程操作 10 模块开发卷宗

模块开发卷宗是在模块开发过程中逐步编写出来的,每完成一个模块或一级密切相关的 20 模块的复审时编写一份,应该把所有的模块开发卷宗汇集在一起。编写的目的是记录和汇总低层次开发的进度和结果,以便于对整个模块开发工作的管理和复审,并为将来的维护提供非常有用的技术信息。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0.1 标题

10.2 模块开发情况表

10.3 功能说明

10.4 设计说明

10.5 源代码清单

10.6 测试说明

10.7 复审的结论 11 测试计划

11.1 引言

11.1.1 编写目的 11.1.2 背景

11.1.3 定义

11.1.4 参考资料

11.2 计划

11.2.1 软件说明

11.2.2 测试内容

11.2.3 测试1(标识符)

11.2.3.1 进度安排

11.2.3.2 条件

11.2.3.3 测试资料

11.2.3.4 测试培训

11.2.4 测试2(标识符)

……

11.3 测试设计说明

11.3.1 测试1(标识符)21

11.3.1.1 控制

11.3.1.2 输入

11.3.1.3 输出

11.3.1.4 过程

11.3.2 测试2(标识符)

……

11.4 评价准则

11.4.1 范围

11.4.2 数据整理

11.4.3 尺度 12 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是为了把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的结果、发现及分析写成文件加发记载,具体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2.1 引言

12.1.1 编写目的 12.1.2 背景

12.1.3 定义

12.1.4 参考资料

12.2 测度概要

12.3 测试结果及发现

12.3.1 测试1(标识符)

12.3.2 测试2(标识符)

……

12.4 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12.4.1 功能1(标识符)

12.4.1.1 能力

12.4.1.2 限制

12.4.2 功能2(标识符)

……

12.5 分析摘要

12.5.1 能力

12.5.2 缺陷和限制

12.5.3 建议

12.5.4 评价

12.6 测试资源消耗 13 开发进度月报

开发进度月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汇报项目开发的进展和情况,以便函及时发现或处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地,开发进度月报是以项目组为单位每月编写的。如果被开发的软件系统规模比较大,整个工程项目被划分给若干个分项目组承担,开发进度月报将以项目组为单位按月编写。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3.1 标题

13.2 工程进度与状态

13.2.1 进度

13.2.2 状态

13.3 资源耗用与状态

13.3.1 资源耗用

13.3.1.1 工时

13.3.1.2 机时

13.3.2 状态

13.4 经费支出与状态

13.4.1 经费支出

13.4.1.1 支持性费用

13.4.1.2 设备购置费

13.4.2 状态

13.5 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13.6 建议

14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编制是为了总结本项目开发工作的经验,说明实际取得的开发结果以及对整个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4.1 引言

14.1.1 编写目的 14.1.2 背景

14.1.3 定义

14.1.4 参考资料

14.2 实际开发结果

14.2.1 产品

14.2.2 主要功能和性能

14.2.3 基本流程

14.2.4 进度

14.2.5 费用

14.3 开发工作评价

14.3.1 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14.3.2 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14.3.3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14.3.4 出错原因的分析

第三篇:系统分析论文

一、系统的概念级特征

1.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整体。

2.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整体性就是要用系统的方法研究系统的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协调处理,使系统的总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达到辩证统一,组成的整体功能,即系统功能,是各部分所不具备的。系统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和。2)综合性。综合性即从系统的总目标出发,将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有机结合,协调运用,从而开发出全新的系统概念,创造出全新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创造,集成创新,获得综合效益。3)科学性。科学性要求分析问题时按规律办事,即处理问题时,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还要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协调与统一。整体是更大系统的部分,又是本系统的整体。整体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功能,组成整体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4)创新性。创新性要求人们在运用科学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大胆地进行系统的开发,实现系统的最优效果,要超前预测,持续创新。

二、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特征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将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2.系统分析的特征:

系统分析从系统需求入手,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从概念上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在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性强的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的逻辑结构。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系统分析的产生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系统工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目前还找不到能处理所有问题的标准方法, 但是,Hall在1969年提出的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是影响较大而且比较完善的方法, Hall认为:现实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工程问题,从而可以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求得最优的系统方案。Hall方法论适应了60年代系统工程的应用需要。当时系统工程主要用来寻求各种战术问题的最优策略,或者用来组织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从70年代中期开始,Checkland经过大量系统实践,提出了软系统方法。由于社会经济系统不可能像工程技术系统那样将各种方案进行科学地定量分析,因而难以评价出最优方案,所以Checkland方法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比较或者是学习,即是从模型和现状的比较中来学习改善现状的途径。

8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等学者从各种系统中分离出一种系统,即开放复杂巨系统,并研究其方法论。钱学森早年在兰彻斯特的工作中提炼出半经验半理论的处理复杂对阵问题的方法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处理复杂行为系统的定量方法学,从经验假设出发,通过定量方法途径获得结论,强调数学模型的经验含义和定量定性相结合。

1987年,钱学森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之后提出综合集成的概念,并把处理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命名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又把它表述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技术。

1992年,又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而把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与使用这种方法的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对于难度自增值系统,王浣尘提出了“旋进原则”,即不断地跟踪系统的变化,选用多种方法,采用循环交替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张文泉等将系统思维分为硬、软系统思维。并将以传统的运筹学(OR)、系统工程等为代表的用常规数学模型就能优化解决硬问题的方法称为硬系统方法。而注重人的因素,考虑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处理包括人在内的软问题的方法则称为软系统方法。其中,根底定义由系统的受益者或受害者C(Customer)、系统(变换T)的执行者A(Actors)、系统输入输出变换T(Transformation Process)、赋予根底定义实际意义的世界观W(Worldview)、系统所有者O(Owners)、系统的环境约束E(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组成。CATWOE的具体含义是系统所有者O使系统在环境约束E下,由系统执行者A通过变换T将其输入变换为输出。而系统的受益者或受变换影响的人,赋予变换具体含义的世界观至少包括W。在硬、软系统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探索硬、软方法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胶合的广义系统方法GSM(General Systmes Methodol-ogy),在理论(模型世界)和实践(现实世界)相结合的原则下,GSM由五部分组成(见图3)。GSM是以知识综合集成为其基本特征的。

四、系统分析有哪些内容

霍尔方法论是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结构模型方法论。霍尔结构模型包括三维,即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维。其中,粗结构时间维划分为7个阶段,即规划、设计、研制(开发)、生产、安装、运行和更新等阶段。细结构逻辑维又将时间维的每个阶段分为6个具体工作步骤,即摆明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决策和实施。专业维是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

霍尔方法论解决的是结构化良好的工程问题,也称为硬系统方法论。

英国学者P.B.Checkland提出软系统方法论。其他典型的方法论还有我国学者钱学森院士、顾基发研究员等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提出的综合集成法和综合集成研讨体系,以及“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最主要的是钱学森等所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及其方法论,即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包括知识体系专家体系和工具体系的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王浣尘把系统方法论概括为五种类型:即内核原则;系统原理包括6条基本原理(组成原理、关联原理、整体原理、层次原理、阶段原理和对环境的相对独立原理)和2条辅助原理(功能原理、目的原理);结合原则;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技术;旋进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固然重视一个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同时人们更重视从中研究和提炼相应的方法论,尤其是针对系统分类去研究相应的系统方法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系统工程方法论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模型和模拟方法在系统工程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有待建立的,而且是无样本的、信息不充分的,这就使得系统工程研究包含着建立新的概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定、选择以及检验各种环境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等极为复杂的问题,于是就特别需要运用模型和模拟方法来表达和考察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帮助启发思想和加速系统工程研究的进程。

明确企业基本使命和目标。在充分认识企业基本使命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力求使目标与基本使命保持一致,基于目标市场预期与企业方向选择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建立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企业发展目标,各项指标准确定量计算或者容易进行定性分析。实施战略的总结,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研究新战略提供依据。

现状分析:分析环境。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企业战略管理行动的主要制约因素;发现机会和威胁,在分析了环境之后,就需要评估企业有哪些机会可以发掘、利用,以及企业可能会面临哪些威胁;分析企业的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影响中国建筑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驱动与抑制因素分析;中国建筑市场未来的发展格局与可能的前景;未来竞争格局;未来产业格局如法规及监管的变化,技术的进步等;未来长、中、短期主要市场格局,用户细分与用户需求变化,以及业务态势等的分析预测。可采用数学模型法、交叉影响分析法等预测方法。

战略态势的确定。把握战略时机、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充分考虑进行战略调整或转移的动力。

形成新战略。经营战略:建筑市场的转型与建筑企业发展的重点,建筑业务的统一战略安排与管理,单一业务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创新;业务发展战略:高档环保业务发展、增值业务发展;市场开拓战略:高档与环保业务相互进入、海外市场拓展策略;营销战略:企业品牌宣传、产品市场营销;竞争战略:与各大运营商的竞争与合作;合作伙伴战略: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对整体生态环境的控制;技术与网络支持战略;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战略;网络演进与技术发展战略;资本运作战略;资本管理战略;战略投资战略;风险投资战略;集团运作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公共关系、政府关系与企业风险管理战略。

战略评价和选择。对新提出战略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的潜在作用做出严格评价,从而为战略选择提供依据。

战略筹划。确定战略阶段、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及战略措施等。

战略实施。制定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沟通思想、储备人力、完善政策体系。

从系统的观点看,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环境、企业战略能力有关。因此,将企业战略环境、企业战略能力因素建立量化的尺度。可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企业战略环境(SE)进行量化。可采用功效系数法对企业战略能力(SC)进行量化。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确定一个适当的模型,综合、有效地反映各种复杂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观察各因素发生波动时,对总体战略目标的影响,找出关键因素,并研究其稳定性。系统建模的原则:数学模型要满足现实性、简洁性、适应性、强壮性。系统建模的步骤主要有:形成问题;选定变量;变量关系的确定;确定模型的数学结构及参数辨识;模型真实性检验。

通过对博弈论中激励理论、代理模型的研究,分析企业价格战略、竞争战略以及多方合作经营战略。“竞争”是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内建筑企业必须改变原来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采用更多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做大做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中以及加上老师教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不少。

系统就是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并且各自独立的单元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同样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在开发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开发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维护阶段。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

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简称PO)。

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简称DO)。

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简称OO)。

系统分析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系统开发是面向客户的,应从客户的角度考虑。

诸如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之类的产品更新换代机构应该在所有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建立起来。

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它允许步骤的重叠和倒转等。

如果系统的成功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时,应取消整个项目。文档材料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可递交成果,应加以重视。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主要集中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整体描述,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信息系统构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信息系统和软件的CMM框架用来帮助改善其系统开发过程的成熟度。CMM包括了五个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期中,每个等级都是下一个等级的必须条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可能被称为定义阶段或者逻辑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需求,在这个阶段至少将目标转换成为满足其需要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框架。在这个阶段需要交付的成果是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草稿。在初步定义完了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后,得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如果一个项目落后于进度或者超出预算,知道哪个需求比其他需求更重要可能是很有用的。在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中可以使用到时间盒的技术。需求分析并不会真正的技术,因为企业需要具有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的能力。信息系统不能比企业自身的响应技术还慢。

在学习本书第二部分的时候,我了解到了需求分析在整个项目开发中的作用以及成为整个项目主导的因素。只要好的需求才能设计开发出好的软件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来简化方便人员的开发设计。期中有五种图表是系统分析师常用的:类图、用例图、协作图、顺序图、状态图。期中用例图是用例建模的产物,它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系统描述成用、参与者(用户)及其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用直立的小人来表示参与者(用户),用圆圈来表示用例,他们之间以箭头的形式来连接。关系包括了:关联关系、扩展关系、使用关系、依赖关系、继承关系。但是书上没讲到《include》关系,跟老师的讲解有点出路。老师在讲义上通过画图的方式很好的解释了《include》和《extend》的关系。

数据建模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数据建模的含义,它是一种为数据库定义业务需求的技术。数据建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有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关系是连接实体的一个时间,或者仅仅是存在于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关系有很多种类,多对多、一对多、一对

一、等等。这些关系的图形化符号记起来很不容易,但是我自己想到了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简单的方法。一个就用 “|”表示,零个就用“0”表示,多个就用“<”表示,然后根据相应的说明来选择。比如零个或一个(0|),一个或多个(|<)。过程建模是一种组织和记录数据的结构和流向的技术,它记录系统的“过程”和有系统的“过程”实现的逻辑、策略和程序。期中也介绍到了数据流图(DFD),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通过系统的数据流以及系统实施的工作或处理过程的工具。我觉得数据流图DFD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阅读,因为数据流图仅有三种符号和一种连接:圆角矩形表示要完成的过程或者工作,正方形表示外部代理(系统的边界),开放的方框表示数据存储(可以是文件或者数据库),箭头表示数据流(可以是输入和输出,或者是表示到过程和来自过程)。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目的就是对面向对象系统进行可视化、评述、和文档化。它适用于系统开发从需求规格描述道系统完成后测试的不同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程阶段、测试阶段)。UML2.0的模型主要图包括了:用例图、活动图、类图、对象图、状态机图、组合结构图、交互图、定时图、组件图、部署图和包图。在理解这章的过程中,我感觉比较轻松,但是把一些关系,事件,实体等等用图形化的形式表示出来还是非常难的。用UML设计面向对象系统时候,我们得准确的找到实体类、接口类、控制类、持续类、系统类和设计关系。在面向对象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一下活动:对用例模型加以精炼以反映实现环境;建模支持用例情景的对象交互、行为和状态;修改对象模型以反映实现环境。

前面说到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项目开发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实我觉得可行性分析也是跟需求分析一样的重要。因为信息是一个必须经过检验的重要资本投入,就像市场要检验一个新产品,系统分析员应该考虑投资能够收回吗?是否有其他投资能够带来比预期更高的回报。要说他们的区别,我个人觉得是:可行性分析是要决定“做还是不做”。需求分析是要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可行性分析报告有六个准则:运行可行性、文化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进度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只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报告,才能够确定企业是否要 做这个项目。如果说在可行性报告中显示没有成功的可能,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做需求分析了,整个项目就不会做下去了。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告可以避免项目中途告终的结果,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举足轻重。

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这章,感觉书上讲解的没有老师讲的详细。书上并没有提到范式,但是在课堂上我了解到数据库设计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等。等级越高,数据冗余越少,对系统调用数据库更方便。数据库的核心是DBMS,DBMS的核心是数据库引擎,引擎响应专门的命令以创建数据库结构,然后创建、读取、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的记录。DBMS使用数据定义语言(DDL)创建记录类型、字段和结构化关系,还定义了数据库视图;DBMS还是用数据处理语言(DML)用来创建、读取、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的记录。但是并非所有数据库的DBMS都被要求使用DDL和DML。看完这章,总结了一下建立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步骤,首先要为每个实体类型建立一张表,然后为每张表选择一个主键,同时增加外键来表示一对多的关系,接着还可以建立几个新表来表示多对多的关系,然后还得定义参照完整性约束,评价模式质量,并且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后为每个字段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和取值约束。数据库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框架类型都得用到数据库,它也是MVC框架的底层核心。

对于本书的还有一个比较映像深刻的就是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应该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使用方式,通过用户界面用户可以同应用程序打交道,处理输入并且获得输出。Galitz曾经提出过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理解你的用户及任务、让用户参与界面设计、在实际用户中测试系统、进行迭代设计。记得以前大二的时候学习JAVA的时候,我曾经开发过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聊天软件,不过当时的界面设计完全设计的是随心所欲,并没有理论作为指导。在学习VB课程的时候学过UAR,简单的了解了一些关于界面友好化设计的原则。这本书也给出了用户界面设计过程的几个步骤:1.以图表形式描述用户界面对话;2.原型化对话和用户界面;3.获得用户反馈;4.如果需要,回到1步或者2步。

最后总结下,虽然我没用把这本书的每一个地方都认真精读,有些地方略读的,但是看完整本书后我收获很大。读完《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这本书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讲解以及以前学习事件过程中的收获,我对于系统分析与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能高屋建瓴的看待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过程的步骤以及增加了一些开发设计中的重要事件的理论知识。

对于系统分析的心得

第五篇:系统分析与设计总结

第一章 概述

信息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规程(processes)、数据、人

SDLC(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包括:计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替代方法:Prototyping(原型法)、CASE Tools(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JAD(Joint Application Design 联合应用设计)、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快速应用软件开发)、敏捷方法(Agile Methodologies)、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第二章 计划

总体规划(Strategic planning)模型:诺兰模型(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信息管理)。

总体规划原则:支持企业总目标;面向各个管理层次;方法上摆脱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的依赖性;结构上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便于实施。

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换法、企业系统计划法、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过程重组、信息系统规划和企业形象系统。

总体规划步骤:准备工作、组织机构调查、定义管理目标、定义管理功能、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划分子系统)、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准备工作

确定规划内容、成立规划小组、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开好动员会。定义管理功能

资源的生命周期:产生、获得、服务、归宿 识别管理功能:根据资源识别(OO)、根据决策与活动识别(SSAD)管理功能是管理各类资源的各种相关活动和决策的组合 定义数据类

方法:实体法(如图2-1)、功能法(如图2-2)

两者组合形成初始功能数据类矩阵(图2-3)

图2-1

图2-2

图2-3 定义信息结构

划分子系统的方法:在初始功能数据矩阵中,排列数据类,使得矩阵中的C靠近主对角线。

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

根据企业目标和技术约束确定

原则:子系统的需求程度与潜在的效益评估、技术约束分析

信息系统需求:Improved service(改善服务)、Better performance(更好的性能)、More information(更多的信息)、Stronger controls(更强的控制)、Encryption and biometric devices、Reduced cost(降低成本)

影响系统因素

内部:Strategic plan(总体规划)、Top managers(高层管理人员)、User requests(用户需求)、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epartment(部门)、Existing systems(现有系统)

外部:software/hardware vendors(软硬件供应商),technology(技术),suppliers,customers(客户),competitors(竞争者),the economy(经济),government(政府)

可行性分析

操作可行性(Operation feasibility):系统在开发之后可以正常使用 技术可行性(Technical feasibility):开发系统所需要的技术资源 经济可行性(Economical feasibility):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总拥有成本

进度可行性(Schedule feasibility)

信息系统初步调查(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Understand the problem(了解问题)

Define the scope and constraints(确定范围和约束)Perform fact-finding(进行实地考察)Estimate Feasibility(估计可行性)

Estimate development time/cost(评估项目成本、时间)Present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提出结果和建议)

第三章 需求模型(Requirements Modeling)

系统分析阶段

包括:需求建模(Requirements Modeling)、企业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开发策略(Development Strategy)

阶段交付物:系统需求文档(System Requirements document)

方法: JAD(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联合应用程序开发)

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快速应用软件开发)

 Explain how systems analysts use a functional decomposition diagram(FDD)系统需求列表

输出、输入、处理、性能、控制、可扩展性(Scalability)、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总拥有成本)

实情考察方法(Fact-Finding)Interviews(访谈法)

documentation review(文档审查)observation(观察法)

questionnaires and surveys(问卷调查)sampling(抽样法)research(研究)访谈法步骤

1.Determine the people to interview(确定访谈人群)2.Establish objectives for the interview(确定访谈目标)3.Develop interview questions(设计问题)4.Prepare for the interview(准备访谈)5.Conduct the interview(实施)6.Document the interview(记录)7.Evaluate the interview(评估)抽样法方法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e)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e)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e)

文档编写原则

Record in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记录)

Use the simplest recording method(使用最简单的记录方法)Ensure that your work is understandable(能让他人理解)Organize your documentation material(合理组织材料)

第四章 企业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

企业建模

产生:逻辑模型(Logical Model)

工具: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s(ERD E-R图)

Data Flow Diagrams(DFD 数据流程图)Data Dictionary(DD 数据字典)

Process Descriptions(PD 处理逻辑说明书)Query Analysis(QA 存取分析)

E-R图

关系种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数据流程图

符号(Gane and Sarson symbol)包括:processes(处理逻辑),data flows(数据流),data stores(数据存储),entities(外部实体)

种类:Context Diagram(第一层数据流程图,无数据存储)

Diagram 0(将第一层扩展,保持第一层的数据流)Lower-Level Diagram(子数据流程图)

Lower-Level Diagram画法:leveling(分层显示 分层方法:Exploding、partitioning、decomposing)and balancing(前后数据流保持不变)

相关概念:

Black Hole:A process that has no output.Gray Hole:A process with at least 1 input and output, but the input is insufficient to generate the shown output.Spontaneous Generation Process:Used to describe an unexplained generation of data or information.数据字典

概念: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含义进行描述的工具

用途:对数据流程图的补充说明、参照,用于检索,检验一致性与完整性 内容 :数据元素:又叫数据项,是最小数据组成单位,不可分割

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 数据流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的结构,有关的数据流和查询要求 处理逻辑 外部实体

方式:人工、计算机 常用属性:

数据元素(名称、类型/长度、默认值、值域、来源、安全、负责人、描述)数据结构(名称、描述、属性)

数据流(名称、描述、来源、目的地、所包含数据结构、使用频率)数据存储(名称、描述、属性、使用频率)处理逻辑(名称、描述、编号、输入、输出)外部实体(名称、描述、输入流、输出流)

处理逻辑说明书

工具:

结构化语言:一种用于描述处理逻辑的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语言之间的语言。包括三种基本语句:祈使句、判断语句、循环语句。没有严格的语法,极其有限的词汇(祈使句中的动词、数据字典中的名词、逻辑表达式中的保留字)

决策树:

决策表:

现将所有情况列出,在不断进行合并,下表为最终表

存储分析

目的:DFD中定义了数据存储,DD中对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作了描述,但没有说明立即存取与实时响应,是补充。

存取类型:E:实体 A:属性 V:属性值 已知E、A,求V 2 已知A、V,求E 3 已知E、V,求A 4 已知E,求A、V 5 已知A,求E、V 6 已知V,求A、E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区别

逻辑模型展示信息系统有什么功能;物理模型展示信息系统的功能如何实现

Four-Model Approach 包括:原系统的物理模型、原系统的逻辑模型、所开发系统的逻辑模型、所开发系统的物理模型

第五章 开发策略(Development Strategies)

软件开发趋势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SIIA)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s(ASP)软件服务提供商 软件开发策略

Develop in-house Buy software package Customize 选择考虑因素

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系统需求文档

包括:requirements for the new system(新系统的要求)

describes the alternatives that were considered(描述备选方案)

第六章

总体设计(General Design)

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网络设计、子系统划分与模块结构 设备选配的依据:总体方案、容量、外设(数量、速度)

设备选配的指标:可靠性、可维修性、兼容性、熟悉性、方便性、可扩充性、经济合理性

硬件设计:主站、工作站、外围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软件设计:中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他开发环境、各种工具、各种媒体的编辑、处理软件

网络设计:网络结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关、网络管理软件、OA设备

子系统划分与模块结构 方法:系统流程图(强调执行顺序)、HIPO(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Output)(强调层次)、模块结构图

模块结构图

方法:事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 事务分析法

适用于高层数据流程图,每一个处理逻辑都是一个事务 变换分析法

步骤: 1 找出系统的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

系统总体优化的准则

模块的耦合:模块间的关联程度

模块的聚合:模块内的紧凑程度

模块的分解:分解到功能聚合型模块为止

模块的扇入和扇出:

扇入:一个模块的上级模块叫做扇入模块 扇出:一个模块控制的下级模块叫扇出模块

原则:扇入越大越好,扇出数目控制在7±2范围内 模块的控制范围和判断作用范围:

控制范围:指模块本身和它的下级模块

判断作用范围:模块和有判断调用的模块的组合

第七章 数据设计(Data Design)

数据与文件分类

存储方式、文件命名规则设计 规范化设计

1NF:在同一个表中无重复项出现 2NF:有且仅有一个数据元素为主键

3NF:表中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唯一的被主键表示,而且他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

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 存储过程

第八章 代码设计(Code Design)

代码的概念

一个或者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代码的意义

鉴别、分类、排序、特殊意义

代码设计的步骤

1.信息分类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方法:

线分类法(将选定的分类对象按若干属性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的类目)面分类法(若干属性独立分类、没有上下级的从属关系)2.编码

原则: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性 方法:根据代码的种类和类别进行编码,然后说明代码组成的原则

第九章 用户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原则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business functions 2 Maximize graphical effectiveness 3 Profile the system’s users 4 Think like a user 5 Use prototyping 6 Design a comprehensive interface 7 Continue the feedback process 8 Document the interface design 输入方式:

批量输入、联机输入(后面太乱了。不写了。)

第十章 网络体系结构

B/S 瘦客户端服务模式 C/S 胖客户服务模式

两层设计:Server + Client 三层设计:Server + Application Server + Client

第十一章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过程

1.硬件和软件的购买 2.网络的构建 3.应用开发 4.用户培训

5.编写文档(程序文档+系统稳定+操作文档+用户文档)6.测试(单元、集成、系统测试)7.安装 8.评估

9.数据转换 10.系统上线 系统切换

1.直接切换 2.平行切换 3.试验切换 4.阶段切换

第十二章 系统运营

四种维护

1.改正性维护 2.适用性维护 3.改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维护流程

1.维护请求 2.初步判断 3.处理请求 4.布置任务 5.用户通知

系统底线

1.Functional baseline(功能基线,终结于分析阶段)2.Allocated baseline(分配基线,终结于设计阶段)

3.Product baseline(产品基线,终结于实施、测试阶段)

系统退化(System Obsolescence)

原因:无法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维护无效或维护成本高)这意味着新的系统的开始

下载实验仪器登记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仪器登记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但分析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目及评分标准 下周一(11月26日)中午12点之前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各班纸质版本作业,周二收齐交给任课老师。 请注意论文封面、格式以及老师强调的......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章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1.1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 软件需求(Software Requirements)  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 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 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  软件......

    系统分析与设计 期末考试

    10. 在一个课程注册系统中,定义了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并在类CourseSchedule中定义了方法add(c: Course)和方法remove(c: Course),则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之间的......

    信息系统分析实验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体会 ——网店设置 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2009111班 学号:200911117 姓名:张耀峰 虽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这个任务持续......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读后感

    浅谈《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顾名思义,是论述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分析与设计过程的方法论。作者依照软件开发过程将书划分为四个部分:系统开发项目......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 通过近10周的学习,我觉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收获还是挺大的。我觉得,如果我们决定要做一件事,就得对这个系统有一个整体得把握,首先要进行......

    行政办公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章 引 言 ............................................................. 2 1.1 政府OA的重要地位 ..................................................... 2 1.2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