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商业空间设计中潜意识应用论文
餐饮空间设计要面向市场,与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是密不可分的。国外有设计师借用“阈下知觉”的理念,即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影响消费者的感觉,从而实现销售的目的。潜意识相较于阈下知觉要更加复杂和深奥,包括了对外物以及自身的认知和觉知,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同时也是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的认知的开端。一本从信法师的《阿含经的疑难》中论及“意根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一一是意根之部分…....,若要指出意根之所在,唯有全称眼耳鼻舌身意。”在国外的文献研究中,莱布尼茨阐释过“次要知觉”,指的就是潜意识;赫尔巴特也曾将心理氛围意识领域和潜意识领域;尼采曾经说过“意识只是表层”;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由此可见潜意识研究的重要意义,也为商业空间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设计的最终意义在于被市场接受并服务于市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并归纳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法,利用并引导人的潜意识,从而在不需要语言或文字提示的情况下实现设计的意图。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将潜意识研究应用于商业空间设计有协助管理,节约资源,组织人流,促进消费的意义。室内设计跟广告设计一样,只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同样可以达到促进消费等目的。通过空间陈设、灯光、材质等元素的变化,达到强调或者弱化室内效果提供心理暗示,引导消费者潜意识的目的。例如,可以将某餐饮空间通过灯光划分为三个区域,在客流量较少的时候只打开便于管理的一个区域的灯光,顾客们受到心理暗示都会选择灯亮的区域就餐而不需要任何语言的提示,从而节省了这个时间段内餐厅的人力和资源。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用空间结构的变化、界面的处理或者色彩及灯光的艺术效果取代文字符号在空间中的作用,使得空间更具审美价值。文字符号的警告或者提示会直接引起人的关注,这样的直接意识多少都会给人留下受到管制和强迫的心理感受。而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界面的处理或者色彩及灯光的艺术效果取代文字符号在空间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给人留下温馨谦和的印象,还能使得空间更具审美价值。
二、应用前景及创新
将潜意识研究应用于商业空间设计,是从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观察商业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从客体的角度出发,利用潜意识的影响来引导行为。剖析不同形态的空间以及空间的不同元素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寻找出人之间的潜意识共性,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指导方法。实现即使不用任何文字说明也可以做到联想、引导、疏通等目的。潜意识心理研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应用方法可初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间的结构与组织。这是商业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结合商业空间的功能性及审美性需求对各个空间的尺度比例、人流动向等大的框架进行宏观定位。注重空间对人的影响与互动合理划分空间结构,组织区域关系才能为后继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空间的界面与造型。界面是空间点与线的交汇体现。在界面的处理手法上,可采用线性和块状的造型,打造流动而富有节奏的空间界面。也可通过色彩或造型的疏密变化,起到紧凑或指引的视觉效果。尤为要注重空间各个界面之间的联系,实现视觉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才能使空间的指引目的更加明确。再者,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分隔是空间设计中的微观结构。同一个商业空间中的不同功能区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如售楼处的展示区和洽谈区,因为功能的不同起陈设摆放、灯光设置等都有所不同。要根据区域的功能性和私密性设计分隔,同时要注重区域的联系。最后,空间的过渡与引导。人的身体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室外进入室内,从开放式空间进入封闭空间,从公共空间进入私密空间等都需要注重空间的过渡并引导人流按照设计的线路行走。结合人的潜意识心理,采用欲扬先抑,欲散先聚,欲广先窄,欲高先低,欲明先暗等设计手段对空间的过渡进行处理。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从商业空间的形态、色彩、陈设与灯光等方面考虑潜意识对商业空间设计的作用和影响。商业空间比家居空间更加重视主体——空间对客体——消费者产生联想和引导的作用。在商业空间设计中,某些情境下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的手段引导消费者的行为,可是又不能过分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不适,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影响并引导消费者的潜意识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在设计研究中,充分考虑商业空间的特殊性、功能性等,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入思考。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注重设计的引导性。国内国外都有不错的设计案例,例如阿尔瓦阿尔托的赫尔辛基甘蓝叶餐厅等。在这些案例中,设计师们通过设计手段实现引导消费者的目的。
三、小结
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强调将设计对社会及个人产生的心理反应反作用于设计,起到满足和反映人们的心理作用。潜意识是不外露的阈下意识,但是其影响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在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不仅可以利用具体的符号或者文字影响人的意识从而进行明确的引导,也可以利用人的潜意识。通过光影的变换,材质的变化,空间形态、布局设置等手段,使人们本能的在体验中采取行动,做出某种决断,引导其不自觉的遵循设计的意图,从而使得设计成果更贴近于设计目的。
第二篇:商业空间设计论文
商业空间设计表达
内容摘要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的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的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展示空间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空间构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来加以区分,以利于在设计组织空间时选择和利用,室内装饰设计的各项要素,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面装修公司围合限定而成,从而确定了室内空间大小和形状,进行室内装饰是创造适用、美观室内环境,室内空间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背景,而顶面差异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变化。以及商业展示空间的设计说明。本文以专卖店设计为主,展开论述,专卖店是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和经营,这种包装更多地体现在对产品以外元素的把握上。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关键字:商业展示空间
专卖店
色彩
照明
目 录
第一章 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概述…………………………………………2 1.1空间设计与陈列………………………………………3 1.2展示与产品的关系……………………………………4 第二章 商业展示设计的色彩…………………………………… 6 2.1色彩与主题表现 ……………………………………6 2.2色彩设计原则…………………………………………5 第三章 商业展示中的照明…………………………………… 6 3.1照明要求与效果……………………………………6 致谢………………………………………………………………………………………15 参考文献 …………………………………………………………………………………16
I
第一章 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概述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利用工业化社会大生产所带来的物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改变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商业展示设计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招来顾客,就不得不在创造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双重审美需求的同时,注重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进而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购买欲望,实线商业效益。专卖店就是商业空间中较为典型的一类。这种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服务营销模式,是在原来专柜宣传的基础上其功能具体地拓展和延伸,专卖店的建立对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企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专卖店与商家利润之间的关联。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通过专卖店的陈设, 品牌的风格、理念和人文概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品牌的每一个信息都会以不同表达方式,向每个进入空间的消费者传递出品牌的魅力,促成消费行为。在专卖店空间设计中,是否运用最华丽或最新奇的装饰效果就能达到商家预期的效果。如何让设计元素和商业因素更加有效地密切,应该抓住那些关键点才能更好地体现专卖店的产品和服务?本文将从设计者的角度,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对如何帮助专卖店获取最大利润进行分析和探讨。
1.1 空间设计与陈列
一、空间设计
空间对展示设计而言,是最主要的设计对象。展示设计中对空间的设计和分割则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味。人类的设计活动是反映,协调和处理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室内空间设计则是反映人类在日常生活的空间中物质和精神生活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性的观察、接受和改造事物,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重建和调整,显示空间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一句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而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重新塑造的过程。它为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和协调。而作为基本的空间处理方法—空间的二次分割,在很大程度上按照功能需求作种种处理,随着应用的多样化、配合采光照明,色彩设计,材料应用,能产生形态繁多的空间分割。常见的空间分割手法有:
1封闭式分割 2半开放式分割 3象征性分割 4弹性分割 5局部分割 6列柱分隔
7利用基面或顶面的高差变化分割 8软性隔断分割
店面布置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商品特征,使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又便于他们挑选和购买。专卖店的设计十分讲究,它需要线条简洁明快,不落俗套。
在布置专卖店店面时,要考虑多种相关因素,诸如空间的大小,种类的多少,商品的样式和功能,灯光的排列和亮度,通道的宽窄,收银台的位置和规模,电线的安装及政府有关建筑方面的规定等。
二、陈列
陈列是直接面对信息传达受众或是商业活动对象而进行的展示行为,其设计对象和设计过程更加注重空间规划、区域划分,强调信息的直接传达效果,并将设计重心直指具体的对象。店铺陈列的目的是在商品展示空间或销售空间的一定范围内,使人们(加盟商,顾客)对商品的属性、功能、特性、品质、风格,档次一目了然,引起注意,留下印象,产生接近商品与购买商品的欲望,达到最大化展示商品刺激商品销售,制造品牌影响力,传播品牌文化的目的。以下以珠宝陈列为例展开论述,珠宝陈列除了陈列的基础要素(易选取、提高新鲜度、提高价值、引人注目等)。最易看到的位置,陈列一些具代表性、豪华夸张的商品,能体现店铺实力的商品。容易看到的位置,黄金陈列空间,陈列一些有特色、高利润的商品。可以看到的位置,陈列一些销售稳定,常备商品。此外,从陈列的整体考虑,还有更重要的功能要素,包括主题、焦点、平衡、比例、构成、色彩、空间规划、共识惯例,重复效应,容量企划和序列化及人体工程学等其他一些原理。
作为展示设计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部分,陈列设计担负着信息传播的最终结果,是展示设计目的达成的最后一环。结合展示设计的整体设计风格,充分利用各种不同设计手段所显现出的不同性格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动态的‘丰富的和有说
服力的互动空间,发现和传递静态展品或者单一信息的丰富内涵,成功地售卖或是传达给受众。
店面是专卖店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家纺经营者开始重视店面的设计。店面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各种类型的过往顾客停下脚步,仔细观望,吸引各种他们进店购买.因此专卖商店的店面应该新颖别致,具有独特风格,并且清新典雅。
1.2 展示与产品的关系
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重点。在专卖店设计中,当设计师明确了商家的市场定位,设计的主题定位也就找到了方向。接下来实际设计工作中要面对的重点问题,就是把握空间展示与产品的关系。专卖店的消费者直接面对的是同一个品牌的系列产品,对品牌的可选择面较窄,这是专卖店的优势体现,避免了与终端同类产品的竞争。因此,专卖店的中心就是产品,产品的展示空间是专卖店中的核心空间。一个专卖店的成功在于它能够给产品提供一个合适的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及对产品品牌产生兴趣和关注。因此,实物展示部分是关键,如何更好地表现或突出产品的特性,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在展示设计的细节考虑中,从LOGO的位置到产品的摆放与相互搭配、产品结构设置实用与有效等,都不可忽视。产品展示风格独特别致,特点突出,不仅使品牌形象变得个性鲜明,还将丰富产品的外在形象,渲染品牌的感染力,影响着品牌的发展和延伸。
可是,并非所有的经营方和设计师都能理智地认识到展示效果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喜欢脱离产品自身的特点去追随流行风格,或者孤立地考虑展示效果的美观与否。当关注点仅仅集中在展示上的悦目时,产品的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很多大投资装修的商业场所,尽管装修效果富丽堂皇,但却总激不起顾客的消费欲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是昙花一现。追溯失败的根源有很多,其中之一也和设计师、经营方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品牌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产品线,占据80%份额的都是少数几个畅销产品。那么在展示设计当中,不仅要考虑产品陈列的美观性,更要考虑专卖店的平方效益,避免专卖店出现局部热、整体冷、造成大部分普通产品滞销的局面。例如美陶居品牌对陶瓷城专卖店的改进方案中,产品的陈列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选择五到八款畅销产品,分别布置在专卖店的不同位置,在畅销产品周围搭配常规产品,在专卖店形成不同的热点,以此来聚集人气,销售额同时也得到可喜的提升。如何在设计当中提升整个专卖店的效益,把握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的。归根到底,商家的最终目的是销售产品,获取最大的盈利。而为专卖店进行空间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为其推介产品和推介产品的服务,所有展示效果的最终目标围绕的也应该是产品,以及产品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关键。
第二章 商业展示设计的色彩
2.1 色彩与主题的表现
色彩对于人类,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设计艺术学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色彩作为重要设计元素,已经被设计界和社会广泛地接受。通过色彩调节可以辅助和加强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设计,既可雪中送炭亦可锦上添花,是展示设计作品在受众中获取最快的第一反应。
色彩是具有温度感的。暖色系在人的心理上易产生温暖和膨胀的感觉,冷色系一般易产生寒冷和收缩感。利用色彩的温度感这一特性,在展示设计中队主题的特征进行表现时,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色彩的知觉。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居室的软装饰换成暖色调,就会使室内有凉爽感。冬日,把卧室的软装饰换成暖色调,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拉深距离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和冷色有不同的距离感,对于狭长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色彩的设计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在人们进入到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第一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是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要满足室内空间不同功能的需求。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设计也要随之功能的差异而做相应变化。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对比来创造气氛。商场主要是人们购买物质生活用品之地,在室内环境色彩的设计上应以突出商品为目的。在对顶、地、柱和商品露出的墙面应以简明淡雅的中性灰色为主,以此来衬托色彩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在灯光设计上除了要满足视觉上的需要外,还要注意到光与色的配合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2.2 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对比一般分为强对比和弱对比,强对比强调了反差和冲突,在展示设计中易于吸引注意力,常用于年轻系列的产品,或者向较为年轻活泼的受众传达信息,抑或是用于强调展品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弱对比强调内敛和谨慎,在展示设计中经常被用于表现细节的起合转承,用于表现低调内敛的产品,在一定的范围内起到强调品味的作用。除去色彩的色相对比,还有面积对比,其作用和色彩构成中的共性规律异曲同工。
展示环境空间的色彩设计原则:
1有明确的色彩基调,主色和辅助色搭配得当;
2色彩设计不应该独立展示主题内容,而应该有助于其表达; 3色彩设计对于展品应该起衬托作用;
4安全性原则,避免过度刺激性颜色,或是使用令人视觉感觉不适的色彩组合; 5尽力符合受众的欣赏习惯,了解当地受众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 6考虑周边环境用色的协调。
第三章 商业展示中的照明
3.1 照明要求与效果
一、商业照明的作用
吸引顾客注意。小型商店和专卖店已有过去的单纯字匾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悬挂发展到辅以霓虹灯广告和店名广告来显示本店的经营品种。大中型商场更是增添了诸如橱窗照明、商场外立面照明等方式来吸引过往游客的注意力。这种作用在晚上常常能显示出极佳的效果。
建立一种良好的视觉环境气氛。给顾客一种心理舒适感,乐于在商场内购物、休息、娱乐、散心和餐饮。
大中型商场物品丰富,一些贵重物品如黄金、首饰等以及销售本物品的场所希望顾客能多加光顾和购买,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照明方式、手法及亮度,引导顾客走向这类场所,增加营业收入。
二、商业照明方式
1一般照明:也叫基本照明,各种类型的商业建筑均装设一般照明。此类照明给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提供一个比较均匀、足够的亮度,基本无光线照不到的区域和角落,使顾客能毫不费力地言论多要购买的物品及其环境。
2重点照明:在许多商场中,为了突出某些区域及商品,用更大的亮度和照度使该区域与邻近区域或整个商场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使这些商品极具吸引力。在办公、生产场所与此类照明作用相似的照明焦作局部照明。
3装饰照明:为了使商业建筑更具吸引力,采用一些外形美观、造型独特的灯具起装饰、渲染作用。此类灯具的主要目的不是提供照度,而是起美化环境作用
4应急照明:由于商场规模愈建愈大,顾客对商场的内部情况不甚了解,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采用的一种照明叫应急照明
5特殊用途照明:各种商场所设的照明标示牌、出口标志灯、商品广告照明、警示照明等,均有其特殊的用途,此类照明多是起辅助作用的。
三、照度
对于商业建筑的照度,我国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中有专门的规定、世界各国和CIE(国际照明学会)也有自己的规定。一般认为,我国的照度标准较低,但其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通性和适用性。欧美发达国家的照度水平太高,不宜简单引用。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德照度标准,比如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相应可以亮一些,一般小城市和县级城市及城镇等完全可以以国家标准为准。比如有的商场为了提高商业竞争力,而有的商场因规模太大使得大部分面积没有天然采光,则应该提高照度。同时,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电力状况,为了节约能源,则不宜将照度抬得过
高。
因而,商场的照度应该这样决定,照度最低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在基础上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条件以及业主的要求而做某些调整。各种场所的照度可参见有关国家标准或规范。
四、灯具与配线布置
灯具布置于商业建筑物的装修有很大关系,并且宜与装修配合起来。所以应在设计前与装修设计人员结合确定方案。但绝大多数商业建筑建成后腰多次装修,并且因种种条件限制,许多商场或商店在建成后才装修。因此,灯具和配线布置除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外,还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发展性,以便日后装修或经营品种变化以及商品位置变动时做调整。在确定顶棚要装吊顶的情况下,配线英选择在具有多处接线孔的线槽内敷设,且线槽应沿顶棚敷设。
商业照明既是一个客观的技术问题,又是一个主观的欣赏问题,只有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领会业主和各科的意图,结合本地区的各种条件,再遵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比较,才能得到一个另各方面都满意的结果。
结论: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本文从设计者的角度,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对如何帮助专卖店获取最大利润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三篇:色彩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色彩中色彩的功能是什么举例说明
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色彩,色彩由光引起,而光又有其物理属性。从平时随处可见的色彩中发掘它的本质,探讨它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色彩的形成及它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三原色是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将三原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彩。色彩三要素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是研究色彩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三要素。它们是研究色彩的基础。两个鲜艳的色块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刺激感,两个柔和的色块放在一起产生和谐的美感。不同的色块组合带给人千差万别的视觉感受,通过科学的系列的训练方法,理解色彩组合的概念,掌握色彩搭配的规律,就可以用直观有效的色彩设计作品表达平面设计的主题。色彩对视觉有刺激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的主要体现吧。“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正说明色彩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人的视觉对于色彩的特殊敏感性,决定了色彩设计在包装视觉传达中的重要价值。
鲜明色调:华丽、鲜艳,多用于运动用品、玩具、食品包装;明色调:清澄、明丽,适用于多种包装;强烈色调:较鲜明色调,略带浊味,用于多种包装;黑色调:坚硬、沉深,具有沉稳感,可用于多种包装设计;暗色调:较深色调暗重、稳定、深沉多为传统产品包装设计采用。深色调:较强烈色调深暗、浓重、厚实,适用于多种包装;暗灰色调:接近黑色,但具严肃、细密感,在包装设计中应慎用;中灰色调:中性、稳定、枯萎、含混,具有端庄感,在包装设计中应慎用;灰色调:含蓄、细腻,可为多种包装设计采用;浅灰色调:较粉色调稍暗、朴素、单纯,多用于工业产品包装;浅色调:间于粉、明色调之间,朦胧微妙,多用于化妆品、食品包装;粉色调:含有较多的粉色,柔和、纤细,多用于儿童用品、内衣、卫生用品包装;白色调:清朗、透明,具有现代感,几乎可用于任何包装设计;
针对设想的某一设计,对色彩的心理意义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色彩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商业空间设计与色彩作用—建筑环境与空间,离不开色彩、形态、材质等要素,商业空间更是如此。商业活动是以商业氛围为前提的,在物质空间的基础上营造。其中色彩基调起着重要作用,与商业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通过人们感知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影响着其活动行为。在商业环境设计中,空间色调的处理是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概括为以下基本方面:
(1)空间色调气氛—指商业环境色彩设计的心理内容,概括为以下基本方面:
a、舒适感与注目感—是环境设计的色彩心理氛围和色彩所烘托的空间调性,它包括建筑围护体所采用的表层用色和空间光源(自然光或人工光)的补光处理。舒适感于注目感是商业环境表层用色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过分强烈的色彩刺激(大面积)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但过于单调统一的色调也会使人感觉乏味。b、照明—是空间的基本构成之一。光线有人造光源与自然光源之分,前者是“照明”,后者“采光”。空间用光要达到人生理、心理和空间使用的要求,使人获得有效的色彩视觉感。如用光的明暗(生理要求),用光的冷暖(心理要求),用光的功能(使用要求)等应按照具体环境的特定要求从整体上考虑。
由于色彩设计对空间的参与和设置将决定性的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情调氛围,不同的商业环境有不同的心理要求,恰当的色彩使用对商业活动、服务功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2)空间材质选色—材质的表现离不开色与光(受光与反光)的影响。材质的选用与处理是确定环境空间视觉认识与心理影响的基础。同一材质由于不同色彩,同一色彩由于不同光照;同一色彩同一光照由于不同反光,会造成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应。色彩在材质上的表现可直接改变材质的轻重、软硬、朴素、华丽感;甚至大小、远近、动静感等的心理反应,对材质的选用及处理应考究对环境主题、实用功能的衬托和影响作用。
(3)空间整体色彩和谐—商业环境的色彩设计,是以人的色觉生理、心理的适应性和功能性为要求的。完美的商业环境色彩设计既要考虑使用功能,也要突出空间个性。人对色彩视觉的饱厌性,决定了对色彩使用的限制,和谐是商业环境色彩设计中的基本准则。
a、天顶、墙体颜色—对空间主色调的影响最大,是构成空间色彩基调的主色彩,直接影响着空间光源束的发散。一般选用反射率较高的颜色,用色明度以不低于7~9级为宜,地面色则以中等(5~7级)明度为宜,利于衬托空间内主体和陈设物色彩。当然明度略低(或纯度较高的)墙体和地面色,也可以与浅或中性色的陈设物形成对比,这主要因环境的不同功能而异。
b、对比与调和—空间色彩设计组合的基本规则。同色相的颜
色,也可以用明度变化产生对比;近似色和邻近色的运用,有利于组成和谐的色调;为了增加空间色彩的活跃气氛,往往使用对比色或补色,但要运用主色调来进行统一。
总之,商业环境色彩设计不是单一孤立存在,各具功能特点的色彩总会彼此影响。因此,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手段,从整体出发,求得色彩空间舒适合理。
第四篇:中国风当代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
中国风当代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流行歌曲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曲风——中国风——盛行于中国的流行乐坛,并涌现出一系列中国风的歌曲。这些歌曲深受了广大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为流传。中国风歌曲具有浓厚的中国音乐特色,把中国的五声调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的一种新的态势。长远看来,中国风的应用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优雅和中国语言文化的细腻,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无论是在歌词方面还是旋律配器方面,都具有强烈的中国文艺和文化的特色,它的发展和流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歌曲;音乐文化;艺术创新
前 言
中国风歌曲是当代流行歌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曲风,由于它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广受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并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广为流传。中国风歌曲就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的形式和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的旋律结合现代流行歌曲全新的编曲而成的一种曲风,歌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汲取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往往以怀旧复古的描述来营造氛围,而在作曲和编曲方面应用中国特有的五声调式来行调,配器选用中国的古典乐器,使歌曲产生中国特色古典风格的旋律。另外中国风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它具有清雅复古的特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无论是在音乐、绘画、摄影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是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近些年对于中国风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化方面,而专门对流行音乐的中国风的相关研究还不多。
一、中国风的特点
中国风,顾名思义是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风格。它集中国古典文化之大成,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它
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近些年来,中国风越来越用于流行歌曲之中,几乎成为中国特色流行音乐的一个代名词,中国风的发展在音乐方面的是有很大的成就。很多人知道中国风,但对于中国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却不能形容出来。
中国风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艺术气息,大多是复古怀旧的氛围,在语言上具体表现为文辞细腻,或婉约,或豪放,总之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对于景物事物的描述呈现出人性化的态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们进入一个似真非真,而又真实存在的一种情感,词语的使用多简洁凝炼,多用古语来形容和描述。在音乐方面,采用中国特有的古典五声调式作为组成乐曲的基本材料,乐曲的配器也选择用中国的民族乐器来表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与中国的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表现离愁别绪,还是表现古战场的风起云涌,都能让人直白地理解和接受。在美术方面,以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为主,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字书法,用简洁明快的方式来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自然的颜色来描绘人们希望达到的美好境界。
中国风在流行音乐上的体现主要了怀旧复古的艺术特征,常常用平实的语言来描写人们丰富的情感或者抱着缅怀的态度来再现古战场的烽火连天的场面,还有就是描述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细腻描写。用古典的乐器来表现现代人们的情感,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的表现手法。
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
当代流行歌曲中,中国风是一种常见的音乐风格,并受广大流行歌手和流行音乐爱好者的钟爱,而中国风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风歌曲的作词特色
方文山是中国风作词的领军人物,他擅长使用语言的惯性,把文字赋予新的生命,语言独树一帜,具有后现代的风格,是典型的中国风作词家。他文笔细腻飘逸,想象天马行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富多彩。他对情感的描述细如春雨,一字一句都充满了文墨的气息。在《东风破》中,“一盏离愁”“一壶漂泊”是他对情感的理解,把“离愁”和“漂泊”赋予了新的生命,用古典特色的量词词来形容。而在《菊花台》中,他这样写道:“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融景入情,然后把情又带回了实体的景,用凋谢的菊花瓣比喻伤,又把笑容实体化,变得有艳有色,可见他对文字的斟酌之精。在怀古的《醉 1
赤壁》中,“落叶堆积了好几层,而我踏过青春,听见前世谁在泪雨纷纷”,表现出他对故地的怀念,而非直接的表白,用婉约的景物来描写。由上可见,对文字的细腻斟酌,是中国风歌词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曹操》一曲中,描写的是三国纷乱年代的战争场面,“长坂坡”“荆州”等词语的应用充分展现了一段传奇的历史,更有“谁来煮酒”借用了古语“煮酒论英雄”的历史典故,而《红颜》中的“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亦是用了同一种手法来描写“荆轲刺秦王”这一典故。《蜀绣》的词展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秀才胡同》也是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承,这些歌曲都用细腻的侧面描写展示了我国我的文化。《三国恋》中“等待良人归来那一刻,眼泪为你唱歌”描写的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仓促不及的爱情。“诀别诗,两三行,谁为我黄泉路上唱”写的是壮士出征前对爱人的诀别。这些说明了中国风的歌词是在讲述过往年代的故事和歌颂中华民族的文化。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引用或者换用古人诗词或者民间的戏曲。《老子说》中起先引用了一段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而且用来说明现代社会的道理。《秀才胡同》中“她立春,她立秋,她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李清照的《醉花阴》里的句子来描写现代的事物。《念奴娇》改编自苏轼的词,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但是依然还是诗词的豪放风格。《Susan说》和《花田错》里都是引用了京剧的曲调,来表现中国民间的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风歌曲的作词就是要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特征,对文字的要求会比其他风格的要严格得多,字字斟酌,句句都能展现中国的文化。
(二)中国风歌曲的作曲分析
中国风歌曲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采用五声调式。中国风要体现中国的民族文化,五声调式是必备的,每一首中国风的音乐作品都是由五声调式谱写的,这样真正的中国古典风格就表现出来了。
中国风的歌曲一般都采用宫调式,有极少数采用其他调式的。一般抒情的歌曲旋律比较舒缓,音乐舒展而明朗,带有浓厚的中国音乐特色。近年来最著名的中国风歌曲要数周杰伦、王力宏、后弦、许嵩等等,他们的中国风各有特色。周杰伦的中国风细腻而优雅,配上方文山字字斟酌的歌词,可谓巧妙绝伦。而王力宏也在西方音乐的熏陶之下作出了以京剧昆剧为原材料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曲 2
调极近似于中华民族民间的戏曲,可谓把戏曲和流行歌曲合二为一的精品。后弦和许嵩一直在走低调的中国风路线,他们的大多歌曲都是中国风和其他乐风的结合体,在编曲方面比较注重民族调式的应用。另外还有胡彦斌的中国风是婉转而悠长的小调式,一般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多采用的滑音、倚音等装饰音,使曲调在听觉上给人以很优雅的感觉。而吴克群的中国风加入有电子乐和R&B等音乐元素,但是主题元素还是中国风,节奏轻快而琅琅上口,属于创新的中国风。其他的还有许多中国风的歌曲,他们都遵循了五声调式,并且融入有一部分其他的曲风,但是,整体上来说是中国风。
在以上的中国风歌曲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说唱的音乐,但是依然严格按照中国风的套路走,比如《娘子》《霍元甲》《黄金甲》等,其中的说唱部分占一半的歌曲,但是曲作者在编曲方面,对中国风的诠释仍然很到位。还有如《三国恋》《霍元甲》《花田错》《Susan说》中加入了戏曲元素,这一样就更能体现中国的音乐艺术了,有效地结合民族戏曲音乐来为歌曲插花,是中国风流行歌曲和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和共通。
(三)中国风歌曲的配器与创新
中国风的歌曲配器一般都是用中国的古典乐器如古筝、扬琴、竹笛、二胡等来伴奏,或者走前奏和间奏,这正是中国风格的展示。当然,也有用西洋乐器作为配器的,有西洋古典乐器和电子乐器,它们之作伴奏,但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中国的民族乐器。
《菊花台》中的古筝,《醉赤壁》《花田错》中的二胡,《昆明湖》中的琵琶,《江南》中的竹笛,《在梅边》中的戏曲过场的伴奏,《霍元甲》《双截棍》中的民乐合奏等等都是中国风的具体体现,这些配器对音乐主题的表现有强大的推进作用。而《无双》《三国恋》等则纯粹运用西洋电子乐器配乐,但是由于主题鲜明而依然列于中国风的行列之内,这些就属于创新的性质的中国风。有绝大一部分中国风歌曲采用中国古典乐器和西洋古典乐器的结合,如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的加入,使中西古典乐器结合,更能体现古典风格。
三、中国风对当代流行歌曲的影响
当代流行音乐的盛行,在于创作者的不断尝试和创新,中国风的加入使流行音乐有了新的生命力,全新的一种中国式的风格,完全属于中国的音乐风格。中 3
国风的盛行让中国的新一代的音乐有了生命力,并使流行音乐趋于多元化,R&B因为中国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为R&B的流行,转音被大众接受,而且R&B带来的是更新的转音方式,这样带入中国古旋律,很多属于民族音乐的转音也有了新的市场。中国风的曲风风格基本成型——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这样一来,流行音乐的发展就有了新的道路,不但要向西方的先进音乐学习和借鉴,还要发展好自己的民族风格,增加流行歌曲的现代感和国际化,让中国的流行音乐有更为美好的发展前途。
结 语
目前,中国风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还是要依靠西方的音乐来做基础,所以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研究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最后达到喜欢中国风的音乐,才能让中国的民族风格的音乐在世界站住脚跟,拥有自己的舞台。中国风现已被广大的音乐爱好者认可,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这正是发展的好时机,对于民族音乐我们我稳抓不放,对于西洋音乐我们也要继续汲取,让中国风立足与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M].上海音像出版社,1996.[2] 黄晓亮.中国风音乐史[J].音乐爱好者,2002,(1).[3] 王澄翔.走过流行音乐的四分之一世纪[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4] 义晓.他们为何大红大紫[M].武汉出版社,1999,(1).[5]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M].接力出版社.2008.[6] 刘再升.论新音乐的历史观[J].音乐爱好者,2006,(1).[7] 李西安.叩响现代之门[J].人民音乐.1999,(7).[8] 方文山.方道·文山流[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9] 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人民音像出版社,2002.5
第五篇:精神分析学与《红楼梦》中的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与《红楼梦》中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西方社会一直广泛传播,其影响涉及许多领域,正如他的学生荣格所说:“弗洛伊德的观点几乎影响了我们时代思想的一切方面。无论在哪里,只要人的心灵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都会留下它的痕迹,先是在精神病理学,其次是在心理学、哲学、美学、人种学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宗教心理学。”①当然,弗洛伊德及其学说在世界学人的眼里也是毁誉参半的。本文只想就弗氏的精神分析学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无意识(又即潜意识)现象进行一些探讨。
一、钗、黛二人的潜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而弗洛伊德在阐述意识问题时认为,最深层次原欲的潜意识才是最本质的意识。在他看来,人的意识从外到内分为三层: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以之对应的是人的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中的意识是有意识的日常心理活动;前意识附在意识层之下,其中潜抑着许多往日的记忆,时刻准备着意识的召唤;而最下层的潜意识却是最活跃的精神原欲,由于潜抑作用,它也是最不容易跑上意识层面上来的。在弗洛伊德看来,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文化修养承担着压抑原欲无意识的职能,使它不去触犯一般的行为规范。但人又有释放原欲无意识的本能,这就促使人侍机在歇斯底里、性行为、梦幻、写作等行为中去达成潜意识中的愿望,或是转化、升华它的原始职能。弗洛伊德在论述文学戏剧的作用时说:“毫无疑问,在这一方面,基本因素是通过„发泄强烈的感情‟来摆脱一个人自己的感情的过程;随之而来的享受,一方面与彻底发泄所产生的安慰相和谐,另一方面无疑与伴随而来的性兴奋相对应;因为正如我们设想的那样,当一种感情被唤起的时候,性兴奋作为副产品出现,向人们提供了他们如此渴望的引发精神状态中潜能的感觉。”②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弗氏学说中的泛性论思想是使人咋舌的。那么,社会中人到底存不存在不遵循社会规范的深层潜意识呢?其实是存在的,但我们反对将它强调到泛性的高度。性只是物种生命的一种延续形式,它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文化现象。
既然潜意识是意识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从分析潜意识的行为表现就不难把握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有一节关于薛宝钗潜意识外露的描写。宝钗独自来寻黛玉,发现宝玉先进了潇湘馆,在她欲去找别的姊妹时,一对迎风翩跹的蝴蝶却把她带到滴翠亭旁。没想到她竟在亭外听见了里面小红和坠儿的私下谈话:
宝钗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小红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依照弗洛伊德日常心理分析的说法,潜意识的流露一般先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潜意识通常是以往事件的长期潜抑,甚至是早年潜抑在大脑中的童年记忆。其次,潜意识的流露往往在本人不注意的行为中由一些偶发事件所引发,使潜意识突然跳出。宝钗来到滴翠亭外听见小红和坠儿的谈话本属偶发事件(去潇湘馆找黛玉才是她的真正目的),当她打算回避而又不能的时候,对小红为人的一番推想和“金蝉脱壳”的前意识把她找黛玉和戏蝶之事从大脑中暂时挤开,潜意识毫无保护地处在一种待发状态。由于自我专注于应付外部世界,无暇顾及萌动的潜意识,这时,事情坏就坏在“咯吱”一声窗响突然出现,从自己最隐秘的潜意识中冒出了一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急中生智,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偶发事件调开浅层意识后,最后本能动用的潜意识。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诱发她说出那句丧失人格的话有一个近因,即不久前她才去找黛玉,大脑中还潜抑着尚未完全遗忘“找颦儿”这一愿望(如果在前她找的是其他人,那么她意识中“嫁祸”的对象很可能会改变);而远因却是平时对黛玉的积怨,因为黛玉是她和宝玉之间的一大障碍。为了自己的个人目的而不惜嫁祸于人的行为在“情烈死金钏”一回又故伎重演,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无意识,后者是有意识。
和宝钗一样,黛玉也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子,但黛玉比宝钗被动得多,争取独立的意识更强,这是她悲剧的社会和个人根源。作品曾描写她和宝玉在园内偷读《会真记》,大概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书中精彩的爱情描写会对她深层的潜意识产生影响,从而第一次在少女纯结的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直到第四十回两宴大观园的时候,她心中的秘密才被鸳鸯的牌令从潜意识中揭出来;而当时除了宝钗而外,几乎无人知晓,有趣的是连黛玉本人也未觉察自己冒犯了禁语: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
毫无疑问,完全是急促的对答使黛玉“说溜嘴”了,把禁书中的句子大胆地展现在贾母和众姐妹面前。黛玉和宝钗的潜意识全暴露出来;黛玉是一种人性的、自然的流露,而宝钗却是隐忍地、超我地去压抑潜意识。诱发黛玉“说溜嘴”的外因是鸳鸯行令中的“天”字,它从同韵关系上引出潜意识,但不说明黛玉意识深处的思维作用。弗洛伊德说:“我并不否认,有某些定律支配着字音的互换;但是在我看来,单是这些条件的存在,绝不足以造成言语上的错误。只要我们更深入更逼近地去研究、探讨,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原只是某种更不相关的动机临时借用的现成机转罢了。……”③看来,在其浅层意识中,黛玉无意识将自己认为最理所当然的词句暂时借用来了。一个饱学多识的女子有关“天”字的现成句子并不仅此一句,但她偏偏挑上这两句,因为这两句最能表现她内心渴望的爱情;可悲的是,她的美好愿望流露了却一点也没觉察,仍旧不得不在现实封建的道德秩序中生活。人的内本质应该是“真”与“善”的结合,即美的体现。宝黛共读《西厢记》就是黛玉人性本质的一种创建,而此回的无意识流露却是她内本质在特殊情况下的反映。“本我”在大胆表现无意识的同时,“自我”也同时在工作。
二、宝玉与钗、黛、袭的痛苦关系
我们在谈到人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以及与之相对的本我、自我、超我时,并不简单认为每个人的这三对关系都是均等的。实际上,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个人学识及先天气质的不同,这三对关系的比重也不一样。宝玉身上的这三对关系几乎平衡(他的超我及意识是在作品后四十回与宝钗的结合中得到表现的)。宝玉是一个用情不专者的说法实属误会,其实他非常渴望有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都健全的伴侣,遗憾的是,封建时代的妇女这三者是被分裂开来的,因此他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只能分割开来分别对待与之对应的女孩子,他自己也就和众群芳形成一种痛苦的关系。在《红楼梦》这部著作中,有三个女性分别在这三个方面占有较大的比重,即:宝钗的超我、黛玉的自我、袭人的本我。她们都想和宝玉达到结合,但都因为自己不健全的内本质而在各自的结合中形成不同形式的痛苦关系。如下图:
宝
玉
| 袭
人 |黛
玉
|宝
钗
超我—→意识|
|
|意识←—超我 自我→前意识|
|前意识←自我|
本我→潜意识|潜意识←本我|
|
从图中不难看出,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属于避开超我和本我的,是前意识与前意识的交往,亦即人的最本质核心的交往。而宝玉与宝钗的交往却是超我的,它促使宝玉朝社会规范方向发展,所以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时很觉得累(这主要就前八十回而言)。另外,宝玉和袭人却是无意识与无意识的交往,特别是他与袭人初试云雨更是在宝黛二人身上所不可能发生的一种原欲的、本能的交往。随着作品向后发展,他和袭人的这种交往便自然断裂开来。因此,在袭人、黛玉、宝钗之间实际上形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者的排列。宝玉在她们之中痛苦地周旋,始终未能达到完美的结合,宝玉痛苦,她们三人也痛苦。克莱芒说:“„自我‟——这一级是战斗的、防御的、保护的,它主要执行媒介的职能。弗洛伊德在描述这一级时,常常使用比喻:„自我‟是„三个暴君‟——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仆人。”④这最能充分说明宝玉“爱博而心劳”的实质。
在这一点上黛玉就更加不幸了,因为她除了“自我”而外,其它三者都是很脆弱的。没有“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作保证,她和宝玉的结合就变得真诚和痛苦。和黛玉渴望这三者刚好相反,宝玉却是力求摆脱这三者才能与黛玉结合,因此他也是痛苦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宝玉是一个现实的人,他想通过摆脱痛苦而获得幸福;黛玉是一个理想的人,她渴望通过追求幸福而获得幸福。黛玉葬花一节最能说明他们二人的这种关系。黛玉除了一片真诚之心,其他一无所有,心中甚感痛苦;而宝玉虽拥有一切,却苦于自己最深底的一片真心难赋予妹妹。正如他后来说:“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二十八回)这就说明宝玉有一种负重的精神压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关宝玉和宝钗痛苦关系的实例。
宝钗生长在一个巨富之家,从小就在这个家庭里目染大社会的“经济”之道。后来虽然父亲去世,但对家庭和社会这样的大系统却有一种驾驭能力,比起黛玉来要强悍得多。那么,是不是说象宝钗这种超我意识强的人就无法接近,没有潜意识的流露呢?我们在前面分析了她“嫁祸于人”的潜意识,这里也不能不对她“少女天诚”的心性本质给予肯定。宝玉虽然不敢轻易冒犯她,但他还是渴望和她交往;宝钗也一样,但只是二人之间的障碍太多,心性也就痛苦。“黛玉葬花”以后,宝黛爱情进一步深入,黛玉告诫宝玉说:“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这句辛酸的话非但没有拴住宝玉的心,相反却更加引起了宝玉对宝钗的注意。二十八回宝钗也因“金玉”之说而萌动了她隐藏的真心。她和宝玉、黛玉演了这样一幕:
……此刻忽见宝玉笑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呢?”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若长在林姑娘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偏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宝钗褪下串子来给他,他也忘了接。
宝钗见他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的,起来扔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知,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以上第二段虽然是写宝玉的心理活动,其实客观上宝钗也陷了进去。第三段她用“你又禁不得风,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的话不自觉地来转移外部气氛,压抑自己内在的潜意识,形成对无意识的阻抗。而一句“呆雁在哪里?我也瞧瞧。”的失言终没有逃脱黛玉“一箭双雕”的一击;绢子打在宝玉脸上后,他俩才从潜意识中回到超我中来。清醒的黛玉和不可自拔的宝、钗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微妙关系的原因是:首先,宝玉所处家庭环境的相对宽松,又少贾政、太太等人的管束,这就形成了他活跃的思想。其次,黛玉在前对宝玉要少接近宝钗的告诫是一种反向暗示。再次,宝钗也有接近宝玉的愿望。引发事件的楔子是宝钗手上的香串。宝玉发呆是因为他专注于内心的意淫,渴望在钗、黛错位的互换中达到无意识的愿望。
而已经忘掉了外界关系的宝钗在丧失超我以后,也不自觉地避开意识而很快朝本我无意识状态发展;但她阻抗无意识的自我能力很强,顾不得“男女授受不清”,扔下香串力求解脱,很快就与宝玉的意识走向形成相反的方向。再加上黛玉的出现,她与宝玉欲近不能的关系便在分离中痛苦地展示出来了。
三、《红楼梦》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单个的抽象物,在现实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社会关系从根本上说即经济关系。这无疑将人的社会性强调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但人又是具有自然属性的,在人类向前发展的进程中,靠劳动制造工具不断摆脱自然属性就成了社会人自觉的行为。L•塞弗说得好:“对于所有其他各门与人有关的科学来说,历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为把自然的东西合乎逻辑地„改造为‟历史的东西,这恰好也就是人的形成的秘密。因此,任何心理科学要是借口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个体生命起源本身,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毫无所知,那就是为自己封闭了通向真正科学的道路。”⑤遗憾的是,弗洛伊德所缺少的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他学说中的“人”这一概念往往都达不到严格的哲学高度,而他所说的“人”是具体、单个,有时甚至是偏离社会的。这样,他所阐述的“无意识”理论客观上到丰富了思维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里的不少内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文明程度的差异是人的自然属性不时暴露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战争中非人性的野蛮、相对于时代精神之外的个人堕落等。但这丝毫不能说,构成社会的人就是一些潜藏着原始物欲的假面具。
艺术强调真实,社会生活也强调“真实”,但“生活真实”是以不背离“生活事实”而相对存在的。后者个别、片面,有时甚至是虚假的。生活真实由众多的生活事实概括、集中而来,是无数生活事实最本质的东西。生活也好,艺术也好,真实性是该事物“生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完美的艺术和完美的生活一样,都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真实(尽管人类一直在追求纯而又纯的真实),它们总有相对于真实的众多个别“事实”,这种个别的、片面的,有时甚至是虚假的“事实”大概就是弗洛伊德理论所适于研究的对象了。因此,精神分析学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世界观,它只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具体的认识方法,其软弱性也是很明显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红楼梦》中晴雯对宝玉达成潜意识情爱关系的日常生活心理的例子:晴雯之于宝玉是一个“上下有别”的丫环,临终前对宝玉的谈话最显其独立的品性和人格。在贾府的高压手段下,她美丽俊俏的外貌深处跳动着一颗刚烈的心。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可能轻易被接近的少女身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她和宝玉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达成的情爱关系。第六十三回袭人、晴雯和芳官等人夜晚在怡红院内为宝玉做寿,又是划拳又是饮酒,闹了一夜。第二天有这样一段描写:
袭人笑道:“原来这么着才有趣儿;必尽了兴,反无味。昨日都好上来了,晴雯连臊也忘了,我记得他还唱了一个曲儿!”四儿笑道:“姐姐忘了:连姐姐还唱了一个呢!在席的谁没唱过?”众人听了,俱红了脸,用两手握着,笑个不住。
忽见平儿笑嘻嘻的走来,说:“我亲自来请昨日在席的人,今日我还东,短一个也使不得。”众人忙让坐吃茶。晴雯笑道:“可惜昨夜没他。”平儿忙问:“你们夜里做什么来?”袭人便说:“告诉不得你!昨日夜里热闹非常,连往日老太太、太太带着众人玩,也不及昨儿这一玩: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喝的把臊都丢了,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还说着给我听,气我!”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自来请你,你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是谁?谁是„他‟?”晴雯听了,把脸飞红了,赶着打,笑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的真!”平儿笑道:“呸!不害臊的丫头!这会子有事,不和你说!——我有事,去了回来,再打发人来请。一个不到,我是打上门来的!”宝玉等忙留他,已经去了。
从上面这段描写可以看到,真正清醒而又处于正常心理秩序的只有四儿和平儿两人。四儿对袭人和平儿对晴雯都做着同一种工作:即点破对方无意识的失态心理。特别是平儿对晴雯的一段对话更能说明晴雯对宝玉的这种微妙关系。它说明人的自然属性在特殊的情况下会从无意识中释放出来。平儿此时代表的是社会属性一面,然而一贯自重的晴雯也有坠入自然属性的时候。头天夜里饮酒作乐使她被动地避开了大的社会环境,本我中的无意识处于开放状态,和宝玉他们缩短了距离,因此,第二天才以“他”相称。
现实生活中此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本来不太可能结合的青年男女往往会在共同的工作场合,在无意识的轻松玩笑中注意对方,越发了解,直至相互倾心。如苏联梁赞诺夫所拍摄的《两个人的车站》等一系列影片就表现了生活中的这一现象,即在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可以把潜意识中人的内本质结合在一起,尽管两个人的社会属性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说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只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认真去了解爱情深刻的社会基础。如果真要给爱情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爱情是爱的双方在社会关系共存条件下人的自然属性的结合。世界观不同,反映在爱情中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明白什么是爱情,同时也应该明白爱情神圣的伦理内涵了。
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对《红楼梦》里的所有无意识现象都进行分析。如五十四回贾母讲了一个嘴乖的小媳妇是怎样吃了孙大圣的猴尿的故事,风姐就有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好的呀!幸而我们都是夯嘴夯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她这种“不打自招”的声辩实际上就是自我对潜意识的一种阻抗,无意识地去潜抑自己的内本质,没想到反被尤氏给识破了。又如第七十五回贾母也有一个潜意识流露的例子:贾赦讲了一个母亲偏心儿子的故事,众人听了都笑,唯有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这句看似平淡的话无不潜藏着老人家世故深谋的心理活动,在众人欢笑的气氛中显得何等的不协调。另外,尽管这部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曹雪芹本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最初笔调也有许多无意识的流露(这当然要配合版本学方面的成果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形成我们常说的“笔误”现象。
总之,《红楼梦》是最可以寻找出人物的无意识之作品了,因为它客观、现实、朴素,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产物,没有作者跳出来强加任何“高见”;相反,到是作者不得不痛苦地被他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撕裂得痛心疾首。这样一部谁也驾驭不住的作品,能有什么样的理论不在它的面前低头呢?弗洛伊德这个晚生的精神分析学家所发现的人类无意识,毫无疑问地自然在《红楼梦》中便早已存在了。这是祖国文化的骄傲。